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地理信息系統實施方案
A. GIS系統方案有誰給我分享一份
電力線路智能移動巡檢系統解決方案 1、應用背景 電力線路和設備巡檢工作是供電公司有效保證輸配電設備安全、提高供電可靠率、確保輸配電線路最小故障率的一項基礎工作。目前,國內普遍採用的是人工巡視、手工紙介質記錄的工作方式,這幾種方式存在著人為因素多、管理成本高、無法監督巡檢人員工作、巡檢數據信息化程度低等缺陷。 如何有效提高巡檢工作質量?如何有效地將巡檢數據信息化?如何消除巡檢工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這些問題困擾了供電公司很多年,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比如採用條碼、IC卡、信息鈕等手段對巡檢人員的工作進行監控,但是實際效果並不理想。最大的原因是要在現有的線路和設備上安裝新的信息,不僅安裝工作量巨大、成本高昂,而且由於線路設備多在野外、風吹雨淋、強電磁場、人為損毀等原因,現場設備上安裝的條碼、IC卡和信息鈕等信息設備損壞也嚴重,反而增大了巡檢工作的工作量,因此都沒有得到大規模的使用和推廣。 中海達《電力線路智能移動巡檢系統》是為電力行業實現科學巡線管理而設計的。該系統採用了GPS、GPRS、GIS、電子標簽和Java等先進技術,使管理人員通過計算機系統對巡檢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檢索、排序,准確了解巡線員巡視每一根桿塔的時間和線路上的各種情況,從而發現線路運行缺陷和存在的重要事故隱患,為綜合治理、以及要採取的相應改進措施提供詳實的依據。系統軟體能很方便地缺陷管理等,使現場巡檢管理、缺陷管理信息化、標准化,以及野外巡線工作管理的精確量化,最終提升線路運行的可靠性。同時,《電力線路智能巡檢系統》與供電生產管理系統進行無縫連接。 2。巡檢集成技術 對於如何實現有效的電力線路巡檢管理,目前除了採用傳統大的人工直接巡檢外,還有採用視頻監控、綜合檢修車,甚至直升飛機等電力線路巡檢手段。這些方式在對國內電力企業來說,成本過高,實施困難,且不易推廣,同時也難以解決巡視工作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國內的供電公司在傳統的人工巡檢方式基礎上,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方式。 巡檢集成技術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巡檢人員定位、巡檢數據採集和巡檢數據同步。 2.1人員定位技術 為了提高巡檢工作質量,監督巡檢人員工作,提高具體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供電公司通常採用一定手段,檢查巡檢人員的「到位率」。 1、信息鈕 在每支桿塔上安裝一個信息鈕(也稱信息螺栓),信息鈕上有檢測雷擊電流通過桿塔的感測器,並事先將桿塔對應的線路名稱及桿塔編號信息寫入信息鈕。巡檢員到達需要查看的桿塔時,旋下螺栓蓋後用巡檢器對准信息鈕的定位口,巡檢器顯示並記錄相應桿塔的線路名稱及編號以及檢測日期和時間。這種方式綜合成本高,且維護這些額外的信息裝置增加了實際的維護和檢修工作。 2、條碼或電子標簽 在每支桿塔上採用條碼或電子標簽標記定位,巡檢員到達時用掃描裝置進行掃描,通過條碼信息確認所在桿塔位置和線路,巡檢器顯示並記錄相應桿塔的線路名稱及編號以及檢測日期和時間。 3、GPS和GIS 採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GIS技術,無須在設備上安裝任何附加裝置,就能夠准確跟蹤巡檢人員的巡視路線。 GPS與傳統的手工測量手段相比,有著測量精度高、操作簡便、儀器體積小,便於攜帶、全天候操作、觀測點之間無須通視、信息自動接收存儲、,中間處理環節少等優勢。當前,GPS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大地測量、資源勘查、地殼運動、地籍測量等領域。 GPS在電力系統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例如電力系統的城網改造等工程都需要GPS系統的配合。將GPS系統應用於電力線路巡檢工作,在國外也是一項成熟的應用模式,配合GIS(地理信息系統)的線路信息,為電力運行規劃、巡檢、維護等作業提供一個良好的應用平台。由於GPS採集到的是地理信息數據,同GIS系統同屬原始坐標數據,只是數據格式的不同,所以很容易與GIS系統結合。 GPS典型技術參數: 接收衛星:12個通道可自動選擇 首次定位時間(TTFF):熱啟動≤18秒,暖啟動≤48秒,冷啟動≤120秒 定位的精確度:水平定位精度5~15米 更新速率:定位確定後每2秒更新一次 輸出信息:NMEA0183(2.20版):GPGGA、GPGSA、GPRMC和GPGSV 2.2數據採集技術 不同的設備,其檢查和測量的內容各不相同,採用適當的工具採集巡檢信息,是巡檢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 IC卡 巡檢器將巡檢記錄存儲IC卡上。 2、PDA 採用PDA作為巡檢器,將巡視數據直接保存在PDA上,或者通過無線網路將數據直接同步到後台系統進行處理。 2.3數據同步技術 離線非同步與USB 系統將巡檢數據暫時存在巡檢設備上,回到公司後通過USB上傳到伺服器。並下載相關信息。 在線同步與GPRS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的中文含義為整合封包無線服務,是在現有的GSM系統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新的分組數據承載業務,網路覆蓋比較完善。它利用而"分組交換"(Packet-Switched)實現無線數據傳輸,只有在有資料需要傳送時才會佔用頻寬,而且可以以傳輸的資料量計價。 GPRS的用途十分廣泛,包括通過手機發送及接收電子郵件,在互聯網上瀏覽等。最大優勢在所謂的"永遠在線"和"按流量計費",GPRS理論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30K,目前的實際傳輸速度30K左右,但已完全可以支持多種無線互聯應用服務。隨著網路優化的完成,速度還會得到提升。 使用GPRS網路只需將開通了GPRS服務的普通GSM手機SIM卡插入GPRS設備中即可。 3。主要功能 線路設備台帳管理 線路設備基本信息查詢 2、線路設備缺陷管理 用戶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定義缺陷處理的工作流程。 3、線路工作票管理 線路第一、二種工作票的填寫、簽發、審核、許可、開工、變更、結束等全過程的管理控制,並直接與調度聯網。 4、線路智能巡檢管理(PDA) 車輛導航、人員定位、設備定位、缺陷登記和消除、遠程喚醒和提醒功能、數據通信 5、線路智能巡檢管理(伺服器) 制定巡線工作計劃、檢查巡線到位情況、制定巡檢周期等 4。技術特點 不需要對電力設備進行改造或者增加其它設備 與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一體化設計。 同時支持數據在線同步和離線非同步兩種不同通信方式 支持GPS全球衛星定位技術應用 支持激光條碼和電子標簽識別技術 支持GIS應用 採用先進的J2EE分層軟體體系結構 採用移動資料庫技術(MobileDatabase) 採用JAVA移動應用伺服器技術(IMAGEServer) 5。網路拓撲 7 6。工作模式 1、系統初始化 建立人員許可權 建立線路設備台帳 建立地理信息圖 設置缺陷管理流程 設置缺陷代碼 採集所有設備地理位置的坐標。 建立巡檢周期 建立巡視計劃 2、日常巡查 根據巡線計劃,工作人員持移動終端到達所需檢查的地點,打開PDA,系統客戶端程序就通過GPS模塊自動獲得當前位置坐標,然後與本地或局內的資料庫中的資料進行對比,將面前的設備檔案顯示在終端屏幕上。巡線人員即可將現場線路設備情況記錄在掌上電腦中。同時,系統自動激活GPRS無線網路,將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當前的時間,連同現場線路情況記錄一起發往局內的資料庫,由後台巡檢服務程序處理後進入系統資料庫。如果有GIS系統配合使用,PDA可以顯示電子地圖,並進行導航,指引巡查路線。 為了保證可用性,系統支持在線和離線兩種方式的工作狀態。如果GPRS無線網路因為信號問題暫時無法接通,系統將數據暫時存儲在本地。一旦無線網路可用,就自動發送數據。另外,系統還提供備用的紅外數據集中傳送方式以供不時之需。當因故無發使用無線網路時,巡線員可以將終端置於智能巡線服務系統的紅外線接入設備前進行同步。 7。應用前景 "電力智能巡檢系統"解決方案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可根據電力局實際需求進行調整。通過使用中間件伺服器支持移動設備走無線網路,實現對企業後端數據的遠程實時訪問。不僅增強了巡線信息的時效性,同時將伺服器端強大的邏輯擴展和處理能力,與移動終端密切結合了起來,構成具有很強的業務處理功能的移動系統,可以真正使得移動設備成為電力企業信息系統的一個有效組成部分。 更多的方案請咨詢官網「移動MGIS商城」.
B. 維護GIS地理信息系統所需要的工作及怎樣把它推廣應用
GIS的維護是為了保證系統的正常工作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實際步驟,例如
數據的維護,是專系統數據始終處於相對最新屬的狀態;
軟體的維護,使軟體能適應運行環境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
硬體的維護,使硬體能經常保持良好和正常運行的狀態等。
C.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鄉規劃中有哪些應
GIS在城市規劃中的作用 GIS(地理信息系統)對於城市規劃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它可以在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發揮重要的作用,包括專題制圖(圖框、圖例、風玫瑰)、空間疊加技術分析(現狀容積率統計、城市用地適宜性評價)、三維分析技術(三維場景模擬、地形分析和構建、景觀視域分析)、交通網路分析技術(交通網路構建、設施服務區分析、設施優化布局分析、交通可達性分析)、空間研究分析(空間句法、空間格局分析)、規劃信息管理技術(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規劃信息資源管理)等,尤其在空間分析研究和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中甚至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狀調研階段:
利用GIS管理現狀數據(例如土地使用現狀數據、道路數據、市政設施數據等)。 利用手持GIS設備輔助現場勘測。融合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和GIS的手持設備可以告訴規劃師所處的位置和周邊的地理環境,以及相關地理數據,使規劃師更快、更准確的掌握現場情況。
現狀分析階段 :
利用GIS的疊加分析功能,統計容積率,評價用地的適宜性;疊加分析將有關數據進行空間疊加產生一個新的數據圖層,例如把建築和地塊疊加,就能使建築要素擁有地塊的屬性。 製作各類現狀圖紙; 利用空間統計功能,挖掘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例如分析人口規模等。 分析空間結構;對空間格局的分析首先要判斷空間分布是否存在規律,即空間分布是集聚的還是發散的,或是隨機的,然後還要分析空間集聚的類型,在什麼區域集聚,集聚區域的位置、大小、形狀等,最後還要分析集聚的原因。 分析交通可達性和交通網路結構;交通可達性分析可在路網優化、土地使用規劃、地價評估、區位分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利用GIS精確地構建城市交通網路,包括道路線形、道路暢通情況、車速、路口禁轉、單行線、高架路、路障等,然後在此基礎上計算最短車行路徑和設施的服務區域。利用空間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城鎮的吸引力和勢力圈,用於行政區劃調整; 模擬三圍地形地貌、虛擬城市場景;分析景觀視域; 製作城市演變的動畫等。
規劃設計階段 :
規劃設計階段和城市演變模型結合起來(例如城市CA模型)預測城市演變; 通過多准則決策分析,預測不同政策條件下的用地變化; 交通網路優化; 市政和公共設施布局的優化;在構建交通網路模型後,利用Network Analyst模塊的新建服務區功能優化某設施在服務半徑內能覆蓋的區域。 規劃景觀的實時模擬; 場地填挖方分析; 規劃制圖等。
規劃實施階段:
管理規劃編製成果、基礎地形、市政管線以及相關的各類信息,為規劃業務提供信息; 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各類建設許可業務; 決策時,模擬建設的三維場景,用於多方案選擇和方案優化;查驗項目申報是否符合相關規劃等; 評價、監督階段 和遙感相結合,監測城市、區域的環境變化; 檢查建設項目是否符合規劃; 檢討規劃的實施效果等。
D. GIS學習 地理信息系統
全還給老師了呵。
那最起碼先看一本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的書,摸熟一個軟體,mapgis或者arcgis。
關鍵是你打算去從什麼什麼具體的工作,弄清楚了才能更好的學習,否則本科的內容短時間內要全不上,有難度
E. 設計一個基於組建式gis技術的地理信息系統的解決方案
直接去下篇期刊論文看看不就行了嗎?
F. GIS 地理信息系統 指點經驗
可以去各大高校、縣市城市規劃局、交通局等行政部門嘗試銷售。同時,也可在網上做好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