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的地理環境
① 洛陽盆地的洛陽地理位置
盆地內南北高,中間低,略呈槽形。北部為邙山黃土丘陵,中部是呈三級階地的伊、洛河沖積平原,南部為萬安山低山丘陵和山前洪積沖積坡地。盆地呈東西狹長的橢圓形,地勢自東向西傾斜,盆地內西部海拔150米左右,向東逐漸降至110餘米。整個盆地的總面積逾1000平方公里。
盆地內是廣袤的平原,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氣候溫暖,物產豐茂。肥沃的沖積平原保證了農業生產的豐收,使之能夠養活密集的人口。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顯然也有利於軍事防衛,盆地周圍山巒相交處的交通孔道上,歷代設有多處關隘要塞,號稱東有成皋軒轅之險,西有函谷崤函之固。因此,洛陽盆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帝王建都之所。
有學者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論述了洛陽盆地所具有的多重過渡性特徵:氣候方面,這里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帶;地形方面,這里處於二級階梯向三級階梯的過渡帶;緯度方面,這里處於中緯度向高緯度的過渡帶;經濟文化類型方面,這里處於粟作農業和稻作農業的過渡帶;文化傳統方面,這里則是四方文化的輻輳之地。這些過渡性特徵及其所具有的多重邊緣效應(edgeEffect),使洛陽盆地不僅具有多重的生態適宜性,而且具有很強的環境承載力,從而成為早期王朝建國立都的理想生境。
② 洛陽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什麼特色
洛陽,簡稱「洛」,地處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地處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餘年建城史,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統籌規劃的城市;自夏朝開始有13個王朝在此定都。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於此,科舉制度創建於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五大都城遺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駕六震驚世界,「宅茲中國」「中國」一詞源自洛陽,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豫、晉、陝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中心城市;新興的重工業城市和新能源節約型城市,歐洲人最嚮往的城市,中國休閑城市榜首。
千年帝都,華夏聖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 絲路起點,運河中樞,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三代創世,魏晉風流,漢唐雄風,宋家文氣。 這是一座在世界上唯一能號稱國色天香的古都。5000年文明史,4000餘年建城史,1529年建都史,是我國建都時間最長的古都。使其成為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城市之美的全能冠軍,是人類最早的「山水城市」、「園林城市」。美國城市規劃學家西蒙茲教授稱:這里是人類 「古代最佳人居環境城市」。洛陽,這座承載過十三朝文明的古都,曾經是光耀萬丈的世界焦點,現在正馳騁於王者歸來的征途。 歷史曾用名或別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東都、東京、神都、洛京、京洛、洛都、洛中、嵩京、中京、西京。 洛陽,出河圖洛書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 的地位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華夏先民對祖地心理上的認同。無論是從神話英雄傳說的角度,還是從歷史考古斷代的角度,洛陽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端之地——中國70%宗族大姓的起源地,全球1億客家人的祖籍地,儒釋道三教的濫觴地。可以說,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對於世界而言,欲探中華文化之源,必到河洛之間的古都洛陽。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開天闢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洛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為天人共羨之神都。她不僅是中國最早的政治首都,更是中華思想與文化的源頭聖地,可謂中華民族歷史的精神首都,是最早的中國,也是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
嵩岳風光(5張)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另有傳說洛陽是中華大地的龍脈集結之所,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核心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堯、舜、禹等神話傳說多傳於此。同時,洛陽也是中國5000年文明歷史中最為古老的帝都王城,華夏,中華,中土,中國,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於古老的洛陽城和河洛文明。洛陽二里頭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代。1960年在二里頭遺址的上層發現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被認為是夏朝都城所在。 洛陽共經歷二十二個建都朝代,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影響力最大的都城,累計建都史達1500年以上。同時,洛陽也有「九朝古都「九朝」之說,因乾隆帝御封嵩陽書院大門對聯中的「九朝都會」而得名,同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也有虛指「多」、「最多」之意,洛陽在歷史上曾長期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存在,歷代帝王貴胄、文人騷客等均對洛陽的都城地位有著極高評價。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焉」;漢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漢班固曰「光漢京於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唐太宗曰「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韋應物說「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宋太祖曰「吾欲遷洛,以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司馬光曰「欲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釋源祖庭—白馬寺(5張)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和華夏文化從萌芽、成長走向繁榮、壯大的中心和象徵。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洛陽是中華姓氏主根、閩南、客家之根。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湯、武定九鼎於河洛,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洛陽歷代科學泰斗、學術流派、鴻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冊,燦若繁星。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伏羲,作為人文始祖,發現了「河圖」與「洛書」,發明了「八卦」,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老子著有《道德經》,蘇秦佩六國相印,縱橫游說於六國之間,才子賈誼博懷濟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漢書》,許慎著《說文解字》,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張衡發明渾天儀、地動儀,蔡倫發明造紙術,虞初的《周說》,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等,無一不是在洛陽這塊沃土上完成的。程頤、程顥兄弟開創宋代理學,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等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洛陽才子」,「漢魏文章半洛陽」。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明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名人
古代
伏羲、宓妃、倉頡、後羿、嫦娥、夏桀、杜康、商湯、伊尹、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周平王、老子、蘇秦、伯夷、叔齊、白圭、張儀、呂不韋、劉邦、賈誼、桑弘羊、師史、卜式、 漢光武帝、馬援、董宣、班超、班固、班彪、班昭、竇憲、蔡倫、張衡、許慎、張仲景、華佗、王充、皇甫嵩、司馬懿、關羽、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劉禪、袁紹、呂布、司馬師、鄧艾、鍾會、鍾繇、馬鈞、司馬炎、左思、陳壽、祖逖、劉琨、陸機、潘岳、韓壽、劉徽、皇甫謐、裴秀 、石崇、綠珠、桓溫、杜預、拓跋宏、檀道濟、高歡、蘭陵王、高長恭、楊廣、韓擒虎、賀若弼、宇文愷、陳叔寶、獨孤信、李世民、長孫無忌、王之渙、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宋之問、李白、杜甫、李隆基、狄仁傑、白居易、李賀、玄奘、韓愈、吳道子、顏真卿、劉禹錫、元稹、劉希夷、朱溫、李存勖、李煜、趙匡胤、程頤、程顥、趙普、呂蒙正、司馬光、富弼、范仲淹、邵雍、歐陽修、李格非、文彥、博尹洙、藤子京、李龜年
現代
紀登奎、焦裕祿、李立、劉剛、楊立功、吳佩孚、馮玉祥、張鈁、武庭麟、王凌雲、孫善武、周鶴洋、閻連科、司馬武當、程琳、陳明、李准、朱軍、石萬強、張海 形成於洛陽的成語 數典忘祖、龍門點額、同心同德、窈窕淑女、一日三秋、定鼎中原、問鼎中原、眾志成城、紫氣東來、懸梁刺股、前倨後恭、債台高築、旗鼓相當、樂此不疲、樂不思蜀、糟糠之妻不下堂、挑肥揀瘦、得隴望蜀、車水馬龍、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煮豆燃萁、小時了了、屍居余氣、車載斗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勢如破竹、韓壽偷香、衛灌坐床、如坐針氈、擲果潘郎、洛陽紙貴、狗尾續貂、自慚形穢、分道揚鑣、請君入瓮、一箭雙雕、桃李滿天下、司空見慣、程門立雪、河東獅吼、國色天香、馬革裹屍、視死如歸、偃旗息戎、聞雞起舞
③ 河南洛陽是什麼氣候
一、河南洛陽的氣候:
洛陽市位於暖溫帶地帶,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乾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全年日照時數為2141.6小時,各地差異不大,四季分布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二、簡介河南洛陽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榮譽稱號。2014年,洛陽市入選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截至2015年洛陽擁有三項世界文化遺產,沿洛河兩岸分布著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
④ 有哪些地理環境特色河南的自然地理環
河南古時稱為豫州,固簡稱「豫」。河南省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臨河北、山西, 西接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
河南省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河南在全國的版圖上,從政區和交通地位來看,占著居中的地位。以河南為中心,北至黑龍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腳下,東抵東海之濱,大都跨越兩至三個省區。以省會鄭州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漢三鎮,西入關中平原,東 至滬、寧、杭等經濟發達地區,其直線距離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內。
河南地理位置優越,古時即為驛道、漕運必經之地,商貿雲集之所。今天,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推進梯次發展的中間地帶,境內京廣、京九、焦柳與隴海、湯濮、新菏、漯阜在境內交匯,形成三縱四橫的鐵路網,國道干線五縱五橫,國家兩縱兩橫高速公路中,京深和連霍一縱一橫經過河南,全國光纜干線「八縱八橫」中有「三縱三橫」經過河南,是全國重要的鐵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樞紐。根據生物、氣候、水文、地貌、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況可分為五個方面:
生物要素
河南有林業用地7053.03萬畝,森林覆蓋率17.32%,林木覆蓋率23.77%。全省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5個,總面積1135.4萬畝。
河南省因南北氣候不同,東西地勢高差懸殊,因而動植物資源具有種類多、地域差異性較明顯的特點。在中國綜合自然區劃中,全省分別隸屬於3 個自然地理區:
(1)華北平原 半旱生落葉闊葉林區
(2)冀晉山地半旱生落葉闊葉林、 森林草原區 (3)北亞熱帶秦嶺、大巴山混交林區 。
據統計, 河南全省植物種類約4200 種,其中樹木約400 余種;高等植物 約有197 科,3600 種,其中草本植物約佔三分之二,木本 植物佔三分之一。自然植物資源中主要用材樹種有15 個, 木本油料樹種有7 個,澱粉植物樹種5 個,葯用植物約800 多種。栽培植物資源中主要糧食作物有7 個,經濟作物有7 個,果樹資源有20 余個。
河南省各類陸棲脊椎動物共有400 余種,佔全國動物 種的20 % 。其中哺乳類60 余種,鳥300 種,爬行類35 種, 兩棲類23 種。氣候要素
河南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屬於濕潤-半濕潤季風氣
候。其季候特點為春季乾旱而風沙較多,夏季炎熱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較少。全省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2℃到16℃之間。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均較大,極端最低氣溫發生在1951年1月12日的安陽,溫度低至-21.7℃;極端最高氣溫發生在1966年6月20日的洛陽,
高達44.2℃。
全省氣溫分布大體是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與平原間差異比較明顯。全年無霜期從北往南為180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約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較多,大別山區可達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水文要素
河南橫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水系,境內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條。黃河橫貫中部,境內幹流711公里,流域面積3.62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眾多,水量豐沛,幹流長340公里,流域面積8.8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的1/2。北部的衛河、漳河流入海河。
⑤ 洛陽市 地理位置
洛陽市簡介
洛陽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一五」期間,全國156項重點工程有項安排在這里,為洛陽工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經過幾十年的大規模建設,洛陽工業已形成了以機電、冶金、建材、石化、輕紡、食品等為主,36個工業門類、5300多家工業企業(其中大中型企業89家)組成的門類齊全、大中小結合、輕重工業全面發展的工業體系。
洛陽的科技力量雄厚,有各類科研院所和科技開發機構600多家,其中部、省屬科科研機構14家,市屬研究所14家;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3.2萬餘人,其中兩院院士5人,享受特殊津貼專家482人,高級職稱11640人;每萬名職工擁有1488名專業技術人員,密度居全國前列。全市有2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10個國家行業技術檢測、質量監督中心,5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8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涉及航空航天、電子、材料、機械、石油化工等領域。
洛陽的行政區劃
洛陽市位於中國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建城已有五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現轄1市8縣6區,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2002年末總人口636.2萬,其中市區人口140多萬。
洛陽的地理位置
鐵路:兩大鐵路干線隴海、焦枝在此交匯,同時又是第二條歐亞大陸橋(連雲港——鹿特丹)的重要一站,可直接發貨運往中亞、東歐、中歐等國家及世界其他地區。
公路:區域內公路網健全,橫貫東西的310道和縱貫南北的207國道交匯與此,鄭汴洛高速公路、洛三高速公路(建設中)使公路運輸更加快捷。
航空:鄭州新鄭機場(170KM) 洛陽機場(15KM)
洛陽的自然條件
氣候: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氣溫:14.7℃ 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年平均相對濕度:65% 年無霜期:218天
年平均日照時間:2300小時 年平均風速:1.6m/秒
地形:由平原、丘陵和山地組成,其中以丘陵、山地為主。
地質:濕陷性土埋深小於4m, 自然承載力14—15T/M, 地震基本
烈度屬7度設防區,最大凍結深度為30cm。
⑥ 洛陽在河南的地理位置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1.8』至112.59』,北緯33.35' 至35.05'之間。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專峽, 北跨黃屬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東西長約179公里, 南北寬約168公里。 洛陽現轄偃師市、孟津、新安、洛寧、宜陽、伊川、嵩縣、欒川、汝陽等一市八縣和澗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龍區、吉利、高新七個城市區,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 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
⑦ 河南的地勢洛陽的地理環境
(1)西高東低,北坦南凹。(2)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豫陝晉三省交界處;以山地丘陵為主邙內山龍門山嵩容山周山四山環抱黃河伊河洛河澗河等八河並流;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熱帶雨林氣候四季分明年降雨量600-800mm年均溫18.5
⑧ 洛陽有哪些優越的地理條件能成為歷史上定都最多的城市
洛陽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十三個正統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跨度最大的城市,"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
先後100多個帝王在這里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
(8)河南洛陽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洛陽地處中原的盆地,從未有過地震,旱災等,而且易守難攻,所以自古為帝王建都的首選。從夏朝開始,洛陽就成了中國古代的文化中心。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
斟鄩(zhēn xún),為史籍記載中夏朝的都城。據《竹書紀年》和《史記·夏本紀·正義》記載,從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開始,到夏桀皆以斟鄩為都。其位置在洛陽盆地故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處。
1959年夏,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遺址。這是歷史上洛陽第一次成為都城。雖然西方專家不承認夏朝的存在,但夏朝確實存在。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定都鎬京,但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現在的天子駕六和洛陽周王城廣場就是當時的遺址。
唐朝滅亡後,後梁、後唐、後晉也依然以洛陽為都城。北宋之後洛陽再也沒有成為中國的首都。然而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的歷史沉澱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⑨ 洛陽市的氣候、地形、土壤、植被。
1、洛陽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2-24.6℃,無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為2200-2300小時,年均濕度60-70%。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滿、雹、暴雨、乾熱風等。
洛陽市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佔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
洛陽市土壤有2個大類、5個亞類。棕壤土分布於海拔800-1000米以上山地,以生長落葉林為主;褐土分布面積最大,各縣均有;潮土分布於河灘地帶。沙疆黑土在汝陽縣東北、面積小;風沙士在黃河岸風口處,面積極少。
洛陽的森林資源主要以化工原料植物、葯用植物、油料植物、澱粉植物和野生果品植物為主,洛陽的古樹名目繁多。據統計百年以上樹齡的有49種,2000餘株,其中古樹群12處,2萬多株散生近千株。
1、氣候
洛陽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2-24.6攝氏度,無霜期210多天,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2200-2300小時,年平均濕度60-70%。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水、冰雹、暴雨、乾熱風等。
2、地形
洛陽市西高東低,山丘縱橫,地形復雜。其中,山區佔45.51%,丘陵佔40.73%,平原佔13.8%。周圍有玉山、永山、青瑤山、京子山、舟山、櫻桃山、龍門山、象山、萬安山、壽陽山、松山等山。
3、土壤
洛陽市土壤有2個大類、5個亞類。棕壤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落葉林中;肉桂土分布面積最大,各縣均有;潮土分布在河灘中。汝陽縣東北部沙地黑土小,黃河出風口風沙小。
4、植被
洛陽市森林資源主要有化工原料植物、葯用植物、油料植物、澱粉植物和野生果樹。洛陽有許多古樹名。據統計,百年樹齡49種,2000餘株,其中古樹12種,分布2萬余株,近1000株。
(9)河南洛陽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洛陽水文:
洛陽市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洛河、伊河、澗河、汝河等。黃河為北界河,過境長度97公里;洛河200公里;沂河發源於欒川縣南界伏牛山,與燕石洛河匯合,過境長度175.3公里。境內河流主要屬黃河流域,發源於伏牛山的老關河、白河屬長江水系。
⑩ 洛陽的地理環境
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
據文化、廣電和新聞部門統計,2012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文化館17個,公共圖書館16個。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7.08%,電視人口覆蓋率97.52%,有線電視用戶82萬戶。市級電視台周播出時間435.23小時,市級廣播電台日播出時間56.85小時。
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全國唯一此類博物館) 洛陽周公廟博物館(原洛陽都城博物館) 千唐志齋博物館(全國唯一此類博物館)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全國唯一此類博物館|) 洛陽民俗博物館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 洛陽博物館新館 洛陽匾額博物館 偃師商城博物館 關林 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 洛陽周氏銀器博物館 洛陽圍棋博物館 洛陽牡丹瓷博物館 洛陽驛站博物館 洛陽愛心書法博物館 洛陽老子紀念館 洛陽真不同水席博物館洛陽地質博物館 洛陽市水利博物館 東方紅農耕博物館 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 洛陽河洛石文化博物館 洛陽日記博物館洛陽保險文化博物館 洛陽動漫博物館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洛陽河洛石文化博物館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 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龍門博物館曹休墓博物館洛陽老龍門農家博物館洛陽龍門海洋館洛陽警察博物館欒川奇石博物館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嵩縣嵩州古燈博物館洛陽河洛當代碑林博物館欒川地質博物館洛陽古雒齋藝術博物館洛陽明清紅木傢具博物館洛陽樹威古瓷鑒藏博物館 據教育部門統計,2012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2.73萬人,在校生8.94萬人,畢業生2.28萬人。普通高中73所,招生4.43萬人,在校生12.61萬人,畢業生4.30萬人。普通初中383所,招生9.61萬人,在校生27.44萬人,畢業生9.22萬人。小學2068所,招生11.13萬人,在校生61.59萬人。幼兒園在園兒童16.26萬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23所,招生1.72萬人,在校生5.3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271人,在校生1070人。普通初中入學率100.00%,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0%。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培訓學員30.60萬人次。
高等院校 學校名稱 成立時間 層次 備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1931年 本-碩-博 正軍級軍事院校 河南科技大學 1952年 本-碩-博 河南省重點建設骨幹高校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 1963年 本-碩 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航空院校 洛陽師范學院 1916年 本-碩 洛陽理工學院 1956年 本科 河南警察學院(洛陽校區) 1949年 本科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 2011年 專科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1959年 專科 河南林業職業學院 1951年 專科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 2013年 專科 民辦 隴海鐵路(新亞歐大陸橋):洛陽火車站,洛陽東站
鄭西高鐵(徐蘭客運專線):洛陽龍門站
焦柳鐵路(大湛通道):洛陽北站,關林站
蒙中鐵路(洛陽市洛寧縣) 鄭洛城際鐵路,洛陽——新鄭機場城際鐵路,焦洛城際鐵路,洛平城際鐵路。
高速公路:環城高速,連霍高速,二廣高速,寧洛高速,鄭盧高速,洛欒高速。
快速通道:洛偃快速通道,洛宜快速通道,洛欒快速通道,洛吉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