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中有哪些知識關於環境

地理中有哪些知識關於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05 01:58:48

⑴ 誰有高中地理環境保護知識點概括

第一章 環境與環境問題

作為開篇,首先要從總體上認識人類生存的環境,以及日趨嚴重並難以擺脫的各種環境問題,並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正確的人地觀,從而形成正確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本章學習的目的在於轉變觀念。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我們周圍的環境」,地理環境的范疇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於地理環境的范疇,在不同的書上有不同的定義,本教材選用的是我國環境法中的環境概念,同學們也可參照其他的資料以便對地理環境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節「當代環境問題的產生及特點」,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教材列舉了4項基本成因,闡述了四對基本矛盾,其中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性原因,成因2是直接原因,並與成因1具有關聯性,成因3和4是包含社會道德倫理問題,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環境問題的表現在以後的章節要具體講述,至於特點則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自己總結完善。

·第三節「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新環境觀的表述是:人類只有同環境保持協調與平衡,才能實現生存與發展的雙贏,並稱之為「天人合一」或「人地歸一」的環境觀。新的發展觀即可持續發展觀,在高中地理必修課和政治課中均出現,此處就內涵和本質作進一步強調。

第二章 環境污染與防治

本章需要了解各類污染及其對污染的防與治。本章的目的在於學習某幾類環境問題發生的機制、危害和人類目前採取的種種措施。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凈作用是重點也是難點,自凈作用是環境遭受污染之後的一種本能反應,人類社會早期沒有發生嚴重的污染危害事件,得益於環境的自凈能力,這種能力也是環境容量的一種標志,也是環境污染發生的底線。自然界的凈化作用發生的范圍很廣,但限於篇幅,本單元只側重於水的自凈作用,至於大氣、固體廢棄物的自凈作用教材中沒有出現,但並不是不存在。本節的第二個重點是水體污染物,三則案例講述了三類污染物:重金屬、植物營養素、石油。

·第二節「固體廢棄物污染及其危害」,其重點在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途徑及危害,固體廢棄物污染途徑廣,危害具有隱蔽性、長
期性的特點,一經發現,污染早已擴散,治理難度大,尤其要關注有害垃圾的收集與處理引發的社會道德問題。

·第三節「大氣污染及其防治」,重點在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上,尤其要認識能源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意義。

第三章 自然資源地利用與保護

資源地有限性和人類需求地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矛盾的突出表現在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它直接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又進一步加快了資源的短缺,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是改善環境問題的核心。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資源問題」,重點學習資源枯竭的危害和原因,不同資源側重點不同。水資源短缺的危害是重點之一,耕地問題重點在中國耕地面臨的壓力,分析我國人口、土地分布、城市建設、耕地質量與耕地問題之間的關系。礦產資源的枯竭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重點內容在化石燃料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採取的相應措施上。

·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重點依然在人類面對資源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與措施。關於水資源的對策,主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人手,並把水資源利用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結合起來。對土地資源的保護是從兩方面展開,一是總體上說明中國保護耕地的具體措施,注意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或者以本縣、本鄉的耕地保護措施為案例,進行分析和歸納。二是對土壤侵蝕的具體保護措施,主要側重水土流失區。荒漠化問題出現在下一章。

第四章 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與地理環境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在地球表層系統中,對生物生命活動起直接影響和作用的要素或因子的總合,稱為生態環境。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森林及其保護」,森林強大的生態功能是教材的重點之一,只有理解森林的生態功能,才能通過各種案例和數據體會濫伐森林帶來的生態災難。

·第二節「草原退化及其防治」,產生草原退化的原因是重點

·第三節「濕地乾涸及其恢復」,要強調對濕地概念的理解,濕地消失的人為原因是本節的重點,濕地的保護措施是另一個重點,有些是具體的工程措施,可以通過討論來明晰其中的原理。

·第四節「生物多樣性保護」。關於生物多樣性問題,生物必修教材中已有詳細講解。作為地理學科,此處著重明確前三節的內容與本節內容的因果關系,即生態系統破壞會引發物種的滅絕,並加速其滅絕。

·第五節「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重點是在中國生態環境脆弱區圖上明確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方式的差異,是形成不同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在講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防治措施時,主要掌握我國的幾個大的舉措,例如生態工程、重點保護區、重點防治工程等,並充分聯系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和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

作為結尾,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把觀念、認識落實在行動上。環境管理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早在1972年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就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解決環境問題首先要研究人類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經濟活動)與環境相互影響的原理。運用這些原理在發展過程的每一階段(制定規劃、執行規劃、評價、調整規劃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重視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不僅考慮經濟效果,也重視環境效果,通過全面規劃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認識環境管理」,其重點是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明確環境保護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教育手段。

·第二節「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重點是掌握全球對環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明確我國的立場、態度與採取的行動。

·第三節「公眾參與」,重點在於落實每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即知與行的統一,建議要在「知」的基礎上,開展一次關於「行」的活動。

⑵ 生活中有哪些地理知識

地理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自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服飾的材料、樣式,飲食習慣和方式,住房的式樣與特點等,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比方說你外出旅遊的時候,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就很重要,尤其是當你身處野外時.還有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我們住在北半球,夏天晝長夜短,冬天晝短夜長.

⑶ 地理知識包括哪些

太多了,在大學學了很多,什麼水文,地質,氣象,環境,區域規劃等等。我覺得地理主要還是:1自然地理,2經濟地理,3人文地理。有點答非所問,呵呵,因為很多進步上來。

⑷ 有關地理知識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雲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雲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於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嶽是華山(陝西)、北嶽是恆山(山西)、南嶽是 衡山(湖南)、中嶽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⑸ 高中地理求《環境保護》的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環境與環境問題

作為開篇,首先要從總體上認識人類生存的環境,以及日趨嚴重並難以擺脫的各種環境問題,並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正確的人地觀,從而形成正確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本章學習的目的在於轉變觀念。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我們周圍的環境」,地理環境的范疇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於地理環境的范疇,在不同的書上有不同的定義,本教材選用的是我國環境法中的環境概念,同學們也可參照其他的資料以便對地理環境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節「當代環境問題的產生及特點」,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教材列舉了4項基本成因,闡述了四對基本矛盾,其中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性原因,成因2是直接原因,並與成因1具有關聯性,成因3和4是包含社會道德倫理問題,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環境問題的表現在以後的章節要具體講述,至於特點則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自己總結完善。

·第三節「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新環境觀的表述是:人類只有同環境保持協調與平衡,才能實現生存與發展的雙贏,並稱之為「天人合一」或「人地歸一」的環境觀。新的發展觀即可持續發展觀,在高中地理必修課和政治課中均出現,此處就內涵和本質作進一步強調。

第二章 環境污染與防治

本章需要了解各類污染及其對污染的防與治。本章的目的在於學習某幾類環境問題發生的機制、危害和人類目前採取的種種措施。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凈作用是重點也是難點,自凈作用是環境遭受污染之後的一種本能反應,人類社會早期沒有發生嚴重的污染危害事件,得益於環境的自凈能力,這種能力也是環境容量的一種標志,也是環境污染發生的底線。自然界的凈化作用發生的范圍很廣,但限於篇幅,本單元只側重於水的自凈作用,至於大氣、固體廢棄物的自凈作用教材中沒有出現,但並不是不存在。本節的第二個重點是水體污染物,三則案例講述了三類污染物:重金屬、植物營養素、石油。

·第二節「固體廢棄物污染及其危害」,其重點在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途徑及危害,固體廢棄物污染途徑廣,危害具有隱蔽性、長
期性的特點,一經發現,污染早已擴散,治理難度大,尤其要關注有害垃圾的收集與處理引發的社會道德問題。

·第三節「大氣污染及其防治」,重點在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上,尤其要認識能源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意義。

第三章 自然資源地利用與保護

資源地有限性和人類需求地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矛盾的突出表現在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它直接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又進一步加快了資源的短缺,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是改善環境問題的核心。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資源問題」,重點學習資源枯竭的危害和原因,不同資源側重點不同。水資源短缺的危害是重點之一,耕地問題重點在中國耕地面臨的壓力,分析我國人口、土地分布、城市建設、耕地質量與耕地問題之間的關系。礦產資源的枯竭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重點內容在化石燃料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採取的相應措施上。

·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重點依然在人類面對資源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與措施。關於水資源的對策,主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人手,並把水資源利用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結合起來。對土地資源的保護是從兩方面展開,一是總體上說明中國保護耕地的具體措施,注意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或者以本縣、本鄉的耕地保護措施為案例,進行分析和歸納。二是對土壤侵蝕的具體保護措施,主要側重水土流失區。荒漠化問題出現在下一章。

第四章 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與地理環境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在地球表層系統中,對生物生命活動起直接影響和作用的要素或因子的總合,稱為生態環境。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森林及其保護」,森林強大的生態功能是教材的重點之一,只有理解森林的生態功能,才能通過各種案例和數據體會濫伐森林帶來的生態災難。

·第二節「草原退化及其防治」,產生草原退化的原因是重點

·第三節「濕地乾涸及其恢復」,要強調對濕地概念的理解,濕地消失的人為原因是本節的重點,濕地的保護措施是另一個重點,有些是具體的工程措施,可以通過討論來明晰其中的原理。

·第四節「生物多樣性保護」。關於生物多樣性問題,生物必修教材中已有詳細講解。作為地理學科,此處著重明確前三節的內容與本節內容的因果關系,即生態系統破壞會引發物種的滅絕,並加速其滅絕。

·第五節「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重點是在中國生態環境脆弱區圖上明確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方式的差異,是形成不同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在講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防治措施時,主要掌握我國的幾個大的舉措,例如生態工程、重點保護區、重點防治工程等,並充分聯系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和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

作為結尾,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把觀念、認識落實在行動上。環境管理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早在1972年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就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解決環境問題首先要研究人類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經濟活動)與環境相互影響的原理。運用這些原理在發展過程的每一階段(制定規劃、執行規劃、評價、調整規劃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重視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不僅考慮經濟效果,也重視環境效果,通過全面規劃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認識環境管理」,其重點是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明確環境保護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教育手段。

·第二節「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重點是掌握全球對環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明確我國的立場、態度與採取的行動。

·第三節「公眾參與」,重點在於落實每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即知與行的統一,建議要在「知」的基礎上,開展一次關於「行」的活動。

⑹ 高中地理知識點:環境問題

①環境問題及其發展:
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納和清除能力(環境自凈能力)。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當今世界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態破壞(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鹼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壞、資源的枯竭、生物物種的減少)兩大類。城市地區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鄉村地區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較發達地區嚴重(其原因是:環境承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經濟、技術水平落後;發達國家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
②環境問題的防治:
從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可見:環境問題是伴隨著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發展問題而產生的,這四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從總體上講,環境問題的本質就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防治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控制人口增長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搞好國土整治工作;參加國際協作,保護世界環境。

⑺ 有關地理的知識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 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

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研究對象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境。

* 地球表面: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

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村-集鎮-城市-人種

國家 -- 世界政區 -- 各國首都 -- 洲 -- 地區 -- 州 -- 省 -- 自治區 -- 特別行政區 -- 聯盟 -- 市 -- 縣 -- 自治縣 -- 旗 -- 郡 -- 城市 -- 城鎮 -- 村落 -- 地名 paz

學科分支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 綜合性
o 綜合自然地理學
o 古地理學
* 部門性
o 地貌學
o 氣候學
o 水文地理學
o 土壤地理學
o 生物地理學
+ 植物地理學
+ 動物地理學
o 化學地理學
o 醫學地理學
o 冰川學
o 凍土學
o 物候學
o 火山學
o 地震學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 社會文化地理學
o 人種地理學
o 人口地理學
o 聚落地理學
o 社會地理學
o 文化地理學
o 宗教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o 農業地理學
o 工業地理學
o 商業地理學
o 交通運輸地理學
o 旅遊地理學
* 政治地理學
o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

其他分支學科

* 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方誌學-理論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地理信息系統,其中地圖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實察方法,可合稱為地理技術方法學門。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一門基礎學科&自然科學。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可分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氣候、動植物分布、風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環境形勢。今指全世界或一個地區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的總的情況。
2.指研究地理的學科。
3.區域;區劃。
4.地址。
5.風水。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一門基礎學科&自然科學。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可分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氣候、動植物分布、風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環境形勢。今指全世界或一個地區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的總的情況。
2.指研究地理的學科。
3.區域;區劃。
4.地址。
5.風水。

⑻ 關於地理的基本知識

你可能是要問哪些圖書可以增加地理知識吧?個人感覺《國家地理》就不錯,裡面有很多的圖片,通俗易懂,而且還很直觀。

⑼ 關於地理方面的知識

流星雨的預報不是非常困難,因為是有周期性的,任何一場流星雨都在差不多的時間極盛。
此外流星雨的地域性非常小,所以我幫樓主把問題的范圍大大放大,不是汕尾,也不是廣東,也不是華南,也不是中國,不是亞洲,也不是歐亞,而是整個北半球(是不是有些廢話)。總之,我這些廢話能讓樓主不要拘泥於某地的流星雨就行了。

每年的三大流星雨:
1月3日象限儀
8月12日英仙
12月13日雙子
這三個流星雨的流量都在100左右,只要是晴天,並且沒有月亮,找到一個能看到1000顆星星的地方,一晚上進賬100顆流星毫無問題。優先考慮對象。

一些中等流量的流星雨
4月22日天琴
5月6日寶瓶
7月28日寶瓶四個流星雨(最大的是南寶瓶δ)
9月1日御夫
10月21日獵戶
這些流星雨的流量在20—50,如果不撞月亮可以考慮觀測。入手20-30顆流星也是比較穩的。

流量不穩定的流星雨
10月8日天龍
11月17日獅子
這些流星雨的特點是流量變化大。獅子座在1966年曾經有144000的傳奇流量,2001年也有3700,今年,個位數。今年的天龍預報有個小爆發,不過不知道准確性如何。現在看來讓人失望。

可能帶來驚喜的流星雨
10-11月,南北金牛座流星雨
兩個流星雨,流量個位數,沒人會專門看,但是特點是火流星多。我這輩子目前位置看過最亮的流星就是拜他們所賜。-10等,滿月的亮度了。

直接忽略的流星雨
上面我沒提到的流星雨。

上面的流星雨,樓主再對一下農歷,只要月亮不影響觀測,就很容易做出觀測的預期了。
今年的流星雨還有盼頭的就是天龍和獵戶(有兩個小時的觀測時間沒月亮……555),今年是一個十足的流星雨小年。稍微大點的流星雨都撞月亮,所以,老老實實的看12月10日的月食吧,條件不是一般的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