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地理環境論文
『壹』 「論宗教與民族」的一篇論文!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和靈魂,更是各個兄弟民族團結融合的重要紐帶
宗教與民族的關系問題,無論是對宗教,還是對民族,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古今中外歷史表明,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過自己的宗教。一個民族的特定的社會生活孕育、產生了該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產生以後,又在各民族的發展中逐步發育壯大,並對各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及精神生活產生著久遠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說,任何一種宗教都有不同程度的民族性, 任何一個民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因此,研究宗教與民族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宗教與民族的聯系和區別宗教與民族是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范疇。什麼是宗教 ?按照我的理解 ,宗教是一種與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適應的社會文化歷史現象。宗教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 ,宗教中的神靈實際上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 ,是人們幻想出
宗教與民族的關系問題 ,無論是對宗教 ,還是對民族 ,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古今中外歷史表明 ,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過自己的宗教。一定民族的社會生活蘊育、產生了該民族的宗教。宗教產生以後 ,又在各民族的發展中逐步壯大 ,並對各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及精神生活產生著久遠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說 ,任何一種宗教都有不同程度的民族性 ,任何一個民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在當今世界 ,宗教問題與民族問題的關系依然錯綜復雜 ,不僅繼續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而且影響著世界政治 ,令世人關注。因此 ,研究宗教與民族的關系問題 ,是十分必要的
『貳』 地理關於世界宗教與信仰的論文
對大眾傳媒來說,「沖突」是最有新聞價值的元素,因此大眾傳媒最喜歡把科學與基督教信仰描述為死對頭,他們相信這樣的描述有兩大依據。
一、參看基督教歷史,教會不止一次公開駁斥科學研究成果。十七世紀義大利天文學家伽俐略(Galileo Galilei)證實行星繞著太陽旋轉,不料會觸犯羅馬教廷,結果被宗教法庭裁定為異端。伽俐略臨終前八年光陰,都在軟禁中度過。
教會逼迫科學家的事,不僅發生在十七世紀。一九二五年,美國田納西州中學教員斯科普斯(John T.Scopes)因在學校講授進化論而被州政府拘控,結果被判罰款一百元。斯科普斯後來上訴得直,可是上訴得直的理由,是上訴庭認為斯科普斯被判的罰款金額過高。
二、很多人以為隨著科學研究發展,人類根本不用再相信神,也可以解答一切疑難,宗教因此成為明日黃花。又有人以為近代科學定理與聖經教導必然抵觸,譬如說,近代科學「證明」神跡是沒有可能發生的,因此聖經記載的神跡必屬虛構。又有人說按照進化論的說法,創世紀第一章所記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英國生物學家、不可知論者赫胥黎(T.H.Huxley)說:「人若接納進化論的觀點,就不可能再相信聖經。」
在本章我們要看科學與基督教信仰的關系,尤其要檢視「近代科學定理」與基督教信仰有否抵觸。
科學與基督教信仰並非不能兼容
追溯起來,近代科學的培植土壤,正是基督教世界觀。基督教相信一神,換言之,萬有背後存在一個統一的意志,因此自然法則萬古不變,不因時地轉移。如果宇宙各處分神而治,「自然法則」就沒有定律可言,而變成了因時、因地、因神而異——要研究、歸納、推演,就不知從何說起了。
此外,基督教相信創造萬有的神,是全知全智、按序按理行事的神。科學家必須先相信宇宙間存在定律,人的探求推斷才有意義。十六世紀科學家致力探究自然定理,他們相信自己研究的一事一物,都從一位滿有智能的神創造而來。「人類從事科學研究,因為相信自然界有定規;科學家相信自然界有定規,因為相信有一位設立定規的神。」
基督徒相信的神,是超然物外的神,因此人可以通過「大膽假設、小心實驗」來探究自然定規。相反,如果物與神等同(正如一些宗教所言),人還可以做實驗嗎?又如果物質本惡(正如一些宗教所言),做實驗就不僅沒有意義,更屬不智之極了!基督徒相信物質本善,卻與神有別,從這信仰引申出來的創世觀「為科學事業鋪路,成為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原」。
基督教信仰是科學研究的沃土——這可說是科學家、史學家、哲學家的公論。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核物理學講師賀治森(Peter Hodgson)說:「基督教信仰提供土壤,讓科學思想發芽成長,也為科學研究發展提供養料。」史學家巴特非(Herbert Butterfield)認為「基督教思想乃科學之母」。哲學家麥慕理(John MacMurray)說:「科學乃昔日一場轟烈宗教運動之嫡子,其家譜可追溯至耶穌。」
有大量史實表明,基督教信仰與科學研究是世交多於世仇。
科學革命之父、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是「日心說」的倡議人,同時是波蘭費琅堡(Frauenburg)大教堂的教士,他說神是「宇宙間最卓越、最有條理的匠人」。
數學家、天體物理學家伽俐略,也是現代機械工程與實驗物理學之父,他曾獨排眾議,不惜得罪羅馬教庭,公開指斥「地心說」之荒謬。他雖然遭受教會逼迫,卻至死保留天主教徒的身份。他曾經說:「天地間有兩部巨著:自然之書、超自然之書——聖經。」
現代光學之父開普勒(Johannes Kepler),也是出色的天文學家與數學家,他最為人知的貢獻,稱為「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開普勒是個敬虔愛主的路德宗會友,他說自己「常以神的心為心」。
論到科學界的泰山北斗,史家可能會一致推許牛頓(Isaac Newton)。他的「牛頓力學三大定理」固然警世,在光學、天文學、數學也是貢獻良多(人所共知的有微積分、光譜分析等等)。很少人知道的是:牛頓看重聖經權威,深信聖經是神的啟示。牛頓除了撰寫科學著作,也撰寫神學著作,且覺得自己的神學著作比自己的科學著作更有價值。他相信世上沒有任何學科比聖經神學更有理據、更具權威。
今日二十英鎊鈔票的肖像人物是十九世紀的科學翹楚法拉弟(Michael Faraday)。他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從而研製出世上第一具電動馬達和第一具發電機,可是法拉弟認為影響他一生最深的,是自己對基督的信仰。
很多一代科學宗師都是基督徒,包括發現「玻意耳定律」的玻意耳(Robert Boyle);首創用消毒液進行外科手術消毒的利斯特(Joseph Lister);發明「巴氏消毒法」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為遺傳學奠定基礎的孟德爾(Gregor Mendel);現代物理學宗師開爾文(William Kelvin);電磁場理論大師麥克斯韋(James Maxwell)等等。
有人問無痛外科手術的先鋒辛普森(James Simpson):「你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什麼?」辛普森答道:「是耶穌基督」。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科學家是基督徒。英國基督徒科學家同盟(Christians in Science)有會員七百多人,而美國的同類組織有會員七千多人。當代物理學大師、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院士、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女皇學院院長波京漢(John Polkinghorne)說過:
科學家可以向基督徒闡述有結構的實相,並宇宙悠長進化的過程,從而約束基督徒的口,叫他們不致在神創造世界的事妄下判論。神顯然是極有耐性的神,願意按部就班行事,而不喜歡任意介入自然定律。不過科學家也可以從基督教信仰得著啟迪,開拓科學知識以外的眼界。自然界精緻巧妙(反映神的心思)、生生不息(彰顯神的意旨),處處表明一件事實:萬有由神創造。
『叄』 猶太教宗教與地理環境有關系嗎
有,還與因所處地理環境而導致的生存環境有關系
『肆』 論述宗教和地理環境的關系
宗教是社會因素和地理因素的綜合產物。宗教在其產生、發展和傳播的過程中,與人文地理環境發生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宗教地理關系:
1、宗教的起源地、分布和傳播。探討宗教起源地與古代文明起源地的關系以及宗教傳布的地理背景。宗教的現代分布反映其過去的興衰和傳布。傳布伴隨交通貿易、移民以及軍事征服。傳布方式既有自願的,也有帶一定強迫性的。某些宗教因交通條件的改善,交往的增多而加速傳布。
例如,伊斯蘭教隨著穆斯林帝國的強盛和穆斯林商人的商業活動及移民的增加,擴展到亞洲、歐洲、非洲;基督教隨著歐洲人移民傳布到美洲。
2、宗教文化景觀。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禮儀和習俗,從而形成特殊的環境感應和文化景觀。如宗教朝覲活動、禁忌、宗教建築等造成的特殊的區域景觀。
3、宗教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一些學者認為:一些原始宗教神化和崇仰自然界,含有自然保護的信條;而有些宗教教義強調利用自然,忽視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有些宗教的教義、習俗客觀上起到保護生態平衡的作用,如佛教。中國的宗教勝地往往是植被保護較好的地區。
4、宗教對領土和疆界變動、戰爭、人口分布、聚落形式以及地區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影響。
如一些國家和地區因宗教或教派的不同,引起的沖突和分裂;天主教儀式中飲紅葡萄酒的需要,為葡萄種植和釀酒業的傳播發展起到一定作用等。
(4)宗教與地理環境論文擴展閱讀:
各宗教教眾分布:
宗教信仰是人類社會生活方式之一,由宗教信仰聚集的社會集團在地球上佔有一定的空間,因此成為一種區域現象。目前世界上信仰各種宗教的人數達26億,約佔世界人口的60%。
其中信基督教的約有10億人,分為天主教、新教(或稱基督新教、耶穌教)、東正教;信伊斯蘭教的約有6億人,分為遜尼、什葉兩教派;信佛教的約為2.6億人,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這三大宗教在世界上都有較廣泛的分布區,屬於超民族的世界性宗教。在民族宗教中,人數最多的是印度教,教徒約5億人。此外還有日本的神道教。這些宗教集中分布於一定的民族和地域范圍內。
信猶太教的人數雖不多,但隨猶太人的流散,廣布於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以色列等地,聖城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耶路撒冷【與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聖城有爭議】。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大洋洲以及北極附近的居民中,還存在著多種形式的當地傳統宗教(原始宗教)。
宗教作為地域現象,很早即為地理學家所重視。宗教地理學以探討地理環境對宗教信仰的影響為研究開端。如孟德斯鳩(Montesquieu)認為地理條件決定一個民族的神權思想,他在《論法的精神》中第一次將東方各國的宗教起源歸因於氣候影響人的生理特點導致的「惰性」精神。
19世紀末,美國地理學者辛普爾(E.C.Semple)認為地理環境對人類的精神氣質影響直接反映在人們宗教活動的差異之中。20世紀50年代後,在西方一些國家,側重宗教地理學的文化精神因素分析,並將傳統的宗教地理學、無神論地理學和通俗地理學納入意識形態地理學作專題研究。
索弗的著作《宗教地理學》(1967)和論文「地理學與宗教」(1981),為宗教地理學研究內容的確立打下了一定基礎。
國際地理聯合會(IGU)1980年在紐約設立了由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布塔納(M.Bttner)任組長的國際宗教地理組,著重於宗教傳播的地理背景、宗教信仰的轉變和宗教活動的壞境效應等課題的研究。
『伍』 簡述宗教對地理的影響
宗教對地理的影響:
宗教在其產生、發展和傳播的過程中,與人文地理環境發生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首先,宗教與人文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世界上任何一種宗教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產生的,沒有一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作依託,宗教便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宗教在產生和發展傳播的過程中,對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促進了人文科學的發展和進步。本文以佛教為例來說明宗教與我國人文科學的關系。
其次,佛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密不可分。宗教起源於何地,地理環境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級形態的宗教,其發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產生於西亞與南亞地區的氣候條件適於觀察天象,且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們易於產生幻想並尋求精神寄託;從文化地理因素來看,一般多為古代文明昌盛和樞紐之地,例如誕生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西亞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且具有濃郁的文化思想氛圍及發達的哲學思想體系,這樣一種文化環境為高級形態的宗教提供了誕生的溫床。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宗教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
1.宗教的傳播路徑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很大。在擴散方向上,地理環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對傳播造成了阻礙,致使宗教的傳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發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發達的陸路、海上商業航路,都為宗教提供了一個傳播途徑。
2.宗教擴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響。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空間上有一元性,傳播是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勢必要從文化發達地區傳向不發達地區。宗教擴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政治因素,通過戰爭征服被佔領地區後,通常會首先破壞當地的宗教信仰(如破壞宗教祭祀建築、搗毀神像等),並迫使當地居民改宗,西方16世紀後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殖民統治時期的傳教活動,也是帶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二是文化因素,文化上居統治或優勢地位的國家及地區,通常會有意無意的影響周邊國家及地區的宗教信仰。
3.宗教的空間分布從地理因素上說,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發源地和傳播路線、播及范圍的影響。一是宗教最初的產生、發源地,對宗教早期的地理分布范圍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是當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布,也都大致覆蓋其源起地區或在發源地周圍地區進行擴散,例如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至今那裡仍是該教的核心地區:佛教雖然在其誕生地已幾盡滅亡,但其最大的勢力區仍在印度附近的東北亞、東南亞諸國、諸地區;二是宗教的傳播時間、路徑與傳入地,影響著外來宗教在本土的分布:三是播及范圍,即宗教文化的范圍,甚至可以用宗教作為劃分不同文化區的標准。
4.一些自然風景勝地經常成為宗教聖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宗教的神聖場所。其中以山川聖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與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關,因為普遍認為神祗的居住地為人類不可及處,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類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徑,所以山川被賦予神聖性。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聖之地在恆河,就與印度教教義中潔凈儀式的規定有關。另外,也與原始宗教階段的萬物神性有關,各種自然地景都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傳承下來之後,因種種原因如政治斗爭、經濟發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下降或消失,造成對部分地景的重點崇拜,漸而形成宗教聖地。人為因素形成的宗教聖地,一般是宗教的誕生地、重要傳播地,宗教創始人、宗教領袖和教內重要人物的出生地、埋葬地、主要活動地等,自然地景中也有因傳說及宗教典籍中的記載而成為聖地的。宗教聖地並非一成不變,也有更替的可能。
5.某些宗教戒律也帶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跡。一些宗教中飲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歷史時期當地生活環境艱苦,迫於生存壓力而不得不作出相應的規定,以保障種族的繼續生存與延續。後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為不同地區的所有信徒必須遵守的准則。
6.宗教群體的形成,除了血緣、民族、社會、語言因素以外,與地緣關系緊密。同質地理區的人們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區,因此也易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區。從大的空間范圍上來說,民族聚集區中同一民族的人們通常傾向於信仰同一種宗教,民族與宗教具有異常密切的聯系,但也有由於政治或其他因素而使同一民族的人分奉不同宗教的,這往往成為地區沖突的導火線:從小的空間范圍上來說,在一定地域內形成的宗教社區,會基於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及禮儀習俗而形成一個整體,且往往有一個宗教組織來進行整體的1力調與控制,這種宗教社區,可能是正式的宗教教區,也可能是自發形成的。
綜上所述,宗教與人文地理的關系比較密切。宗教促進了人文科學的發展,豐富了人文科學的內容,人文科學也便利了宗教思想的傳播。
從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來說,宗教的產生和傳播也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對宗教產生阻礙或促進作用。希望能幫到你, 祝你好運!
『陸』 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宗教在其產生、發展和傳播的過程中,與人文地理環境發生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首先,宗教與人文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世界上任何一種宗教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產生的,沒有一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作依託,宗教便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宗教在產生和發展傳播的過程中,對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促進了人文科學的發展和進步。本文以佛教為例來說明宗教與我國人文科學的關系。
其次,佛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密不可分。宗教起源於何地,地理環境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級形態的宗教,其發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產生於西亞與南亞地區的氣候條件適於觀察天象,且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們易於產生幻想並尋求精神寄託;從文化地理因素來看,一般多為古代文明昌盛和樞紐之地,例如誕生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西亞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且具有濃郁的文化思想氛圍及發達的哲學思想體系,這樣一種文化環境為高級形態的宗教提供了誕生的溫床。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宗教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
1.宗教的傳播路徑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很大。在擴散方向上,地理環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對傳播造成了阻礙,致使宗教的傳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發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發達的陸路、海上商業航路,都為宗教提供了一個傳播途徑。
2.宗教擴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響。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空間上有一元性,傳播是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勢必要從文化發達地區傳向不發達地區。宗教擴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政治因素,通過戰爭征服被佔領地區後,通常會首先破壞當地的宗教信仰(如破壞宗教祭祀建築、搗毀神像等),並迫使當地居民改宗,西方16世紀後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殖民統治時期的傳教活動,也是帶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二是文化因素,文化上居統治或優勢地位的國家及地區,通常會有意無意的影響周邊國家及地區的宗教信仰。
3.宗教的空間分布從地理因素上說,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發源地和傳播路線、播及范圍的影響。一是宗教最初的產生、發源地,對宗教早期的地理分布范圍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是當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布,也都大致覆蓋其源起地區或在發源地周圍地區進行擴散,例如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至今那裡仍是該教的核心地區:佛教雖然在其誕生地已幾盡滅亡,但其最大的勢力區仍在印度附近的東北亞、東南亞諸國、諸地區;二是宗教的傳播時間、路徑與傳入地,影響著外來宗教在本土的分布:三是播及范圍,即宗教文化的范圍,甚至可以用宗教作為劃分不同文化區的標准。
4.一些自然風景勝地經常成為宗教聖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宗教的神聖場所。其中以山川聖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與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關,因為普遍認為神祗的居住地為人類不可及處,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類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徑,所以山川被賦予神聖性。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聖之地在恆河,就與印度教教義中潔凈儀式的規定有關。另外,也與原始宗教階段的萬物神性有關,各種自然地景都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傳承下來之後,因種種原因如政治斗爭、經濟發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下降或消失,造成對部分地景的重點崇拜,漸而形成宗教聖地。人為因素形成的宗教聖地,一般是宗教的誕生地、重要傳播地,宗教創始人、宗教領袖和教內重要人物的出生地、埋葬地、主要活動地等,自然地景中也有因傳說及宗教典籍中的記載而成為聖地的。宗教聖地並非一成不變,也有更替的可能。
5.某些宗教戒律也帶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跡。一些宗教中飲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歷史時期當地生活環境艱苦,迫於生存壓力而不得不作出相應的規定,以保障種族的繼續生存與延續。後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為不同地區的所有信徒必須遵守的准則。
6.宗教群體的形成,除了血緣、民族、社會、語言因素以外,與地緣關系緊密。同質地理區的人們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區,因此也易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區。從大的空間范圍上來說,民族聚集區中同一民族的人們通常傾向於信仰同一種宗教,民族與宗教具有異常密切的聯系,但也有由於政治或其他因素而使同一民族的人分奉不同宗教的,這往往成為地區沖突的導火線:從小的空間范圍上來說,在一定地域內形成的宗教社區,會基於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及禮儀習俗而形成一個整體,且往往有一個宗教組織來進行整體的1力調與控制,這種宗教社區,可能是正式的宗教教區,也可能是自發形成的。
綜上所述,宗教與人文地理的關系比較密切。宗教促進了人文科學的發展,豐富了人文科學的內容,人文科學也便利了宗教思想的傳播。從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來說,宗教的產生和傳播也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對宗教產生阻礙或促進作用。
『柒』 地理關於宗教的小報文章 寫得越多越好
其次,佛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密不可分。宗教起源於何地,地理環境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級形態的宗教,其發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產生於西亞與南亞地區的氣候條件適於觀察天象,且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們易於產生幻想並尋求精神寄託;從文化地理因素來看,一般多為古代文明昌盛和樞紐之地,例如誕生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西亞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且具有濃郁的文化思想氛圍及發達的哲學思想體系,這樣一種文化環境為高級形態的宗教提供了誕生的溫床。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宗教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
1.宗教的傳播路徑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很大。在擴散方向上,地理環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對傳播造成了阻礙,致使宗教的傳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發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發達的陸路、海上商業航路,都為宗教提供了一個傳播途徑。
2.宗教擴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響。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空間上有一元性,傳播是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勢必要從文化發達地區傳向不發達地區。宗教擴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政治因素,通過戰爭征服被佔領地區後,通常會首先破壞當地的宗教信仰(如破壞宗教祭祀建築、搗毀神像等),並迫使當地居民改宗,西方16世紀後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殖民統治時期的傳教活動,也是帶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二是文化因素,文化上居統治或優勢地位的國家及地區,通常會有意無意的影響周邊國家及地區的宗教信仰。
3.宗教的空間分布從地理因素上說,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發源地和傳播路線、播及范圍的影響。一是宗教最初的產生、發源地,對宗教早期的地理分布范圍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是當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布,也都大致覆蓋其源起地區或在發源地周圍地區進行擴散,例如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至今那裡仍是該教的核心地區:佛教雖然在其誕生地已幾盡滅亡,但其最大的勢力區仍在印度附近的東北亞、東南亞諸國、諸地區;二是宗教的傳播時間、路徑與傳入地,影響著外來宗教在本土的分布:三是播及范圍,即宗教文化的范圍,甚至可以用宗教作為劃分不同文化區的標准。
4.一些自然風景勝地經常成為宗教聖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宗教的神聖場所。其中以山川聖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與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關,因為普遍認為神祗的居住地為人類不可及處,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類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徑,所以山川被賦予神聖性。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聖之地在恆河,就與印度教教義中潔凈儀式的規定有關。另外,也與原始宗教階段的萬物神性有關,各種自然地景都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傳承下來之後,因種種原因如政治斗爭、經濟發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下降或消失,造成對部分地景的重點崇拜,漸而形成宗教聖地。人為因素形成的宗教聖地,一般是宗教的誕生地、重要傳播地,宗教創始人、宗教領袖和教內重要人物的出生地、埋葬地、主要活動地等,自然地景中也有因傳說及宗教典籍中的記載而成為聖地的。宗教聖地並非一成不變,也有更替的可能。
5.某些宗教戒律也帶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跡。一些宗教中飲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歷史時期當地生活環境艱苦,迫於生存壓力而不得不作出相應的規定,以保障種族的繼續生存與延續。後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為不同地區的所有信徒必須遵守的准則。
6.宗教群體的形成,除了血緣、民族、社會、語言因素以外,與地緣關系緊密。同質地理區的人們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區,因此也易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區。從大的空間范圍上來說,民族聚集區中同一民族的人們通常傾向於信仰同一種宗教,民族與宗教具有異常密切的聯系,但也有由於政治或其他因素而使同一民族的人分奉不同宗教的,這往往成為地區沖突的導火線:從小的空間范圍上來說,在一定地域內形成的宗教社區,會基於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及禮儀習俗而形成一個整體,且往往有一個宗教組織來進行整體的1力調與控制,這種宗教社區,可能是正式的宗教教區,也可能是自發形成的。
綜上所述,宗教與人文地理的關系比較密切。宗教促進了人文科學的發展,豐富了人文科學的內容,人文科學也便利了宗教思想的傳播。從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來說,宗教的產生和傳播也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對宗教產生阻礙或促進作用。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簡單給佛下個定義:我這里所要向各位介紹的『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我試將『佛』的定義如下: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復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里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要為『佛』下一個定義,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簡單的說,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
也許更明確一點,應該說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
還有一個簡明扼要的定義,普遍地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說:佛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換句話說,佛就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覺)和覺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還有很多:http://ke..com/view/4696.htm
『捌』 從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來看一神教的淵源是什麼爾雅
乾旱惡劣的地理環境
『玖』 談談對宗教的認識 論文 2000字
· 宗教要解決的是:「 我到底是誰?...我從母腹到世上來為了什麼?...我為什麼會死?...我有沒有靈魂?...死後我的靈魂去哪裡?`...世界之前有沒有靈界?....有沒有上帝?....有沒有背叛的魔鬼?.....永恆的天堂、地獄?」..................
·人可以不屑一顧這些問題...就像孤兒可以故意不問自己有沒有母親的問題...但事實已經存在...你已被生出來...宇宙已經存在
----------- 先有人類再有科學,先有為人類預備的生存環境(陽光、空氣、水、食物....),再有人類!!!........科學是在不斷發現已經存在的一切!!!
·宗教是人類在找尋宇宙的根源中建立的體系......宗教派別諸多...雖說法不一...科學也就是有限的人在研究的一科一科的、在錯誤中不斷修正的、有限的學問............有限的儀器、有限的思維對無限的宇宙也無法探測......但宇宙絕沒有兩個根源... .......... .
·大樹上有再多的果子(果)--------- 事實是:他來自於「一」粒種子(因)................
·世上兄弟姐妹再多 (果) --------- 事實:人都是從 「一」個母腹孕育出來.(因).............
·宇宙結的果子再多 (果)--------- 事實是:他只有 「一」個根源.(因)........................
-------------- 我們看見的蘋果樹...枝上果子再多(果)...它的種子只有一粒(因)...是這個根(因)才結出這顆碩大的樹(果)...宇宙就像一棵樹...其中一個果子叫地球...一個叫太陽...一個叫月亮...一個叫火星...一個叫土星...這顆宇宙大樹(果)沒有根(因...種子)嗎?...而且一棵大樹必定只由一個種子產生出來(根源)...............
--------------沒有一個人是從兩個母腹生出來的...都只有從一個母腹孕育出來...我們沒有人是先研究解剖母親之後,再嘗到母乳而長大...眼睛頭腦被養育成熟後才認識母親...慢慢長大後知道是母親十月懷胎養育了我...直道自己結婚生孩子才知道生育過程 ------- 科學是在探索宇宙的母體...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唯一的母親親自告訴你生育你的過程才是唯一真實的...其他都是旁觀者多少有誤差...甚至說錯...或被惡意篡改.............
—— —— —— —— —— —— 這唯一的宇宙根源(種子)就是獨一真神、上天大道...透過他的聖靈借著先知門徒用聖經一代代啟示我們他自己就是獨一自有永有的造物主...
·是這位宇宙的根源來找我們:
造物主透過先知摩西,用《聖經》自己啟示他的名字叫「自由永有」(出埃及記3:14...英文翻譯:「I am who I am 」)
------------- 自有:自己本來就有,超越空間............
------------- 永有:自己永遠存在,超越時間..............
他就是獨一的造物主、愛你的天父上帝....................
·在幾何上:兩點一直線,稱為一度空間(長);
許多直線組成平面,稱為兩度空間(長、寬);
許多平面疊起來,成為立體三度空間(長、寬、高),這世界是在三度空間,低空間包含在高空間之內、直線包含在平面內,平麵包含在立體之內,我們三度空間包含在?........那是四度空間=永遠的靈界........................
在平面爬行的螞蟻要知道站著的人,只有從人來的啟示(人變成螞蟻告訴螞蟻,螞蟻才會知道人).........獨一造物主天父上帝寫給我們人類的信--------《聖經》 希伯來書11:3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借神(上帝)說的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三度空間)造出來的....................
四度空間(永遠的靈到底界發生了什麼事?)
上帝創造的其中天使首領帶領三分之一天使背叛了上帝,這就是魔鬼和他的黨羽們(邪靈、污鬼、魔君....是服役的靈,沒有悔改的機會(猶大書 4 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沒有寬容,曾把他們丟在地獄,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審判)........................
上帝造了三度空間有形世界和按他的形象造了人,人受了魔鬼的引誘,吃了上帝吩咐不可以吃的分別善惡樹,人與上帝分離,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生活,魔鬼的屬性------罪(驕傲、嫉妒、埋怨、苦毒、謊言....種種私慾)進入人心,透過基因血液代代相傳,人類不滅的靈魂正集體走向永遠沉淪....................
--------------????上帝的靈有一次啟示一位牧師:「什麼是一度空間?」牧師說:「兩點一直線?」上帝說:「不,真正的一度空間是想像的,不存在的.......」----- 牧師一下子明白了,原來你要把直線畫出來,因為墨水有寬度,實際上已經在兩度空間了,那麼把平面畫出來,墨水有厚度,實際上是在三度空間了....................
這樣看來,我們這個世界(三度空間)完全包含在靈界(四度空間)里,我們看到的世界就像皮影戲的影子(三度空間),實際上真正決定歷史的力量是皮影戲背後的、線後面的、活的力量(四度空間)在掌控,我們的心(沒有長寬高)已經在四度空間,而上帝造人賦予人類選擇權.....
·------- 《聖經》是自有永有的獨一造物主上帝用父親的心腸啟示歷代作者告訴人類.:聖經中有百分之二十七都是預言......共有一千八百多個預言.......大概有七百三十個獨立事件......其中五百九十個重大事件中只剩下二十個之內沒有應驗(可在圖書館/人類歷史記載的事實查找...不帶政治偏見的資料)...人類歷史正朝著聖經的預言正確無誤、不偏不倚地一步一步證實、驗證進行著...包括今天的時事現狀、將要發生的結局...............................
好消息:
·2000年前,照上帝啟示的聖經歷代預言:上帝用他聖潔的聖靈(四度空間),透過童女瑪利亞(在三度空間)孕育出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在三度空間),靠著聖靈使瞎眼的看見、瘸子行走、啞巴開口、聾子聽見.....兒女的心回轉父神....又為贖你我人類的罪,心甘情願走上十字架、流出寶血,把魔鬼踩在腳下,使一切信他之人與上帝復合,超越死亡,三天後,羅馬兵丁重兵把守的墳墓空了,照聖經的預言 ,他復活升天,掌管宇宙,向相信他的人顯現.,與他們同行....................
·網路——視頻—— 辛班尼 香港 信息篇
·網路——視頻—— 辛班尼 香港 見證篇
(現場)
·網路——視頻—— 非洲大復興
(現場)
『拾』 簡要論述世界三大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密不可分.宗教起源於何地,地理環境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級形態的宗教,其發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產生於西亞與南亞地區的氣候條件適於觀察天象,且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們易於產生幻想並尋求精神寄託;從文化地理因素來看,一般多為古代文明昌盛和樞紐之地,例如誕生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西亞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且具有濃郁的文化思想氛圍及發達的哲學思想體系,這樣一種文化環境為高級形態的宗教提供了誕生的溫床.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宗教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
1.宗教的傳播路徑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很大.在擴散方向上,地理環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對傳播造成了阻礙,致使宗教的傳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發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發達的陸路、海上商業航路,都為宗教提供了一個傳播途徑.
2.宗教擴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響.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空間上有一元性,傳播是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勢必要從文化發達地區傳向不發達地區
3.宗教的空間分布從地理因素上說,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發源地和傳播路線、播及范圍的影響.一是宗教最初的產生、發源地,對宗教早期的地理分布范圍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是當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布,也都大致覆蓋其源起地區或在發源地周圍地區進行擴散,例如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至今那裡仍是該教的核心地區:佛教雖然在其誕生地已幾盡滅亡,但其最大的勢力區仍在印度附近的東北亞、東南亞諸國、諸地區;二是宗教的傳播時間、路徑與傳入地,影響著外來宗教在本土的分布:三是播及范圍,即宗教文化的范圍,甚至可以用宗教作為劃分不同文化區的標准.
4.一些自然風景勝地經常成為宗教聖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宗教的神聖場所.其中以山川聖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與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關,因為普遍認為神祗的居住地為人類不可及處,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類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徑,所以山川被賦予神聖性.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聖之地在恆河,就與印度教教義中潔凈儀式的規定有關.另外,也與原始宗教階段的萬物神性有關,各種自然地景都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傳承下來之後,因種種原因如政治斗爭、經濟發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