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薩瓦爾多氣候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

薩瓦爾多氣候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3-07 19:16:24

㈠ 文化與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因為氣候是自然科學,文化是社會科學,經濟建設、衣食住行和健康都受氣內候影響
地理氣候容環境所提供的生存條件和發展基礎中孕育、產生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和其他事業,
這也就是在一個較大的國家裡也會有較大差異的地方文化的原因。
因此,地理氣候對文化影響的部分則是相對恆定的。只要這種條件繼續存在,其影響就不會消失(當然可以發展)。

㈡ 簡述中亞地理位置對當地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影響

自然環境的形成受地理位置影響明顯。由於中亞地處中緯度地區,形成溫帶氣候;由於中亞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空氣乾燥,降水很少。中亞地區氣候乾旱又影響到這里的河流、湖泊特徵和生物特徵。

中亞地區交通線分布深受地形和水源的影響。高山山麓地帶有高山冰雪融化水,水資源比較豐富,人口和城市較多。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規模較大,對交通線建設需求量大,因此主要交通線沿高山山麓或河流分布。

由於地形特徵為東南高西北低,故而河流走向基本為西北走向。水量小,少水能。汛期在春夏氣節,原因是冰山融化 和 夏季降雨 。

(2)薩瓦爾多氣候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擴展閱讀

中亞氣候

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

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

第二,中緯度大陸內部地區,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溫度高,蒸發旺盛。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

從哈薩克最北端到土庫曼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㈢ 氣溫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復雜的潛在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
的。例如隨著版溫度的升高權,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
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從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導致
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但是與正
面影響相比,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巨大和深遠。今年8月份CCTV報道,由於氣候變暖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下降了1.3米。

㈣ 城市分布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地理環境提供了人類生存的各種必需品,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是社會物質生活或社會發展的經常必要的條件之一,不同的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地理環境對於一個地區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生產力發展相對低下的時期,有時地理環境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地理環境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地理環境對生產力的作用以及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隨 著時代發展而變化三方面闡述了地理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地理環境 社會發展 作用 一、地理環境及地理環境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地理環境,是社會物質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經常必要的條件之一,它包括在歷史上形成的與人類社會生活相互起作用或可能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條件,如地理位置、地 形、氣候、土壤、水文、礦藏、植物、動物,等等。地理環境是上述諸方面及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復雜系統。不僅如此,不能只從自然物質及其運動規律來看待地理 環境,還應當從人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來看待。這樣,地理環境不僅和各個地區、各個國家的人類活動構成了一個復雜的大系統,而且在今天,整個人類社會和整個地 球已經形成了一個十分復雜的更大系統。以下,我們僅從宏觀上分析地理環境與文化、民族、軍事政治之間的關系。 (一)地理環境與文化起源。文化即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標志著世界歷史新階段開始的文明,最有影響的 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化,歐洲愛琴海地區、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化,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古代中國文化。 這四個著名的古文化區都處在緯度較低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氣候溫暖,降水雖少但有大河流經,在肥沃的沖積平原上,十分有利於灌溉農業的發展,是尼 羅河的定期泛濫對古代埃及經濟文化的影響最 大。由於土地丈量的需要,早期的幾何測量學得以發展;為了從事農業生產的需要,產生了天文學等。 一個文化出現,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經過相當長的周期。在文化醞釀時期,若有鄰近游牧民族的入侵,則一線光明很可能轉瞬即逝。在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印 度河四周是沙漠,就是我國的渭河流域,四方也是半沙漠及山地,南有秦嶺,東有函谷關,構成了一個所謂回塞之國。在這樣的區域里,才有利於孕育一個燦爛的文 化。 (二)地理環境與民族。所謂民族,就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上形成的一個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不言而喻,民族也和任何歷史現象一樣,有它的發生和發展及消亡過程。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生產革命是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從此形成了許多游牧部落和農業部落,由於社會分工,使得他們朝著不同的環境移動。游牧部落總是朝著溫帶地 區季節多變、水草豐美的地方遷移,而農業部落則定居於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區。他們形成以後,仍然經歷著不斷的同化、異化和遷移。許多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這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他們就是藉助一定的環境作為保護才得以存在。整個中華民族能有五千年連續不斷的文明,與起到了阻隔外族入侵作用的這個閉塞的環境 有一定關系。西方一些民族和帝國興起與衰亡也同其環境有關。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是居住在邊遠山區,也是由於過去在大漢民族主義的民族壓迫下,這些受排擠的 少數民族只有逃到深山密林中才避免了被征殺。現在國家採取了積極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的差距將逐漸縮小,向共同發展和繁榮邁進。 (三)地理環境與軍事政治。人類自從進入階級社會後,便有階級斗爭,軍事是政治斗爭的最多形式,軍事對社會的發展和 破壞都是巨大的。 過去人類生產力較低時期,沙漠、高山、海洋都是天然屏障,許多國家可以藉助這些條件阻止外國的入侵。最典型的可以說是中國。回想過去,西方許多大帝國的興 起和遠征,如亞歷山大遠征,波斯帝國的興起,羅馬帝國的統一,這些帝國能統一,因為內部沒有巨川大山阻隔,雖有沙漠,但不如撒哈拉沙漠那樣難於逾越。中國 西有青藏高原阻擋,東南有山地密林的遮掩,外族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經常騷擾外,其他外族很少能影響中 國。又如英國和日本,由於海洋的阻隔,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沒有受到外族佔領,成吉思汗曾兩次東征日本,都遇台風而全軍覆沒。 日本在近代史上是一個極富侵略的國家並同一系列的戰爭緊密聯系在一起。日本軍閥主義者聲稱,這與其國土資源和地理環境有一定關系,日本人多地少,資源匱 乏。在這樣一個狹小而又貧瘠的國家裡發展,首先就遇到一個生產力發展與原料來源、銷售市場發生尖銳矛盾的嚴重問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要解決這一問題,往 往是採取對外侵略擴張的政策。時至今日,日本成了資本主義世界裡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但是日本的地理環境仍然在深深地影響著日本的經濟發展。隨著生產力的迅速增長,自然資源貧乏帶來的問題日益嚴重,日本經濟對外國資源的依賴達到了關系它生死存亡的程度,日本島國地理位置,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和生產力水平發展的各個時期,對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地理環境對生產力的作用 生產力與地理環境有直接聯系,生產力是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地理環境。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自然資源,生產力發展的方向 和速度也不同。地理環境對生產力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地理環境與生產力的發展表現為一種數量關系,能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促使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不平衡性。 自然條件的優越與惡劣,自然資源的豐富與貧乏,如氣候的好壞,土壤的肥沃程度等,直接影響到勞動生產率。自然條件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尤為重要。因為:第一,勞動生產率由各種情況決定,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自然條件無疑在影響勞 動生產率的各種因素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第二,生產的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像土壤的肥力,魚產豐富的水等;一是生產 資料的自然富源,像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在人類文化的初期,第一類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人類發展的較高階段,第二類富源 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可見,在人類文化的早期人們對地理環境的依賴更大,地理環境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也就更大。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意味著生產者能進行擴大再生產和提供更多的一般剩餘勞動,這是加速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條件。像我國境內一些少數民族在建國之初尚停留在原始社會或奴隸制社會,地理環境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不 能不說是起了相當的作用。由於北極圈的極度嚴酷的自然條件,使得那裡的居民像愛斯基摩人等的生產和社會發展長期停滯,可算是地理環境的作用的一個極端的例 子。 另外,地理環境對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形式的協作,特別是簡單協作,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如季節的需要促使農業或畜牧業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集中較多的勞動力 從事搶種、搶收、剪羊毛等。河流用於灌溉時也產生了築壩開渠等協作的需要,抗禦突發性的災變如洪水,往往也是人們組織協作的重要動力。 但是,良好的地理環境只是提供了生產發展和一般剩餘勞動的可能性,並不提供現實性。生產的發展要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我們決不能把地理環境對生產的影響過分誇大或絕對化。 其次,地理環境對生產力的作用除表現為數量的關系外,更重要的是表現為它對生產力的性質和特點的影響上, 即除了自然條件的優越與否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差異性與它的自然產品的多樣性的作用。 人類的歷史發展證明,對社會發展最有利的是富有差異性和自然產品多樣性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世界古文化多數發生在溫帶和亞熱帶,資本主義也是在這里成長起 來的。 自然條件的差異性和自然產品的多樣性使得不同的人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運動各具特色,從而使生產力及其結構也各具特色。在生產力諸因素中,勞動對象具有什麼特 點,勞動工具和勞動條件以及勞動者的生產技術就具有相應的特色。另外,勞動工具的材料對於形成生產力特色也有重要關系,沒有金屬的地方,土著居民就無法用 自己的力量進入金屬時代。這種自然條件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表現為:第一,促成了古代氏族內部成員按性別和年齡及隨季節而改變的勞動的自然條件的分工。第二, 形成了各個氏族、部落、地區、民族、國家之間的各具特點的經濟生活。第三,由於不同氏族、部落、地區、民族、國家經濟生活的不同和各具特色,引起了彼此之 間的產品和商品交換。交換打破了原來的氏族、部落、地區、民族和國家的生產力發展的地理界限,發展了彼此間的相互關系,加速了生產力發展和經濟生活豐富多 樣的行程,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變化。以致到今天形成了全球性的世界市場和世界范圍內的交往。而這種由於交換形成的相互關系的產生和難易,則是依地理環境的 特性為轉移的。 三、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 地理環境的范圍、深度、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各不相同,它是隨人類發展而變化的,是人與自然的復雜關系的產物。之所以如此,不僅是自然界本身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人類社會的 物質生產水平和社會制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類改造、利用、控制地理環境的能力。正因為這樣,在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時絕不能忽視地理環境及其作用。 在原始游牧漁獵時期,人類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石器和棍棒是當時的主要生產工具和武器,火的發明與利用更加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認識和支配自然的能 力極其有限,幾乎完全依賴於自然條件,如暖熱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原始森林以及河流和湖泊等。人類最早只有按性別和年齡的自然分工,從事著集體漁獵和採集 活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到了原始社會後期,產生了游牧部落和農業部落的分工,以後鐵制工具的使用,又使手工業從農業和畜牧業中分化出來,這些與地理環境 都有關系。地理環境的差別,產生了人類社會最初的勞動分工和交換,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原始社會的居住地,地理條件的差異越多,他們之間的產品 交換就越頻繁,人們之間的相互接觸和交往就越多,原始社會的生產和智慧的發展也就越快。 在農業和手工業時期,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銅器和鐵器的相繼應用,人類先後又進入了奴隸制和封建社會時期,這時人們的知識和能力雖然有了進一步的發 展,但對自然條件的依賴仍然很大,尤其是有利於灌溉和航行的河道,對於發展農業和手工業都是十分必要的條件。隨著人類征服海洋能力的加強,近海和內海地區 的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古希臘和古羅馬奴隸佔有制經濟分別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一時期出現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第三次大分工。陸上和海上的經濟聯系均比以前有 所加強,尤其是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往來十分活躍,各地域之間開始形成初步分工。封建社會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農業和手工業是兩大生產部門。許多工場和 手工業多以水能為動力,煉鐵則以木材為燃料。這樣,許多作坊工場只能零散地分布於河流兩岸距原料和燃料近便的地方,可見,地理環境對生產分布的制約還是十 分明顯的。 在近代和現代大工業時期,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人類開始從封建主義時代進入新的資本主義時代,這種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為生產力 的大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英國產業革命所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使得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轉為了大機器生產,它使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 加強了,顯著地改變了生產力分布的條件。現代水陸交通工具使人類克服自然界障礙的能力顯著提高,隨著電力工業和一些新能源的採用,工業分布已經擺脫以水為 動力條件的局限。這一時期,工業生產的發展,加強了對各種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們利用自然資源製造出愈來愈多的各類產品,大大改善了人類對周圍環境的直 接依賴。人類通過從事農業生產,進一步加強了對土地資源的墾殖利用,人類幾乎開發了陸地上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人們大規模使用化肥、農葯,興修水利工程, 發展農業機械,改良作物品種,加強田間管理,把依賴人力、畜力維持並保持著原始自然施肥系統的農業改造成為依賴機械化、水利化及化肥農葯和化工能源來維持 的現代農業。與此同時,也把天然畜牧場逐漸改變成現代化的人工牧場,其結果不僅使農牧產品和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也使農業生產進一步置於人工的保護和 管理下,在更大程度上擺脫了自然環境對它的束縛。 盡管人類同自然環境之間物質與能量交換轉化的規模迅速擴大,交換的方式由單一的生物學方式轉變為生物學、化學的各種方式,並在越來越多的地區成功地建立起 人類社會生態系統;但是人們過於盲目樂觀估計自己「戰勝」自然的能力,忽視了自然對人的制約,過分掠奪自然資源,對許多自然資源不加保護盲目開發和濫用, 打破了自然應有的和諧,產生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甚至到了威脅人類生存的程度。現階段人類已經作用於整個世界的海洋和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沒有 一席之地尚未受到現代工業和社會活動的影響,人類已經登上月球乘宇宙飛船或其他運載工具到太空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超越地球了。人們大量改變了生產和生活自然條件及發展過程,城市及其一些巨大工程對周圍環境的作用與自然現象相似,生產過程和自然力相比,其速度和影響程度甚至超過了自然力。在社會的影響下,人類頻繁活動使一個作為密切聯系的生態系統的地理環境已經難以自我調節了。 根據以上各方面所述,可以看出地理環境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是 巨大的,從人類社會形成誕生這個角度看,自然環境無疑是決定性的因素,此後才發生交互作用的問題和社會運動的內因問題。人類社會形成之初,當人們征服自然 的能力還極其低下,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還處於自然界的支配之下的時候,地理環境的特性的確對社會發展具有決定的作用。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變 化比自然變化更為迅速這是社會的內部矛盾,生產和其他社會過程增長造成的,而不是由於自然界的變化,這就促使社會從作為外部環境的自然界分離出來,社會是 主體,地理環境是被動的客體。目前人類卻能根據自己的意志來改造世界,使地理環境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成為了一種加入了人的主觀作用的能動因素,科學技術越發展,人類對地理環境影響的能動程度就越大,但地理環境反過來作用於人類,造成人類發展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種種不和諧。 歷史與未來留給我們及後代的迴旋餘地是狹小的,調整時間是短暫的,基礎條件是苛刻的。

㈤ 加拿大的地理環境氣候對當地人們的影響

這什麼意思啊

㈥ 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和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影響

利:使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向兩極地區移動,有更大面積的陸地適宜種版植糧食作物;改變某權些地方的氣候條件,增加降水量。
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地區;擴大熱帶傳染病的傳播范圍;加劇某些地方的沙漠化,荒漠化,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

㈦ 氣溫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溫主要來自地面抄逆輻射,白天地面吸收太陽輻射的能量後,反轉來把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所以近地面的大氣溫度高。遠地面的大氣溫度低。我們知道由於受地球引力的影響,距地面越近空氣越密,距地面越遠,空氣越稀薄,空氣越密吸收能量的能力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㈧ 氣候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是六來大自然地理要自素之一,不管是哪一個要素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氣候影響水文,例如沿海的氣候變化引起了台風,帶來降水,地表徑流增加,如果在山區那麼會影響山區的土壤、地貌(如發生泥石流、崩塌等);大氣是整個生物圈賴以生存的條件,氣候的改變顯然也會直接影響生物的生長繁殖。
望採納。

㈨ 農業對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可能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

對生態的影響: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會給地理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在乾旱、半干專旱地區,過度放牧造屬成草場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導致土壤鹽漬化;山區、黃土區毀林開荒會造成水土流失;遷移農業會導致森林減少、氣候變化。
對環境的影響:農葯、化肥的使用導致土壤、大氣、水體污染。

㈩ 青藏高原冰雪消融對當地地理環境有哪些不利影響

青藏高原冰雪消融會導致青藏高原氣候變得更加乾旱,河流補給減少,河流水量減少,湖泊面積萎縮,生物種類減少,生態平衡失調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