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山村地理位置
Ⅰ 監鳳閣農庄地理位置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詩曰:齋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主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知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但見:齋 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綉襖錦衣扶御駕。珍珠廉卷,黃金殿上現金B056。鳳尾扇開,白玉階前停寶輦。隱隱凈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古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傷損軍民多矣。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以禳天災,救濟萬民。」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不料其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眾皆計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縲紲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並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親將丹詔付與洪太尉為使,即便登程前去。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不敢久停。從人背了詔書,金盒子盛了御香,帶了數十人,上了鋪馬,一行部從,離了東京,取路逕投信州貴溪縣來。於路上但見:主 遙山疊翠,遠水澄清。奇花綻錦綉鋪林,嫩柳舞金絲拂地。風和日暖,時過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郵亭驛館。羅衣盪漾紅塵內,駿馬驅馳紫陌中。古 且說太尉洪信齎擎御書丹詔,一行人從上了路途。夜宿郵亭,朝行驛站,遠程近接,渴飲飢餐,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員,出郭迎接。隨即差人報知龍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准備接詔。次日,眾位官同送太尉到於龍虎山下。只見上清宮許多道眾,鳴鍾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一派仙樂,都下山來迎接丹詔,直至上清宮前下馬。太尉看那宮殿時,端的是好座上清宮!但見:齋 青松屈曲,翠柏陰森。門懸敕額金書,戶列靈符玉篆。虛皇壇畔,依稀垂柳名花;煉葯爐邊,掩映蒼松老檜。左壁廂天丁力士,參隨著太乙真君;右勢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發仗劍,北方真武踏龜蛇;靸履頂冠,南極老人伏龍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後列三十二帝天子。階砌下流水潺諼,牆院後好山環繞。鶴生丹頂,龜長綠毛,樹梢頭獻果蒼猿,莎草內銜芝白鹿。三清殿上,嗚金鍾道士步虛;四聖堂前,敲玉磬真人禮斗。獻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將瑤壇,赤日影搖紅瑪瑙。早來門外祥雲現,疑是天師送老君。古 當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從,前迎後引,接至三清殿上,請將詔書居中供養著。洪太尉便問監宮真人道:「天師今在何處?」住持真人向前稟道:「好教太尉得知:這代祖師,號曰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向龍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因此不住本宮。」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詔,如何得見?」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煩計議。」當時將丹詔供養在三清殿上,與眾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執事人等獻茶,就進齋供,水陸俱備。齋罷,太尉再問真人道:「既然天師在山頂庵中,何不著人請將下來相見,開宣丹詔?」真人稟道:「太尉,這代祖師,雖在山頂,其實道行非常,清高自在,倦惹凡塵。能駕霧興雲,蹤跡不定,未嘗下山。貧道等如常亦難得見。怎生教人請得下來!」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見!日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為使,齎捧御書丹詔,親奉龍香,來請天師,要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本醮,以禳天災,救濟萬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稟道:「朝廷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辦一點志誠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志誠,空走一遭,亦難得見。」太尉聽說,便道:「俺人京師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誠,依著你說,明日絕早上山。」當晚各自權歇。次日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齋供,請太尉起來,香湯沐浴,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樑上。手裡提著銀手爐,降降地燒著御香。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後山,指與路徑。真人又稟道:「太尉要救萬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顧志誠上去。」太尉別了眾人,口誦天尊寶號,縱步上山來。將至半山,望見大頂直侵霄漢,果然好座大山。正是:齋 根盤地角頂接天心。遠觀磨斷亂雲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謂之山,側石通道謂之岫,孤嶺崎嶇謂之路,上面極平謂之頂,頭圓下壯謂之巒,隱虎藏豹謂之穴,隱風隱雲謂之岩,高人隱居謂之洞,有境有界謂之府,樵人出沒謂之徑,能通車馬謂之道,流水有聲謂之澗,古渡源頭謂之溪,岩崖滴水謂之泉。左壁為掩,右壁為映。出的是雲,納的是霧。錐尖像小,崎峻似峭,懸空似險,削B057如平。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虎嘯時風生谷口,猿啼時月墜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古 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里多路,看看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裡不說,肚裡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公子,在京師時,重衤因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那裡,卻教下官受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只見山凹里起一陣風,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阿呀!」撲地望後便倒。偷眼看那大蟲時,但見:知 毛披一帶黃金色,爪露銀鉤十八隻,睛如閃電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伸腰展臂勢猙獰,擺尾搖頭聲霹靂。山中狐兔盡潛藏,澗下獐B058皆斂跡。齋 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後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諕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裡連聲叫苦。大蟲去了一盞茶時,方才爬將起來,再收拾地上香爐,還把龍香燒著,再上山來,務要尋見天師。又行過三五十步,口裡嘆了數口氣,怨道:「皇帝御限差俺來這里,教我受這場驚恐!」說猶未了,只覺得那裡又一陣風,吹得毒氣直沖將來,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藤里,簌簌地響,搶出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太尉見了,又吃一驚。撇了手爐,叫一聲:「我今番死也!」望後便倒在盤砣石邊。微閃開眼來看那蛇時,但見:主 昂首驚飈起,掣目電光生。動盪則拆峽倒岡,呼吸則吹雲吐霧。鱗甲亂分千片玉,尾稍斜卷一堆銀。古 那條大蛇逕搶到盤砣石邊,朝洪太尉盤做一堆,兩隻眼迸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噴那毒氣在洪太尉臉上。驚得太尉三魂盪盪,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卻早不見了。太尉方才爬得起來,說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粟子比餶飠出兒大小。口裡罵那道士:「叵耐無禮,戲弄下官!教俺受這般驚恐!若山上尋不見天師,下去和他別有話說。」再拿了銀提爐,整頓身上詔敕,並衣服巾幘,卻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聽得松樹背後,隱隱地笛聲吹響,漸漸近來。太尉定睛看時,只風那一個道童,倒騎著一頭黃牛,橫吹著一管鐵笛,轉出山凹來。太尉看那道童時,但見:古 頭綰兩枚丫髻,身穿一領青衣。腰間絛結草來編,腳下芒鞋麻間隔。明眸皓齒,飄飄並不染塵埃,綠鬃朱顏,耿耿全然無俗態。主 昔日呂洞賓有首牧童詩,道得好: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衰衣卧月明。古 只見那個道童笑吟吟地騎著黃牛,橫吹著那管鐵笛,正過山來。洪太尉見了,便喚那個道童:「你從那裡來?認得我么?」道童不採,只顧吹笛。太尉連問數聲,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鐵笛,指著洪太尉說道:「你來此間,莫非要見天師么?」太尉大驚,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間在草庵中伏侍天師,聽得天師說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個洪太尉,齎擎丹詔御香,到來山中,宣我往東京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鶴駕雲去也。』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仙毒蟲猛獸極多,恐傷害了你性命。」太尉再問道:「你不要說謊。」道童笑了一聲,也不回應,又吹著鐵笛,轉過山坡去了。太尉尋思道:「這小的如何盡知此事?想是天師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驚諕的苦,爭些兒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罷。」太尉拿著提爐,再尋舊路,奔下山來。眾道士接著,請至方丈坐下。真人便問太尉道:「會見天師么?」太尉說道:「我是朝廷中貴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這般辛苦,爭些兒送了性命!為頭上至半山裡,跳出一雙吊睛白額大蟲,驚得下官魂魄都沒了。又行不過一個山嘴,竹藤里搶出一條雪花大蛇來,盤做一堆,攔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盡是你這道眾戲弄下官!」真人覆道:「貧道等怎敢輕慢大臣!這是祖師試探太尉之心。本山雖有蛇虎,並不傷人。」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動,方欲再上山坡,只見松樹傍邊轉出一個道童,騎著一頭黃牛,吹著管鐵笛,正過山來。我便問他:『那裡來?認得俺么?』他道:『已都知了。』說:『天師分付:早晨乘鶴駕雲,望東京去了。』下官因此回來。」真人道:「太尉可惜錯過!這個牧童,正是天師。」太尉道:「他既是天師,如何這等猥獕?」真人答道:「這代天師,非同小可!雖然年幼,其實道行非常。他是額外之人,四方顯化,極是靈驗。世人皆稱為道通祖師。」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真人道:「太尉但請放心。既然祖師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這場醮事,祖師都已完了。」太尉見說,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請將丹詔收藏於御書匣內放了,留在上清宮中,龍香就三清殿上燒了。當日方丈內大排齋供,設宴飲酌。至晚席罷,止宿到曉。次日早膳已後,真人道眾並提點執事人等,請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許多人從跟隨著,步行出方丈,前面兩個道童引路,行至宮前宮後,看玩許多景緻。三清殿上,富貴不可盡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諸宮看遍。行到右廊後一所去處,洪太尉看時,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搗椒紅泥牆,正面兩扇朱紅槅子,門上使著肐膊大鎖鎖著,交叉上面貼著十數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疊疊使著朱印。甗前一面朱紅漆金字牌額,上書四個金字,寫道:「伏魔之殿」。太尉指著門道:「此殿是什麼去處?」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之殿。」太尉又問道:「如何上面重重疊疊貼著許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祖老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鎖用銅汁灌鑄,誰知裡面的事。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餘年,也只聽聞。」洪太尉聽了,心中驚怪,想道:「我且試看魔王一看。」便對真人說道:「你且開門來,我看摩王什麼模樣。」真人告道:「太尉,此殿決不敢開。先祖天師叮嚀告戒:『今後諸人,不許擅開。』」太尉笑道:「胡說!你等要妄生怪事,扇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這等去處,假稱鎖鎮魔王,顯耀你們道術。我讀一鑒之書,何曾見鎖魔之法。神鬼之道,處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內!快疾與我打開,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稟說:「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於人。」太尉大怒,指著道眾說道:「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眾道士阻當宣詔,違別聖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後奏你等私設此殿,假稱鎖鎮魔王,扇惑軍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遠惡軍州受苦。」真人等懼怕太尉權勢,只得喚幾個火工道人來,先把封皮揭了,將鐵槌打開大鎖。眾人把門推開,看裡面時,黑洞洞地,但見:知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數百年不見太陽光,意萬載難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東西。黑煙靄靄撲人寒,冷氣陰陰侵體顫。人跡不到之處,妖精往來之鄉。閃開雙目有如盲,伸出兩手不見掌。常如三十夜,卻似五更時。主 眾人一齊都到殿內,黑暗暗不見一物。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著將來,打一照時,四邊並無別物,只中央一個石碑,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趺坐,太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二來宋朝必顯忠良,三來輳巧遇著洪信。豈不是天數!洪太尉看了這四個字,大喜。便對真人說道:「你等阻當我,卻怎地數百年前已注我姓字在此。『遇洪而開』,分明是教我開看。卻何妨!我想這個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從人,與我多喚幾個火工等,將鋤頭鐵鍬來掘開。」真人慌忙諫道:「太尉!不可掘動!恐有利害,傷犯於人,不當穩便!」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眾省得什麼!碑上分明鑿著遇我教開,你如何阻當!快與我喚人來開。」真人又三回五次稟道:「恐有不好。」太尉那裡肯聽。只得聚集眾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齊並力掘那石龜。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約有三四尺深,見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圍。洪太尉叫再掘起來,真人又苦稟道:「不可掘動!」太尉那裡肯聽。眾人只得把石板一齊扛起。看時,石板底下,卻是一個萬丈深淺地穴。只見穴內刮刺刺一聲響亮,那響非同小可,恰似:古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錢塘江上,潮頭浪擁出海門來;泰華山頭,巨靈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奮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飛槌擊碎了始皇輦。一風撼折千竿竹,十萬軍中半夜雷。知 那一聲響亮過處,只見一道黑氣,從穴里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沖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眾人吃了一驚,發聲喊都走了,撇下鋤頭鐵鍬,盡從殿內奔將出來,推倒攧翻無數。驚得洪太尉目睜疑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見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太尉問道:「走了的卻是什麼妖魔?」那真人言不過數句,話不過一席,說出這個緣由。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穩,晝食亡餐。直使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兒窪內聚飛龍。畢竟龍虎山真人說出甚言語來?且聽下回分解。主
Ⅱ 攸縣的地理地貌概況,主要是山系概況。
攸縣位於湘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東臨江西萍鄉、蓮花,南通粵廣,西屏衡岳,北達株洲、長沙,素有「沿海的內地,內陸的前沿」之稱,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地勢由東西二側向中部傾斜,東西環山,中部低平開闊向南北敞開,海拔界於69m至1404.9m之間,形成山丘崗平地貌。主要成土母岩有板頁岩、砂岩、頁岩、紫砂頁岩和第四紀紅色粘土5種。 靈龜峰,峰上生楓,風吹楓動峰不動;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搖洲不搖。 境內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帶,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攸縣境內礦藏豐富,物產富集。已探明煤、鐵、錳、鎢、鈾、銅、金石膏、大理石等礦藏資源20餘種,尤以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三億噸,是全國重點產煤縣。植物物種資源非常豐富,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屬436種,其中喬木273種、灌木139種,草本植物24種,國家保護植物20多種。 攸水、沙河是攸縣兩條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網嶺為脊背向南、北分流,構成了攸縣「東西多山,南北開口,中為丘陵」向東略斜的「申」字形勢。 攸縣北以長沙、湘潭為門戶、南以粵、桂為通衢,東為通贛、浙之樞紐,西為往衡、黔之捷徑,因有「潭之門戶、衡之徑庭」之說。唐蘇師道在《司空山記》說,攸縣「當南嶽之東隅,連雲陽之福地,振瀟湘之勝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縣地域的形勝。 攸縣地貌總的特徵,中部「蘿卜頭」狀為岡地平原,由崗地平原中部地帶呈階梯狀分別延向東西兩面褶皺斷裂區為山地。東部地勢自東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遞降;西部地勢自西向東由中低山向丘陵、崗地遞降。構成東西兩邊群山環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勢低的形狀。縣內最高山是東部鸞山、銀坑和茶陵縣相鄰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處是中部一帶鴨塘鋪的桐壩村,海拔僅69米。 以地殼構造變動強烈程度、性質、形跡的組合規律,可分為三個構造區: 東部為強烈褶皺斷裂隆起區。從東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岩和泉塘山村的耙齒嶺——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鸞山銀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帶和黃豐橋地區掃帚狀隆起帶(即以廣寒寨大、小寨為掃把,雷打石、甑皮嶺——牛皮湖——金城山為帚)看,由於褶皺緊閉,隆帶地區形成崇山峻嶺;而斷裂的發育,促使山勢更加陡峭,切斷山勢的連綿,形成了攸縣群山峻嶺,山峰突兀的獨特景觀。 中部為斷陷盆地區。在縣境中部,以大同橋、新市為中心,東以山關——酒埠江——廖公鋪——巨田一帶為界;西以皇圖嶺新和周家屋——坪陽廟龍泉——檟山株形——大同橋黃沙橋——石羊塘八合沖——桃水一帶為界;南至北70公里,東到西20公里,這一「蘿卜頭」狀區域為狹長斷陷盆地。 西部為斷裂、褶皺區。西部之東,為斷陷盆地截斷,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殼以褶皺為主,斷裂層次。 攸縣的山,險而奇,攸縣的水,清而麗,群山環繞,眾水交錯,形成了縣境的南國景色。宋代太學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可謂攸邑山水之美談。
Ⅲ 山東泰安市寧陽縣
總體介紹
寧陽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五嶽之尊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轄3鄉9鎮,566個行政村,人口80.4萬。
寧陽縣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煤炭、機械、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多家。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2萬噸/年神農丹(涕滅威)生產裝置世界第二、亞洲唯一;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產規模4.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油料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並先後被國家和省、市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桑蠶、大棗、魯西黃牛八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總產50萬噸,蔬菜制種50多個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佔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寧陽大棗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被國家衛生部定為「保健用棗」。
寧陽縣交通發達,京滬、磁萊鐵路在境內交軌,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濟微公路縱橫南北,蒙館公路橫跨東西, 京滬高速鐵路穿過縣境東部;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里程614.5公里。縣城和鄉鎮已全部開通光纖通訊,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1.75萬門。全縣建有坑口電廠1處、熱電廠2處,城區供水公司2處;電網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務,可滿足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寧陽縣有耕地面積6.03萬公頃,是黃淮海平原主要的糧、棉、油集中產區;全縣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多種,其中優質煤儲量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境內磁窯鎮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
為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寧陽縣規劃建設了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八仙橋項目聚集區。八仙橋項目聚集地處縣城,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京福高速公路兩側,交通便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和商業、醫療、教育、娛樂等服務設施配套,為中外客商投資和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
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寧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縣經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 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通過不斷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力度,全縣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寧陽縣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自然條件
(1) 地理位置:
寧陽縣位於魯中偏西,泰安市南部。地理位置東經116°36』 —117°38』 ,北緯35°40』—35°37』 ;東鄰新泰市,西連汶上縣,南與兗州市交界,東南與曲阜市、泗水縣接壤,北以大汶河為界與岱嶽區、肥城市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縣城距泰山56公里 、曲阜25公里、水泊梁山40公里,處於泰山、曲阜、水泊梁山旅遊三角中心。
(2) 地勢地貌:
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多為低山、丘陵,西部多為平原。主要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境內最高峰為東部鳳仙山,海拔608米;最低處為東疏鎮胡茂南窪,海拔46米。大小山峰146座,面積138平方公里;丘陵多分布於低山周圍,海拔70—200米,面積432平方公里;較大河流15條,總長204.6公里, 流域面積1021.3平方公里,屬黃河、淮河流域水系。
(3) 氣溫降水
寧陽縣屬暖溫帶濕潤季節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4°C,1月份平均氣溫-2.1°C,7月份平均氣溫26.8°C;極端最低氣溫為—19°C,極端最高氣溫為40.7°C。年日照時數2679.3小時,年無霜期199天,平均降水量689.6毫米。春、夏季多東南風,秋、冬季東南風和北風較多。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全縣地壤普查總面積1687847.2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394542.5畝,占總面積的82.6%。可耕地1075735.5畝,占總面積的63.73%。
(2)水資源
全縣年平均地上、地下水資源總量為3804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6.13萬立方米(包括引汶客水),地下水2143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28031萬立方米。抽樣化驗,寧陽地下水礦化指標在0.4克/升以下,總硬度為10—20德度,PH值在6.7—7.3之間,絕大多數為中性水。
(3)礦藏資源
境內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0多種,主要有煤、鐵、金、石英石、鉀長石、水晶石、雲田、鋁土、硅石、石膏、花崗岩、石灰岩、硫磺、陶土、耐火土、砂子等。其中優質煤儲量達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人口民族
寧陽縣有人口80.4萬人,人口性別男性高於女性。
全縣有漢族、回族、藏族、苗族、壯族、滿族、水族、朝鮮族等8個民族,以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
社會經濟
三中全會以來,寧陽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矢志不渝地推動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科技教育、開展招商引資,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縣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007年,200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1.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可用財力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6%、24.9%、20.3%,分別是2002年的2.2倍、2.9倍、3.5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46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46元,分別增長27.6%、12.3%,分別是2002年的2.1倍、1.5倍;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20.8:51.3:27.9發展為19.3:50.5:30.2,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發展。以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為目標,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逐步從難以發揮優勢的競爭性領域退出,個體私營民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所有制經濟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
展望未來,寧陽縣將緊緊抓住西部開發和我國加入WTO的機遇,開拓創新,努力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跨越。今年全縣經濟工作總的任務目標是:繼續堅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兩個百分點以上。具體為: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7.5%,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6.2:51.9:3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萬元GDP能耗、取水量分別下降5.2%和8.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招商引資國內到位資金、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5%。
行政區劃
寧陽縣是山東省泰安市市轄縣,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下轄3鄉9鎮,即寧陽鎮、泗店鎮、東疏鎮、合山鄉、伏山鎮、罡城鎮、蔣集鎮、磁窯鎮、華豐鎮、東庄鄉、葛石鎮、鄉飲鄉。
Ⅳ 不老屯鎮的村居介紹
史莊子村屬不老屯鎮所轄行政村,下轄史莊子、邵莊子、邵台、高莊子四個自然村,位於鎮域東北部,半城子水庫上游,距縣城75公里。史莊子村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全村共有130戶、325口人,村域總面積5.51平方公里。近兩年,史莊子村荒山造林500畝,綠化植樹21000株,主要包括防護林、經濟林、用材林三大類。村裡主導產業以林果業為主,現有板栗、梨、核桃、杏等果樹650畝、43000株,年產干鮮果品30噸。2009年,人均收入9000餘元。
為進一步打造優美環境,史莊子村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硬化街道14000平方米,鋪設管線1500米,實現安全飲用水集中供應,水質符合國家衛生標准;修建健身公園兩處;壘砌花牆2500米,規范了街道的環境;修建排洪渠1500米;對全村進行無害化改廁;拆違拆舊50戶、10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21個。2008年和2009年獲北京市文明村稱號。
依託不老湖發展民俗旅遊
史莊子村坐落在不老湖畔,依山傍水的地理優勢,使整個村莊更富有靈氣。不老湖風景區是以半城子水庫為基礎開發建設的,總庫容1138萬立方米,是我縣三座中型水庫之一。
說起不老湖的得名還有一層深意,主要原因是湖底均由麥飯石鋪成,麥飯石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作用,對胃病、皮膚病有顯著療效,長期飲用可祛病健身,益壽延年。湖以」不老「為名,其用意正在於此。
夏秋時節,盪舟不老湖,但見湖域四周山勢起伏,疏影橫斜,波光瀲灧,如一幅絕好的水墨畫,一丘一壑莫不渾然天成,交相輝映,滿山綠蔭,樹影婆娑。水質十分清澈,游來游去的小魚清晰可見。每年來此遊玩、垂釣的人很多,但來的人多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遊人來了沒地方吃住,因此,史莊子村藉助這里生態環境的優越,開始對村裡進行打造,發展民俗旅遊業。去年6月份,村裡在不老湖畔建起了13戶民俗戶,房子全部由北京市建委統一設計,每戶面積為136平方米,分為四室、一廳、一個衛生間還有兩間儲藏室。2011年史莊子村列為密雲縣民俗旅遊示範村,預計年底完成全部建設,可大大提高當地村民的收入。 丑山子村屬不老屯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東北部,距密雲縣城75公里。全村共有村民368戶,748口人,村域總面積11.2平方公里。該村地處雲峰山東麓,娘娘頂山東面山腳下,南北向山溝西側,為山區,村落呈正方形。不老屯-邊莊子公路經過該村。
2008年,丑山子村因地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內街道28000平方米,安裝路燈120盞,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拆除違章建築150平方米;壘砌花牆1500米;修建健身公園兩處,為村民休閑健身提供了場所;進行無害化廁所改造286戶,在全村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搭建節能吊炕313鋪,安裝太陽能熱水器336戶,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當年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
丑山子的由來。走進丑山子村,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丑山子村並不醜,那為什麼叫丑山子呢?據當地村民講,丑山子村名源於傳說,原名「瞅山子」,後演變為今名。相傳,在村西娘娘頂山原有一古廟,塑有王母娘娘。後來,有個老爺在對面山上又建成一座廟,老爺每天在廟台上打坐,巡視四方,發現對面山上的王母娘娘,於是整天坐在廟台上看個不止。娘娘發覺後大驚,棄廟逃走,後村以瞅山子得名。關於丑山子的由來,雖然都是傳說,但在當地還有另一種說法。古時候,村南山有一個洞,洞里住著一個「仙姑」,經常下山為百姓治病。可有病的人經她治了以後,小病變成了大病,大病變成了不能治的病,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善良的百姓。從此以後,當地再也沒人找她治病了。一天,一個外鄉人天不亮就來到洞前請仙姑看病。他往洞里一看,只見洞里有一個閃閃發亮的東西,覺得挺奇怪。他揉了揉眼睛,再仔細一看,可嚇壞了,原來他看到的是一個正在睡覺的大狐狸。那人悄悄地下山,把這事兒告訴了村裡的鄉親們。其實鄉親們早就覺得這個「仙姑」是個狐狸精,聽外鄉人這么一說,就更覺得自己猜對了。可是沒人敢除掉它。偏巧,這時村裡來了一位相貌醜陋的青年人,聽說此事以後,就想為民除害,他細心觀察狐狸精的行蹤,尋找動手的機會。這天,青年人在半山腰截住了狐狸精,廝打了起來,經過一番惡戰,最終打死了狐狸精。青年人沒有留下姓名就悄悄地走了。人們非常感激青年人,為了紀念他,就把村名改成了丑山子。兩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是真,哪一種是假,都只是傳說而已,現已無從知曉了,只是丑山子並不醜。
丑山子板栗標准化基地隨著全縣農業結構的調整,丑山子村改變了過去農田專一種糧的生產方式,形成了以板栗為主導的產業模式,現已擁有3000畝板栗標准化基地。丑山子板栗園建於2002年春,建立之初面積只有900畝,經過四年的努力,2006年被規劃為標准化基地。結合鎮板栗標准化生產實際,丑山子村制定出產地環境、板栗栽培生產技術、產品質量等標准化生產技術標准。為了調動基地果農標准化管理的積極性和全面執行標准化生產,村裡還成立了板栗合作社,負責基地栽培技術的管理、板栗質量的監測和銷售市場的開拓,為果農提供一條龍服務,使基地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經銷。村書記告訴記者,隨著樹齡的增長,合作社將加強果樹管理,做好技術推廣,通過板栗標准化生產,帶動全村農民增收致富 。 楊各庄村屬不老屯鎮所轄行政村, 位於鎮域西南部。全村共有村民165戶、312口人,村域總面積2.45平方公里。該村植被茂密,依據密雲縣林業局「十五」二類資源清查結果,林木覆蓋率65.66%。楊各庄村經濟以果品為主,現有果樹1200畝,達到戶戶均有果樹,年產乾果100噸。
2008年,楊各庄村因地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內街道10000平方米,安裝路燈30盞,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為保護水土流失,對村域內鎮級公路兩側修建護坡650米;拆除違章建築2000平方米;修建佔地1200平方米的健身公園兩處,安裝健身器材11件,為村民休閑健身提供了場所;壘砌花牆2800米,對村內進行綠化美化,栽植各種花草樹木4000株;進行無害化廁所改造102戶,在全村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搭建節能吊炕90鋪,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17個;修建佔地50平方米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個,解決村民就醫難問題,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當年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 燕落村屬不老屯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西部,距縣城23公里,全村共有1700戶,4300口人,村域總面積12.7平方公里。村子坐落在雲峰山腳下,地處燕落盆地,是我縣第一大村。這里地勢開闊,水甘土厚,物富民豐,素有「密雲烏克蘭」之稱。歷史上它曾輝煌一時,至今燕落古城遺址尚存。近年來村裡綠化植樹15000株,荒山造林2000畝,林木覆蓋面積占村域面積的60.56%。村裡經濟主導產業以果品為主,年產乾果70噸、鮮果2087噸。
燕落村為改善村裡環境,拆除街道違章建築500處;對6萬平方米的街道進行了硬化;為促進全民健身運動,修建三個全民健身廣場公園;安裝600盞路燈,方便村民夜晚出行;對全村1430戶的廁所進行無害化改建;為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在村內共建設供水設施6套,鋪設管線60000米;為充分利用清潔能源,為村民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全部投入使用;村內還進行了污水治理和改造,保障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燕落的歷史溯源燕落原名燕樂,為古代縣城。燕樂縣始建於北魏太平真君初年(440年),廢於後梁乾化三年(913年),共存在470多年。燕落村還有一個名字煙絡。據傳,古代某皇帝的兩個女兒,一個在今金溝安營,一個在今燕落紮寨,姐妹商定,遇警則燃狼煙為號。駐燕落的妹妹有一次在沒有敵情的情況下燃起了狼煙,駐於金溝的姐姐見信號急馳援助,但發現無敵犯境,只是玩笑而已。因此,該村曾有「煙絡」之名。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在密雲地區置檀州,州治所即設立於燕樂城內,轄密雲、燕樂兩縣,唐長壽二年(693年)檀州治所始遷今密雲縣城位置。時燕樂縣建制仍在,直到後梁乾化三年(913年),廢燕樂改為燕落庄。燕落古城遺址為長方形,南北稍長,東西較短,全城佔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牆體為粗沙黃褐土夯築,1980年距地表兩米深處發現幾處漢代磚室墓,出土有漢代繩紋瓦、灰陶器等,充分證明早在漢代這里已成為聚居區。這樣歷史悠久的土築城址,在北京地區並不多見,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長壽村的「長壽秘笈」 不老屯地區80歲以上的老人佔全鎮人口的百分之二,燕落村就有60餘人,該村的李敬書老人,曾被北京電視台《京郊大地》欄目評為「北京十大壽星」之一,逝時108歲。生活在這里的人為什麼會長壽呢?原因在於這里的環境好,空氣好,水質好。由於地處密雲水庫上游水源保護區,植被豐富,林木覆蓋率高達74%,尤其是松林密布,有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原始次生油松林,使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好的空氣質量成為這里的人們延緩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里的水好,麥飯石遍布地下,研究證明,飲用麥飯石水可以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增加食慾,促進循環,有助於排除因環境污染而蓄積於人體內的有害物質,使細胞凈化,長年飲用可收到延年益壽之效。
超勝庵重新開放超勝庵始建於唐代,坐落在燕落村北雲峰山上,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當地老人講,過去的超勝庵是京東有名的古剎之一,千百年來香火很旺,晨鍾暮鼓,香氣彌漫。1943年,日軍侵略中國時,對超勝庵進行燒毀破壞。前不久,由台灣人士投資六百多萬元,對佔地525畝的超勝庵進行重新修繕。目前,已經開始接待遊人。 學藝廠村位於不老屯鎮西北部,距密雲縣城60公里,該村下轄學藝廠、公子嶺兩個自然村,村域總面積為4.4平方公里,共有103戶、241口人。相傳,宋將穆桂英曾在該地指導兵將學藝練武,操練兵馬,村北山上有「點將台」和「攔馬牆」等地名,故名學藝場,後演變為學藝廠。
2006年,學藝廠村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硬化街道1.2萬平方米,安裝路燈40盞,並新建橋梁一座,方便了村民出行;為更好地綠化、美化環境,在公園及街道兩側栽植垂柳、槐樹、波斯菊、白玉蘭等苗木6000餘株;全村進行無害化改廁,並推廣使用太陽能、節能吊炕等清潔能源;新建休閑健身公園兩處,並配備健身設施,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村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當年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
聖水山的聖水泉
學藝廠村村北3公里有座聖水山,聖水山上有眼聖水泉,泉水清涼透徹,旱天不消,澇天不漲,冬夏常流,而且清冽甘甜。這股泉水怎麼這么神奇,這里還有一段小故事呢!
相傳,唐代時,一位姓郭的道士來到村裡,看中了村北山上的風水,就雇了100人上山為他建道觀。郭道士帶人上山選好址,就開始興建,這時他發現半山腰有個石縫子,往外不停的流水,間雜著還留出白花花的大米,於是就每天派人到這里來擔水、接米。說也奇怪,每天流出的大米總是不多不少,剛好夠這100名工匠吃。這100人中有個石匠,好吃懶做又很貪婪,他發現這個秘密後,就拿著大鎬和鐵器來到石縫前,叮叮當當一陣亂刨亂敲,想把石縫擴大,把裡面的大米全部挖出來據為己有。正在他又刨又敲時,山上的大石塊受到震動,紛紛滾下來,把他砸個正著,一下就砸死了。石縫經過這一番地折騰,從此不再流大米而流小米了。幾十年後,洪水泛濫,奔騰的洪水把道觀底下的壩坎沖塌了,郭道士就雇了60人來山上打壩,每天吃的是石縫里流出的小米,而石縫每天流出的小米剛好只夠這60人吃。一天,一個工人起了貪心,想把石縫撬開一點,讓它多流一點小米,好積攢起來背回家給家裡人吃。他拿著鐵器撬了半天,石縫也沒動靜,於是,他叫來兩個同伴幫他一起撬。三人正撬著,就發現石縫里的水流變大了,而小米不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紅色的小蝦間雜著流出來。三人頓時懊悔不已。從此,石縫就不再流小米而流蝦了。令人不解的是,郭老道也從此杳無蹤影,只留下了這股清清的泉水。當地人見到石縫里的水如此神奇,就稱這股泉水為聖水泉,而這座山也因此得名聖水山。
明萬曆四年,皇帝聽聞這里聖水的神奇,在此建立聖水寺,清朝時又重新修復,幾百年來香火一直不斷。
其實,聖水泉是源於地下1000多米岩層深處的天然礦泉,經國家權威機構檢驗鑒定其為含偏硅酸低礦化度重碳酸鈣型優質天然礦泉水,並含有鋰、鍶等14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健腦、養胃、保肝、抗衰老的神奇功效,這種神奇功效揭示了聖水的神奇,也揭示了學藝廠人和不老屯人的長壽之謎。
學藝廠的待解之謎
學藝廠村的神奇之處還在於有許多奇異的地理現象。
石花:位於聖水山廟後東側的一塊巨石上,形似牛頭,又如石花,為天然形成,風雨侵蝕不腐,恰如聖水的守護者。
正反洞:當地人也稱冷風洞。酷暑盛夏,洞口寒氣逼人,石壁上粒粒白霜清晰可見;冰雪嚴冬,洞口熱氣蒸騰,附近山草一片碧綠,與大自然節氣恰好相反。
雞冠山之謎:位於聖水山前河道東側,形似雞冠,此山范圍之內,沒有蠍子。似乎神秘的印證了雞為蠍子之剋星。
看晌:位於柏岔山前,從立夏至立秋,正午12點時無陰影,以往村人都以此為鍾表,准確無誤。
這些待解之謎引發許多人的探索之旅,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到這里一探究竟。 陳家 峪村屬不老屯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北部,下轄郝家、北檯子、下家、水泉子、陳家峪、張家台、里蒼峪7個自然村,村域面積20.35平方公里。現有142戶,349口人。村裡自然風景優美,四面環山,每到春季,成片的野花開滿山間,成群的山雀棲息林間,動聽的鳥鳴聲傳遍山村,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村裡的主導產業為林果業,現有果樹981畝、10萬余株,種植了板栗、核桃、紅果等,年產干鮮果品170餘噸,2009年人均收入9700元。
2008年,陳家峪村投入大量資金,完成了街道硬化、改水、改廁、安裝路燈、健身廣場、壘花牆等重點工程。其中,安裝路燈98盞,太陽能熱水器141套,拆違拆舊23戶,硬化街道17500多平方米,打井1眼,鋪設管線1600多米,壘砌護村壩130多立方米。對全村進行戶廁改造,完成138戶,改廁率達到97.9%。在村內修建1處健身公園,佔地約200平方米,安裝器材12件。壘砌花牆400多米,在街道兩側栽植了垂柳、山桃、丁香等樹木380多株。
為避洪水大規模搬遷
1976年一場洪水殃及了很多村民的生產生活安全,為了能讓那些快要流離失所的鄉親們安穩的生活下去,在村幹部帶領下,1000餘村民動用了數輛汽車,用了幾天時間,把那些失去房子、田地的村民們轉移到了安全地區,另有一些村民搬到了親戚家,還有部分村民搬到了現在的西田各庄鎮建新村和河南寨鎮團結村,留守下來的村民生活至今。
陳家峪古城堡遺址
陳家峪城堡位於陳家峪村西南部,座北朝南,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當時,瓦剌不斷侵略中原,為抵禦敵人的進攻,明朝官兵在此修建了這座城堡,為屯兵、儲糧所用。該城堡依地勢而建,城堡中心較高,便於指揮和觀望戰情。該城堡原設南北兩門,經過歷史的洗禮,現城門無存,被辟為水泥路。現在城堡只殘存四周部分牆體,共計470餘米。牆體內外牆均為大塊毛石壘砌,碎石填縫,白灰勾縫。四周牆體基座均為2至3層條石砌成,水平縫,豎縫相錯,白灰勾縫。現東、北兩面基座條石無存。
由於地勢較為陡峭,記者沒有攀爬這座古城堡,周圍的青松綠柏已經把這古城堡包圍,從遠處觀瞧殘垣斷壁的城堡顯得格外滄桑。目前,村裡正在請人投資規劃,重新將城堡修繕,打造一處旅遊風景區,讓遊客在城堡中追憶歷史。
村民全部實現就業拿工資
村裡300餘名村民已全部養山就業,村裡的大事小事都有人管。有護林員負責林木管護和病蟲害工作,村裡有幾名醫生,有病拿葯足不出村就能解決了。有保潔員,負責路面的清潔工作,保持村裡街道干凈整潔。還有水管員,負責村裡的飲用水安全。他們這些工作人員每年人均工資收入可達4000餘元。 北香峪村 屬不老屯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東北部。全村現有151戶,416口人。村域總面積3.3平方公里,土地439畝,山場面積12264畝。村裡主導產業以林果業為主,現有板栗45000棵、人均113棵,此外還有桃樹、杏樹等,年產干鮮果品185噸。
2007年開始,北香峪村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內街道8000平方米,安裝路燈75盞,修橋5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修建兩個佔地共5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文化廣場,為村民休閑健身提供了場所;對村內進行綠化美化,栽植樹木1000棵,壘花牆1000米;拆違拆舊2600平方米,清理河床500米,使村莊環境得到了改善。
村南山的王波烈士墓
1943年11月11日,天剛亮,時任豐灤密區隊政委王波,率領一百多戰士,埋伏在北香峪村的南山,准備截擊從兵馬營據點去古北口的鬼子大隊。
戰鬥打響以後,王波不幸負傷昏了過去,等他醒來時,敵人已到近前。為了保存實力,避免重大傷亡,王波命令部隊馬上撤離陣地,迅速轉移。警衛員俯身要背他走,王波斬釘截鐵地說:「不要管我,快撤!」
敵人擁上來後,獰笑著對王政委說:「你的投降,我的大官給。不投降就要你的命。」王波剛要痛罵,又覺心有牽掛,就說:「投降可以,不過你們必須答應我三個條件。」鬼子萬沒想到會這么痛快,忙說:「條件?統統講來。」「第一,把你們抓的老百姓全部放回去;第二,從今以後不許你們再來燒殺搶掠,殘害百姓;第三,我要燒掉我的破大衣。」鬼子捧腹大笑,心想,這算什麼條件!忽又一怔:非燒大衣干什麼?王波機警地補充說:「到你們那裡還不發新的?留它做何用?」鬼子又似大夢初醒:「是的,是的,統統要發新的!王波從容自若地把大衣點著,火光熊熊,衣兜里沒來得及轉移出去的材料,一同化為灰燼。此時,王波霍地站起身來,高聲喊道:「我是共產黨員,中國共產黨黨章上就沒有投降這一說,要殺要砍隨便吧,你們的末日不遠了!」說罷,便被敵人殺害,倒在了血泊中。
不幸的消息傳來,老百姓失聲痛哭,為了紀念王波,村民們把他的屍體安葬在了北香峪村的南山上,並立了一塊「救國救民」紀念碑。1994年,由不老屯鎮人民政府和我縣關心下一代協會組織修建了王波烈士陵園,陵園坐落在半城子村不老湖畔。 2006年4月,縣委、縣政府把此地命名為「密雲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板栗鋪就致富路
北香峪村位於燕山中部,是板栗的盛產地。早在清朝,這里出產的燕山板栗就倍受清廷青睞。皇帝每年要到承德避暑山莊,密雲乃必經之地,每到板栗收獲季節,行宮內必備出產於不老屯地區的板栗。乾隆皇帝曾御筆為這里的炒板栗寫過一首《食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持火候調。」形象地說明了這里板栗加工的技巧。
北香峪村擁有板栗面積4845畝,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使得全村老百姓把自己的耕地全部種上了板栗。並在2007年成立了「北香峪板栗合作社」,現已有入社會員120戶。
這里產出的板栗,因其特有的優良品質,香濃的味道,糯性的肉質,深受購買商青睞。每年板栗成熟時節,都有不少外地農用車來村裡收購,僅去年就賣出了120餘噸,其中部分板栗賣給了綠潤食品有限公司,由他們加工後遠銷海外。 白土溝村屬不老屯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中部,距密雲縣城25.61公里。全村共有村民255戶,560口人,村域總面積4.3平方公里。因村東西兩側山上貯藏有豐富的白土子,遠看整個地區一片白色,常年有人來該地挖白土子,人們都稱白土子溝,後簡稱今名。
2008年,白土溝村因地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內街道18000平方米,安裝路燈130盞,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拆除違章建築500平方米;修建佔地700平方米的健身公園一處,為村民健身提供了場所;壘砌花牆2000米,對村內進行綠化美化2000平方米,栽植各種花草樹木500株;進行無害化廁所改造248戶,在全村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搭建節能吊炕248鋪,安裝熱水器248個;進行安全飲水改造,打井4眼,鋪設管線12000米,讓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當年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
神秘的古崖居
白土溝村位於風景秀麗的雲峰山腳下,神秘的古崖居,一個千古之謎的人文遺跡,就座落在白土溝村的平水峪自然村以及村西邊的山谷——水峪的懸崖上。
這些由一支不見史志記載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開鑿的岩居洞穴,共計有五處。其中有三處在一個南北走向的山谷中,且全部在花崗岩上開鑿而成,洞口全部朝東;另外兩處在離它一公里的水峪的山谷中。
在平水峪村的三處古崖居中最大的一處,位於雲峰山腳下,洞口與地面平,洞門高2.2米,寬1.8米,上方呈弧形。洞內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5.2米,南北寬4.95米,北、南、西各有一佛龕,另外,西壁北側有一小壁龕,南壁有兩個小壁龕,門內北側有一洞門與門外北側面朝南的一個佛龕相通,據村中的老人講,洞內各佛龕原均有泥塑佛像,文革拉倒佛像後,此處就做了村中的炸葯庫。
這些洞穴內部鑿制很精細,鑿制的痕跡清晰可見,洞穴內壁整齊,內有煙道、氣孔、燒火的灶炕、排水溝,洞口外檐上有雨罩及流水槽等設施。洞口到地面設有10多米長的石梯。其中最高的一處距地面9.5米,洞內最高1.66米,鑿於花崗岩石崖上。設一洞門,在洞口下邊鑿有半尺遠的一個個台階,共14級,台階處很陡,只能面對著石壁爬上爬下。最小的洞開鑿在半山坡上,面積只有5.3平方米。在石窟下的平地中,有一塊平整的大石,石上有一個人工開鑿的與臉盆大小、深淺相似的石盆,懷疑是崖居古人秋收舂米所用。在水峪山谷中的古崖居,共有兩處,兩個洞穴隔山谷斜對著,其中一個位於西山崖壁上,洞口朝東,洞口距地面約4米左右,從山坡上可達洞口。當地人傳說此洞穴是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鬼穀子當年修煉的地方。與東洞穴相對的是西洞穴,它位於東山崖壁上,洞口朝西,洞深4米,寬2.4米。洞內地勢平坦,不足一人高,沒有炕灶、煙道等住人跡象。
因古崖居內尚沒有發現古人生活用品的遺物,因此洞穴開鑿於何年代,是什麼人開鑿,目的是什麼?至今仍是個千古不解之謎。
農業帶火旅遊業
自創建文明生態村以來,白土溝村一直把培育生態經濟作為創建工作的落腳點,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據村書記介紹,目前村裡已經建立了佔地2000畝的有機板栗基地,為村裡解決勞動力就業200餘人。今年,白土溝村還將與北京華思無妄墅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打造佔地1650畝的生態觀光園,並以此為依託,藉助雲峰山景區的開發,推動村裡旅遊業的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Ⅳ 大同巿地理位置、地形概況、氣侯情況、著名景點、主要物產
大同市位於省境北部,介於內外長城之間,是大同盆地的中心。為山西省第二大工業城市,晉、冀、蒙三省(區)和山西省北部各縣的交通樞紐,為山西省北部門戶,自古就是軍重重鎮和戰略要地。
全市總面積14176平方千米。總人口298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城區迎賓西路。郵編:037008。代碼:140200。區號:0352。
大同市轄4個市轄區、7個縣。即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等4個區和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大同縣等7個縣。
塞上古城大同,是我國北方的歷史文化名城,曾為三代京華,兩朝重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舊時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屬冀州、並州。戰國末期開始置郡沒治,公元前三世紀,大同已建城池,趙之名將李牧修築烽火台及部分長城。西漢初,大同稱平城縣屬雁門那。公元 398年,北魏遷都平城(今大同),建都達96年之久。在此期間,大同曾大興土木,修建城池、宮室、宗廟上百座,聞名中外的雲岡石窟就是這一時期開鑿的。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為雲內縣屬冀州郡。唐初名定襄縣和雲中縣,屬雲州治天寶初為大同軍治。遼重熙十七年始置大同縣,為遼金陪都稱西京,至元二年雲中縣並入大同縣。明、清兩件皆設大同府。1949年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管轄,1952年劃歸山西省。1993年 7月原雁北地區撤銷,左雲、大同縣、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等原雁北地區所屬部分縣,統劃大同市所轄。
該市三面環山,御河縱貫南北。中部、南部是廣闊的平川(大同盆地),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山區可分為南、中、北三段。南部山區山勢險峻,主峰塔兒山海拔1714米。大同煤田主要分布在這里。中部山區,最高峰為大鍾山,海拔1417米,是大同中部制高點。北部山區群山交錯,為深坡陡,最高峰銀星山海拔1565米,野孤嶺海拔1201米,與東南部馬鋪山構成大同北部門戶,也是京包鐵路咽喉。西北部丘陵、山地交錯,溝谷縱橫,地形復雜。境內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淤泥河。雨季河水暴漲,平時水量極小。較大水庫有趙家窯水庫、石家寨水庫。城區和礦區水源充足,山區部分鄉村飲水困難。該市氣候干寒多風,溫差較大,年均氣溫6.4度,一月均溫--11.8度,七月均溫21.9度,年均降雨量 400O毫米左右,初霜期為九月下旬,無霜期 125天左右。
全市現有耕地801.7萬畝,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一。主要種植穀子、玉米、薯類、小麥、該麥、葫麻、蔬菜等。由於市域內多丘陵山地,無霜期短,雨量稀少,故農業不甚發達。
該市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石墨等。其中尤以煤炭儲量為最,且煤質好、熱量大,是優良的動力用煤,素稱「工業細糧」。著名的「大同煤田」總面積達17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主要煤田之一,可供動力、煉焦、化工、民用。全市主要工業行業有煤炭、電力、機械、建材、化工等。大同礦務局年產原煤3000萬噸以上,佔全市原煤產量的四分之三,居全國之首。此外山西柴油機廠、大同水泥廠、大同機車廠等都是規模宏大、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國營骨幹企業。大同西部雲崗溝內的四台溝礦,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特大型礦井,年產原煤 500萬噸。大同二電廠是京、津、唐地區城市供電基地之一。
大同境內交通發達,該市地處同蒲、京包、大秦鐵路的交會處,為晉、冀、蒙三省(區)的交通中心,也是由北京經烏蘭巴托至莫斯科的國際鐵路線的重要聯運站。大秦鐵路是我國第一條重載運煤鐵路專用線,並有口泉和雲岡兩條支線,連通市區和各主要煤礦。大同現有對外公路七條,分別和北京、包頭、太原、繁峙、保定、左雲、豐鎮相通。另有至塘沽的大塘公路正在建設。境內還有縣級和鄉鎮級公路多條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
大同市歷史悠久,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古跡眾多。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雲岡石窟;善化寺;上、下華嚴寺等。
大同市行政區劃
大同市面積14176平方千米,人口298萬(2003年)。
城區 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58萬。郵政編碼037008。區人民政府駐迎賓西路30號。
礦區 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037001。區人民政府駐新平旺同泉西路248號。
南郊區 面積 966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037001。區人民政府駐五一路。
新榮區 面積1006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037002。
陽高縣 面積1678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038100。縣人民政府駐龍泉鎮。
天鎮縣 面積1635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038200。縣人民政府駐玉泉鎮。
廣靈縣 面積1283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037500。縣人民政府駐壺泉鎮。
靈丘縣 面積2720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034400。縣人民政府駐武靈鎮。
渾源縣 面積1965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037400。縣人民政府駐永安鎮。
左雲縣 面積1314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037100。縣人民政府駐雲興鎮。
大同縣 面積1501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037300。縣人民政府駐西坪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大同市城區
城區位於大同市中心,東鄰御河,西銜南郊區馬軍營、平旺鄉,南接南郊區的東河河、時庄鄉,北達南郊區的白馬城、安家小村鄉。總面積46.129平方千米。總人口60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迎賓西路30號。郵編:037008。代碼:140202。區號:0352。
城區轄14個街道:南關街道、北關街道、東街街道、西街街道、南街街道、北街街道、新建南路街道、新建北路街道、大慶路街道、新華街街道、西花園街道、老平旺街道、向陽里街道、振華南街街道。
大同市礦區
礦區位於大同市西南部。總面積62平方千米。總人口44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新平旺同泉西路248號。郵編:037001。代碼:140203。區號:0352。
礦區轄24個街道:新勝街道、新平旺街道、煤峪口街道、永定庄街道、同家梁街道、四老溝街道、忻州窯街道、白洞街道、雁崖街道、挖金灣街道、晉華宮街道、馬脊樑街道、大斗溝街道、王村街道、姜家灣街道、新泉路街道、民勝街道、口泉街道、馬口街道、燕子山街道、杏兒溝街道、青磁窯街道、平泉路街道、四台溝街道。
解放初期礦區為大同市第五區。1950年3月第五區撤銷,改為「口泉礦區辦事處」。1951年4月改名為「口泉礦區人民政府」。1954月5月,口泉礦區改稱口泉區,下轄11個街道辦事處,還與城區、郊區共管27個鄉134個村。1958年,大同市劃歸雁北專署領導,口泉區與城區、郊區、古城區、懷仁區、雲岡區共管24個公社601個自然村。1965年,大同市從雁北劃出,大同、懷仁兩縣劃歸雁北,城區、口泉區共轄13個公社182個村劃歸大同市。1966年5月,將城區、口泉區所轄農業區域劃出,成立郊區,口泉區轉以城鎮工作為中心。1970年10月,大同市劃歸雁北領導,全市轄城區、礦區、南郊、北郊四個行政區。礦區隸屬大同礦務局和大同市雙重領導。1979年口泉鎮、馬口街道及南郊區管轄的部分工業企業劃歸礦區,同時改變「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礦區脫離與大同礦務局的隸屬關系。1980年2月,礦區直屬大同市領導,形成了礦區與南郊區交錯的格局。
大同市南郊區
南郊區東鄰大同縣,南連懷仁縣,西接左雲縣,北與新榮區毗連。總面積966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五一路,郵編:030001。代碼:140211。區號:0352。
南郊區轄3個鎮、7個鄉:古店鎮、高山鎮、雲岡鎮、口泉鄉、新旺鄉、水泊寺鄉、馬軍營鄉、西韓嶺鄉、平旺鄉、鴉兒崖鄉。
古店鎮
轄:古店村、北宋庄村、聖水溝村、馬站村、北羊坊村、山底村、孤山村、北榆澗村、窨子溝村、趙家窯村等。
高山鎮
轄:小窯頭村、羅家辛窯村、段家小村、南信庄村、南辛村、峰子澗村、馬脊樑村、枯樹村、東店灣村、燕子山村、桃柏溝村、白塘子村、小蒜溝村、黃土溝村、窯洞村、南溝村、萬家嘴村、辛庄村、南羊路村、北羊路村、碾子溝村、高山村、業家村、上碗溝村、張家灣村、二台村等。
雲岡鎮
轄:雲岡村、吳官屯村、姜家灣村、白廟村、大南溝村、三道溝村、榮華皂村、劉官莊村、興旺庄村、栗庄村、石頭村、張寺窯村、校尉屯村、竹林寺村、麻村村、水泉村、榆澗村、紅牆村等。
口泉鄉
轄:口泉村、回去村、同家梁村、銀塘溝村、曹家窯村、四老溝村、鄭家嶺村、白洞村、永定庄村、里南溝村、店村村、韓家窯村、趙家小村、米庄村、落里灣村、大路辛庄村、辛寨村、堡子店村、牆框堡村、蘇庄村、西房子村、高庄村、甘河村、西萬庄村、下窩寨村、郊城村、上窩寨村、羊坊村、榆林村、楊家窯村、小營村、張留庄村、郝庄村、五法村、窯子坡村等。
新旺鄉
轄:五愛村、永久村、解放村、新華村、先鋒村、和平村、新民村、永寧村、新旺村、新中村、紅旗村、新泉村、新勝村等。
水泊寺鄉
轄:水泊寺村、石家寨村、泗庄村、海力村、肖家寨村、東墳村、西墳村、牛庄村、燕庄村、泉寺頭村、金家灣村、馬家小村、梓家村、古城村、馬家堡村、曹夫樓村、齊家坡村、小南頭村、寺兒村、沙嶺村、艾庄村、塔兒村、西谷庄村、東王莊村、西王莊村等。
馬軍營鄉
轄:馬軍營村、小站村、五里店村、宋庄村、陽合坡村、上皇莊村、下皇莊村、安家小村、小石子村、白馬城村、陳庄村、田村村、東河河村、西河河村、智家堡村、周家店村、房子村、新添堡村、十里鋪村、十里店村、西水磨村等。
西韓嶺鄉
轄:西韓嶺村、東韓嶺村、東肖河村、小太村、肥村村、太善村、馬辛庄村、魏辛庄村、仝家灣村、茶坊村、北村村、南村村、南灣村、高店村、謝店村、要庄村、馮庄村等。
平旺鄉
轄:平旺村、拖皮村、王家園村、時庄村、馬營村、三井村、煤峪口村、石岩庄村、忻州窯村、大北溝村等。
鴉兒崖鄉
轄:鴉兒崖村、常流水村、魏家溝村、馬林澗村、喬村村、興勝溝村、雙井溝村、盤道村、高駝村、黑流水村、王村村、紅糜溝村、官窯村、老窯溝村等。
大同市南郊區於1970年10月成立,因區政府駐地在大同市西南,且轄區土地又以市郊南部為最廣,故名南郊區。1949年5月大同解放後,初期市郊及鄰近廠礦、村莊分屬一、二、三、四、五區和礦區管轄。1952年改為城區、口泉區、郊區管轄。1958年後,又分屬城區、口泉區、郊區、古城區、懷仁區、雲岡區管轄。1966年5月,成立大同市郊區,以市級農業系統各局和城區、口泉區的農村部分為行政區域。1970年10月,撤銷郊區,成立南郊區。
大同市新榮區
新榮區北靠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南接南郊區,東鄰陽高縣、大同縣,西連左雲縣。總面積1006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030002。代碼:140212。區號:0352。
新榮區轄1個鎮、6個鄉:新榮鎮、破魯堡鄉、郭家窯鄉、花園灣屯鄉、西村鄉、上深澗鄉、堡子灣鄉。
新榮鎮
轄:辛窯村、上甘溝村、新勝溝村、里場溝村、外場溝村、總高墩村、新榮村、李大頭村、王堂窯村、小官窯村、畔溝村、魯家溝村、村安樂庄村、光明村、前井溝村、張布袋溝村、後井溝村、龐家窯村、下甘溝村等。
破魯堡鄉
轄:火石溝村、破魯堡村、東旺庄村、彭場村、裴家窯村、高向台村、黃土口村、吳施窯村、山前庄村、王屯村、八墩村、水深唐村、劉家窯村、西旺庄村、鹼灘村、六墩村、栗恆窯村等。
郭家窯鄉
轄:郭家窯村、半坡店村、紅溝梁村、二隊地村、東張士窯村、東渠村、拒門堡村、賈什隊村、二隊窯村、二道溝村、梁頂村、菜元溝村、賈家屯村、蘆家窯村、東勝庄村、助馬堡村、磚樓溝村、二十五村、四道梁村、北劉窯村、木家坪村、助馬口村、北溫窯村、庄窩墩村、張士窯村、楊家場村、張力窯村、座堡窯村、元營子村、十三邊村等。
花園灣屯
轄:青羊嶺村、花元屯村、前井村、溝澗寨村、楊窯村、葦子灣村、清泉村、靳溝窯村、馬庄村、太平庄村、謝士庄村、於政府村、張指揮營村、麻口村、鎮川堡村、萬泉庄村、西寺村、三里橋村、鎮川口村、三墩村、元墩村、姜庄村、侯家堡村、馬河村、常勝庄村、圪坨村、尚龍門村、道士窯村、水溝畔村、青花村、趙彥庄村、三百戶村、黍地溝村等。
西村鄉
轄:西村村、沙河村、五旗村、謝場村、獅村村、新站村、東村村、夏庄村、白山村、甘庄村、戶部村、鎮虜村、李花庄村、七里村、和勝庄村、智家堡村、雞窩澗村、碓臼溝村、大窯山村、小窯山村、暢家嶺村等。
上深澗鄉
轄:上深澗村、下深澗村、蔡家窯村、蔡店村、張大仁村、施家窪村、劉中和村、劉安窯村、張旺庄村、馬家村、後所溝村、前窯村、新村、西梁村、北辛窯村、東梁村、前坡村、東坡村、後坡村等。
堡子灣鄉
轄:拒牆堡村、劉新莊村、楊州窯村、高家窯村、草漢窯村、拒牆口村、李三窯村、閆家窯村、風咀梁村、蔡家窯村、馬武溝村、馬廠村、祁皇墓村、靳圪塔梁村、堡子灣村、胡家窯村、二十一牆村、得勝村、鎮羌堡村、河東窯村、黑土墩村、二道溝村、四道溝村、楊里窯村、馬家窯村、李培溝村、磨復其灣村、宏賜村等。
大同市歷史沿革
戰國屬趙,秦置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於此定都。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為雲內縣。唐開元十八年(730年)置雲中郡和雲洲。遼重熙十三年(1044年)於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縣附郭。自此,大同縣名沿用未改。金西京路總管大同府。元因之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大同路;至大元年(1309年)改屬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年)復屬宣慰司。至元二年(1265年)雲中縣並入大同縣。明洪武七年(1374年)為大同府治。抗日戰爭時期分設東、西大同縣。1949年5月解放後,大同城區建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
春秋時期為游牧民族樓煩占據。戰國時期屬趙國,設置雲中、雁門、代郡。秦統一六國後置雁門郡。兩漢時期為平城縣,隸屬雁門郡。三國曹魏時隸屬冀州新興郡。北魏自雲中徙都平城,置司州牧及置代尹,又置恆州,領轄八郡十四縣。北齊將北恆州改為恆安鎮,隸屬恆州太平縣。北周將太平縣改為雲中縣。隋以其地屬雲、朔、代三州,為避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的名諱,故而將雲中縣改為去內縣。唐開元年間置雲州,天寶初年改雲中郡,乾元初年復為雲州,咸通九年置大同軍節使,領轄雲、朔、蔚三州。五代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遼重熙十三年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大同始稱於此時,領轄弘州、德州二州以及大同縣、雲中縣、天成縣、長青縣、奉義縣、懷仁縣、懷安縣七縣。北宋宣和五年預置雲中府路,因宋遼對峙,大同為遼所佔據,故而雲中府路只是虛設而已。金為西京路大同府,置西京路總管府,又置留守司。西京路領轄二府(大同、德州)、七節鎮、八刺郡、三十九縣、九鎮。大同府領轄大同縣、雲中縣、宣寧縣、懷安縣、天成縣、白登縣、懷仁縣七縣以及奉義、窟龍城、安七疃三鎮。元朝大同中書省河東山西道,改西京道為大同路,領轄八州、五縣、七屯。八州:弘州、渾源、應、朔、武、豐、東勝、雲內;五縣:大同、白登、宣寧、平地、懷仁;七屯:山陰、雁門、馬邑、鄯陽、洪濟、金城、寧武。
明朝實行省、府、縣三級制。明初設山西行中書省,不久改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共轄五府、三直隸州、七十七縣。大同府轄四州、七縣、十三衛所。四州:朔州、應州、渾源州、蔚州;七縣:大同縣、懷仁縣、馬邑縣、山陰縣、廣靈縣、廣昌縣(河北省淶源縣)、靈丘縣;十三衛所:大同前衛、大同後衛、大同左衛、雲川衛、大同右衛、玉林衛、陽和衛、高山衛、天成衛、鎮魯衛、平魯衛、威遠衛、井坪千戶所。
清朝定鼎中原以後,承襲明朝轄制,山西為十八省之一,共轄九府、十直隸州、六散州、八十五縣、十二直隸廳。大同府(治大同)轄二州七縣一廳。二州:渾源州、應州;七縣:大同縣、天鎮縣、陽高縣、懷仁縣、山陰縣,廣靈縣、靈丘縣;一廳:豐鎮廳(由豐川、鎮寧二衛合並);朔平府(治右玉),轄一州三縣一廳,一州:朔州;三縣: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一廳:寧遠廳(豐、寧二廳今在內蒙)。
中華民國元年大同府廢,民園二年五月置雁門道,治大同,轄雁北十三縣和析州十三縣,共計二十六縣。當時雁北十三縣有:大同縣、懷仁縣、應縣、山陰縣、朔縣、平魯縣、左雲縣、右玉縣、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廣靈縣。
1937年9月13日,日寇侵佔大同之後,二10月15日成立"晉北自治政府",1939年4月成立「晉北政廳」隸屬日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3 年改為「大同省公暑」。在此期間所轄雁北13縣,即:大同縣、懷仁縣、應縣、山陰縣、朔縣、平魯縣、左雲縣、右玉縣、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廣靈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於大同農村開辟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以京包鐵路和北同蒲鐵路為界線,成立了東西大同縣,東大同縣屬晉察冀邊區,西大同縣屬晉綏邊區。1949年5月1日雁同地區解放以後,劃歸察哈爾省管轄。
1952年11月,察哈爾省撤銷後,雁北十三縣及大市又劃歸山西管轄。1958 年雁北地區與忻縣地區合並為晉北專區,1961年雁北與忻縣兩個地區分開,大同改為省轄市。1964年恢復大同縣、懷仁縣,屬大同市管轄,1965年二縣劃歸雁北專署管轄。1970年4月,大同市劃歸雁北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2年3月,大同市復為山西省轄市。大同市轄有四區,即: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雁北地區轄有十三縣,即:大同縣、懷仁縣、應縣、山陰縣、朔縣、平魯縣、左雲縣、右玉縣、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廣靈縣。(以上摘自網路)
雁北專區、晉北專區、雁北專區、雁北地區
1952年原察哈爾省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原由察哈爾省直轄的天鎮縣劃入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右玉、左雲等13縣。1954年大同、懷仁2縣合並,改名為大仁縣(駐大同市)。雁北專區轄12縣。1958年撤銷雁北專區,改設晉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原由省直轄的大同市及原雁北專區所屬大仁、天鎮、靈丘、應縣、朔縣、左雲、陽高、廣靈、渾源、山陰、平魯、右玉等12縣及原忻縣專區所屬忻縣、代縣、五台、陽曲、嵐縣、岢嵐、河曲、五寨、寧武、崞縣、繁峙、定襄、靜樂、興縣、保德、偏關、神池等17縣劃入晉北專區。撤銷陽曲縣,並入太原市;撤銷大仁縣,並入大同市和山陰縣;撤銷應縣,並入山陰縣;撤銷忻縣、定襄2縣,合並設立忻定縣(駐原忻縣城)。撤銷崞、代2縣,將崞縣部分地區並入寧武縣;代縣部分地區並入繁峙縣;崞、代2縣其餘地區合並設立原平縣(駐原崞縣城)。撤銷岢嵐縣,並入五寨縣;撤銷神池縣,並入五寨、寧武2縣;撤銷嵐縣,並入靜樂縣;撤銷保德縣,並入河曲、興縣2縣;撤銷偏關縣,並入河曲縣;撤銷天鎮縣,並入陽高縣;撤銷廣靈縣,並入渾源縣;撤銷平魯縣,並入朔縣;撤銷右玉縣,並入左雲縣。晉北專區轄大同市及忻定、原平、繁峙、五台、靜樂、興縣、河曲、五寨、寧武、陽高、靈丘、渾源、山陰、朔縣、左雲等15縣。1960年,恢復廣靈、保德、偏關、應縣4縣。原平縣由原崞縣城遷駐原平鎮。晉北專區轄1市、19縣。1961年撤銷晉北專區,復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大同市改由省直轄。將忻定、寧武、原平、繁峙、五台、靜樂、興縣、河曲、五寨、保德、偏關等11縣劃歸忻縣專區。恢復天鎮(駐天鎮縣城)、平魯(駐井坪鎮)、右玉(駐右玉縣城)3縣。雁北專區轄11縣。1965年大同市所屬大同(駐大同市)、懷仁2縣(此2縣為1964年恢復),劃入雁北專區。轄13縣。1970年雁北專區改稱雁北地區,地區駐大同市。轄大同市及大同(駐大同市)、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懷仁、應縣、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駐井坪鎮)、左雲、右玉等13縣。1971年大同縣駐地由大同市遷西坪。1972年大同市改由省直轄。雁北地區轄13縣。1973年右玉縣駐地遷梁家油坊。(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1949-1979)》史為樂編)
1989年1月,成立朔州市,轄有朔城區(原朔縣)、平魯區(原平魯縣)、山陰縣。
1993年6月25日,國務院《關於山西省撤銷雁北地區調整大同市、朔州市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1993]93號)批復:撤銷雁北地區;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左雲、大同、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7縣劃歸大同市領導;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懷玉、右玉、應縣3縣劃歸朔州市領導。山西省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雁北地區與大同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實施方案》。7月10日正式實施。
大同市地圖
山西政區目錄
太原市:太 原 市;古 交 市;清 徐 縣;陽 曲 縣;婁 煩 縣;太原城區
大同市:大 同 市;大 同 縣;天 鎮 縣;陽 高 縣;左 雲 縣;廣 靈 縣;靈 丘 縣;渾 源 縣
朔州市:朔 城 區;平 魯 區;山 陰 縣;應 縣;懷 仁 縣;右 玉 縣
忻州市:忻 州 市;原 平 市;繁 峙 縣;代 縣;五 台 縣;定 襄 縣;寧 武 縣;靜 樂 縣;神 池 縣;五 寨 縣;岢 嵐 縣;偏 關 縣;河 曲 縣;保 德 縣
陽泉市:陽 泉 市;平 定 縣;盂 縣
呂梁市:離 石 區;孝 義 市;興 縣;交 口 縣;方 山 縣;石 樓 縣;嵐 縣;中 陽 縣;交 城 縣;臨 縣;文 水 縣;柳 林 縣;汾 陽 縣
晉中市:榆 次 區;介 休 市;昔 陽 縣;壽 陽 縣;和 順 縣;左 權 縣;榆 社 縣;太 谷 縣;祁 縣;平 遙 縣;靈 石 縣
臨汾市:臨 汾 市;候 馬 市;霍 州 市;隰 縣;蒲 縣;吉 縣;古 縣;安 澤 縣;鄉 寧 縣;汾 西 縣;洪 洞 縣;浮 山 縣;翼 城 縣;襄 汾 縣;曲 沃 縣;大 寧 縣;永 和 縣
運城市:運 城 市;絳 縣;夏 縣;聞 喜 縣;垣 曲 縣;新 絳 縣;稷 山 縣;河 津 市;萬 榮 縣;臨 猗 縣;永 濟 市;平 陸 縣;芮 城 縣
長治市:長 治 市;黎 城 縣;武 鄉 縣;沁 縣;沁 源 縣;襄 垣 縣;潞 城 市;平 順 縣;壺 關 縣;長 治 縣;屯 留 縣;長 子 縣
晉城市:晉 城 市;高 平 市;陵 川 縣;沁 水 縣;陽 城 縣
Ⅵ 要一個地名的由來,要詳細,不要只有幾句話,
關於重慶北部新區四鎮地名的由來
人和:清道光年間更名瓦店子場為人和場,取人以和為貴之意。
大竹林:由於當地自然村原名大竹林,因以命名。
禮嘉:清乾隆初已建為李家場,因隸屬江北廳禮里,地瀕嘉陵江邊,故更名禮嘉
鴛鴦:在原鴛鴦鄉政府所在地場邊小溪上30米間有兩橋並列;又有大樹一棵兩枝主幹直搭對岸,形成天然橋梁,似鴛鴦展翅,匍匐溪面,故名。(出自江北志第三章二節)
重慶城地名最「喜劇
說聊齋,話聊齋,重慶的地名有點怪;蝦子 、癩子壩,這樣的地名惹笑話;螞蝗石、麻風河,叫我說都不好說;不好說,也要說,說來大家樂一樂。
沙區篇
「犀牛」還在「屙屎」呀?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上月某天,本城一家媒體登出了一則停電通知,上面赫然寫著:「停電范圍包括沙坪壩區的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天啦,「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這是什麼地名啊!不少讀者看到報紙後都很氣憤,他們不相信自己身邊這座美麗的城市竟有如此醜陋不堪的地名。一些讀者就此提出了質疑和抗議。後來有關人士到區政府查詢,區政府的人也搞不清楚,問到街道上才搞清楚了,你猜啷個回事?沙坪壩區還真有「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這兩個地名。這下大家更氣憤了,直轄多年了,重慶一直在大步走向文明與進步,這樣的地名豈不損壞了重慶的形象?
江北篇
「蝦子土扁」太「蝦子」
接下來的故事是:今年秋天的一天,江北區政府邀請了一批知名的文化人開會,開會的議題不是別的,是討論如何為一個地名更名。大家都知道,江北區政府將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去重起爐灶,堂堂區政府所在的地方當然要很氣派,可惜那個地方卻有一個十分難聽的名字,叫蝦子 。眾所周知,蝦子在巴渝方言里是貶義的,一般是指那些卑微委瑣的人,誰也不願當蝦子。如今區政府要建在那裡,在有些人看來,就有幾分尷尬了。
蝦子 是怎麼得名的呢?那是因為那裡的一條小溪里有一塊石頭形似蝦子的緣故。好傢伙,後來高速公路修建到那裡時,便在路邊高高地樹起了一個標志性的字牌,上面大書「蝦子扁」三個字,過往車輛老遠就能看見,這下蝦子 便聲名遠揚了。
Ⅶ 西柏坡位置具體在哪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一個普通山村,距華北重鎮石家莊90公里回。1948年5月,中共中央、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這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遷入北平。
Ⅷ 大冶縣有哪些鄉鎮
截至2017年:
一、9個鎮:
金牛鎮、保安鎮、靈鄉鎮、金山店鎮、還地橋鎮、殷祖鎮、劉仁八鎮、陳貴鎮、大箕鋪鎮。
二、1個鄉:茗山鄉
鄉政府駐彭范道,面積80平方千米。轄29個村委會:范道、張謙、柯畈、楊橋、西洪、學堂、袁大、仄船、名山、朱山、上汪、余祠、中門、天益、鶴橋、邊街、晏庄、子禹、華若、黃灣、洋湖、柯胡、京南、九龍、均畈、大魯、下余、彭晚、屋段村。
茗山鄉位於大冶市西部,地處大金省道,陳貴苗木花卉走廊的邊緣地帶,大冶西北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板塊經濟之中。東與陳貴接壤,南與靈鄉毗鄰,北與金山店交界,西與鄂州太和鎮隔山相望。
(8)柏山村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一、靈鄉鎮
湖北經濟強鎮。2005年,全鎮預計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9億元,完成綜合財政收入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00元。並作為湖北省唯一的鄉鎮列入全國18個小康明星鄉鎮建設標兵。
二、金山店鎮
金山店鎮為於湖北省大冶市,東臨大冶市經濟開發區,西鄰保安鎮,北據還地橋鎮。全鎮國土面積為59.37平方公里。全鎮轄2個居委會,22個行政村,205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為4.8萬人。
金山店鎮素有「山山藏瑰寶,處處埋金洋」的美譽金山店,是大冶市「四大工礦鎮」之一。金山店鎮物產較為豐富。農業基本形成東南、西北、中三大經濟板塊。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2340萬元。金山店鎮基礎設施齊全。通信能力較強、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鎮區內公路縱橫交錯,形成兩縱三橫的中心框架。
三、殷祖鎮
殷祖鎮位於大冶市的南部山區,素有「果城裡」之稱。殷祖鎮背靠羅宵山脈和幕阜山脈,地形多為丘陵或山地,現有山場面積10.3萬畝,居大冶市首位
四、金牛鎮
金牛鎮隸屬於湖北省大冶市,地處大冶市西南部,東與靈鄉鎮接壤,東南與咸寧市擔山鎮為鄰,南連咸寧市雙溪橋鎮,西鄰武漢市江夏區湖泗鎮,北接鄂州市太和鎮。
金牛鎮總面積158.5平方千米,2014年末,下轄3個社區、32個行政村。2011年末,該鎮總人口9.1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萬人。2011年,該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億元,工業生產總值4.5億元
金牛鎮是「全國重點鎮」 ,被稱為「五縣通衢」 ,境內的鄂王城是湖北省簡稱「鄂」的源頭。 鄂王城城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陳貴鎮
陳貴鎮隸屬湖北省大冶市,地處東經114°43′-114°49′,北緯30°03′-35°30′,位於大冶中部,東連大冶金湖街道,南交劉仁八鎮,西接靈鄉鎮,北與茗山鄉、金山店鎮毗鄰。國土面積160.4平方公里,轄19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6.59萬人(2013年)。
2011年,陳貴鎮位列湖北省百強鄉鎮第二 。2013年7月,被湖北省政府列入全省「四化同步」示範鄉鎮試點。 2012年,地方財政收入3.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82元。陳貴鎮境內著名景點有小雷山、天台山、大泉溝等。
Ⅸ 關於西柏坡的一些歷史資料
西柏坡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水土肥美。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
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她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
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里。
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裡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
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聶榮臻元帥曾這樣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9)柏山村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1948年3月20日,黨中央作出了移至華北同中央工委合並的決定。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領黨中央機關由陝西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告別了生活戰鬥了十三度春秋的陝北根據地,向西柏坡轉移。
3月24日到達中央後委駐地——山西臨縣雙塔村。4月11日到達了晉察冀軍區駐地阜平縣城南庄。4月23日,周恩來、任弼時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員先期到達了西柏坡,黨中央與中央工委勝利會合。
5月1日,黨中央在西柏坡開始辦公,中央前委、工委、後委即行撤銷。毛澤東因准備赴蘇聯談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時間,5月26日到達西柏坡。
Ⅹ 西柏坡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平山縣。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辦公,在這里指揮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同志向全黨發出「兩個務必」的號召。
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
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10)柏山村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西柏坡的歷史淵源:
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
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裡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
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聶榮臻元帥曾這樣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