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河西走廊濕地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濕地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3-06 23:49:49

Ⅰ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古代絲綢之路在這里通過,張騫出使西域,不繞路走,而非要經過當時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河西走廊屬於祁連山地槽邊緣拗陷帶。喜馬拉雅運動時,祁連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來的洪積、沖積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現南山北麓坡積帶、洪積帶、洪積沖積帶、沖積帶和北山南麓坡積帶。走廊地勢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沖積平原形成武威、張掖、酒泉等大片綠洲。其餘廣大地區以風力作用和乾燥剝蝕作用為主,戈壁和沙漠廣泛分布,尤以嘉峪關以西戈壁面積廣大,綠洲面積更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於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在較大的河流下游,還分布著沖積平原。這些地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引水灌溉條件好,便於開發利用,是河西走廊綠洲主要的分布地區。 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 以黑山、寬台山和大黃山為界將走廊分隔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內流水系,均發源於祁連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補給,冬季普遍結冰。各河出山後,大部分滲入戈壁灘形成潛流,或被綠洲利用灌溉,僅較大河流下游注入終端湖。 ①石羊河水系。位於走廊東段,南面祁連山前山地區為黃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積沖積扇,北部以沙礫荒漠為主,並有剝蝕石質山地和殘丘。東部為騰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 ②黑河水系。東西介於大黃山和嘉峪關之間。大部分為礫質荒漠和沙礫質荒漠,北緣多沙丘分布。唯張掖、臨澤、高台之間及酒泉一帶形成大面積綠洲,是河西重要農業區。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稱。 ③疏勒河水系。位於走廊西端。南有阿爾金山東段、祁連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東西走向的剝蝕石質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馬鬃山。中部走廊為疏勒河中游綠洲和黨河下游的敦煌綠洲,疏勒河下游則為鹽鹼灘。綠洲外圍有面積較廣的戈壁,間有沙丘分布。

Ⅱ 河西走廊的具體位置

1.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

地域上包括甘肅省的蘭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酒泉(肅州)和敦煌(瓜州)。民族上居住著漢、蒙古、裕固、藏等民族。自漢朝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以來是內地連接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

2. 從蘭州向西,涉黃河,翻烏鞘,就踏上了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就在河西走廊經過。其北枕合黎、龍首二脈,南倚綿綿祁連,兩脈夾峙,得一帶狹長平坦地帶。走廊的長度約1200公里,寬僅百公里許,自西漢張騫以畢生心血開通此廊,這里便綿延起兩千年的蒼涼與璀璨。

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 河西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甘肅是以古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兩地首字而得名。

武威為第一古郡,又稱涼州。這里有「文廟」、「雷台漢墓」「海藏寺」和「天佛山石窟」等名勝。雷台漢墓出土了造型飛揚的「銅奔馬」,現已成為中國旅遊的標志。白塔寺是西藏、蒙古首領會聚過的地方,曾有百塔,僧人過萬。現又重修白塔,氣勢宏偉。
張掖又名甘州,全區有各個時代的文物古跡521處。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在此出生)室內有全國最大的泥塑卧佛;藏傳佛教勝地馬蹄寺,獨特的三十三天洞窟為國內罕見。有建於西漢、現為世界第一的山丹軍馬場;有雪山冰川和風蝕岩奇觀;

酒泉位於甘肅省西部,古名肅州。全區轄酒泉、玉門、敦煌三市和金塔、肅北、安西、阿克塞四縣。相傳漢武帝時代,匈奴猖獗,後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驅趕匈奴大勝而歸,漢武帝聞訊,賜御酒一壇,犒賞將軍。霍將酒倒入泉中,與眾將士共飲。從此泉被稱為酒泉(現在酒泉公園內),城也因此而酒泉名之 !

嘉峪關是長城最西端。關城保存完好,氣勢宏偉。這里還有漢墓群,以磚畫而聞名。

Ⅲ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古代絲綢之路在這里通過,張騫出使西域,不繞路走,而非要經過當時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河西走廊屬於祁連山地槽邊緣拗陷帶。喜馬拉雅運動時,祁連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來的洪積、沖積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現南山北麓坡積帶、洪積帶、洪積沖積帶、沖積帶和北山南麓坡積帶。走廊地勢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沖積平原形成武威、張掖、酒泉等大片綠洲。其餘廣大地區以風力作用和乾燥剝蝕作用為主,戈壁和沙漠廣泛分布,尤以嘉峪關以西戈壁面積廣大,綠洲面積更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於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在較大的河流下游,還分布著沖積平原。這些地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引水灌溉條件好,便於開發利用,是河西走廊綠洲主要的分布地區。
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
以黑山、寬台山和大黃山為界將走廊分隔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內流水系,均發源於祁連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補給,冬季普遍結冰。各河出山後,大部分滲入戈壁灘形成潛流,或被綠洲利用灌溉,僅較大河流下游注入終端湖。
①石羊河水系。位於走廊東段,南面祁連山前山地區為黃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積沖積扇,北部以沙礫荒漠為主,並有剝蝕石質山地和殘丘。東部為騰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②黑河水系。東西介於大黃山和嘉峪關之間。大部分為礫質荒漠和沙礫質荒漠,北緣多沙丘分布。唯張掖、臨澤、高台之間及酒泉一帶形成大面積綠洲,是河西重要農業區。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稱。
③疏勒河水系。位於走廊西端。南有阿爾金山東段、祁連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東西走向的剝蝕石質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馬鬃山。中部走廊為疏勒河中游綠洲和黨河下游的敦煌綠洲,疏勒河下游則為鹽鹼灘。綠洲外圍有面積較廣的戈壁,間有沙丘分布。

Ⅳ 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具體在那個位置 有地圖標一下么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是黃河沿岸的沖積平原。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

Ⅳ 河西走廊的地理特點

河西走廊
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脈以北 、合黎山和龍首山以南、烏鞘嶺以西。又稱甘肅走廊。因在黃河以西故名。

河西走廊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窄各處不等,由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最寬300千米。面積8.9萬平方千米。海拔一般1100~1500米。大部為祁連山北麓沖積-洪積扇構成的山前傾斜平原。扇形地上部多由礫石組成,多砂磧、戈壁,很少利用。扇形地中下部,地面物質較細,大多為黃土狀物質,便於引用河水灌溉,形成綠洲農業區。走廊的河流全屬於發源於祁連山地的內陸水系,51條大小河流匯合為石羊河、弱水(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

河西走廊內部起伏較大,不少地方都有乾燥剝蝕的丘陵、山地突出於平原之上。走廊中間是2—3公里寬的沖積平原,它們又被突出其間的丘陵、山地分割為武威平原、張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個平原的中部多是綠洲區,溝渠交錯,耕地如織。綠洲之間貫穿有戈壁、沙漠。

屬溫帶乾旱荒漠氣候。年均溫約6~11℃。走廊是西伯利亞氣流南下 的通道,故冬季達半年之久 。1月均溫多在- 8~ - 12℃之間,極端最低溫超過-30℃ 。7 月均溫多在20~26℃之間,極端最高溫高於40℃ 。年降水量30~160毫米 ,而大部地區蒸發量2000~3000毫米,年日照一般在3000小時以上,無霜期約160~230天左右。綠洲農業發達,是中國大西北的糧棉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是歷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從古都長安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由漢武帝主持開發。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這里一直向西延伸。現代蘭新鐵路經此。

Ⅵ 河西走廊的具體范圍是什麼

河西走廊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和北山之間,又叫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100~200千米,因為位置在黃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肅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金昌、酒泉(肅州)和嘉峪關 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河套,位於北緯37度線以北,一般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銀川平原(寧夏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今分屬寧夏、內蒙古、陝西。黃河在這里先沿著賀蘭山向北,再由於陰山阻擋向東,後沿著呂梁山向南,形成「幾」字形,故稱「河套」。 河套平原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平原」被用於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並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平原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Ⅶ 地理位置在石河子和鄭州中間的城市是哪個

一、從地圖上看,地理位置在石河子市和鄭州市中間的城市是甘肅省張掖市,如圖所示:

張掖,甘肅省省轄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漁米之鄉」之美稱。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油料、瓜果、蔬菜,工業有煤炭、機械、紡織、釀造等10餘個部門。土特產品有元蔥、蘋果梨、烏江米、紅棗、發菜、絲路春酒等。

張掖市面積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轄甘州區、臨澤縣、高台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六個縣區。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0.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3.3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5.98%。有漢、回、藏、裕固等38個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國唯一集中居住在張掖的一個少數民族。

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是甘肅省商品糧基地,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美譽。張掖擁有亞洲最大的軍馬場,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以及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的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Ⅷ 河西走廊的概述及地圖位置

河西走廊都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

位於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河西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雲集,大小乘佛教通過河西傳入洛陽,古代四大譯經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8)河西走廊濕地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是西北地區最主要的商品糧食基地和經濟作物集中產地。

以黑山、寬台山和大黃山為界將走廊分隔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內流水系,均發源於祁連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補給,冬季普遍結冰。各河出山後,大部分滲入戈壁灘形成潛流,或被綠洲利用灌溉,僅較大河流下游注入終端湖。

①石羊河水系。位於走廊東段,南面祁連山前山地區為黃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積沖積扇,北部以沙礫荒漠為主,並有剝蝕石質山地和殘丘。東部為騰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②黑河水系。東西介於大黃山和嘉峪關之間。大部分為礫質荒漠和沙礫質荒漠,北緣多沙丘分布。唯張掖、臨澤、高台之間及酒泉一帶形成大面積綠洲,是河西重要農業區。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稱。

③疏勒河水系。位於走廊西端。南有阿爾金山東段、祁連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東西走向的剝蝕石質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馬鬃山。

中部走廊為疏勒河中游綠洲和黨河下游的敦煌綠洲,疏勒河下游則為鹽鹼灘。綠洲外圍有面積較廣的戈壁,間有沙丘分布。

Ⅸ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其主要農業類型及引發的環境問題有哪些

位於甘肅省祁連山北麓。
旱地耕作業(種植業,灌溉農業)
土地荒漠化,次生鹽漬化

Ⅹ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及其氣候特點和區位因素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100-200千米,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氣候屬大陸性乾旱氣候,氣候乾燥、冷熱變化劇烈,風大沙多。自東而西年降水量漸少,乾燥度漸大。降水年際變化大。夏季降水佔全年總量50-60%,春季15-25%,秋季10-25%,冬季3-16%。年均溫5.8-9.3℃。

河西走廊區位優勢明顯,呈現自然地理特徵的西向性與社會經濟特徵的東向性。河西走廊屬塔里木地台向東延伸部分,在歷次地質運動中是我國西南、西北與中原地區的交接帶,處於黃土、青藏、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匯處,在地貌、氣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有很大過渡性。但因北接廣垠的沙漠、戈壁,自然條件西向性較強。從社會經濟特徵看,農業生產方式與東部相似,屬於東部農區向西部牧區延伸的一個狹長農業走廊。

礦產資源、土地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一些貴重有色金屬,如鎳、鈷、鉑族金屬和銅、鎢等儲量居全國前列,貯存地質條件良好,分布集中,具有較大的組合優勢和現實經濟意義;人均土地面積100.38畝,其中人均耕地3.2畝、草地49.8畝,另有宜農荒地2019.7萬畝;輝煌的文化遺產、奇特的西北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風情以及卓越的現代建設成就相結合,為本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