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

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3-05 00:28:18

① 分別介紹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背景,最好關於絲綢之路的~~~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製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絲綢之路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張騫開辟行走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德國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成專著《絲路》。從此,絲唐滅西突厥
綢之路這一謂稱[1]得到世界的承認。 絲綢之路,概括地講,是自古以來,從東亞開始,經中亞,西亞進而聯結歐洲及北非的這條東西方交通線路的總稱。 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梁。 絲綢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線分為南、中、北三道。絲綢之路(Silk Road)古代貫通中西方的商路。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絲綢之路
thofen)命名。不過他所指的是「從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國於河間地區以及中國與印度之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路線」。所謂西域則泛指古玉門關和古陽關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廣大地區。後來,史學家把溝通中西方的商路統稱絲綢之路。因其上下跨越歷史2000多年,涉及陸路與海路,所以按歷史劃分為先秦、漢唐、宋元、明清4個時期,按線路有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之別。陸上絲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為「北方絲路」與「南方絲路」。陸上絲路所經地區的地理景觀差異很大,人們又把它細分為「草原森林絲路」、「高山峽谷絲路」和「沙漠綠洲絲路」。 絲綢是古代中國沿商路輸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為交換的主要回頭商品,也被用作絲路的別稱,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寶之路」和「香料之路」。 隋唐年代(589年~896年)絲路空前繁榮,胡商雲集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定居者數以萬計。唐中葉戰亂非常頻繁,絲路被阻,後雖有恢復,規模遠不如前,海
絲綢之路風光集萃(19張)上絲路逐漸取而代之。 北方陸上絲路指由黃河中下游通達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絲路、沙漠綠洲絲路。前者存在於先秦時期,後者繁榮於漢唐。沙漠綠洲絲路延續千餘年,沿線文物遺存多,是絲路的主幹道。其起點一般認為是長安(今西安),其實它隨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轉移而變化。長安(今西安)、郟鄏洛陽、平城(今大同)、汴梁(今開封)、大都北京曾先後為絲路起點。草原森林絲路從黃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亞平原南部至中亞分兩支,一支西南行達波斯轉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爾山越伏爾加河抵黑海濱。兩路在西亞輻合抵地中海沿岸國家。沙漠綠洲絲路是北方絲路的主幹道,全長7000多公里,分東、中、西3段。東段。自長安至敦煌。較之中西段相對穩定,但長安以西又分3線: ①北線由長安沿渭河至虢縣(今寶雞),過汧縣(今隴縣),越六盤山,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 ②南線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上邽(今天水)、狄道(今臨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張掖。 ③中線與南線在上邽分道,過隴山,至金城郡(今蘭州),渡黃河,溯庄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南線補給條件雖好,但繞道較長,因此中線後來成為主要干線。 南北中三線會合後,由張掖經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蔥嶺(今帕米爾)或怛羅斯(今江布爾)。 自玉
絲綢之路風光欣賞(20張)門關、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庭(今吐魯番),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鹹海間)。北道上有兩條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瑪干沙漠至南道的於 闐絲綢之路
[2];一是從龜茲(今庫車)西行過姑墨(阿克蘇)、溫宿(烏什),翻拔達嶺(別壘里山口),經赤谷城(烏孫首府),西行至怛羅斯。由於南北兩道穿行在白龍堆、哈拉順和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條件惡劣,道路艱難。東漢時在北道之北另開一道,隋唐時成為一條重要通道,稱新北道。原來的漢北道改稱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經伊吾(哈密)、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薩爾)、輪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葉(托克瑪克)至怛羅斯。西段。蔥嶺(或怛羅斯)至羅馬。絲路西段涉及范圍較廣,包括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歷史上的國家眾多,民族關系復雜,因而路線常有變化,大體可分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蔥嶺西行,越興都庫什山至阿富汗喀布爾後分兩路,一西行至赫拉特,與經蘭氏城而來的中道相會,再西行穿巴格達、大馬士革,抵地中海東岸西頓或貝魯特,由海路轉至羅馬;另一線從白沙瓦南下抵南亞。 ②中道(漢北道)越蔥嶺至蘭氏城西北行,一條與南道會,一條過德黑蘭與南道會。 ③北新道也分兩支,一經鈸汗(今費爾干納)、康(今撒馬爾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與中道會西行;一經怛羅斯,沿錫爾河西北行,繞過鹹海、裏海北岸,至亞速海東岸的塔那,由水路轉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 海上絲路起於秦漢,興於隋唐,盛於宋元,明初達到頂峰,明中葉因海禁而衰落。海上絲路的重要起點有番禺(後改稱廣州)、登州(今煙台)、揚州、明州(今寧波)、泉州、劉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絲路起點可能有兩處乃至更多。規模最大的港口是廣州和泉州。廣州從秦漢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商港。明清實行海禁,廣州又成為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泉州發端於唐,宋元時成為東方第1大港。 歷代海上絲路,亦可分三大航線: ①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朝鮮、日本。 ②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東南亞諸國。 ③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絲綢之路線路圖
廣州、泉州在唐、宋、元時,僑居的外商多達萬人,乃至十萬人以上。絲路意義絲綢之路的開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它是絲路沿線多民族的共同創造,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在絲路上起居間和轉運作用的大宛國、康居國、印度人、安息國、阿拉伯國、西突厥國、身毒國等對中國絲綢的西運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為爭奪絲路貿易權發生多次爭斗,尤以波斯與東羅馬之間的斗爭最激烈。
編輯本段歷史遺跡
絲綢之路
世界地質公園秦嶺終南山北麓有一條古道,名「神仙路」又稱「古絲綢之路」,寬度為0.1~2.0米,自古長安(今西安市)直通甘肅天水以西,綿延2000多里,是一條最為古老的長安連通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該路歷史遺跡眾多,唐僧曾由此路西行取經,沿途有唐僧留下的數不完的聖跡及傳說,現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處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西安鍾馗故里歡樂谷內,其餘路段雖古跡不再,多有毀棄和斷阻,但如今相當一部分依然供當地鄉民耕作和行走。是難得的絲綢之路歷史遺跡,是寶貴的古絲綢之路考古遺址。
編輯本段歷史意義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商品交流
絲綢之路上的駝隊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歷朝政府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價格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這種遠早於絲綢的貿易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貿易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葯材、香料、珠寶首飾。
文化交流
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簡圖
技術西傳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剛經》就發現於敦煌。造紙術曾經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於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種技術似乎只有東亞及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紙製品開始在西域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在在樓蘭遺跡的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中亞地區雖然也是用紙,但沒有發現造紙工業的證據。很多人認為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及中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而最初這場變革卻是殘酷的:唐朝與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摩擦不斷。在對中亞政治格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人將中國戰俘沿著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而這些戰俘中就有長於造紙術的中國工匠。最終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絲綢之路
地區沙漠密布,各國的繁榮與水往往是脫不開關系的。天山與昆侖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然而收集這些雪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後積聚在山腳的水很短時間就會被蒸發或滲入地下。自漢朝派遣軍隊囤積在西域發展農業時,流傳於山區的坎兒井和井渠技術被同樣需要水源的軍人使用在西域,並逐步流傳至更遠的國家。早先西域地區坎兒井技術究竟是由中國還是波斯傳入西域一直事件有爭議的問題。不過井渠技術和穿井法被證實是用中國傳向西方:《史記》中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斷絕水源的方式圍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堅持了很長時間。 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是沿著絲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保存於英國。這說明印刷術在唐代至少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1466年,第一個印刷廠在義大利出現,令這種便於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快傳遍了整個歐洲。背景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備聯絡被匈奴從河西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毅然應募。 經過:公元前138年,他帶著百餘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身邊只有在西域娶的胡妻和一位隨從,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於是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曰趨頻繁。 西域都護的設立: 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經營西域: 公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簡介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昆侖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並),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游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裏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 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中南北三條線路。 東段 東段:從洛陽、西安到玉門關、陽關,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 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路線簡略: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境內)、通往中亞(安息古波斯)、西亞,直到歐洲(大秦古羅馬)。

② 南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

南絲綢之路抄起始於四川成都,經過雲南、西藏等地區進入南亞等地。
說到雲南,相信不少人都能如數家珍地道出西雙版納、大理、麗江這樣的旅遊勝地,以及原始風光、民族風情之類的美譽。不過雲南之美,絕非寫意,任何一條線路遊走,見聞都可能大相徑庭。
在一條由西漢先人開辟,由巴蜀,經由雲南永仁、大理、保山、怒江、高黎貢山、騰沖、瑞麗等地,直入緬甸,延伸至東南亞的「南絲綢之路」,感受將有不同。千年風雨鑄造的驛道商旅,文化、意趣、風情依然是俯拾皆是。
飛機尚未落定昆明,已經感覺身處雲南的上空。雲南,雲之南,湛藍背景,白雲註定成為不可缺席的音符。
雖然事先沒有夏多布里昂、余秋雨等名家拿腔作調、文化開道的初衷,但橫亘千古的驛道商旅,卻讓人深切體味到歷史的誘惑與力量。
雲南人常說:「每塊石子都收錄有故事,每條路都珍藏著歷史。」

③ 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反應了我國怎樣優越的地理位置

既可以有海上絲綢之路進行海上交易,也有陸地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進行陸地交易,所以反映了我國具有海陸兼備的地理位置,既有經濟也有文明的友好往來。

④ 絲綢之路的地理范圍怎樣

不知道你說的是古代還是現代,古代是東起長安西到歐洲 西亞。現在是條鐵路線:東起連雲港,西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⑤ 『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到達什麼地點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等國,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

絲綢之路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總長4000多公里,沿途經過中國今天的陝西、甘肅、新疆等地區。在新疆境內分南、北、中三道,最終從新疆阿力麻里(今伊犁)和喀什葛爾(喀什)通向中亞。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的主要通道,總的來看,絲綢之路至少存在三條主要路線,中國境內經過陝西、甘肅、新疆三省,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等國。

(5)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草原絲路

草原絲綢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當時游牧文化交流的動脈,其由中原地區向北越過古陰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帶的長城沿線,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亞北部,直達地中海北陸的歐洲地區。

草原絲綢之路的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整個歐亞大陸的地理環境中,溝通東西方交往極其困難。環境考古學資料表明,歐亞大陸只有在北緯40度至50度之間的中緯度地區,才有利於人類的東西向交通,而這個地區就是草原絲綢之路的所在地。這里是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交匯的核心地區,是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鏈接點。

⑥ 絲綢之路的地理題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於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

⑦ 絲綢之路的地理。

自然條件:河西走廊處於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之間,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為兩山版夾峙,地勢相對平權坦。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於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在較大的河流下游,還分布著沖積平原。

⑧ 古代陸上絲綢之路資料:地理位置、形成原因、關鍵人物、歷史意義、交通方式等

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關鍵人物的歷史意義交通局方式有很多,比如一些相關的一些弟弟身上的一些其他的關鍵。

⑨ 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點,詳細具體的

絲綢之路途經如今的中國、阿富汗、烏茲別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羅馬尼亞、荷蘭等40多個國家、100多個城市。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起源及作用: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9)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

1、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

2、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

3、有長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

4、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⑩ 古絲綢之路的地理環境(二十多字)

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一條銀色飄帶,把中國、印度、希臘、古羅馬和波斯文化聯結起來.把古老中國發明的絲綢、火葯、造紙、印刷術傳到西方.又把古代西方的黃瓜、胡蘿卜、芍葯、石榴、核桃等,沿這條古道傳入我國.這條主要運送絲綢的路,人們把它稱之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也是對古代中國與外部及西方往來通道的通稱.它隨著歷史長河流淌而變化萬千.它不是今天公路貫通的概念,實際上,也不是只有一條固定的道路.從廣義上講,是指古代中國絲綢輸入西方的通道,也是中西方古代文化交流、物資貿易互動的一條時間跨度久遠、寬而大的線路.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古長安),西至地中海的東岸.長安是漢、唐都城,各地絲綢集中於此組成駝隊,用數月甚至數年,經甘肅河西走廊敦煌一帶進入新疆.然後分南、中、北道穿越新疆,共分三條主要線路出境:一是南道,自敦煌沿昆侖山北麓,經若羌、和田(古代稱於闐)抵莎車,越帕米爾高原;二是中道,沿天山南麓經吐魯番(古稱高昌)、焉耆、庫車(古稱龜茲)、喀什(古稱疏勒)翻越帕米爾;三是北道,經哈密(古稱伊吾盧)沿天山北麓過吉木薩爾(古稱北庭)、伊犁(古稱阿力麻里)出境,西抵裏海沿岸.絲綢之路中道、南道、北道在新疆境內蜿蜒萬余里,代代相傳.成千上萬的使者、商人、僧侶不畏艱險,奔波於此道;無數將士為保衛它的暢通,灑下斑斑血跡,方使這條路成為連接歐亞大陸的絢麗綵帶,傳送人類古老文明的萬里長橋.歷史上的興衰在沿途留下無數的古城、烽燧、石窟寺廟等,也有無數的寶藏深埋地下或大漠中,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目光.絲綢之路在歷史上促進西域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古今一直被人們肯定.今天,新疆的重要城鎮,幾乎都處在古絲綢之路的交通線上.現代城鎮的建設煥發了絲綢之路的生機,古城與現代城鎮既有空間、時間、距離,又彼此相連相依,這是歷史的必然,客觀規律.位於最高的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干新城與石頭城相連,最低窪的吐魯番城與高昌、交河故城相伴.昔日美麗牧場的烏魯木齊如今成為現代大都市.當今,不知有多少人慕名而來,在新疆廣闊無垠的土地上旅行,訪古探幽,體味絲路城鎮新貌,博覽濃郁的民族風情.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