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金盪村地理位置

金盪村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3-07 07:58:23

A. 誰能告訴我五個浙江省聞名遐邇的景點並且大致的地理位置

杭州西湖,金華雙龍洞,溫州雁盪山,溫州楠溪江,武義溫泉,泰順氡泉

B. 三國中,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的地盤今在哪裡

根據正史記載並無孟獲此人,但是當時西南少數民族確有孟姓大族。諸葛亮七擒孟獲也是虛構的。真正的歷史是,蜀國雖然多次派兵平叛,但是西南仍舊反復叛亂。

孟獲占據的地區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雲貴兩省以及川南地區。這個地區實際上直到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才真正將其納入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

據《漢晉春秋》有載,蜀漢先主劉備死亡前後,孟獲(彝族)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漢,並誘煽夷人同叛。漢丞相諸葛亮到南中親征,百戰百捷。

聞知有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向來被本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於是發兵攻打孟獲並在盤東擒獲了他。諸葛亮採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來換取蜀漢南方的民心。後來南中平定,孟獲隨諸葛亮回到成都,擔任御史中丞。此後直到諸葛亮死前,蜀漢南方都沒有人敢再次叛亂。

(2)金盪村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關於孟獲其人,學界一直是有爭議的。民國時雲南地方史志專家張華爛先生作《孟獲辯》稱孟獲是「無是公」,他認為:「陳壽志(指陳著《三國志》)於南中叛黨雍闓高定之徒,大書特書,果有漢夷共服之孟獲,安得略而不載?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為『獲』,天下安有如此湊巧之事?」

黃承宗認為,雖然孟獲的生卒時間無法考證,但孟獲是實有其人的。孟獲的籍貫和家世,多與南中大姓有關。雲南昭通第三中學內著名漢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縣縣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該碑記載漢代孟姓在歷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兩個大姓之一。

C. 雲南省羅平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羅平在雲南省東部,位於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以「雞鳴三省」聞名。境內旅遊資源豐富, 九龍瀑布群為省命名的11個優秀風景區之一, 魯布革小三峽碧波盪漾,多依河省級名勝風景區風光綺麗,民族風情濃郁。物產富饒,為省烤煙、蜜蜂春繁和蜂產品加工基地縣。油菜產量居全省各縣之首,幾十萬畝連片油菜花海每年吸引萬千遊客,「羅平油菜花旅遊節」盛況空前。羅平縣以「雞鳴三省」聞名。境內旅遊資源豐富, 九龍瀑布群為省命名的11個優秀風景區之一, 魯布革小三峽碧波盪漾,多依河省級名勝風景區風光綺麗,民族風情濃郁。物產富饒,為省烤煙、蜜蜂春繁和蜂產品加工基地縣。油菜產量居全省各縣之首,幾十萬畝連片油菜花海每年吸引萬千遊客,「羅平油菜花旅遊節」盛況空前。羅平小黃姜已經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雲南省僅有12個)。羅平有三黃(小黃姜、菜油、蜂蜜)三白(白果、白薯、白合)三昔(花米飯,餌塊《羅平人稱耙耙》,雞樅)羅平縣城所在的羅平壩子是曲靖市第五大壩子,阿崗鎮的崗德壩子是曲靖第七大壩子。羅平位於雲南省東部,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地處東經103°57′~ 104°43′、北緯24°31′~25°25′之間。東沿黃泥河與貴州省興義市接壤,南與廣西西林縣隔南盤江相望,西南鄰師宗縣,西至北界分別與陸良、麒麟、富源3縣(區)接界,有「雞鳴三省」之稱。縣境東西寬75公里,南北長99公里,總面積3018平方千米,山區面積佔78%,壩區面積佔22%,千畝以上的壩子40個。最高點為羅雄鎮與九龍鎮交界的白臘山縣,城羅雄鎮,海拔1480米,距省會昆明240公里,距曲靖市區131公里。 羅平縣地處滇東高原向黔西高原過渡的斜坡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地質結構復雜,西部和北部是較為完整的滇東高原面,中部屬岩溶斷陷湖形盆地,東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蝕、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峽谷相間的地貌,最高海拔為白臘山主峰2468米,最低海拔為魯布革鄉三江口722米,相對高差1746米。境內河流為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九龍河、塊澤河、黃泥河、及八大河(南盤江)等25條,分別流經縣境中、東北、東南和西南部,匯集於三江口,經廣西注入珠江歸南海。縣內除南部八大河一帶屬南亞熱帶氣候外,其餘皆為高原季風氣候。夏季受暖濕氣流影響,多大雨和暴雨;冬季受昆明靜止鋒控制,常陰雨連綿。年平均降雨量1743.9毫米,是全省的多雨區之一,年平均相對濕度85%,年平均日照時數1685小時,年平均氣溫15.1℃,年均無霜期為280天左右。羅平境內氣候溫和,平均溫度15.2℃,無霜期長達280天,活動積溫高、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00毫米,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被列為全國31個油菜籽生產基地縣之一,全縣油菜種植面積達30萬畝,油菜籽年產量5000萬公斤,占雲南省的1/4,菜油產量約1600噸。種植的油菜品種有H090、H045、H030、A35等品種,該品種含油率40%,10月播種,生長周期180天,花期長達40天,每年的1月底至3月初,盛開的油菜花把羅平的山川大地裝點得金黃一片,其中羅平壩子里20萬畝連片油菜花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遼闊無邊,一望無際。怒放的菜花變化萬千,花姿、花影、花霧、花流、花潮使人陶醉,成為了雲南精品旅遊的一個亮點。全縣土地資源總量442.87萬畝,其中林地佔28.5%,荒草地佔36.5%,水域面積佔0.7%,難利用土地佔6.8%,園地佔0.2%,其它用地佔77%。耕地主要分布在羅平壩子、山間小盆地及坡度在25度左右的山區,有30-3000畝的山間小盆地80餘個,千畝以上的壩子40個。 境內水能蘊藏量極為豐富,且易於開發利用。已探明的水能蘊藏量為105萬千瓦,已開發利用72.5萬千瓦,被譽為「電力之鄉」。60年代後,在全縣廣大農村廣泛修建小型水電站;70年代始,相繼建成裝機容量為4800千瓦的九龍河電站和裝機容量為6萬千瓦的大寨電站;80年代興建了中國第一座引進外資興建的大型水電站-魯布革電站(裝機容量60萬千瓦),以及全國最大的縣級電站臘庄電站(裝機容量6萬千瓦)。 境內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勘測資料表明,縣境內有煤、鉛鋅、大理石、硫鐵、石膏、銅、鐵、金等9種主要礦藏。鉛鋅是羅平縣主要礦產之一,已探明工業儲量為358.2萬噸,礦石平均品位達4.69%,主要分布在富樂鎮老君台、拖牛、驥子塘、尾蘆塘,現建有鉛鋅冶煉廠。 境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盛產油菜、生薑、蜂蜜、白薯。近些年來又種植大面積的銀杏、南竹、杉林、杜仲、柑桔等林果竹類。近幾年來,羅平和有關部門經多方努力、籌積資金進行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修通了125公里旅遊環線,串起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觀——金雞孤峰群、世界最大的自然花園——油菜花海、世界最蜜集的瀑布群落——九龍瀑布群,幽深險峻的魯布革峽谷、神秘的地下電站、多彩多情的多依河和氣勢磅礴的十萬大山等一系列精品景區、景點,構成了一條多姿多彩的旅遊黃金線,吸引了眾多的旅遊者前往羅平觀光游覽。2001年被雲南省政府優選為全省23個重點景區(點)和7個具有發展潛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景區之一。2006年,羅平分別以位居第3和第5的成績躋身全國18家「中國優秀旅遊名縣」、全國66家「中國文化旅遊大縣」之列;2007年,在「中國縣域旅遊品牌評選活動」中,被評定為「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區)」之一。

D. 農村規劃政策中 住房是否統一

聽我們村支書說,現城鄉規劃,最短得8年時間,最長也得20年,所以我們那邊現在該蓋房子的回還是在蓋,答另外,我們那邊城鄉規劃是把幾個村子合在一起,並沒有提及統一住房,如果自己村的地理位置不動,不用往別的村子移,那該蓋就蓋嘍

E. 求利辛縣的具體地理位置

利辛縣,位於安徽省北部,2000年從阜陽劃屬安徽省亳州市. 利辛縣位於亳州市東南部,北鄰渦陽,南連潁上、鳳台,東靠蒙城,西接潁東區、太和縣。地處東經115°54′—116°31′,北緯32°51′— 33°27′之間。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東南略低。縣轄26個鄉鎮、668個村居民委員會,7182個村民小組,耕地11.70萬公頃,全縣總人口 142萬人(2006年),其中農業人口佔93.74%。 [編輯本段]自然生態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次之東北風,夏季主導風向東南風。年均氣溫14.8℃,無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時數2223.4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利辛河渠縱橫,道路交織,四通八達,水陸稱便。縣境內有骨幹河道4條、大溝53條,總長750公里,通航106公里,兼收蓄泄漁航之利。西淝河,古稱夏肥水,自西北而東南蜿蜒 穿過縣境中部;芡河,古稱沙水,亦稱濮水,自西北而東南逶迤流經縣境東部;阜蒙河,1958年開挖人工河道,橫跨縣境中部;茨淮新河,70年代開挖人工河道,自西而東貫通縣境南部。茨淮新河上,闞疃樞紐8項工程結裾聯袂,拔地而起,控馭南北,蔚為壯觀;兩岸青堤綠水,帆船絡繹,鳥語陣陣,漁火點點,呈現一幅美麗的圖畫。縣境內有主幹線公路6條、支線公路23條,總長 461.4公里。S202線省道,自東北而西南穿過縣境西部,阜蚌公路自西而東橫穿縣境中部,成為重要交通動脈。
界阜蚌高速公路建成並投入運行,極大地方便了利辛與外界的聯系。另有鄉村道路412條,總長1581公里,可行駛中型機動車輛。濉阜鐵路,直穿縣境,設置4個火車站,為運送旅客、集散工農業半成品發揮了重要作用。

F. 瓦房店市的地理位置是什麼經度多少緯度多少

瓦房店市,位於遼復東半島制中西部,地處北緯39°20′~40°07′,東經121°13′~122°16′;西瀕渤海,北距沈陽292公里,南距大連104公里,是連接沈陽和大連的重要經濟區。全境總面積379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6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461.2公里,佔大連市海岸線總長度的24.2%。

G. 天井關的地理位置

天井關,為太行山南端要沖,又名太行關,宋靖康元年(1126年)改稱雄定關,元末名平陽關。位於晉城市郊區南部40公里。因關南有3眼深莫能測的井泉得名。
天井關形勢險峻。當太行南北,晉豫兩省之交通要道,為歷代兵爭要地。為太行八徑之一的太行徑(其他七徑為軹關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水經》曰:「天井溪出天井關,北流注白水,世謂之北流泉。」章懷《後漢書·注》:「太行山上天井關南,有天井泉水三所,北流注白水,世謂之北流泉」這三所泉水分別為天井蜜、外梢道、涼水泉等。如是,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井。
天井關南延25公里,分大、小二口兩個關隘達省界,沿途關城、古道、堡寨甚多,現存建築遺址有天井關、孔子廟、星軺驛、橫望隘、碗子城、羊腸坂、盤石長城、古寨等十餘處。
「天井關「以南幾華里,所轄「橫望隘「、」小口隘「、」碗子城」、「星軺驛」等重要關隘,由關隘往南數公里,就是通往河南,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險要古道--羊腸坂。太行道又稱丹陘,陘闊三步,長四十華里。雄踞太行山南端,是太行八陘最為重要的一條古代通道。
太行道南起河南省焦作市,北至山西晉城市。崇山峻嶺間,孔道如絲,蜿蜒盤繞,「北達京師,南通河洛」,是我國古代一條軍事、商貿和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周圍峰巒疊嶂,溝壑縱橫,古隘叢峙。形勢雄峻,素稱天險。由此陘南下可直抵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陘之一。
據史書記載此太行道,山路盤繞似羊腸,關隘林立若星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別是天井關,更是天下名關。古人稱「形勝名天下,危關壓太行」。從西漢設立「天井關」後,歷朝歷代這里紛爭不斷,兵戈迭起,大小戰爭數百起,給這里留下豐厚的文化積淀。這一帶關隘共包括羊腸坂、盤石長城、碗子城、古長城、孟良寨、焦贊營、大口、小口、關爺嶺、斑鳩嶺、攬車村、天井關等多處要塞。但由於各種資料相互抵牾或語言不詳,難以認證。
星軺驛和天井關有著密切的聯系,並與古道共存亡。星軺驛以南的橫望隘、小口隘、碗子城,則是天井關所轄的重要關隘,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這里干戈迭起,硝煙不散,為歷朝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
橫望隘和小口隘,位於天井關以南12公里處的太行絕頂,為晉豫古道上的重要關口。橫望隘也叫大口隘,因唐朝宰相狄仁傑自汴州北上路經此地時,登山遙望,白雲孤飛,便想起留在河陽的父母而懷情吟詩,澤州太守為之刻石紀念,橫望隘因此得名。相傳北宋大將孟良曾在此築寨,把守關口,故曰孟良寨1現寨址尚存,還留有建寨碑記。小口隘位於小口南的山樑上,兩邊山嶺高峻,崖懸溝深。隋大業三年,隋煬帝南上太行,欲到河南沁陽的御史張衡家中,為此專門開道九十里,由此通過。後北宋大將焦贊在此修築城寨,防守關口,故曰焦贊城。時隔千年,焦贊城已不存,而孟良寨由於修築堅固,至今整體寨牆仍屹立在太行山的高崗上。
天井關有傳說中孔子北上太行山被童子詰難而返的攔車村回車轍、石碑、孔廟;有建於唐初,以控懷慶、澤州之沖的「碗子城」;唐狄仁傑望雲思親的「橫望隘」;宋代楊家將為設防禦敵而建的「焦贊城」、「孟良寨」。歷史上曾登臨過天井關的古代帝王有13位,著名將領、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和文人墨客達上百位,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和碑刻。 因為戰爭的需要,太行道沿途建築了不少古寨和墩台。他們因山勢而建,形制各異,就目前所知,古寨有:碗子城、磨盤寨、焦贊城、孟良寨、韋銓寨、寨河寨、清風寨、大寨、小寨等。寨柵之外,因為傳遞訊息的需要,仍有墩台十餘個,分別為:萬善墩、碗子城左右雙墩、大口墩、油坊墩、小口墩、黑石嶺墩、水奎墩、天井關墩、道口墩。
其建設修繕狀況,有據可查的僅在《澤州府志》里記載碗子城道:「碗子城,唐初置此,以控懷澤之沖。其城甚小,故名。」因為戰爭的發展演變,這些建築愈往近來愈失其用,到目前為止,古寨尚有碗子城、孟良寨、磨盤寨、韋銓寨、清風寨遺存,其餘或有遺跡,或已夷為平地。墩台則均已毀滅,僅黑石嶺墩有遺跡,水奎墩和天井關墩有一饅頭狀土包。其中,天井關墩已被村人遺忘並名之曰沿村圪堆,在2003年進行旅遊規劃時,郭學寶將其命名為擎關頂。 太行道上的宗教建築,見於記載的有普照寺(今小月寺)、大月寺、天井關文廟、天井關關帝廟、天井關玉皇廟、攔車孔廟、攔車關帝廟、冶底岱廟等。此處僅就天井關文廟、冶底岱廟作一敘述,其他或因資料缺乏,或因依然存在而列於「現存狀況」,不再贅述。
大月寺寺院四面環山,三教河流經其下。寺院東西37米,南北22米,全寺面積為814平方米。坐北朝南,背靠筆架山,東臨駱駝崖,南接皇箭堖,環境幽雅。據寺內碑文記載,寺院創建於明正德丙子(1516年),在清順治五年(1648年)和乾隆十五年(1750年)進行了重修。寺為一進院,北有正殿五間,左右耳殿各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正殿對南殿五間,右耳殿對南敞棚三間。左耳殿對倒座戲台三間,南殿與戲台間開山門一個,闊一間。1957年,當地又在西邊增設北大殿一院三間,左右耳殿各一間,西、南兩面為院牆。正殿硬山頂,面闊五間,四椽栿。殿前辟三門,門闊一間,均施六抹隔扇門。寺內現存明清重修碑碣二十餘通。
小月寺位於窯掌北2公里的玉柱峰北,山環水繞,林麓周密,是澤州古代一大禪林。初名普照寺,始建於金。明正德丙子(1516年)更名小月院寺。至清初,寺中有和尚百餘人。清代星軺(今攔車)人張瑞祥《月院山普照寺紀勝碑》記述了小月寺環境的清幽:「石壁嵯峨,飛流噴薄,喬林丹壑,獸怪禽奇。」清康熙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游此後寫道:「樹杪水濺濺,群峰矗碧天。松門留曉月,板屋過流泉。谷口山城遠,窗中鳥道懸。前林少人跡,寒磬下溪煙。」原寺已毀,現存為當代重修。寺南天柱峰有金泰和二年(1202年)山人李題寫的七律一首。
冶底岱廟建於冶底西陽坡之上。據明正德七年(1512年)松月野叟亮月庵所撰《重修東岳廟碑》曰:「其廟聖境者,龍泉水滿,竹木森然;殿宇廊廡,次第行列,誠無浪說也。」廟依地勢而建,分為上下兩院。上院正殿為天齊殿,現存之建築為宋元豐三年(1080年)重修。該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出檐2.5米,斗栱構架循宋、金營造法式。大殿正門外的方形覆蓮石柱礎、方形抹角石柱與分列四條石柱頂端的題銘;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的石刻門框、對獅石雕門礅,工藝精湛,銘記明確;殿內精美的磚雕神台和木雕神龕花罩;殿頂高約2.3米的琉璃龍吻,純粹就是兩盤四爪蛟龍從天而降,騰臨殿脊。所有這些,以及古樸的彩繪壁畫,都是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丹河宋寨:位於河南省沁陽市常平鄉九渡村西,丹河北側,此寨南、東、北三面絕壁,西面呈緩坡狀。宋寨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約30米,高13米,寨頂有一東西向通道,兩廂有雙層兵營殘跡20餘間,上有巡道和垛口。東南角有一團城,內有一水井。經初步考證,宋寨城堡是兩宋時期太行山義軍抗金時所建,當地相傳為北宋大將楊業的營寨。此寨現已重新修繕完工,正式對外開放了旅遊景點,有「中原第一堡」之美譽。
大郎寨:位於河南沁陽市山王莊村南1公里許,原寨已盪然無所,現已形成人居村落。大郎寨及其附近的楊庄、上馬庄、下馬庄等村據傳都為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楊延玉(楊大郎)駐兵扼守太行陘的活動場所。
六郎寨:又稱楊延景寨,位於丹河峽谷九渡村東北一高山頂上,佔地約有上百畝,北側有山泉一眼,原寨已殘破不堪。此寨當地據傳為北宋名將楊業六子延景駐兵之地。
楊宗保寨:位於丹河峽谷九渡村楊延景寨南部山頂上,與之相對的是穆桂英寨,原寨也都已盪然無存,僅剩亂石。相傳這兩個寨與六郎寨一樣同為楊將丹陘駐防之地。
漢高城:位於丹河峽谷青天河東部5公里左右,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接受酈食其建議,堵塞太行屯兵之地,故名漢高城,有舊城遺址。
碗城寨:位於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晉廟鋪鎮碗城南豫晉交界處,為唐朝初年建成。碗城寨建在一山頂平地上,佔地面積600多平方,形狀似碗,故名碗城寨,東西設門,古羊腸阪穿城而過,現遺跡保存較好。清道光年間為最近一次修復。附近有四處寨堡遺址,遺留殘垣多處。
孟良寨:位於碗城寨東側山腰,全為石砌,方形,面積1600平方米,殘垣高5-7米,寬6米,東西各有城門,原城門上各鑲嵌有「南通伊洛」、「北達京師」題記。
磨盤寨:位於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晉廟鎮大口村。現存遺址也為不規則方形,南北設門,寨內南北長34.3米,東西寬29米,高5米,牆厚6.9米。北部牆體,向東蜿蜒數百米,連接北齊古長城遺址。
馬武寨:位於河南省沁陽市常平鄉窯頭村與澤州交界處。
將軍寨:又名岳將軍寨,位於澤州縣黑石嶺村西部一公里關帝嶺上。寨呈圓形,下臨深壑,現存遺址基本完好,周長134.5米,高6米,牆厚1.8米。北側設樓梯,寬2.1米,梯升坡長9.7米。寨中兵洞密布,形跡完整。洞呈三角形,沿牆敷設。由入口至洞內,寬度1~2.7米不等。
古西寨:尚有古邘水東岸的古寨,尚有遺跡存在。
寨河寨:攔車村西2公里左右寨河村古寨,遺跡尚存。
南村寨:位於山西晉城市澤州縣南村鎮東北部,始建年代不詳,寨牆巍峨,保存完好。
仙台寨:位於晉城市郊大箕鎮東賢子村白水河畔山頂上,南部為進寨通道,為明朝崇禎十六年間建成,其寨門有「仙台」石碣,保存比較完好。
焦贊城:原址位於小口隘,據傳為北宋大將焦贊在此駐防時所築,現已不存。 小口隘:小口,即 太行陘馬牢,為太行陘窯頭線進入澤州第一道隘口。
橫望隘:又稱大口隘,為太行陘常平線進入山西第一道隘口。橫望隘得名來源於唐朝武則天宰相狄仁傑途徑此地的一段傳說,據資料載:大唐梁公仁傑從汴梁途徑此地,登太行見白雲孤飛,因指曰:「吾親舍在其下。」眺望良久,直至雲移方才離去。
天井關:又稱太行關,因關前有三眼深井而得名。天井關又稱太行關,歷史上曾改名雄定關、平陽關,為太行陘南端第一道關口,海拔高度948米,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史上與太行陘相關的戰爭多與之相關,乃兵家必爭之地。天井關為省內六大雄關之一。
丹河天井關:為太行陘丹河線北上澤潞的重要關口。「永安三年,詔大都督源子恭鎮太行骸谷,爾朱兆寇丹谷,源子恭奔退。」(《魏書孝庄帝紀》),記載了魏晉時期丹谷做為兩京(大同與洛陽)間戰略通道的史實。 盤石長城:位於太行陘小口、大口之間,建於明嘉靖年間。據《澤州府志》載:「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秋,因流賊橫逆,巡撫河南御史秦中李宗樞建此界,借地修城,以控扼要沖。」此城於清咸豐年間防禦捻軍時增修。
趙長城:位於太行陘橫望隘與天池嶺之間,東西綿延約3.5公里,現存城牆寬2米左右,高1-3米不等。《史記·趙世家》載「肅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圍魏黃,不克,築長城,接河內(今豫北),為石造」。
石寨牆:位於碗子城山頂東側,長約2公里,石塊壘成,寬約1.2米,南部仍存有觀察孔及炮孔遺跡。 萬善鎮:萬善鎮地處太行陘南端起點。根據現有資料推斷,萬善鎮形成時間約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距今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萬善鎮扼太行陘入山之咽喉,有厚實的城牆和堅固的城門,形成伊始就為兵家所必爭。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王茂元伐劉稹之戰;唐末黃巢起義軍與唐軍太行爭奪戰;「梁晉之爭」太行爭奪戰;北宋末年太行義軍懷州爭奪戰等著名戰役都把萬善鎮的做為爭奪焦點。
攔車鎮:又稱狼車、星軺鎮,位於晉廟鋪鎮南約3公里處,今屬晉廟鋪鎮一部分。攔車鎮始建年代不詳,但其做為天井關南端屏障,與天井關一樣為太行陘北上澤潞的必經之地,有「晉南屏翰」之稱。
巴公鎮:位於晉城市郊區北部,扼太行陘北之咽喉。巴公鎮春秋戰國時曰「巴子城」,公元前624年,因晉襄公西伐巴蜀,遷巴蜀主於此而得名。五代時期,後周與北漢著名的「巴公原之戰」即於此發生,為中國古代軍事戰爭中以少勝多的範例。金代開始設鎮歸澤州管轄,一直延續至清均為巴公鎮。

H. 無錫的具體地理位置

無錫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東鄰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皖,北臨長江,中抱太湖,全市總面積4788平方公里,人口近440萬,其中市區面積1659平方公里,人口215.9萬。現轄江陰、宜興兩個縣級市和崇安、南長、北塘、錫山、惠山、濱湖、新區七個區。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C,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年無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 小時左右,水美土肥,物產豐富,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無錫的市樹香樟,市花梅花、杜鵑,市歌《太湖美》。

無錫是江南歷史名城
無錫,別稱梁溪,是中國八大古文化區之一,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商末,周太王長子泰伯南奔,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鎮),建「勾吳」國。戰國時,楚春申君黃歇封於吳,都邑設無錫。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正式設無錫縣。1951年,分設無錫市和無錫縣,無錫市由江蘇省轄,無錫縣屬蘇州地區。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轄江陰、無錫、宜興三縣。2001年,錫山市(原無錫縣)撤市建錫山、惠山兩區。無錫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孕育了眾多文化名人和藝術巨匠,有晉代大畫家顧愷之、唐代大詩人李紳、元代大畫家倪瓚、明代旅遊家徐霞客,近代有外交家、思想家薛福成,科學家徐壽、徐建寅父子,現代有科學家周培源、錢偉長,經濟學家孫冶方、薛暮橋,國學大師錢鍾書,美術大師徐悲鴻,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等。目前無錫籍兩院院士有近70名,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近年來,無錫緊緊圍繞建設文化大市目標,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人的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今後幾年,無錫將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全市文化綜合實力居於全省前列。

無錫是經濟中心城市
19世紀中期無錫已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也是聞名遐邇的「絲市」、「布碼頭」。20世紀初,無錫誕生了以榮氏家族為代表的一批工商業巨子,成為我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之一,獲得了「小上海」的美稱。七十年代初,無錫的鄉鎮工業在全國率先崛起。改革開放後,無錫的經濟總量始終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成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和13個較大城市之一。目前,無錫以約佔全國萬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6%的經濟總量。
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900億元,同比增長15%,人均生產總值超過5200美元,躍上了工業化進程的一個新台階;財政收入265億元,增長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3億元,增長66%;其中工業投入520億元,增長91%。近年來,私營個體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3年私營個體經濟完成增加值593.1億元,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到31.2%。無錫已經基本形成了以高檔紡織、特色冶金、機電、汽車零部件等為重點的五大支柱產業,支柱產業在工業總量中的比重超過50%;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等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總量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形成了以無錫小天鵝、錫柴、陽光、威孚、紅豆等為重點的規模企業。上市公司已達21家,全市上市公司總數和融資總額均列全國地級市首位。形成了以小天鵝洗衣機、協新呢絨、紅豆服裝等為重點的名牌產品,全市41隻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20%以上。

無錫是對外開放的先行區
1985年無錫就被批准為沿海開放城市,對外開放起步早、進展快,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無錫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一批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無錫投資興業。 「日資高地」、「韓資板塊」、 「台資團隊」、「港資群體」競相涌現。2003年,全市協議注冊外資50億美元,到位注冊外資27億美元,新批超億美元項目15個,城市建設、服務業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倍以上。外貿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43億美元,增長47.6%,其中出口73.2億美元,增長42.4%,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占出口總額的59.8%和33.9%。全市已形成3個國家級開發區和5個省級開發區,利用外資約佔全市總量的3/4以上,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龍頭。據權威機構認定,無錫是「中國投資環境最優城市」、「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中國最具發展前途」的城市之一。

無錫是著名旅遊勝地
無錫地處太湖之濱,集江、河、湖、泉、洞之美於一體,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薈萃,是全國10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近年來,無錫加快構築大旅遊格局,努力打響「太湖」品牌。目前無錫、江陰、宜興都進入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有5個四A級景區和2個三A級景區。2003年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1809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43.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80億元。
無錫猶如太湖之濱一顆璀燦的明珠,著名的旅遊勝地美不勝收。碧波盪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運河,太湖佳絕、人文薈萃,濃縮成「無錫旅遊十八景」: 黿渚春濤、寄暢清韻、靈山勝境、錫山晴雲、中視影城、運河古風、二泉映月、泰伯遺跡、善卷洞天、霞客故里、蠡湖煙綠、鵝鼻攬江、梅園香雪、宜興竹海、薛家花園、太湖仙島、東林書院、龍頭馬跡等。
2003年,無錫獲「國家園林城市」光榮稱號。

無錫是區域性交通樞紐
境內京滬鐵路、新長鐵路、滬寧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滬宜高速公路、寧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縱橫交錯,是上海到成都、黑龍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條高速公路的交匯點,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重要節點。京杭大運河在無錫穿城而過。江陰港是長江出海口的重要換裝港之一。隨著無錫機場的通航,寧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無錫的交通樞紐地位將更為明顯。近年來,無錫按照「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總體思路,加大了城市化推進力度,全市城市化水平2003年已超過60%。自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重點發展的特大城市之後,無錫市迅速掀起了新一輪城市建設的熱潮。2001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了錫山市,進行了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擴大了城區面積,並構畫了由主城、副城、衛星城組成的開放型、組團式城市發展規劃,提出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奮斗目標,力爭三年內投入200億元資金,實施十大建設工程,使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50平方公里,形成現代化特大城市、山水城市、湖濱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形象風貌。

無錫的明天更美好
新世紀初,是無錫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歷史時期,無錫市爭創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和示範區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實施步驟已經明確。主要設想是,到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凈增1000億元,達到2600億元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000美元左右;財政收入翻一番,達400億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10%和6%以上。到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富裕程度達到或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省內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把無錫建設成為一個「大而強、富而美」的現代化城市。

I. 釜山的地理位置

該山東面為正面,從山頂向兩側延伸,坡度漸緩,坡上荊棘雜草叢生,間有林果梯田,內山林茂密,山頂容松柏成蔭,濃蔭蔽日。往下兩邊溝澗,懸崖峭壁,怪石嶙峋,二龍潭長年不涸。沿山坡石階盤旋而上,至山頂,平頂方岩,氣象崇隆。半山平緩處原有靈泉寺,《淶水縣志》載建於唐代。寺產百餘畝,寺隨山築,寺左有金大定二十年(1180)釜山祖公禪師壽塔。階下有明重修諸天大殿碑《伽藍祖師殿記》。寺內有西大殿五間正殿,南北禪房各三間,兩廂為僧室,另有菩薩閣及鍾鼓樓等建築,菩薩閣重樓紺宇,壯麗縹緲,如入化域。四周紅牆環繞,山門面東。雙泉從後殿左右流出,氣勢磅礴。登山遠眺,東臨沃野,西連群巒,釜頂嵐氣熏蒸,煙雲繚繞。詩雲:「形似覆釜勢凌霄,萬點晴天綴翠嶢。中有龍潭深莫測,興雲長在半山腰。」歷代為游僧逸士、文人墨客流寓或游覽之地。釜山頂有抗日烈士墓,為1939年5月6日八路軍在反「掃盪」戰斗中,27名指戰員犧牲後安葬於此。
淶水釜山位於縣城西北約15公里處的婁村滿族自治鄉,與伶(靈)山相連。

J. 大成鎮的地理位置

宣漢縣大成鎮,地處宣漢西大門,大宣漢及達州的城鄉環境衛生明星鎮、生態旅遊大鎮和秦巴經濟走廊上的經濟文化強鎮。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整潔的大街,蔥綠整齊的行道樹,車流、人流來往秩序井然,車輛停放規范,坐商歸店,行商歸市,建築材料堆碼整齊,村社道路平坦潔凈……昔日「臟、亂、差」現象盪然無存,而今處處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立目標,定方向。
自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開展之初,鎮黨委、政府便明確提出將大成鎮打造成為「達州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明星鎮」的宏偉目標,經過近兩年的辛勤努力和全力打造,大成鎮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一星鄉鎮」,大成瓦窯村被確定為「五十百千」工程環境優美村重點打造,大成石柱村、鎖轄村、石筍村、下河村、長新村被列入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整體打造。
組隊伍,明責任。
一是鎮黨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各村(社區)成立了相應領導機構。鎮政府組建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辦公室和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場鎮管理辦公室以及社區環境衛生管理站等辦事機構,組建了20名專職保潔員的清運保潔隊伍,每年投入資金30萬元,保證對場鎮和210國道線不間斷清掃保潔。二是嚴格實行鎮領導包片,鎮幹部和鎮級單位職工掛包負責農戶環境衛生制度,鎮政府成立了督查工作組,對環境衛生實行日查、月評、隨時通報,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責任人落實整改,保證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責任的落實。
強宣傳,重引導。開展了「巾幗潔美家園大行動」,引導全鎮全體婦女同志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率先行動,主動作為,參與婦女1萬名以上。開展了「愛美、愛家、愛校園、愛社會」和「小手牽大手」活動,利用廣播電視、辦板報、組織群眾座談、上城鄉環境治理專題課、幹部聯系農戶進行文明勸導等形式宣傳教育群眾,重點改變群眾「亂丟、亂吐、亂堆、亂占、亂搭、亂建」等傳統陋習,在全鎮形成了共同愛護環境,整治環境的良好氛圍。
重投入,強基礎。
投入400餘萬元,對210國道沿線農房進行了整體美化,共美化房屋10萬平方米,硬化庭院2萬平方米。利用國家項目資金,動員群眾積極捐資籌勞,硬化村社公路20公里,新修社道公路和戶間道40餘公里,修建沼氣池300口,新建人飲工程5處,投資30餘萬元建成場鎮高位蓄水池,一舉改變大成場鎮居民飲水質量差、水量不足的狀況。投入100餘萬元,修建垃圾池50個,垃圾填埋場1處,設立果皮箱60個,設立停車柵欄20處,購置垃圾清運車1輛,新彩化街面3000餘平方米,場鎮主幹道亮化、綠化率達100%(有待探究)。
建機制,嚴考核。鎮黨委政府先後出台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規劃》、《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考核評比獎懲辦法》,先後建立了清掃保潔、宣傳動員、門前三包、月評比制度,各村先後召開村民大會,討論制定了搞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村規民約。鎮政府對連續兩次月評比排名前三名的村和單位獎勵現金300元,對連續兩次排名後兩名的村和鎮級單位實行通報批評,並作出書面檢討,對連續3次排名後兩名的村或鎮級單位實行誡勉談話或建議調離其主要負責人。自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全鎮累計對20個單位予以表彰獎勵,通報批評3個工作搞得差的單位,對涉及4名相關主要負責人實行誡勉談話,有力有效地推動了工作開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