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在地理環境
㈠ 你的家鄉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曾經出現過那些有影響的人物
崑山,水鄉,待客熱情,經濟發達。
顧炎武,朱柏廬等
㈡ 你的家鄉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你的家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有影響的人物
狼牙山五壯士
㈢ 你家鄉的地理環境好么,風土人情有什麼特色
荊州至復古以來明間流傳幾制個習俗。關帝廟會 每年正月和農歷5月l3,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荊州花鼓 荊州花鼓戲作為一種荊州獨有的文化藝術形式,源遠流長。還有各種明間歌曲:鼓盆歌、馬山民歌等等還有各種中國省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
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的家鄉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什麼特點(最好是杭州!!)
【拼音】 Hangzhou Shi
【位置】 北緯29°11'-30°33',東經118°21'-120°30'
【面積】 16596平方千米
【人口】 637萬(2002年)
【區號】 0571
【代碼】 330100
【郵編】 310026
【駐地】 拱墅區環城北路318號
【區劃】 轄8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2個縣。
杭州
杭州 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寫道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有著少女般的魅力,她不像雍容華貴的婦人,沒有凌人的富豪氣派;她不像名門淑女難於親近,像當年浣紗於清流的西施,清麗脫俗。她擁有三面雲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自然風光情系天下眾生。誰不想親臨這「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都」,解開這系在心頭的旅遊情結?
有著2200年的悠久歷史的杭州還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觀同樣豐富多彩,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簾玉帶、煙柳畫橋,或萬千姿態、蔚然奇觀,或山清水秀、風情萬般,尤以靈隱寺、六和塔、飛來峰、岳王廟、西泠印社、龍井、虎跑等最為著名。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㈤ 你的家鄉位於中國哪個地理區域當地的氣候特徵是什麼家鄉四川西充
四川南充位於我國的南方地區,地處四川盆地,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乾燥。
㈥ 描寫家鄉的作文,要家鄉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其他地方是怎樣形容你的家鄉的,你的家鄉出現過
想看看家裡位於哪?華北 華中什麼的。 然後什麼土地 沿海不沿海 季風不季風
㈦ 我的家鄉地理簡介怎麼寫
地理簡介,抄首先,地襲理位置,比如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或者位於,中國的哪一個,地方?比如說東南西南啊!然後氣候條件,是什麼氣候。夏季氣溫,大概平均氣溫多少東西大概平均氣溫多少多少?氣候宜不宜人。
盛產什麼資源?嗯農業方面種植什麼農作物?嗯林牧業方面種植什麼經濟作物。礦產資源有沒有?
旅遊方面有哪些自然旅遊資源自然景觀。風土人情如何有沒有少數民族?人口多少?地域面積多少。有沒有河流?
這些都可以寫,看著辦吧!
㈧ 我的家鄉在地理環境方面有什麼特色
你的家鄉在中國,去查查中國地理吧~~
㈨ 你的家鄉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神魔特色在歷史生曾出現過那些有影響的人物快 !!快!
地理環境:
洛川縣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市南部,地處渭北黃土高塬溝壑區。西延鐵路沿洛河川北上,210國道穿境而過,洛韓公路橫貫東西,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全縣轄7鎮9鄉362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總人口20.4萬人,其中農業人16.1萬人。土地總面積180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4萬畝。
「秦開阡陌,漢主限田」,洛川是黃河流域農業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塬面開闊,土層深厚,日照充足,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具有發展農業的得天獨厚優勢。洛川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較為豐富。舉世罕見的黃土奇觀,黑木溝黃土地質遺址被科學家稱為研究黃土高原形成的「歷史年輪」,已被國家命名為「黃土地質公園」。文物古跡豐富,先秦萬鳳塔歷經千年風雨仍巍然屹立,東漢征西大將軍駐節處「漢武望仙台」依稀可辨,明朝進士劉琦墓被後人整修。特別是1937年黨中央這里召開的「洛川會議」,制訂了著名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有剪紙、刺綉、面花、皮影、蹩鼓等,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
洛川是世界公認的蘋果最佳優生區。寶地出寶果,洛川蘋果果型端莊、色艷味濃、品質優良、綠色安全,馳名中外,屢獲殊榮,享有「蘋果之鄉」的美譽。現蘋果累計面積已達50萬畝,年產優質蘋果56萬噸以上,並實現了自營出口。 先後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優勢農產品(蘋果)產業化示範縣、國家優質無公害蘋果出口示範基地、優質無公害蘋果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優質無公害蘋果生產技術集成及產業化建設示範縣、國家食品安全(蘋果)示範縣。
近年來,洛川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立足縣情實際,堅持「調整結構、突出特色、科教增效、富民強縣」的經濟發展戰略,強力推進蘋果產業強縣建設,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社會各項事業,三個文明建設得到協調發展。
歷史文化:
陝西這個地名的由來,與歷史變遷有關。在今河南省西部陝縣西南,有一個叫作陝原(陝陌)的地方。周朝初年,周公與召公以此劃分領地,「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宋朝時設陝西為路(相當於今省制),以其地處陝原之西,而稱陝西路。陝西之名出此開始。陝西在歷史上較長時期一直簡稱為「秦」。
若依照漢語拼音譯寫,陝西(shǎnxī)會與同音不同調的鄰省山西(shānxī)名稱相同,在西方語言中容易混淆。所以特別援用國語羅馬字的規則,將「shǎn」寫作「shaan」、即陝西作「Shaanxi」以為區別。早期亦作「Shensi」。
[編輯] 歷史
陝西位於中國地理中心區,黃河中游,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上古時為雍州所在,是炎帝和黃帝二帝的發源地及所葬之地,同時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藍田一帶)。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下了女媧,伏羲,後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黃二帝又是少典的後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氏(一說是源於華山)。在西周後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養馬有功,周孝王將「秦」(據說曾在今天的甘肅省天水東南)這塊土地封給了他,秦國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斗門鎮一帶),殺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領人馬攻打犬戎,立了戰功。次年他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為諸侯,將陝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他。這樣,秦國統管了陝西省的部分地區。秦穆公時。國力強盛,又打敗了東方的晉國,佔領了整個關中。由此可見,由於陝西其地春秋時為秦國,所以簡稱「秦」。
風土人情:
陝西鳳翔彩繪泥塑簡介
文章出處:中華五千年網 (www.zh5000.com)
陝西鳳翔彩繪泥塑是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傳統民間手工藝美術品,是民間藝人手工製作,以創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勾線、裝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形態逼真、粗獷誇張、簡練概括、色彩大紅大綠或素描。其種類主要是座虎、掛虎、五毒、卧牛、十二屬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鸚鵡等玩具類,八仙、三國、西遊記等神話民俗類。
青年民間藝人胡新明曾應邀到美國、法國、日本、香港等地進行藝術表演和交流,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的殊榮,曾多次參加世界博覽會、美術展覽會,獲得多項大獎,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和喜愛。彩繪泥塑是饋贈親友的藝術珍品,是鎮宅避邪、保家太平、增福送喜的吉祥物。
安塞腰鼓
文章出處:中華五千年網 (www.zh5000.com)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風采,並為世界矚目。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陝北高原民眾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D?D大獎,近年來,它先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進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
面花
文章出處:中華五千年網 (www.zh5000.com)
麵塑在中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在薟舉式面人的基礎上,經老一輩麵塑大師改進發展成為一種精美的案頭小雕塑。麵塑人物主要反映我國古代神話及傳說中的一些人物形象。
張維寧女士自幼喜愛繪畫,擅長工筆仕女,近年來主要鑽研麵塑創作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學習繼承面人物等老一輩麵塑大師技藝的基礎上,反復進行摸索和創作。所塑人物形象各異,生動傳神,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譽,並被報紙、電視等媒體所關注和多次報道。其主要作品有「踏雪尋梅」、「昭君出塞」、「鍾馗醉酒」、「共讀西廂」、「雪城」等等。
社火
在陝西,社火是指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獅子,龍燈等的統稱。是一種靠扮演,造型,技巧獲勝的藝術,它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思,讓演員扮演歷史人物和現代任務,形成一個故事的組合,給人一種高屋建瓴驚險迭出的藝術感染力。這種來自黃土地與秦腔想結合的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
社火分大耍和小耍,小耍只出柳木腿和平檯子。大耍除了這些還包括最高級別的芯子和亭子,社火中的精華就是最高難度的芯子,通常是在一個專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指頭粗高達2-3米多的鋼筋,用彩紙在上面做出如棉花、果樹、雲朵、老虎、猛獸等等各種造型(造型最高可達4丈之多),然後按其內容將男女兒童(通常年齡4-5歲)裝扮成戲劇人物站立頂端,少則一人,多則十於人,或並立,或疊置,橫卧,倒立。驚險怪異不下於雜技。
秦腔
秦腔也稱"亂彈",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點,角色可分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須生、小生、大凈、毛凈,丑角等十幾種。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歷代發展日趨成熟,明末清初盛行於南北各地,對許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桑.主要流行於西北各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唱腔、道白、板路、臉譜、身段、角色門類自成體系。秦腔所保留的劇目達700多個,為各劇種之首。
秦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是在古時陝、甘、寧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由於它產生於民間,所以能夠生動的反映出人民的願望、愛憎、痛苦和歡樂,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斗爭,因而有著深厚的根基。
秦腔藝術源源流長。相傳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專門設立了培養演唱子弟的梨園,既演唱宮廷樂曲也演唱民間歌曲。梨園的樂師李龜年原本就是陝西民間藝人,他所做的《秦王破陣樂》稱為秦王腔,簡稱「秦腔」。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樂曲。其後秦腔受到宋詞的影響,從內容到形式上日臻完美。明朝嘉靖年間,甘、陝一帶的秦腔逐漸演變成為梆子戲。清乾隆時,秦腔名角魏長生自蜀入京,以動人的腔調,通俗的詞句,精湛的演技轟動京城,如今京劇的西皮流水唱段就來自於秦腔。
秦腔可分為東西兩路,西流露入川成為梆子;東路在山西為晉劇,在河南為豫劇,在河北成為梆子,所以說秦腔可以算是京劇、豫劇、晉劇、河北梆子這些劇目的鼻祖。
木馬勺臉譜
擁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的木勺臉譜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這里有掛件系列、社火系列、還有古老的吉祥物系列。近300幅作品,讓您大飽眼福。
陝西省關中地區與陝南地區,歷史上曾經流行過用懸掛繪有彩色善面圖形的木馬勺來鎮宅辟邪的習俗。凡家中遇到不順心的事,諸如人丁不旺,意外災難發生,就請社火藝人在平日的舀水木馬勺上畫一善面圖形,掛在門框上或房廊下,據說可以鎮宅辟邪。今天看來這是一件滑稽的舉動,但在科學不發達的當時,人們採取這種方式,把希望寄託在這么一把木馬勺上,有時可能會起到一定精神慰籍作用的,這與我們祖國其它民俗如春節貼春聯換桃符,端午節插菖蒲劍、懸掛鍾馗象等有著同一的道理。
幾千年來,我們的先民們正是從這眾多的紛繁民俗中生活過來的。
為什麼用木馬勺來繪蚩尤象呢?
據社火藝人講,理由有三:
一、木馬勺家家有之,也就是說材料可信手拈來;
二、木馬勺極象人頭,便於表現蚩尤形象;
三、我國古代有桃、柳辟邪之說,木馬勺多為柳木所為,本身已可辟邪,
為什麼過去關中地區曾盛行過此俗呢?這與歷史有關。關中為西周、秦、漢發祥之地,且外來影響較少。西周、秦、漢遺風至今尚有存余祭蚩尤等事不能不留下痕跡。
安塞剪紙
安塞剪紙是陝北勞動婦女創造美的一個典範形式。最初用來裝飾美化生活的"窖洞剪紙",被一代又一代的勞動婦女傳承下來,形成古樸生動、強烈自由的風格,反映出陝北勞動婦女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安塞剪紙形式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花鳥魚蟲瓜果蔬菜,家畜走獸,人物樹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無不包羅,直接反映出的是勞動生活。
安塞剪紙藝術家們多次赴世界各地訪問表演,引起極中外友人的極大興趣,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積貢獻。安塞剪紙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被譽為"活化石" 和"地上文物",中國美術館收藏了安塞剪紙,中國各地展出了安塞剪紙。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專家稱贊其為:"安塞剪紙,群芳母親。民族之魂,陝北可尋,振我中華,無愧古今。"1993年,安塞縣被中國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剪紙之鄉"。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
中國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是由陝西省旅遊局主辦的一項大型的國際書法交流活動。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從周甲骨至秦篆,從漢隸到唐楷書,具有幾千年的歷史。長安(今西安)既是歷代書法名家輩出的地方,又是保存歷代書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譽為「書法之鄉」。1986年,試辦第一屆年會時,曾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書法名流前來參加獻藝,在國內外有著重要的影響。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為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舉辦。屆時,海內外的書法名家和書法愛好者將雲集古城,切磋技藝,交流經驗,結識朋友,並進行參觀游覽年會主要內容有:大型仿唐代雁塔題名儀式;歷代名人墨跡展覽;中外書法家筆會;優質文房四寶展銷;書法理論研討會,參觀碑林、石門十三品活動等。
安塞農民畫
安塞農民畫,故名思義,是農民自己畫的畫。安塞有民間畫家千餘人,他們都以農家婦女為主。在勞動之餘,用畫筆描繪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塞農民畫構圖奇美,想像力豐富,手法大膽,色彩效果十分明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被譽為"東方的畢加索"。
安塞農民畫參加過法國獨立沙龍美展"和世界各地以及在中國各地的展出,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其中《牛頭》獲得全國評比一等獎。中國美術館收藏了部分作品。《美術》、《人民畫報》、《人民日報》等數十種報刊進行介紹。安塞農民畫家到過法國、美國、日本、德國、奧地利、菲律賓等國進行表演交流。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是西安市舉辦的一項大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從1990年開始,每年金秋九月在城區舉辦一次,與西安國際經濟技術貿易洽談會同時開幕,歷時7天,好戲連台,異彩紛呈,1998年改為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暨旅遊節。目的在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振奮民族精神,促進國內外的文化藝術交流,增進友誼,並以此為契機,帶動陝西國內外經濟技術合作,推動全省旅遊業發展。
古文化藝術節薈萃了陝西民間藝術精華,世上內容豐富,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精彩節目和活動項目有:
宮廷儀仗鑼鼓——各種鑼鼓響聲震天,八面威風;各種造型的芯子、高蹺、旱船、竹馬、耍獅、舞龍、奇險玄妙,各領風騷。
大型宮廷焰火——包括起火、花筒、葯火、星筒、紙炮5個品種,以低空桿為主,配以空中盤火和高空禮花,上下交相輝映,五彩繽紛,燦爛奪目。
街頭社火表演——跑旱船,走竹馬、秧歌隊、載歌載舞,古城街頭熱鬧非凡。
大型文藝節目——有各屆古文化藝術節的主題演出大型音樂歌舞《長安瑰寶》、《絲路風情》、《長安神韻》、《秦俑魂》、《鳳鳴長安》等,以恢宏壯觀的氣勢,優美的旋律,精湛的表演藝術,向海內外賓客展現出西安輝煌的歷史篇章,體現出「重振漢唐雄風,重辟絲綢之路」振興陝西的宏偉氣魄。有久演不衰的深受海內外賓客歡迎的《仿唐樂舞》。還可以欣賞陝西地方戲秦腔、眉戶、碗碗腔、木偶、皮影等精彩節目,另外邀請有國內外文藝團體前來演出,每屆推出10多台優秀文藝節目,近千名藝術家會聚古城西安獻藝。
古城牆藝苑。舉行別開生面古城牆夜景夜市入城式,來賓通過南門吊橋,魚貫而入,進入瓮城,然後登上古城牆,盡情觀賞文藝、武術、氣功和仿唐斗雞表演等,參與各種游樂項目,還可漫遊美食街邊吃邊游,既飽眼福,又飽口福,彷彿進入神奇夢幻的世界。
民間工藝品和紀念品展銷。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剪紙、泥塑、布貼、秦兵馬俑仿製品、銅車馬仿製品,瓷器、五毒馬甲背心、唐三彩、柳編和秦綉品等旅遊紀念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任憑遊人選購。
西安兵馬俑石榴節
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令海外遊客贊嘆不已,駐足不前。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在1991年舉辦的首屆兵馬俑石榴節中,身著石榴裙的16位石榴仙子給客人敬奉石榴的場面,曾傾倒萬人。
兵馬俑石榴節為每年9月中旬(一星期)在臨潼舉行。其主要活動為參觀兵馬俑、華清池貴妃浴旅遊、萬畝石榴園觀賞及品嘗、傳統石榴節慶、驪山古烽火台點火儀式等。
四時風俗
春節,元日祀六神,戚友相拜,以食物互遺。上元晝作社虎、柳木腿諸戲,夜則張燈作竹馬、龍燈、紙船備戲,金鼓喧闐,舉國若狂,然亦古難禮之遺。二月二日,剖正月獻神之蒸餅炒麵食之,謂可避蠍。三月三日佩甘遂,謂不生瘡。
夏節,四月朔,戴皂莢芽,謂可除目疾。重五日,以角黍各物相饋遺,捻五色線系小兒手足腕,入雄黃於酒飲之,謂可避五毒。
秋節,七月七日,縛草作女像,加以衣冠,祭以瓜果,名"乞巧"。八月望日玩月,設香燭,以棗粟各物向月獻之,調為"玩月"。二十七日,士人祀孔。重九日,親戚以棗 糕新柿相饋,士人登高。
冬節,冬至日祀孔,弟子皆拜師十二月八日,以米豆肉菜作粥,遍送里黨,名為"臘八粥"。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以圓餅、飴糖獻廚內,焚紙印灶神像,謂之送灶,除夕焚紙印馬,謂之"接灶"。
剪紙藝術
剪紙是一種在紙上剪出來的畫,人們將剪好的圖案貼在門楣、窗子、桌子....等,以表達自已的喜樂、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們又稱之為「剪畫」或「窗花」。 剪紙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多取材自喜慶節令、五穀豐收、民間戲曲故事、兒童、動物等,既饒富情趣又裝飾美觀,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故深受大家喜愛。民間藝人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將千古遺風代代相傳,使剪紙藝術成為一種貼近生活,根植於大眾的民間藝術。西府剪紙以它特有的文化風韻,融古文化之精髓與歷代勞動藝人智慧之結晶,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可謂民族藝術之瑰寶。
秦腔藝術
秦腔流行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源於陝甘一帶的民間曲調和宋金元的鐃鼓雜劇,形成於明代萬曆年間,已有五百多年歷史。陝甘一帶古為秦地,故稱秦腔或西秦腔,俗稱「亂彈」、「桄桄子」。因用木梆子擊節,又名梆子腔。曾受崑腔、弋腔、青陽腔的影響,音韻嚴謹,有二百餘種曲牌,二十四類板式,二十八種角色,二千七百多本劇目。是河南梆子、河北梆子、蒲劇、晉劇等幾十個有較大影響劇種的母體。秦腔既有西北原野那種「天蒼蒼野茫茫」的渾厚深沉,悲壯高昂、慷慨激越的風格,又有纏綿悱惻、細膩柔和、輕快活潑的特點,是我國最具地域特色的古老劇種。
米倉古道:上至秦隴下達蒼閬
這是旺蒼歷史上一條著名古道,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因米倉山而得名,亦稱米倉古道或米倉間道,由北向南貫通旺蒼全境。「上至秦隴,下達蒼閬」,這是古人對旺蒼米倉道的真實寫照。
從旺蒼縣城出發,過古靈溪寺向南,越靈溪上五峰山,自下而上,一段由三千七百餘張石板鋪就的十華里石梯路,崎嶇陡峭,巧奪天工,路道由海拔586米提升到844米,這便是旺蒼米倉道上最重要的何家溝路段。該路段是陝西入川經旺蒼去巴中、蒼溪、閬中必經之地。前不久,筆者隨同旺蒼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楊榮生一道,登上了該路段。
據楊榮生介紹,旺蒼地處川陝交界的米倉山南麓,是入川進陝的要塞,不僅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官家出入、商家往來的重鎮古邑。古時候的旺蒼境內的交通運輸途徑,除了東河、後壩河的水道外,陸路交通就是米倉道。《辭海》1979年版載:「米倉道,在今陝西南鄭縣南,位於川陝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陝入蜀,多出此道。」
據考證,米倉道始創於秦朝末年,興於漢代。《南江縣志》記載雲:秦末漢初,從陝西的南鄭起到四川的道路中就有米倉道。米倉道在民間有水路和旱路之說,即米倉水道、米倉旱道,所以,發源於陝西南鄭和寧強的東河與米倉道,均成為米倉山南麓的交通孔道和運輸大動脈。隨著時間的推移,米倉道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逐步又分為官道、兵道、商道。
旺蒼縣境內的米倉古道,主要有四條,至今尚存,有的路段還很完整,至今仍有民間客商及遊人、山民、背夫行走。何家溝段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川北道監察使楊瞻在翻越此段米倉道後,在他的《題靈溪》詩中十分?情地寫道:「溪山曲盡難名??方信蒼蒼造化神。鳥道依稀天上路,林居彷彿畫中人。」此段古道經越千載,經無數次修整,其最後一次大型修整培補是在「大清嘉慶二十三年」至「大清嘉慶二十五年」間進行的,皆為民間捐資修整。當年培修整治的兩道「修路碑」自今保存完整。
穿越時空的隧道,歷史上的旺蒼米倉道上曾演繹出了無數動人的歷史故事。1987年11月25日,四川省博物館歷史部主任占揚先生在旺蒼縣「木門會議陳列館方案討論會」上講:「紅軍攻打漢中從旺蒼縣國華上去的,這是一條米倉道,是三國時的運兵孔道。元朝大軍進四川也是走的這條米倉道,直下閬中和巴中地區。蘇區時,川陝地下交通線(即紅色交通線)的西線同樣是這條米倉道。《旺蒼文史資料》也載文雲:東鼓城山頂,當年諸葛亮屯兵演武的『八陣圖』、點將台依稀可見。舊時《巴中縣志》載:漢平關,建安22年(公元217年),張?A從此關進窺巴西,為蜀將張飛所敗。」
米倉道無疑是先人留給後人的一筆浩瀚而偉大的財富,也是我們國家寶貴的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㈩ 你的故鄉在哪裡當地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有什麼影響
我的故鄉在哪裡?當地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有很大的影響的,只要人類向自然索取,那就會破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