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祈年殿地理位置

祈年殿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3-08 17:45:40

1. 所有的北京之最

1、最長的防禦城牆:萬里長城;

2、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故宮;

3、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

4、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

5、造景豐富、建築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頤和園;

6、建國最早的皇城御園:北海;

7、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

8、發現直立人化石、用火遺跡和原始文化遺存最豐富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9、收藏石刻經版最多的寺廟:雲居寺;

10、銘文字數最多的大鍾:永樂大鍾。

◇北京現存牌樓最多的街道:國子監街,共四座

◇北京最大的玉佛:團城承光寺白玉佛,高1.5米,由整塊白玉雕成

◇北京現存最早的石雕佛像:北魏太和造像

◇北京最大的碑林:孔廟碑林

◇北京面積最大的天然松林:延慶松山

◇北京最東是密雲花園村,最西是房山魚斗泉,最南大興石佛寺,最北懷柔北岔

◇北京地區惟一的樓閣式塔:良鄉昊天塔

◇北京現存最高的磚塔:天寧寺塔,高57.8米

◇北京最矮的磚塔:西四磚塔胡同的萬松老人塔,是金代為紀念耶律楚材老師萬松和尚所建

◇北京第一座森林公園:半壁店森林公園

◇北京現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

◇北京現存最大的寺廟建築:太廟

◇北京現存惟一保持明代建築風格的寺廟:智化寺

◇北京現存最小的寺院:頤和園後山妙覺寺,包括山門、院落、旗桿及正殿和院牆佔地不過60平方米

◇北京最大的喇嘛廟:雍和宮

◇北京現存最早的佛寺:潭柘寺

◇北京市區最早的佛寺:法源寺

◇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牛街清真寺

◇北京最早的天主堂:南堂聖母無染原罪堂

◇北京最早的塔:雲居寺金仙公主塔

◇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玉泉山定光塔

◇北京歷史上最早的城邑:房山琉璃河董家村的燕國古都遺址

◇北京第一位旅行家:曇無竭

◇北京現存牌樓最多的街道:國子監街,共四座

◇北京最大的玉佛:團城承光寺白玉佛,高1.5米,由整塊白玉雕成

◇北京現存最早的石雕佛像:北魏太和造像

◇北京最大的碑林:孔廟碑林

◇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館:中國美術館

◇中國規模最大的航空館:北京航空館

◇中國第一座空軍博物館:中國航空館

◇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國家檔案館:皇史成

◇中國最大的玉瓮:團城玉瓮,高70厘米,膛深55厘米,口徑135*182厘米,周長493厘米,忽必烈用它來盛酒宴請大臣,可盛酒3000公斤

◇智化寺的清龍藏經版是中國惟一完整保存下來的龍藏經版,只印過200部書,至今完整如初。龍藏經版就是把一切佛教經典匯集儲存在一起的意思,龍藏經版是中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學大網路

◇中國最大的亭子:北海公園小西天觀音殿的四角攢尖重檐方亭,乾隆時建,高26.8米,有84根巨大園柱支撐,建築面積達1264平方米

◇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石牌坊:十三陵牌坊

◇北京石獅子最多的橋:頤和園十七孔橋共544個,比盧溝橋多59個

◇中國最大的古代石船:頤和園石舫

◇中國最小的城池:北海團城,周長276米

◇中國最大動物園:北京動物園,品種數量首屈一指

◇北京第一座森林公園:半壁店森林公園

◇中國第一個日本式園林:雙秀園

◇世界石刻佛經最多的寺院:雲居寺

◇我國現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園建築群:十三陵

◇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天壇

◇中國現存體量最大的圓形攢尖大殿:祈年殿

◇中國最大的戒台:戒台寺

◇中國最大的塔台:居庸關雲台

◇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妙應寺白塔

◇中國最大的金剛寶座塔:碧雲寺塔,高34.7米

◇中國最古老的金剛寶座塔:五塔寺

◇古代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元大都

◇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被稱為「中華第一謎宮」:古崖居

◇我國第一座以古代少數部落文化命名的古墓群:山戎墓葬陳列館

◇北京是世界上名稱最多的城市

◇中國民族構成最全的城市,56個民族都有人在北京工作和居住

◇中國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城市

◇我國最小的城池:團城

◇中國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園建築群:十三陵

◇中國發掘的第一座陵墓:定陵,1956年5月

◇中國最大最早的石牌坊:十三陵正門前牌坊

◇中國最大的陵殿:長陵棱恩殿

◇中國唯一的金冠:明十三陵朱翊均的翼善冠,用極細的金絲編成

◇中國最重的金塔:故宮珍寶館內金發塔,用於存放乾隆生母落發

◇中國最珍貴的碗:故宮內的白玉錯金鑲寶石碗,上有180顆寶石

◇中國最大的摺扇:故宮內,共15股,扇面縱59.5厘米,橫152厘米

◇中國古代最大的玉雕:故宮內大禹治水玉雕,高224厘米,寬96厘米,重5330千克

◇中國最古老的鍾:大鍾寺內陳列原始社會的陶鍾,香煙盒大小

◇中國最大的座鍾:故宮交泰殿內,高6米

◇中國最大的玉瓮:北海團城玉瓮

◇中國最古老的銅火器:1935年在房山發現的元代的銅銃

◇中國最早的鐵制兵器:1977年在平谷劉家河村出土的鐵刃銅鉞

◇中國最大的青銅器: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的商朝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千克

◇中國最大的石雕:故宮保和殿後石雕,長16.57米,重200多噸

◇中國已知最早的植樹碑:石景山法海寺,1924年立

◇中國最完整的古代書法石刻:北海公園閱古樓的《三希堂法帖》石刻495塊

◇中國最古老的刻石:故宮內的雍邑刻石,又稱石鼓,共10面,距今有2000多年

◇中國最早最大的喇嘛廟:西城區妙應寺,始建於1096年的遼代 ;

◇中國最大的金剛寶座塔:在碧雲寺。高34.7米

◇中國最古老的金剛寶座塔:在五塔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

◇中國石刻佛經最多的寺院:雲居寺

◇中國最早的道藏:白雲觀內的《正統道藏》,是我國最早的道經書總集,共5305卷,明正統十年1445年邵以正督校刊印

◇中國唯一保存下來的龍藏經版:在東城區智化寺

◇中國最完整的藏經祖本:北京圖書館的《趙城金藏》共7000多卷,內容與我國第一部大藏經完全一致「

◇中國最大的戒台:戒台寺

◇中國最大的檀香木佛像:東城區雍和宮內的彌勒佛像,地上下共26米

◇中國最大的銅卧佛:海淀區卧佛寺內的卧佛,身長5米多

◇中國最大的銅牛:海淀區頤和園昆明湖旁的銅牛

◇中國最大的銅鍾:海淀區大鍾寺內的永樂大鍾,高6.75米,3.65萬千克

◇中國最大的磬: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石磬,長84厘米

◇中國現存唯一的銅麒麟:頤和園仁壽殿前

◇中國最好的雙面九龍壁:北海九龍壁

◇中國古代最大戲樓:頤和園內德和大戲樓

◇中國最早的北京景物寫實圖: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內的描寫盧溝橋全貌的《運筏圖》

◇中國最早的彩色印畫:1974年在山西應縣木塔發現的彩印畫《南無釋迦牟尼像》經鑒定為遼代燕京坊間匠師印製

◇中國最大的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高37.94米

◇中國最大的禮堂:人民大會堂

◇中國最大的宴會廳: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可舉辦5000人的宴會

◇中國最大的文物寶庫:故宮博物院

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館:中國美術館

中國規模最大的航空館:北京航空館

中國第一座空軍博物館:中國航空館

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國家檔案館:皇史成智化寺的清龍藏經版是中國惟一完整保存下來的龍藏經版,只印過200 部書,至今完整如初。龍藏經 版就是把一切佛教經典匯集儲存在一起的意思,龍藏經版是中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學大網路

中國最大的亭子:北海公園小西天觀音殿的四角攢尖重檐方亭,乾隆時建,高26.8米,有84根巨大園柱支撐,建 築面積達1264平方米

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石牌坊:十三陵牌坊

北京石獅子最多的橋:頤和園十七孔橋共544個,比盧溝橋多59個

中國最大的古代石船:頤和園石舫

中國最大動物園:北京動物園,品種數量首屈一指

世界石刻佛經最多的寺院:雲居寺

我國現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園建築群:十三陵

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天壇

中國最早的道藏:白雲觀內的《正統道藏》,是我國最早的道經書總集,共5305卷,明正統十年1445年邵以正督 校刊印

中國最完整的藏經祖本:北京圖書館的《趙城金藏》共7000多卷,內容與我國第一部大藏經完全一致

中國最大的戒台:戒台寺

中國古代最大戲樓:頤和園內德和大戲樓

北京最高的城門:正陽門,高49.4米 寬50米,系古代九座城門之首

北京最早的公園:遺圓(現已不存在)1904年開放

北京最早的劇場:廣和樓,明朝一富商所建,位於前門大街東側名為羊肉街 的胡同內

北京北京現存規模最大的古老戲樓:陽平會館

北京最大的牌坊:東岳廟前的牌樓,位於朝陽門外大街路南

北京最短的大街:文津街,西城區北海公園西側

北京最早的火車站:前門火車站,建於1903年,位於正陽門東側,現在是鐵路工人俱樂部

北京最早的商場:東安市場,建於1903年,集購物、娛樂、餐飲為一體

北京歷史最長的學校:金台小學,位於崇文區東曉市大街號(珠市口東大街南側)。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北京最高的山:靈山,門頭溝區西北部,高度為2303米

北京最大的丁香林:天壇公園祈年殿西側

北京第一座大型商場:王府井百貨大樓 1955年9月25日開業,是新中國成立後自行設計、建造的全國第一座大型百貨商場

北京第一大的火車站:北京西客站 1996年1月21日開始啟用,為全國及亞洲最大的鐵路客運站

北京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 1969年建成,為全國首條

北京第一座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 為北京第一,也是全國第一。北京現有140餘座立交橋

北京第一條環城高速路:北京的四環路

2. 天壇的建築哪些方面體現了地理元素

天壇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有270多公頃。天壇被兩重壇牆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都在內壇;內壇南有更衣台、圜丘壇、皇穹宇、迴音壁、三音石,北有祈年殿、皇乾殿、七十二長廊,南北兩組建築由丹陛橋連接,而圜丘壇和祈年殿的東側還連接著神廚和宰牲亭;外壇古柏森森,環繞著內壇,使整個建築群顯得更加庄嚴宏偉,也烘托出祭天時神秘、肅穆的氣氛。圜丘壇,也叫圜丘、圜丘台、祭天台、拜天台,它是天壇內的主要建築之一,是皇帝祭天的場所。圜丘壇為圓形,象徵天;它共分三層,每層壇面的石塊及四周的欄板數與台階數均為九或九的倍數,設計得相當巧妙,上層壇面中央有一塊圓形大理石,叫做天心石,或中心石、太極石,站在上面輕輕一呼,明亮而深沉的回響就會從地層深處傳來。迴音壁是天壇建築群中非常有名的一處建築,它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面十分平整光潔,弧度也十分規則,兩個人一東一西,向南或向北說話,聲音就會延牆壁內弧傳播,把耳朵貼近牆,無論多小的聲音都可聽見清晰悠長的回聲,給人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三音石是皇穹宇前石陛下甬道的第一、二、三塊石板,又叫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站在這三塊石板上,面向殿內說話,可以聽到一、二、三次不同次數的迴音;還有甬道的第18塊石板,站在這塊石板上可與相距36米之遙的東配殿東北角或西配殿西北角上的人對話,雖然彼此看不見,但聲音卻異常清晰,猶如電話在握,這就是有名的「對話石」。祈年殿的一切建造全用了清代建築規定的最高等級。祈年殿坐落在三層巨大的石台上(祈谷壇),是一座有鎏金寶頂的三重檐攢尖頂圓型大殿,殿檐呈深藍色,象徵藍天;殿內地面的中心有一塊圓形的龍鳳呈祥石,上面原本清晰的天然龍鳳花紋在一場大火後變成了淺黑色;殿內的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著整個殿頂的重量,中央的四根通天柱繪有「龍鳳和璽」,代表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接下來一圈的十二根金柱寓意一年中的十二個月,最外圈的十二根檐柱是指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兩圈加起來的二十四根寓意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而整個二十八根則象徵天上的二十八宿星辰,這種設計非常獨特,體現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時間和天體的總體認識,具有深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大殿頂中央的藻井還刻滿了全部貼金的龍、鳳、雲的紋樣,十分精緻,此外,大殿的額枋等也用青綠合璽大點金彩繪,非常的富麗堂皇。天壇不僅建築絕美,圓內的植物也堪稱一絕,有松柏萬余株,僅古柏就有4000多株,更有一株「九龍柏」,相傳植於遼金時代,樹身表面的凹凸花紋似群龍繞柱,非常奇異。

3. 北京天壇祈年殿處於什麼地理位置

位於丹陛橋的北端。這一組主體建築總體布局是院落式的,位於院子南北中軸線偏北處。院子呈長方形,四周有圍牆,東西有門,對稱設置,南側為主門,即祈年門,北面設皇乾殿。在院子的東南角,設有瘞坎、燔柴爐等,均為祭天時所用之物。進入祈年門,左右兩邊對稱地設置廊廡。向北正中即祈年殿。

4. 北京的地理和人文環境

北京,是我國歷史上遼、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公元938年作為遼代的都城起,歷以遼、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歷史。在作為都城的漫長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帝王及其謀臣們為了維護帝王統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國運長久,對古都北京進行了精心規劃和設計,建設了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建築,力圖通過完善的都城建設,達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目的。特別在明清兩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設更加完善,更加威嚴,同時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強烈的首都特點。如今,歷史上那些朝代已經過去了,但卻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物建築和古跡,為後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規劃設計思想,提供了實物依據。

那麼,古都北京是按什麼原理規劃和設計的呢?那些設計格局具有什麼象徵意義,其含意是什麼,其作用和用途又是什麼?筆者經過對古都北京進行多年的實地考察和研究,發現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國古代最高傳統文化――《周易》原理進行規劃和設計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處古老的建築,都蘊含著《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輝。

《周易》是中國歷史上上古時期的一大奇書,其寓意博大精深,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之淵源,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古代最高水平的哲學著作和最具權威的歷史文化典籍。《周易》在中國歷史上被尊稱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對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只有沿著《周易》這條脈絡去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 古都北京、天壇、地壇、日壇、月壇 是按《周易》先天八卦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北京古城分為內城外城兩部分,今人稱為凸字形城。凸字城的北邊部分稱為內城,建城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參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鳳陽)的設計方案建設起來的。凸字形南邊部分叫外城,建城較晚,它是在明朝後期嘉靖年間建設起來的。打開古都北京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外的南北東西四個方位上,分別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古祭壇建築。

天壇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築,它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樂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壇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壇拜台周圍設計有方形澤渠,故原名方澤壇,明朝嘉靖13年改名為地壇。地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國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築。日壇、月壇均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東方,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陽神」的地方。月壇又叫夕月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戰國時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東榮城成山角)祭日,在萊山(山東掖縣)祭月。西漢成帝年間在當時的都城長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東君祀」以祭日。魏晉南北朝時有春分東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遺名尚存。明朝兩代皇帝修建大型專用建築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國有些地方的民間仍保留在春節祭祖「天地之神」的習俗,可見我國祭祖天地日月的習俗淵遠流長。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國古代國家的盛大典禮之一,是帝王統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歷代皇帝都極為重視。

1.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觀念是從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意思是說,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稱為父親。坤卦代表地,大地被尊稱為母親。周易《系辭》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這就是說「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萬物才能變化而完美,陰陽雌雄兩性交合,萬物才能產生變化」。《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這就是說,天地間陰陽二氣交合才能化生萬物,有萬物才能產生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儀,萬物離開天地就無法生存,天地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禮拜天地,形成了按節氣定期祭祖天地的禮儀制度。

《周易·系辭》又曰:「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霍,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古人認為,宇宙中日來月往,月來日往,日月相推,才產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運行,才產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來,暑往寒來,寒暑相推才產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歲月變化,才產生一年又一年。古人認為,日月是歲月形成離不開的天象,因而就產生了祭祖日月的習俗。

2.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是按《周易》先天八卦方位建造起來的

古代的帝王為什麼將天壇建在北京內城的正南方、將地壇建在正北方、日壇建在正東方、月壇建在正西方?其理論根據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圖。

《周易·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乾,陽物也,坤,陰物也。」古人依據這一段話,提出先天八卦論,按照先天八卦方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艮西北、震東北、巽西南。

《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君為父……坤為地為母」「離為火為日……坎為水為月……」這就是說乾為天在正南,坤為地在正北,離為日在正東方,坎為月在正西方。古人認為,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來方位。古人為了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與先天八卦方位對應起來,於是就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將天壇建在北京古內城的南方,將地壇建在北方,將日壇建在東方,將月壇建在西方。而四壇中間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見,天、地、日、月壇所代表的卦位,與故都北京內城構成了先天八卦城。

3.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的建築形象特點也是根據周易而來

天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圓形,地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方形,日壇的建築形象特點亦以圓形為主,月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方形,為什麼天壇建成圓形,地壇建成方形,日壇亦建成圓形,月壇亦建成方形?原來這也是根據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圓……坤為地……《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這就是說,乾卦代表天象徵圓形,坤卦代表地象徵方形。據此古市人認為天是圓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天看起來像一口大鍋一樣扣在大地之上,這就是古人「天圓地方」說的由來。按照周易這一原理,古代帝王為了更好的與天地感應,獲取天地之神的佑護,於是就將天壇建成圓形,將地壇建成方形。天壇內的主要建築祭天用的祭壇圜丘是三層圓形平台,檯面中心為一圓形太極石,太極石外面為9塊扇圓形石頭圈圈相圍,圜丘下面的圍牆亦為圓形。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圓形的,皇穹宇殿內地面亦為圓形,其中心為圓形石面,其外第一圈按八卦方位圍列著火塊扇圓形石頭地面,皇彎宇外面的圍牆為圓形,這就是有名的迴音壁。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頂部為三層圓形建築,祈年殿內的地面亦為圓形地面,中心為一圓形石塊,其周圍按八卦方位的規律排列扇形石頭;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層圓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圍牆也是圓形,天壇整個外圍圍牆北部亦為圓形。因此圓形是天壇建築的突出特點。

地壇內祭壇拜台為二層方形建築,其壇面石頭為方形,舞台周圍的澤渠的形狀亦為方形,拜台周圍的兩層圍牆亦為方形。可見方形是地壇建築形狀的突出特點。

《周易·說卦》曰:「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離為火為日……為乾卦……」。按照後天八卦方位,離卦為南,坎卦為北,分別與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因此,日壇與天壇一樣建成圓形,月壇與地壇一樣建成方形,現在日壇月壇的形狀已不是原來的形象,據現存的明朝初年設計的明中京(安徽鳳陽)的設計方案,日壇的祭壇是方形的,但緊緊圍繞祭壇的圍牆是圓形的,月壇的祭壇是方形的,圍牆也是方形的,明朝修建天地日月壇時就是參照明初南京和明初中京的設計方案建造的。

4.天壇、地壇內涵的「數」符合周易原理

《周易·系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王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按照這一論述,一、三、五、七、九為奇數為陽數,二、四、六、八、十為偶數為陰數,陽數中最大的數為9,陰數中最大的數為10其次為8。天壇為天為陽,故其內涵的數為陽數單數,比如,祭天之壇圈丘建為三層,最上一層圈丘直徑9丈,第二層直徑15丈,第三層直徑21丈,最上層壇面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稱太極石,太極石周圍第一圈有9塊扇形圓形石頭相包圍,第二圈為18塊,第三圈為27塊,按fn=9n的數學規律排列。圈丘最上層為9圈,第二層為9圈,第三層亦為9圈,三層圜丘之間的台階均為9級。祈年殿的底座為三層,祈年殿頂又為三層,祈年殿從基座到頂部共9層,寓意9重天,祈年殿內地面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稱中心石,其周圍第一圈按八卦方位由8塊石頭組成,第二圈16塊,按fn=8n的數學規律排列,共9圈。皇穹宇殿內地面亦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其周圍第一圈按大勢方位排列著8塊扇形石頭,向外依次按fn=8n的數學規律排列共9圈。地壇為地為陰,地壇建築的數為偶數陰數。如:地壇中心建築祭壇拜台為正方形二層,上層壇面尺寸為6x6丈,下層為l0x10丈,兩層之間的台階為偶數8階。地壇祭壇壇面由方形石組成,上層壇面中心為6x6=36塊大方石,其外接八卦方位排列為(8x8)x8=512塊較小型方石,下層為(8x8)x16=1024塊小方石,地壇祭台外圍牆2重。日壇內的建築的數為奇數陽數,如,一層祭台尺寸5x5丈,高5尺9寸,9級台階,外面一層圓形圍牆。月壇內的建築的數多為偶數陰數,如,祭壇壇面尺寸4x4丈,高4尺6寸,台階為6級。由上面可以看出,天、地、日、月壇建築中運用的「數」符合周易原理。

5.按《周易》「元、亨、利、貞」命名壇門

天壇內主要建築圓丘周圍圍牆有4個門,東門曰泰元門,南門曰昭亨門,西門日廣利門,北門曰成貞門,這4個門名稱的第二個字組成元、亨、利、貞四個字。元亨利貞是《周易》中乾卦之四德,《周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天壇祭壇圜丘周圍4個門用「元亨利貞」四字命名,更加說明天壇是按《周易》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天壇的佔地面積273公頃,地壇佔地面積37公頃,天壇比地壇大8倍,也就是說天壇面積大,地壇面積小,《周易·泰卦》卦辭:「小往大來,吉、亨」,否卦卦辭:「大往小來」。周易認為,泰卦上卦為坤,下卦為乾,否卦上卦為乾,下卦為坤。乾為陽為天為大,坤為陰為地為小。所以天壇的面積比地壇大。

二 古都北京的內城、皇城、皇宮是按《周易》原理設計和修建的

1.按《周易》「天地人三才」設計都城

《周易·系辭》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意思是說《周易》這部書,廣大而全備,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備天地人三材而兩兩與之相對應,故一卦含有六畫。六畫不是別的,就是「天地人三材」之道。根據這段話,古人認為,宇宙有「天地人三才」,天在上,地在下,人是天地交合之產物故在天地之間,具體到中國神州大地,則天在南,地在北,人在南北之間。

據此,明朝皇帝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南建有天壇,北有地壇,北京內域位於天地二壇中間。又如古都北京的皇城南有天安門,北有地安門,皇域位居天安門與地安門中間。再如,皇宮內南邊第一道大門明朝初年原名奉天門,清朝中期改為太和門,皇宮內北邊第一道門叫順貞門,按周易講,坤為順為地,所以順貞門象徵地門,皇宮內的宮殿都處在奉天門(天門)和順貞門(地問)之間。再如皇宮後宮三殿,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中間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依據周易乾為天,坤為地,後宮三大殿仍居天(乾清)、地(坤寧)之間。

由此可見,古代人們從《周易》那裡已經深諳「天地人三才」之道,並將其運用在都城建設中。古人用天地人三才之道設計和命名建築,目的就是達到「天地人」合一,使人得到「天地」的保佑,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2.按《周易》「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圖設計都城

古人認為,在先天八卦方位中,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叫四正方位,其他四方位叫四隅方位。古人認為先天八卦是一種和諧穩定的平衡狀態,順則吉,逆則凶。古都北京的一些建築就是按先天八卦方位設計的。如,北京內城,南有天壇,北有地壇,東有日壇,西有月壇,這是非常明顯的先天八卦四正方位。又如,皇城四個門,南為天安門,北為地安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如前所述,按先天八卦方位,離為東為日,坎為西為月,故從天安門、地安門這種排列可以判斷,這種排列仍為先天八卦方位。再如,皇宮內廷後宮,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東為日精門,西為月華門,中間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這又是非常典型的先天八卦四正方位。上述幾種情況有力說明,古都北京內城是按先天八卦方位建造的,皇城也是按先天八卦方位建造的。

皇宮中除按先天八卦方位建築外,有些建築是按《周易》後天八卦方位設計和建造的。

後天八卦方位為:坎北、離南、震東、兌西、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古都北京內城按《周易》後天八卦方位設計和命名的建築有皇宮四宮門:南門午門,午為離為火,北為神武門,原名玄武門,清朝康熙年間為避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之諱改為神武門,玄即黑,水為黑,玄武即北方坎水之位;東門東華門,東為震為木,西為西華門,西為兌為金。從皇宮的南門午火,北門玄武可看出皇宮四宮門是按後天八卦方位排列和命名的。

元代元大都有11門,東門三門曰光熙門、崇仁門、齊化門。震為東為木為仁,巽為「齊」為木;南門三門曰文明門、麗正門、順承門,離為南為麗為文明、故「麗」、「明」象徵南方離火;西門三門曰平則門,和義問、肅清門,兌為西為義為肅殺,故「義」、「肅」象徵西方兌金;北門二門曰健德門、安貞門。《周易??說卦》曰:「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意思是說,北方坎卦之位為萬物勞倦需歸而休息之處,故為「安」,「安」象徵坎水,所以安貞門即北方坎位。由上可見,元大都城門名稱基本上也是按後天八卦命名的。

3.《周易》的「中」「正」思想與皇城皇宮的「居中得正」

《周易》特別崇尚「中」「正」。《周易·文言》曰:「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意思是說,偉大啊乾陽,剛勁強健,「居中得正」,可謂至純粹至精美。《文言》又曰:「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意思是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什麼意思?孔子曰:龍,有德而行道「既正且中」之大人也。

古代的皇帝認為,乾為陽為天為君王,剛健中正,皇帝做為「皇天之子」而受命於天,亦應和天一樣,中正剛勁強健,皇帝是一國之主,都城是國家的統治中心,皇宮是皇帝坐朝理政的地方,皇帝要「居中正坐」,這樣才能顯示出皇帝的尊嚴,為此,皇帝把皇城皇宮建在古都北京的中軸線上,中正威嚴,危襟正坐,虎視天下。

我們知道,古都北京有一條南北中軸線,這就是永定門、正陰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鼓樓、鍾樓一線,北京古城以中軸線為軸線,東西域對稱,這設計也是基於《周易》。周易歷來強調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則萬物和諧。古代皇帝在都城南面而坐,在皇帝看來,左為東為陽,右為西為陰,只有東城西域對稱才能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則萬物和諧。所以,古都城池形狀對稱,城門對稱,一些地名也對稱。如東單、西單、東四、西四、東直門、西直門、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右安門等。

4.從皇宮三大殿三大宮的名稱看《周易》在古都設計中的主導作用

在皇宮中軸線的正中位置上,是皇宮內最大最重要的前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太和殿的前邊,南為太和門,東為協和門,西為熙和門。在三大殿之後是皇宮內廷後三宮,即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三大宮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太和殿是明清兩朝新皇帝即位登基之地,是皇帝冊立皇後,派將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三大節日及國家其他重大慶典時,皇帝舉行儀式和百官朝賀的地方,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後,是皇帝在舉行大典之前暫坐休息等候上朝時辰的地方,在接受百官祝賀後再去太和殿。保和殿在中和殿之後,是皇帝冊立皇後,冊立太子、大臣上表時舉行儀式受賀之地。內廷後宮的乾清宮是後宮正殿,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寢宮,也是皇帝日常活動和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皇帝生日等節日,皇帝在此舉行皇族家宴。交泰殿在乾清宮之後,是皇後每逢大典及生日接受祝賀的地方。坤寧宮在交泰殿之後,是皇後的寢宮和皇帝大婚洞房之處。

從皇宮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後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用途、活動和建築規模可以看出,前朝三大殿和內廷三大宮是皇宮內最重要的宮殿,是皇帝舉行重大活動的地方,也是皇宮內的中心建築。如此重要的宮殿及其門闕用「太和」、「中和」、「保和」、「太和」、「協和」、「熙和」與「乾清」、「坤寧」命名,足見「和」、「乾」、「坤」幾字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太和」兩字取自周易的《象·乾》,「乾」、「坤」兩個字是周易經文中前兩卦卦名。《象?乾》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意思是說,乾道即天的法則時刻都在變化,在此變化中孕育生成的萬物各按其本質規律被正確確定其生命和本性,保全合住宇宙「太和」之氣,保持自然界的大和諧,萬物方可沿著既定的生命軌道正常發展變化。「和」即和合、和諧、和睦,「合」即同心合力、協同合作,「中和」即陰陽中和平衡,只有「和」才能上下合一,萬眾一心,只和「和」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只有「和」才能使帝王江山永續不斷。

乾清宮的「乾」為天為輕清為動,坤寧宮的「坤」為地為靜,乾為君,「乾清」即君主永遠「清正英明」之意;坤為地為母,「坤寧」即皇後永葆「寧靜貞正」之意,「交泰」即乾坤相交,天地相交吉利平安地化生萬物之意。

5.北京城建築形象特點符合《周易》

在古都北京除一些象徵性的祭壇外,古都北京三重城池全部都為方形。比如金代金中都城池是方形,元代元大都是長方形,明代內城、外城、皇城均為方形。總之,方形是古都北京城市建設的特點,亦是古代北方城池建設的特點。為什麼古都建成方形呢?按照周易河圖和後天八卦原理,東為木,南為火,西為金,北為水,土居中央。皇帝居中正坐,五行屬中央土。前面談過,坤為土地為母為方,為了使中央土與坤為地為方的特點相一致,所以都城皇城,皇宮都建成方形。皇宮內前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處理朝政大事的地方,這前朝三大殿均建在三層基座之上,且三大殿的三層基座連成一體。特別有意義的是,這三層基座由北向南和從上向下看來,正好組成一個「土」字型,而且「土」字「居中得正」。這正說明,皇家自認為是「中央土」,「土」要永遠「居中得正」。

6.《周易》與皇宮建築顏色裝飾

古都北京的皇家建築具有特定的顏色。比如,宮殿頂用黃色硫璃瓦,宮牆用紅色,社稷壇中的土為五色土。

前面談到,皇家屬中央土,按照周易五行原理,土為黃色,古人認為黃色為正色,為尊貴之色,所以皇家建築都用黃色,黃色是皇家建築的專用顏色。從高處看皇宮簡直是一片金碧輝煌的世界。

皇宮的牆用紅色有兩種解釋。一是紅色為火,火生中央土,皇宮用紅色飾牆是為了火生土,便皇家天下有穩固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持。二是,明朝的「明」字為光明為火,紅色宮牆意和「明」火之紅色相一致。再加上明朝皇帝姓朱,朱者,赤也,赤為火。紅牆又表示明朝天下姓朱。

明清兩朝社稷中用五色土完全依據周易。周易認為,南為火其土為紅色,北為水其土為黑色,東為木其土為青色,西為金其土為白色,中央土為黃色,皇帝把神州大地東南西北中不同顏色的土收集在一起,表明中華大地都屬於皇家,通過祭祖五色土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綜上所述,《周易》原理是古都北京城,皇城,後宮在設計和命名中所遵循的重要思想,只有沿著《周易》這條脈絡去研究中國古都,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5. 北京的講解: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大公園的地理位置的解釋

北京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是按先天八卦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打開古都北京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外的南北東西四個方位上,分別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古祭壇建築。

天壇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築,它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樂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壇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壇拜台周圍設計有方形澤渠,故原名方澤壇,明朝嘉靖13年改名為地壇。地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國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築。日壇、月壇均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東方,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陽神」的地方。月壇又叫夕月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戰國時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東榮城成山角)祭日,在萊山(山東掖縣)祭月。西漢成帝年間在當時的都城長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東君祀」以祭日。魏晉南北朝時有春分東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遺名尚存。明朝兩代皇帝修建大型專用建築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國有些地方的民間仍保留在春節祭祖「天地之神」的習俗,可見我國祭祖天地日月的習俗淵遠流長。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國古代國家的盛大典禮之一,是帝王統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歷代皇帝都極為重視。

1.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觀念是從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意思是說,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稱為父親。坤卦代表地,大地被尊稱為母親。周易《系辭》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這就是說「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萬物才能變化而完美,陰陽雌雄兩性交合,萬物才能產生變化」。《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這就是說,天地間陰陽二氣交合才能化生萬物,有萬物才能產生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儀,萬物離開天地就無法生存,天地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禮拜天地,形成了按節氣定期祭祖天地的禮儀制度。

《周易·系辭》又曰:「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霍,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古人認為,宇宙中日來月往,月來日往,日月相推,才產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運行,才產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來,暑往寒來,寒暑相推才產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歲月變化,才產生一年又一年。古人認為,日月是歲月形成離不開的天象,因而就產生了祭祖日月的習俗。

2.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是按《周易》先天八卦方位建造起來的

古代的帝王為什麼將天壇建在北京內城的正南方、將地壇建在正北方、日壇建在正東方、月壇建在正西方?其理論根據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圖。

《周易·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乾,陽物也,坤,陰物也。」古人依據這一段話,提出先天八卦論,按照先天八卦方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艮西北、震東北、巽西南。
《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君為父……坤為地為母」「離為火為日……坎為水為月……」這就是說乾為天在正南,坤為地在正北,離為日在正東方,坎為月在正西方。古人認為,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來方位。古人為了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與先天八卦方位對應起來,於是就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將天壇建在北京古內城的南方,將地壇建在北方,將日壇建在東方,將月壇建在西方。而四壇中間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見,天、地、日、月壇所代表的卦位,與故都北京內城構成了先天八卦城。

3.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的建築形象特點也是根據周易而來

天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圓形,地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方形,日壇的建築形象特點亦以圓形為主,月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方形,為什麼天壇建成圓形,地壇建成方形,日壇亦建成圓形,月壇亦建成方形?原來這也是根據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圓……坤為地……《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這就是說,乾卦代表天象徵圓形,坤卦代表地象徵方形。據此古市人認為天是圓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天看起來像一口大鍋一樣扣在大地之上,這就是古人「天圓地方」說的由來。按照周易這一原理,古代帝王為了更好的與天地感應,獲取天地之神的佑護,於是就將天壇建成圓形,將地壇建成方形。天壇內的主要建築祭天用的祭壇圜丘是三層圓形平台,檯面中心為一圓形太極石,太極石外面為9塊扇圓形石頭圈圈相圍,圜丘下面的圍牆亦為圓形。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圓形的,皇穹宇殿內地面亦為圓形,其中心為圓形石面,其外第一圈按八卦方位圍列著火塊扇圓形石頭地面,皇彎宇外面的圍牆為圓形,這就是有名的迴音壁。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頂部為三層圓形建築,祈年殿內的地面亦為圓形地面,中心為一圓形石塊,其周圍按八卦方位的規律排列扇形石頭;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層圓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圍牆也是圓形,天壇整個外圍圍牆北部亦為圓形。因此圓形是天壇建築的突出特點。

地壇內祭壇拜台為二層方形建築,其壇面石頭為方形,舞台周圍的澤渠的形狀亦為方形,拜台周圍的兩層圍牆亦為方形。可見方形是地壇建築形狀的突出特點。

《周易·說卦》曰:「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離為火為日……為乾卦……」。按照後天八卦方位,離卦為南,坎卦為北,分別與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因此,日壇與天壇一樣建成圓形,月壇與地壇一樣建成方形,現在日壇月壇的形狀已不是原來的形象,據現存的明朝初年設計的明中京(安徽鳳陽)的設計方案,日壇的祭壇是方形的,但緊緊圍繞祭壇的圍牆是圓形的,月壇的祭壇是方形的,圍牆也是方形的,明朝修建天地日月壇時就是參照明初南京和明初中京的設計方案建造的。

4.天壇、地壇內涵的「數」符合周易原理

《周易·系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王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按照這一論述,一、三、五、七、九為奇數為陽數,二、四、六、八、十為偶數為陰數,陽數中最大的數為9,陰數中最大的數為10其次為8。天壇為天為陽,故其內涵的數為陽數單數,比如,祭天之壇圈丘建為三層,最上一層圈丘直徑9丈,第二層直徑15丈,第三層直徑21丈,最上層壇面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稱太極石,太極石周圍第一圈有9塊扇形圓形石頭相包圍,第二圈為18塊,第三圈為27塊,按fn=9n的數學規律排列。圈丘最上層為9圈,第二層為9圈,第三層亦為9圈,三層圜丘之間的台階均為9級。祈年殿的底座為三層,祈年殿頂又為三層,祈年殿從基座到頂部共9層,寓意9重天,祈年殿內地面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稱中心石,其周圍第一圈按八卦方位由8塊石頭組成,第二圈16塊,按fn=8n的數學規律排列,共9圈。皇穹宇殿內地面亦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其周圍第一圈按大勢方位排列著8塊扇形石頭,向外依次按fn=8n的數學規律排列共9圈。地壇為地為陰,地壇建築的數為偶數陰數。如:地壇中心建築祭壇拜台為正方形二層,上層壇面尺寸為6x6丈,下層為l0x10丈,兩層之間的台階為偶數8階。地壇祭壇壇面由方形石組成,上層壇面中心為6x6=36塊大方石,其外接八卦方位排列為(8x8)x8=512塊較小型方石,下層為(8x8)x16=1024塊小方石,地壇祭台外圍牆2重。日壇內的建築的數為奇數陽數,如,一層祭台尺寸5x5丈,高5尺9寸,9級台階,外面一層圓形圍牆。月壇內的建築的數多為偶數陰數,如,祭壇壇面尺寸4x4丈,高4尺6寸,台階為6級。由上面可以看出,天、地、日、月壇建築中運用的「數」符合周易原理。

5.按《周易》「元、亨、利、貞」命名壇門

天壇內主要建築圓丘周圍圍牆有4個門,東門曰泰元門,南門曰昭亨門,西門日廣利門,北門曰成貞門,這4個門名稱的第二個字組成元、亨、利、貞四個字。元亨利貞是《周易》中乾卦之四德,《周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天壇祭壇圜丘周圍4個門用「元亨利貞」四字命名,更加說明天壇是按《周易》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天壇的佔地面積273公頃,地壇佔地面積37公頃,天壇比地壇大8倍,也就是說天壇面積大,地壇面積小,《周易·泰卦》卦辭:「小往大來,吉、亨」,否卦卦辭:「大往小來」。周易認為,泰卦上卦為坤,下卦為乾,否卦上卦為乾,下卦為坤。乾為陽為天為大,坤為陰為地為小。所以天壇的面積比地壇大。

標簽: 國學 易經 風水 北京 周易

6. 求天壇祈年殿的具體比例,每一層的高度和直徑

網路搜 天壇介紹

7. 天壇的簡介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7)祈年殿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1、天壇建築特點:

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佔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接起來。外壇古柏蒼郁,環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庄嚴宏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迴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天壇公園,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

2、歷史沿革:

(1)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2)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

(3)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

(4)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5)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6)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捲而去,建築、樹木慘遭破壞。

(7)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跡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

(8)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8. 北京南站的具體位置

北京南站(火車站)的具體位置在北京市豐台區車站路12號,有北京南站地鐵站,位於北京南站(火車站)下方。

北京南站位於中國北京豐台區車站路12號,是北京的第二大火車站,由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主要線路為京滬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京滬鐵路等。

北京南站地鐵站仍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在北京南站(火車站)下方,北京南站與北京南站地鐵站「零距離」換乘。

(8)祈年殿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北京南站的歷史可追溯到1897年。1896年,清政府修建盧漢 (盧溝橋至漢口)鐵路,1897年這條鐵路由豐台接軌至馬家堡,在距離永定門3公里的馬家堡建造客貨混運車站。

1902年,馬家堡站更名為永定門站。此後的50多年時間里,永定門站一直作為北京去往上海和去往廣州列車的始發站。1957年,在距離永定門站以西1公里處修建了永定門客運站。

1988年,永定門站正式更名為北京南站。經停北京南站的列車,主要是開往河北、山東、山西等省一些城市的中短途慢車。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黃金周制度的實行,外出旅遊的旅客越來越多。1999年,北京南站開行了通往野三坡、雲居寺等景點的郊遊列車。

2006年5月9日晚,老北京南站最後一列火車——北京南站開往烏海西站的2141次旅客列車駛離車站,老北京南站從此退出歷史舞台。2006年5月10日,北京南站正式開始封站改造。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北京南站正式重新啟用,成為中國首座高標准現代化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9. 請問北京天壇皇帝祭天的具體流程是怎麼樣的!

據史料記載,明清兩朝每年冬至日的圜丘祭天,是古代郊祀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禮儀極其隆重與繁復。現簡介如下:

祭前准備:每當祭日來臨之前,必須進行大量的准備工作,不管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亦在所不惜。如:對天壇內各種建築及其設施,進行全面的大修葺。修整從紫禁城至天壇皇帝祭天經過的各條街道,使之面貌一新。祭前五日,派親王到犧牲所察看為祭天時屠宰而准備的牲畜。前三日皇帝開始齋戒。前二日書寫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製作好祭品,整理神庫祭器;皇帝閱祝版,至皇穹宇上香,到圜丘壇看神位,去神庫視邊豆、神廚視牲,然後回到齋宮齋戒。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樂部就緒樂隊陳設;最後由禮部侍郎進行全面檢查。

祭位設置:圜丘壇專門用於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對空而祭,稱為"露祭"。祭天陳設講究,祭品豐富,規矩嚴明。在圜丘壇共設七組神位,每組神位都用天青緞子搭成臨時的神幄。上層圓心石北側正面設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邊圓錐形。第二層壇面的東西兩側為從位--日月星辰和雲雨風雷牌位,神幄為長方形;神位前擺列著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餚等大量供品。單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種禮器,就多達七百餘件。上層圓心石南側設祝案,皇帝的拜位設於上、中兩層平台的正南方。圜丘壇正南台階下東西兩側,陳設著編磬、編鍾、鎛鍾等十六種,六十多件樂器組成的中和韶樂,排列整齊,肅穆壯觀。

祭天時辰:為日出前七刻,時辰一到,齋宮鳴太和鍾,皇帝起駕至圜丘壇,鍾聲止,鼓樂聲起,大典正式開始。此時,圜丘壇東南燔牛犢,西南懸天燈,煙雲縹緲,燭影劇院搖紅,給人以一種非常神秘的感覺。

祭典程序

①迎帝神:皇帝從昭享門(南門)外東南側具服台更換祭服後,便從左門進入圜丘壇,至中層平台拜位。此時燔柴爐,迎帝神,樂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層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後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

②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③進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進俎,樂奏"咸平之章",回拜位。

④行初獻禮: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回拜位,樂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然後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禮,並到配位前獻爵。

⑤行亞獻禮:皇帝為諸神位獻爵,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回拜位。

⑥行終獻禮:皇帝為諸神位依次獻爵,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光祿寺卿奉福胙,進至上帝位前拱舉。皇帝至飲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禮。

⑦撤饌:奏"熙平之章"。

⑧送帝神: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爐焚燒,皇帝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⑨望燎:皇帝觀看焚燒祭品,奏"佑平之章",起駕返宮,大典結束。

祭天戒律:祭天大典,是封建皇帝展現"君權神授"思想,顯示"天子"神聖權威所玩弄的一種把戲。為了達到其宣揚神權以維護皇權的目的,要求輸祭天事條的人員,不得有任何差錯,否則要予嚴懲。如在《大清律》中明文規定:"每逢祭祀,於陳祭器之後,即令御史會同太常寺官遍行巡查,凡陪祀執事各官,如有在壇廟內涕唾、咳嗽、談笑、喧嘩者,無論宗室、覺羅、大臣、官員,即指名題參。"因此,凡隨祭人員無一不是誠惶誠恐,膽戰心驚的。

如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他到圜丘壇舉行常雩禮求甘雨,有三件事使他不滿而懲辦了一些官員。

對雩壇祝版上的文字寫得不夠工整而不滿。對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設的坐褥不夠整齊而不滿。對按規定應懸掛三盞天燈而少懸了一盞而不滿。對此三件小事,乾隆大發雷霆,下令查辦。結果,工部尚書羅源漢、右侍郎諾穆親、禮部尚書德保、侍郎德明等人,均被革職。尤其工部侍郎徐績受處分最重,革職後被發配新疆。同時,有關官員也被"查明革職,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