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對大冶區域發展的影響
『壹』 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由此路線可以看到我國自然帶的緯度地帶性,沿途看到的景觀也由此而變化版, 再者,因為權是是在暑假去的,也能看到經度地帶性的變化,到高山地帶,還能看到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觀
由於氣候的不一樣,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也因環境而不同了,如:北方的房子少窗,屋頂是平的,可用於儲水
,到了南方地區,看到的房子屋頂和北方截然不同了,南方雨水多,所以屋頂都是一排水為主的,門窗也比較多...
『貳』 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還有哪些案例
很多很多。
東南沿海和西北內陸。
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中下游地區。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歐洲和亞洲~~~
『叄』 人教版 必修3 第一節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區域的特點是__,__ ,__和可變性.
區域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點.
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地表任何區域都可與同等級若干區域共同組成更高一級的區域(最高級區域為整個地球表層區域);同時區域內部又可進一步劃分出低一級的區域.各級區域間呈鑲嵌關系.區域分等級是有意義的,因為不同等級的區域,其結構、內外部聯系及相應的研究手段均有不同.如自然區域的自然區→自然地區→自然小區→景觀→地方→限區→相,工業地理區域(工業地域綜合體)的工業基地→工業樞紐→工業城鎮→工業區→工業點等.
差異性.指區域與同等級區域之間的差異.區域間的差異性其實是與區域內部的同一性並列提出來的.一般說來,區域等級越高,區域內部越復雜,同一性就小,區域間差異性也就越大;反之,區域等級越低,區域本身簡單,區內同一性大,區域間差異也小.
整體性.指地表區域內各組成成分間的內在聯系,並經這種長期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區域的這種整體性是形成區域同一性的原因.地球表層作為最大的區域,其內部各組分間是相互聯系的.如由於氣候的轉暖,第四紀冰川退卻,從而引起各大洋海面的升高和洋海的變化;在陸地上引起風化方式和成土作用的變化,以及植物和動物向極地移動等.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區域組分的相互聯系還形成了區域的整體功能,這種功能不是組分功能的簡單相加,而是高於其上的一種新功能.表現在區域間的聯繫上(物質、能量流動).如一流域內的水土平衡,不只決定於流域氣候或植被、岩性,而是決定於它們的共同作用.
可變性.首先是指區域界線的模糊性.通常每一個區域的特徵,在其中心區域典型地段表現得最清楚、最完善,但到分區的邊緣,其特徵就慢慢地與相鄰區域的特徵融合起來.因此,地理學上的區域界線往往是一個過渡帶,具有模糊性.即使最顯著的界線——海岸線,也因潮水的漲落而變動.嚴格劃定的國界,從漫長的歷史進程來看,也是變動的.可變性的另一面,是指對同一地表空間,人們研究區域的目的不同,劃分的角度、指標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區劃方案.另外,任何自然區劃的指標數值總是根據一定的時間長度統計而來的,若時間長度發生變化,統計所得數值就會隨之不同,地理界線即會產生移動.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自然界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
『肆』 大冶的地理環境
大冶,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武漢、鄂州、黃石、九江城市帶之間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東經114°31′—115°20′,北緯29°40′—30°15′。總面積1566.3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全市動物有:野生動物19目32種100多科,常見的有野豬、野雞、野兔、小麂、野鴨;珍稀動物有狼、穿山甲、貓頭鷹等;家養動物有豬、牛、羊、狗、雞、鴨、鵝、鴿等。
全市植物有高等植物207科,1165屬,38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有水杉、銀杏、羅漢松、金錢松、白玉蘭、雲錦杜鵑、野生蘭花草、水仙花、野生大豆等。 大冶礦產豐富,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已發現和探明的大小礦床273處,金屬礦、非金屬礦53種,是全國6大銅礦生產基地,10大鐵礦生產基地和建材重點產地。其中:黃金、白銀產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儲量居世界第二。
市境內已發現礦產65種,探明資源儲量42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12種,非金屬礦產29種。能源礦產主要是煤,儲量7625萬噸;金屬礦產以銅鐵金為主,其中,銅儲量239萬噸,鐵36451萬噸,金13.48萬噸。非金屬礦產點多面廣,儲量豐富,主要有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白雲石、石膏、陶瓷土、水泥用灰岩等。
『伍』 區域的地理位置對什麼影響大
區域的地理位置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緯度位置決定了內區域熱量的容多少,區域的海陸位置決定了區域降水的多少,因此區域的地理位置直接影響到區域的氣候特點。而氣候是農業生產中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產季節等。
比如中國松嫩平原位於北緯43-48度,屬於溫帶季風氣候,發展旱作農業,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主要農作物品種有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等;而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度附近,且臨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降水多,發展水田農業,作物一年兩熟到三熟,主要農作物品種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陸』 城市發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1、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產生影響的原因
城市是人類居住和經濟活動集聚的中心。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的地域日益增大,土地利用方式發生改變,環境也相應地受到了影響。
2、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產生影響的表現
(1)對生物圈的影響,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改變了生物原有的棲息環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環境的改變而滅絕或減少。
(2)對岩石圈的影響,土地質量的下降:城市產生大量的生產、生活固體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堆棄於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質量下降。
(3)對水循環的影響:城市中工業企業,住宅、交通干線的建設,以及生產、生活污水的排放,改變了自然狀態下的水循環,影響到了各種水體的再分配,也使水質、水量和地下水運動發生變化。
(4)對氣候的影響:城市工業各種氣體的排放和各項建設改變著太陽輻射強度和地面的熱容量,導致氣溫的變化,產生城市「熱島」現象,也使城市中降水發生變化,以及日照、風等。
3、城市化對地理環境影響的兩個方面(略)
4、城市環境污染問題
城市是人類對環境影響最深刻、最集中的區域,也是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區域。城市環境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
污染類別
污染源
污染物造成的結果
危害
大氣污染
工礦企業、家庭爐灶、汽車尾氣
煤煙、粉塵產生煙霧使空氣污濁;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光化學煙霧;硫氧化合物產生酸雨
危害人類健康、破壞土壤、水質、生物、腐蝕建築物
水體污染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
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生生物過度繁殖使水體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屬導致公害病發生
危害人類健康和動植物的生長繁殖
雜訊污染
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
>50分貝的雜訊
破壞生活環境
固體廢棄物污染
工業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
垃圾影響環境衛生,占據活動空間
影響人類健康
光污染
城市建築玻璃牆幕,城市燈光
建築玻璃牆幕反射太陽光和夜晚燈光,構成眩目的光污染
刺激人的視覺,誘發交通事故
電磁波污染
各種電磁設備
廣播電視設備通訊設備,其他用電設備產生高頻電磁信號
影響人體健康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城市病」
(1)「城市病」的典型「病症」:眾多的人口擁擠在空間有限的城市,住房擁擠、交通擁擠、就業壓力增加;由於人口和經濟社會活動的集中,特別是汽車等自動交通工具的增加,環境污染嚴重;社會分化加劇,貧富懸殊擴大,在一地方形成「貧民區」,甚至出現社會治安的嚴重惡化。
(2)醫治「城市病」的葯方:要醫治「城市病」,首先,必須在區域概念下,重新進行城市規劃。比如北京市的城市規劃,不僅要考慮北京市本身,還要考慮周邊以及大的城市群,只有在「大北京城市群」的背景下看北京的城市發展,才能克服「城市病」。
其次,改善城市發展格局,轉變城市建設局限於一個小區內的封閉式做法,要形成輻射,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的居住、生產、流通之間更加有序。
第三,要打破現有政策和體制上的約束,並進行實質性修正,協調城市與區域發展,克服目前城市狀況所帶來的影響。在這種框架下,才能設計城市交通、居住區、生產區、旅遊區以及商業區的分割,進一步把區域產業鏈協調到一個良好的程度。
在這三個方面的基礎上,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立體交通和快速交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問題。
【跨越障礙】「城市病」就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易患的病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城市病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它是指城市裡人類產業活動密集,長期的高強度的工業生產,使城市及附近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很大破壞,產生了如大城市中心區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環境趨於惡化,地價房租昂貴,環境質量下降,就業比較困難,社會不太安定等一系列的城市「病態」問題,也叫城市化問題。
【跨越障礙】城市的發展就是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城市規模越來越大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城市發展是一個綜合系統工程。城市發展由於人口過於集中,城市規模過於龐大產生了許多「城市化問題」,所以我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大城市的規模。控制大城市的規模主要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規模。
『柒』 分析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分析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時主要考慮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土壤、水文條件、礦產資源等
『捌』 區域不同發展階段中地理環境的影響: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專作農業發展緩慢。
屬(2)農業社會: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③隨著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人口越來越稠密。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3)農業社會後期:①工商業的發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玖』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根據其所受人類社會的影響程度的差別,自然環境又可分為天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指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的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地方,如極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澤、熱帶雨林、某些自然保護區以及人類活動較少的海域等。人為環境(次生自然環境)指受到人類直接影響和長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地方,如農業、工礦、城鎮等利用地。放牧的草場和采育的林地,雖然它們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原有的條件和狀態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屬於人為環境。
經濟環境是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由人類社會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主要指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經人類開發利用後形成的地域生產綜合體的經濟結構,包括工業、農業、交通和城鄉居民點等各種生產力實體的地域配置條件和結構狀態。
社會文化環境包括人口、社會、國家、民族、語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徵和組織結構關系,而且涉及社會各種人群對周圍事物的心理感應和相應的社會行為。社會文化環境是人類社會本身所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上述三種環境在地域上和結構上又是互相重疊、互相聯系的,從而構成統一的整體地理環境。
(9)地理環境對大冶區域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在區域發展初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制約因素較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微弱,區域內部人地關系基本協調。在這個階段,區域內往往城鎮很少,空間結構比較簡單。
在區域發展的成長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開發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擴展,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復雜,呈現由點到面的發展局面,產業由集聚走向擴散。在這一階段,人地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出現明顯的不協調。
成長階段後期,隨著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加重、地價上漲,以及勞動力價格提高等,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 ,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區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應減弱,導致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並帶來高失業率、人口減少等嚴重社會問題。區域產業必須進行調整,尋求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