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腳樓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A. 「葉子房」 「高腳樓」
「葉子房」 赤道兩側的熱帶地區,終年高溫多雨,炎熱、潮濕是當地氣候的主要特回點,房屋就要答盡量通風和降溫。例如,太平洋上的島國西薩摩亞,農村住房是用一根根樹干圍起來,成圓形或橢圓形,頂上覆蓋著椰子葉,房子沒有牆,四面通風。
每一種建築存在的理由,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系,看到高腳樓,就會聯想到當地的雨水充沛,氣候潮濕。
高腳樓,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關,我國南方一些地區也是這種建築,(物質生活)
①種植水稻,需要足夠的水分。為了灌溉和排澇,需要修建水渠,形成了密集的水網。因此,地面比較潮濕,不宜居住。②就地取材,當地木、竹較多。③這種民居有很多好處:避免潮濕,避免蟲蛇,簡單易建等。
B. 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分析我過民居與氣候的關系
氣候的影響
氣溫 越冷的地方 牆壁厚度越大
降雨 雨量大的地方 屋頂坡度較大(排水)
濕度 這個比較回少 多在熱帶的答地方 濕度高 有時候會建高腳屋1.
(
)
是我國西北
居民傳統居住形式。
依山而建,
。
2.
(
)
是我國牧民居住的一種3房子,建造和搬遷方便,適於
生產和
。
3.
(
)
是生活在我國福建西
的
建築,防野獸、防盜,
。
4.高腳樓(
)
在氣溫高、雨水多的地區,常能見到這種通風良好、又避免潮濕的民居。
很大的屋頂利於排水。
C. 中國民居建築的地域特徵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所有的建築都是跟,當地的氣候和土質,習慣而建造的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 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 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http://cache..com/c?word=%D2%A4%B6%B4&url=http%3A//ke%2E%2Ecom/view/77383%2Ehtm&p=87759a46d2d01bfc57eecd121754&user=
傣家竹樓的造型屬干欄式建築,它的房頂呈「人」字型,西雙版納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一般傣家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高腳是為了防止地面的潮氣,竹樓底層一般不住人,是飼養家禽的地方。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這一層是整個竹樓的中心,室內的布局很簡單,一般分為堂屋和卧室兩部分,堂屋設在木梯進門的地方,比較開闊,在正中央鋪著大的竹席,是招待來客、商談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設有陽台和走廊,在陽台的走廊上放著傣家人最喜愛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這里也是傣家婦女做針線活的地方。堂屋內一般設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個三角支架,用來放置鍋、壺等炊具,是燒飯做菜的地方。從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圍子或木板隔出來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鋪上竹席,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個竹樓非常寬敞,空間很大,也少遮擋物,通風條件極好,非常適宜於版納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http://cache..com/c?word=%D6%F1%C2%A5&url=http%3A//ke%2E%2Ecom/view/586052%2Ehtm&p=987fdd16d9c011a05be9df2c555d&user=
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http://cache..com/c?word=%CB%C4%BA%CF%D4%BA&url=http%3A//ke%2E%2Ecom/view/13973%2Ehtm&p=c07fe71386cc42ab02be9b7d475f&user=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首唐詞,總是把人們的思緒牽到風景如畫的江南。長江以南的江浙兩省,自古就有人間天堂之美譽。這里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迴廊、魅力無窮;吳儂細語、江南絲竹、別有韻味。
D. 東南亞居民的特色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
東南亞傳統民居為高腳樓,因為該地高溫多雨,所以注意通風防潮,屋頂傾斜利於排水。
北非民居為土製房屋,該地氣候乾燥、降水少,屋頂多為平頂;風沙大,所以窗戶較小。
E. 東南亞的高腳樓反映了當地自然特點()A.高溫、多雨B.風沙多C.乾旱D.晝夜溫差
在氣候抄炎熱多雨的區域,民襲居多竹樓或木樓,高腳屋屬於南方干欄式建築的一種.它的房頂呈「人」字型,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底層一般不住人,是飼養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該種房屋通風條件極好,非常適宜於濕熱的氣候條件.
故選:A.
F. 中國的地域文化與地理位置和環境有什麼關系
關系來密很切,就比如說雲南的高源腳樓就是一種建築文化,它就由西雙版納地區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氣候決定的,為了防止地面的水氣浸泡傢具和防止
有毒的動物入侵就發明了這種高腳樓,後來私有制出現私有財產出現了就把高腳樓下面用來喂牲畜了嘛,其它比如像黃土高原的窯冬也是一個道理
G. 雲南少數民族建築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雲南少數民族分布的自然地理環境因素
摘要: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全省總人口約4192萬人(1999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雲南之所以分布有如此多的少數民族,與自然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諸多因素有關。而這些眾多因素中,對雲南少數民族的多樣性起最根本性作用的又是雲南的諸如地貌、河流、氣候等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因素。尤其是復雜的地形環境幾乎是雲南復雜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基礎。
關鍵詞: 少數民族 分布 地理環境因素
一 雲南民族分布概況
神奇、富饒、美麗的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東西橫跨864.9公里,南北縱長990公里。土地面積39.4(1995年統計數據)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192萬人(1999年)。東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東北面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緊靠西藏自治區;西面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國境線長達4061公里,是全國陸地邊界線最長的省份之一。
雲南,雪域高原與熱帶雨林共存,高山深谷和闊壩平湖相間,集結了全國二分之一的動植物種類,見證了26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歷程。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共有25個少數民族,他們分別是:彝、白、哈尼、壯、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納西、瑤、藏、景頗、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朗、獨龍、滿,佔全省總人口的近1/3。另外,有15個民族,如怒族、獨龍族、傣族等為雲南省獨有民族,各民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
早在氏族社會時期,雲南就生活著「羌、濮、越」三大族群,他們是雲南最早的先民,秦漢時期總稱為「西南夷」。後經歷代的不斷遷徙 、分化、演變、融合,到了明、清時代各族的分布和特點才趨於穩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東北、滇中和滇北廣大地區;白族主要分布在洱海周圍及鄰近地區;壯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滇東和滇東南地區;傈僳、怒、獨龍、哈尼、傣、拉祜、佤、景頗、布朗、納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廣大地區。另外,各民族民住的立體分布也較明顯。白、壯、回、納西等族多居於平壩;傣、阿昌居於低熱河谷;彝、哈尼、拉祜、佤 、景頗、布朗、瑤、德昂多居於半山區;苗族多居於高寒山區;藏和普米居於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獨龍族則分布在怒江、獨龍江兩側的山區,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相互融合,又獨立發展,創造了五彩繽紛的民族文化。
二 雲南民族分布與地理條件因素
對雲南各民族的分布產生巨大影響的地理條件因素有很多,如地形、河流、氣候、土壤、水源、光照條件等等。本文僅從影響較為明顯的兩個因素:地形因素和氣候因素,來加以分析。
2.1 地形條件因素的影響
雲南省各民族的分布受地形條件影響非常明顯,如:其中有10個民族——回族、白族、納西族、 蒙古族、壯族、滿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水族,分布於河谷平壩地區,共計約450萬人口;而分布於低山地區的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瑤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和基諾族,共有約500萬人口;分布在高寒山區的民族有苗族、僳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獨龍族,人口共計約400萬。由此看來,雲南省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充滿著雲南復雜多樣的地形環境的氣息。
雲南省分布在我國西南邊陲。整個雲南省坐落在雲貴高原,橫斷山區等地形起伏較大的高原山區。高大的山系、崎嶇的山路以及縱橫交織的河流,將雲南省劃分成眾多的相對隔離的地理單元。如橫斷山區即三江並流地區,高大的山系縱貫南北,橫斷東西,交通不便,這使得居住在這一地帶的居民處在一個相對隔離的「世外桃源」中。歷史上這一帶經濟落後,各民族甚至同一民族內各部落之間經濟聯系處於割裂狀態,進而限制了各族群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就導致了各族群在獨立的空間中發展,進而產生了相對獨立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族以及五彩繽紛的民族文化。如: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的佤族,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佤族有383023人,主要分布在瀾滄江、薩爾溫江之間,怒山山脈南段地帶。由於佤族村寨大多坐落在半山坡,所以其房屋為「干欄式」的竹樓茅草房,上層住人,下層為牛圈。又如:雲南的獨有民族之一的傈僳族一般居住在高山和半山區,只有少量的人居住在壩區。過去以竹木結構、土木結構為主,現已有磚木、磚混結構。他們的生產分工與組織比較簡單,一般由女人從事採集、紡織、做家務活等工作;男子則從事狩獵、漁業等農活。現在還產生了「瓦刷」(僱工)耕作的形式,以應付季節性很強的農活。血緣氏族是構成村寨的主要核心。
由於受地形條件因素的限制,雲南各少數民族在相對獨立的空間中發展的同時還造成了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制度的落後。在新中國成立前,雲南各民族還分別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封建領主制、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流行著原始的、古老的民族風俗。如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的怒族,沒有屬於本民族的文字,本民族的詩歌、曲調、傳說、故事等均靠口口相傳的古老方式一代代的繼承下來。過去人們在日常生活及一些重大事情發生時以原始的刻木、結繩的原始方式來作記錄。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著國家的平等的民族政策的實施與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逐步發展,使得地形條件因素在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的阻礙作用逐漸減弱,進而過去各民族之間的因地形條件而導致的地理空間的相對隔絕狀態也被逐步打破,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逐步加強。少數民族人民逐漸走出大山,走出河谷,奔向祖國各地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而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融合。但同時各少數民族的獨立的民族文化也出現了程度不一的遺失。
2.2 氣候條件因素的影響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雲南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分布除了與特定的地形條件因素有關聯外,也與特定的氣候條件因素有著極大的關系。溫暖濕潤的河谷地區與高寒的高山高原地區的常形成不同的民族群體與文化,滇南的熱帶季風氣候區與雲貴高原上氣候較溫涼的地區也常形成有巨大差異的民族文化。而雲南又是一個多高原、山地分布的地區。尤其是在三江並流地區,崇山峻嶺、河谷縱深,山地氣候垂直地理分異較為明顯,因而在這一地區河谷、山腰、山頂等各部位分布有眾多民族,且各族文化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在滇南地區氣候類型為終年炎熱、夏季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長期在這一地區生活的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便應用著相應的抗熱、防潮等措施以保證其正常的生產生活。同時,其民族文化中也突出的顯示的濕熱的氣候環境。如雲南獨有民族之一的傣族。傣族人民常年生活在滇南的熱帶地區,這使得其與雲南北部高寒區的民族文化有得巨大差異。傣族村落都在平壩近水之處,小溪之畔大河兩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圍繞,綠樹成蔭的處所,必定有傣族村寨。著名的「傣家竹樓」就分布在這些壩區里。由於天氣濕熱,竹樓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樹蔽天,氣根低垂。傣家竹樓的造型屬干欄式建築,它的房頂呈「人」字型,因為這些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一般傣家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高腳是為了防止地面的潮氣,起著通風透氣、隔濕隔熱的作用。竹樓底層一般不住人,是飼養家禽的地方,而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整個竹樓非常寬敞,空間很大,也少遮擋物,通風條件極好,非常適宜於西雙版納地區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逐漸進步,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增強,使得氣候因素對民族分布的影響日益減弱。這也使得雲南各族人民具有了相互交錯分布條件。
三 雲南民族當代分布情況及發展預測
各種地理條件因素對雲南各民族的產生、發展,乃至今天的分布格局產生巨大作用。但是,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民族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各族人民之間的往來逐漸增多,進而使各少數民族分布地區的人們逐漸走出去,到其他地區進行正常的生產生活。由此,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因素對民族的分布的影響逐漸減弱。由此,雲南各少數民族昔日相對集中的分布格局被打破,逐步演變為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分布的分布格局。
現代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有利於促進民族融合,增強民族認同感,鞏固民族團結。但是,這同時又導致各族人民的文化的獨立性逐漸喪失。各民族的生產生活習俗逐漸趨於一致,這也對我國多樣的民族文化產生了巨大威脅。因此,各族人民在共享改革開放以來的勝利果實的同時還必須得擔負起傳承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的重任。國家要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要提高,但老祖宗留下來的優秀文化不容遺棄。這將是一個值得現代人深思的問題。在此,我們得學習學習日本在發展現代化時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
H. 客家土樓的特點和地理環境及傣家竹樓的特點和地理環境
傣家竹樓的造型屬干欄式建築,它的房頂呈「人」字型,雲南南部屬屬熱帶雨林氣候專,降雨量大,「人」屬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一般傣家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高腳是為了防止地面的潮氣,竹樓底層一般不住人,是飼養家禽的地方。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這一層是整個竹樓的中心,室內的布局很簡單,一般分為堂屋和卧室兩部分,堂屋設在木梯進門的地方,比較開闊,在正中央鋪著大的竹席,是招待來客、商談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設有陽台和走廊,在陽台的走廊上放著傣家人最喜愛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這里也是傣家婦女做針線活的地方。堂屋內一般設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個三角支架,用來放置鍋、壺等炊具,是燒飯做菜的地方。從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圍子或木板隔出來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鋪上竹席,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個竹樓非常寬敞,空間很大,也少遮擋物,通風條件極好,非常適宜於版納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
參考資料: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