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優化
Ⅰ 什麼是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統
所謂分布式就是指數據和程序可以不位於一個伺服器上,而是分散到多個伺服器回,以網路上分散分布的地理答信息數據及受其影響的資料庫操作為研究對象的一種理論計算模型。分布式有利於任務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上進行分配與優化,克服了傳統集中式系統會導致中心主機資源緊張與響應瓶頸的缺陷,解決了網路GIS 中存在的數據異構、數據共享、運算復雜等問題,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一大進步。(只是部分)
Ⅱ 徵集地理信息技術公司名稱
北京宏圖遠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致力於地理商業智能信息服務的公司版。公司總部設立權在北京中關村,在河北設有子公司(河北天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擁有河北省最大規模的地理信息數據生產基地。
基礎地理數據:城市地圖、遙感影像數據和地形數據三種類型。
邊界數據:主要分為郵政編碼地圖、鄉鎮級別以上及重點20個城市居委會、小區邊界數據。
人口普查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統計指標包含:人口數量、年齡構成、性別比例、受教育程度、家庭戶人口等多項。
經濟統計數據:涵蓋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經濟、行業經濟等各個領域的多項統計指標,向社會各界用戶提供權威、全面、及時的經濟數據信息庫。
行業專題數據:是為金融、零售、餐飲、汽車和醫療等特定行業專門收集製作的數據集。
網路規劃:宏觀經濟分析、市場分析、競爭分析
選址分析:區位可行性分析、商圈分析、市場格局評價、商業預測、經營管理與分析
其他服務:客戶分析、布局規劃、區域優化、地址編碼
Ⅲ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鄉規劃中有哪些應
GIS在城市規劃中的作用 GIS(地理信息系統)對於城市規劃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它可以在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發揮重要的作用,包括專題制圖(圖框、圖例、風玫瑰)、空間疊加技術分析(現狀容積率統計、城市用地適宜性評價)、三維分析技術(三維場景模擬、地形分析和構建、景觀視域分析)、交通網路分析技術(交通網路構建、設施服務區分析、設施優化布局分析、交通可達性分析)、空間研究分析(空間句法、空間格局分析)、規劃信息管理技術(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規劃信息資源管理)等,尤其在空間分析研究和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中甚至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狀調研階段:
利用GIS管理現狀數據(例如土地使用現狀數據、道路數據、市政設施數據等)。 利用手持GIS設備輔助現場勘測。融合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和GIS的手持設備可以告訴規劃師所處的位置和周邊的地理環境,以及相關地理數據,使規劃師更快、更准確的掌握現場情況。
現狀分析階段 :
利用GIS的疊加分析功能,統計容積率,評價用地的適宜性;疊加分析將有關數據進行空間疊加產生一個新的數據圖層,例如把建築和地塊疊加,就能使建築要素擁有地塊的屬性。 製作各類現狀圖紙; 利用空間統計功能,挖掘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例如分析人口規模等。 分析空間結構;對空間格局的分析首先要判斷空間分布是否存在規律,即空間分布是集聚的還是發散的,或是隨機的,然後還要分析空間集聚的類型,在什麼區域集聚,集聚區域的位置、大小、形狀等,最後還要分析集聚的原因。 分析交通可達性和交通網路結構;交通可達性分析可在路網優化、土地使用規劃、地價評估、區位分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利用GIS精確地構建城市交通網路,包括道路線形、道路暢通情況、車速、路口禁轉、單行線、高架路、路障等,然後在此基礎上計算最短車行路徑和設施的服務區域。利用空間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城鎮的吸引力和勢力圈,用於行政區劃調整; 模擬三圍地形地貌、虛擬城市場景;分析景觀視域; 製作城市演變的動畫等。
規劃設計階段 :
規劃設計階段和城市演變模型結合起來(例如城市CA模型)預測城市演變; 通過多准則決策分析,預測不同政策條件下的用地變化; 交通網路優化; 市政和公共設施布局的優化;在構建交通網路模型後,利用Network Analyst模塊的新建服務區功能優化某設施在服務半徑內能覆蓋的區域。 規劃景觀的實時模擬; 場地填挖方分析; 規劃制圖等。
規劃實施階段:
管理規劃編製成果、基礎地形、市政管線以及相關的各類信息,為規劃業務提供信息; 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各類建設許可業務; 決策時,模擬建設的三維場景,用於多方案選擇和方案優化;查驗項目申報是否符合相關規劃等; 評價、監督階段 和遙感相結合,監測城市、區域的環境變化; 檢查建設項目是否符合規劃; 檢討規劃的實施效果等。
Ⅳ 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確立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發展定位,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總體發展思路。
發展基礎更為堅實。統籌建成2200多個站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形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實現我國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全部覆蓋和重點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全球有效覆蓋達7112萬平方千米,後續星研建進展順利。「天地圖」實現30個省級節點、205個市(縣)級節點與國家級主節點服務聚合,形成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合力。333個地級城市和476個縣級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能力。測繪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等方面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研製的30米解析度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
全面改革扎實推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政企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積極引導地理信息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平台。修訂印發《地圖管理條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不斷深化,地圖市場特別是互聯網地圖市場更加規范。
服務成效日益彰顯。形成1000多個基於「天地圖」的業務化應用。累計開發數字城市應用系統超過5600個。為APEC會議、第三次經濟普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不動產登記等重大事項和各級政府決策、環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與產品服務。地理信息產業形成千億級的產業規模。
(二)「十三五」發展形勢
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為創新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測繪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多規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落實「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等行動計劃,為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總體國家安全觀賦予測繪地理信息新使命。地理信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一個時期,為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
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為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各種地理信息新應用、新產品和新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載雷達、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新型技術裝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總體發展思路。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
——堅持法治建設。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體制機制和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地理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新格局。
——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的地理信息資源。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信息、應急測繪保障信息等資源實現有效融合。
——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基礎測繪成果供給更加有效。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國情監測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監測業務常態化。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天地圖」具備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體制改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協同創新,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自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
——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法律規范體系更加完備,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測繪地理信息市場體系基本形成。
——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地理信息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三、重點任務
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
(一)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按照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構建以北斗衛星以及自主技術裝備為主要支撐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1、加快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實現我國地心坐標框架的動態維持與更新,形成覆蓋全國的分米級實時位置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準和位置服務水平。統籌開展全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國統一的厘米級似大地水準面。完善國家重力基準,開展重力空白區航空重力測量,構建新一代高階重力場模型。建立國家測繪基準資料庫,提升測繪基準成果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強化國家、行業及地方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統籌管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加強測繪基準服務機構建設,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形成一體化管理和協同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拓展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業務范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
2、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
擴大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實現省級基礎地理信息對陸地國土必要覆蓋,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對全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全面覆蓋。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聯動更新機制,持續做好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重點要素年度更新,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點區域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強邊疆地區、農村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基礎測繪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海島(礁)測繪工作。組織開展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沿海地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沿海灘塗、近海海域等測繪工作。持續開展極地測繪工作,提升服務極地考察活動能力。繼續推進內陸水體水下地形測繪。加快開展地下管線測繪,構建地下管線信息系統。
3、開展新型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
優化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模型與結構,豐富數據內容,拓展社會、經濟、人文、資源、環境等要素,建成綜合性強、應用面廣、標准化程度高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體系,形成全國基礎測繪成果「一個庫」。選擇合適地區開展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探索建立基於地理實體的成果採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動現有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向地理實體資料庫的轉型,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集成應用和聯動更新。
(二)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
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監測成果。
1、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監測
對我國陸地國土范圍的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路、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開展基礎性監測。適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國家級新區建設格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狀況等專題性監測。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推進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評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領域。
2、形成常態化監測支撐體系
充分利用各種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體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網路。構建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建立地理國情信息在線服務平台。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開發應用,形成多樣化的監測成果。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指標、技術規范、工藝流程,形成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組織實施、部門協作及信息發布等機制。推動各地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計劃和部門預算管理。
(三)加強應急測繪建設
1、建立應急測繪業務體系
根據國家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完善應急測繪體制機制,重點加強聯動響應、資源統籌、數據服務以及日常運維等機制建設。按照上下協同、部門協作、軍民融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保障區域,明確保障職責,布局國家應急測繪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標准。加強應急測繪業務機構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增強國家和省級應急測繪專業力量。
2、強化應急測繪綜合保障
加強國家航空應急測繪能力,建設12個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區,重點裝備高性能無人機航空測繪應急系統。增強國家應急測繪現場勘測能力,建設3支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分隊,重點裝備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採集與處理設備。提升國家應急測繪數據處理能力,重點加強數據快速處理、制圖、存儲和服務等系統建設。提高國家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建成國家應急測繪資源數據共享網路及平台,豐富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各地針對當地特點和需求,開展區域性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加強協作,實現軍地、部門、區域應急測繪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協同服務。
(四)統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
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航空航天測繪遙感影像資料獲取的統籌協調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種類、多解析度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對重點區域的及時覆蓋,對陸地國土的全面覆蓋,以及對境外區域的有序覆蓋。
1、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和管理
實現優於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每年全面覆蓋陸地國土一次。獲取我國500萬平方千米優於1米解析度影像。加大城市地區優於0.2米解析度的航空影像獲取力度。推進機載激光雷達、傾斜攝影、航空重力等新技術生產應用。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的統籌規劃,建立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定期分區更新機制、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分級分區獲取機制。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資料信息定期發布制度。
2、強化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應用服務
建立和完善系列測繪衛星應用系統,提升衛星測繪數據獲取、處理、提供的業務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體系,加大立體測繪影像產品、專題應用產品及增值產品的開發力度。推進多感測器、多視角、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基於傾斜航空攝影測量、衛星立體測繪等技術,建設高識別度、高容量、高現勢性的三維實景中國影像資料庫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生產和分發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測繪衛星用戶委員會機制,理順衛星用戶與衛星運營單位之間的關系,促進衛星測繪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五)推進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
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在線服務一體化的生產技術支持體系。
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
加強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確定建設重點、細化建設內容、明確技術路線。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快速採集與處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的覆蓋和更新范圍。完成「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約4500萬平方千米多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數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稱等數據生產,開展中巴經濟走廊、東盟非盟等重要區域的數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時相地表覆蓋等數據生產。加快建立多解析度、多時相的全球地理信息資料庫,形成多尺度、多類型、多樣式的全球地理信息產品。
2、強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務應用
依託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境外分布式數據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強化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集成,完善邊境地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構建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提高全球衛星資源接收處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數據產品、生產工藝及應用服務標准規范。構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快速處理、高效管理、動態更新與實時服務的技術裝備體系。
四、能力建設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協調融合發展能力。
(一)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構建以「五大業務」為支撐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起保證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強按需定製服務相協調的服務架構。
1、加強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面向全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新型基礎測繪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等普惠性服務的有效供給。擴展基礎測繪成果內容,發展以地理實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公共產品。推出標准化的三維實景影像產品,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應用頻次。加強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簡化成果提供審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開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區域性地圖產品、反映國家輝煌成就地圖產品、國家大地圖集、城市地圖集等系列專題地圖編制工作。
2、拓寬公共服務的發展空間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拓展定製化專題服務的領域。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開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項的落實。強化城市地下、水體水下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做好基於地理空間的孕災環境分析和監測服務。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領域。在繼續做好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基礎上,健全數字城市維護更新和管理應用的長效機制,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試點示範應用,提升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強政府與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開發服務中的合作。
3、提升網路化綜合服務水平
強化「天地圖」公益性服務的戰略性地位。建設「天地圖」國家數據中心、區域數據中心,融合集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等信息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權威信息和全球熱點地區重要信息,加強地理信息大數據開放共享和深化應用。加強涉密版、政務版「天地圖」的統籌建設,發揮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門數據、促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公眾版「天地圖」建設,惠及群眾生產生活。推出覆蓋全行業、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
(二)提升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
以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的網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滿足「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迫切需要。
1、加快裝備現代化
積極推動「資源三號」後續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的立項、研製和發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遙感數據獲取體系。加快建設多解析度、多感測器、全天候綜合航空遙感體系,大力發展長航時航空遙感平台,促進無人飛機、輕型飛機、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和機載激光雷達、重力儀、傾斜攝影儀等新型感測器的推廣應用,配套建設數據傳輸和通信指揮系統。加快推進地理信息地面獲取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水下、地下測量裝備水平。
加強數據規模化快速處理系統建設,提高多源海量數據綜合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測繪產品質量檢驗和測繪儀器計量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衛星測繪應用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2、推進生產服務體系信息化
加快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產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術、重大裝備、資料數據等方面資源,建設生產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生產原始資料數據集中管理、分布式處理、生產質量統一監管和生產成果集中入庫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生產布局。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構建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測繪地理信息傳輸網路。
3、增強安全防護能力
建設國家互聯網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平台,形成由國家級互聯網地圖監管中心和省級互聯網監管分節點組成、上下聯動的監控網路。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相關安全基礎設施。加快開展網路基礎設施核查分類,完成網路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大力推進行業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加強關鍵網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術測繪成果公開使用政策,加強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處理技術研究,促進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地理信息安全維護的意識和能力。
(三)提升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
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
1、發展地理信息產業重點領域
大力發展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開展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商業化獲取和增值服務,建成較為完整的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處理、服務產業鏈,培育3-5 家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地理信息系統通用軟體開發應用,推進高性能遙感數據處理軟體以及行業領域應用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軟體開發和集成為核心業務的龍頭企業。引導和推進現代高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業的資源整合,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遙感技術裝備和高端地面測繪裝備生產製造企業。推進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類企業兼並重組,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支持面向中亞-西亞、俄蒙日朝韓、東盟的北斗產業化應用。
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的融合,支持發展以移動通信網路、互聯網和車聯網為支撐,融合實時交通信息、移動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綜合導航定位動態服務。積極發展測繪基準服務業。繁榮地圖出版業,發展地圖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地圖文化產業集群。
2、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
適度放寬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許可和增值開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展社會化應用和增值服務。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以及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國產測繪遙感衛星數據有關政策研究制定,推進遙感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繼續推進地理信息產業分類標准、產業單位名錄庫和統計指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相關學會、協會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產業基金、產業基地等支持企業創新創業。
(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公示、成果轉移轉化統計和報告等制度,健全科學研究、信用評價、創新團隊認定、科技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布局,加強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研基地(平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聯盟、協同中心、創客或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參與制定科技規劃、政策和標准,支持申報國家和地方人才計劃、牽頭實施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業。支持野外觀測台站、檢校場、大型科研儀器設施等科研條件平台的建設與共享。加強地理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
2、加強科技攻關和標准化
以支撐重大工程和成果廣泛應用為重點,統籌優勢科技力量,著力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地下空間測繪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對大地測量基準、位置智能感知、遙感機理、數據挖掘與地理信息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新型智庫建設,加強發展戰略研究。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建立跨部門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協調機制。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修訂程序,重點研製地理國情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方面的標准,促進標准制定與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轉化,發揮標準的技術考核作用。加強科技標准宣傳貫徹。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綜合試點。
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推動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標准、服務「走出去」,積極接納發達國家的地理信息產業外包業務,開拓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產業鏈、價值鏈。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訂,爭取主導編制4項國際標准,參與制修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211)主導的30%以上國際標准。根據受援國意願和我對外戰略需要,研究推動向相關國家提供測繪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援助。
(五)提升協調融合發展能力
促進各地區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打破軍民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准和行業壁壘,加強軍民測繪融合發展。鼓勵各有關領域、行業根據需要加強測繪能力建設與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協調融合發展水平。
1、推進區域測繪協調發展
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推動形成西部、東北、中部、東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協調發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聯盟。加大跨行政區域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統籌力度,通過建立跨行政區域測繪地理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等方面合作,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鼓勵發達地區對相對落後地區進行幫扶,為貧困地區提供精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援助力度,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
2、深化軍民融合發展
加強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頂層設計,做好規劃銜接和項目、需求對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軍民力量整合、資源聚合、信息融合。推進國家空間基準、航天遙感測繪、海洋測繪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統籌共建,加強測繪基礎設施、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共享應用,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通報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以及應急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平戰結合機制,形成軍民兼容的測繪技術標准體系。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示範要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試點示範工作,引導多種力量參與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地方立足實際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五、實施保障
(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
全力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不動產測繪、地下管線測繪、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職責職能的落實。
(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
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共享應用、應急測繪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資質、市場監管和信用管理的掛鉤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和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承接主體多元化。健全衛星測繪應用政策,推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強化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與國土資源等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力量和效能。
(三)優化生產服務組織結構(略)
(四)強化人才隊伍支撐(略)
(五)抓好規劃組織實施(略)
Ⅳ 交通道路優化用GIS什麼軟體
公共交通與其它交通方式相比具有人均佔用道路少、能源消耗低、運輸成本低、污染相對較小、客運量大,運送效率高等優點,它是解決大、中城市交通擁堵等交通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已成為共識。隨著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這陣春風刮來,國內已經研製出許多以ITS為背景,運用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感測器技術、GPS、GIS等高科技手段的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1],這些系統的產生及其運用極大地提高了公交的調度效率,改善了公交的服務水平。但是,由於受到已有技術上的限制,這些系統依然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系統造價太高、對使用者知識水平要求過高、與老系統的兼容性不高等。如何優化這些系統,一直是研究智能公交系統的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標。萬維網地理信息系統(WebGIS)出現,為我們探索建立低成本、智能化、人性化、高效率的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
一、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
1、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的定義
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是一個集公交指揮調度、公交運營管理、綜合業務通訊、乘客信息系統、動態信息發布、遠程圖文信息發布、網上交通信息查詢,多媒體數據信息傳輸系統等於一體的全方位調度管理服務系統。
2、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的組成
一般來講,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由監控調度中心、區域調度中心、車載單元、乘客信息系統、通信系統等幾部分組成。各系統之間通過有線網路系統或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組成一個有機整體。
二、萬維網地理信息系統(WebGIS)
萬維網地理信息系統(WebGIS)是指基於Internet平台、客戶端應用軟體採用WWW協議運行在萬維網上的地理信息系統。它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擴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統的一項新技術,其核心是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嵌入HTTP和TCP/IP標準的應用體系,實現互聯網環境下的空間信息管理等地理信息功能。它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嶄新的、革命性的新技術,使基於地圖(圖形、圖像)的應用系統得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萬維網地理信息系統(WebGIS)是當前GIS發展的主要方向,有著傳統GIS無法比擬的優點。把作為GIS的首要發展方向的WebGIS用在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中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三、WebGIS在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中的應用
1、公共交通信息網上查詢
公交信息查詢服務子系統是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1)公交信息查詢服務子系統的功能設計
基於WebGIS公交信息查詢服務子系統應包括如下功能:(1)交通電子地圖的編輯顯示功能,如放大、縮小、移動等;(2)公交信息查詢,如某條公交線路的停靠站點、首、末班車時間、票價等;(3)提供最優路徑查詢,包括公交線路、換乘站點及換乘線路、經過站點等,並且查詢結果可以以矢量圖的形式予以顯示;(4)公交線路變更情況說明和徵求市民意見等。
2)公交信息查詢服務子系統的技術實現方法
公交信息查詢服務子系統由伺服器端、客戶端和Internet/Intranet網路等三部分組成(如圖1)。伺服器端建立在監控調度中心,由Web伺服器(Web Server)、IMS伺服器(Internet Mapping Server, 簡稱IMS)和空間資料庫(Database)等三部分組成;客戶端是連接在Internet/Intranet網路上的所有電腦;網路是已經存在的Internet/Intranet。目前IMS伺服器開發平台有美國ESRI的ArcIMS、加拿大VTT公司的VTT WebGIS、我國超圖公司的SuperMap I5.NET5等可供選用。
伺服器端WebGIS應用軟體的開發可以利用ActiveX技術或Java Applet技術,將具有GIS功能的組件嵌入用戶自己開發的應用程序中,用集成二次開發方式設計實現。這種開發方式將計算在客戶端和伺服器端作了個較為均衡和合理的分配,客戶端在瀏覽WebGIS網頁時一次性下載一個ActiveX控制項或Java Applet小程序,實現諸如地圖縮放、平移、測量、最優路徑分析、圖層疊加和專題地圖生成等GIS功能,承擔部分力所能及的計算負載,使系統具有很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能力。
客戶端有HTML viewer和Java viewer兩種。HTML viewer是一個輕量級的客戶端,不支持一些GIS功能,但它支持最廣泛的瀏覽器並有著高度的可定製性。Java viewer可以根據需要定製一些GIS功能,包含豐富的GIS工具。用戶在查詢公交信息時,只要從伺服器端下載一個ActiveX控制項或Java Applet小程序,就可以進行正常查詢了。現階段成熟的IMS都有這個的功能。
監控調度中心把城市電子地圖、公交線網、公交站點、公交時刻表等公交相關信息發布到IMS伺服器上,用XML(eXtended Markup Language,簡稱XML)編輯器創建地圖配置文件。該地圖配置文件是用XML寫的。然後使用IMS伺服器開發平台自帶的服務發布工具把地圖服務在伺服器上發布為地圖服務。當客戶想查詢信息時,只要輸入相應的查詢信息或在電子地圖上直接點擊相應的圖形圖像,該信息在客戶端生成XML格式的請求,並傳送給伺服器。如果伺服器收到一個來自客戶端的XML格式的請求,空間伺服器會生成一個XML格式的響應,同時地圖服務通過一種或兩種方式把地圖和相關信息發送到客戶端:用圖像的方式或矢量流的方式。
2、公交車輛的自動監控和調度
公交車輛監控調度子系統是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當前隨著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Web GIS和GPRS通信技術等一批新技術登上應用舞台,綜合應用這些技術手段,構建一個高效、大容量、易擴展的現代的GPS公交車輛定位導航調度系統就成為可能。
1)系統功能設計
基於WebGIS的公交車輛監控調度子系統應該具有如下功能:(1)公交車輛的定位;(2)中心與公交車輛之間的雙向通信;(3)隨時向車輛發送調度指令;(4)向乘客信息系統發送交通信息等。
2)系統的技術實現方法
該系統在邏輯上主要由GPS定位系統、GPRS移動通信網和Internet/Intranet網路、WebGIS信息管理調度系統有機組合而成。而在物理上,(如圖2),則主要由基於慣性原理的GPS/DR車載定位儀、GPRS通信網、車輛監控調度中心(Web Server)、信息發布終端4部分構成。運行時,車輛定位調度系統將車載GPS/DR數據,經由通信控制器、GPRS模塊以及自定義的GPRS通信應用層協議介面,由GPRS網路發送到監控中心的Web Server伺服器端,顯示在電子地圖上;控制中心由監控調度中心的主伺服器和分布在各服務區的區域調度中心的子伺服器共同構成,形成分布式管理調度網路。控制中心通過GPRS公用網提供的各項服務,在將調度信息發送到車載平台的同時,還可以利用GPRS和Internet/Intranet,將導航地理信息發送到各類信息發布終端。
基於GPRS/Internet/Intranet通信平台的分布式GIS系統,讓用戶可以利用各種終端,如普通PC、支持無線Internet/Intranet訪問的 PDA和嵌入式設備,以無線或有線的方式訪問GIS伺服器獲得地圖數據和車輛狀態信息。工作時,由數據通信伺服器完成監控中心和客戶端之間數據流的接收和發送,並對數據作分類預處理,即直接輸入車輛屬性信息資料庫或實時轉發給客戶端;資料庫伺服器支持空間地理信息和屬性資料庫;信息發布Web伺服器通過Web C/S和 B/S方式支持客戶端數據訪問服務。
四、總體評價
作為智能運輸系統(ITS)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既自成體系,又需要和ITS其它子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共享信息(這些信息為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格式)。而這些信息數據量大,實時性高,並且分布於不同系統的區域網上。這個問題,必須通過高科技手段來科學地解決。同時,作為直接面向人民大眾的窗口服務系統,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面向普通老百姓的界面又必須簡單易懂、容易操作。目前北京、上海、杭州、青島等一些大城市也在試用一些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這些系統對於提高公交調度的效率、改善公交的服務水平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這些系統由於技術上的限制,對於系統內部信息共享、和其它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面向Internet/Intranet的公交信息實時發布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表現在:(1)系統與城市交通信息中心及其它諸如市政管理系統等其它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通路不暢通,無法做到公交調度的實時調整和公交相關信息的實時發布;(2)由於系統軟硬體的差異,很難與現存的交通管理系統、交通信息發布系統等系統的融合,違背了一次規劃分步實現建設ITS的初衷;(3)系統內部各部門之間共享信息通路不暢,無法很好地滿足實時公交調度的需求;(4)乘客信息系統存在提供的信息實時性差,查詢界面不人性化,可供查詢的信息較少,查詢系統響應速度慢,對用戶自身的要求較高等不足。
WebGIS是Internet網路和傳統地理信息系統有機結合的技術,不僅包含了傳統Internet網路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全部性能,而且還具備了它們二者所不具備的優點。基於WebGIS的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具有如下優點:
1、系統的信息共享能力更強
WebGIS的數據整合可以打破空間數據固有的界限,將空間數據與其他各種類型的數據融合在一起,為應用提供統一的數據存取模式,從而為空間數據共享、綜合和知識發現提供更大的方便。在Internet這個開放的、分布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礎平台上,以Open GIS的標准為參考,重構GIS軟體的體系結構而形成的WebGIS具有開放性、兼容性、易拓展性、數據更新快等特點。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GIS數據資源,將常用的多種數據轉換成自己的空間格式和相應的關系資料庫。利用現有Internet/Intranet的基礎設施和老的調度系統,以較少的投資就可以建立一套覆蓋整個城市范圍的系統。保護了先期投資。
其次,可以綜合利用Internet上的各種信息。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所需要的ITS的其它子系統的各種信息不必全部集中到一個系統上來,而是按照其來源分布於各系統之中。只要通過Internet/Intranet相聯,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就可以方便地實時地運用這些數據。大大地降低系統負載,加快訪問速度。在公交調度過程中,控制中心需要根據得到的實時信息和歷史資料權衡比較,才會形成一個調度方案,而這些信息來自多個部門系統。比如道路交通情報來自交通管理信息中心,道路維護信息來自市政部門,天氣狀況來自氣象部門等。及時動態獲得各種信息是能夠進行實時調度的關鍵。
再次,運用WebGIS技術,監控調度系統分布在各個區域的子伺服器和監控中心的主伺服器共享主伺服器上的GIS軟體,不需每個子伺服器都安裝GIS軟體。做到合理分工,各司其職。降低了成本。公交運行過程中,客流變化情況、車輛運行狀況和其它相關信息匯聚於監控調度中心,而各路車輛的實際調度由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區域調度中心負責。區域調度中心只要訪問監控中心的伺服器,調用自己需要的數據,運用WebGIS提供的GIS分析功能,進行相應的分析計算和發布指令,就可完成調度任務。
2、網路信息查詢速度更快,范圍更廣,查詢界面更人性化
由於該系統是在Internet/Intranet信息發布、數據共享、交流協作基礎之上實現GIS的在線查詢和業務處理等功能,運用了分布式並行計算和多線程並行計算技術。WebGIS可以避開繁忙的Web伺服器,直接利用JAVA提供的URL對象訪問網路上的各種交通信息,其訪問方式就如同訪問本地文件系統一樣。WebGIS分布式的體系結構在客戶端和伺服器端都能提供活躍的、可執行進程,能夠有效地平衡兩者之間的處理負載,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現有計算機軟硬體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多線程並行計算技術為I/O吞吐、查詢計算、圖形刷新和用戶界面等操作賦予不同的線程優先順序別,支持高度並發性的訪問方式。這兩種技術的運用大大地加快了用戶查詢計算的等待時間,方便了運用,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
運用標準的Internet瀏覽器作為用戶使用界面和工具。基於WebGIS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查詢子系統不僅提供傳統的文字信息的查詢,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圖文交互的「傻瓜式」查詢模式,直接以電子地圖為操作對象,輔以少量的文字界面。不僅可以查到相應的公交車路線、換乘站點、公交線路走向等基本公交信息,而且具有最短路徑分析、公交車運行現狀查看、自動生成出行計劃或方案等高級計算查詢功能。無論用哪種方法查詢,查詢結果都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出來,並有相應的文字說明,簡單易懂。真正地達到了為最廣大的市民服務的目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地發展,高新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調度手段的廣泛應用,城市公交系統必將逐漸實現信息化、智能化,公交服務質量將大大改善、公交競爭力將大大增強。把作為GIS的首要發展方向的WebGIS用在智能公交運營指揮調度系統中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它不僅可以加強公交調度系統的功能,使其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寄予厚望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而且有利於現有交通地理信息和城市管理信息各子系統的融合,加快了智能運輸系統的發展,為智能運輸系統的建設提供的了一個開放的平台。
Ⅵ 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哪些特徵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專析模型驅動,具屬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是一個人機互動式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6)地理信息優化擴展閱讀:
地理信息系統已經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是用於輸入、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隨著GIS的發展,也有稱GIS為「地理信息科學」,近年來,也有稱GIS為"地理信息服務"。
GIS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工具,它可以對空間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 GIS技術把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一般的資料庫操作集成在一起。
國外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時間較長,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產業,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有許多地理信息系統的高科技企業。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時間比較短,雖然也有一些高科技企業,但規模比較小,許多科研成果有待走出實驗室,所以公眾對其認知度還不高。
Ⅶ 本單位測繪地理信息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有哪些
1 / 10
首先吐槽,無聊的廁匯聚,弄出至總提綱,
假大空
測繪地理信息人才隊伍建設專題報告
一、「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落實情況評估
(一)貫徹落實《測繪地理信息「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的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評估
自《測繪地理信息「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頒布以來,根據《規劃》,公司領導認真貫徹落實規劃的相關指示精神,以規劃的指導方針開展相關人才管理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組織學習相關的文件材料,在日常工作中不斷降調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基礎測繪保障服務能力、推進完善人才隊伍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大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優秀青年人才數量和素質,壯大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優化人才隊伍專業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完善激發人才創造力的機制,努力造就適應測繪地理信息跨越式發展的人才隊伍。幾年來,公司人才發展方面的工作如下: 1、人才建設方面
(1)建設了一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經過未來幾年發展努力,通過人才引進以及繼續教育、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相結合的多渠道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的手段,構建了一支朝氣蓬勃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員工隊伍。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 10
通過積極開展各種培訓和繼續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現有人才。鼓勵在職各類人才參加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 (2)形成一支技能型人才隊伍
根據公司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強了公司測繪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與高校聯合舉辦的函授學歷的方式提高人員技能和知識水平。同時,通過職業技能鑒定、技能培訓、技能競賽等活動,實現高、中、初級技能人才梯隊發展。 (3)調整人才隊伍結構,提高各類人才的知識層次
結合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發展,按照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的需要,注重在實踐中發現、培養、造就人才,鼓勵骨幹人才承擔、參加公司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以公司重大項目和科技專項鍛煉、發現人才,形成創新人才和科研隊伍。 2、完善人才發展機制 (1)人才選拔任用機制
進一步完善各類人才選拔使用方式,拓寬人才選拔來源渠道。加大競爭性選拔人才力度,完善公司人才競爭上崗工作機制。 (2)人才評價機制
以貢獻和業績為導向,建立不
http://wenku..com/link?url=XYVMsOXhrAFtOMR_nM1Q6dCEirtQN90svRagy
Ⅷ 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如何發展
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趨勢向好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
地理信息產業,是以現代測繪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既包括
GIS(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衛星定位與導航產業、航空航天遙感產業,也包括傳統測繪產業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應用,還包括LBS(基於位置服務)、地理信息服務和各類相關技術及其應用。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地理信息軟體也應推動地理信息獲取、處理、管理和網路化分發服務軟體產品的集成,重點發展基於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適應雲計算技術、時空技術、三維技術等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產品。
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行業內企業達2萬多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年產值近2,600億元。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
到2020年,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形成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2016
年4360億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到2020年地理信息產業的總產值規模將達到9040.90億人民幣,未來10年,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將保持穩定高速的年均增長率,到2021年形成萬億元的年產值。
地理信息服務業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將達1,736億元
地理信息服務業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核心部分,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提出,不動產統一登記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的啟動,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速度的加快,數字城市及智慧城市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地理信息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
同時,隨著地理信息的不斷發展,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參與主體的多樣化結合商業模式的創新,地理信息產業正逐步走向應用多元化、深度化的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積極進軍地理信息產業,給傳統的中小地理信息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導致了企業競爭的加劇,但同時也為加快產業提質增效和地理信息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外力。今後,產業的發展應是「互聯網+
」驅動下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創新發展。
地理信息服務業未來發展趨勢
產業鏈將進一步延伸
在大數據時代,基於物聯網、雲計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數據技術將對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引起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結構的調整。
產業鏈結構的調整主要表現為產業鏈變長的趨勢。在大數據時代,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可以直接創造價值,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需要掌握專門的技術,可能還需要一定的行業背景,因此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增值的產業鏈環節。此外,地理數據與其他大數據的集成,地理大數據的存儲、管理與運營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和技術,在大數據時代,也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鏈環節。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刻變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對測繪科學不斷滲透,地理信息服務業的產業結構、產品內容及服務范圍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測繪」將成為地理信息服務業新常態。
行業內企業向綜合性和個性化方向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以需求為導向的地理信息服務企業主要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綜合性,即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從單一內容的服務向多類型服務發展,從滿足單一需求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發展,從提供某一種產業活動向提供多種產業活動發展。地理信息服務企業的綜合化發展趨勢同時也順應和體現了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3S技術趨於融合發展,地理信息服務領域的內外業一體化、軟硬體一體化也更加明顯,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也使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成為可能。二是個性化,在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發現需求、挖掘各類信息、解決各類問題的需求將迅速增長,公眾用戶的個性化產品發展空間廣闊。
Ⅸ 地理信息系統 霧霾的來源,影響進行分析,需要用到哪些專題信息
需要用到空氣污染進行預測,對大氣監測站點進行優化。
人類活動和霧霾天氣回有著緊密的聯系,特答別是城市人口、能源燃燒、城 市綠化、環境投資、工業排放等因素與霧霾的主要污染物關聯度較大。
霧霾污染的交互影響問題以及經濟、 能源結構對霧霾的影響,這樣可以有效地為霧霾的治理以及污染情況的控制提 供一個參考的作用。
Ⅹ 數據規整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實現地理空間數據的規整
什麼是GIS
物質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時空的烙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和地理空間位置有關。地理信息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簡稱 GIS )作為獲取、整理、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重要工具、技術和學科,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迅猛發展。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時代的來臨,理論上來說,GIS可以運用於現階段任何行業。
從技術和應用的角度, GIS 是解決空間問題的工具、方法和技術;
從學科的角度, GIS 是在地理學、地圖學、測量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具有獨立的學科體系;
從功能上, GIS 具有空間數據的獲取、存儲、顯示、編輯、處理、分析、輸出和應用等功能;
從系統學的角度, GIS 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簡而言之, GIS 是一個基於資料庫管理系統( DBMS )的分析和管理空間對象的信息系統,以地理空間數據為操作對象是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信息系統的根本區別。
GIS即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經過了40年的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相當成熟的技術,並且得到了極廣泛的應用。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強大的地理信息空間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徑優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GIS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體的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科學管理和綜合分析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以提供管理、決策等所需信息的技術系統。簡單的說,地理信息系統就是綜合處理和分析地理空間數據的一種技術系統。
[編輯本段]GIS 的組成部分
從應用的角度,地理信息系統由硬體、、數據、人員和方法五部分組成。硬體和為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提供環境;數據是GIS的重要內容;方法為GIS建設提供解決方案;人員是系統建設中的關鍵和能動性因素,直接影響和協調其它幾個組成部分。
硬體主要包括計算機和網路設備,存儲設備,數據輸入,顯示和輸出的外圍設備等等。
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操作系統 、資料庫管理 、系統開發 、GIS ,等等。 GIS的選型,直接影響其它的選擇,影響系統解決方案,也影響著系統建設周期和效益。
數據是GIS的重要內容,也是GIS系統的靈魂和生命。數據組織和處理是GIS應用系統建設中的關鍵環節,涉及許多問題:
——應該選擇何種(或哪些)比例尺的數據?
——已有數據現勢性如何?
——數據精度是否能滿足要求?
——數據格式是否能被已有的GIS集成?
——應採用何種方法進行處理和集成?
——採用何種方法進行數據的更新和維護,等等。
方法指系統需要採用何種技術路線,採用何種解決方案來實現系統目標。方法的採用會直接影響系統性能,影響系統的可用性和可維護性。
人是GIS系統的能動部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是決定系統建設成敗的重要因素。系統人員按不同分工有項目經理、項目開發人員、項目數據人員、系統文檔撰寫和系統測試人員等。各個部分齊心協力、分工協作是GIS系統成功建設的重要保證。
GIS應用系統建設需要從以上五個方面著手。
[編輯本段]GIS 的應用領域
地理信息系統在最近的30多年內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廣泛應用於資源調查、環境評估、災害預測、國土管理、城市規劃、郵電通訊、交通運輸、軍事公安、水利電力、公共設施管理、農林牧業、統計、商業金融等幾乎所有領域。
以下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領域分別回答了在各自領域內的作用
◆ 資源管理 (Resource Management)
主要應用於農業和林業領域,解決農業和林業領域各種資源(如土地、森林、草場)分布、分級、統計、制圖等問題。主要回答「定位」和「模式」兩類問題。
◆ 資源配置 (Resource Configuration)
在城市中各種公用設施、救災減災中物資的分配、全國范圍內能源保障、糧食供應等到的在各地的配置等都是資源配置問題。GIS在這類應用中的目標是保證資源的最合理配置和發揮最大效益。
◆ 城市規劃和管理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空間規劃是GIS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城市規劃和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例如,在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如何保證綠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證學校、公共設施、運動場所、服務設施等能夠有最大的服務面(城市資源配置問題)等。
◆ 土地信息系統和地籍管理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adastral Applicaiton)
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質變化、地塊輪廓變化、地籍權屬關系變化等許多內容,藉助GIS技術可以高效、高質量地完成這些工作。
◆ 生態、環境管理與模擬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區域生態規劃、環境現狀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削減分配的決策支持、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支持、環保設施的管理、環境規劃等。
◆ 應急響應 (Emergency Response)
解決在發生洪水、戰爭、核事故等重大自然或人為災害時,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員撤離路線、並配備相應的運輸和保障設施的問題。
◆ 地學研究與應用 (Application in GeoScience)
地形分析、流域分析、土地利用研究、經濟地理研究、空間決策支持、空間統計分析、制圖等都可以藉助地理信息系統工具完成。
◆ 商業與市場 (Business and Marketing)
商業設施的建立充分考慮其市場潛力。例如大型商場的建立如果不考慮其他商場的分布、待建區周圍居民區的分布和人數,建成之後就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市場和服務面。有時甚至商場銷售的品種和市場定位都必須與待建區的人口結構(年 齡構成、性別構成、文化水平)、消費水平等結合起來考慮。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和資料庫功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房地產開發和銷售過程中也可以利用GIS功能進行決策和分析。
◆ 基礎設施管理 (Facilities Management)
城市的地上地下基礎設施(電信、自來水、道路交通、天然氣管線、排污設施、 電力設施等)廣泛分布於城市的各個角落、且這些設施明顯具有地理參照特徵的。它們的管理、統計、匯總都可以藉助GIS完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選址分析 (Site Selecting Analysis)
根據區域地理環境的特點,綜合考慮資源配置、市場潛力、交通條件、地形特徵、環境影響等因素,在區域范圍內選擇最佳位置,是GIS的一個典型應用領域,充分體現了GIS的空間分析功能。
◆ 網路分析 (Newwork System Analysis)
建立交通網路、地下管線網路等的計算機模型,研究交通流量、進行交通規則、處理地下管線突發事件(爆管、斷路)等應急處理。 警務和醫療救護的路徑優選、車輛導航等也是GIS網路分析應用的實例。
◆ 可視化應用 (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以數字地形模型為基礎,建立城市、區域、或大型建築工程、著名風景名勝區的三維可視化模型,實現多角度瀏覽,可廣泛應用於宣傳、城市和區域規劃、大型工程管理和模擬、旅遊等領域。
◆ 分布式地理信息應用 (Distribu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隨著網路和Internet技術的發展,運行於Intranet或Internet環境下的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類型,其目標是實現地理信息的分布式存儲和信息共享,以及遠程空間導航等。
[編輯本段]GIS常用
國外的:
AutoCAD Map3d
ArcGIS(包括ArcGIS, MapObjects, ArcIMS、ArcSDE、ArcEngine、ArcServer等)
MapInfo
GeoMedia
MGE
SmallWorld
國內的:
Supermap
MapGIS
GeoStar
TopMap
GeoBean
VRMap
MapEngine
[編輯本段]電力工業中的GIS
在電力工業中,GIS是指六氟化硫封閉式組合電器,國際上稱為「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as Insulated Switchgear)簡稱GIS,它將一座變電站中除變壓器以外的一次設備,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開關、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線、電纜終端、進出線套管等,經優化設計有機地組合成一個整體。
GIS全稱氣體絕緣組合電器設備(Gas Insulated Switchgear),主要把母線、斷路器、CT、PT、隔離開關、避雷器都組合在一起。就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開關站,也叫高壓配電裝置。
高壓配電裝置的型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空氣絕緣的常規配電裝置,簡稱AIS。其母線裸露直接與空氣接觸,斷路器可用瓷柱式或罐式。葛洲壩電廠採用的即是這種型式。 第二種是混合式配電裝置,簡稱H-GIS。母線採用開敞式,其它均為六氟化硫氣體絕緣開關裝置。 第三種是六氟化硫氣體絕緣全封閉配電裝置。其英文全稱GAS—INSTULATED SWITCHGEAR,簡稱GIS。
GIS的優點在於佔地面積小,可靠性高,安全性強,維護工作量很小,其主要部件的維修間隔不小於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