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地理知識
㈠ 地理上冬至日是哪天
嗯,兩種說法都對,因為按照一般的情況是22日為多,但是冬至日是我國農歷中的節氣回,而農歷日答期與我們現在通用的公歷日期並不是完全一一對應的,就像每年的傳統節日並不是固定同一天一樣。雖然有出入,但是通常只差一兩天,因此說是22或23號,完全是可以的。不過你要是答試卷,還是按照教科書上的寫吧,一定不會算你錯的啦~
㈡ 有關「冬至」日的地理知識,比較不常見越獨特越好。(要正確的)
冬至,在陽歷12月22或23日間,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的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這天版之後,陽光漸北移權,白天漸長。古人雲: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曰「冬至」。冬至過後,開始「進九」。
㈢ 文科生對冬至日的解釋地理知識解釋
太陽直射點位於南回歸線,北半球當天日照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出現極夜現象。
㈣ 冬至日 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冬至這天,太抄陽運行至黃經襲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位於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冬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南的一天,這天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長度開始逐漸增加,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
(4)冬至日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
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㈤ 有關「冬至」日的地理知識,越獨特越好。(要正確的)
冬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南的一天,這天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長度開始逐漸增加,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在南半球的時間比在北半球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節氣的到來,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冬。這天北半球雖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但是,這並不是最冷的時候,所謂「冷在三九、四九」。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並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
因而,冬至之前天氣通常不會很冷。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寒冷。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後,天氣就會漸漸變暖。
(5)冬至日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冬至節習俗:
1、祭祖: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2、吃冬至團:在南方一些地區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3、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
4、用九層糕祭祖: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5、喝羊肉湯: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㈥ 高一地理,夏至冬至
這四個是世界通用的
中國一直有夏至冬至的說法,冬至吃餃子便是自古的版習俗
中國和外國的區別權在於,中國的夏至位於夏季的正中,而西方則以夏至作為夏天的開始
夏至是6月22、23
冬至是12月22、23
這事北半球,南半球相反
㈦ 高一地理冬至日問題
***A點位於晝弧正中間的經線上,是正午十二時,而且那一整條經線都是正午十二時。
***C點的地方時回不答是8點,(給你介紹個好用點的方法,用度數算)地球是個球體一周是360度,圖上能看到的是半個地球就是180度,很顯然從A點位於的經線到C點位於的經線中間隔了45度,你要記住「經線每隔15度就隔了一小時」,所以A到C隔了3小時,且C點位於A點西邊,「西邊總比東邊晚」所以C點為12-3=9 時
***D點位於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零。「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都為零」。
***能看出直射的經線。太陽直射的經線就是地方時正午十二時所在的經線,也就是A點所在的經線了。你也可以通過「晝弧正中間的經線就是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來判斷。
建議多看看課本上的基本定理。平時拿著地球儀多想想,想想陽光怎樣照在地球上,地球是怎麼轉的等。。切注意不要把地理學死了,抬頭看看太陽,我們自身不就生活在這樣的地球上嗎?~~~^-^
我在高中時期當了兩年地理課代表,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給我留言~~~
㈧ 地理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問題
23.5是用度表示的23度26分,我們在地理上一般就把南北回歸線的地理緯度說成時23.5度。這是一個定式,也是為了方便運算。你只要知道23°26′等於23.5°就好
㈨ 地理中,看圖怎樣判斷是夏至日冬至日
夏至日,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也是版北半球各權地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
冬至日,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半球極夜,南半球極晝,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即南緯23°26′),南半球各地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白晝越長,黑夜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北半球則完全相反。地球上距南回歸線越遠的地方,太陽光線越傾斜,獲得的太陽光熱越少。
㈩ 從地理學角度解釋一下什麼是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的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影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當太陽連續兩次直射南回歸線,就是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二日。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後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