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烏克蘭地理位置特徵
㈠ 烏克蘭的地理位置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南臨黑海和亞速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面積60.37萬平方千米。
㈡ 烏克蘭的地理位置對其經濟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希望具體
烏克蘭地處東歐南部,東部和北部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為鄰,西部與波回蘭和斯洛伐克接壤,答西南部與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接界,南部瀕臨黑海和亞速海;它處在歐洲通向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的通道上,又擁有豐富的資源和較為濃厚的經濟基礎,因此,其政治、經濟地位都顯得很重要。它是歐洲礦產資源最豐富多樣與資源地域組合最理想的地區之一。烏克蘭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的地域組合對其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特別是鐵礦與煤炭、錳礦及石灰石、耐火材料等在地域分布上的有機結合,以及水、熱、土資源的良好地域組合,為區內重工業和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㈢ 烏克蘭地理
阿斯特拉罕州
阿斯特拉罕州概述
*地理位置 阿斯特拉罕州位於東歐平原的東南部,擁有伏爾加河和阿赫圖巴河的漫灘地、伏爾加河三角洲及靠裏海低地半沙漠地區。其南鄰裏海,西南和西部與卡爾梅克共和國相連,北部是伏爾加格勒州,東部和東北部與哈薩克共和國接壤。
平坦的地表低於海平面(海拔從北部的——2.7米到南部的——27.5米),北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在平原上零星分布著一些小的窪地和隆起的圓頂形鹽漬高地。唯一的高點是博爾山,也叫博戈多,海拔高度是150米。南部是波浪狀的平原並分布著一些沙地和丘陵。
阿斯特拉罕州氣候為典型的乾旱的大陸性氣候,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6.9℃,七月份平均氣溫25.1℃;年降水量175~244毫米,植物生長期(溫度在5℃以上)216天,氣溫總和3840℃。
境內主要河流為伏爾加河及其支流阿赫圖巴河。在棕土沙漠上長生著蒿類及豬毛菜是本州特有的。
在伏爾加河裡生長著60多種魚,其中30多種可以捕撈的。在1919年建立的阿斯特拉罕禁獵區面積60公頃,這里有300多種植物,這里鳥類品種特別多,大概有260多種(其中60種棲息鳥)。
*領土及行政區劃 阿斯特拉罕州於1943年12月27日正式歸屬於俄聯邦,其領土面積為4.41萬平方公里,佔俄聯邦領土總面積的0.26%。
行政單位的數量為11個行政區、3個州屬城市、3個區屬城市、4個市屬區、11個鎮、145個行政農庄。
州的行政中心為阿斯特拉罕市。該市成立於1558年,從莫斯科到阿斯特拉罕市的距離為1534公里。該市有4個區,分別為基洛夫區、里瑪區、蘇維埃區和特魯索夫區。1987年該市有人口50.9萬人,1994年有人口51.2萬人。
主要城市有阿斯特拉罕、阿赫圖賓斯克(成立於1959年,人口51.4萬人),卡梅賈克(成立於1973年,人口15.5萬人),納里馬諾夫市(成立於1984年),哈拉巴利市(成立於1974年,人口19萬人)。
*歷史 第一次提及到阿斯特拉罕的是13世紀生活在伏爾加河右岸的韃靼居民。由於阿斯特拉罕位於陸路和水路的交叉地,所以很快成為大的貿易城市,在1459年~1556年是阿斯特拉罕國重要城市。為擺脫克里米亞汗國的統治,阿斯特拉罕國與俄羅斯交好起來,並於1533年與俄羅斯簽定了聯盟條約。走出裏海的願望促使俄羅斯於1554年向阿斯特拉罕國進攻。當時阿斯特拉罕國的可汗雅姆古爾契被推翻,伊斯蘭教的教徒們把伊萬四世推上了諸侯的位置。1556年阿斯特拉罕最終歸入俄羅斯。
如今的阿斯特拉罕的基本雛形建於1558年,新的城堡建在環伏爾加河及其支流的扎雅契高成多爾戈丘陵上。城內有由8個塔樓組成的石頭城牆(1580年~1620年間由工匠米哈伊爾·米亞基謝夫建造)和聖母升天節大教堂(1700年~1710年間由工匠孚洛費伊·米亞基謝夫建造)及聖靈降臨節大教堂(大約1700年建造)。
1670年~1671年間,由斯捷潘·拉茲領導的起義軍於1670年8月24日佔領了被哥薩克首領B·烏索和Ф·謝魯克亞克控制長達17個月的阿斯特拉罕。1705年這里又發生了抗稅和反對剃須的暴動。1706年3月13日Б.Л.謝列梅耶夫率領的沙皇軍隊平息了這場暴亂。
1717年11月22日,彼得一世下令建立阿斯特拉罕省,其管轄的是1708年劃入喀山省的部分,並把以下的城市其周邊地區歸入阿斯特拉罕管轄:阿斯特拉罕、古里耶夫雅伊茨基、季米特里耶夫斯克(現在的卡梅什市)、彼得洛夫斯克、薩馬拉、西比爾斯克(現在的烏里揚諾夫斯克、塞茲蘭、捷列克、察里津(現在的伏爾加格勒市)、紅雅爾黑雅爾、基茲利亞爾。
為了加強地方的政權,俄羅斯採取了減少阿斯特拉罕省管轄區的措施。1728年把薩拉托夫市、薩馬拉市、西比爾斯克市、塞茲蘭市及上述周邊縣從阿斯特拉罕省劃分出去歸到喀山省。但在1739年至1780年間,薩拉托夫市又重新歸入阿斯特拉罕省。
成立於1737年的、為保護信使、郵局及提供警衛服務的300人的小分隊於1750年3月28日,改編成阿斯特拉罕500人的軍團,在1817年又擴大到有三個團、1600人的哥薩克部隊。在1920年這支部隊被最終解散。
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於1928年5月21建立了下伏爾加州,首府定在薩拉托夫市。1934年1月10日,下伏爾加州分成薩拉托夫州和斯大林格勒州,阿斯特拉罕歸入了斯大林格勒州。1943年12月27日,阿斯特拉罕州歸入俄羅斯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經濟狀況
阿斯特拉罕州屬於伏爾加河流域經濟區。1996年1月1日統計,共有各類企業及機構13151個,而到1997年1月1日已達13698個。該州的基礎工業是魚類聯合加工業。
1996年1月~11月的企業經營活動財務狀況表明,虧損230億盧布。其中虧損企業所佔比重達40%,虧損額達2300億盧布。
企業和機構
年度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企業機關數量(個)
-
2131
1351
13724
14386
小企業數量(個)
-
-
5051
4539
3415
外資企業數量(個)
-
1
60
84
106
1995年上半年預算指標表明,阿斯特拉罕州居民人均預算支出46.2萬盧布,聯邦補貼在預算收入中所佔比例為20%,在預算收入中,稅收所佔比例為69%。
財政狀況
年度
項目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主體預算收入(10億盧布)
-
-
1457
1582
1995
佔地區總產值的比重(%)
-
-
25.4
20.5
-
主體預算支出(10億盧布)
-
-
1496
1736
2348
佔地區總產值的比重(%)
-
-
26
22.5
-
1996年阿斯特拉罕州的投資額為15094億盧布,比1995年投資額降低了25%(非生產經營領域的比重佔46.7%)。
在阿斯特拉罕州1996年的投資結構中,5.8%為聯邦預算投資,5%為聯邦主體預算和地方預算投資,69.7%為企業和組織的自有資金投資。
㈣ 求助世界經濟地理的問題,烏克蘭的地理位置對其經濟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希望具體一點
烏克蘭地處東歐南部,東部和北部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為鄰,西部與波蘭回和斯洛伐克接壤,西南答部與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接界,南部瀕臨黑海和亞速海;它處在歐洲通向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的通道上,又擁有豐富的資源和較為濃厚的經濟基礎,因此,其政治、經濟地位都顯得很重要。它是歐洲礦產資源最豐富多樣與資源地域組合最理想的地區之一。烏克蘭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的地域組合對其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特別是鐵礦與煤炭、錳礦及石灰石、耐火材料等在地域分布上的有機結合,以及水、熱、土資源的良好地域組合,為區內重工業和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㈤ 描述烏克蘭的地理位置特徵
烏克蘭位於歐洲中來部, 北緯 44°源 ~ 52° 之間,原蘇聯歐洲部分的西南部。東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北面和白俄羅斯相鄰,西面和西南面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及摩爾多瓦相鄰,南臨黑海和亞速海,隔海與土耳其相望。
㈥ 烏克蘭的介紹
烏克蘭(烏克蘭文:УКРАЇНА)位於歐洲東部,是歐洲除俄羅斯外領土面積版最大的國家。烏克權蘭是原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是次於俄羅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烏克蘭東連俄羅斯、南接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聯盟與獨聯體特別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1烏克蘭人屬於東斯拉夫人,與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血緣密切。烏克蘭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市場之一,是世界上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有著「歐洲糧倉」的美譽。烏克蘭是一個新興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烏克蘭工農業較為發達,其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20%。2重工業在工業中占據主要地位。烏克蘭的軍事領域仍保留著龐大的武裝力量系統。烏克蘭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共和制。總統代表國家的最高元首。
㈦ 烏克蘭的地理位置
烏克蘭國旗
烏克蘭位置圖
國名: 烏克蘭 (UKRAINE,УКРАИНА)
國旗:呈長方形,由上藍下黃兩塊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烏克蘭曾於1917年建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52年起採用和原蘇聯國旗相似的帶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的紅旗,只是旗面下部為藍色寬邊。1991年宣布
獨立,1992年恢復烏克蘭獨立時的藍、黃兩色旗為國旗。
國徽:為盾徽。藍色盾面上的金色三叉戟是國徽的主體,它是弗拉基米爾大公時代基輔國家的標志,象徵烏克蘭民族悠久的歷史及其發展的連續性,也是烏克蘭國家觀念復興和為民族獨立而戰的標志。
首都:基輔(kyiv)。1995年11月23日烏克蘭法律術語委員會決定,將首都的拉丁文拼寫由 "kiev" 改寫為 "kyiv" 。人口:262.6萬(2002年12月31日)。
重要節日:統一日:1月22日,紀念東西烏克蘭合並;東正教聖誕節:1月7日;勝利日:5月9日(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勝德國法西斯和歐洲戰事結束);憲法日:6月28日(紀念1996年頒布獨立後制定的第一部憲法);獨立日(即國慶節):8月24日;基輔解放紀念日:11月3日(1943年);烏克蘭火箭兵和炮兵節:11月3日(1997年)
人口:4795萬(2003年1月)。烏克蘭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110多個民族,主要民族有烏克蘭族(約70%),其他為俄羅斯族、猶太族、白俄羅斯族、摩爾多瓦族、波蘭族和保加利亞族等。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通用俄語。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自然地理:面積為60.37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面積的2.7%),東西長1300公里,南北長900公里,位於歐洲東部,黑海、亞速海北岸。北鄰白俄羅斯,東北接俄羅斯,西連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羅馬尼亞、摩爾多瓦毗鄰。大部分地區屬東歐平原。西部喀爾巴阡山脈的戈維爾拉山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南部有克里米亞山脈羅曼-科什山。東北為中俄羅斯高地的一部分,東南有亞速海近岸丘陵和頓涅茨嶺。境內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6條,最長的是第聶伯河,流經烏克蘭河段長981公里。其它的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頓涅茨河、 普魯特河、多瑙河(河口部分)等。境內有3000多個自然湖泊,主要有亞爾普格湖、薩賽克湖、卡古爾湖和阿利別伊湖等。受大西洋暖濕氣流影響,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克里米亞半島南部為亞熱帶氣候。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19.6℃。年降水量東南部為300毫米,西北部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簡史: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良好。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烏因而飽經戰亂。烏克蘭民族是古羅斯族的分支。「烏克蘭」一詞最早見於《羅斯史記》(1187年)。公元9—12世紀,現烏克蘭大部地區並入基輔羅斯。1237年至1241年,蒙古金帳汗國(拔都)西征佔領基輔,城市遭破壞。14世紀受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的統治。15世紀大體形成烏克蘭民族。1654年東烏克蘭並入俄國,西烏克蘭在俄國內部取得自治權。18世紀90年代西烏克蘭也並入俄國。1917年12月12日,建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至1920年外國武裝干涉時期,西烏克蘭被波蘭白匪佔領。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創始國之一。1939年11月,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並。1940年8月,北布科維納和比薩拉比亞的一部分並入烏克蘭。1941年,烏克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1944年10月,烏克蘭全境解放。1945年10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一個非獨立國同蘇聯一起加入聯合國。1990年7月16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宣稱烏克蘭憲法與法律高於聯盟法律;並有權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脫離蘇聯,宣布獨立,並改國名為烏克蘭。1996年通過新憲法。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24個州、1個自治共和國,2個直轄市,共27個行政區劃。具體如下: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基輔州、文尼察州、沃倫州、第涅伯羅波得羅夫斯克州、頓涅茨克州、日托米爾州、外喀爾巴阡州、扎波羅熱州、伊萬-弗蘭科夫州、基洛夫格勒州、盧甘斯克州、利沃夫州、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薩州、波爾塔瓦州、羅夫諾州、蘇米州、捷爾諾波爾州、哈爾科夫州、赫爾松州、赫梅利尼茨基州、切爾卡瑟州、切爾諾夫茨州、切爾尼科、夫州、基輔直轄市、塞瓦斯托波爾直轄市。
政治:1996年6月28日,烏議會通過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共和制。總統為代表國家的最高元首;最高蘇維埃為立法機關;內閣為行政機關,向總統負責。議會由450名議員組成,一院制,任期4年。
經濟:烏克蘭工農業均較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冶金、機械製造、石油加工、造船、航天、航空等。盛產穀物和糖,其經濟實力在原蘇聯居第二位,在原蘇聯有「糧倉」之稱。頓涅茨-第聶伯河沿岸涇濟區、西南經濟區和南方經濟區等三個經濟區的工農業、運輸業和旅遊業都比較發達。煤炭、冶金、機械、化學工業是其經濟的四大支柱。既擁有森林、草原,又有眾多江河穿流其中,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4.3%。礦藏豐富,有72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錳、鎳、鈦、汞、鉛、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白雲石、石墨、耐火土、礦物化學原料、建築材料等。其中鐵礦石儲量為194億噸,佔全蘇的30%,錳礦佔80%,原蘇聯最大的煤礦也在烏克蘭境內。錳的儲量居世界前列,無煙煤和煙煤的儲量為390億噸,褐煤60億噸。烏黑土面積居世界首位,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動物種類繁多,有350多種鳥類,約100種哺乳動物和200多種魚類。能源嚴重短缺,僅天然氣每年就需進口730億立方米,每年進口的各類能源總額約值8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強。俄羅斯是烏克蘭最大的能源供應國。近年來,烏克蘭外貿額一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出口黑色冶金製品、機器設備、電機、化肥、鐵礦石、農產品等,進口天然氣、石油、成套設備、化學纖維、聚乙稀、木材、葯等。
軍事:烏克蘭軍隊始建於1991年8月24日。蘇聯解體後,烏繼承了原蘇軍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及戰略儲備物資。1992年,烏宣布奉行無核、中立、不結盟政策,開始進行大規模裁軍,並根據蘇聯和美國簽訂的《減少和限制戰略進攻武器條約》,在俄羅斯、美國的幫助下銷毀了所有核武器。截至2004年7月,烏克蘭武裝力量有35.5萬人,就人數而言居世界第13位,但烏軍的人均開支僅居世界第126位。為改善軍人待遇和提高軍隊的裝備水平,烏克蘭決定大幅度削減軍隊人數。
新聞出版:主要的電視台除國家電視1台由政府財政撥款外均為股份制私營電視台,影響較大的為「國際」台和1+1台。較有影響的報紙:政府機關報:《政府信使》、《工人報》和議會機關報《烏克蘭之聲》。私營綜合性報紙《事實與評論》獲1998年最佳報刊獎。《每日報》和《鏡報》周刊是較有影響的政論性刊物。
外交:積極開展與歐洲各國的雙邊外交,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穩定並努力改善對俄關系,保持東西方政策平衡。2000年,烏領導人宣布其外交的核心定位是「多元、可測、穩定和保持非集團地位」。外交三個最優先方向是:歐洲、俄羅斯和美國,三個方向「既都給予足夠重視,又相互互補」。
與中國關系:1991年12月27日,中國承認烏克蘭獨立。1992年1月4日,中烏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㈧ 烏克蘭簡介
中文名稱:烏克蘭共和國
英文名稱:Ukraine
簡稱:烏克蘭
所屬洲:歐洲
首都:基輔
主要城回市:塞答瓦斯托波爾,哈爾科夫,利沃夫
國慶日:1991年8月24日
國歌:烏克蘭仍在人間
國家代碼:UKR
官方語言:烏克蘭語,通用俄語
貨幣:格里夫尼亞
時區:UTC+2
政治體制:半總統共和制
國家領袖:總統亞努科維奇,總理尼古拉·阿扎羅夫
人口數量:45,888,000(2013預計)
人口密度:77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烏克蘭族,俄羅斯族
主要宗教:東正教,天主教
國土面積:603,700平方公里
水域率:1.2%
GDP總計:1747億美元(2013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3726美元(2013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380
國際域名縮寫:.ua
道路通行:靠右行駛
名譽:歐洲糧倉
國家格言:自由、和諧、美好
㈨ 推測烏克蘭重工業基地的地理位置,並簡述理由
除了安東諾夫製造基地在首都基輔外,其他都在東部靠近俄羅斯的地方。
蘇聯未解體內前,烏克蘭是作為容蘇聯的一部分。所以專門負責飛機製造、船舶製造和部分化工、冶金、礦業。【此部分可查閱網路文庫 《烏克蘭國家產業概況》】免費文檔
烏克蘭資源豐富,但是由於經濟危機,所以礦產很不好過。
㈩ 烏克蘭的地勢特點 理由是
地形以平原為主
烏克蘭的地勢特點:以平原為主。
其地殼構造的板塊構造斷版口。地殼上多處權有大而深、方向和規模迥然不同的裂口。這使得烏各地區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在外形、伸延領域、礦產和大陸架結構方面均有較大差異。這些構造斷口成為劃分不同地質構造地區的天然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