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跟地理有關的環境問題

跟地理有關的環境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3-08 01:13:00

『壹』 地理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應怎樣治理

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樣性減少 土壤鹽鹼化 植被的破壞等版等
措施有:植樹造林 建立生權態防護林, 合理利用水資源、禁止亂墾亂伐,退耕還林還草,濫捕濫獵,保護生物多樣性等

『貳』 地理上的環境問題分為哪些

現代環境問題有哪些表現?分別有哪些類型?
主要是指兩類:環境污染(農田污染、水污染、大氣內污染、雜訊污容染等)、生態破壞(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資源破壞、氣候惡化、災害頻繁等)
各種類型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
怎麼說呢,沒有哪一種類型的具體分布,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全球的。可以這么說,只要有人類不合理開發和利用環境的地方,就有以上問題。

『叄』 地理學科當中 主要環境問題有哪些 麻煩速度點

(1)全球氣候來變暖海平面上升
(2)土壤流失自嚴重,耕地面積減少
(3)森林資源日益減少
(4)水荒制約發展影響生活
(5)臭氧層破壞威脅地球生命
(6)生物物種加速滅絕,生物資源急劇減少
(7)人口爆炸危及自然生態
(8)有害人工化合物的轉移
(9)有害廢物的轉移貽害世界
(10)殘留物質污染

『肆』 高中地理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伍』 關於地理環保方面的資料!

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環保觀

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生態環保觀和資源開發觀?環保和資源開發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嗎?我看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因此科學的生態環保和資源開發是能夠做到對立統一的。
我相信所有關注環境問題的人都懷著一顆為了我們的子孫萬代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誠之心。我們也不應懷疑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盡早脫貧致富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他們同樣也有著一顆保證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過極力主張保護的人考慮的是整個人類長遠的生存問題,而積極主張開發的人要解決的卻是當前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問題。我們有理由剝奪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嗎?
這些年來,在各環保組織的宣傳努力下,廣大公民已經有了一定環保意識,這是各環保組織和人士的功勞,但有環保意識並不等於懂得了環保。我們還有很多人雖然有了環保意識,但出於對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慮和貪圖享受,並不願意自覺地去遵守環保准則。例如,我們一些已經無需為自己的溫飽擔憂問題的人,為了嘗一嘗野味,穿戴高檔皮毛時裝,顯耀自己的富有,於是促成並刺激了野生動植物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使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真正該受到指責的應是那些衣食無憂的消費者,而不是那些衣食無著,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資源的人,也不應去指責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困境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
為什麼環境問題至少在工業革命以前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現在卻成了一個越來越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全球緊迫性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及產生的各類垃圾還沒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已經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這又是怎麼造成的呢?是人類在解決溫飽問題後,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窮奢極欲的不斷追求。要徹底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遏制人們這一不斷膨脹的享樂慾望。因此我們在宣傳環保和揭露環境問題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在我們這些衣食無憂,享受著現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種為富濟貧的道德觀,過一種簡約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貧困落後地區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落後簡約了,已經簡約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了。該如何解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呢?
我們應該反對那種教條的,極端的環保思想。這種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確,也極能蠱惑人心,實際上卻是非常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為他們剝奪了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
在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當地的人打獵,伐樹,燒荒,那是為了生存。也正是因為現代文明的曙光還沒有照射到他們,所以還沿襲著這一落後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存狀況下,不打獵伐樹,請問你讓他們吃什麼?燒什麼?用什麼?對這些地區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的一些環保者總愛不分青紅皂白的加以指責,而且常犯一個善意的錯誤,那就是:你們不能

『陸』 初二地理 關於近期環境問題

中國高速發展的環境代價

伴隨著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是不斷加劇的環境污染,資源的損耗和生態系統的破壞。蔣高明和高吉喜指出,這種狀況將阻礙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度。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中國上述十大生態系統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過程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1979至2004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為9.6%, 2004年高達10.1%,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期間伴隨著人口急劇膨脹,資源大量消耗,環境污染加劇,自然生態系統破壞殆盡,大量寶貴的「國土」損失,並因此引發了各種環境問題。「經濟發展了,環境污染了」。由此可以看出,過去27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是「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的 「黑色經濟」模式,是當年西方國家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先污染、後治理」模式重演。

唐朝杜甫欣慰「國破山河在」,而今我們感嘆「國在山河破」。環境惡化危害公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並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

耕地被城鎮、工業建設等無情吞噬

遙感調查表明,自1988-2000年,中國耕地呈現嚴重的減少趨勢,由1991年的13074.12萬公頃,減少到2000年的12824.31 萬公頃; 人均耕地由1.8畝減少到現在的1.5畝。減少的耕地中有56.6%轉化為建設用地,21%轉為林地,16%變為水域,4%成為草地。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東部地區城市數量由315個迅速增加至521個;每年平均有767.42平方公里土地變成建城區,年平均增長率為5.76%。在佔有耕地方面,北京首當其沖,其城市中心區以每年20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擴張。除了城市建設用地外,工礦佔地也很突出。據吉、蘇、閩、豫、鄂、湘六省統計,2000年因礦產開發佔用土地比1986年增加了1.96倍,破壞土地面積增加了4.71倍。

在此期間也有部分耕地表現為增加,其中約24.2%來自林地開墾,66%為毀草開荒,1.9%為擠占水域。然而,增加的耕地是以犧牲自然生態系統為代價的。如近40年來,圍墾導致全國濱海灘塗面積喪失119萬公頃,城鄉工礦用地侵佔了100萬公頃濱海濕地,50%多的濱海灘塗已不復存在。即便如此,中國耕地總體減少的趨勢依然沒有得到緩解。

如果上述耕地的減少是土地使用功能的轉換,土壤物質還留在中國(有些用水泥和瀝青封存起來)的話,那麼風力和水力帶走的土壤物質將永遠離開了中國。1999年,中國水蝕、風蝕和凍融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地區為293.79萬平方公里,佔82.53%;全國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90%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區。黃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億噸,其中約4億噸淤積在下遊河床,致使河床年均抬高0.08-0.1米。40年來,黃河下遊河床高程已普遍抬高 2米,河道河底平均高程高出背河地面3-5米,最大達10米。在長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達24億噸。

除了土壤物質的損失,隨土壤流失的還有各種營養元素。僅黃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 就含有N、P、K三種元素總量約4000萬噸,超出了2003年全國的化肥需求量(3990萬噸);如果再加上長江流域以及廣大的乾旱半乾旱區沙塵暴帶走的量,每年土壤損失帶走的營養元素,按最保守的估計,也約為年化肥需求量的5倍以上。損失的營養靠從大氣和岩石中人工合成補充,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採取最有效的措施護土,才是中國政府生態環境治理的當務之急。

中國森林資源危機

據國家林業局數據,1986-1999年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從12.98%增加到16.55%,增幅為33%。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數據本身的「水分」問題。其一,許多地區將郁閉度的計算標准從0.3降低到了0.2;其二,灌木被當成了森林計算在覆蓋率之中。也就是說,實際的森林覆蓋率可能並沒有增加,而只有數字增加了。在中國,百年以上的老林已鳳毛麟角,原始森林則盪然無存。即便上述數據是確切的,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平均下來人均森林也是非常少的,面積只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72立方米的12.5%。

還應當指出的是,盡管中央政府對林業的投入逐年增大,但在營林策略上,因過分強調人力而忽視了自然力,人工純林的不可更新和脆弱性使中國森林面臨潛在危機。如西部地區從50年代到90年代,森林病蟲害面積增長了6倍多;其中以90年代增長最快,比80年代增長了196%。中國廣闊的亞熱帶山地,只要合理封育,減少人為干擾,就能夠恢復成常綠闊葉林,然而遺憾的是,一些造紙企業砍伐天然林或其幼苗,種植入侵性很強的桉樹。針對這種嚴重破壞,主管部門的干預措施不得力,甚至有些地方的林業部門與利益集團勾結,破壞森林資源,謀取非法利益。

中國水危機

2001年中國用水總量為5567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了132億立方米。然而,這些增加的水多數不是地面上的可循環水,而是向地球「心臟」攫取的地下水,是子孫水。如淮河、遼河、黃河等重點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大於60%,其中海河達90%,黑河為110%以上,超過國際公認的30%-40%的水資源利用警戒線。

由於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加上國民對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雖然動用了子孫水,依然不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全國669座城市中有60%的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約60個城市和地區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地下漏斗,其中,華北平原地下漏斗約3-5萬平方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分布區。地下水超采不僅發生在乾旱缺水的北方地區,也出現在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地區。目前,全國共有上海、天津、江蘇、浙江、陝西等16省(區、市)的46個城市(地段)、縣城出現了地面沉降問題,總面積達4.87萬平方公里。自1949年以來,蘇州市沉降區面積達180平方公里(累積地面沉降量大於600毫米);無錫市達 59.5平方公里;常州市達43平方公里。

再以水資源相對豐富的三江平原為例,對地下水的大肆攫取加上土地退化,濕地損失嚴重。在過去20年裡,三江平原北部地區濕地面積減少了10.5萬公頃;松嫩平原減少18.2萬公頃;遼河三角洲減少2.3萬公頃。

中國水危機不僅表現在地下,還表現在高原的「固體水庫」――雪線以上雪域的衰退,這里是乾旱區重要的水源。西藏林芝地區川藏公路以北的冰川,由於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大面積後退萎縮(1986-1998之間萎縮100米)。雪線萎縮直接影響了中國政府正在組織施工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質量。

中國的生態系統正在全面退化

全球共有十大類陸地生態系統,中國占其中九類,分別是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紅樹林、草原、高寒草甸、荒漠、苔原。中國唯一缺乏典型的非洲薩王那類型(稀樹疏林生態系統),但是中國的四大沙地(渾善達克、科爾沁、毛烏素、呼倫貝爾)在健康狀態下其結構與功能恰恰是「薩王那」類型的。這樣,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度。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中國上述十大生態系統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過程中。除了眾所周知的森林銳減、荒漠化擴大外,那些過去較少受到破壞或輕度破壞的高寒草甸、溫帶草原和紅樹林也出現了嚴重退化。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而獨特的生態系統類型。由於長期對草地的超載過牧和不合理利用,高寒草甸退化非常嚴重,總體生產力極度下降,突出表現在:1)草地生產力大幅下降,平均每畝乾草產量由上世紀60年代的300公斤下降到100公斤以下;2)鼠害嚴重,每公頃地下鼠量由過去的8至10隻增加至30隻以上。

全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並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遞增。在減少或喪失的草地面積中,有55%的草地被開墾為耕地,30%淪為不可利用土地。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區草場超載,其中新疆、寧夏、內蒙超載率分別達121%、72%及66%。

再以紅樹林為例,紅樹林是世界上公認的具有高生產力、高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之一。中國的紅樹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沿岸以南,歷史上最大面積曾達25萬公頃,50年代約剩5萬公頃,而現在僅剩1.5萬公頃。建國以來,特別是近20年來,由於受到掠奪性採掘、砍伐和違背科學的低效能利用,目前沿海紅樹林資源受到空前的破壞。

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740種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佔189種,約為總數的25%。中國瀕危或接近瀕危的高等植物4000-5000種,佔全國高等植物總數的15- 20%。棲息地環境改變、生境破碎化是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的重要原因。如黑龍江嫩江縣天然林分布區, 野生物種瀕臨滅絕單位面積斑塊數由1988年的240上升為2000年的343;平均斑塊面積由80公頃下降為68公頃。

『柒』 關於地理環境問題

科學管理

『捌』 地理問題世界三大環境問題是什麼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 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並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約佔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佔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玖』 地理的環境問題

1
木炭的消耗,浪費很多森林資源;
對燒烤攤及其產生的廢棄物對周圍市容及景觀內的影響;
燒烤攤的油煙對周邊容群周生活的影響;
野外燒烤的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及在林地燒烤火源引起的消防隱患;
2
制定相關管理規范;
可以在某些飯店內燒烤,然後再端到餐桌上,這里專門有油煙處理及垃圾收集;
在野外燒烤要有相關部門規定好合適的燒烤地點,集中收集垃圾。
再說燒烤也不能吃,有致癌物.小心!

『拾』 [高中地理]生態環境問題一般有哪些

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由於盲目開墾荒內地、濫伐森林、過度容放牧、掠奪性捕撈、亂采濫挖、不適當地興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引起水土流失,草場退化,土壤沙漠化、鹽鹼化、沼澤化,濕地遭到破壞,森林、湖泊面積急劇減少,礦產資源遭到破壞,野生動植物和水生生物資源日益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旱澇災害頻繁,水體污染,以致流行病蔓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