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地理知識點
『壹』 中國的地理概況,地形特點,行政規劃,自然資源,經濟
國地理概況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 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 798平方公里。我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脈等山脈。從南到北有珠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遼河、松花江、黑龍江等水系河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並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華 北】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
【東 北】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華 東】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中 南】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海南省
【西 南】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西 北】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港澳台】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擔人均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4、中國現已發現171種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8種,其中石油、天然氣、煤、鈾、地熱等能源礦產10種,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產54種,石墨、磷、硫、鉀鹽等非金屬礦產91種,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3種。礦產地近18000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7000餘處。
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是:
——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煤、鐵、銅、鋁、鉛、鋅等支柱性礦產都有較多的查明資源儲量。煤、稀土、鎢、錫、鉬、銻、鈦、石膏、膨潤土、芒硝、菱鎂礦、重晶石、螢石、滑石和石墨等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明顯優勢。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質量總體較好。
——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礦產資源人均量低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人均礦產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金剛石、鉑、鉻鐵礦、鉀鹽等礦產資源供需缺口較大。
——優劣礦並存。既有品質優良的礦石,又有低品位、組分復雜的礦石。鎢、錫、稀土、鉬、銻、滑石、菱鎂礦、石墨等礦產資源品質較高,而鐵、錳、鋁、銅、磷等礦產資源貧礦多、共生與伴生礦多、難選冶礦多。
——查明資源儲量中地質控製程度較低的部分所佔的比重較大。查明資源儲量結構中,資源量多,儲量、基礎儲量少;經濟可利用性差或經濟意義未確定的資源儲量多,經濟可利用的資源儲量少;控制和推斷的資源儲量多,探明的資源儲量少。
——成礦條件較好,通過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礦產資源的前景較好。石油、天然氣、金、銅等礦產資源的找礦潛力很大。老礦山深部、外圍和西部地區是重要的礦產資源接替區。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我國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 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一 成就舉世目目. 這要從分析我國傳統經濟體制的成因入 手.建國初期,為了迅速實現國家的工業 化,政府確定了,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 略。由於資本高度密集的重工業具有投資周 期長、作為先進技術載體的機器設備需要大 t從國外進口、投資規模巨大等三個特徵。 而當時我國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經濟不發達 國家,其特點是:生產剩餘很少,資本積 異很低,市場決定的利率很高,不利於投資 周期長的,工業項目的發展.可以出口的商 品很少,外…
『貳』 區域地理的知識點整理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陸分布:陸地佔 29%,海洋占 71% 2) 大陸:亞歐(最大) 、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3)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 4)
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 5)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 概念:大陸及其附近的島嶼 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分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跨東西半球 亞、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界線
南、北美——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白令海峽 南美、南極——德雷克海峽 歐、非——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大洲面積: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萬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極洲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極洲 大洋洲 歐洲 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國家:1.
歐、亞:俄羅斯、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土耳其 2. 大、亞:印度尼西亞 3. 非、亞:埃及(西奈半島) 4. 南北美:巴拿馬 5.
歐、北美:丹麥(格陵蘭島) 6. 大洋洲、北美洲:美國(夏威夷)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陸有:亞歐大陸、北美大陸 大洲有:歐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陸有: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
大洲有:南極洲 跨南北半球的大陸有:非洲大陸、南美大陸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 全部在東半球的大陸有:非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陸有:北美大陸、南美大陸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跨東西半球的大陸有:亞歐大陸、南極大陸
大洲有:亞洲、歐洲、大洋洲、南極洲 2、大洋 ①面積排序(萬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 太平洋與大西洋: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火地島南端合恩角西經 67 度經線)—— 南極半島
太平洋與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東經 146 度經線 太平洋與北冰洋:白令海峽 大西洋與印度洋:蘇伊士運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東經 20
度經線 大西洋與北冰洋:丹麥海峽 ④大洋中部經線: 太平洋——180 度經線 大西洋——西經 20 度經線 印度洋——東經 80 度經線 北冰洋——跨 360
度經度二、各大洲的氣候特點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徵
①氣候復雜多樣(南北所跨緯度和東西所跨經度,各大洲中最廣,因此地面受熱 狀況和干濕程度,各地差異很大)②季風氣候顯著 亞洲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巨大的面積和完整的大陸輪廓,一方面使亞洲具有廣大的 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促成了大陸性和乾燥性氣候范圍的廣大;另一方面,冬夏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①乾燥(a 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b
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 港灣,減少了海洋的影響;c 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乾燥區,從那吹來的東北信風 非洲 性質乾燥)②暖熱(a
緯度位置決定了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多;b 乾燥地區廣,空氣透明度高;c 相當大地區處於背風位置,加強了高溫的程度) ③氣候南北對應
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大洲
②溫帶氣候占絕對優勢 (a 緯度位 置決定 36°N-71°N;b 大陸輪廓,以南歐為底邊略呈三角形,縮小了寒冷北冰洋 歐洲 影響的范圍)③海洋性顯著(a 西風帶;b
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 山脈東 西走向;d 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陸輪廓,使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廣,西北
歐沿海地區成為同緯度冬季最溫和的地區)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勢(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其中 50°N-70°N 最寬,所以溫 北美洲 帶氣候占優勢,熱帶氣候縮減)②氣候類型多樣(北美大陸南北延伸很廣,地面
受熱狀況有很大差異,幾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熱帶以外的所有氣候帶)
①溫暖濕潤,以夏雨為主(由於多雨面積廣,乾旱沙漠區面積相應狹小,它在南 美大陸所佔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熱帶氣候為主(大陸北寬 南窄,略呈三角形,5°S
附近最寬廣,使得熱帶氣候占優勢。同時南回歸線以南 南美洲 大陸緊縮,52°S 已近尾閭,使亞熱帶、溫帶氣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帶的亞 寒帶、寒帶氣候)③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大陸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氣候類型 截然相反)
①乾旱區面積大(山地偏居大陸東岸,阻礙太平洋暖濕氣流西進,廣大內陸地區 因此乾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環狀(地形單調,無氣候障礙,使中西部氣候類型漸 大洋洲
變)③普遍暖熱(大陸輪廓東西寬、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積且南北各地 受熱狀況差異小) 南極洲
烈風、暴雪和酷寒的極地氣候 三、世界主要河流湖泊
洲名 河名 注入海洋 發源地 主要地形 鄂畢河 蒙古高原北部, 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河流結冰期長。常 葉尼塞河 北冰洋
西伯利亞南部山 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 勒拿河 地 以降水補給為主,受季風影響較大。以秦嶺—淮 黑龍江 亞洲中部的高原 河為界,界南河流水量豐富,徑流季節變化小, 黃河
太平洋 和山地 含沙量小,無結冰期;界北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 長江 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薩爾溫 亞洲 江、伊洛 東南亞和南亞的 東南亞和南亞的河流都以降水補給為主, 受熱帶 瓦底江、
河流都源於青藏 季風影響,水位變化很大。西亞的河流,流經干 恆河、底 印度洋 高原。西亞的河 燥地區,水量不大,屬於融雪和雨水補給的河流, 格里斯 流源於亞美尼亞
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河、幼發 高原 拉底河 阿姆河 內陸沙漠 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季河流徑流量最大,冬 錫爾河 亞洲中部的高山 或湖泊 季最小,是流經區灌溉農業的主要水源 塔里木河 東非高原,青尼 世界最長的河流(6600km) ,白尼羅河水量穩 非洲 尼羅河
地中海 羅河源於埃塞俄 定,青尼羅河水量變化大,夏季河水大增,造成 比亞高原 尼羅河定期泛濫 上、下游在熱帶雨林區,水量較大;中游在沙漠 尼日河 幾內亞灣
西非高原 地帶,水量較小 扎伊爾河 大小支流都處在熱帶雨林區,水量大,富水能, 大西洋 尚比亞北部高原 (剛果河) 是世界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隆達-加丹加高 贊比西河 印度洋
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水量有季節變化 原 伏爾加河 黑海 東歐平原西部 歐洲最長的河流,在俄羅斯水運中占重要地位 歐洲 萊茵河 大西洋
阿爾卑斯山 開發較充分,兩岸居民點和工業城市密集 多瑙河 黑海 阿爾卑斯山 水力資源豐富,以鐵門電站著名 聖勞倫斯 大西洋 安大略湖 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水位穩定 北美 河 洲 密西西比
以春季融水和降水補給為主,航運價值大,有運 墨西哥灣 美國北部 河 河同五大湖相連 南美 以降水補給為主,流域面積和流量均居世界首 亞馬孫河 大西洋 安第斯山脈
洲 位,航運便利 大洋 澳大利亞大分水 墨累河 印度洋 雨季河水暴漲,枯水期常有斷流現象 洲 嶺西側 四、世界的自然資源 資源類型 世 界 分 布
1、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居世界前 6 位。 土地資源 2、世界土地資源破壞嚴重的原因:①遭受水蝕、風蝕和沙漠侵吞;②土地利用中 的次生鹽鹼化問題;③由於人口的增長和城市、鄉村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築用地不 斷增多,大量侵佔了耕地。
1、現存的森林主要有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
和幾內亞灣沿岸、東南亞馬來群島)和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和 森林 北美大陸北部,其中俄羅斯的面積最大) 。 資源 2、森林資源的環境效益:凈化空氣、吸煙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保護農田;調節氣候,減弱雜訊,美化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棲地等。 1、主要類型:熱帶草原、溫帶草原、高山草甸、河漫灘草甸等。 生
2、分布: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代表樹種波巴布樹,又叫猴麵包樹) 、南美 草場 洲(代表樹種紡錘樹)和澳大利亞大陸(代表樹種金合歡樹) ;溫帶草原主要在亞 物
資源 歐大陸和南北美洲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資
3、世界草場資源豐富的國家有:中國、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 源
斯、蒙古等。 1、橡膠樹、可可、金雞納等熱帶經濟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動物有樹 野生 獺、卷尾猴、大食蟻獸、犰狳、巨嘴鳥等。
2、非洲是咖啡、棗椰樹、油棕和香蕉等的故鄉。 動植
3、大洋洲特有的動物有:澳大利亞的袋鼠、鴨嘴獸、鴯鶓等;紐西蘭的幾維鳥; 物 新幾內亞島的食火雞、極樂鳥等。
4、企鵝、磷蝦、鯨等主要生活在南極洲。 1、世界上用途廣、產值大的非能源礦產有鐵、鎳、銅、鋅、磷、鋁土、黃金、錫、 基本
錳、鉛等。 特點 2、世界上的礦產資源的分布和開采主要在發展中國家,而消費量最多的是發達國 家。
1、主要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國。 2、歐洲有庫爾斯克鐵礦(俄羅斯) 、洛林鐵礦(法國)、基律納鐵礦(瑞典)和英 鐵礦
國奔寧山脈附近的鐵;美國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 印度的鐵礦主要集中在 德干高原的東北部。 礦
1、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帶:①世界最大煤帶是在亞歐大陸中部,從我國華北向西經 產 新疆、橫貫中亞和歐洲大陸,直到英國;②北美大陸的美國和加拿大;③南半球的 資 澳大利亞和南非。 煤 2、歐洲的主要煤礦有:俄羅斯的庫茲巴斯煤田,烏克蘭的頓巴斯煤田,德國的魯 源 爾煤田,英國的奔寧山脈。 3、美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亞山脈附近。 石油
七大儲油區:中東波斯灣(世界最大石油儲藏區、生產區、出口區),拉丁美洲(墨 天然 西哥、委內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幾內亞灣沿岸),俄羅斯,亞洲(東
南亞、中國),北美(美國、加拿大),西歐(北海地區的英國和挪威)。 氣 1、南非的黃金(產量、出口量居世界第 1),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金剛石(產量世界 其他 ,幾內亞的鋁土,尚比亞的銅。 第 1) 礦產 2、智利的銅和硝石,秘魯的銅,蓋亞那的鋁土。
世界四大漁場: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 海 生物
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交匯處)、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 洋 資源 、秘魯漁場(上升流處) 處) 。 世界居民和國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長特點:速度加快,地區差異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區 分布規律 分布原因 人 口 稠 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及 北半球中、低緯近海 平原面積廣闊,氣候溫暖 密地區 北美東北部 地帶
濕潤,農業歷史悠久,交 通、城市發達 人 口 稀 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 緯度高,氣溫低,赤 自然條件惡劣,開發程度 少地區 針葉林、熱帶雨林帶、沙
道附近濕熱,沙漠地 低 漠地帶、高原和山區 區乾旱,山區地勢高 (3)人口問題 A 增長過快——生態方面:森林減少,草原破壞,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會方面:糧食不足,醫療、衛生、教育、交通、住房、就業等困難。 B 停止或負增長:勞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齡化問題。 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途徑和目標:
途徑:控制人口數量,實行有計劃地生育。 目標: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4)人口向城市遷移帶來的問題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
發達國家 70%以上,發展中國家 30%左右。 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綠地面積少等。 2、人種、民族、語言、宗教 (1)人種:黃、白、黑 人種
主要分布地區 白種人 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黃種人 亞洲東部、東南部、北部,美洲部分地區 黑種人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注意〕印第安人、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均屬於黃種人。 (2)民族:世界近 2000 個,人數最多漢族。 (3)語言:世界上共有 2000
多種語言,有的有文字,有的無文字 語言 說明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中國、東南亞等 英語
使用較廣的語言 英國、美國、加拿大等 俄語
國際上的重要語言 俄羅斯等 法語
國際交往中重要語言 法國等 西班牙語 取代了當地的語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語 國際上的語言 西亞、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 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廣。
伊斯蘭教 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東部(教徒稱穆斯林) 佛教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東亞〔讀圖識記〕1.五國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 位置范圍 位置 緯度位置:絕大部分在北溫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臨海國:中國(首都北京) 范圍
內陸國: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為哈薩克) ,韓國(首都首爾) 半島國:朝鮮(首都平壤) 島國:日本(首都東京) ⑵ 地形、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台灣島等) ⑶
氣候: ①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東亞季風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比較:
最冷月均溫>0℃、年降水量 800mm 分布上;分布界線:秦嶺—准河一線 為什麼東亞季風氣候顯著? 主要是海陸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陸,面臨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陸溫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亞為高壓、海洋為低壓;夏季亞洲為低壓、海洋為高壓 → 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②西北內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距海遠,地形閉塞,地勢高,不受或很少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少,氣候乾燥,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大陸性強烈,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北地區、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經濟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種:黃色人種 民族:漢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鮮族等 ⑸ 沿海與內陸的差異:自然環境方面、人口方面、經濟方面
東部沿海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氣候溫暖濕潤,利於農業發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歷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現已出現很多工農業發達的地區,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蠶絲、茶葉的產地。日本是世界的工業大國、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此外韓國、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台灣省、香港地區等經濟發達區和新興工業區不斷形成。
西部內陸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較差,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這里天然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在經濟中佔一定地位,礦產資源也正在開發利用之中,經濟發展前景很可觀。蒙古地廣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鮮半島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森林、礦產資源豐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半島南部為韓國,經濟以汽車、電子、服裝等製造業為主,進出口貿易發達。蒙古的畜牧業占重要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中國是工農業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日本〔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0N—450N);3.關東平原、富士山;
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徵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
『叄』 京津唐經濟區的地理知識點
1.地理環境
環渤海地區,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是我國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之後又一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環渤海經濟區有以下優勢。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京津冀地區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區, 而京津冀合作的核心則是京津唐地區,京津唐的區域合作對於京津冀乃至我國經濟整體協調發展都有著關鍵的作用。
今年,京津唐地區成為全國關注焦點:京津城市總體規劃相繼獲批,天津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十一 五」發展規劃,河北唐山曹妃甸成為國家「十一五」最大的項目集群。以京津唐城市群為代表的京津冀區域協作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黃金期」。如何抓住這個機遇,推進區域合作,構建京津唐「金三角」意義重大。
2。各自優勢
京津唐三地在經濟發展上各有所長,北京擁有知識經濟等優勢,天津擁有加工製造業和海運等優勢,唐山則擁有重化工業和資源以及港口等優勢,三方優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如果強化京津唐更深層次的合作,將更有利於三方合理分工、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天津社科院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韓士元認為,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信息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天津是北方經濟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京津兩市因發揮各自優勢,在產業結構上進行協調。如在製造業領域北京致力於研發,搞關鍵技術,而天津則進行製造和研發轉化。
從第三產業來看,北京有資金、管理方面的政策優勢,天津則有物流、倉儲、加工、分裝等長處,在組織物流上有優勢,因此可以把總部設在北京,但倉儲等則可設在天津。
唐山在河北省未來發展上肩負重任。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提出,把唐山建設成河北沿海經濟隆起帶的領頭羊。唐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許向斌介紹說,唐山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冶金業是唐山第一支柱產業,不僅成規模,而且技術在升級換代,為與京津的產業對接提供了基礎。目前,首鋼已在曹妃甸與唐鋼共同組建了京唐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3。區域合作 體現輻射作用
目前,京津唐三地的合作趨勢已經顯現。記者在曹妃甸看到,天然深水良港曹妃甸正在緊張施工中,首鋼與唐鋼共同組建的京唐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也將落戶曹妃甸工業區。該項目結合首鋼搬遷和唐山地區鋼鐵工業調整,投資677億元,在河北曹妃甸新區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預計2010年達到年產鋼950萬噸、鋼材868萬噸生產水平。
京津之間,京津快速鐵路、京津第二條高速路等交通建設目前已大規模啟動。而京津塘科技新干線的建設,也為兩市高科技產業對接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北京的一些高科技公司紛紛前往濱海新區尋找商機,進入企業孵化器,而一些大型貿易公司也將物流基地設在濱海新區。
在唐山,經曹妃甸到天津漢沽的沿海高速正在修建。與濱海新區海濱大道貫通後,由曹妃甸至天津港只有20餘分鍾車程,這將為兩市今後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對於天津濱海新區而言,以其諸多優勢正在成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的龍頭。站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濱海新區不只是天津的新區,更是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新區。充分發揮好其龍頭作用,與京津冀緊密合作勢在必行,而構建京津唐「金三角」,則是濱海新區發揮帶動輻射作用的關鍵一步。
盡管京津唐三地之間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一些合作也已開展,但目前三地之間仍然存在著一些基礎性缺陷,如缺乏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區域認同感不強;城市間產業結構雷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性差等問題,成為區域協作發展的障礙。專家呼籲京津唐之間應通過政府推動、產業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資產整合等,推動城市間合作,從而為京津冀一體化起到帶動作用。
4、產業分工
數據顯示,北京與天津製造業的產業結構極其相似,相似系數全部在0.9以上,最高達到0.96。這一狀況直接導致了資源難以在該地區范圍內合理流動,限制了市場機制下對周邊地區輻射效應的產生。
天津社科院專家韓士元認為,京津合作要在產業結構上進行協調。從北京市情況看,2005年,第三產業的比重超過60%,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真正達到產業結構高級階段的地區之一,消費型城市特點較明顯。但總體來說,實力不強,影響到北京對周邊地區的產業帶動。北京雖然已把首鋼遷走,但兩城還是存在太多相同的產業,要進一步融合、調整。北京不是完全不能發展工業,而是應探討京津兩城之間的優質資產如何融合,協調發展,以發揮更大效益。
比如汽車工業,北京年產達50萬輛,而天津也將達40萬輛左右,由於兩地的汽車工業都是與外資企業合作,受到外資牽制,因此兩地完全可以聯合起來,發展國產工業,北京致力於汽車研發,搞關鍵技術,而天津則進行製造。其他如電子、化工等產業也有這樣的問題。天津作為面向世界的工業基地,發展民族工業是重要目標。在製造業上北京可以發展設計、研究力量,搞成套的、高端的設備。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合理定位兩座城市,對兩城進行合理分工,從政府層面進行推動。
5、概況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轄市天津和冀東重要城市唐山之間三角地帶的廣大地區。土地總面積4.2 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0.4 %),人口2975.8萬人(佔全國的2.4 %)。她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間的結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東臨渤海灣,為華北全區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通道和歐亞大陸橋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以北京這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軸,是聚集競爭力最高、發展最快的都市經濟圈之一。她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方向,成為國內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地貌類型多樣,以平原、山地為主。主要河流分別屬於海河、灤河水系。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無霜期較長,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這里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棉花、蔬菜、干鮮果品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稱的唐山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礦產資源以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為主,分布有開灤煤礦、京西煤礦、遷安鐵礦等全國聞名的礦產地。 海岸線總長349.8公里,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黃金海岸」有廣闊的海岸環境容量,中國四大鹽場之一的長蘆鹽場,大港油田、任丘油田,渤海灣的主要漁場均分布在這里,為京津唐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旅遊資源豐富,尤以北京為代表。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使這里成為名勝古跡的陳列館,成為中外觀光者競相游覽的勝地。這里有堪稱世界古代奇跡之一的萬里長城,有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有集歷代皇家園林之大成、薈萃南北私家園林之精華的頤和園,有古人類文化聖地北京猿人遺址,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天壇,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清東陵,素有「薊北鎖鑰」之稱的薊縣黃崖關長城等,還有那充滿濃郁地方特色的北京四合院、天津小吃三絕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京津唐都市經濟圈以首都北京為核心,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也是潛力最大的區域,近年來各項經濟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改革開放以來京津唐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遞增10.1%,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33.3億元,是1979年的20.4倍;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914.1元, 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4倍。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0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36.8億元,比上年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22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2471.0億元, 比上年增長10.9%。一、二、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依次為6.7、44.2、49.1。
京津唐是中國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已初步建成棋盤路、環形路和放射形幹道為骨架的城市道路交通網。首都機場是中國航空交通樞紐和周轉中心,已開通國際航線69條,通往3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大城市。新建成的北京西站是亞洲最大的現代化鐵路客運中心。天津港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對外貿易海港。同時這里還是中國與世界各國郵電通訊的主要樞紐,通訊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基本上能與國際接軌。為了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美化人民生活,京津唐加緊城市供水、供暖工程建設,生態環境質量也有了很大改善。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擁有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汽車、機械、電子、化工、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實力雄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逐漸成為了帶動工業發展的龍頭。200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9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61.5億元,創利稅599.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4.1%和44.2%。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成為了吸引外商投資最多的區域。2000年,外貿進出口總值419.4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215.0億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0.6億美元,佔全國的10.2%。經濟圈內共建有國家級開發區10個,為外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擁有全國最高的科技文化水平,是國內一流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和開放式的教育中心。科教優勢,已成為該經濟圈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源。2000年統計,該區域的中等教育人數達1362.4萬人,高等教育人數(北京、天津) 達318.7萬人。擁有科技活動人員約28萬人, 佔全國的比例為8.8%, 發明專利批准量約佔全國發明專利批准量的五分之一。
隨著北京成功取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權,京津唐都市經濟圈的發展更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不遠的將來這里將成為中國與世界經濟技術與科學文化的合作和交流窗口,成為更具吸引力的一塊寶地!
『肆』 學以致用.我國經濟利用江河湖海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和經濟文化等優勢,發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經濟,同時加
(1)從長江流域分布圖看出,長江A河段為荊江河段,該河段含沙量大,河道彎曲,水流速度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因此形成「人在江底走,水在頭頂流」的景觀;
(2)長江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豐富,適合發展水電業;長江中下遊河湖眾多,江闊水深,適合發展淡水養殖業和內河航運業;
(3)從圖中看出,攀鋼比上海寶鋼發展鋼鐵企業具備的主要優勢條件有煤炭、鐵礦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攀鋼利用寶鋼技術、資金優勢,寶鋼利用攀鋼資源優勢,發展高端的產品,利用黃金水道和海港優勢有利於出口.
(4)從圖中看出,長江沿江地帶的主要環境問題有上游的水土流失,沿江的環境污染如酸雨等.
故答案為:(1)含沙量大,河道彎曲,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2)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豐富,適合發展水電業;長江中下遊河湖眾多,江闊水深,適合發展淡水養殖業和內河航運業;(3)煤炭、鐵礦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攀鋼利用寶鋼技術、資金優勢,寶鋼利用攀鋼資源優勢,發展高端的產品,利用黃金水道和海港優勢有利於出口;(4)上游的水土流失,沿江的環境污染如酸雨等.
『伍』 地理常識,地理知識大全
1、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最低的大洲歐洲
3、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風最顯著的地區東亞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7、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
8、世界(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東南亞
9、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11、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1中國 2印度 3美國)
12、世界石油儲量(出產、輸出)最多地區中東地區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歐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大部;北美洲東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區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
16、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7、世界最高大而綿長的兩條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泰國。
19、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東南亞
20、世界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南極洲
21、世界上,國家和地區的數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
23、日本之最:
A 最大的島本州島B 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C 最大的貿易對象美國
24、東亞之最:
A 最大的半島朝鮮半島B 最大的群島日本群島C 唯一內陸國蒙古
25、東南亞之最:
A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B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C 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D 唯一內陸國寮國
26、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
27、世界環境日:每年6月5日,呼籲世界各國保護並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世界林業節:每年3月21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每年6月17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每年9月16日 世界動物日:每年10月4日
28、重要地理數據:
A、赤道半徑6378km
B、赤道周長40000km1度緯線或經線長=111km
C、地球極半徑6357km
D、地球平均半徑6371km
E、地球上海洋面積佔71%
F、地球上陸地面積佔29%
G、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中,海洋水佔96%
H、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全球水的總儲量的7/10萬
I、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
29、重要地理公式:
G、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K、人口密度(人/km2)= 該地區人口數量(人)/ 該地區土地面積(km2)
L、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即(-0.6℃/100m)
30、易混淆的概念:
M、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N、等溫線:在地圖上,把氣溫相同的地點連接起來,就是等溫線
O、等壓線:在地圖上,把同一時間氣壓值相同的點用曲線連起來,就是等壓線
P、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深線
Q、等降水量線:在地圖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地點用線連接起來,就是等降水量線
31、重要地理界線(世界)1:
R、熱帶和(北)溫帶(北)回歸線, 熱帶和(南)溫帶(南)回歸線
S、(北)寒帶和(北)溫帶(北)極圈,(南)寒帶和(南)溫帶(南)極圈
T、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U、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
V、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Z、南極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得雷克海峽
32、重要地理界線(中國)2:
a、地形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b、地形二級階梯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d、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e、中國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嶺——淮河
33、
A、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
B、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和人口資源結合和利用的程度。
C、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水資源的豐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徑流總量(R)為主要指標。
外流河:P-E-R=△S 內流河:P-E=△S
D、 Chinese、English、Russian、French、Spanish、Arabian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34、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世界最大的內陸湖裡海, 世界最大的鹹水湖裡海。
35、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36、世界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世界人口最多的內陸國衣索比亞
37、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6600km,(亞馬遜河6400km;長江6300km;密西西比河6200km)
38、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遜河
39、世界擁有牛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度
40、世界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
41、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42、世界出產咖啡、甘蔗、香蕉、劍麻最多的國家巴西
43、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國家阿根廷
44、世界陸地表面最低點(世界上最低的窪地或世界上最鹹的湖泊 鹽度24%)死海(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地殼斷裂陷落形成)
45、世界最大的大裂谷東非大裂谷(地殼斷裂形成)
46、世界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和北非
47、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770多萬km2)
48、世界降水最大最多的地區乞拉朋齊(印度東北部,年降水量11000多mm)
49、世界最高氣溫記錄出現的地方阿齊濟耶(北非利比亞,57.8℃)
50、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歐洲
51、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淡水湖) 世界第二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52、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交界)(目前)
53、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54、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洲大洋州
55、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56、世界水資源(江河年徑流量)排列: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中國
57、世界可開發的水能排列:中國>俄羅斯>巴西>美國>加拿大
58、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玻利維亞與秘魯邊界)
59、世界羊毛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澳大利亞。
60、世界鈾礦儲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澳大利亞。
61、美洲最高峰(西半球最高峰)漢科烏馬山(7010m,玻利維亞與秘魯邊界)。
62、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南非。
63、世界上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幾內亞。
64、世界上面積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65、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歐洲。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歐洲。
66、世界上東西向最狹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俄羅斯(跨170經度)
67、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歐洲。
68、世界上最乾燥、最寒冷、風雪最多、風力最大的大洲南極洲。
69、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的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
70、世界上工業發展最早的國家英國
71-81非洲之最:
71、最高山峰:乞力馬扎羅山
72、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73: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74、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75、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
76、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77、最大的半島:索馬里半島
78、南部最發達國家:南非
79、最大的島:馬達加斯加島
80、最後獨立的國家:納米比亞
81、非洲第一大城市即阿拉伯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開羅
82-87歐洲之最:
82、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3600km,注入裏海)。
83、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經九個國家)。
84、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德國。
85、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法國(工農業都發達)
86、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
87、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位於法國比利牛斯山脈東部山麓。
88、世界海拔最高的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6723m,智利和阿根廷交界)。
89、世界上核能發電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法國、俄羅斯、日本)。
90、世界上核能發電量占本國總發電量比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佔72.7%)
91、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是莫三比克海峽,最大的暖流是墨西哥灣暖流。
92、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和金融貿易區是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區。
93、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和商業貿易活動頻繁的重要工業地帶是西歐。
94、世界上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美國。
95、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東亞(中國東部、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南亞、西歐和美國東北部。
96、世界上人煙稀少的地區是北美洲和亞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帶、撒哈拉、中亞和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帶以及亞馬遜河、剛果河流域的濕熱地帶。
97、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約243萬平方千米,亞洲)
98、世界上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7000米以上山峰50多座,亞洲-中國、尼泊爾等)
99、世界上最大盆地剛果盆地(約337萬平方千米,非洲)
100、世界上最大三角洲恆河三角洲(約8萬平方千米,亞洲)
101、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 南美洲
102、世界最大的火山口 阿蘇山(周長100多千米) 亞洲(日本)
103、世界噴發次數最多的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已達210次) 歐洲(義大利)
104、世界最深的洋 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米)
105、世界最淺的洋 北冰洋(平均深度約1200米)
106、世界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
107、世界最大的海 珊瑚海(約479萬平方千米) 太平洋
108、世界最小的海 馬爾馬拉海(約1.1萬平方千米) 歐、亞洲之間
109、世界最淺的海 亞速海(平均深度8米) 歐洲
110、世界透明度最大的海 馬尾藻海(目視深度可達72米) 大西洋
111、世界最年輕的海 紅海(4000萬年) 亞、非洲之間
111、世界最大的陸間海 加勒比海(約275萬平方千米) 北美洲
112、世界鹽度最低的海 波羅的海(平均鹽度7%一8%) 大西洋
113、世界水溫最高的海 紅海(表層年平均水溫27℃) 亞、非洲之間
114、世界島嶼最多的海 愛琴海(約1400多個) 大西洋
115、世界沿岸國家最多的海 加勒比海(20多個) 大西洋
116、世界最重要的洋際海峽 馬六甲海峽(全長1185千米) 太平洋、印度洋之間
117、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大堡礁(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 大洋洲(澳大利亞)
118、世界分屬國家最多的湖泊 裏海(5個國家) 亞、歐洲之間(俄羅斯、伊朗、哈薩克、土庫曼、亞塞拜然)
119、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37.6千克/立方米) 亞洲(中國)
120、世界最長的運河 京杭運河(長1801千米) 亞洲(中國)
121、世界最長的河流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6千米) 亞洲(中國)
122、世界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9個國家) 歐洲
123、世界貨運量最大的國際運河 蘇伊土運河(每年平均通過約1800多艘次,年平均貨運量4、2億噸以上) 亞、非洲之間
124、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安赫爾瀑布(高979米) 南美洲
125、世界最寬的瀑布 伊瓜蘇瀑布(洪水期寬4000 米) 南美洲
126、世界最大的海灣 孟加拉灣(面積217平方千米) 印度洋
127、世界最深的裂谷帶 雅魯藏布大峽谷(最深6009米) 亞洲(中國)
128、世界最長的洞穴 猛獁洞(總長240千米) 北美洲(美國)
129、世界最大的石筍 丁馬洞中(高63米,底寬134米) 北美洲(古巴)
130、世界最長的鍾乳石 內爾哈溶洞中(長59米) 歐洲(西班牙)
131、世界人口最少的國家 梵蒂岡(約1000人) 歐洲
132、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哈薩克(1.18人/平方千米) 亞洲
133、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摩納哥(14700人/平方千米) 歐洲
134、世界民族語言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00多種) 亞洲
135、世界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澳大利亞(20100多千米) 大洋州
136、島嶼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3667個)* 亞洲
137、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 蓋亞那(佔全國面積90%以上) 南美洲
138、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 中國(21個) 亞洲
139、世界兩國邊界最長的國家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140、世界世界最熱的地點 巴土拉(極端最高氣溫58.8℃) 亞洲
141、世界世界最寒冷的地點 東方站(極端最低氣溫-89.2℃) 南極洲
142、世界年溫差最大的地點 上揚斯克(年溫差l07.7℃) 亞洲(俄羅斯)
143、世界年溫差最小的地點 基多(年溫差0.6℃) 南美洲(厄瓜多)
14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點 夏威夷(12244毫米/年平均) 太平洋
145、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點 阿里卡(0.5毫米/年平均) 南美洲(智利)
146、世界年降雨天數最多的地區 菲利克斯灣(325天/年) 南美洲(智利)
147、世界風力最大的地區 阿爾德(年平均風速19、4米/秒) 南極洲
148、世界最大的風浪區 好望角(年平均110天、浪高6~7米) 非洲
149、世界最長的城牆 萬里長城(總長6700多千米) 亞洲
150、世界最長的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9332千米) 亞、歐洲(俄羅斯)
151、世界最長的公路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152、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蓋亞那90%
153、世界最大的平原 亞馬遜平原
154、離赤道最近的國家首都 厄瓜多首都基多
155、世界最長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156、非洲最大的礦業國家 南非
157、畜牧業產值最多的國家:美國
158、穀物產量前四位的國家: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
159、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
160、小麥產量最多的國家:中國,美國(出口最多: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和阿根廷)
161、稻米產量居首位的國家:中國,印度(出口最多:泰國)
162、玉米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美國
163、甘蔗產量最多的國家:巴西,印度,中國、古巴(蔗糖出口量最多:古巴,巴西)
164、大豆產量最多的國家:美國,巴西,中國(出口最多:美國,巴西,阿根廷)
165、棉花產量最多的國家: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出口最多:美國)
166、橡膠產量居首位的國家: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167、棕油產量和出口量居首位的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68、椰子產量居首位的國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出口最多:菲律賓)
169、胡椒產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170、奎寧(金雞納霜)產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171、可可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象牙海岸(產量第二:巴西)
172、咖啡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巴西
173、香蕉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厄瓜多
174、世界兩大黃麻生產國:印度,孟加拉國
175、茶葉產量最多的國家:印度,中國,斯里蘭卡(出口最多:斯里蘭卡)
176、養牛最多的國家:印度
177、羊毛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
178、奶製品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法國
179、葡萄酒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法國
『陸』 高中區域地理中國地理重點知識點
高中區域地理中國地理重點知識點:
一、中國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跨緯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
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處 跨經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爾高原 相差5個時區相距5000千米;
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帶位置: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北回歸線穿過台、粵、桂、雲四省區;
優 越 性:緯度位置和南北氣候差異,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條件;
(3)瀕臨的海洋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太平洋;
領海:海岸基線至12海里的海域,領土的一部分——約300萬Km²
內海:渤海和瓊州海峽;
大陸海岸線長18000千米,從鴨綠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侖河口(中越界河);
台灣島、海地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6000多個;
海陸位置的優越性:東部深受季風影響,有利農業生產,沿海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同海外各國交往,西部陸上交通可同中亞、西亞和歐洲直接往來;
(4)陸界和鄰國
陸界:長2萬千米;
東:朝鮮;
北:俄羅期、蒙古;
西北: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爾、不丹;
南:緬甸、寮國、越南;
東:韓國、日本;
東南:菲律賓;
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二、行政區劃
(1)三級行政區
劃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鎮);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附1:我國鄰國記憶
十五鄰國陸上環, 朝鮮俄國和蒙古, 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緬老南 ,隔海六國要記全, 印尼馬文菲日韓。
附2:我國省級行政中心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國省級行政區歌訣
東北三省黑吉遼,最東最北緯度高;華北山西內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華東六省上海市,三江魯皖閩台島;中南五省加一區,兩湖兩廣南到;
西南三省一區市,川雲貴藏添重慶;西北三省加二區,陝甘寧青新疆好.
三、我國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2000年我國總人口:12.95億,平均人口密度:135人/ Km²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東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線:黑龍江的黑河至雲南的騰沖一線.人口密度線東南——面積佔43%,人口佔94%;
(3)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
城市發展政策: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小城市,建設新型鄉鎮,大小城市有機結合,城鄉人口合理布局.;
(4)華僑(中國國籍或雙重國籍)與華人;
僑鄉 :廣東、福建;
(5)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四、我國的民族
(1)分布:我國的民族分布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區.
(2)分布特點:小聚居,大雜居;
(3)人口最多少數民族:壯族;
400萬人口以上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等8個.;
(4)少數民族節日:
傣族——潑水節、孔雀舞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摔跤;
五、地形
1.地形概況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三級階梯的情況:
海拔(米) 主要地形類型
第一級階梯 4000米以上 高 原
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①關註:階梯交界處的水電站
②德國地形的三級階梯:由南向北——阿爾卑斯山脈、巴伐利亞高原、北德平原
③我國沿不同經緯度的地形剖面圖:
沿經線作剖面:30°N、38°N、45°N
沿緯線作剖面:90°E、100°E、110°E
大陸架的分布:黃海、渤海全部、東海大部(最寬廣)、南海一部分;
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使許多大河東流、溝通東西交通;
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地段,產生巨大水能;
(2)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五種基本地形齊全:為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佔三分之二不利於發展種植業,在林、牧、礦、旅遊等方面有優勢;
2.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脈——構成地形骨架,成為地形區之間的分界線
東西走向:北:天山—陰山;中:昆侖山—秦嶺;南: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東:台灣山;中:長白山—武夷山;西: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雄偉,主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邊境,海拔8848米;
其他走向: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南北走向:橫斷山脈、賀蘭山;
注意:跨三級階梯的山脈——秦嶺;位於第三級階梯的山脈:長白山、南嶺、武夷山、台灣山脈.;
省區界線附近的山脈:太行山(山西、河北)、賀蘭山(內蒙古、寧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嶺(湖南、廣東)、大巴山(四川、陝西)、巫山(重慶、湖北)、祁連山(甘肅、青海);
流域界線:巴顏喀拉山(黃河、長江)、南嶺(珠江、長江)、岡底斯山(雅魯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與瀾滄江、長江);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地形區名稱 分 布 特 點;
青藏高原 我國西南部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②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
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頭、多湖泊;
內蒙古高原 我國北部
祁連山麓——大興安嶺 ①我國第二大高原
②地面坦盪
黃土高原 祁連山東端——太行山
長城——秦嶺之間 ①世界上最廣的黃土分布區
②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雲貴高原 雲南東部、貴州大部 ①地勢西高東低
②石灰岩廣布
③地面崎嶇,有許多「壩子」
塔里木盆地
准噶爾盆地 新疆境內天山南北 ①周圍高山環繞
②內部平坦、沙漠廣布,邊緣多綠洲
柴達木盆地 青藏高原東北部 ①典型的內陸高原荒漠盆地
②東部多沼澤、鹽湖
四川盆地 四川省東部 ①周圍山嶺、高原環繞
②內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注意:塔克拉馬干沙漠是我國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動沙漠.吐魯番盆地我國大陸最低-155米.察爾汗鹽湖——柴達木盆地;內蒙古自治區黃河幾字灣內部分仍屬於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以東地區屬於東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名 稱 分 布 特 點
東北平原 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
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 ①我國最大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盪
③黑土廣布、低地多沼澤
華北平原
(黃淮海平原) 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黃海之間 ①我國第二大平原
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
長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東到海濱 ①我國第三大平原,東西呈狹長型
②地勢低平,典型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主要丘陵:與平原交錯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主要有遼東、山東和東南丘陵
關註: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②各地形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③泥石流:多發生在青藏高原邊緣雲南、四川等西部山區.東部低山丘陵與平原交界處也會出現.
六、氣候
1.衛星雲圖
藍色——海洋;綠色——陸地;白色——雲雨區.白色愈濃,表明雲層愈厚,雨愈大.
2.氣溫分布與溫度帶
(1)特點
冬季南北溫差很大.原因:①南北太陽高度;②晝長時間;③地形阻擋冬季風南下,南方降溫小(東北溫低與西北風順大興安嶺地勢而下,冬季風風力大有關);④距冬季風源地遠近.
夏季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和天山、大興安嶺除外).
讀一月等溫線圖注意:
①0°C等溫線——秦嶺—淮河
②等溫線的疏密(與7月等溫線比)
③幾處等溫線拐彎處:
橫斷山山河相間處:山谷等溫線向北凸,山嶺等溫線向南凸;
雅魯藏布江谷地:等溫線向上游凸
蘭州附近河谷
④地形對冬季風的影響: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島、台灣難以受冬季風影響.
⑤最低溫處——漠河
讀七月等溫線圖注意:
①汾河、渭河、黃河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等溫線彎曲原因
②吐魯番盆地高溫、閉合原因
③台灣島、海南島等溫線閉合原因
(2)比較我國冬、夏季風的區別:
分類
內容 冬季風 夏季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印度洋
風向 偏北風 東南季風、西南季風
性質 寒冷乾燥 溫暖溫潤
影響范圍 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台灣和海南島以外的廣大地區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以東
活動規律 每年9,10月至第二年4、5月,爆發式活動,快速南下 由南向北推進.5月到南部沿海,6月到長江流域,7、8月到華北、東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陸
對氣候的影響 使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 到達地區降水增多
(3)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溫度帶 范圍 ≥10℃積溫 作物熟制
寒溫帶 黑龍江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 8000℃ 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跨溫度帶最多的省區:甘肅
比較秦嶺、淮河南北的自然條件和農業差異.
秦嶺、淮河以南 秦嶺、淮河以北
溫度帶 熱帶、亞熱帶 暖溫帶、中溫帶
一月均溫 大於0℃ 小於0℃
干濕狀況 濕潤地區 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年降水量 大於800毫米 小於800毫米
河流結冰否 冬季河流不結冰 冬季河流結冰
植被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耕地類型 水田 旱地
糧食作物 水稻 小麥、玉米、高粱
經濟作物 甘蔗、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棉花
1.降水
(1)地區分布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減少.800mm等降水量線.
讀降水量分布圖注意:
①東北800mm年降水量——長白山以東
②新疆西部迎風坡
③雅魯藏布江谷地
④湟水谷地
⑤東南部濕潤區的山地迎風坡
⑥台灣島、海南島東西部降水差異
⑦降水最多——台灣火燒寮年均6558mm.原因:地形、夏季風
降水最少——吐魯番的托克遜年均5.9mm,原因:地形、內陸
⑧降水與建築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3)時間分配規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多集中在5—9月.一般來說,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雨帶的推移規律:
5月中旬:華南一帶.注意南嶺對雨帶的影響
6月中旬:長江中下游.梅雨季節.注意湟水谷地.江淮准靜止鋒:冷暖氣團勢均力敵
7月中旬、八月:華北、東北.長江中下游——伏旱.注意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
9月:退至長江以南.昆明准靜止鋒、天山准靜止鋒:華南、西南和天山北側——冬半年——地形影響——鋒面坡度小,降水面廣,強度小.
10月:夏季風在大陸消失.
(4)年際變化:南方小,北方大
(5)干濕區——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
讀「我國干濕地區劃分圖」:
①東北濕潤區面積比800mm降水量范圍大的原因:蒸發量小
②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區面積大,但半濕潤區面積小、半乾旱區面積大,新疆西北部地區400mm、800mm降水量區均為半乾旱區的原因:蒸發量大.
③海南島西側的半濕潤區原因:降水少,蒸發量大.
④跨干濕區最多的省區:甘肅、西藏、陝西、內蒙古
4.氣候特徵
(1)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同緯度地區多沙漠的原因.
(2)雨熱同期.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水稻、棉花種植界限偏北.
(3)氣候復雜多樣:適合多種農作物、動植物生長.
七、河流湖泊概況
1.內流區和外流區
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額爾齊斯河)
內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與200mm等降水量線接近.
內、外流區
區 域 范圍 佔全國面積 佔全國總水量
內流區 內流河的流域 1/3 不到5%
外流區 外流河的流域 2/3 95%以上
注意:黃河幾字灣內的內流區;黑龍江省松花江與黑龍江之間內流區;阿爾泰山南側的外流區.
2.水系形態
(1)影響水系形態的主導因素:地貌
黃土高原河網密度、樹枝狀水系與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與盆地地形
橫斷山區南北狀排列河流與平行狀山脈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平行水系與冰川侵蝕地貌
(2)與自然災害
扇形水系:水流匯集、易成洪澇
正常年份:可錯開洪峰
南北對稱狀水系(長江)
異常年份:同時到達,易成洪峰
東西對稱水系(黃河中游):易成洪澇
東西不對稱水系(淮河):北部支流眾多,南部支流較少,易成洪澇.
3.水文特徵
(1)河流水文特徵的含義:從水位、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來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徵及成因:
時間 水量 水位 結冰期
夏季風盛行時 大 上漲、形成汛期 無
冬季風盛行時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嶺—淮河以北普遍有
(3)外流河水文特徵差異及原因
地區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無結冰期
東北 黑龍江、松花江 水量豐富(流經濕潤半濕潤區) 汛期較短(有春汛、夏汛) 少(森林茂密) 長(緯度高,位於寒溫帶、中溫帶)
秦嶺—淮河以北 遼河、海河、黃河 水量較小(流經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短(位於暖溫帶)
秦嶺—淮河以南 長江、珠江 水量豐富(降水量大,流經濕潤地區) 汛期長(雨季長) 小(流域內植被好) 無(亞熱帶,冬季均溫0°C以上)
(4)內流河水文特徵
①分布地區:西北內陸
水源補給: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徵 季節性河流:夏季為豐水期,其他季節水量少,甚至斷流.
流程:不長(蒸發、下滲、灌溉用水多)
③ 塔里木河:7~9月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態環境問題:
下遊河段來水量銳減,河道乾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嚴重沙化,生態環境惡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區不斷開墾土地,農業用水急增,加之溫室效應,蒸發加強,導致下遊河流水量減少甚至乾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兒井:
附:坎兒井的神奇
中國古代是科技大國,而位於中國西部地區的新疆、四川一帶,其古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虛傳.坎兒井,《史記•河渠書》稱為「井渠」.它是維吾爾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過地下渠道灌溉農田的水利設施.坎兒井主要流行於新疆吐魯番、哈密一帶乾旱地區.其流程樣式如圖所示:
坎兒井的開鑿程序是:從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長度不一,最長可達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豎井,各個豎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漸減小.暗渠水流近田莊處始經明渠流出地面,灌溉農田.勤勞智慧的維吾爾族人民發明創造了坎兒井技術後,又通過絲綢之路將它傳入中亞和西南亞等國家.王國維的《西域井渠考》敘述了這一傳播的概況.
開鑿坎兒井的工程相當浩大,往往耗時好幾年.要使坎兒並經久耐用,還要常年修理保養,要在暗溝清除淤泥,支撐樑柱,甚至還要加掘上游暗溝,以增加水源,工程極為艱巨.古代中國人民為獲得水源,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爭的成就堪稱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觀.
3.湖泊
分類(按湖泊所在流域特點)內流湖→內流區→基本上是鹹水湖
外流湖→外流區→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區: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區,占我國湖泊面積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
東部平原湖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南部,是我國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區,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都分布在這一地區
各湖泊所在省區:
青海湖——青海省 鄱陽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洪澤湖、太湖——江蘇 巢湖——安徽
4.主要河流——長江、黃河
5.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東江匯合而成,西江是主幹.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長,水量僅次於長江,水能豐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盤江和紅水河,開發後形成「西電東送」南部通道.水運發達,內河年貨運量僅次於長江,西江梧州以下航運條件較好,珠江三角洲航運最為發達.
長度:1800千米
概況 流經省市:京津冀魯蘇浙
6.京杭運河 溝通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歷史上:溝通南北
現 在:蘇浙境內仍是重要的運輸線
7.紅水河梯級開發
(1)區位優勢:亞熱帶季風區,流經雲貴喀斯特地形區,流量、落差較大,水能豐富;加之鄰近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具有廣闊開發前景.同時資源豐富,人口稀少是大規模開發的保障。
(2)開發現狀:將建成西電東輸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橋(黔桂交界)、岩灘、大化(桂)水電站建成發電。
附:都江堰的魅力
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灌縣西北岷江中游的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孕育了古代蜀國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古代朗江水源旺盛,自山區轉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決,水災特別嚴重.公元前251年,秦國蜀太守李冰及其兒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訪察水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制定了「深淘灘、低作堰」的歲修原則,以及「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針.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了都江堰的排洪、泄沙、引水工程體系.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勢轉為平緩,既免除水災,又灌溉田地,於是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世號陸海」,「都江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李霍芬的贊美之詞道出了都江堰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豐碑」的特殊地位.都江堰的興建,一去兩千餘年,她像一座歷史的豐碑,傲然屹立在祖國的西南四川盆地之中,隨著開發西部宏偉戰略的實施,這顆水利工程史上的燦爛明珠,將放射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魅力無比的都江堰帶來了四川的風調雨順,水土滋潤,它永久性地灌溉了天府之國,也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柒』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中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岩石分三大類:①岩漿岩②沉積岩③變質岩。從岩漿到形成各種岩石,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岩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類型有褶皺和斷層(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流水侵蝕地貌、堆積地貌;風蝕地貌、風積地貌。
3、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並產生大氣逆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6、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准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7、水循環
(1)類型:海陸間大循環(大循環)、陸地循環(水量很少)、海洋循環(水量最大)
(2)各環節的名稱: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聯系四大圈層。
8、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最強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到增溫、增濕作用;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的影響: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第四章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上。平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築投資。也有的平原不適宜城市的發展。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有利方面:高緯度地區升溫幅度最大,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對農業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濕潤半乾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製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資源的定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它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舉例:能源利用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柴草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18世紀,煤炭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為主要能源——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5、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台風、暴雨、寒潮、沙塵暴、暴風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們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必修2 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
一、人口增長
1、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 2、人口增長模式 3、世界人口增長4、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壓力大——控制人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
人口增長過慢:人口老齡化——鼓勵生育、接受移民 二、人口遷移
1、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環境、其他因素2、人口遷移的意義(1)利:①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 ②加強文化交流 ③減輕遷出地的人口壓力 ④為遷入地提供廉價勞動力。
(2)弊:①造成遷出地人才外流 ②給遷入地社會管理增加了難度
三、人口分布與人口容量
1、人口環境承載力:一定時期,某一地域能夠維持撫養的最大人口數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於人口承載力。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的因素:資源狀況、生產力水平、開放程度和消費水平。
四、地域文化與人口
第二章 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功能分區——相同的城市用地類型發生集聚
(1)商業區:位於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交通便利,通信發達,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強。
★中心商務區(CBD):建築密集、高樓林立、交通便捷——面積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業區:一般分布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鐵路、公路經過。
(3)住宅區:是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區:一般要求環境優美,遠離工業區和商業區。城市建設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跡。
2、城市地域功能分區形成的原因:歷史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規模與地域結構、服務范圍
★小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不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服務范圍小。
★大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大。
二、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 地形 2、 氣候 3、 河流。
(二)社會經濟方面
1、農業基礎
2、交通條件: 3、政治,軍事防衛、宗教、科技、旅遊等也能促進城市的形成和壯大。
三、城市化
1、 城市化的標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城市化特點:①大城市發展速度超過小城市;②大城市數目不斷增多;③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發展快。——大城市化趨勢
3、 發達國家的城市化
① 特點: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4、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
① 特點: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趨勢明顯。
② 我國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
③ 城市發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脹,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集聚於少數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 熱島效應、 雨島效應 、城郊熱力環流 、大氣污染嚴重
(2)對水文的影響:對地下水——下滲量減少、地下水漏斗區范圍和深度增大。
對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匯水時間縮短,更易形成洪峰。
對水質——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對生物的影響:草坪和人工林品種單一;破壞生物棲息地,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五、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
第三章 人類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1、崇拜自然——采獵文明——人與自然是恐懼與依賴的關系;
2、改造自然——農業文明——人對自然的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3、征服自然——工業文明——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謀求人地協調——當今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和諧發展
二、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和次生環境問題
★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①可再生資源:關鍵在於「合理開發」——控制開發強度,保護和促進更新
②非可再生資源:關鍵在於「合理利用」——節約和綜合利用,尋找新的代替品
2、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1)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消耗資源的速度超過其再生速度;
(2)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
★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達國家嚴重,原因是:①環境承受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②經濟技術水平低,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境保護;③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三)主要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1、環境污染:
(1)大氣污染:全球氣候變暖、酸雨、臭氧層破壞——污染源:工業生產、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2)水污染:工業廢水;農業污水(來自農葯、化肥);生活污水(各種洗滌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4)固體廢棄物污染:工業垃圾、農業垃圾、建築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危害:污染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響衛生傳播疾病
★處理:分類回收、綜合利用;填埋;堆肥(發酵、高溫殺菌);焚燒(發電)等
2、生態破壞:破壞生態平衡——生物物種減少、森林和草原破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生物物種銳減
①現狀: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的程度越來越快 ★生物的作用:①經濟方面—為人類提供食物、木材、工業原料等。
②生態方面—促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構成生命支持系統。
②原因:亂砍濫伐、過度捕獵、環境污染③危害:生物多樣性破壞,食物鏈斷裂,使生態平衡失調。
(2)森林資源破壞——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
森林面積減少的原因:砍伐、開荒、開礦、薪柴採集、放牧和空氣污染
(3)濕地減少——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
①濕地的作用:經濟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運、養殖、旅遊、灌溉等
生態作用——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
(濕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機物,不參與大氣CO2的循環,成為炭庫,可緩解「溫室效應」)
②濕地減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導致泥沙沉積;引水灌溉導致入湖(沼澤)水量減少;圍湖(海)造田,使湖泊、灘塗面積縮小;水體富營養化,使濕地功能減弱甚至喪失。
(4)土地荒漠化
①沙漠化的表現:耕地、林地、草地、濕地縮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鹽漬化。
②主要分布地區:乾旱、半乾旱、半濕潤地區
③西北沙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氣候乾旱,植被稀疏,土壤疏鬆;多風(暴雨、鼠害等)
★人為原因:人口激增導致過度農墾、過度樵採、過度放牧、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④防治的主要措施:
Ⅰ.控制人口數量:有利於緩解人地矛盾,建立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
Ⅱ.生態恢復和建設: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風固沙
◇綠洲地區:封沙育草(外圍);植樹造林(前沿);建立農田防護林網(內部)。
◇在缺乏水源的地區:利用柴草等材料,在流沙地區設置沙障,固阻流沙。
★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合理配置農林牧業:植樹種草,合理放牧,退耕還林還草
★多途徑解決能源問題:如開發新能源,營造薪炭林、興建沼氣池、推廣省柴灶等。
Ⅲ.合理利用水資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既考慮上、中游的開發,又考慮下游的生態保護。
(5)土壤次生鹽漬化
①分布:華北平原、東北平原以及綠洲上。
②次生鹽漬化的成因:人為方面:耕作技術落後,不合理灌溉自然方面:氣候乾旱,蒸發旺盛,鹽分易在地表聚集
三、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4)清潔生產:評估產品對環境影響的傳統方法只把焦點放在末端處理上。清潔生產則從原料開采——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地形地勢
區域分異主導因素
隨緯度位置變化的氣溫是該區內部自然區域變化的主導因素。
距離海洋遠近而變化的干濕狀況,是該地區內部自然地域變化的主導因素。
隨海拔高度而變化的垂直地帶性是決定該地區內部自然地域變化的主導因素。
一、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1. 背景: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是不均勻的,存在明顯的資源富集區和資源貧乏區。另一方面,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區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該區域所賦存的自然資源往往不匹配,因此,為了適應區域發展與自然資源供給的平衡,就必須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結論:資源的區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導致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根本原因。
2.方案:主要是工程建設方面的相關問題,如各種工程方案的優、缺點比較,結合區域地理考查相關內容,影響工程建設的區位因素等。這一部分內容一般不屬課標要求考查的重點。
3.影響:這一部分內容是課標要求的核心問題,側重考查學生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的能力。總體來說,資源跨區域調配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縮小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要結合不同的資源類型、區域特徵,從社會、經濟、環境等各個方面來分析對資源輸出地和資源輸入地產生的積極和不利影響。
『捌』 地理考試知識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是4400萬km2,該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km2,人口有1.27億(2000),首都是東京,經濟:由於該國缺乏礦產資源,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工業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發展成了加工貿易型的經濟。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
5.歐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區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是阿爾卑斯山系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島。
6. 巴西的傳統節日是狂歡節,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東南亞的氣候主要有兩種: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8.美國共有50個州和一個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其中的兩個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億(2000), 面積是937萬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是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向南到義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現已建成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兩國合建的。
11.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大分水嶺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亞大盆地為主的平原;西部:寬廣平坦的高原。
12.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運輸為主。北美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拉丁美洲的人種以混血人種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屬於(淡、咸)淡水湖。
13.南極特有的鳥類是企鵝。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蝦。北極的主要動物有北極熊。俄羅斯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其中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稠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主要承擔內河航運的河流是伏爾加河。
14. 美國農業的特點是實現了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該盆地所在的大洲號稱「高原大陸」「熱帶大陸」。該盆地內部的氣候類型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俄羅斯管道運輸的主要對象是石油和天然氣。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其中東南沿海最為稠密。人口有 1.70億(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東南亞的主要物產:稻米:緬(甸)、越(南)、泰(國)。橡(膠)油(棕):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8.南亞有兩條河流,位於印度境內的是恆河,另一條是印度河,位於巴基斯坦國境內。南亞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3~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10月為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90%,濕熱多雨;從11月~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乾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達到10億。 南亞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97%以上的人口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被譽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烏茲別克。
21. 馬來西亞的錫礦產量居世界首位。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中東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中東地區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發源地,三大宗教的「聖城」是耶路撒冷。
23. 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南亞的范圍由兩部分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4.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多瑙河,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燥、嚴寒、烈風。
拉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巴西。該國的首都是巴西利亞。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有鴯鶓、袋鼠、鴨嘴獸、樹袋熊、針鼴。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澳大利亞。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
27.南極的主人是企鵝。 南極地區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的厚度多1720米。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大洲。
28.南極科學考察的最好時間是南極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這時正是南極的極晝(極晝、極夜)。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面積是1708萬km2 。
29.被譽為「美洲大陸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0.印度尼西亞的首都是雅加達。世界最大的半島是 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面積最廣大的國家。巴西有三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產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劍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33 .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美國有世界第四長河是密西西比河。 日本的海岸線曲折。
34.印度紡織工業中心中,麻紡工業中心 是加爾各答; 棉紡工業中心孟買。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70%以上,兩個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是荷蘭和丹麥。
36.世界最高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區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屬於黃色人種。他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瑪雅文化。
37. 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東南沿海地區。首都是 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亞洲的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達到10億。
39.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森林、水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
40.日本的領土由四個島嶼組成,是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位於本州島上。
41. 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伏爾加河注入裏海。
42.印度從氣象災害看,旱澇災害頻繁,原因是該國的氣候主要以為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亞洲地勢特點是中間高、四周低。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43.歐洲共有四個大的半島,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北部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義大利所在的半島是亞平寧半島。
44.非洲最大的島嶼是馬達加斯加島。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屬於活火山。
45.我國已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羅斯有俄羅斯位於北極圈以內但終年不凍的港口是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的原因是受惠於北大西洋暖流。該國有豐富的資源:淡水資源(貝加爾湖)、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世界最廣)、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47.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 世界上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
48.俄羅斯最大的海港是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東西跨度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達1萬多千米。俄羅斯的兩個農業區是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俄羅斯地形對河流分布的影響:西部平原廣大,河網密布;東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50.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的重要指標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撒哈拉以南的經濟屬於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人口、環境、糧食三者成為 當地發展經濟重點考慮的問題。 美國的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52.歐洲西部的面積是500萬km2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絕大部分屬於發達國家。
53. 中東地區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埃及的首都是開羅。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農業集中於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歐洲有世界上最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沿岸的氣候屬於地中海氣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於 黃色人種。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是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56..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 日本的四大島中,位於最南邊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黑種人的故鄉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種熱帶經濟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國」。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如巴西佔到全國人口的40%。 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安第斯山。
59.德國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亞。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美國首都華盛頓。
60.歐洲西部的工業屬於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在發達國家中佔主導地位。
61.俄羅斯位於兩個平原之間的地形是烏拉爾山。位於高原和山地之間的河流是勒拿河。
62.與我國相鄰,而且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應選在南極極點。
63.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板塊。中東地區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 水資源。最豐富的資源是石油資源。
64.青藏高原氣候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日本的氣候具有什麼特點季風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或中東地區)。
65.日本的四大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本州。日本以哪種經濟為主加工貿易型經濟。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溝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是以溫帶草原氣候為主。中東地區的主要人種是白種 人。
67.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 南非。被稱為美國「黃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針葉林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人口稠密的地區是東北部的五大湖地區。 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擋。
69.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無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極洲。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是因為日本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俄羅斯是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
71.地形以平原為主的大洲是歐洲。 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72. 南亞的地形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德干高原為主的高原。
73. 東南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沙漠分布於:非洲北部 。
74.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是1.3%,亞洲是1.4%,2000年世界總人口是60.55億,亞洲的總人口是36.8億。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則亞洲增加的人口數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尼羅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其長度是6600km。當北京時間(東8區)是14:00時,莫斯科(東3 區)應該是:9:00 。
76. 將澳大利亞三大地形區逆時針旋轉900 ,與印度國家地形最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分布在 東北部。
77. 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汽車城」是指底特律,鋼都是匹茲堡。飛機製造中心是西雅圖。
78.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州、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亞、東南亞各港口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 被譽為俄羅斯人「母親伏爾加」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全長3600千米,是歐洲第一長河。航運價值很高。通過運河,該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裏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
80. 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在歐洲西部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81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從紅海經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經過的運河和海峽是: 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
82. 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的條件是: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一半以上;河流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區有豐富的水資源;東部降水多,光熱條件好。
83. 在美國,被稱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世界唯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是:澳大利亞。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 。淡水儲量最多的水體南極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國發電量中核電的比重高達70%以上。
85.法國的工業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以汽車、飛機製造為主體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突出地位,服裝、食品、醫葯等工業部門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86.美國的三大地形為,東部:阿巴拉契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為主體的山地。
87. 北美外來移民中80%以上的是歐洲人及後裔。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有世界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
88.世界上被稱為「火山國」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由於該國地處三大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這三大板塊是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89.從大洲與地區看,玉米的原產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埃及是一個地跨哪兩大洲的國家:亞洲和非洲 。
90.法國巴黎的象徵: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區。
91美國城市的籃球隊芝加哥公牛隊,休斯頓火箭隊,西雅圖超音速隊,底特律活塞隊。世界陸地最低窪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各大洲地形特點各異,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歐洲 。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原因是:緯度和地形。
93.南極地區是科學考察的寶地,我國在那裡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同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教徒奉為聖城的是:耶路撒冷。
94.習慣上,被我國稱為「南洋群島」的是指東南亞地區的:馬來群島 。各大洲中經濟最發達的大洲是:歐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 。
95.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
96.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 、愛沙尼亞 。
97.美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 :東北部地區。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