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湖地理環境
㈠ 禮儀產生的原因分析
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祭祀。古代「禮」字寫法見上圖。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是這樣的:「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意思是實踐約定的事情,用來給神靈看,以求得賜福。「禮」字是會意字,「示」指神,「 」(發jī音)指祭祀時盛祭品的器皿,從中可以分析出,「禮」字與古代祭祀神靈的儀式有關。古時祭祀活動不是隨意地進行的,它是嚴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進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指出:「禮之起,起於祀神,其後擴展而為人,更其後而為吉、凶、軍、賓、嘉等多種儀制。」這里講到了禮儀的起源,以及禮儀的發展過程。
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法庭的規定。在西方,「禮儀」一詞源於法語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證」。古代法國為了保證法庭中活動的秩序,將印有法庭紀律的通告證發給進入法庭的每個人,作為遵守的規矩和行為准則。後來「Etiguette」一詞進入英文,演變為「禮儀」的含義,成為人們交往中應遵循的規矩和准則。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風俗習慣。人是不能離開社會和群體的,人與人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漸漸地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習慣成為了人與人交際的規范,當這些交往習慣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並同時被人們自覺地遵守後,就逐漸成為了人們交際交往固定的禮儀。遵守禮儀,不僅使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變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時也能使人與人在交往中更具有親和力。1922年《西方禮儀集萃》一書問世,開篇中這樣寫道:「表面上禮儀有無數的清規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於使世界成為一個充滿生活樂趣的地方,使人變得和易近人。」
從禮儀的起源可以看出,禮儀是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為了維護一種穩定的秩序,為了保持一種交際的和諧而應運產生的。一直到今天,禮儀依然體現著這種本質特點與獨特的功能。
㈡ 綿竹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綿竹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屬於四川省轄德陽市代管,屬於縣級市。綿竹市好玩的6個景點如下:
①諸葛墓祠:綿竹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諸葛雙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漢遺跡之一。它與成都武侯祠遙遙相對,都是為了紀念諸葛一門「三世忠貞」而建的。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內供奉有諸葛亮祖孫三代於一堂的塑像,而綿竹雙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孫三代。
②九龍滑草場:九龍滑草場位於國家AAAA級九龍山旅遊風景區核心區域,是德陽地區最大的滑草及戶外休閑運動中心。滑草場佔地160餘畝,有四輪滑草車、履帶滑草、草地悠玻球等草地運動項目,還有真人CS、水上步行球、熱氣球等。
③穿心店地震遺址:穿心店地震遺址,保留了宏達化工廠遭地震破壞的慘烈原貌.汶川地震中,地處龍門山脈中段的什邡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劫難。山區的民房、工廠、學校、旅遊景區等均遭到嚴重破壞。曾經美麗而富饒的紅白鎮,也遭到了沉重打擊,紅街沒有了,白街沒有了,留下了一片廢墟。
④祥符寺:祥符寺現存建築有金剛殿、武聖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東西羅漢堂、祖師殿、彌勒殿、葯師殿及左古廂房。祥符寺佔地三十多畝,建築面積3540多平方米。祥符寺藏經樓供奉的兩尊省內最大的緬甸玉佛為本寺的鎮寺之寶,寺內收藏的日本大正年間所印的《大藏經》更是寶中之寶,也堪稱當今我國的一絕。這部書的原本我國只有四部。據悉,其他三部有的盪然無存,有的殘缺不全,只有祥符寺這一部較為齊全。全書共八十卷,裝訂極為精緻,每篇頁碼的四周全以赤金粉粉刷,內容豐富豐富,包括經文、醫學、哲學、天文、地理等,真可謂集諸子百家為一體。
⑤雲湖森林公園:綿竹市雲湖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地處四川盆地西北山區,屬龍門山脈九頂山支脈,距成都108公里,距綿竹市區21公里。園區總面積10320畝。在公園中心區有一高山湖泊鑲嵌於萬畝林濤中因而得名。主要景點:鴿子樹又名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也是世界珍奇的風景觀賞樹種,為中國特有物種。珙桐生長於10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初期,因而又有「活化石」之稱。
⑥三溪寺:綿竹三溪寺始建於北宋祥符年間,當年的開山祖師玉川長老眼光不凡,將寺廟建在這個環山面湖、清流翠帳之間。主要景點有:獅子岩和蟄龍頭、三箭和靈源橋碑記、困牛山和困牛湖、青獅白象牧群羊、石鍾和石鼓,此之外,寺周尚有朝陽洞、紅雲洞、水簾洞、猴子岩、烏龜石、伏虎岩等種種勝跡。
㈢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的家鄉孝感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從孝感諺語看人們的孝德觀念
孝感民間諺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清光緒九年刻本《孝感縣志》中,就載有古諺百數十條,內容涉及天時、農業及人的道德觀念等諸多方面。1989年,我們在編輯《中國諺語集成·湖北卷·孝感諺語集》時,又先後搜集到孝感民間諺語7200餘條,除少量為建國後創作、流傳的新諺語外,絕大部分是建國前流傳的古諺。其中反映人們孝德觀念的諺語有180餘條,為我們開展「孝學」和「孝文化與現代文化」研究提供了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歷史文獻資料,是「孝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民諺和孝德觀念的關系
民間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生產中對各種事物、經驗作出的簡潔有力的概括和總結。諺語的產生和流傳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是緊密相連的。人們對某些生活、事物最為熟悉,認識最深,才能對那些生活、事物總結出最本質、最具有社會價值的諺語來反映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反映人們的思想成果。比如男女、老幼、婚姻、家庭……等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且較為關心、重視的一些生活大事,因而人們對這些生活大事的認識和總結,也如同對其他生活、事物一樣,用凝煉的口語形式加以概括、總結並流傳下來,相互勸誡,代代相傳,俾益後世。於是逐漸產生、加工、提煉、發展形成「浩如煙海」的民間諺語。其中除了那些反映自然、生產及其相互關系、影響的民諺外,大量的是反映人們的思想、道德、行為方面的民諺。特別是其中反映人們的思想道德的諺語,對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認識社會、改造社會起著很重要的主導作用。
「孝」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組成部分,並被人們譽為道德之本,百行之首,可謂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核心部分。《孝經》有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又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因此,中國人民非常重視孝德,自「孝」的思想觀念、道德准則形成之時起,也同對待其他事物一樣,用口語形式加之概括、總結,並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千百年來的加工、錘煉,形成許多反映孝德內容的諺語,流傳下來,形成「孝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孝」的思想觀念、道德准則的產生,不會產生反映孝德的民諺;反之,沒有民諺這一形式的傳播,「孝」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准則也不會流傳至今,二者之間是傳統文化中的內容與形式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是屬於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
二、孝感民諺與「孝」的歷史淵源
孝感民諺與「孝」的歷史淵源,可謂源遠流長。孝感古為安陸縣地,春秋、戰國時為楚地。秦屬南郡。三國時在魏境,屬江夏郡,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第四代皇帝孝武帝劉駿非常尊崇孝德,不僅在他登基的第一年命名為孝建元年(即公元454年),並析安陸縣東、鄳縣南置孝昌縣。到了五代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庄宗李存勖為避其祖父李國昌諱,改孝昌為孝感,孝感因之得名,沿襲至今,歷時1500餘年。在縣、市建制、公路、車站、祠廟、學校、店鋪、產品等等的名稱以至人的名字上帶有「孝」字的為數不少,如:孝昌縣、孝感縣、陂孝北縣、陂孝縣、雲孝縣、漢孝陂縣、孝東縣、孝感專區、孝感地區、孝感市、孝南區、孝天公路、黃孝公路、孝感火車站、孝子祠、忠孝祠、孝感師專、孝感師范、孝感高中、孝子店、孝感商場、孝昌賓館、黃孝花鼓、黃孝大鼓、孝感剪紙、孝感印花、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孝感鋼犁、孝感衛生紙以及孝元、孝慈、孝才、孝梅、孝珍……的人名等等,從許多方面,提倡孝德,宣傳孝感,僅在清光緒九年刻本《孝感縣志》中,以孝著稱的孝子被載入「孝子傳」的就有95人。此外,還在孝感的民俗及民間文學、藝術(包括民諺、民謠、民歌、民間傳說、民間戲曲、民間雕花剪紙等等)許多方面都反映了「孝」的內容。孝感民諺究竟從何時起產生了有關「孝」的諺語,無據可考,但從清光緒九年刻本《孝感縣志》中的古諺及近期搜集到的7200餘條民諺中看,直接反映「孝」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的諺語180餘條,在不同內容的210個同級類目中居首位,如:「美之曰『孝昌』,更之曰『孝感』」、「兩董(指古孝子董黯、董永)兩孝子,二程(指程顥、程頤)二文人」、「賣身葬父(指董永),孝感動天(指七仙女下凡相助)」、「孝感人,重孝行,屠家幼女養孀親」(指清咸豐年間,孝感縣城屠姓幼女,父逝,在漢口以剪賣花樣為業,奉養寡母)等古民諺。雖然有些民諺產生、流傳的時間不是很長(約在明、清時期),但它反映了孝感縣名的歷史沿革,反映了關於漢孝子董永等的民間傳說,反映了孝感縣歷史上著名的孝子、孝女人物,可見孝感民諺與「孝」早有不解之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孝文化」中的一件珍貴的瑰寶。
三、孝感流傳的孝德民諺
「孝」的含義很廣,古籍中對「孝」的解釋也很多。如《禮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謂之畜」(《康熙字典》註:「畜謂順於德政」);《新書·道術》又解釋:「子愛利親謂之孝,反孝為孽」;《論語·學而》則謂:「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悌」;《祭義》對「孝」的解釋更多:「曾子曰:居處不庄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陣無勇非孝,五者不義,災及乎親,敢不敬乎。」但概括起來,不外乎善事父母、尊老敬長以及與孝的觀念上有一定聯系的如「庄、忠、敬、信、勇」等其他方面,但主要的還是善事父母和尊老敬長。孝感民諺所反映「孝」的內容,也不外乎這幾方面,現概述如下:
一、善事父母。從歷史文獻及人民群眾中尚存的傳統孝德觀念來看,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報恩。《詩·小雅·蓼莪》是一首苦於服役,悼念父母的詩,其中(四)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註:養)我。撫我畜(註:愛)我,長我育我,出入腹(注;抱在懷里)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這種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觀念,是孝的核心。在孝感民諺中,如:「飲水要思源,為人不忘親(亦作:『為人不忘本』)。」「養兒不知娘親苦,養女難報父母恩。」「烏鴉反哺行孝義,羊子跪乳報養恩。」「要知父母恩,懷中抱孫孫。」等等,充分反映了人們「報恩盡孝」的孝德觀念,對那些「娶了媳婦忘了娘」、「毛干翅硬各自飛,丟下一對老烏龜」的忘恩負義的子女具有一定的譴責和教誡意義。
2、敬親。《孝經·天子》:「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聞氏宗譜·家訓》也提倡:「為子之道,務必以色(註:指和顏悅色)承歡,以禮致敬。」如孝感民諺「上有天大,下有父尊」、「人人都是父母養,不孝不敬不應當(亦作:『不像樣』)」、「活著不把父母敬,何必死後哭靈魂」、「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兒不嫌母醜,狗不怨家貧」等等,都是教育人們要尊敬父母,不要學那些逆子「打爺罵娘,忤逆不孝」(民諺)。當然,對父母的錯誤言行,也要敢於規勸、幫助改正,不能坐視不理,聽之任之。
3、順親。《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為什麼在我國傳統道德中謂順親為孝?《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孔子的解釋:「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還說父歿,「三年無改父之道,是謂孝矣。」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娘喊應千里,爺喊應萬里」等民諺都反映了歸時子女在父母面前要百依百順,即使父母死後,也要無條件服從。雖然這些民諺反映了舊時封建家庭的某些封建思想,不能全部繼承,但也反映了人們順親盡孝的道德觀念,應有批判地予以繼承。
4、子嗣。《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孫綽集·喻道論》也有「三千之責,莫大無後」。漢許慎在《說文》中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都反映了古人的孝德中的子嗣觀。因此,在我國古代宗法社會里,人們非常重視子嗣,尤其是重男輕女,無論哪個族姓、支派、房頭及任何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螽斯蟄蟄」、「瓜瓞綿綿」,永承宗祀。如民諺:「人生在世第一丑,絕子絕孫絕宗祖」、「天上下雨地上陰,人留後代樹留根」、「田要冬耕,兒要親生」、「養兒傳宗接代,養女財空家敗」、「生男如添勢,產女如敗家」、「寧可無田,不可無男」等民諺。說明「子嗣觀」在人們的傳統道德上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有些諺語,如:「有女不為絕」、「一個女婿半個兒」、「三代無女斷六親」等,雖然打破了「重男輕女」的舊觀念,但其核心觀點還是要「傳宗接代」,世世代代不斷香火。因此,我們對於其中有些與當代道德觀念和現行政策有抵觸的,不能無批判的全部接受和繼承。
5、養老。《管子·大匡》:「應於父兄,事長養老。」古往今來,子女贍養父母乃人之常情和應盡的義務,是人們常稱的孝德之一。即使是貧寒人家,子女事養父母,以豆為食,以水為飲,雖然生活清苦一點,只要父母不挨餓,滿意、高興就算盡到了孝,《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為孝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孝感民諺中,如:「養兒防老,積谷防飢」、「父母養了你的小,你就要養父母的老」、「人人都把兒女養,敬老養老理應當」、「父母在世多行孝,不必死後放鞭炮」、「跑到南海敬佛,不如堂前孝親」等等,不僅表達了子女們要贍養父母的深厚感情,特別是提倡了「厚養薄葬」的科學道德觀念,值得令人深思、借鑒。
6、愛親。古人提倡愛敬事親,《孝經·天子》:「愛敬近於親事,而德教加於百姓,形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天子猶像這樣,何況老百姓呢?愛親的含義很廣,如:舊時兒子代父從軍、父債子還、替親代刑、為親復仇……等許多方面。如果拿今人的眼光看,其中許多作法與現行法律相悖,但反映了舊時人們的愛親觀念。如民諺:「出外心憂傷,惦爹又惦娘」、「一個雞蛋兩個黃,哪有子女不疼爺娘」、「父仇子報,父債子還」、「父鰥女愁,母寡子憂」等等,都表達了子女疼愛父母的一片深情。也有些諺語,如:「老子打兒如做戲,兒打老子為出氣」、「娘疼兒,口裡吐(指捨不得吃、捨不得喝讓給子女);兒疼娘,要手裡有(指愛的是錢,而不是真正疼愛父母」、「娘疼兒是長江水,兒疼娘是瓦上霜」、「有錢便是爺,有奶便是娘」等等,從反面揭露了社會上有些子女不疼愛父母的丑惡現象,也是對那些不孝的人一種諷刺和鞭笞。
7、孝俗。我國民間在父母、子女之間,長輩、晚輩之間存在許多習俗,在孝感民諺中有不少反映孝德習俗方面的諺語。
①生活方面。如:「早晚請安,問暖問寒」、「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兒大娘分床,女大父離房」等等,既反映了子女尊敬父母的傳統孝德,又反映了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
②親戚方面。如「娘親有舅,爺親有叔」、「娘親為大」、「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天上雷公,地上舅爺」、「舅爺坐一席」、「天上打雷喊舅爺」、「遭天雷打要叫舅爺牽」、「犯了族規磨子沉,要等舅爺來發令(指舅爺不發令,任何人不能動手)」等等民諺,從許多側面反映了以父母為核心的親戚關系。而今由於時代的不同,許多舊的陳規陋俗不復存在,然而以父系、母系為核心的親戚關系至今尚存。
③壽辰。民間重視祝壽,如民諺:「爺娘過生一碗面,生兒育女流血汗」、「兒女過生莫忘恩,壽面奉上老雙親」等,都表現了子女孝敬父母的一片深情。
④死葬方面。人生最傷感的莫過於生離死別。古往今來,無論家境貧富,父母及其他長輩去世,後輩人都要竭力予以安葬,並服孝三年,表示孝意,告慰死者。許多喪事習俗,至今尚存,且反映在民諺中。如:「親死冇送終,遺憾在心中」、「人死書蓋臉,免得後人惦」、「棺材底下一盞油,好照親人下酆都」、「抬棺出葬規矩多,跨溝過缺唱孝歌」、「棺材轉彎過缺,孝子跪地迎接」、「人死三天土裡埋,晚上要燒望鄉台」、「出葬道士開路,七天道士做七」、「頭蓄七七(即49天),孝守三年」、「頭年貼白,二年貼黃,三年貼綠,四年往後喜洋洋(指貼紅色春聯)」、「過年吃酒肉,孝家(指三年內死了人的人家)二十六(指過春節吃年飯,孝家要在農歷臘月二十六日吃)」等等,無疑其中有些諺語具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屬於糟粕部分,不能無批判的全部繼承、傳播,但反映了子女及後輩對父母及前輩留戀之常情,從這一側面表達了人們的傳統孝德。
二、尊老敬長及其他。尊老敬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也是我們人民提倡孝德的一個組成部分。《禮記·喪服小記》:「尊尊長長,……人道之大者。」《禮記·大學》:「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說的是無論職位高低的人,尤其是那些為人君者及位居顯耀的人,更應尊敬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年尊輩長的老人,為下級和老百姓作出榜樣,才能以孝道治理國家,教化百姓。這些傳統美德的思想觀念在民諺中也有所反映。
1、尊老敬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朱熹註:「老,以老事之也。吾老,謂吾之父兄;人之老,謂人之父兄。」)他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應像孝敬自己的父兄一樣去孝敬他人的父兄。這種傳統美德的思想觀念也反映在民諺中。如:「天上有老君,地上有老人」、「人老是個寶」、「年長為尊」、「不聽老人言,做事不周全」、「人人都是父母養,尊老敬老理應當」、「家家都有老雙親,嫌老欺老沒良心」、「孤老無人管,端水又端飯」、「出門在外講禮貌,見了長者稱您老」、「尊老愛幼,添福添壽」、「在外橫行霸道,在家忤逆不孝」等等,既說明了尊老敬老的思想觀念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也說明了在傳統孝德中家庭和社會的關系,是當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應當大力提倡的。
2、其他方面。前面提到,「孝」的含義很廣,除了善事父母、尊老敬老以外,還涉及「庄、忠、敬、信、勇」等其他方面。如民諺:「家貧出孝子,國難出忠臣」、「孝子忠於國,忠臣孝於親」、「不忠於國,不孝於親」、「打哥罵嫂,不悌不孝」、「又嫖又賭,辱罵宗祖」、「在外扯白調謊,在家辱了爺娘」等等,都反映了孝德的諸多方面,不僅對人具有一定的教益,也為開展孝學研究擴寬了思路。
孝感民間諺語,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涉及孝德的諺語很多,主要內容有上述幾個方面。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最後,筆者想說明一下:民間諺語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屬於社會意識形態范疇,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時代內容的諺語。因此,在涉及孝德的諸多諺語中,難免出現正反兼有,良莠並存的情況,這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希望廣大同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古為今用」的原則去研究它、使用它。本文談不上論文,只是就民諺這一形式,介紹孝感民諺與人們的孝德思想觀念的相互關系及其主要內容,為開展「孝文化」和「兩個文明」建設提供參考。錯誤之處,請各位領導、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㈣ 你知道孝感么
孝感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之東,南鄰「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北連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市,東連黃岡,西接隨州、荊門、天門、仙桃等市。現轄孝南區、漢川、應城、安陸三個縣級市及雲夢、大悟、孝昌三縣。面積8941平方公里,總人口528萬,其中孝感市城區人口30萬。孝感地貌自南向北為平原、丘陵、山區,氣候兼有南北之優,土地肥沃,是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地質礦藏豐富,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石膏地質儲量2.49億噸,岩鹽地質儲量2800億噸,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
孝感市政區全圖孝感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之東,南鄰「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北連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市,東連黃岡,西接隨州、荊門、天門、仙桃等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現轄孝南區、漢川、應城、安陸三個縣級市及雲夢、大悟、孝昌三縣。面積8941平方公里,總人口528萬,其中孝感市城區人口30萬。孝感地貌自南向北為平原、丘陵、山區,氣候兼有南北之優,土地肥沃,是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地質礦藏豐富,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石膏地質儲量2.49億噸,岩鹽地質儲量2800億噸,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
中文名稱: 孝感市
外文名稱: Xiaogan City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中南
下轄地區: 孝南區、漢川市、雲夢縣等
政府駐地: 孝南區城站路
電話區號: 0712
郵政區碼: 432000
地理位置: 北緯30.56,東經113.54
面積: 8941平方公里
人口: 528萬人(2010年)
方言: 孝感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雙峰山風景區,白兆山風景區, 「玉女湯池」溫泉
機場: 孝感機場
火車站: 孝感站
車牌代碼: 鄂K
行政區劃代碼: 420900
行政區劃 孝感市直轄
孝感是中國湖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位於長江以北、江漢平原中部、漢水之東。南鄰「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北瀕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東連武漢市、黃岡,西接隨州、荊門,南臨天門、仙桃等市。
孝感城市風貌(25張)外文名稱: XiaoGan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長江北岸,江漢平原中北部。 下轄地區: 孝南區、雲夢縣、孝昌縣、大悟縣、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 電話區號: 0712 (已融入武漢城市圈,後期區號變更為027) 郵政區碼: 432000(市內) 432100(孝南) 地理位置: 北緯30.56 ,東經113.54 面積: 8941平方公里 人口: 528萬人(2010年) 方言:南部為西南官話、北部為江淮方言-孝感方言、武漢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 雙峰山風景區(4A級風景區)、觀音湖風景區(4A級 孝昌)、白兆山風景區(安陸)、湯池溫泉(應城)、天紫湖風景區(4A級 孝南區) 火車站: 孝感火車站、孝感北站(在建)、孝感東站(漢孝城鐵站) 車牌代號: 鄂K 市花:桂花 市樹:樟樹 政府駐地:湖北省孝感市城站路26號(目前) ,新政府將於未來二三年內搬遷至東城區。目前新政府大樓即將竣工。 城市榮譽:中國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孝文化城市 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範城市 國家紅色革命文化城市【按照1955年-1965年獲得軍銜的將軍籍貫人數排名,紅安縣和大悟縣分別排名中國十大將軍縣的第一(72人)和第七位(37人)。紅安縣於1970年劃歸黃岡管轄】、空軍15軍司令部所在地、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所在地、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部最佳投資城市。 孝感末陽
名稱由來
湖北省孝感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遂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是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揚古孝子的孝德遺風。樹立了社會新風,促進了和諧社會、和諧孝感的建設.
行政區劃
孝感市是湖北省的地級市之一。現轄孝南區、開發區和雲夢、孝昌、大悟3縣,代管應城、安 陸 、漢川3 個縣級市。
孝感市直轄
市郊新區:雙峰山風景區 孝南區,面積1020平方千米,人口95萬,郵編432100,區人民政府駐書院街道。
孝感市孝南區地處江漢平原北部,與武漢市東西湖區唇齒相依,是孝感市唯一的建制區,也是孝感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中心所在地。全區面積1020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場、1個開發區、4個街道辦事處,人口95萬(2010) 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萬,流動人口18萬。 這里是湖北省有名的「魚米之鄉」。50萬畝肥沃農田盛產糧棉,10萬多畝精養水面水歡魚躍,久負盛名的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太子米、中國香稻、焦湖蓮藕、楊店早蜜桃飲譽海內外!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書院街道辦事處、車站街道辦事處、新華街道辦事處、廣場街道辦事處、開發區(丹陽辦事處。..)、西河鎮、楊店鎮、陡崗鎮、肖港鎮、毛陳鎮、三汊鎮、祝站鎮、新鋪鎮、朋興鄉、卧龍鄉、閔集鄉、朱湖農場、東山頭原種場
漢川市
面積1663平方千米,人口112萬,郵編432300,市人民政府駐仙女山街道。 仙女山街道辦事處、馬口鎮、城隍鎮、分水鎮、楊林溝鎮、脈旺鎮、田二河鎮、沉湖鎮、垌冢鎮、新堰鎮、廟頭鎮、劉家隔鎮、麻河鎮、新河鎮、回龍鎮、馬鞍鄉、里潭鄉、西江鄉、南河鄉、韓集鄉、灣潭鄉、刁汊湖養殖場、華嚴農場、中洲農場。
雲夢縣
面積604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編432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義堂鎮、曾店鎮、吳鋪鎮、伍洛鎮、下辛店鎮、道橋鎮、隔蒲潭鎮、胡金店鎮、城關鎮、倒店鄉、沙河鄉、清明河鄉
孝昌縣
面積1217平方千米,人口66萬,郵編432900,縣人民政府駐花園鎮。 花園鎮(城區)、衛店鎮、王店鎮、小河鎮、周巷鎮、豐山鎮、鄒崗鎮、白沙鎮、花西鄉、季店鄉、小悟鄉、陡山鄉。
大悟縣
面積1979平方千米,人口64萬,郵編4328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陽平鎮、芳畈鎮、新城鎮、夏店鎮、劉集鎮、河口鎮、四姑鎮、呂王鎮、黃站鎮、宣化店鎮、豐店鎮、大新鎮、三里鎮、東新鄉、高店鄉、彭店鄉。
應城市
面積1103平方千米,人口67萬,郵編432400,市人民政府駐城中街道。 城中街道辦事處、城北街道辦事處、四里棚街道辦事處、東馬坊街道辦事處、長江埠街道辦事處、經濟技術開發區、田店鎮、楊河鎮、三合鎮、郎君鎮、黃灘鎮、天鵝鎮、義和鎮、陳河鎮、楊嶺鎮、湯池鎮、南垸良種場
安陸市
面積1355平方千米,人口63萬,郵編432600,市人民政府駐府城街道。南城街道辦事處、府城街道辦事處、東城經濟開發區、趙棚鎮、李店鎮、巡店鎮、棠棣鎮、王義貞鎮、雷公鎮、孛畈鎮、煙店鎮、洑水鎮、木梓鄉、陳店鄉、辛榨鄉、接官鄉。
地理位置
地處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是武漢「1+8」城市圈中距離武漢最近的中等城市【距武漢市中心城區(武漢廣場)1小時車程】。京廣、漢渝、武荊、漢丹4條鐵路,京珠、漢十、滬蓉3條高速公路,107、316兩條國道貫穿全境。漢孝城際鐵路、孝漢大道三期、硚孝高速公路等路網工程竣工開通後,孝感與武漢全方位對接的大交通格局,將使孝感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 中部地區最佳投資城市 孝感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強化「發展為先、產業第一、企業家至上」的理念,完善政府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致力為投資孝感的企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基本實現「審批項目最少、辦事環節最簡、申報資料最省、辦理時限最短、收費標准最低」的目標。先後被評為「中部地區最佳投資城市」和「粵商最佳投資城市」。 中部崛起的產業高地 全市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1000家,孝感高新區光電信息、孝南生活用紙、漢川馬口制線、應城精細化工、雲夢塑料包裝、安陸食品醫葯、孝昌機械電子、大悟硅材料等20個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緊鄰武漢天河機場的孝感臨空經濟區正在加緊規劃建設。航空產業、高新產業、現代貿易、先進製造等產業功能區,將把臨空經濟區打造成為孝感未來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產業轉移的密集承接平台 武漢光谷·孝感產業園、深圳產業園,上海產業園,華工科技孝感產業園、三江航天產業園等產業轉移示範園區互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共引進外資企業近400家,累計吸引外商投資12億美元。德國西門子、日本松下等世界500強企業和光明食品、銀鷺集團、大洋電機等知名企業先後落戶孝感。沿海地區企業在孝感呈現扎堆發展、聚集發展、裂變發展的強勁態勢。 「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孝感正在搶抓「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堅持以大開放為先導,以試驗創新為著力點,以建設武漢工業協作配套、農副產品供應、商品物流集散、旅遊休閑度假、科技成果轉化、人力資源培訓六大基地,2010初,市委,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又提出新的發展規劃,力爭3年內,全市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同時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加速閔集天河航空城建設,東城區建設,孝南新城區建設,雲夢城區東擴和孝感城區對接等,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可以預料,孝感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將成為中部地區最具潛力和競爭力的城市之一
民族宗教
孝感市少數民族基本情況: 孝感市屬少數民族雜散居住地區。共有土家、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哈尼、傣、黎、佤、畲、水、納西、土、達斡爾、仫佬、撒拉、毛南、仡佬、錫伯、俄羅斯、京、赫哲等少數民族31個,4044人,占總人口萬分之七;分布在7個縣市區、雙峰山旅遊度假區98個鄉鎮、場、街道。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土家族,1493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37%。全市有縣級以上少數民族幹部3人。參加各級人大8人,政協32人。 孝感市宗教基本情況:該市宗教歷史悠久,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俱全。全市現有信教人數7萬多人,約占該市人口總數的1.4%,其中佛教4.2萬多人,天主教1.5萬多人,基督教1.2萬多人,伊斯蘭教0.18萬人,道教0.1萬人,已登記發證的宗教活動場所94處(其中佛教70處,道教3處,天主教11處,基督教9處,伊斯蘭教1處),分布在7個縣市區的鄉鎮場和雙峰山旅遊度假區,佔全市鄉鎮總數的70.6%;備案認可發證的宗教教職人員159人(其中天主教神父5人、修女2人,基督教義工以上教職人員23人,伊斯蘭教阿訇3人,佛教比丘、比丘尼126人),縣級愛國宗教團體5個(孝南區佛教協會,孝南區伊斯蘭教協會,應城市佛教協會,漢川市天主教愛國會,漢川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
地質特徵
孝感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12mm,降水量分布大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南北差約250mm,全市單站年最大降水量為2420.9mm(1954年萬福閘站),年最小降水量分457.7mm(1978 年天子站),降水分布極為不均勻,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85%。全市多年平均氣溫為15.8℃,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3.1℃(1959年大悟站),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5.7℃(1969年應城站)。 孝感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8.14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6.73億m3,地下水資源量6.59億m3,地表水與地下水的不重復計算量1.41億m3。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3.4851億m3、多年平均出境水量55.8462億m3(出入境水量不包括漢江)、多年平均供水量20.9321億m3、多年平均其它供水量0.5895億m3、多年平均用水量20.9321億m3、多年平均耗水量10.4277億m3。地表水水質較差,大多生活用水來自漢川漢江,無Ⅰ類水,大中型水庫水質為Ⅱ類。 2005年度全市評價河流為新河、大富水、環水和府環河,在總評價河長435.2km中,枯水期Ⅱ類河長154km,占總評價河長的35.4%,Ⅴ類河長4.5km,占總評價河長的1.0%,超Ⅴ類河長276.7km,占總評價河長的63.6%。豐水期Ⅱ類河長154km,占總評價河長的35.4%,Ⅳ類河長54.5km,占總評價河長的12.5%,超V類河長226.7km,占總評價河長的52.1%。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總磷、氟化物等。
礦產資源
孝感地質礦藏豐富,素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石膏地質儲量2.49億噸,岩鹽地質儲量2800億噸,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還有儲量可觀、開采潛力大的芒硝、稀土、金、銀、錳、鎳、大理石、花崗岩、重晶石等。 孝感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錳、重晶石、石英石、蛇紋石、芒硝、重稀土等24種,礦床集中,易於開采。其中,膏、鹽、磷被譽為孝感「三寶」,素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
生物資源
一、森林資源 2000年二類調查, 孝感市林業用地面積是 176997 公頃,森林面積131751公頃; 活立木總蓄 積量5790634立方米,森林蓄積4517219立方米。
二、野生動物 1997年,境內首次進行陸生野生動物重點資源調查。野生動物共4綱26目58 科138種。其中,兩棲綱2目5科11種;爬行綱2目5科14種;鳥綱15目36科90種;獸綱7目12科23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鸛;二級保護的有大鯢、虎紋蛙、豺、水獺、豹、大靈貓、獐、斑羚、穿山甲、黃嘴白鷺、小天鵝、灰鶴、小杓鷸、蒼鷹、白腹鷂、紅隼、雕、縱紋腹小號、長尾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Ⅱ的有狼、豹貓等7種動物。 被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定為易危種的有3種。屬於中國與日本、 澳大利亞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中指名種的有牛背鷺、大白鷺、中白鷺、鴻雁、豆雁、赤麻鴨、綠頭鴨、普通秋莎鴨、普通秧雞、董雞、鳳頭麥雞、大杜鵑、小杜鵑、家燕、虎紋伯勞、紅尾伯勞、黑尾蠟嘴等。境內野生動物以鳥類為優勢種群。
歷史文化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有門板灣、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遺址460多處,古墓葬200多處,古建築40多處,古塞堡180多處,還有許多古景觀。出土的古文物中,國家一級品100餘件,二、三級品1000餘件。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簡,1000多枚,近4萬字,內容涉及從戰國晚期到秦始皇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史學界稱之「具有劃時代意義」。研究雲夢秦簡的中、英、韓、日文字著述達400餘種。雲夢縣周田村出土的東漢陶樓,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樓高閣」式居室製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築模型工藝品,為研究古代建築學、社會學和民俗學提供了實物資料,被載入中學歷史教科書。應城市城北街道辦事處新石器時代的門板灣遺址,距今5000多年, 是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重大發現之一,是研究長江流域城市建設和房屋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孝感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大革命時期,這里是北伐軍的前進基地;土地革命時期,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賀龍、徐向前指揮紅軍在此進行過龍王集、雙橋鎮等著名戰斗,取得輝煌戰績。抗日戰爭時期,陶鑄在應城湯池舉辦培訓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幹;李先念在安陸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軍第五師;孝感成為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和新四軍五師長時期的領導指揮中心。抗戰勝利後,周恩來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蔣代表談判,揭露了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王樹聲率領中原主力部隊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孝感人民配合劉鄧大軍南下,積極支前,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1955年至196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中,孝感籍將軍50名,其中大悟縣37名,居全國將軍縣第七位。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遂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是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揚古孝子的孝德遺風,大打孝文化品牌,於1996年、2002年連續開展了兩屆「十大孝子」評選活動,涌現出了「全國敬老好兒女」周玉蘭等一批新時期孝子,樹立了社會新風,促進了和諧孝感建設。
市內學府
一等高級中學:孝感高中 孝感一中 普通高級中學:孝感黃陂路高中 孝感三中 英才外國語學校 孝感綜合高級中學 孝感實驗高中(原卧龍師范) 孝南高中孝感農校 初級中學:實驗中學 文昌中學 楚環中學 車站中學 航天中學 高等學校: 孝感學院(擬更名為湖北工程學院)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 國家級中職學校:孝感工業學校
孝感市擁有多個級別風景區,
市內景點
董永公園 去過孝感的人,不能不到擁有悠久歷史的孝感董永公園。董永公園位於孝感市槐蔭大道東段,一九八四年建成,2008年重建。佔地75畝,分為三個區域。
園內有孝子祠、仙女池、槐蔭樹、鴛鴦樓、理絲橋、滌絲亭、白步梯和升仙台等景點12處。景點按董永賣身葬父、孝行感天、仙女下凡、百日姻緣等情節為線索建造,歌頌了孝感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後湖公園,槐蔭公園,街心老年人活動中心
孝感特產
麻糖:
孝感麻糖孝感麻糖「孝感牌」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世,其顯著特點是: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原料無任何化學污染,產品無任何添加劑,是一種天然綠色食品。作為主要原料的麥芽糖又兼有潤肺治喘之功能,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減輕病情,有百利而無一害。1981年榮獲國家銀質獎,1994年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親筆題詞「中國一絕」,並捧回湖北僅有的「真絕杯」;在1995年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中國國際食品科技之星」產品,1998年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國際金獎」、「中國市場名牌產品」。 米酒: 孝感米酒孝感米酒孝感米酒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選料考究,製法獨特,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鳳窩酒麴發酵釀制而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後生津暖胃,回味深長。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主席親臨孝感視察工作時,品嘗了孝感米酒後稱贊「味好酒美」。
「神霖牌」米酒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民族傳統產品的特色,在多次各項名譽測驗中被評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並獲得歷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在一九九八年全國米酒行業中唯一指定為綠色食品。除米酒外,我公司還開發了果蔬系列飲料。 其他: 郊區的糯米湯圓,孝昌鄒崗的太子米。
雲夢特產
魚面 雲夢位於古楚夢澤之畔,盛產魚蝦,魚是餐桌上的常菜,其中有一道獨具風味的佳餚--魚面。魚面製作很有講究。首先要選用青、草、鰱、鯉等魚肉和上等白面、玉米粉,再拌上麻油、細鹽,經過揉、擀、蒸、切、曬等工序精製而成。魚面形狀似普通面條,但更精細,以「色香味形」著稱,為湖北特產中的精品。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雲夢城北的雲台山下住著一位王幺姑。一天,幺姑在做面條時倒進了剛煮好的鮮魚湯,家人吃面條時都說味道鮮。聰明的幺姑想,要是在麵粉里加些鮮魚肉做成面條,味道豈不更好?於是幺姑取來鮮魚的凈肉,剁成肉泥和進麵粉中,做出了第一碗雲夢魚面。王家幺姑會做魚面的消息很快在四鄉傳開,人們都來學藝,並編成歌謠:「擀的面像素紙,切的面像花線,下在鍋里團團轉,盛在碗里像牡丹」。 魚面則以「色香味形」著稱,為湖北特產中的精品。1911年魚面作為雲夢名產參加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以「銀絲魚面」獲銀質獎。
安陸特產
翰林雞: 「翰林雞」,是楚北安陸市太白酒樓烹制的系列太白菜餚之一,此餚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職之意。其製作系用整雞首先腌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另以蛋黃糕雕刻「翰林雞」三字,置雞首前,並以雞湯、磨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蝦球點綴,經復蒸烹製成。可謂制工精細,造形生動,形神兼備,質佳味美。據有關史籍記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自26歲出川入楚,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春來到安陸。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見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雲夢有七澤,遂來觀焉。」李白寓居安陸時,結交了不少名人,並以「酒隱安陸,蹉跎十年」而著名。傳說他飽覽古澤楚風後,常豪飲高歌,語驚四座,其才華深受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安陸人)的賞識,次年並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予李白。「溳水波於酒,碧山俏作詩」。李白十年酒隱安陸,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以及關於李白活動的不少珍貴貴跡。經安陸研究太白辦公室考證,詩人當年的飲食生活表明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雞、鴨、鵝、魚及蔬果菜餚,也吃牛、羊肉和野味精,唯獨不食豬肉。友人素知詩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雞、鴨、鵝等作菜佐酒助興。在眾多酒餚中,而李白尤對「烹雞」最感興趣。這在後來李白出遊離開安陸,當他接到朝廷詔令時,還回想過烹雞的美味。
漢川特產
刁汊湖蓮籽: 漢川汈汊湖蓮籽為漢川特產,主產於漢川市汈汊湖一帶。汈汊湖蓮籽籽粒飽滿,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清香可口,具有補腎、養心、固精等功效,食用、葯用價值兼備。蓮籽心還可清心祛熱、滋陰解煩。汈汊湖蓮米行銷各地,還被稱之為「中國蓮」(籽)遠銷香港和出口東南亞等地。 「麻河」牌富硒蓮藕: 「麻河牌」富硒蓮藕是經國家工商局注冊的無公害綠色農產品,主產地為漢川市有「蓮藕之鄉」美稱的麻河鎮一帶。這一區域稻田、湖泊、塘堰溝渠泥沼資源非常豐富,水土純正,無污染,土壤中富含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再加上蓮藕本身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麻河牌」富硒蓮藕,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一年四季都有藕食用,並編印收集有《富硒蓮藕55種食譜》,頗具特色風味。 二河三蒸: 外地客來漢川,都愛吃「二河三蒸」。這也難怪,「二河三蒸」歷史悠久,享有盛名。「二河三蒸」源於何時尚無定論,但必與漢川是水鄉澤國有關。舊時,漢川「一年雨水魚當糧,螺蝦蚌蛤填肚腸」,漁家農戶吃不上粒粒如珠璣的大米,只有用少許雜糧磨粉,拌合魚蝦、野菜、藕塊投簞而蒸以充飢。久而久之,便發展成為湖北的傳統名菜。民間有一個傳說:「二河三蒸」起源於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之妻。當年,起義軍行軍打仗,多吃夾生飯,鹽水菜,有的兵士患了消化道疾病,細心的陳友諒夫人便采民間所長,以魚藕青菜拌大米粉末而蒸,再輔以佐料,其味道醇香可口,起義軍吃上這樣的飯菜後,身體康復,精神抖擻。「二河三蒸」則以清蒸、粉蒸、泡蒸見長,其蒸法更講究,菜餚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魚和武昌魚為例,要求原料必須鮮活,現殺後抹鹽、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後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質鮮嫩、不油不膩;粉蒸是將原料拌上米粉及姜、蒜等佐料,用旺火「干蒸」,其菜味足味長;「泡蒸」則將蒸物和佐料泡油一次蒸成,其菜回味綿長。由於清蒸、粉蒸、泡蒸的方式不同,對時間、火候、用料極為講究,故味道、色彩迥然不同。 荷月酥: 荷月酥是湖北漢川一帶的風味佳點,人們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都要准備它。當年明皇太後身患重病,不想吃,不想喝,無論御廚做什麼美味佳餚,也提不起她的食慾。皇上只好傳下聖旨,讓各地進貢美味食品。漢川縣令接到聖旨,找來糕點名師梅翁,讓他製作貢品。梅翁苦心設計,終於以白面、砂糖、金桔餅、桂花等為原料,制出一種糕點,並特意註明,要以鮮豆漿加白糖泡食。點心送到京城,皇太後照著說明吃,只覺得香甜酥綿,甚為好吃,於是食慾大增,皇太後問皇上:「這點心有名嗎?」皇上答不出,他捧起一塊點心細細觀看,只見點心正面的圖案宛如待熟的蓮蓬;四周酥皮翻起,如同荷花瓣。再看樣子,好似十五的圓月,皇上靈機一動,笑著對太後說:「這叫『荷月酥』。」從此以後,荷月酥就在漢川地區傳開了,成為當地的貢品。 熱乾麵: 漢川熱乾麵與武漢熱乾麵有不同,說不出來的味道。但絕對是最佳的!
應城特產
沙子饃:湖北省應城市長江埠地方小吃,後流傳至湖南、江西一帶。 找若干卵石洗凈置油鍋內翻炒若干遍備用,卵石視鍋的大小而定,裝入鍋內約一滿鍋的六七分。將剁碎的豬油脂拌上椒鹽、辣椒粉、蔥花作為餡料;把發酵好的面團包上餡料做成餅狀,待鍋內卵石七八分熱時,鏟起一半石子,將做好的餅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蓋餅上;等到香味溢出時鏟起,輕輕敲掉卵石即可食之。此餅香脆可口,正反兩面皆布滿卵狀凹凸形狀甚是特異。 松花皮蛋 :應城無鉛松花皮蛋個大質優,蛋白部分為半透明體,呈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顯的松花紋理,蛋黃部分稀酥軟嫩,凝而不因,在1984年北京舉辦的全國土特產品展銷會上,格外引人注目。1985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良產品,在1992年第二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上被指定為專供食品。 早在公元1660元,應城就開始生產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清代,應城松花皮蛋被列為朝廷貢品,民間譽其為「蒲陽佳品」,松花皮蛋因其外表呈松針花紋,風味奇特而得名。
㈤ 誰去過湖北孝感啊,那個地方怎麼樣。介紹下,謝謝
孝感簡介
孝感是中國湖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位於長江以北、江漢平原中部、漢水之東。南鄰「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北瀕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紅色革命根據地大悟縣,東連武漢市、黃岡(紅安縣),西接隨州、荊門,南臨天門、仙桃等市。 中文名稱: 孝感 外文名稱: XiaoGan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長江北岸,江漢平原中北部。 下轄地區: 孝南區、雲夢縣、孝昌縣、大悟縣、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 電話區號: 0712 郵政區碼: 432000(市內) 432100(孝南) 地理位置: 北緯30.56 ,東經113.54 面積: 8910平方公里 人口: 600萬人(2010年) 方言:南部為西南官話、北部為江淮方言-孝感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雙峰山風景區(4A級風景區)、觀音湖風景區(4A級 孝昌)、白兆山風景區(安陸)、湯池溫泉(應城)、天紫湖風景區(4A級 孝南區) 火車站: 孝感火車站、孝感北站(在建)、孝感東站(捷運站) 車牌代號: 鄂K 市花:桂花 市樹:樟樹 榮譽 中國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孝文化城市 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範城市 國家紅色革命文化城市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湖北省孝感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遂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是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揚古孝子的孝德遺風。樹立了社會新風,促進了和諧社會、和諧孝感建設。
編輯本段地質特徵
孝感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12mm,降水量分布大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南北差約250mm,全市單站年最大降水量為2420.9mm(1954年萬福閘站),年最小降水量分457.7mm(1978 年天子站),降水分布極為不均勻,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85%。全市多年平均氣溫為15.8℃,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3.1℃(1959年大悟站),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5.7℃(1969年應城站)。 孝感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8.14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6.73億m3,地下水資源量6.59億m3,地表水與地下水的不重復計算量1.41億m3。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3.4851億m3、多年平均出境水量55.8462億m3(出入境水量不包括漢江)、多年平均供水量20.9321億m3、多年平均其它供水量0.5895億m3、多年平均用水量20.9321億m3、多年平均耗水量10.4277億m3。地表水水質較差,大多生活用水來自漢川漢江,無Ⅰ類水,大中型水庫水質為Ⅱ類。 2005年度全市評價河流為新河、大富水、環水和府環河,在總評價河長435.2km中,枯水期Ⅱ類河長154km,占總評價河長的35.4%,Ⅴ類河長4.5km,占總評價河長的1.0%,超Ⅴ類河長276.7km,占總評價河長的63.6%。豐水期Ⅱ類河長154km,占總評價河長的35.4%,Ⅳ類河長54.5km,占總評價河長的12.5%,超V類河長226.7km,占總評價河長的52.1%。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總磷、氟化物等。
編輯本段礦產資源
孝感地質礦藏豐富,素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石膏地質儲量2.49億噸,岩鹽地質儲量2800億噸,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還有儲量可觀、開采潛力大的芒硝、稀土、金、銀、錳、鎳、大理石、花崗岩、重晶石等。 孝感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錳、重晶石、石英石、蛇紋石、芒硝、重稀土等24種,礦床集中,易於開采。其中,膏、鹽、磷被譽為孝感「三寶」,素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
編輯本段生物資源
一、森林資源 2000年二類調查, 孝感市林業用地面積是 176997 公頃,森林面積131751公頃; 活立木總蓄 積量5790634立方米,森林蓄積4517219立方米。
二、野生動物 1997年,境內首次進行陸生野生動物重點資源調查。野生動物共4綱26目58 科138種。其中,兩棲綱2目5科11種;爬行綱2目5科14種;鳥綱15目36科90種;獸綱7目12科23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鸛;二級保護的有大鯢、虎紋蛙、豺、水獺、豹、大靈貓、獐、斑羚、穿山甲、黃嘴白鷺、小天鵝、灰鶴、小杓鷸、蒼鷹、白腹鷂、紅隼、雕、縱紋腹小號、長尾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Ⅱ的有狼、豹貓等7種動物。 被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定為易危種的有3種。屬於中國與日本、 澳大利亞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中指名種的有牛背鷺、大白鷺、中白鷺、鴻雁、豆雁、赤麻鴨、綠頭鴨、普通秋莎鴨、普通秧雞、董雞、鳳頭麥雞、大杜鵑、小杜鵑、家燕、虎紋伯勞、紅尾伯勞、黑尾蠟嘴等。境內野生動物以鳥類為優勢種群。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孝感歷史源遠流長。今孝感市境內各縣市區,夏商時代為古荊州之地;周為楚、鄖、軫等諸侯國割據地,且軫國、鄖國均建都於此;秦屬南郡;漢以後屬荊州江夏郡;南北朝以後屬安陸郡;唐屬安州;宋以後屬德安府;清分屬德安府、漢陽府;民國時期,分屬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區。 孝感作為地市級的建制行政區,設置於1949年5月。當時,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設立孝感專區,在禮山縣(今大悟縣)河口鎮成立了中共湖北省孝感地方委員會(簡稱孝感地委)、湖北省孝感行政區專員公署(簡稱孝感專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北省孝感軍分區。7月,地委、專署和軍分區機關遷入孝感縣城。 「文化大革命」期間,孝感專區改稱孝感地區。1993年6月,撤銷孝感地區,成立地級孝感市。從設置孝感專區到現在,其轄區經歷了8次變更: 1951年6月以前,孝感專署轄孝感、禮山、應山、安陸、雲夢、應城、黃陂、黃安(今紅安)、隨縣(今隨州市)等9縣。6月以後,原屬沔陽專署管轄的漢川、漢陽兩縣劃歸孝感專署,同時設立應城礦區人民政府(縣級),此時,專署所轄縣級政府12個。1952年1月,大冶專署撤銷,原屬大冶管轄的咸寧、武昌、蒲圻、嘉魚、崇陽、通山、通城等江南7縣劃歸孝感專署管轄。6月,隨縣劃歸襄陽專署。9月,黃安劃歸黃岡專署,同時改禮山縣為大悟縣。1953年5月,撤銷應城礦區政府,以後直到1959年11月孝感專署撤銷,所屬諸縣並入武漢市時為止,孝感專署一直管轄江南、江北共16縣。在歸屬武漢市管轄期間,曾於1960年8月將安陸與雲夢、咸寧與蒲圻、武昌與嘉魚、崇陽與通城合並為安陸、咸寧、武昌、崇陽等4縣,原16縣並為12縣。1961年5月,地市分治,復設孝感專署,武漢市將上述12縣歸還孝感。12月,專署將所轄12縣仍按並入武漢市以前的16縣恢復原建制。1965年7月,將撤銷大冶專署時劃歸孝感的江南7縣劃出,交新設置的咸寧專署管轄,孝感專署管轄原江北9縣。1966年8月,孝感專員公署改名為東風專員公署。1968年1月,成立東風地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3月東風地區革命委員會改名為孝感地區革命委員會。1975年12月,漢陽縣劃屬武漢市。1978年10月,撤銷地區革命委員會,建立湖北省孝感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8月,撤銷孝感縣,設置縣級孝感市,同時將黃陂縣劃歸武漢市。1986年6月,撤銷應城縣,設置應城市。1987年9月,撤銷安陸縣,設置安陸市。1988年10月,撤銷應山縣,設置廣水市。1993年6月撤銷孝感地區,設立地級孝感市,同時撤銷原縣級孝感市,設立縣級孝南區和孝昌縣。撤地建市以後,新設立的地級孝感市實行以市帶縣的行政管理體制,直轄孝南區,管轄孝昌、大悟、雲夢、漢川等4個縣,代管廣水、安陸、應城等3個縣級市。1997年3月,撤銷漢川縣,設置漢川市。2000年8月,廣水市劃歸新成立的地級隨州市代管。此後,孝感市轄區沒有改變。
編輯本段孝感語種
屬於江淮官話黃孝片(極具爭議),有平翹舌音,尖團音對立,古代的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時,大部分為不送氣清音,n,l相混(一般全為n),「書虛」,「篆鐫」同音,en eng,in ing相混,老派古咸山攝三分,新派古咸山攝字韻與普通話同,入聲長調。聲調一般為六個 陰平33 陽平21 上聲52 陰去35陽去44 入聲13。此外因水系問題語種也有武漢話在內。
編輯本段民族宗教
孝感市少數民族基本情況: 孝感市屬少數民族雜散居住地區。共有土家、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哈尼、傣、黎、佤、畲、水、納西、土、達斡爾、仫佬、撒拉、毛南、仡佬、錫伯、俄羅斯、京、赫哲等少數民族31個,4044人,占總人口萬分之七;分布在7個縣市區、雙峰山旅遊度假區98個鄉鎮、場、街道。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土家族,1493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37%。全市有縣級以上少數民族幹部3人。參加各級人大8人,政協32人。 孝感市宗教基本情況:該市宗教歷史悠久,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俱全。全市現有信教人數7萬多人,約占該市人口總數的1.4%,其中佛教4.2萬多人,天主教1.5萬多人,基督教1.2萬多人,伊斯蘭教0.18萬人,道教0.1萬人,已登記發證的宗教活動場所94處(其中佛教70處,道教3處,天主教11處,基督教9處,伊斯蘭教1處),分布在7個縣市區的鄉鎮場和雙峰山旅遊度假區,佔全市鄉鎮總數的70.6%;備案認可發證的宗教教職人員159人(其中天主教神父5人、修女2人,基督教義工以上教職人員23人,伊斯蘭教阿訇3人,佛教比丘、比丘尼126人),縣級愛國宗教團體5個(孝南區佛教協會,孝南區伊斯蘭教協會,應城市佛教協會,漢川市天主教愛國會,漢川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有門板灣、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遺址460多處,古墓葬200多處,古建築40多處,古塞堡180多處,還有許多古景觀。出土的古文物中,國家一級品100餘件,二、三級品1000餘件。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簡,1000多枚,近4萬字,內容涉及從戰國晚期到秦始皇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史學界稱之「具有劃時代意義」。研究雲夢秦簡的中、英、韓、日文字著述達400餘種。雲夢縣周田村出土的東漢陶樓,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樓高閣」式居室製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築模型工藝品,為研究古代建築學、社會學和民俗學提供了實物資料,被載入中學歷史教科書。應城市城北街道辦事處新石器時代的門板灣遺址,距今5000多年, 是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重大發現之一,是研究長江流域城市建設和房屋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孝感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大革命時期,這里是北伐軍的前進基地;土地革命時期,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賀龍、徐向前指揮紅軍在此進行過龍王集、雙橋鎮等著名戰斗,取得輝煌戰績。抗日戰爭時期,陶鑄在應城湯池舉辦培訓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幹;李先念在安陸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軍第五師;孝感成為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和新四軍五師長時期的領導指揮中心。抗戰勝利後,周恩來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蔣代表談判,揭露了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王樹聲率領中原主力部隊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孝感人民配合劉鄧大軍南下,積極支前,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1955年至196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中,孝感籍將軍50名,其中大悟縣37名,居全國將軍縣第七位。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遂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是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揚古孝子的孝德遺風,大打孝文化品牌,於1996年、2002年連續開展了兩屆「十大孝子」評選活動,涌現出了「全國敬老好兒女」周玉蘭等一批新時期孝子,樹立了社會新風,促進了和諧孝感建設。
㈥ 中國十大長壽之鄉是
中國十大長壽之鄉的長壽秘密 5月22日,山東省萊州市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 。據介紹,中國老年學學會從2006年開始進行「中國長壽之鄉」的評審活動,並制定了15項考核標准。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有3項,一是百歲老人數量占總人口數的7/10萬,二是80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數的1.4%以上,三是區域人均預期壽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71.4歲)3歲。目前,中國十大長壽之鄉為廣西巴馬、廣東三水、廣西永福、湖南麻陽、四川彭山、四川都江堰、河南夏邑、湖北鍾祥、江蘇如皋、山東萊州。
廣西巴馬:
巴馬人長壽的主要因素在四個方面:一是具有特殊的自然環境。境內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特高,是一般平原地區的三十多倍;同時無環境污染,是天然的養生好地方。二是具有獨特的長壽食物。巴馬壽星們的食物主要有珍珠黃玉米、大米、小米、紅薯等,常吃的蔬菜主要是南瓜苗、紅薯葉、青菜、苦麻菜、雷公根、野藤菜、野蘑菇、香菇、木耳、竹筍等;油類以茶籽油、火麻仁、黃豆粉為主;他們多吃素食,少食葷腥。三是老人們堅持長期生產勞動。四是生活起居有規律,性格樂觀開朗。此外,巴馬的長壽還與飲礦泉水、喝中草葯酒及晚婚晚育之類的養身之道有一定關聯
廣東三水:
三水地處廣東西江和北江交匯處,飲用水源水質常年達到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標准。近年來,三水區大力進行環保整治,先後將17家工藝落後、污染大的立窯式水泥生產線全部關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持續的環境保護措施,使得三水區成為珠三角地區難得的生態綠洲。三水的百歲老人多生活於西江和北江河畔的村鎮中。長壽老人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非常樂觀的情緒、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態及濃厚的愛心。多數百歲老人出身貧寒,自小養成勤勞、好動、豁達的習慣。飲食清淡,喜歡吃粥和喝湯,吃本地生產的糧食、蔬菜、水果、魚、雜食等。
廣西永福:
悠久的人文歷史,山青水秀的居住環境,清新自然的空氣和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為廣西永福人延年益壽奠定了扎實基礎。永福縣積極倡導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關系和美,每年要進行一次「和諧家庭」和「孝星」評選活動,推動和諧社會發展。永福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短夏長,人居環境好。境內河流縱橫,水質優良;森林覆蓋率達74.1%,空氣清新。老人們能長壽,除了自然條件、民風淳樸、鄰里和諧、心理健康外,還與他們的飲食有關。永福縣專門對各鄉鎮長壽老人起居飲食進行了充分的調查了解,共同研究設計了千叟宴菜譜,用料全部產自本地。主要有10道菜,包括金玉湯、壽桃、麻姑獻壽、百汁雞球、佛果釀、馬蹄膠、常安宮丁、板峽竹魚、錦壽面、福敬親人等,整個菜譜色香味俱全,而成本不足百元。
湖南麻陽:
麻陽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長壽老人?專家認為,該縣獨特的自然環境有利於長壽。麻陽地形奇特,西、南、北三面被高山環繞,朝東傾斜開口,海拔高差達1275米,這種特殊的地貌輪廓儼然一個天然「地磁場」。地下水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該縣的飲用水水質、大氣和室內空氣達標率均為100%,山河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100%,森林覆蓋率達56.48%。專家還發現,在這偏遠山區,一種被醫學界視為「長壽素」的負離子含量極高。這里歷年的平均氣溫在17攝氏度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尤其是丘陵地帶多瀑布、噴泉。民俗專家還認為,麻陽人住山寨則建吊腳樓,住平地則建二層高的房屋,保證了居住環境的通風和乾燥。
四川彭山:
因彭祖而得名的四川彭山是我國彭祖長壽文化的發祥地,具有家庭和睦、孝文化博大的人文背景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由此形成了我國最早也是最完備的長壽文化發祥地。據悉,在彭祖房室養生術的長期熏陶下,彭山人科學地對待性,不視性為神秘,也不視性為洪水猛獸。對此,長壽專家蕭振禹表示,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實現社會和諧、保持健康長壽、不斷提高人的生命質量成為人們普遍的美好理想。彭祖的長壽文化,究其根源是建立在人體自身和諧及人與外界相和諧的基礎上,其核心就在於一個「和」字。彭祖的導引行房術、調攝療養術、膳食養生術和房室養生術四大養生術,其「適身、通神、一志、導心」八字要訣,分別從生理和情理方面補益健養人體,從而使人得以健康長壽,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四川都江堰:
都江堰青城鄉是成都市百歲老人最密集的地方。這里為何盛產壽星?生命學專家解釋,成都平原獨特的人文環境和地理環境造就了長壽之鄉。都江堰的長壽現象是一個綜合現象,它得益於都江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習性,比如適宜的溫度、物種的多樣性,以及對中草葯的運用。地理界一般認為,長壽有30%是遺傳因素,另外70%是外部環境影響。西南地區冬暖夏涼的氣候、舒適的生活環境都有利於生存。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王五一研究員認為,岷江流域土壤中豐富的硒元素可能是出現長壽的重要原因。
河南夏邑:
夏邑縣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冷暖適中。虯龍溝、巴清河、沱河、東沙河等河流橫穿全境,水質優良;空氣清新,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當地物產豐盛,小麥、玉米、大豆、紅薯、蘋果、食用菌、各類時令蔬菜均是餐桌上常見的食品。飲食起居和日常生活特點突出:一是順其自然。種啥吃啥,四季常新的農作物和蔬菜,調劑製作一日三餐,少葷多素,保證了老人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顯現出良好的養生效果。二是勤勞刻苦。動可延年,思能抗衰。大部分百歲老人操勞一生,克勤克儉,鍛煉出了過硬的身板,並養成了早睡早起、勤苦勞作等生活習慣,有效增強了身體的抵抗力。三是性格爽直,開朗豁達,勞動積極,樂於奉獻,一生樂觀、不生氣。「河南夏邑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厚重,經濟發展迅速,生態保護堅決,民眾心態平和,長壽人口顯著,多項指標超過標准,評定為『中國長壽之鄉』名副其實。」
科技博覽----探秘長壽鄉之夏邑尋因1-----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
湖北鍾祥: </b>
鍾祥人之所以長壽,主要與四大因素密切相關:一是生態環境因素。鍾祥市境內與人體元素相關的礦產資源相當豐富。水資源豐富,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在100%。還具有清新可人的大氣環境。二是人文習俗因素。 鍾祥長壽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尊老敬老的好傳統尤為突出,尊老敬老的遺風,一直流傳至今並發揚光大,涌現了很多尊老敬老的動人故事。三是勤勞好動因素。 鍾祥市的長壽老人基本上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或漁民),他們從小就下地干農活,勞動磨煉了他們的意志,也鍛煉出他們強健的體魄。四是飲食習慣因素。他們絕大多數堅持一日三餐,主食以米飯為主。對於菜類不挑食,葷素皆可。鍾祥自古以來盛產黃豆,豆腐、豆皮、豆乾、豆筋等一系列的豆製品便成了鍾祥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美味佳餚。鍾祥地處大洪山南脈,這里生長著一種稀有植物叫葛粉。野葛之根加工而成的葛粉可以說是一種難得的綠色保健食品。鍾祥的百歲老人還有一特點,就是愛吃「土雞蛋」。
江蘇如皋:
如皋長壽飲食文化的核心,可以用「淡、雜、鮮、野」四個字概而言之。如皋人的飲食習慣是粗茶淡飯,以素為主,拒絕大魚大肉、大油大糖、大吃大喝。青菜、蘿卜、豆腐是如皋人的當家菜、家常菜。吃的雜,什麼都吃,是如皋人飲食文化的又一特色。如皋百歲壽星中有93%的人,既吃大米、麵粉等細糧,又食玉米、大麥、元麥等粗糧。如皋地區田疇平曠,河港交錯,是一座新鮮食品的天然倉庫,使如皋人吃東西有條件講究個「出水鮮」。肉要當天宰的,蝦要當天撈的,魚要現剖的,文蛤要現劈的,青菜要早上拔的,毛豆要早上剝的,豇豆要早上摘的,芋頭要當場刮的,豆腐、茶干絕對要當天做的。如皋濱江臨海,四季分明,氣候濕潤,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野菜蓬勃生長。如皋人飯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碧綠的野菜佐餐。
山東萊州:
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寶華表示,目前中國的長壽地區有三種類型:溫飽型、小康型和富裕型,萊州屬於富裕型。「萊州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厚重,經濟發展迅速,生態保護堅決,民眾心態平和,長壽人口顯著,多項指標超過標准,評定為『中國長壽之鄉』名副其實。」萊州自古就有「齊魯之甲勝,天下之名疆」的美譽。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質優良,綠化率高,空氣清新,這些都為萊州百姓提供了長壽的良好條件。萊州有悠久的敬老愛老傳統。長期以來,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愛護。近年來,該市開展了以「愛父母、敬老人」為主題的「孝德工程」。同時,萊州市還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不斷完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制度,為長壽老人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B>
㈦ 日本的資料
我暈 現在還罰站啊
我給你
看看詳細不
日本國(日:日本國/にほんこく、にっぽんこく* )是位於亞洲東部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000多個小島組成。周邊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中國海、菲律賓海、太平洋所包圍。隔海與俄羅斯聯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台灣)、菲律賓共和國、北馬里亞納群島相鄰。傳說中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1]建國。「日本」這個詞的意思是「朝陽升起的地方」。日語中「日本」一詞有多種假名寫法,最常用的是「にっぽん」(Nippon)和「にほん」(Nihon)[2]。
日本是世界經濟大國,以國際匯率計算的話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同時也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與第六大進口國。過去日本長期實施君主制,目前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頒布的日本國憲法是日本的最高規范,規定日本為一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的法治國家。日本的國家理念為立憲主義、國民主權、基本人權的尊重、和平主義,以君主天皇作為日本國與日本國民的象徵。日本的人口超過1.2億,是世界人口數量第10大國。首都東京及周邊的數縣構成的首都圈居住了3000萬以上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歷史
主條目:日本歷史
在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不過今日的考古證據卻表明,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徙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開始,日本進入新石器時期,是為繩紋時代(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和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在彌生時代時期,伴隨著來自中國和朝鮮人的移入,出現了陶器和鐵、銅器;還出現的成塊的水田,日本成為了一個農業佔主要地位的社會[3][4]。
公元3世紀後半期到4世紀初,日本已經出現了統一政權—大和王權。這段時期,日本透過朝鮮諸國及一直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587年,豪族蘇我氏的頭目蘇我馬子打倒了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殺了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為帝,聖德太子攝政,日本進入飛鳥時代。聖徳太子制定了冠位十二階,並頒布了憲法十七條,試圖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聖徳太子過世後,蘇我氏長期掌權。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暗殺了蘇我入鹿,掌握了政權。中大兄皇子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動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國的政治制度,試圖建立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了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日本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了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修建於平安時代的平等院鳳凰堂奈良時代後期,政局動盪,律令制鬆弛。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現在的京都),此後到1192年成立鐮倉幕府的這段期間是為平安時代。這一時期,隨著地方庄園勢力的不斷增強和中央政府的內亂,武士階層逐漸上升到權力的中心。平安時代末期,出現了以東國為勢力范圍的源氏和以西國為勢力范圍的平氏兩個龐大的政治勢力,1159年,發生賓士之亂,源氏實力雖遭遇很大削弱,但在東國仍擁有強大實力,國家內亂頻仍。經過長期的源平合戰,平氏被趕出京都,於1185年在壇之浦之戰中徹底覆滅[5]。
1192年,武士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建立鐮倉幕府,開始了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源賴朝過世後,賴朝妻子的娘家北條氏實力擴大。三代以後權利轉歸北條氏之手。承久之亂後,北條氏的合議制執權政治達於全盛。1232年(貞永元年),北條泰時制訂法典《御成敗式目》[6](《貞永式目》)。該法典最初僅適用於武家內部,後來適用於全國。1274年(文永十一年)與1281年(弘安四年),蒙元兩次侵日都未能成功,而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無法恩賞抗元官兵,導致御家人的貧困與御家人制度的解體。北條氏實行一族獨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地方武士和農民的聯合武裝團體到處進行反幕活動。幕府由盛轉衰。後醍醐天皇乘機發動正中之變與元弘之變。倒幕號召得到各地武士響應。1333年5月新田義貞攻陷鐮倉,鐮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掌握大權以後,並沒有滿足武士階層的期望。武士們支持足利尊氏,於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光明天皇即位。後醍醐天皇逃到吉野山中,仍堅持自己才是正統。於是出現了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兩個對立的朝廷。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建立了室町幕府。南北朝的征戰持續了將近60年,1392年才告結束[7]。
江戶時代的日本城堡(姬路城)室町幕府末期發生了應仁之亂,日本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1573年,織田信長攻下室町幕府所在地二條御所,將足利義昭流放到河內國,室町幕府滅亡。日本歷史進入安土桃山時代。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因家臣明智光秀叛變而被害。信長重臣羽柴秀吉繼承了其勢力,繼續進行統一日本的戰爭。1586年,秀吉受賜姓豐臣氏並就任太政大臣;1590年完全統一了日本,隔年秀吉將關白一職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合,以世襲的方式宣示豐臣政權的穩定。秀吉在1592年發動侵朝戰爭。1598年7月,秀吉在伏見城過世,日軍開始撤出朝鮮半島。1600年,封地在關東地方的大名德川家康取得了關原之戰的勝利[8]。1603年,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消滅了豐臣氏,實現了日本的統一,日本步入江戶幕府的時代。江戶幕府實行高度集權的封建制,將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及穢多、非人等賤民,嚴格限制階級間的流動。
佩里的「黑船」敲開了日本的國門1543年,一艘葡萄牙船漂流到種子島,這是日本第一次接觸歐洲人。時日本正值戰國紛擾,葡萄牙人將火槍帶入日本,並快速普及。天主教也在這時進入日本。然而傳教活動與發達的貿易逐漸威脅到江戶幕府的統治。1641年幕府把荷蘭商館遷移到長崎的出島,奉行鎖國政策。鎖國期間日本只與荷蘭和中國進行貿易。鎖國政策奉行了200多年,直到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才重新敲開了日本的國門[9]。與西方重新接觸後的日本立即感受到自己在世界舞台長時間的缺席已造成相當程度上的落後。幕府末年暴動頻繁,幕藩體制搖搖欲墜。在以西南四藩(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為主的維新志士帶領下,開啟了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1867年末代德川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主動大政奉還,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成立。1867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對日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多項改革,在地方政治上廢藩置縣,1889年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1890年舉行了第一次帝國議會。整頓內政的同時日本也在進行對外擴張。1879年,日本滅亡了琉球國;1895年與滿清爆發甲午戰爭並取勝,獲得了台灣與巨額賠款;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獲勝,取得了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樺太)。1910年強迫韓國簽訂了日韓合並條約,使朝鮮半島成為了日本的一部分[10]。
20世紀初,日本帝國主義逐漸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日本進入短暫的「大正民主」時期。1923年9月,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11],死亡人數達13萬人,日本經濟遭遇重創;1927年4月由於日本政府對台灣銀行的救濟失敗,引發全國性金融危機;1930年,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日本未能倖免。這期間濱口內閣失敗的經濟政策引發人民的嚴重不信任,右翼勢力藉此擴張。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中國東北建立傀儡政權滿洲國。1936年2月26日發生了二二六事件[12],廣田弘毅組閣,軍部對政治的干預進一步增強。1937年7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給中國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與人口死亡[13]。1941年日軍偷襲位於夏威夷的美國軍港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正式向美國、英國和荷蘭宣戰,同時開始侵略東南亞及大洋洲。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戰爭後期,日本本土受到盟軍的密集轟炸,造成數百萬人喪生與工業設施的損毀。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兩枚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8月15日,裕仁天皇透過電台廣播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14] 。
廣島原爆圓頂從戰敗到1952年期間,日本實際被美國主導下的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統治[15] ,美軍實行財閥解體政策,對壟斷資本進行大規模重組。1950年,伴隨韓戰而生的「特需繁榮」讓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聯合國[16]。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同年日本加入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式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1973年,由於能源危機,日本經濟由高速成長轉入安定成長階段,但成長速度仍是西方先進國家中的前列。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戰後的日本長期由自民黨執政,是為所謂「55年體制」,直到1993年才告瓦解。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階段。這一時期失業攀升,財政赤字龐大,加上奧姆真理教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攻擊與阪神大地震,社會陷入不安。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已穩健復甦,逐漸擺脫了長期低迷的局面[17]。
地理
日本衛星圖主條目:日本地理
日本是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的島國,由4個弧狀群島(日本列島、千島列島、琉球群島、伊豆-小笠原群島)組成。其中北海道、九州、本州及四國四大島的面積就佔了國土面積的99.37%。日本北臨鄂霍次克海、西北臨日本海、西南臨東中國海、南臨菲律賓海、東為太平洋。日本通常被歸劃於東亞或東北亞的范疇,北與俄羅斯聯邦、西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與中華民國、南與菲律賓共和國隔海相望。日本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km²。國土面積約70%為山地,因此森林覆蓋率高,但卻不適合農耕,耕地面積僅占日本國土的11.1%[18][19]。也因此日本的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地區,日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名第30位[20]。日本國土狹長,南北總長3800公里,與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美國相近。
富士山日本列島按照地質構造可分為西南日本與東北日本兩大區域。其界線為本州中部的糸魚川靜岡構造線。日本列島附近是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同時日本列島還處在環太平洋造山帶、火山帶、地震帶之上。故日本為多地震、火山與溫泉的國家。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本身就是一座活火山。據統計,世界全部芮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21];而日本一國發生的地震,釋放的地震能量就佔到全球地震釋放能量的10%[22]。
由於日本面積狹小多山,因此河流普遍長度不長但落差較大,雖不利航運但提供了良好的水力發電環境。日本最長的河川是發源於長野縣,在新潟縣注入日本海的信濃川[23],總長367公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是利根川,利根川也是日本第二長的河川。日本最大的湖泊是位於滋賀縣的琵琶湖[24],面積670.33平方公里。
氣候
沖繩縣屬亞熱帶氣候,四季溫暖。圖為九月水納島的海灘日本深受黑潮、親潮等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大。日本大部分國土屬溫帶氣候,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台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范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風吹襲。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於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25];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26]。
行政區劃
主條目:都道府縣
日本行政區劃圖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單位為都道府縣,全國劃分為1都、1道、2府、43縣。部份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根據地理與人文、經濟特徵,日本通常被分為八大區域,包括了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關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四國地方和九州-沖繩地方
日本近年來實行了市町村合並的政策,町村數目大量減少。現在為了緩和東京一極集中與增進地方分權,正在檢討廢除都道府縣,改實行道州制的必要性(日本道州制議論)。1968年,日本自治省導入了地方公共團體編號制度,目前全日本的都道府縣與各市町村均有自己的編號。都道府縣的編號與ISO 3166-2:JP吻合。全日本47個的都道府縣名稱見右圖。
主要城市
東京彩虹橋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東京也是世上最大的都市圈之一。東京都特別區的人口約有860萬人,以東京都為中心,包括神奈川縣、崎玉縣、千葉縣的首都圏人口約3300萬人。日本的皇居、國會議事堂、內閣、最高裁判所、各省廳、各國駐日大使館、大企業的本部、日本銀行、證券公司、百貨商店、報社及電視台都集中在東京。目前在東京特別區內和東京周邊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
如果將東京23區視為一個都市的話,日本共有12個城市人口超過了一百萬。其中除了川崎市之外,都是都道府縣廳的所在地,詳細如下表:
大阪市西梅田地區
名古屋城 城市 都道府縣 區域 人口數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
1 東京 東京都 關東地方 8,483,050 13642.5
2 橫濱市 神奈川縣 關東地方 3,579,133 8183.1
3 大阪市 大阪府 近畿地方 2,628,776 11843.5
4 名古屋市 愛知縣 中部地方 2,215,031 6785.2
5 札幌市 北海道 北海道地方 1,880,875 1677.7
6 神戶市 兵庫縣 近畿地方 1,525,389 2759.8
7 京都市 京都府 近畿地方 1,474,764 1781.3
8 福岡市 福岡縣 九州及沖繩地方 1,400,621 4112.2
9 川崎市 神奈川縣 關東地方 1,327,009 9193.0
10 崎玉市 崎玉縣 關東地方 1,176,269 5408.4
11 廣島市 廣島縣 中國地方 1,154,595 1275.8
12 仙台市 宮城縣 東北地方 1,024,967 1300.6
人口
主條目:日本人口
澀谷街頭的人潮根據總務省統計局公布的[27]的數據,截至2005年10月1日止,日本總人口為1億2775萬6815人,在全世界排行第十。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簡單,但並不是單一民族國家。大約98%是大和族,另外有200萬人左右的琉球人、3萬人左右的阿伊努族、30萬多的日籍朝鮮族、10萬人左右的日籍漢族等。除了日本人以外還有200萬外國人合法居住在日本,包括60萬朝鮮、韓國人;50萬中國人等。此外在社會上還有一群居於少數的弱勢群體,被稱為部落民(部落民在血統上屬於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代的賤民階級非人和穢多)。日本的人口密度約為343人/平方公里,其中又以太平洋沿岸地區與南部地區最為密集。在日本,除了四國地方,各地方均有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都市。主要都市都集中在沿海地區的平原,10%的日本國土集中了90%的日本人。全國80%的人口居住於城市或大城鎮,26%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首都圈,49%以上的人口集中在東京都、大阪府及神奈川縣,而東京都人口密度為5,748人/平方公里。現在東京城市群(即首都圈)的人口超過了三千萬,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在都心地帶也引發了地價昂貴等問題。而在農漁村,大量的青年離開本地前往都市,而使這些地區的過疏化和老齡化問題突出。
日本人的人均壽命位於世界前列,2006年人均預期壽命達81.25歲[28]。日本的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嚴重,人口已逐漸減少[29]。由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口開始退休,日本面臨被扶養人口急劇增加、勞動力成本提高和福利體系負擔加重的危機。在2004年,日本有大約19.5%的人口年齡超過65歲。同時,青年人的結婚年齡仍在延後或不想結婚,結婚後也有很多人不要孩子。日本的人口預計在2050年將下降到不足1億人,2100年將下降到4800萬人[30]。但日本拒絕大規模移民計劃。
政治
日本國會議事堂主條目:日本政治和日本行政機關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而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31]。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一樣,天皇於日本只有元首名義,並無政治實權。
日本現行的日本國憲法是於1947年5月3日由當時佔領日本的美國草擬後,經過日本國會的審議,再由天皇頒行的。日本國憲法最重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權在民、基本人權的尊重和和平主義。日本政治以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對個人(個人尊嚴)的尊重為基調運行。日本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權歸內閣、地方公共團體及中央省廳。
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日本實行兩院制度,眾議院有480席,參議院有242席。選民為20歲以上的國民[32] 。眾議院議員任期為四年,但事實上經常中途解散,鮮少有做滿四年任期的情況。參議院議員任期為6年,每3年該選一半。從1955年起,原稱保守合同的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只在1993年至1996年期間成為在野黨,1996年後再度執政至今。目前日本的主要在野黨包括民主黨、共產黨、社民黨等。現時日本由自民黨及公明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執政。
自然環境
正在泡溫泉的日本獼猴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四季分明。因為日本是島國,四面環海,所以來自外部新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離島地區更形成了獨自的生態系統。特別是小笠原群島及琉球群島自古就建立了比日本本土更加孤立的生態系統。小笠原群島更有「東洋的加拉帕戈斯」之稱。 與德國等西歐先進國家相比,日本對環境保護的對策較晚。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面臨大規模公害(日本四大公害病)的國家,在公害的對策方面領先。但政府的對應並不完善,至今還有許多政策盲點。 由於高度經濟成長期以後餐桌上食物的變化及海外農產品的輸入問題,近年來日本的農林水產業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農田與人工林的閑置,漁業資源減少等問題。自1970年代以來,相較於其他國家森林面積的持續萎縮,日本的森林覆蓋率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二上下,2002年,日本的森林面積達2,512萬公頃[47]。 在生態系統方面,伴隨明治時代以後外來物種的進入,生態系統也在發生變化。朱䴉及日本狼的滅絕代表日本的生物多樣性出現下降。日本獼猴與野豬在市區的出沒給人類的活動帶來了影響。
㈧ 周孝德的研究成果
周孝德教授 先後主持各類科研課題60餘項,其中題為「特殊地理條件下生態環境保護與災害防治機理研究」的「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子專題1項,國家水專項子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部委項目8項,以及企業委託的橫向課題50餘項。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利學報》、《水力發電學報》、《中國環境學報》、《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20餘篇被SCI、EI檢錄。出版學術著作5部:合著《環境水文學》由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於1992年出版,專著《河流重金屬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學模型》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於1995年出版,合著《關中地區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主編《水力學與水利信息進展2009》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獲省部級獎4項,其中「河流重金屬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研究」於1997年獲國家建設部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關中地區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於2001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山西桑乾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研究」於2006年獲山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基於整體模式的數字水利系統」於2010年獲山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廳局級獎5項。
㈨ 綿竹歷史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置綿竹縣,治地在黃許鎮(即綿竹古城遺址,今屬旌陽區),屬廣漢郡。因其地濱綿水兩岸,多竹,乃命名綿竹,轄今綿竹和德陽(今旌陽區)兩縣的地方。
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劉焉領益州,將州治遷於綿竹。興平元年(194年),因綿竹城火災,劉焉將州治遷到成都。
1983年4月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了相鄰的德陽縣關於申請籌建地級德陽市的報告,並通知綿竹縣參加德陽建市籌備組。6月14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國務院提交報告。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復【國函字156號】文件:設立地級德陽市,綿竹縣由綿陽地區改屬德陽市。
199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綿竹縣,設立綿竹市。2010年5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四川綿竹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
(9)孝德湖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綿竹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處北緯31°09′-31°42′,東經103°54′-104°20′之間。幅員面積1245.3平方公里,自西北向東南伸展,東西寬約42公里,南北長約61公里。市境東南靠德陽市旌陽區,東北與綿陽市安州區接壤,西南與什邡隔河相望,西北與阿壩州茂縣毗連。
綿竹地勢西北高,屬龍門山地區,東南低,成都平原的一部分。高差懸殊;西北部為山地, 東南部為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至東南逐漸傾斜,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點,海拔高度504米至4405米;
河流縱橫,切割強烈。西北部山地區,是境內諸河流的發源地。支流眾多,河流向下切割深度為500-1000米,河床狹窄,河谷陡峻。
㈩ 中日歷史中的戰爭
戚繼光沒有去朝鮮打。
隋朝和日本的三次戰爭,元朝和日本的戰爭。
中日古代的幾次戰爭(2009-04-20 16:46:28)標簽:文化 分類:夢里關山
唐朝:白江口之戰
660年之前,朝鮮半島是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史稱朝鮮三國。三國之間的關系很微妙,一會兒是友,一會兒是敵。新羅最初與高句麗結盟以對付百濟和倭。隨著高句麗的南下,新羅開始與百濟結盟對付高句麗。新羅從百濟手中奪到被高句麗霸佔的漢江流域後,疆土抵達黃海開始與中國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643年,新羅傳書說百濟聯合高句麗攻打新羅,請求唐朝援助。645年,唐太宗乘高句麗國內政變之機,帶十萬大軍出擊,但沒能攻下高句麗。百濟在唐軍進軍高句麗期間,並沒有停止進攻新羅,相反又連奪十數城。這時,唐太宗病故。唐遂從高句麗撤兵。唐高宗即位後,接到新羅的急報,並未出兵,而是循唐太宗舊例,贈百濟國王璽書,令其退還所奪新羅城池。百濟見唐太宗出兵高句麗也不曾有什麼實質性成果,因而置唐高宗璽書於不顧,進而再次聯合高句麗出兵新羅,655年,再奪新羅三十餘城,新羅告急。在金仁問的協調下,唐朝與新羅最終達成協議共同攻打百濟。這樣唐朝就可以聯合新羅從南北兩面共同攻打高句麗。於是唐高宗決意於顯慶五年(西元660年),派左衛大將蘇定方統水陸軍十三萬出兵百濟,以解新羅之危。蘇定方大軍從成山(今山東榮城)由海路出發,進軍百濟,船帆千里,隨流東下。新羅武烈王聞訊既率軍五萬與唐軍會師,顯慶五年(西元660年)七月,百濟為唐、新聯軍所滅。蘇定方留郎將劉仁願等駐守百濟王城,自押俘虜回國。
百濟即亡,但百濟將軍武王從子鬼室福信與浮屠道深等人率部死守周留城,誓死抵抗唐軍。同時,鬼室福信為迎回以前赴日本為人質的王子扶余豐回國即王位,遣使去日本,同時向日本乞師求援,並獻上戰爭中俘虜的唐軍百餘人,天皇將此百餘人安置在美濃國不破、片縣二郡,這里也就是今天位於本州中部的歧埠地區。後來日本將元日戰爭中的俘虜都稱為「唐人」,大概就源於此吧。
百濟的覆滅,對日本的來說,也是極其重大的損失。如果聽任百濟亡國,則日本在朝鮮半島上的勢力,將被全部清除。齊明七年(西元661年)正月,以天皇親征的形式,向百濟發兵數萬。齊明天皇隨軍西徵到九州,突然病逝於朝倉宮,太子中大兄回京素服稱制,是謂天智天皇。齊明天皇之死,並沒有動搖日本出兵百濟的決心。八月,另派阿去比羅夫等為前將軍,阿倍引田比羅夫等為後將軍,統帥全軍開赴百濟。九月,新天皇天智天皇派狹井檳榔等率軍五千護送王子扶余豐回國,至百濟境,鬼室福信等前來迎入周留城,即王位。
唐高宗在出兵百濟獲勝後,於龍朔元年(661年)四月,遣仁雅相、蘇定方率軍進攻高句麗。高句麗與鬼室福信聯合,共同抵抗唐軍。鬼室福信率軍曾一度圍困劉仁原軍於百濟王城,但遭劉仁軌與新羅軍夾擊,被迫撤軍,遂解圍城之危。高句麗惟恐鬼室福信兵敗,使本國遭南北夾擊,因而也遣使於西元662年三月赴日本乞師,敦促日本軍迅速開赴戰場,與唐軍作戰。決心參戰的日本政府,遂命令百濟戰場的日軍立刻投入戰斗。西元662年六月,日本前將軍上毛野稚子等率軍二萬七千人進攻新羅,奪取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羅與唐軍的聯系通道受到威脅。
這時的戰爭形勢已非常微妙,朝鮮半島形成南北兩個戰場。在北方戰場,高句麗與唐軍基本形成了對峙的局面,由於地形限制的緣故,唐軍的進展始終不大。而在南方戰場由於日軍的介入,戰爭形勢已經轉向日軍和百濟軍方面了。唐軍兵源在南方得不到補充,雖然唐軍與新羅的聯軍的還未遭到敗績,但總體上已經開始居於守勢。但是不久,百濟發生聚變,棟梁大將鬼室福信功高震主,不容於百濟王扶余豐,以謀反之罪被殺,百濟國人心思動,其戰力受到極大的削弱。
西元663年八月初,日本援軍將至,百濟王豐率部分軍隊自周留城赴白江口迎接。白江口系朝鮮半島上的熊津江(今韓國之錦江)入海處形成的一條支流白村江的入海口。周留城則有百濟王子及日軍聯合守衛。這時,唐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七千援軍與劉仁軌會師後,分兵兩路進攻周留城。劉仁原、孫仁師以及新羅王金法敏統帥陸軍,從陸路進攻周留城。劉仁軌、杜爽率領唐水軍和新羅海軍從熊津進入白江口,朔江而上夾擊周留城。八月十三日,劉仁原所部進逼周留城周邊。而百濟則因鬼室福信之死,士氣極其低落,盡管有日軍相助,但還是難以抵抗唐軍的進攻。周留城周圍的城池,逐一被唐軍攻克,百濟守軍相續投降。但周留城外的任存城地勢險要,為周留之扼口,將軍剋死用兵,唐軍圍攻三旬依舊不曾攻克,周留城因此得以保全。
在劉仁原率軍向周留城進軍的同時,劉仁軌率唐和新羅海軍駛向白江口,企圖溯江北上進逼該城。當劉仁軌所率海軍駛抵白江口時,與先期前來的日本海軍相遇。「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濟精騎,岸上守船」。劉仁軌立刻下令布陣,一百七十艘戰船按命令列出戰斗隊形,嚴陣以待。西元663年八月二十七日上午,日軍戰船首先開戰,沖向唐軍水陣。由於唐軍船高艦堅利於防守,日軍船小不利於攻堅,雙方戰船一接觸,日軍立刻處於劣勢。日軍的指揮員慌忙下令戰船撤回本隊,其指揮互相計議說:「我等爭先,彼當後退。」遂各領一隊戰船,爭先恐後毫無次序地沖向早已列成陣勢的唐海軍。日軍坐井觀天,妄自尊大,竟然認為將智兵勇,唐軍見之,必然自動退去,於是浩浩盪盪地闖進了唐軍的埋伏圈。唐軍統帥見日軍軍旅不整,蜂擁而至,便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在陣中。日軍被圍,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日軍指揮朴市田來津雖然「仰天而誓,切齒而釁」,奮勇擊殺,直至戰死,但亦無力挽回戰局。不過片刻之見,日軍戰敗,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史書記載:唐軍與日軍海戰,「四戰皆克,焚四百船,海水為丹。」百濟王先在岸上守衛,見日軍失利,乘亂軍之際,遂逃亡高句麗。
唐海軍白江口大捷的消息傳到周留城,九月七日守城的百濟王子余忠、勝忠等率守軍投降。日本陸軍忙自周留城及其他地區撤離,百濟境內日軍集結於以禮城,於九月十九日撤回本國。唐日海軍白江口之戰,結束了新羅與百濟間的長期糾紛,同時使日本受到嚴重打擊。日本失敗的直接後果是,停止了對朝鮮半島的擴張,大約在九百餘年之內,未曾向朝鮮半島用兵。另一方面,唐滅百濟,五年之後滅亡高句麗,與唐友好的新羅強大起來,逐漸統一半島。
中日第一戰,日本的慘敗給予日本的自信心以極大的打擊,此後十年間,日本採取守勢,在本州西部和九州北部大量增築烽火台,布置重兵防守,鬧到人心惶惶。然而,唐在幫助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後,卻並未向日本本土出兵。日本也由此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打開國門,加強與唐和新羅的交流,積極學習先進的制度與文化,取得了「大化改新」的輝煌成果。之後數百年,日本與唐、新羅、渤海等國間有著微妙的關系。
元朝:元日戰爭
第一次入侵
忽必烈於1260年在中原即位稱帝。同年,高麗元宗向其稱臣,成為其東藩。1264年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並於兩年之後要求高麗派使者奔赴日本,希望與日本「通好」。當時趙彝代表高麗及元朝到達日本。在1268年忽必烈派遣了第二批使者,但他們同樣是空手而回。兩批使者都參見了鎮西奉行,由奉行來將要求傳達給鐮倉幕府的將軍及在京都的日本天皇。此後,忽必烈或通過高麗使者,或通過元朝大使,又繼續發送了一系列的信件,並以戰爭相威脅。日本時值鐮倉時代中期,幕府將軍惟康親王並無實權,而掌握實權的是「執權」北條時宗。幕府決定不投降,並立刻著手加強日本最靠近高麗的領土,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首先攻擊的地方——九州的防禦。首先幕府命令分封在九州的大名回到自己的駐地,並將在九州的軍隊西移,以進一步增固可能的登陸點的防禦。另外,幕府還組織了大規模的祈禱活動,以此來應對這場危機,其間其他大多數政府活動亦被推遲。
忽必烈早在1268年就想發動戰爭,但卻發現朝鮮當時沒有足夠的財力以提供充足的陸軍和海軍。1273年他派了一支部隊去朝鮮做為先鋒,結果這支部隊卻無法在朝鮮的國土上自給自足,最終被迫返回元朝以資補給。因為元軍所需的馬匹,以及所需的養馬草場,都嚴重限制了部隊的運動,以致於元軍無法在幾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活動。1274年元軍艦隊終於出發了。其中包括15000名蒙古人和漢人士兵以及8000高麗武士,乘坐300艘大型戰船和400到500艘小型戰船。這支部隊輕易地佔領了對馬島和壹岐島,並於11月19日在位於古老的九州首府太宰府附近的博多港登陸。次日即發生了文永之戰,也就是「博多港之戰」。雖然元軍在武器和戰術上占優,但他們的人數遠遠少於准備了很久的日本武士,而且這些武士在得知對馬島和壹岐島失陷後得到了增援。在堅持了一整天之後,一場風暴在夜間颳起,元軍不得不撤兵。
在文永之役後,金方慶伏虜了兩百名日本人,獻給高麗王作為奴隸。
第二次入侵
自1275年起,幕府就開始為他們認為不久將進行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准備。除了更好地組織起九州的武士外,他們還在很多可能登陸點修建堡壘和其它防禦設施,這些登陸點中包括博多港。與此同時,高麗國王多次與元朝談判,反對進一步的入侵日本計劃。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兩次下令將元朝派來的使者斬首。忽必烈非常惱火,開始積極籌劃第二次入侵。
1279年元軍征服南宋之後,於1281年春發動了對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軍的這次入侵規模大於第一次,其中由範文虎、李庭等人率領的江南軍就有十餘萬人。元軍艦隊因供應和人員登載問題而推遲了起航。他們的高麗盟軍先行進發,在對馬島慘遭失敗而返。同年夏,元軍聯合高麗人奪取了壹岐島,向九州進發,並在不同地點登陸。在經歷一些獨立的小戰斗,也就是所謂的弘安之戰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戰」後,元軍被趕回了船上。此時一場持續兩天的台風,也就是現在非常有名的「神風」,襲擊了元軍艦隊並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
明朝:萬曆朝鮮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又稱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征伐;南、北韓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為丁酉再亂;中國稱為朝鮮之役,與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稱為萬曆三大征。這場戰爭由日本前關白豐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國萬曆年間,日本文祿、慶長年間)派兵侵略朝鮮引起。因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故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派遣大軍救援,明軍和朝鮮陸軍及水師多次並肩作戰,加之配合上李舜臣設計的龜甲船,明朝聯軍最終獲勝,朝鮮轉危為安;日軍主力被迫撤退,日本企圖侵佔朝鮮並以之為跳板進攻中國的企圖破滅,豐臣秀吉也在希望破滅後不久死去。他死後不久,日本軍隊被迫全部從朝鮮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