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理位置不好所以要侵略
⑴ 為什麼日本的地理位置資源不豐富可以侵略亞洲中的很多國家,難道一開始美國就給日本撐腰
日本本為島國,多自然災害,自然資源又少,生存危機感強烈,自然而然衍生出要到大專陸上生活的想法,這也屬是他們要侵略亞洲的主要原因,還一個就是文化,由於屬於中華文明的衍生,他們一直視中國為本源。最後一點就是人家明治維新十年國力就超過了中國
⑵ 西方列強為什麼不侵略日本,而要侵略清朝
在19世紀前期和中期,尤其是幕府開國之前,日本所經受的侵略,雖然有黑船來航、《安政五國條約》、開放通商口岸等等事件,但是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不如清國,並沒有被大規模入侵,這是客觀歷史事實。
但是如何解讀這個事實呢?是因為日本人聰明或者強大、或者值得列強忌憚嗎?當然並非如此,當時的江戶幕府治下,因為將近二百年的和平,日本已經是一個武備鬆弛的國家了,在西方列強面前並沒有多少抵抗能力。
清國和日本在19世紀前中期並無多少不同,同樣搞閉關鎖國,幕府的軍事實力甚至比清國還要孱弱,甚至到明治維新前期,日本的軍事實力也並不能入英法等列強的法眼之內。
1840年打到鎮江的一萬多英軍,1860年打到北京的兩萬多英法聯軍,如果扔到日本去,也照樣可以打進京都和江戶,不會有什麼別的不同。
之所以日本沒有遭受到列強大規模入侵,一個是它的地理位置,一個是它貧瘠的資源。
日本是孤懸於東北亞一角的島國,地理位置並不優越,也沒有處在當時重要的通商航道上面,對西方列強來說,大規模入侵日本有實際上的難處(英國能夠入侵清國,是因為有印度這個基地和跳板),而且很顯然勞師動眾,佩里准將率領幾艘黑船轟開幕府大門的時候,首要目的是想給美國未來去遠東的商船和艦隊提供一個補給點。
當然,如果日本擁有令列強垂涎三尺的資源的話,那麼在19世紀那個年代,就算地理偏僻它仍舊會招來西方國家的大規模入侵,可是它沒有。
當然,這絕不是說日本一直都很貧瘠,實際上在江戶時代前期(17世紀),日本是一個出了名的富國——因為盛產金銀,它甚至被馬可波羅在游記裡面稱作「黃金之國」,也被後來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稱作是富庶的天堂。
黑川金山、湯之奧金山和佐渡金山等等,都是當時世界上較大規模的金山,在德川幕府前期,這些金山成為了幕府的重要財源和財政支柱。除了金山之外,日本還有不少大規模的銀山,規模都是當時的世界前列。
所以,在16-17世紀,西班牙人和後來的荷蘭人,包括後來的清國人,都是通過和日本貿易,獲得了巨額的財富。
沒錯,和一般印象不同,日本也跟清國做生意,甚至是把清國當成了主要的貿易對象。在1715年幕府頒布的《海舶互市新例》當中,幕府規定清國一年可以來船10艘進行貿易,交易金額限定在3000貫之內,而荷蘭人的交易額限定為一年1500貫之內(貫是當時日本的重量單位,約為3.75千克左右)。
而由於當時日本的出口量小進口量大,日本與外國的貿易帶來了驚人數量的貿易逆差,這種貿易逆差的後果就是金銀大量流出。根據日本幕府自己的統計,從1655-1715年,60年間日本流出黃金239萬7600兩,銀37萬4200貫,占當時黃金產量的一半、白銀產量的四分之三,這也是幕府痛下決心頒布《海舶互市新例》限制貿易規模的原因。
而到了19世紀,因為西洋人的壓迫,金銀的流出速度再度加速。佩里准將黑船來航之後,1854年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幕府答應了全面對美國開放通商,結果西方其他列強蜂擁而至,最後達成了《安政五國條約》,列強都獲得了和日本貿易的片面最惠國待遇。
這些商人利用條約從日本攫取了巨大利用,其重要的一環就是利用日本金銀比率比外界低(當時日本金銀兌換比率是1:10,而英國等國家是1:20),大量用白銀套購日本黃金。
短短十幾年間,日本的黃金就再度大量流出,幕府財政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正是因為財政的失敗,所以維新黨人才可以那麼容易推翻接近兩個半世紀的幕府統治。
更為可怕的是,此時日本的礦山經過了多個世紀的開采,已經變為枯竭狀態,佐渡金山等大型金礦在近代的產量變得十分低下,再也無法和鼎盛時代相比。
於是經過幾個世紀的碌碌無為和對清國以及西洋人的貿易失敗,日本原有的貴金屬已經大量流出,從人人稱羨的黃金之國變成了一個貧瘠的國家,和通過絲綢、茶葉等貿易積累了幾百年白銀的清國相比,無異於是一個沒有任何侵略『價值』的國家。
如果日本還有大清那樣多的財富,那麼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管日本幕府或者日本朝廷有多麼體制開明、多麼勵精圖治,他們都肯定將會面臨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因此重要的不是它怎麼樣,而是它是否值得侵略。
當然,堪堪躲過了19世紀中前期的西方侵略狂潮之後,日本並沒有浪費自己的幸運,在明治時代經過仁人志士的痛定思痛,終於改變了之前幾個世紀的碌碌無為,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世界當中,並且以超乎於常人的努力,改變了日本在貿易上的極弱狀態,成為一個工業先進國家和貿易出超國家,重新積累了巨額財富,最後變成了世界的列強之一,這也值得敬佩。
最後說一句,看了一下本題下的很多回答之後,我表示我不明白為什麼知乎老是有這么多意識形態上的爭論……現在的人都這么糾結立場嗎?
歷史問題能夠全部由意識形態來回答的話,那就不稱其為歷史了……
望採納謝謝
⑶ 日本的地理位置十分尷尬,最終有可能被淹沒,現在的日本應該如何應對
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我個人的意見是一大力研究和發展相關科技,二做好國民遷移的准備。
日本是我們的鄰國,處於地震斷裂帶上,常年地震多發。
2、做好全部國民遷移的准備。
凡事一定是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不能只寄希望於科技。一旦災難無法避免,必須做好萬全准備。首先要組織一些專家,先擬一些議案。另外就是尋求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和其他的國家的幫助。總的來說就是要有憂患意識,提前准備好應對這種情況,不要到時候慌了手腳。
⑷ 日本地理位置決定它必須往外侵略,不然淹沒
日本是島嶼國家,面積狹小,資源匱乏,中國則相反,日本想發展成帝國需要土地、資源,而且中國地接歐洲、中東等國家,位置優越,關鍵是中國國力薄弱。
⑸ 日本為什麼要首先侵略中國東北
柳條湖事件是日軍精心策劃的一次陰謀。日本通過控制滿洲(中國東版北地區)進而權侵略中國的企圖由來已久;而奉天(現為沈陽)是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東北軍主力的駐地,便成為首要目標中的首要目標;柳條湖靠近沈陽城,和東北軍北大營,便於嫁禍和進攻,便成為製造事件的地點。 戰爭不是某一國家想發動便可以的,必須要有原因,要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諒解才可以,所以日本在戰爭之前要有「合理的理由」
⑹ 日本人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其真實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經濟利益。
七七事變前,日本為了攫取華北的經濟利益,一方面不斷增兵,另一方面不斷增設主導侵略的機構。如日本大藏省增設了東亞經濟調查課,華北駐屯軍設置了經濟顧問部,滿鐵株式會社在華北設立了「興中公司」。
同時,日本打著「日中經濟提攜」、「雙方合作」的招牌,逼迫華北當局把航空、鐵路、煤炭、鐵礦、港口、電力、通訊、農業、漁業等多種行業的開發權讓給日本。
與此同時,日本人在駐屯軍的武裝支持下,以「特殊貿易」為名,在冀東大規模地走私,明目張膽地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嚴重地危害中國經濟。
(6)日本地理位置不好所以要侵略擴展閱讀
最終結果: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⑺ 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日本對外擴張的方向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遠東的國際形勢所決定的。中國、朝鮮與日本隔海相望,距離很近,同時因與歐美相距遙遠,故尚未完全被歐美列強所控制。這幾個因素都有利於日本。日本可以將軍事力量全部集中於遠東,全力展開對亞洲大陸尤其是中國的爭奪。
這是中國遭受日本侵略的客觀因素。如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距惡魔太近。
但是,這不是一個主要的因素,我們遭受日本侵略的更重要的原因在我們自身。
從中國的主觀因素上看,有以下原因:
首先,由於中國國力衰弱,使日本侵略者認為中國不堪一擊
中國綜合國力落後,表現在各個方面,政治腐敗,經濟落後,人民愚昧而不覺醒。從軍事方面看,中國軍隊在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中所暴露的落後,實際上經歷過明清兩代長期的量的積累,最終形成了質的落差;並且,這種落後不是某一個方面的,而是全面的、綜合性的,表現在武器裝備,軍事訓練,戰略戰術,組織指揮能力,官兵的軍事修養、文化視野與自信心等各個方面。
日本軍閥是最看重實力的,甚至是迷信武力的,日本在中日實力對比上的顯著優勢極大地助長了他們的侵略野心,也使其全面侵華戰爭具備的切實的可行性。有的日本軍閥甚至吹噓:日本只要派出3艘巡洋艦、1個師團,用1個星期就可以滅掉中國。其氣焰之囂張可見一斑。
其次,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使日本軍閥覺得中國軟弱可欺
日本在實力上的優勢使日本具備了侵華的物質條件,而中國人在民族性格上的弱點更使日本軍閥感覺中國軟弱可欺。
崇尚以德服人的中華民族待人以和為貴,遇事處中庸之道,這種文化背景下的中國人平和善良,容忍克制,消極懦弱,重文輕武,性格內向。
⑻ 日本當年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如果問現在的中國人最痛恨的是哪個國家,日本毋庸置疑肯定排名第一。原因不說自明,從甲午戰爭開始,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國飽受日本欺凌,中國東北一度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那麼問題來了,日本當年為什麼要侵略中國呢?
1929年10月,一場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全球。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經濟危機造成的影響,轉移國內矛盾。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了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了東北,並扶植了「偽滿洲國」作為傀儡政權,東北正式淪為日本殖民地。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由此拉開。
⑼ 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做好鄰居不好嗎
1:需要資源
日本除了漁產品特別豐富以外,基本沒什麼像樣的大型礦產版。而中國早在魯迅的時代,權就已探明的煤礦儲量夠全世界用幾百年了。再加上遼寧的鐵礦等。中國有著開啟資本主義工業大生產的除了石油以外,幾乎都有。所以,日本急需離本土近大型的礦區。
2:需要市場
那時候的日本跟現在的中國一樣。都是出口產品多,賣到國外去,厲害的國家抵制你的產品。所以,就要欺負一些人口多,而且國力弱的國家,逼著他們來買自己的工業品。你看跟現在的中國情況一樣的。好多產品物美價廉的,然後拉到美國去賣,美國人說你傾銷,所以不讓你賣。日本當年的做法就是,不讓我賣?我把你打服了,看你買不買?
3:需要人口和土地
日本以幾千萬人口,就想一統天下是不可能的。到時候糧食不夠、兵員不夠都會是問題。所以需要征服整個東亞,以擴充自己的兵員。並且日本耕地有限,獲取東亞地區的耕地以支持日本戰爭,對它們而言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