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敦煌莫高窯地理位置

敦煌莫高窯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3-06 16:46:01

⑴ 重慶到敦煌,,自助游求指教!!

重慶北可以到柳園火車站,但是到達時間是凌晨2點,33小時,不推薦。建議先到嘉峪回關再答去敦煌。如果是飛機,重慶江邊機場先飛蘭州中川機場,然後乘坐蘭州-敦煌下午的火車。火車票需要提前預訂。
敦煌星級賓館酒店很多,住宿不是太大的問題,7,8月份旺季,交通是要最先搞定的。月泉山莊是個農家的四合院,就在鳴沙山腳下,類似青旅。
敦煌一般玩兩天,第一天莫高窟160,鳴沙山月牙泉120,第二天敦煌西線:雅丹80,玉門關40,可選陽關,西千佛洞,晚上逛敦煌夜市,沙洲市場。敦煌影視城是敦煌西線沿途一個景點,可選。
敦煌之後,去嘉峪關看關城,天下第一墩,然後去張掖看丹霞地貌,馬蹄寺,大佛寺,之後包車去祁連,環青海湖,到達西寧。這是一條經典的線路,大概需要6天時間。
如果不去青海湖,張掖之後,去蘭州-甘南-蘭州返回,也是條不錯的線路。

⑵ 敦煌莫高窖在哪個國家

一位法名樂尊的僧人雲游到敦煌莫高窟附近時,因看到三危山金光萬道,狀若千佛,感悟到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鑿建了第一個佛窟,莫高窟由此開始形成。

⑶ 莫高窯的來歷

莫高復窟,俗稱千佛洞,坐制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⑷ 敦煌莫高窟在哪個省

中國甘肅省。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莫高鎮的版鳴沙山東麓斷崖上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4)敦煌莫高窯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余件古代文物,並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

規模宏大的莫高窟不僅包涵了古代中國以及西域的傳統文化藝術,更因其壁畫與彩塑藝術的宏富輝煌、內容的博大精深,得到了「世界藝術畫廊」、「牆壁上的博物館」、「世界藝術寶庫」的美譽。可是在近代以來,莫高窟受到許多人為的損傷,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嚴重破壞。

⑸ 敦煌莫高窟在哪個地方

敦煌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千米。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敦煌莫高窯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價值:

敦煌石窟藝術中有十分豐富的建築史資料。敦煌壁畫自十六國至西夏描繪了成千成萬座計的不同類型的建築畫,有佛寺、城垣、宮殿、闕、草庵、穹廬、帳、帷、客棧、酒店、屠房、烽火台、橋梁、監獄、墳瑩等等,這些建築有以成院落布局的組群建築,有單體建築。壁畫中還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部件和裝飾,如斗拱、柱坊、門窗、以及建築施工圖等。

長達千年的建築形象資料,展示了一部中國建築史。可貴的是,敦煌建築資料的精華,反映了北朝至隋唐四百年間建築的面貌,填補了南北朝至盛唐建築資料缺乏的空白。此外,不同時期,不同形制的800餘座洞窟建築,五座唐宋木構窟檐,以及石窟寺的舍利塔群,都是古代留存至今的寶貴建築實物資料。

⑹ 位於哪個省的敦煌莫高屈,是我國極其寶貴的歷史遺跡

敦煌莫高窟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安西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玉門市境內,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

⑺ 莫高窟在哪

拯救莫高窟

2007年10月,甘肅省測繪局派出技術人員奔赴敦煌,對位於莫高窟西側的鳴沙山展開了監測,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甘肅省測繪局又一次參與到莫高窟的保護工作。
20年前,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刊載了這樣一條消息——鳴沙山正以平均每年10米的速度向莫高窟進逼,莫高面臨著被流沙吞噬的危險。
那麼,鳴沙山究竟處於一種怎樣的運動狀態?莫高窟的壁畫、彩塑遭遇了哪些病害?莫高窟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莫高窟位於敦煌東南25公里處,東面是三危山,山石質地堅硬;西側相距一千米便是由沙漠形成的鳴沙山,山勢平緩,常常有流沙。
公元366年,僧人樂(yuè)尊在這里開鑿了第一個石窟。此後1600多年間,規模宏大的石窟群逐步形成。目前,莫高窟已經發現洞窟735個、壁畫4萬5千平方米,塑像2000多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
然而,就是這個擁有「牆壁上的博物館」美譽的莫高窟,卻為後人留下了眾多保護難題。
風沙,幾乎是和莫高窟與生俱來的災害。
莫高窟斷崖頂部的戈壁上,分布著無數沙丘;緊接著戈壁便是綿延四五十公里、高十數米的鳴沙山。處在沙漠之中的莫高窟,自開鑿以來,就倍受風沙侵害。古人屢屢望沙興嘆,發出:「佛像屢遭毀壞,龕亦為沙所埋」的無奈感慨。
直到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流沙問題才受到了重視,卻由於財力有限,沙害仍然未能得到有效治理。
上世紀60年代的觀測發現,鳴沙山的年平均風速大約是每秒4米,以春秋兩季的西風、西北風、西南風為最多。
為了治理流沙,敦煌文物保護部門進行過很多嘗試.此後,敦煌研究院嘗試著在沙丘上小面積地種植野花椒等耐旱植物,用來固定流沙;並陸續為大部分洞窟安裝了門窗,藉以阻擋風沙進入洞窟;在洞窟前的地面上,也鋪設了水泥磚,長年派專人清掃。
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此後不久,便有消息說:鳴沙山正在以每年10米的速度向莫高窟進逼,不久的將來,莫高窟將被鳴沙山吞噬。
2002年,甘肅測繪局正式介入莫高窟治沙工作,在鳴沙山周圍布設了24個永久性測量標志,一年之內對它們進行了兩次觀測,以這些標志點是否移動來判斷鳴沙山的運動情況。,鳴沙山的運動,離不開風的影響。經過數年監測,專家們終於掌握了鳴沙山各種風向的特點。
莫高窟處在大漠腹地,沙子主要來源於石窟西側的鳴沙山。在莫高窟的八面來風中,主要有偏南風、偏西風和偏東風三組風向。當萬里長風吹過浩瀚的沙海,沙的起伏留下了風的形狀。
監測發現,每秒5米以下的風速,是不會攜帶沙粒的;而每秒5米到8米的風卻會激起沙的漣漪;只有風速達到每秒8米以上時,才會對沙物質具有運載能力。
盡管依據測繪專家的監測,沙漠研究人員對鳴沙山的運動狀態給予了准確的判斷分析,得出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論:莫高窟不可能被鳴沙山湮沒。
80年代以後,敦煌研究院使用密度高、耐高溫嚴寒和太陽輻射、抗風耐磨的特殊尼龍製品,設立了南側長800米、北側長1024米、夾角為83度、網高1.8米的A字型尼龍網柵欄,頂尖直指鳴沙山。
由於莫高窟的絕大多數壁畫和彩塑,都集中在長約一千多米的南窟區,因此這個A字型防沙網的夾角、邊長與高度,都經過精密計算、設計,恰好將南窟區保護在自己的懷抱里。
「A」字型尼龍網柵欄既在主風向,也就是偏西風風向上阻擋流沙,又可以在偏南風和偏東風風向上發揮輸導流沙的作用。
據測算,A字型防沙網每年阻擋流沙的75%左右。
與此同時,敦煌研究院也實施了生物固沙方案。
實驗表明,在戈壁灘上,一棵紅柳一年能夠攔截15立方米流沙。
由於莫高窟處於極度乾旱地區,降水稀少,敦煌研究院在鳴沙山腳下,防沙網的西側,依靠從美國引進的滴灌技術,設立了由5種沙生植物組成的防風固沙灌木林帶。
監測發現,只有風速大於每秒11米時,鳴沙山才會出現巨大沙源的搬運;不僅鳴沙山,來自A字型防沙網西面戈壁段的就地起沙,也會危害莫高窟。
因此,敦煌研究院在戈壁地段就地取材,進行碎石壓沙。這樣既可以覆蓋沙源,固定沙面,又可以減小地面粗糙程度,使戈壁區不利於沙子堆積。
至此,敦煌研究院逐步建立起了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防護體系,治沙工程收到了顯著成效。
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風沙對莫高窟的危害已逐漸降低,窟區積沙比原來減少了90%,每年從窟區清掃的積沙,也由上世紀的3000甚至4000立方米,降低到了現在的300立方米左右。
監測鳴沙山、防風固沙……這些守護莫高窟的一系列措施有條不紊地陸續施行著。
然而,2007年10月甘肅省測繪局對鳴沙山的監測數據顯示,與2002年的監測結果相比,5年的時間里,這條沙脊線自西南朝東北方向平均移動了5.8米。鳴沙山還在時刻威脅著莫高窟,治沙形勢依然嚴峻。
治理鳴沙山的同時,防治壁畫病害、修復壁畫,也是保護莫高窟刻不容緩的課題。
2003年10月,敦煌研究院與曾經多次合作的甘肅省測繪局再度聯手,對莫高窟進行了洞窟空間、狀態以及壁畫位置、面積與病害的准確測量,為這些壁畫建立起完整可靠的檔案,以此了解它們的動態變化和病害分布情況。
同時,甘肅省測繪局還使用近景攝影測量技術,測繪了莫高窟崖體以及周邊地區,為敦煌研究院治理壁畫病害,提供詳盡的環境信息。
甘肅省測繪局2003年進行的這次測繪,不僅提供了壁畫及其病害的詳細信息,也為莫高窟周邊近三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製作了大比例尺的地形圖,獲取了莫高窟崖面高精度的三維基礎數據,建立了崖面翔實系統的檔案庫,使敦煌研究院更好地治理壁畫病害以及自然災害對崖體的侵襲有了更為可靠的依據。
事實上,治理壁畫病害,在建國後的敦煌研究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其中,最令專家們困惑的是:尋找壁畫病害的病根。
從公元386年到今天,莫高窟一直遭受著風蝕、風化、沙塵、地震、雨水沖刷,應該說,壁畫病害的首要病根是時間。
而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建造在鬆散的砂礫岩山體上,也給壁畫病害埋下了隱患。
近年來,敦煌研究院通過洞窟環境監測、壁畫顏色監測又發現,壁畫病害的另一個主要病因在於水和鹽。
盡管莫高窟的降水極少,但是在沙漠岩層中卻存在著一個復雜而微小的水系。莫高窟獨特的硬水,順著極窄的縫隙,無孔不入地滲透,把岩層中可溶性成分溶解後,四處搬運。當岩層和牆壁之間、甚至牆壁內進入了水,便反復發生著鹽的溶解、結晶、聚集,長此以往就會破壞壁畫的結構,導致壁畫出現起甲、空鼓等諸多病害。
而越來越多的遊客進入洞窟,帶來的潛在危害,也不容忽視。遊客們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無意中加劇了壁畫的病害。莫高窟正式對外開放始於1979年,先後有近400萬遊客來這里參觀過。預計未來5到10年內,到莫高窟旅遊的人數,每年將增加到60萬人次甚至更多。
與此同時,敦煌研究院對日益增多的遊客也逐步實施干預,將開放的60個洞窟劃分為12條參觀路線,對每天的遊客實行分流。
預防壁畫病害的加重需要循序漸進,而修復壁畫則是一項曠日持久的浩大工程。
從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壁畫修復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
一系列修復工作不僅是最精細的手術,也是最高超的藝術。清除粉塵;注射乳膠;排出空氣;滾壓表面。一個手誤眼錯便會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多年來,共有3000多平方米瀕危壁畫和百餘尊彩塑,在這里起死回生。
修復壁畫,手感的培養極為重要。培養手感,一般需要5到10年的實地操作經驗,而一個助手起碼5年之後,才能開始壁畫的簡單修復。
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經擁有國內人數最多、技術最精的7支壁畫修復隊伍。
莫高窟正在為中國,也為世界的文物保護積累著經驗——新疆的克孜爾石窟、西藏的布達拉宮乃至阿里的古格王國遺址,都在陸續借鑒莫高窟的壁畫修復經驗。
除了緊鑼密鼓地修復壁畫以外,敦煌研究院還在壁畫保護中使用了數字技術。2005年至今,敦煌研究院已經完成了40個洞窟的三維動畫實景漫遊。
洞窟實景漫遊,不但能避免彩塑、壁畫受到人為的潛在危害,也能為這個藝術寶庫保留一份精美的電子檔案。
莫高窟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今天,古代文明遺存正在與現代文明迎面相撞,人們已經失去了太多來自祖先的記憶。治理鳴沙山,使莫高窟在沙海中求得永生,仍然任重道遠;而莫高窟壁畫的修復保護,更是中國乃至整個人類輸不起的一次文明大拯救。

⑻ 為莫高窯在什麼地方

甘肅省
敦煌市

⑼ 莫高窯位於的地方

莫高窟(Mogao Grottoes)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河西走廊內西端的敦煌容,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 、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 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

⑽ 什麼叫莫高窯啊!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
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保留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492 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兩千身,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若把壁畫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畫廊。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敦煌藝術極感興趣,不斷進行研究,形成了一個專門學科「敦煌學」。
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
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網路全書。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 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1991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並被列入蘇教國標版語文第九冊課文,題為《莫高窟》。
外國的旅遊者的評價對莫高窟的評價是: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當於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
"它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間,在三華里長的鳴沙山上壁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個洞窟,布滿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彩色佛像共有兩千多身,最大的一個高達三十三米。壁畫的技巧高超,數量驚人,如果一方方連接起來,可排成五十多華里長的畫廊。此外,在一個封閉的石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價值極高的古代經卷,文書,畫卷等。
從市區至莫高窟約有25公里,汽車行駛約25分鍾左右。莫高窟谷稱千佛洞,這里並不是指有一個千個佛或一千個洞窟,佛語泛指有許許多多的佛和洞窟。在我國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聲譽遠遠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開鑿年代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歷史;二是規模宏大,現保存完好的洞窟492個,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排列著,錯落有致,綿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畫十分精美,現存彩塑2499身,壁畫45000平方米,有人稱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館,又是一個佛教藝術畫廊。
據莫高窟的碑文記載,公元366年,有位叫樂尊的僧人雲游到鳴沙山東麓腳下,此時,太陽西下,夕陽照射在對面的三危山上,他舉目觀看,忽然間他看見山頂上金光萬道,彷彿有千萬尊佛在金光中閃爍,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飄舞,一心修行的樂尊被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動了,他認為這就是佛光顯現,此地是佛祖的聖地。於是樂尊頂禮膜拜,決心在這里拜佛修行,便請來工匠,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佛門弟子、達宮貴人、商賈百姓,善男信女都來這里捐資開窟,從4世紀至14世紀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不斷,經久不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