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日本的知識框架
1. 關於日本的地理知識
C
日本為島國,四面環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而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為夏季較涼爽,冬季較溫暖,且全年降水較多。
你可以參考一下世界氣候類型以及其特點表,一般在地圖冊上有。(教輔地圖冊)
2. 關於日本地理的相關知識
日本地震的原來因 處於環源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日本的位置 亞州東部,太平洋西北部,西與韓國俄羅斯,中國隔海相望,東臨太平洋
日本的經濟貿易形勢 以高科技產品特別是電子產品為主,對外貿易為主
日本的地勢和上市走向 以山地為主,兼有小范圍平原 ,山勢以東北西南向為主
3. 日本的知識框架,和東南亞的知識框架
日本
自然地理: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人口:1.2776億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其中男性為6234萬人;女性為6542萬人。
民族與宗教: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北海道地區有少量人會阿伊努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別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首都:東京【東京(とうきょう)】(Tokyo),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東京1月平均氣溫3℃,8月氣溫為25℃。
行政區劃: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縣都擁有自治權。下設市、町、村。其辦事機構稱為「廳」,即「都廳」、「道廳」、「府廳」、「縣廳」,行政長官稱為「知事」。每個都、道、府、縣下設若干個市、町(相當於中國的鎮)、村。其辦事機構稱「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長官稱為「市長」、「町長」、「村長」。
日本被劃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1都,1道,2府,43縣。
4. 日本的地理知識介紹
1、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頻繁(直接影響其民俗與文化,如溫泉)
2、日本是一個島內國,容由四個島組成:北海道島、本州島(最大)、九州島、四國島
3、是一個資源小國經濟大國(不過經過他們的不斷進口,已經是一個資源儲備大國了)
工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料和燃料嚴重不足,大部分礦產資源都需要進口,貿易主要依靠國際市場,經濟具有很強的對外依賴性
*4、為了便於運進原料和輸出產品,減少運費,日本的工業生產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主要工業區:名古屋、瀨戶內、北九州、京濱、阪神)
5、日本的工業化已向高新技術化、信息化、多樣化轉換,有很多知名品牌;21世紀以來,出現了北九州等微電子工業基地和以築波為代表的一批科學技術新城。
【另外,你可以通過了解日本的財團來加深對日本的了解】
5. 日本地理知識概括有哪些
日本地理位置:
日本地處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西南部的九州長崎與中國上海市僅相距460海里。全國由本州、四國、九州和北海道4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是一個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
日本屬於東9時區,東京時間比北京時間早1小時。北緯約20度-46度,面積372,000kmm,南北長2,500km,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日本主要的島嶼是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島。
日本國土約四分之三是山地與丘陵、缺少平地、使農業用地、城市用地的利用受到限制,在這狹窄的平地上生活著1億3千萬人。
日本的總面積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填海造陸的面積多達1600平方公里。
1.行政區劃:
日本全國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縣。部份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
2.主要城市: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東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日本的皇居、國會議事堂、內閣、最高裁判所、各省廳、各國駐日大使館、大企業的本部、日本銀行、證券公司、百貨商店、報社及電視台都集中在東京。目前在東京特別區內和東京周邊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
3.河流和平原: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4.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5)地理日本的知識框架擴展閱讀
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度:
日本的國土約有四分之三為山體所覆蓋。本州中部地區被稱為「日本屋脊」,許多山脈的海拔超過3,000米。
位於山梨縣和靜岡縣的交界處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海拔最高的山。山梨縣境內的北嶽,海拔3,193米,是日本的第二大高峰。位於長野縣和岐阜縣境內的奧穗高岳海拔3,190米,橫跨山梨縣及靜岡縣的間之岳海拔同為3,190米,並列成為第三高峰。
由於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日本從最北端到最南端有多個火山區—通常認為有7個。在所有的火山中,約有110座為活火山。盡管日本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400,但在全球1,500座左右的活火山中,日本幾乎佔了1/10。
盡管火山會因其大規模的噴發而造成巨大的危害,但同時也創造出大量的旅遊資源。例如,日光、箱根和伊豆半島等一系列旅遊勝地便以其溫泉和誘人的火山美景而聞名遐爾。
日本群島下面的地殼極不穩定,蘊涵著極其豐富的能量。因此,日本也是最易遭受地震災害的國家之一。以日本的建築行業為首的各行各業,也紛紛在減震避災材料上大花心思,以求達到預防災難或者減小災難危害的目的。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地理
6. 日本地理知識
日本:
[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0N—450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徵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築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
絕對全面,呵呵
7. 地理七年級下日本知識點
7下地理日本知識點(一)
日本群島位於北太平洋西側,是太平洋西緣一系列弧形島嶼的一部分。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3000多小島(包括無人島)組成。
日本群島
日本群島位於西太平洋隔海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屬日該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1000多個小島組成,海岸曲折,多良港。
(一)多山的地形包括山地和丘陵的山區,占日本面積的3/4.只有沿海零星分布著一些小平原。本州東南部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山地中分布著許多活火山,號稱「聖岳」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也是一座活火山,為日本第一高峰。山頂白雪皚皚,山坡林木茂密,風景秀麗,是游覽勝地。日本多地震海嘯。
日本礦產貧乏,只有硫磺儲量較多,但森林和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土地資源不多,地狹人稠。
(二)海洋性季風氣候島國各地距海都很近,深得海洋的調節。日本與亞洲大陸相比,季風氣候的海洋性特徵十分明顯,氣溫年較差比同緯度的大陸各地為小,降水則較多。盛行東南風的夏季,太平洋一側雨水尤多;盛行西北風的冬季,日本海沿岸大雪紛飛。6—7月有梅雨天氣,夏秋之交常受台風侵襲。
(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日本是發達的、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佔世界第三位。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等。汽車、船舶和電子產品等都居世界前列。日本工業的特點是現代化程度高,對外依賴性大,分布偏於「三灣一海」(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戶內海)地區。日本是典型的加工貿易國,能源和原材料基本上依靠進口,很大一部分的產品則需要出口。京濱區(東京—橫濱)、阪神區(大阪—神戶)、名古屋和北九州,是日本的四大臨海工業區。近年來,電子等新興工業,因原料和成品都較輕便易運,但需要潔凈的環境,所以有向九州、本州北部和北海道擴展的趨勢,並把九州島建立為「硅島」,成為日本新興的電子工業基地。
日本農業以水稻為主。漁業居世界前列。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匯,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
總結:東京是日本首都和海、陸、空交通樞紐和經濟、文化中心。大阪是重要海港和日本第二大城市。橫濱是重要港口和重工業中心,第三大城市。
7下地理日本知識點(二)
由於海底地殼隆起、海面上升,日本列島最終形成。日本列島南北兩端,均由大陸架和大陸斷續相連。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還不是「列島」。
日本群島位於亞洲東部邊緣,在北緯31°~46°之間,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900多個小島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在第四紀時,由於日本海和台灣海峽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島。日本全部面積為37.7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島為36萬平方公里。日本群島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這個自然綜合體的前提。
地形
日本群島在水平地形上的特點是:島勢狹長,海岸曲折,海灣眾多,因而群島的任何地方離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內。日本地表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島的地形中最占優勢,據統計,日本國有7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純山地即佔全國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與海岸平行,分內外兩帶,內帶位於日本海一側,主要包括奧羽、越後、飛驒等較大山脈;外帶位於太平洋一側,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關東、木曾、紀伊、四國、九州等山脈。日本群島的平原和低山僅占日本面積的13%,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本國最大的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拔僅50米,其前身為東京灣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此外,還有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等。
地震帶
日本群島是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環,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稱於世。全境火山可分為8列,即千島火山脈、那須火山脈、鳥海火山脈、富士火山脈、乘鞍火山脈、白山火山脈、阿蘇火山脈和霧島火山脈。其中霧島火山脈從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島,並與台北大屯火山遙相連系。圓錐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餘年未見活動,山頂積雪、四時不化,有日本阿爾卑斯之稱。此外還有盾狀火山,但不如圓錐狀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蘇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狀活火山,火山口至今還常噴出大量的煙氣和火山灰。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帶分為兩列,日本海沿岸的稱內側地震帶,太平洋沿岸的稱外側地震帶。大地震多發生在外側地震帶,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區是在大阪、名古屋和東京附近一帶地區。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海嘯,死傷17萬多人。
總結:在亞洲大陸的東部邊緣,經過激烈的地殼變動,呈弧狀南北走向的日本列島的基本構架開始形成,並在更新世幾經變化,而引起這種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冰川的消長。
7下地理日本知識點(三)
溫帶是冷暖氣流相互角逐的地區,氣溫、降水的季節變化和非周期變化都很顯著。尤其是北半球溫帶地區的大陸面積寬廣,地形復雜,氣候類型更多。
氣候
日本群島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於0℃外,其餘均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八月,在海洋氣團的影響下比較涼爽,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在20℃以上。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達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島降水不但豐富,而且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但每年有兩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為熱帶氣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較多,而太平洋沿岸則夏季多雨。
河流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水利資源豐富。降水較多,河水豐富,有較多的河水供工農業生產使用;同時,由於地形崎嶇多山,富水力資源,水能蘊藏量達5,000多萬千瓦,這對於礦物燃料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意義重大。但日本多數河流的航運價值不大。
自然植物
自然植物種類豐富,森林面積很大,熱帶性植物較多,且與溫帶性植物混生,還有許多固有植物,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日本地貌、氣候、土壤復雜,在第三紀中新世以前日本與亞洲大陸相連,使日本有可能擁有亞洲大陸的一切植物種屬;再加上日本沒有受到冰河之災,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種屬,因而日本列島植物種類豐富,約有1,000個屬,5,500多個種。日本植物中還有很多特有種,在北海道和奧羽地方還有熱帶性植物與溫帶性植物混生的現象,例如在北海道就雜有熱帶性的桂樹和花椒樹。日本森林面積的比重很大,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68%.溫帶針葉林有松、杉和落葉松;溫帶落葉闊葉林中主要有櫟屬、山毛櫸屬、槭、栗、公孫樹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為山茶樹、樟科、棕櫚科等;南部多櫻樹。
總結: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因而除大陸西部沿海受寒流影響外,夏溫十分炎熱,下沉氣流不利興雲致雨,所以氣候乾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濕潤。
8. 日本地理有關知識
日本的地理和歷史
本自然環境
由於褶皺和斷層作用劇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長期侵蝕切割,地形顯得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灣。山地約佔全國面積的76%。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四國和本州南部的山脈成東西走向,兩者相匯於本州中部,稱「中央山結「,為全國地勢最高地區,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最高峰。富士山最近一次爆發發生在1707年,現在仍有噴氣現象,其山體呈標准圓錐形,山頂終年積雪,有溫泉、瀑布,北有富士五湖,風景優美,日本人稱之為「聖岳」。
平原僅佔全國面積24%,大多零星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區。全國最大而著名的平原是東京附近的關東平原,面積15770平方千米;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附近的畿內平原等。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帶,是一個多火山的國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佔1/3。地震頻繁,全國平均每天發生約四次,有「地震國」之稱。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震毀東京房屋的73%和橫濱房屋的96%,死亡達15萬人。和火山活動有關的是全國溫泉遍布,共有溫泉約1200處。河流短小,水量充沛,水勢湍急,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航行。其中以信濃川最長,長367千米;以利根川流域面積最大,為16840平方千米。湖泊較多,但多為小而深的火口湖,分布於高山上,濱海則有許多深度不大的瀉湖。全國最大的湖泊琵琶湖是構造湖,面積68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米,最深103米。
日本群島四周臨海,除東北部海岸外,均被來自熱帶太平洋的暖流(黑潮)環繞,氣候受到海洋的調節,形成較為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比大陸同緯度地區溫和,降水也較豐富,年平均降水量絕大部分地區為1000-2000毫米。夏季盛行東南風,東部沿海6--7月間陰雨連綿;冬季西北風由大陸經日本海吹來 天氣寒冷,北部多降雪。日本南北延伸約2400千米,各地氣候的差異很大,大致北緯35度以南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屬季風型溫帶針葉林氣候;其餘廣大地區屬季風型溫帶闊葉林氣候。位於中部的東京,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攝氏6 度,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5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多毫米。九州南部的鹿兒島,最冷月(l月)平均氣溫攝氏7度,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7度,年平均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北海道的札幌,最冷月(l月)平均氣溫在攝氏-6度以下,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0度以上;根室年平均降水量為981毫米。每年8-10月間,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風襲擊,往往造成災害。
日本地理之最
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ヶ峰(けんがみね)(靜岡?山梨,3776m)
日本最長的河流:信?川(しなのがわ)(367km)
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びわこ)(674?2)
日本最有名的旋渦潮景觀:??(なると)海峽の?潮(うずしお)
日本最大的砂丘景觀:浜坂砂丘(はまさかさきゅう)(鳥取)
日本最大的火山口陷落帶:阿?(あそ)山(18×24km)
日本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利根川(とねがわ)(16840km2)
日本有小島最多的公園:西海(さいかい)國立公?(中心有九十九小島)
日本最高的噴水景觀:滋??守山市(80m)
日本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小海(こうみ)?の野?山(ののべやま)?(1346m)
日本地處最高的神社:淺?(せんけん)大社奧?(おくみや)(富士山頂)
日本落差最大的瀑布:???(けごんのたき)(?木)
同一城市中高度差最大的城市:靜?市(3141m)
日本最大的拱橋式大壩:?部(くろべ)ダム(富士,高186m,有效貯水量1億4880萬km3)
日本最長的吊橋:南????(みなみびさんせと)大?(香川,1723m)
日本面積最大的城鎮:いわき市(福島,1230.05km2)
日本面積最小的城鎮:蕨(わらび)市(崎玉,5.09km2)
日本面積最大的村莊:十津川村(とつかわむら)(奈良,669.77km2)
日本面積最小的村莊:?殿村(うどのむら)(三重,3.11km2)
在日居住人口最多的國家:?國、朝?(67萬餘人)
日本人在海外居住人口最多的國家:美國(15萬餘人)
日本人口最多的村莊:富山(とみやま)村(?知200多人)
日本下雨最多的城鎮:尾?市(おわせし)(三重,年降雨量4000mm以上)
日本晴天最多的城鎮:明野(あけの)村(山梨)
日本最高的樹:?由利町(ひがしゆりまち)(秋田,杉樹高40m)
日本最粗的樹:?根市(ひがしねし)(山形,櫸樹根圍24m)
日本樹冠最大的樹:日南町(にちなんちょう)(鳥取,石櫧樹樹冠直徑25m)
日本氣候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終年均有降雨,特別是初夏和秋天雨量較多。日本的絕大部分工區屬於溫帶,適宜水稻栽培。由於國土狹窄且南北方向延伸很長,所以南北氣候完全不同。四季的特點春-樹木花草同時開始披上新裝。一到櫻花盛開的時候。人們就切切實實地感到了春天的來臨。夏-受南海海面形成的高氣壓的影響,悶熱的晴天較多。台風7月至10月間在菲律賓近海形成,由此產生的暴風雨給日本各地帶來相當大的災害。秋-樹葉開始由綠色變為紅色、黃色。冬-北方吹來的季節風,造成日本海方面持續的大雪和太平洋方面持續的乾燥晴天。
日本重要城市
東京:首都。位於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灣的西北岸。人口8 4 0 萬,包括郊區人口為1 1 8 9 萬多,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工業以印刷、橡膠製品、皮革製品、精密儀器等最發達。對外貿易多經橫濱。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 6 4 萬。為大阪工業區的核心,以機器、化學工業為主,造船、石油化學工業也很發達。附近有衛星城1 0 余座。名古屋:人口2 0 9 萬。工業發達,年產值僅次於東京和大阪。毛紡織和陶瓷工業居全國首位。
橫濱:人口2 7 7 萬。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東京的外港。對外貿易額約佔全國1 /4 。 京都:人口1 4 8 萬。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覽和工業城市。以出產絲織品、藝術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藝品著名。
神戶:人口1 3 6 萬。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對外貿易額約佔全國3 /1 0 。工業以造船為主。
北九州:人口1 0 6 萬。扼下關海峽,由門司、八幡、小倉、若松、戶(火田)等市鎮合並而成,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業區和交通中心,門司有海底隧道(長3 4 9 0 米)與對岸下關相通。
橫須賀:人口4 2 萬。位於東京灣西南岸的三浦半島,扼東京灣口。工業以船艦製造為主,還有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
札幌:人口為1 6 2 萬。北海道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鐵路樞紐。工業以食品加工和印刷為主。城西3 5 千米的小樽為其外港。
日本交通
交通運輸發達,已形成了以海運為主的海陸空密切結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擁有強大的船隊,與世界各地有航線相通。橫濱、神戶、東京、大阪、北九州、名古屋是重要港口。鐵路全長為46000 多千米,其中電氣化高速鐵路2000 千米,主要鐵路干線多分布在沿海一帶。全國有公路為110 多萬千米。現代化高速公路4900 千米。飛機--國內航空網連結各主要城市。鐵道--日本鐵道全長2萬7千公里(本州與北海道、四國、九州之間由橋梁或海底隧道連結),是最方便、最有效而且安全的交通手段。JR網路聯結了幾乎所有的城市。在大城市及游覽地,私鐵服務網路與JR平行或以輔助的形式運行。JR--自1872年新橋-橫濱之間日本第一條鐵道通車以來,114年間一直是日本鐵道中心的JNR(日本國有鐵道)於1987年4月衽民營化,分割為JR東日本、JR西日本等6家客運公司及貨運鐵道公司。新干線--以安全穩定高速大量運送旅客為目的,於1964年開始運營。現在運行有時速高達270公里的新干線,連結東京-大阪僅需2個半小時。私鐵--現有132家鐵道公司,與JR一起形成了全國的鐵道網路系統地鐵--在東京、大阪、名古屋、橫濱、神戶、京都、札幌、福岡、仙台九個城市有地鐵運行,是城市中最為可靠便宜的交通手段。公路和汽車--公路總長約112萬公里,共有汽車5860萬台,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歷史、民族和語言
日本列島古代與亞西亞大陸聯在一起,由於地核活動以及火山活動,後來與大陸脫離,大約在一萬年前形成了現在的地形。 原始時代(1萬年前-3世紀) 人們主要以狩獵和採集為主。到3世紀,水稻栽培自亞洲大陸傳入日本。 古代(4-12世紀) 引時大陸文化,鞏固了做為國家的基礎。身分高低分明。以水稻栽培為主,開始過定居的生活。是貴族和天皇掌握權力的時代。 中世(13-19世紀) 武士代替貴族掌握政權。16世紀中葉,基督都和槍炮傳入日本。自17世紀開始,除極少數國家外,與大部分國家斷絕了交往。17-19世紀是非常安定的時代。 近代(19世紀-戰前) 受美國逼迫恢復了國際間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權。為了趕上各國,以工業為中心,對發展產業實行了獎勵政策。但是,以1929年的世界恐慌為契機,日本走上了通往軍國主義的道路。 現代1945年 廣島、長崎遭到原子彈的攻擊,戰爭宣告結束。日本乘高度經濟成長的浪潮,渡過了兩次石油危機,終於成長為經濟大國。
中國同日本的歷史交往
3--4世紀,日本成為統一的國家。古代日本同中國交往很多。十二世紀末葉,農業發達。 絲綢、陶瓷等手工業以及水陸交通運輸發展迅速,並開展了對東南亞各地的海上貿易。1868年明治維新運動使日本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對外侵略,成為一個軍事的、封建的帝國主義國家。1894年對中國發動了「甲午戰爭」,侵佔了台灣和澎湖列島。1904年進行日俄戰爭。1910年侵佔朝鮮半島。後來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攫取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島嶼和在中國的特權。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1941年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20世紀50?罰澳甏?/P> 中期,日本經濟高速發展。1968年以後,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西歐諸國,躍居世界前列。日本已成為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1972年9月29日同我國建交。
日本民族來源
關於日本人的起源,有北方、中國、南亞、南方諸島等種種說法,至今尚未解釋清楚。據說是這些民族混血形成了今天的日本人。日本列島自1萬年以前,就開始有人類居住。由日本人、阿伊努人及在日朝鮮、中國人構成。
日本語言
語言只有日語,但方言很多。東北、九州等地的方言很難懂。不過,完全可以用標准語進行溝通。文字使用漢字和假名。漢字是從中國傳入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自漢字派生而來。用片假名表示的主要是外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