東部季風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
㈠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表現
陸地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徵相統一。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如人類在沙漠地區引水灌溉,改變水這個要素,就會使其它因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沙漠中的綠洲。
又如,在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地區,但在赤道兩側的安第斯山脈和東非高原,由於地形這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也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地理環境呈垂直分布,而東非高原則屬熱帶草原景觀。另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如赤道兩側低平地區,由於全年高溫多雨,因而生長茂密的熱帶雨林,地面發育著磚紅壤,森林內生活著多種動物,在這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是原因,茂密的熱帶雨林等是結果。但在某些熱帶雨林地區,由於人為的濫伐,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反過來也會影響氣候、土壤、動物等,使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顯然,在這里植被的變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變化卻成了結果。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如北美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於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局限於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則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對歐洲氣候的影響相比。由於氣候不同,導致兩洲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這說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區對整個北美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
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不同:東部蓋亞那高原及奧里諾科平原為熱帶草原地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雨林區;東部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草原及熱帶荒漠區;南緯40°以南,西側為溫帶森林區,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溫帶半荒漠及荒漠區。顯然,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東、西部地理環境的分異起著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脈這部分影響了它東西兩側的部分。再如,在地質史上存在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大量地表水以冰層的形式被固結在陸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陸架露出海面,結果使陸地面積擴大,輪廓發生變化,陸上動植物分布也發生變化。同時,海平面下降還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作用加強,河谷下切更深,陸地地形分割劇烈;間冰期,固結在大陸上的冰層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升並淹沒了大陸架,陸地面積縮校同時,海平面上升,提高了陸地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流下切力減弱,陸地地形分割也不厲害。
以上表明大陸部分冰川的伸展與退縮,影響范圍擴及全球。在這里,顯然冰川的擴大與收縮是原因,其影響是結果,但另一方面,冰川的伸縮又是許多原因造成的。這里,同樣也可以看出地理環境各要素及各部分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原因和結果是可以互換位置的。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以上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內部聯系密切、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其中部分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體,反之,整體也制約著部分要素的發展變化。
㈡ 地理環境的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所有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副高壓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到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他因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
又如,在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地區,但在赤道兩側的安第斯山脈和東非高原,由於地形這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其他要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也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地理環境呈垂直分布,而東非高原則屬熱帶高原景觀。另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經常變換位置。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一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如北美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於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局限於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則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對歐洲氣候的影響相比。由於氣候不同,導致兩洲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這說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區對整個北美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
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不同:東部蓋亞那高原及奧里諾科平原為熱帶草原地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雨林地區;東部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草原及熱帶荒漠區;南緯40度以南,西側為溫帶森林區,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溫帶半荒漠區。顯然,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東、西部地理環境的分異起著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脈這部分影響了它東西兩側的部分。再如,在地質史上存在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大量地表水以冰層的形式被固結在陸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陸架露出海面,結果使陸地面積擴大,輪廓發生變化,陸上動植物分布也發生變化。同時,海平面下降還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作用加強,河谷下切更深,陸地地形分割劇烈;間冰期,固結在大陸上的冰層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升並淹沒了大陸架,河流下切力減弱,陸地地形分割也不厲害。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所以,地理環境是整體性的,它們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㈢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那些方面
不同版本的教材分別有三個或者四個整體性的表現: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三、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
四、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㈣ 說明我國東部季風區地理環境緯度帶段性分異的規律,並分析其成因。(滿意回答追加分)
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原因是受東南季風影響
南方降水多,北方少,原因是南方受雨帶影響時間長,北方則短
㈤ 東部季風區自然特徵呈什麼方向上的差異
東部季風區自然特徵呈南北方向上的差異。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自然環境明顯不同。
㈥ 高中地理:中國東部季風區的自然條件,人文特徵及社會發展
中國東部季風區的秦嶺淮河是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兩側的氣候特徵和人文地理特點有很大差異。
㈦ 我國東部季風去的區域特徵和形成因素是什麼謝謝
東部季風區特徵: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原因受季風的影響,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所以多雨,冬季風
從陸地出向海洋,所以乾燥
西北半乾旱半乾旱特徵:夏季炎熱少雨,冬季寒冷乾燥,原因:常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加上山脈阻擋,所以全年少雨.
青藏高寒區的區域特徵:全年氣溫較同緯度低,氣候高寒.原因:海拔高,氣溫低
㈧ 急!!根據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地處季風區的浙江省夏季高溫多雨,發育的典型土壤及其生長的典型土壤是
A。水稻土,茶樹
分析:浙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位於東部季風區,農業主要類型為水稻種植業.
㈨ 我國東部季風區的主要自然特點
東部季風區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顯著,氣候濕潤,雨熱同期,普遍高溫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氣流影響,大部分地區寒冷乾燥。風向、降水、氣溫等隨季節變化而有明顯的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濕潤程度較高,年降水量均大於400毫米。
二、海拔較低,大部分地區在海拔1000米以下。東部有許多廣闊的平原,平原間的高地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三、河流為外流河,長江、黃河、珠江、遼河、海河等大河自西向東注入海洋,且河湖眾多。地表水的補給以雨水為主,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外流區,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
四、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為主,大現狀多為農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為森林植被下發育的土壤,土質肥沃。生物種類繁多。
五、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廣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極少數的地方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復存在,栽培植物廣泛分布,是我國的主要農耕地區。
六、氣溫隨緯度位置變化而變化。
(9)東部季風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擴展閱讀:
季風區的氣候受季風影響。大范圍盛行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稱季風,主要是由於海洋與陸面溫度對比的季節變化所致。中國東鄰太平洋,夏季因大陸上氣溫高於海洋,洋面上的低層氣壓高於大陸上的氣壓,所以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形成濕熱的東南季風(夏季風)。而在冬季,大陸上氣溫低於海洋上氣溫,因而大陸上氣壓高於海洋上氣壓,便形成了乾冷的西北季風(冬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