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青藏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特點

青藏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3-08 16:24:20

Ⅰ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地理環境: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岡底斯、喜馬拉雅、羌塘-昌都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

(1)青藏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特點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的氣候特點:

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由東南的20℃,向西北遞減至-6℃以下。由於南部海洋暖濕氣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應由2000毫米遞減至50毫米以下。

喜馬拉雅山脈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為亞熱帶及熱帶北緣山地森林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

昆侖山中西段南翼屬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總時數2500~3200小時。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藏高原

Ⅱ 青藏地區有什麼環境問題

西北地區與我國東部季風區中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有明顯的差異。它地處內陸,東西距離很長,區內高原面積廣大,有大興安嶺等山脈與東部平原相隔,這種位置和地形決定了從海洋上吹來的夏季風基本上不能到達這里,而且,越往西距離海洋越遠,受海洋的影響越小。所以,氣候乾旱是西北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
在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條件下,風力顯著,沙漠面積廣大,因而直接影響著本區的農牧業生產,也影響著這里的人民生活。

另外,本區地理環境也還有差異性的一面,主要體現在自東向西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觀變化,這是由降水量和干濕狀況的逐漸變化所決定的。

西北地區是我國一個地域遼闊、人口較少、民族眾多、自然條件復雜、自然資源豐富、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地區。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受氣候的影響,西北地區的地表景觀表現為四個方面:(1)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2)由東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3)河流稀少,且多內流河;(4)農田、村鎮、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帶狀或點狀分布。
從自然地理角度來看,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屬於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決定了它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徵:教材利用一幅分層設色的地形圖和兩幅景觀圖直觀地反映了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徵。

青藏高原因高生寒,相同季節的溫度比同緯度地區低。教材通過對比我國同緯度的兩個城市(拉薩和成都)的氣溫變化圖,反映出青藏地區氣候寒冷的特點。究其原因,青藏地區海拔高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原因。由於氣候寒冷,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
青藏高原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地熱資源、水能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這些內容通過活動2部分體現出來。

青藏地區是地球上一個神秘誘人的地方,有奇異的自然風光,豐富的地下寶藏,燦爛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更重要的是這里還有許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奧秘,因而這里已經成為科研和旅遊的寶地。
由於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氣候越來越乾旱,草原植被的分布也由東向西逐漸變化,反映在牧場的特點就表現為內蒙古高原東部主要是草原牧場,如呼倫貝爾草原牧場和錫林郭勒草原牧場;到了賀蘭山以西,荒漠植被占據了主導地位,牧場便局限於地下水出露的綠洲上了;而新疆的高山牧場,由於受地形影響,則形成了森林帶以上的夏季牧場和森林帶以下的冬季牧場垂直分布的特點。教材通過活動課文用兩張景觀圖對比了內蒙古的溫帶草原牧場和青藏地區的高寒牧場。放牧的方式由過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逐漸走向定居放牧方式。

廣闊的溫帶草原使這里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牧場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其產品不僅供應本地需要,而且還支援外省市並出口國外,參與國際市場。優良畜種有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細毛羊等。

Ⅲ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約300—400萬年內,青藏地區大面積大幅度地抬升至現在的高度,經歷了由低專海拔熱帶、屬亞熱帶環境向高寒環境發展的劇烈演變,除受到全球性冰期與間冰期氣候冷暖波動的影響外,海拔高度劇增對自然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變化也起著主導的作用。因而,在我國形成了青藏高原區、西北乾旱區與東部季風區三大自然區並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徵方面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

(一)地勢高亢、歷史年輕

(二)太陽輻射強、氣溫低、日較差大

(三)冰雪與寒凍風化作用普遍

(四)高原動植物地理和生態適應現象

(五)垂直變化普遍並與水平地帶緊密結合

(六)人口密度小,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弱

Ⅳ 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區地理環境環境整體性

青藏來高原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自形以高原為主,高原上有許多高大山脈,海拔高多氣候影響很大;氣候高寒冰川、凍土廣泛分布;光照強烈、熱量很不足;是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及水源涵養地;東南部森林植被較好,向西北方向成為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土壤發育程度差,比較貧瘠;人類活動集中於比較溫暖的河谷地帶;發展河谷農業、高原畜牧業;工業有一定發展但還比較落後;交通線較少,公路運輸地位重要,現在建成了青藏鐵路,航空運輸發展也較快。
西北地區地理環境整體性: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地面有大面積溫帶沙漠;氣候乾旱少雨,氣溫年日較差大,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河流較少,地表水比較缺乏;植被覆蓋率低從東到西變化明顯;土壤以荒漠土為主,土壤發育差比較貧瘠;人類活動集中於有灌溉水源的高山山麓地帶和河谷地帶;發展灌溉農業、綠洲農業、畜牧業;能源工業比較重要;交通線較少多沿河谷或山麓地帶延伸,現在鐵路、航空運輸和高速公路發展較快。

Ⅳ 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這種特徵對當地農牧業生產有哪些影響

特徵就是 有山脈 冰川 河流 湖泊

山脈
昆侖山脈、 喀喇昆侖山脈、 唐古拉山脈 、橫斷山脈、 岡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馬拉雅山脈

冰川
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80%以上。 喜馬拉雅現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現代冰川、 昆侖山現代冰川、 喀拉昆侖山現代冰川 、橫斷山現代冰川、 唐古山現代冰川、 岡底斯山現代冰川 、羌唐高原現代冰川 、祁連山現代冰川。

河流
有黃河、 長江(金沙江)、 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 、印度河 。

湖泊
有班公錯、郭扎錯、 魯瑪江冬錯、 拉昂錯 、瑪旁雍錯、昂拉仁錯、 扎布耶茶錯、塔若錯、 扎日南木錯 、當惹雍錯、昂孜錯、 格仁錯 、錯鄂、 阿牙克庫木湖 、色林錯 、烏蘭烏拉湖、納木錯、普莫雍錯、 羊卓雍錯 。
這種特徵對當地農牧業生產影響: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大部分位於中高緯地帶,是我國東西跨經度最大的地區。區內高原面積廣闊,有大興安嶺等山脈將其與東部平原地區相隔,受這種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乾旱」成為本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教材從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地貌顯著;自東向西,地表植被呈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的變化;河流稀少,多內流河;農田、村鎮、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帶狀或點狀分布等四個方面展示了其乾旱為主要特徵的地表景觀,以進一步揭示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影響。
乾旱、半乾旱的氣候,使西北地區降水稀少,廣闊的草原與山地牧場使這里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肉、奶和毛皮等牧產品,並促進了毛紡織和畜產品加工工業的發展。但對耕作業來說,由於降水稀少,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發展「灌溉農業」成為其特色,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可以灌溉的平原地區。長期以來,由於牧區的生產方式落後,主要靠天養畜,對草場利用多、建設少,因此草場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現象十分嚴重,保護草原,防止土地沙漠化是保護本區生態環境,維持其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煤、鐵、石油和稀土、鎳礦等為主,受其乾旱氣候的影響,給礦產資源的勘探、開采和運輸都帶來不少困難,造成其開采、利用程度較低的特點,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其前景十分樂觀。但人們也存有憂慮,擔心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會導致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因此,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問題,是西部開發面對的重要課題。
西北地區面積廣闊,但受氣候和水源的限制,耕地面積較少,因此生產的糧食和能供養的人口有限,使這里成為人口稀少的地區。水是影響西北地區區域地理特徵的關鍵因素,不但農田、村鎮、城市、「尋水」分布,就是古代的絲綢之路和現代的鐵路、公路也大都沿著有水草的綠洲和黃河谷地而建。
青藏高原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地形成為其地理環境特徵形成的主導因素,「高」和「寒」是本區獨特的地理環境特徵。它直接影響著本區的其它地理要素,並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教材首先從地勢高引出了青藏高原獨特的高原地理景觀特色,如高原氣候、高原水文、高原生物,以及特有的資源優勢,並揭示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然後,重點分析了各自然要素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及主要農畜產品。
青藏高原資源種類多,如水力資源、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等。但教材重點突出的是太陽能與地熱資源,其目的是突出其優勢資源及資源的區域性特色。
給個滿意,謝謝!

Ⅵ 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特徵,各位幫幫忙啊

包括藏北高原、藏南縱谷、柴達木盆地三個部分

藏北高原
地形:青藏地區地形的主體
氣候:
終年寒冷,雨量稀少,呈現寒漠景觀
氣候呈現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的特徵

藏北高原
地形:青藏地區地形的主體
氣候:
終年寒冷,雨量稀少,呈現寒漠景觀
氣候呈現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的特徵
藏南縱谷
地形:喜瑪拉雅山與岡底斯山之間的雅魯藏布江谷地
氣候:
氣候隨高度呈現垂直變化
雅魯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風影響,氣候暖濕,適合發展農業,主要作物為青稞。

柴達木盆地
氣候乾燥:
高原盆地的地形,
水氣不易進入
人口稀少:
乾燥無農業發展條件,
人煙稀少
資源豐富:
煤、石油、池鹽等資源豐富,有「聚寶盆」之稱。

文化與環境問題
族群→藏族
藏傳佛教→藏人的日常生活與宗教緊密結
合。
政教合一→維持社會安定,但制度遭受破壞
後,藏人的傳統文化受到沖擊
都市地區人口增加,土地過度使用→牧場退
化。

Ⅶ 青藏地區的地理特徵

(1)西藏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青藏地區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西藏地區主要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雅魯藏布江谷地、柴達木盆地、雅魯藏布江、湟水和青海湖。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由於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降低6.0℃,青藏高原的平均氣溫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約低20℃

(1)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相比,地理位置的相似之處表現在緯度位置相似

(2)青藏地區由於地勢高,對青藏地區的氣溫影響: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氣候冬令夏涼,太陽輻射強烈,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

(3)青藏地區的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干濕季明顯。每年的4-9月為雨季,而降水的地區分布規律是由東南向西北高原內部逐漸減少,青藏地區的降水主要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並順著橫斷山區的峽谷北上.

(4)受氣候和地形的影響,青藏高原為我國的高寒牧區,主要有氂牛、藏綿羊、藏山羊等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環境的牲畜。青藏地區雖然海拔高,氣溫較低,但是大氣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適宜耐溫涼的青稞、小麥和豌豆等作物的生長,並且單位面積產量高。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是高原上主要的農業區.

(5)青藏地區具有豐富的太陽能和地熱能,青藏地區海拔高,大氣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拉薩因晴天多,陽光燦爛,有「日光城」之稱;青藏地區位於板塊的交接地帶,地殼活躍,地熱資源也十分豐富。拉薩以北的羊八井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地熱蒸汽田.

(6)青藏地區獨特的地勢特徵和氣候特徵,導致青藏地區交通十分不便。

1.以拉薩為中心的主要公路線: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等。

2.鐵路:青藏鐵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車)。

3.青藏地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公路和航空

4.青藏地區主要的城市:拉薩、格爾木、西寧。

Ⅷ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內形的復雜和容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6]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使得南半球的水汽通過索馬里急流到達北半球之後產生繞流和爬坡的現象,一部分水汽繞流至東亞地區產生東亞雨季降水,一部分在高原的熱力泵作用下匯聚到高原東南側產生降水。
位於中國青海的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監測表明,青藏高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萬個空氣分子有一個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10%。

Ⅸ 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和內部分布著高大山脈,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內部山脈相對高度不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