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五水共治
『壹』 地理信息系統考研大學有哪些 哪些大學招收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生 大學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中國礦業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簡稱中國礦大,坐落於江蘇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
3、河海大學(Hohai University)
是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教育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以及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4、蘭州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教育部共建,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5、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由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高校,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
『貳』 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熱點,包括哪些關鍵理論,技術
1 空間資料庫的准確性研究
地理信息數據中誤差處理和不確定性錯誤處理的方法和技術 ,包括 :
不確定性誤差模型 ;
誤差跟蹤並對誤差進行編碼的方法 ;
計算和表達在 GIS應用中的誤差 ;
數據精度的評估 ;
數據質量、元數據、數據標准等問題研究。
2 空間關系語言研究
以地理空間概念的規范化形式為基礎 ,利用自然語言和數學方法 , 形成空間關系表達的理論 ;
關於定位表達的計算模型 ;
空間概念的獲取和表達 ;
拓撲關系的定義 ;
空間信息的可視化 ;
GIS的用戶介面。
3 空間數據的多種表達方式研究
為高效數據提取而組織的不同版本的數據及相應的拓撲關系 ,以及空間數據的多種表達方式 ;
滿足數據一致性和精度要求的地圖制圖規則 ;
數據模型、鏈接、多機構、多尺度等對數據的需求。
4 地理信息的使用和價值研究
對 GIS獲取、實現和使用起關鍵作用的因素和過程的理解 ;
GIS傳播模型建立方法 ;
確定 GIS的經濟價值。
5 海量空間資料庫的結構體系研究
海量資料庫中數據模型、結構、演算法、用戶介面等問題的實現方法 ;
空間代數學 ;
基於邏輯的計算機查詢語言 ;
元數據的具體內容和組織 ;
數據壓縮和加密方法。
6 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GIS及其相關學科在決策形成中的作用 ;
區域災害問題解決的空間決策支持方法 ;
空間決策支持系統的模型和數據 ;
空間決策支持系統技術和實現 ;
用戶需求和組織等問題研究。
7 空間信息的可視化研究
數據質量的管理和可視化表達構成研究 ;
誤差模型和數據質量指標 ;
資料庫中數據的質量管理 ;
使內在表達和地圖顯示更容易的可視化工具 ;
對數據質量信息的用戶需求評估。
8 地圖制圖的規范化研究
研究相應的方法和准則 ,以提高空間數據的一致性 , 以及空間數據在表達方式和空間分析方面的效率和准確性 ;
地圖制圖語言規范化研究 ;
規范化設計評估體系 ;
將知識推理嵌入數據模型。
9 地理信息數據共享的研究
由地理信息和技術共享到空間數據共享 ;
空間數據共享的理論研究 ;
空間數據共享的場所 ;
空間數據共享的處理方法。
10 GIS中時空關系的研究
地理空間中空間、時間以及和變化相關聯的對象研究 ;
不同時間概念的劃分 ,如 :離散的、連續的、單調的等 ;
具體應用中 ,笛卡兒坐標和歐幾里得坐標的選擇 ;
將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過程具體化、形式化 ;
空間現象的模擬計算模式。
11 遙感和 GIS的集成研究
解決遙感和 GIS集成方面的關鍵問題 ,主要包括 :
數據結構和存取問題 ;
數據處理流程 ;
誤差分析 ;
機構問題。
12 GIS的用戶介面研究
人機交互的用戶介面設計和實現 ;
在 GIS環境中 ,人和計算機相互作用的研究 ;
不同背景、語言、文化對人機交互的影響
GIS軟體用戶介面設計的准則和方法。
13 GIS和空間分析研究
空間統計學地理數據的空間統計分析 ;
地理邊界和地圖比例尺在空間數據體系中的作用 ;
空間數據的采樣和內插 ;
GIS數據結構和空間統計計算之間的關系。
14 GIS在全球變化中的作用研究
全面、定量地理解 GIS應用對全球變化所起的作用 ;
從小尺度的研究出發 ,建立理論基礎和計算結構 ;
全球數據質量的評估。
15 法律、信息政策和空間資料庫關系研究
GIS數據適用范圍 ;
科學地理解空間資料庫環境中的法律和政策 ;
如何完善 GIS方面法律的內容和質量 ;
空間資料庫在公眾政策和法律建設方面的作用
GIS在公眾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有用性嘗試。
16 通過協作形成空間決策系統的研究
提供開發和評估工具 ,以解決復雜空間問題 ;
建立知識獲取方法 ;
建立評估方案 ;
確定協作方的相互聯系方式 ;
在相互作用的環境中解決沖突的方法。
17 在社會背景中 ,如何在 GIS中表達人、空間與環境的研究
人口的管理和控制 ;
確定沖突影響的人口范圍 ;
政治經濟關心的自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
18 地理信息系統的互操作研究
開放的、分布式存儲的 GIS結構 ;
地理數據語義特性獲取方法 ;
數據抽象和處理模型研究 ;
地理空間數據的粒度 (Granularity)。
19 地理世界的規范化模式研究
地理世界的規范化表達 ;
用空間數據結構表達現實世界時 ,基本的描述元素 ;
GIS用戶對地理世界的直覺看法。
『叄』 華中師范大學的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方向有地圖、遙感、GIS)的專業怎麼樣,急需了解
華師一向以文見長,在地理方面的水平在全國高校中不是最好的,回但處於中上水平答,另外,你的第二個問題建議看這里
http://gs.ccnu.e.cn/index.asp
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發布的2007—2009年全國學科排名榜,81個一級學科中,華中師范大學9個一級學科位於前十強。
這9個一級學科和排名分別是:
政治學——第3名
教育學——第4名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第4名
心理學——第6名
馬克思主義理論——第6名
天文學——第6名
植物保護——第9名
中國語言文學——第10名
公共管理——第10名
『肆』 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主要問題
一是網路尚難以互聯互通。目前國家電子政務內網(涉密網)尚未完全建內成,縱向上國家、省、容市測繪部門難以聯通,橫向上測繪部門與相關政府機構、專業部門相互隔離。電子政務內網(涉密網)的開通時日,已成為制約政務版平台盡早提供地理信息網路化服務的主要障礙之一。
二是數據資源尚不夠豐富。用戶對大比例尺、高解析度數據資源的需求較為迫切,對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等熱點地區地理信息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現有數據資源(特別是省、市級)千差萬別,需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力進行處理與整合;現有館藏資源(特別是國外部分)十分有限,遠遠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數據資源處理整合以及信息資源相對匱乏問題,將制約平台提供高質量服務和測繪應急保障能力。
『伍』 收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
具體見 http://..com/question/20683038.html1.泥 石 流 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間爆發,是山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多發地帶:環太平洋褶皺帶(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帶、歐亞大陸內部的一些褶皺山區。世界上有近50多個國家存在泥石流的潛在威脅。其中比較嚴重的有哥倫比亞、秘魯、瑞士、中國、日本。 中國,有泥石流溝1萬多條,其中的大多數分布在西藏、四川、雲南、甘肅。四川、雲南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則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國有70多座縣城受到泥石流的潛在威脅。 日本,竟然有泥石流溝62000多條,在春季、雨季經常爆發。 1970年,秘魯的瓦斯卡蘭山爆發泥石流,500多萬立方米的雪水夾帶泥石,以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沖向秘魯的容加依城,造成2.3萬人死亡,災難景象慘不忍睹。1985年,哥倫比亞的魯伊斯火山泥石流,以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沖擊了近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城鎮、農村、田地,哥倫比亞的阿美羅城成為廢墟,造成2.5萬人死亡,15萬家畜死亡,13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 人們記憶猶新的泥石流災難: 在1998年,5月6日,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等地區突然遭到建國以來非常罕見的泥石流災難。造成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失蹤,2000多人無家可歸。薩爾諾村56歲的福爾斯勒在睡夢中被怪聲驚醒,想打開門看看究竟。他的太太幫他打開電燈,就在福爾斯勒開門的一剎那,一股巨大的泥流將他掀翻在地,他的太太在驚恐萬分中伸手試圖拉起她的丈夫,但更多的泥流不斷湧入,泥流上漲,她只好跳上桌面避難,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丈夫被泥流吞沒。就象這樣,許多人被泥流無聲無息的淹沒、沖走,甚至連呼救的機會都沒有。 由於我們的生態環境日益遭到嚴重的破壞,進入20世紀後,全球泥石流爆發頻率急劇增加,發生逾百次。 2.颶 風 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颶風常常行進數千公里,橫掃多個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地球上風災最嚴重的是加勒比海地區、孟加拉灣、中國、菲律賓,其次是中美洲、美國、日本、印度,南大西洋影響最小。其原因在於風源多出自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海域。 1999年9月「弗洛伊德」颶風襲擊美國東部地區,造成至少47人死亡,自9月14日在美國東南部沿海登陸後,一路北上,先後襲擊了佛羅里達、喬治亞、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紐約等州及首都華盛頓,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風速最高達每小時約200公里,2天後降至每小時100公里以下,已轉變為熱帶風暴。「弗洛伊德」颶風所過之處,普降暴雨,造成許多地方被淹,民房受損,交通停頓,供電中斷,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在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新澤西和弗吉尼亞州,颶風共造成150萬戶人家停電。新澤西州及華盛頓、巴爾的摩、費城和紐約等市的公立學校普遍停課,300萬學生不能上學。此外,航班停飛,火車停運,造成數萬名旅客滯留。在華盛頓,不少聯邦政府部門只留值班人員,國會眾議院的會議也推遲舉行,許多活動被迫取消。 狂暴的「萊尼」颶風:1999年11月20日 「萊尼」颶風襲擊維爾京群島,以每小時217公里的速度 襲擊了維爾京群島,並引發風暴和暴雨。 據統計,全球每年約產生風力達8級以上的熱帶氣旋80多個,死亡人數約2萬,經濟損失超過80億美元。歷史上造成死亡人數達10萬以上的颶風災難就達8次。20世紀最大的颶風災難發生在孟加拉:1970年11月12日,颶風夾帶風暴潮席捲孟加拉,30萬人死亡,28萬頭牛、50萬只家禽死亡,經濟損失無法計量。
『陸』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它作為地學領域專家的有力工具受到越來越普遍的關注,開始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GIS是對地球空間數據進行採集、存儲、檢索、分析、建模和表示的計算機系統。它不僅可以管理數字和文字(屬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空間信息(圖形),並能提供各種空間分析的方法,對多種不同的空間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解釋,解決空間實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分析在一定地理區域內發生的各種現象和過程。GIS為地質學家提供了在計算機輔助下對地質、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等多源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解釋的有力工具。由於GIS具有互動式處理能力和快速運算能力,通過反復嘗試,使地質學家能夠比較容易地完善自己的知識模型。
GIS按其研究開發的目的可以分為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和企業地理信息系統等等;按其研究開發針對的范圍可分為全球的、區域的和局部的地理信息系統;按其時空模型可分為二維(位置模型)、三維(位置模型+數字高程模型)和四維(三維+時間模型)地理信息系統或動態地理信息系統。
除了軟體和硬體外,數據是地理信息系統的關鍵。GIS獲取數據的主要手段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DTS(數字全站儀)、DPS(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和RS(遙感技術)。
GIS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地學界得到應用。美國地質調查局在1985年建立了GIS實驗室,鼓勵專業人員應用新技術。僅僅幾年時間在基礎地質、環境與災害、礦產資源評價和區域地質調查方面的信息管理項目即達幾十個。
GIS在地學中的應用前景很廣。信息經GIS分析處理,可繪出用常規測繪難以到達的地區如戈壁、沙漠、高原、雪山等的地形圖。目前GIS在地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
(1)地質找礦及礦產資源預測評價
德國發射的SPOT衛星主要用於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的調查。它可對地貌進行立體觀測,產生高解析度、高精度的圖像。使用該圖像,在前期勘探階段能准確、迅速查明地形、地表露頭、岩性組合和覆蓋區地下構造的基本形態。
(2)國土資源管理
我國於1990年利用GIS建立了1:100萬全國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和1:400萬全國自然資源綜合開發決策信息系統及某些省、市、縣的國土規劃與管理信息系統,用於國家與區域的經濟建設和規劃。
(3)自然災害的評估與防治
我國於1990年建立了洪水險情預報系統。在1991年我國江淮地區發生的特大洪災和1994年閩江和珠江流域等地發生的大洪災中,太湖流域的1:25萬GIS信息系統和1:20萬GIS土地規劃信息庫結合遙感圖像分別對洪水進行了監測,對災情進行了准確的評估,使洪災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日本應用GIS分析1995年大阪神戶地震引起的滑坡也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在抗震設防區劃和抗震防災規劃方面,利用GIS編制的抗震防災規劃具有應用方便、資料實用性強和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等特點。
(4)建立地學信息庫和編制地學圖件
目前,不少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和中國等均已利用GIS進行了這方面工作。
『柒』 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更新都是需要更新什麼
重點1:基本地理常識,地區名稱,地形,地貌,物產,相關特點!
2:地圖,這個是很重要的,包括礦產等都課通過這個來反映!
3.特別地理:如地球之最的東西要記住!
4.氣候去葯就是由於幾個風帶的影響,所以看下風帶圖,基本就OK!
5.中國地理中各省市的地圖形狀和簡稱等要記住!
地圖就像以張張的照片一樣,你要多看,看地圖的時候地名,物產,礦藏,地形,基本都要有深刻的印象!
把下面的看玩你就及格: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個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面積很廣。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奈及利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50、居民與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三個獨立國家。1990年,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51、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亞。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采和機械製造工業中心。
52、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干三個大半島。主要的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的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之間,西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邊緣海。
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為主,平原主要是萊茵河以東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歐平原。北部有縱貫斯 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主要有橫貫東西的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眾多。半島西側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邊境上勃朗峰是歐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氣候 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冬季比較溫和,比較涼爽,全年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降水量向東逐漸減少,年溫差自西向東逐漸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綠灌木為主,耐旱。多瑙河發源流經九個國家,注入黑海,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萊茵河流經德國魯爾工業區,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
53、歐洲西部的居民與經濟 居民以白種人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業區。其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工農業生產約佔世界的1/3。其對外貿易很發達,佔世界對外貿易總額的1/2以上,其中德國居第一位。
54、英國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島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區。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目前商船噸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國的石油主要靠進口。北海油田對經濟有促進作用。首都倫敦,過去曾叫做「霧都」,是游覽勝地,大英博物館,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內安眠著馬克思。
55、法國 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著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尤以出產葡萄著名,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目前,法國是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艾菲爾鐵塔,凱旋門、蓬皮杜中心、巴黎聖母院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同時巴黎還是著名的時裝與化妝品中心。法國的烹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國 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礎上。魯爾區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區。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國宇航、飛機製造和微電子中心,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萊茵河是德國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國的「黃金水道」。貨動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漢堡和慕尼黑。
57、歐洲東部和北亞 歐洲東部是指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部分以。
58、俄羅斯 領土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歐洲部分集中了全國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於歐洲部分中央。伏爾加河發源了東歐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區,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和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這兩個工業區以機械、化學和多種輕工業為主。二戰後,工業建設向東發展,在烏位爾山區建立了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以及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其農業不穩定。首都莫斯科。聖彼得堡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西部高山區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脈組成。東部高原、山地區 在加拿大境內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國境內有阿巴拉契亞山。中部平原區有中央大平原。 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過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國境內以外,其餘四湖為美、加兩國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區屬於北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北美所佔的范圍最廣。北美氣候除了受緯度位置影響,降水分布和天氣變化還受地形的影響比較顯著。北美當地原來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他們是黃種人。因紐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國 美國國旗內有50顆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個州,位於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面積為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國人口中白色人種佔80%以上。美國的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華人與華僑在舊金山,紐約一帶。近幾十年來,有不少人從東北部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遷移。美國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生產專門化,美國的農業生產可分為可抑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美國工業的分布,可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區: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洲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這里的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舊金山和洛杉磯也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北部,包括三個地理區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島嶼中最大的是火地島,火地島與南美洲大陸之間隔著麥哲倫海峽。墨西哥和南美大陸之間,有狹長的中美地峽,有「美洲大陸橋梁」和稱號。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地峽的最窄處。安第斯山被稱叫做「南美洲的脊樑」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
『捌』 找海南的地理信息
海南的地理和氣候
地形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位置與疆域: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
山脈與河流: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至800米之間,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嶺的山脈位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海南島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其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47%。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至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 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嶺的山脈位 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
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水面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38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大河的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 47%。南渡江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斜貫島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長 311公里;昌化江發源於瓊中縣空示嶺,橫貫海南島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長 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分別發源於瓊中縣五指山和風門嶺,兩支流到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全長163公里。
氣候與降水:
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性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干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台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海南島年太陽總輻射量約 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1750至2650小時,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全年無冬。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中部和東部沿海為濕潤區,西南部沿海為半乾燥區,其它地區為半濕潤區。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乾旱,夏秋雨量多,光照率為50- 60%。日照時數按地區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區最少;按季節分,依夏、春、 秋、冬順序,從多到少。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中部山區較低,西 南部較高。全年沒有冬季,1至2月為最冷,平均溫度16-24攝氏度,平均極端低溫 大部分在5攝氏度以上。夏季從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為平均溫度最高月份, 在25-29 攝氏度。西、南、中沙群島屬於熱帶海洋氣候,長夏無冬,全年平均氣 溫 26.5 攝氏度。海南島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東濕西干明顯。多雨中心在中部偏東的山區,年降雨量約 2000至 2400毫米,西部少雨區年降雨量約1000至1200毫米。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乾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長達6至7個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總降雨 量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等。海南島全年濕度大,年平均水汽壓約23百帕(瓊中)至26百帕(三亞)。中部和東部沿海為濕潤區,西南部沿海為半乾燥區,其它地區為半濕潤區。
『玖』 地理信息管理
1.地理信息管理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地球科學局下屬的地理信息處( Canada)負責聯邦政府的地理信息生產與管理職能,這些職能包括建立和維護加拿大平面和高程坐標系統;衛星跟蹤站的精確定位;控制和管理聯邦政府的土地測量;維護美-加邊界;獲取並維護加拿大全國地形和地理信息;出版和分發地形圖、航空像片、地名詞典及其他出版物;接收、處理、歸檔、分發衛星遙感數據,為研究和示範項目提供機載遙感;發展機載和衛星遙感技術,為從事資源管理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遙感用戶提供技術幫助;促進和協調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應用的發展;促進加拿大在國際測量、制圖和遙感產業方面的營銷。
為領導和培育加拿大地理信息產業的成長,加拿大地理信息處通過政府間測繪委員會把聯邦政府中與地理信息產業有關的部門組織到一起,加拿大地理信息處提供滿足地理信息系統要求的基礎空間參照信息,這一信息必須滿足所有成員的需求,包括地理信息產業界。職能實際上涉及加拿大的每一個部門,包括聯邦政府、省和國土部門、區域、市政、工業界等。最重要的部門是加拿大空間局、國防部(制圖)、交通部、環境部等。
加拿大地理信息處制定了如下戰略發展目標:
1)領導與國家地理信息設施一體化的民用產品的開發;
2)通過與其他部門合作以避免重復工作、促進數據共享;
3)改善國家地理信息資料庫和系統的質量、效益、客戶應用;
4)提供滿足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5)為加拿大測量和制圖提供優質的服務;
6)提供加拿大空間計劃的對地觀測信息;
7)發展和推行創新的地理信息技術和應用;
8)促進加拿大成為國際地理信息產業的領先者;
9)以出口補助、技術轉讓支持企業的發展;
10)提供生產性的、創造性的和共享的工作環境。
加拿大地理信息處負責全加拿大的國家地形資料庫(NTDB),1∶25萬的地形資料庫已完成,南部人口密集地區1∶5萬地形資料庫也已完成。各省正著手建大、中比例尺數字地形資料庫。例如安大略省,已有300多個城市建立了1∶2000資料庫,全省南部地區建立了1∶10000地形資料庫,北部地區建立了1∶20000地形資料庫。這些數據均統一轉到國家地形資料庫中。
1995年加拿大地理信息委員會(CCOG)督促地理信息計劃小組起草全加拿大整體空間數據模型的建議書,並制定實施建議。1996年12月,CCOG要求聯邦部門間地球信息委員會負責領導聯邦、省政府以及私營企業建立加拿大地球空間數據基礎設施(CGDI)。CGDI分出了五個基本主題,即利於對地球空間數據的訪問;提供框架數據基礎;協調地球空間數據標准;鼓勵數據共享;建立有利於地球空間數據廣泛應用的政策環境。
加拿大地理信息處正在從信息高速公路上尋找發展的機遇,由於通過提高可存取性,將大大擴展信息產品和技術的應用,空間參照信息將是信息高速路上的重要信息之一。加拿大地理信息產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加拿大地理信息處在與其他部門協作挖掘地理信息技術的潛力中要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2.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CGIS)技術的廣泛應用
20世紀60年代初,加拿大的Tomlinson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統(GIS)設想。1962年,Tomlinson提出利用數字計算機處理和分析大量的土地利用地圖數據,並建議加拿大土地調查局建立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以實現專題地圖的疊加、面積量算等。到1972年,CGIS全面投入運行與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運行型的地理信息系統。70年代後期,加拿大就率先開發使用了GIS技術。它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多種多樣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顯示,無論是土地利用還是資源勘探開發、交通運輸系統等部門的決策者,都懂得GIS的重要性。
GIS技術的應用領域近幾年來在加拿大得到不斷拓展,不僅廣泛應用於地籍管理、土地注冊登記、市政管理、環境監控、地質和礦產勘查,森林和水資源調查,自然災害(如水災、旱災、蟲災、震災等)的監測、預報、評估,環境保護(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治理)等方面,並且已成為政府部門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基礎性工具。
加拿大的土地規劃部門廣泛應用了GIS技術,為規劃的修訂和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例如在安大略省,規劃部門建立有覆蓋全省面積的1∶5萬數字高程模型,城市地區有1∶1萬的數字高程模型圖(DEM),通過DEM與航空攝影現勢資料的合成,建立起1∶5萬或1∶1萬的三維立體旋轉景觀模型,使得修訂土地利用規劃更具有現勢性和科學性。
加拿大應用GIS管理已成為政府行為。特別是土地管理部門,無論是規劃,還是地籍調查、地塊注冊登記、地產評估,都已經離不開GIS。GIS在加拿大已成為土地管理部門的基礎支撐,例如,在魁北克省的地籍管理改革項目中,安裝並管理了信息系統,這一系統具有許多功能,其中之一是可以與土地測量師直接交換有關數據並對操作結果自動登記認可,土地管理的內容之一就是要對土地所有者的所有權有明確的說明,而通過建立GIS可以重新准確定義所有權關系,包括土地利用規劃信息、土地政策及價格信息、有關地理信息及核心資料庫。建立資料庫是政府行為,使得公眾能免費使用部分公共信息,還可以方便下載數據,價格非常低廉。
安大略省目前已有約400萬個城鎮小區建立有數字化地籍管理資料庫,資料庫是由鄉鎮與私人企業合作建立的。安大略省的市政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受理對土地利用方面糾紛的申訴。委員會的工作涉及大量的實地調查。因此,廣泛採用了土地信息系統技術,建立了土地政策及相關法規的信息庫和申訴案件檔案信息庫,通過使用土地信息系統來查詢、下載涉及糾紛的信息數據。
加拿大聯邦政府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處下設的遙感中心,建立了國家地形資料庫,覆蓋了加拿大全部疆土的1∶25萬地形要素和南部人口居住地區的1∶5萬地理要素,出版了第六版國家地圖集。地理數據在與各部門的合作共享中得以不斷更新。
加拿大地方政府應用GIS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5年前政府各部門各自購買了GIS軟體,自成系統建立了各自的GIS;二是近3年來政府部門致力於建立公共GIS,所有的信息技術統一由政府的一個部門來協調管理,把所有政府部門的數據集成、聯集起來形成強大的資料庫,過去政府部門GIS的應用是封閉的,現在則是在網上公開數據。
3.地理信息市場
加拿大的地理信息產業實際上就是以前的測繪業,目前該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在許多方面領導世界潮流,這與加拿大的地理信息產業統一、協調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其中起關鍵性協調作用的是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地球科學司所屬的地理信息處。他們在技術開發應用方面起著主導地位,除此之外,加拿大地理信息工業協會(GIAC)還通過宣傳、教育和倡導活動來協助其成員在國內外開發GIS業務。地理信息產業被認為是未來五個迅速發展的產業之一,而加拿大地理信息界在國際地理信息市場上享有較高的信譽並富有競爭力。在20世紀90年代初,加拿大地理信息產業年產值約13億美元,其中出口約1.2億美元。目前,加拿大的1500多個地理信息公司每年提供的地理信息產品和服務價值近20億加元。
加拿大將地理信息市場分成三個部分:①國家空間數據設施的開發與維護;②地理信息市場;③工程測繪市場。加拿大地理信息處認為在國家空間數據設施的開發與維護方面,每年有4億美元的生意;而在地理信息市場方面,僅美國每年就達125億美元;加拿大在工程測量方面,每年也有4億美元的市場。
目前加拿大政府把地理信息當作一個產品來看待,充分重視政府在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領導地位。他們加強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基礎。
『拾』 地理信息系統(GIS)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
地理信息系統在已廣泛應用於資源調查、測繪、環境評估、災害預測、國土管理、城市規劃、郵電通訊、交通運輸、軍事公安、水利電力、公共設施管理、農林牧業等眾多領域。
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可以考慮:
1、完善應急響應 (Emergency Response) 功能
解決因氣候突變導致的洪水、旱災、寒潮、龍卷風、台風等重大自然災害時,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員救援並撤離路線、並配備相應的運輸和保障設施的問題。 還可以應用在各種救災減災中物資的分配、大范圍的能源保障、糧食供應等資源配置問題。
2、強化生態、環境管理與模擬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主要進行區域生態規劃、環境現狀評價與規劃等。
可以充分利用像全國土地利用遙感地圖、河流流量與污染狀況測繪圖等,最大限度收集各地氣溫、降水、風力風向等氣候因素的變化情況,為國土整治及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支持。
3、開展可視化應用 (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以數字地形模型為基礎,建立三維可視化模型,實現多角度瀏覽,廣泛應用於宣傳、城市和區域規劃、大型工程管理和模擬、旅遊等領域。
為應對氣候變化,可以發揮該功能,建立各地降水、氣溫等的動態變化資料庫,並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出來 ,如河流徑流量、水庫庫容變化立體模型,重要山峰「雪線」變化圖(以三維動畫將「全球變暖」導致的高山積雪融化的動態情況實時顯示出來,呵呵,比枯燥的說教直觀多吧)。
4、農業資源管理 (Resource Management)
主要應用於農業和林業領域,解決農業和林業領域各種資源(如土地、降水)的分布、分級、統計、制圖等問題。主要回答「定位」和「模式」兩類問題。
我認為,氣候變化,首當其沖受影響、也是最深遠影響的是對農業(種植業)的干擾。利用GIS,我覺得可以建立各地降水及徑流量動態變化模型,為水資源分配的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像西南大乾旱,就可以派上大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