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應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應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發布時間: 2021-03-04 22:49:34

A.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國外應急管理的發展
1.2 我國應急管理現狀
1.3 未來發展趨勢
1.4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相關概念
1.5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
第2章 應急管理系統分析
2.1 應急管理組織機構
2.2 應急管理主體業務過程
2.3 應急信息流動分析
2.4 應急管理信息分類分析
2.5 突發公共事件分類與分級分析
2.6 突發公共事件採集要素分析
2.7 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接報辦理流程分析
2.8 應急保障信息分類及採集要素分析
2.9 應急保障信息與基本信息採集、維護需求分析
2.10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特點
第3章 基本原理與方法
3.1 基於MART模型的系統設計原則
3.2 共性決策分析模型與方法
3.3 知識庫原理與知識導引方法
3.4 案例庫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概述
3.5 綜合資料庫設計原理
3.6 基於知識元的模型管理方法
第4章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總體架構設計
4.1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體系架構
4.2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部署方案設計
4.3 應急管理信息服務體系部署方案設計
4.4 與其他管理信息系統的銜接
4.5 與其他應急系統的銜接方式
第5章 資料庫資源體系及開發
5.1 基於范圍與要素的應急管理綜合資料庫設計
5.2 基於突發公共事件組織與應對過程的資料庫設計
5.3 資料庫信息獲取與維護
第6章 應急管理業務功能設計
6.1 應急快報系統
6.2 應急值守系統
6.3 數字預案系統
6.4 應急指揮調度輔助分析系統
6.5 專家會商與決策輔助分析系統
6.6 突發公共事件源管理及預警系統
6.7 應急資源管理系統
6.8 突發公共事件評估、救助與重建信息管理系統
6.9 應急演練培訓系統
6.10 應急組織管理及審計監察系統
6.11 應急管理內網信息綜合服務門戶
6.12 應急管理外網信息綜合服務門戶
第7章 關鍵支撐技術
7.1 地理信息服務平台
7.2 應急管理綜合資料庫
7.3 數據集成與交換技術
7.4 應急信息目錄服務技術
7.5 組織授權管理系統
7.6 知識庫及其應用技術
7.7 模型庫及其應用技術
7.8 案例庫及其應用技術
第8章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案例
8.1 某市政府應急指揮中心應用軟體系統
8.2 某縣區應急管理信息系統
參考文獻

B. 【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一、國際發展狀況
地理信息系統的存在與發展已歷經30餘年。用戶的需要、技術的進步、應用方法論的提
高,以及有關組織機構的建立等因素,深深地影響著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綜觀GIS發展,尤其是北美地區的實際情況,可將地理信息系統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60年代為地理信息系統開拓期,注重於空間數據的地學處理。例如,處理人口統計
局數據(如美國人口調查局建立的DIME)、資源普查數據(如加拿大統計局的GRDSR)等
。許多大學研製了一些基於柵格系統的軟體包,如哈佛的SYMAP、馬里蘭大學的MANS等。
綜合來看,初期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動力來自於諸多方面,如學術探討、新技術的應用
、大量空間數據處理的生產需求等。對於這個時期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來說,專家興趣
以及政府的推動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並且大多地理信息系統工作限於政府及大學的范
疇,國際交往甚少。
(2)70年代為地理信息系統的鞏固發展期,注重於空間地理信息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的真正發展應是70年代的事情。這種發展應歸結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資源開發、
利用乃至環境保護問題成為政府首要解決之疑難,而這些都需要一種能有效地分析、處
理空間信息的技術、方法與系統。二是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數據處理加快,內存容量
增大,超小型、多用戶系統的出現,尤其是計算機硬體價格下降,使得政府部門、學校
以及科研機構、私營公司也能夠配置計算機系統;在軟體方面,第一套利用關系資料庫
管理系統的軟體問世,新型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不斷出現,據IGU調查,70年代就有 80
多個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第三,專業化人才不斷增加,許多大學開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統
培訓,一些商業性的咨詢服務公司開始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工作,如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
(ESRI)成立於1969年。這個時期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總體特點是:地理信息系統在繼
承60年代技術基礎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計算機技術,但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仍然很弱
;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統的應用與開發多限於某個機構;專家個
人的影響削弱,而政府影響增強。
(3)80年代為地理信息系統大發展時期,注重於空間決策支持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應
用領域迅速擴大,從資源管理、環境規劃到應急反應,從商業服務區域劃分到政治選舉
分區等,涉及到了許多的學科與領域,如古人類學、景觀生態規劃、森林管理、土木工
程以及計算機科學等。許多國家制定了本國的地理信息發展規劃,啟動了若干科研項目
,建立了一些政府性、學術性機構。如中國於1985年成立了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
點實驗室,美國於1987年成立了國家地理信息與分析中心(NCGIA),英國於1987年成立
了地理信息協會。同時,商業性的咨詢公司,軟體製造商大量涌現,並提供系列專業性
服務。這個時期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商業化實用系統進入市場。
(4)90年代為地理信息系統的用戶時代。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許多機構必備的
工作系統,尤其是政府決策部門在一定程度上由於受地理信息系統影響而改變了現有機
構的運行方式、設置與工作計劃等。另一方面,社會對地理信息系統認識普遍提高,需
求大幅度增加,從而導致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擴大與深化。國家級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
息系統已成為公眾關注的問題,例如地理信息系統已列入美國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
路」計劃;同美國副總統戈爾提出的「數字地球」戰略、我國的「21世紀議程」和「三
金工程」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統。毫無疑問,地理信息系統將發展成為現代社會最基本的
服務系統。
二、國內發展狀況
我國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開始。以1980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成
立全國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室為標志,在幾年的起步發展階段中,我國地理信息系
統在理論探索、硬體配製、軟體研製、規范制訂、區域試驗研究、局部系統建立、初步
應用試驗和技術隊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進步,積累了經驗,為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地理
信息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地理信息系統進入發展階段的標志是第七個五年計劃開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作為政府
行為,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開始了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科學研究、應用
實驗和工程建設工作。許多部門同時展開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工作。如全國性地
理信息系統(或資料庫)實體建設、區域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和建設、城市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軟體或專題應用軟體的研製和地理信息系統教育培訓。通過近五年
的努力,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上的應用開創了新的局面,並在全國性應用、區域管理、
規劃和決策中取得了實際的效益。
自90年代起,地理信息系統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執行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聯合科技攻關
計劃,強調地理信息系統的實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力圖使地理信息系統從初步發展
時期的研究實驗、局部實用走向實用化和生產化,為國民經濟重大問題提供分析和決策
依據。努力實現基礎環境資料庫的建設,推進國產軟體系統的實用化、遙感和地理信息
系統技術一體化。在地理信息系統的區域工作重心上,出現了「東移」和「進城」的趨
向,促進了地理信息系統在經濟相對發達、技術力量比較雄厚、用戶需求更為急迫的地
區和城市首先實用化。這期間開展的主要研究及今後尚需進一步發展的領域有:重大自
然災害監測與評估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重點產糧區主要農作物估產;城市地理信息系統
的建設與應用;建立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專業信
息系統與資料庫的建設和應用;基礎通用軟體的研製與建立;地理信息系統規范化與標
准化;基於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產品研製與生產。同時經營地理信息系統業務的公司逐
漸增多。
總之,中國地理信息系統事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地理信息系統的研
究和應用正逐步形成行業,具備了走向產業化的條件。

C. 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及熱點領域

地理信息系統在最近的30多年內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廣泛應用於資源調查、環境評估、災害預測、國土管理、城市規劃、郵電通訊、交通運輸、軍事公安、水利電力、公共設施管理、農林牧業、統計、商業金融等幾乎所有領域。
以下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領域分別回答了在各自領域內的作用資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 主要應用於農業和林業領域,解決農業和林業領域各種資源(如土地、森林、草場) 分布、分級、統計、制圖等問題。主要回答「定位」和「模式」兩類問題。資源配置(Resource Configuration) 在城市中各種公用設施、救災減災中物資的分配、全國范圍內能源保障、糧食供 應等到機構的在各地的配置等都是資源配置問題。GIS在這類應用中的目標是保證 資源的最合理配置和發揮最大效益。 城市規劃和管理(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空間規劃是GIS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城市規劃和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例如, 在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如何保證綠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證學校、 公共設施、運動場所、服務設施等能夠有最大的服務面(城市資源配置問題)等。土地信息系統和地籍管理(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adastral Applicaiton) 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質變化、地塊輪廓變化、地籍權屬關系變化等許 多內容,藉助GIS技術可以高效、高質量地完成這些工作。 生態、環境管理與模擬(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區域生態規劃、環境現狀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削減分配的決策支持、環 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支持、環保設施的管理、環境規劃等。 應急響應(Emergency Response) 解決在發生洪水、戰爭、核事故等重大自然或人為災害時,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員 撤離路線、並配備相應的運輸和保障設施的問題。地學研究與應用(Application in GeoScience) 地形分析、流域分析、土地利用研究、經濟地理研究、空間決策支持、空間統計 分析、制圖等都可以藉助地理信息系統工具完成。ArcInfo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 地學分析應用軟體系統。商業與市場(Business and Marketing) 商業設施的建立充分考慮其市場潛力。例如大型商場的建立如果不考慮其他商場 的分布、待建區周圍居民區的分布和人數,建成之後就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市場 和服務面。有時甚至商場銷售的品種和市場定位都必須與待建區的人口結構(年 齡構成、性別構成、文化水平)、消費水平等結合起來考慮。地理信息系統的空 間分析和資料庫功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房地產開發和銷售過程中也可以利用GIS功能進行決策和分析。基礎設施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 城市的地上地下基礎設施(電信、自來水、道路交通、天然氣管線、排污設施、 電力設施等)廣泛分布於城市的各個角落、且這些設施明顯具有地理參照特徵的。 它們的管理、統計、匯總都可以藉助GIS完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選址分析(Site Selecting Analysis) 根據區域地理環境的特點,綜合考慮資源配置、市場潛力、交通條件、地形特徵、 環境影響等因素,在區域范圍內選擇最佳位置,是GIS的一個典型應用領域,充 分體現了GIS的空間分析功能。網路分析(Newwork System Analysis) 建立交通網路、地下管線網路等的計算機模型,研究交通流量、進行交通規則、 處理地下管線突發事件(爆管、斷路)等應急處理。 警務和醫療救護的路徑優選、車輛導航等也是GIS網路分析應用的實例。 可視化應用(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以數字地形模型為基礎,建立城市、區域、或大型建築工程、著名風景名勝區的 三維可視化模型,實現多角度瀏覽,可廣泛應用於宣傳、城市和區域規劃、大型 工程管理和模擬、旅遊等領域。 分布式地理信息應用(Distribu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隨著網路和Internet技術的發展,運行於Intranet或Internet環境下的地理信息 系統應用類型,其目標是實現地理信息的分布式存儲和信息共享,以及遠程空間 導航等。公路交通運輸是各行各業後勤保障的重要手段。當前,信息化技術已深入滲透到各部門和單位,對交通運輸所能提供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運輸要能實施「精確保障」,能通過建立可靠的信息網路將保障對象信息傳送給運輸保障單位,使運輸指揮員知道各分隊在何時、何地需要什麼,把恰當的物資送到恰當的地點。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的可視化位置信息功能可為交通運輸提供一種可視的地理環境,恰好能滿足精確保障的要求。

D. 智慧城市建設在加強和改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方面帶來了哪些新思路

去年,鄭州市謀劃建設多項智慧城市重點工程項目,扎實推進智慧城市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著力打造社會化服務高地,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社會關注度高的領域取得明顯成效,智慧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

一、智慧環保項目

大力推進智慧環保暨監測預警指揮執法系統建設。2016年完成投資幾千萬元。搭建鄭州市智慧環保雲計算平台,整合了現有軟硬體資源,對市區建成區進行網格化布點監測,安裝了280多台套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實時上傳數據中心,並結合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實時的展示分析,夯實了智慧環保基礎條件。

二、智慧城管項目

數字化智慧城市管理應用系統總投資幾百萬元,該平台除完成了住建部要求的九大子系統外,還結合我市實際延伸開發了視頻監控、門戶網站、領導督辦、廣告牌匾、門前三包、績效考核、實景影像對接等多個子系統平台,使整個系統功能更加完善,更有利於城市管理,目前已完成初步驗收。

三、WIFI全覆蓋項目

市主城區WIFI全覆蓋項目已經建設完工,並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系統驗收。各縣市區WIFI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四、鄭州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

鑒於我市政務雲計算中心容量較小,不適應我市越來越復雜的智慧城市管理任務,市政府研究決定,以現有政務中心大數據平台為基礎,進一步增容、擴建,納入市民中心總體規劃,集約建設集數據匯聚分析、多維檢測展示、智慧融合決策、中央指揮調度等功能於一體的「鄭州智慧城市管理中心」。

五、智慧交通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幾百萬元,總體目標為在現有的交通行業信息化基礎上,建設監控管一體化的信息共享集成交通應急指揮調度平台體系。項目建成後,主要有交通運行狀態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特殊時段多種運輸方式協同調度、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監控和交通運輸行業管理五個方面的基本功能。

天網工程、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今年我市將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加快實施「互聯網+」城市建設,落實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推動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E. 日華科技可視化安全應急管理平台依靠了哪些技術

日華科技可視化安全應急管理平台以安全大數據為支撐,基於GIS二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引擎內,結合物聯網、大容數據、雲計算和超融合等技術,可實現城市人防、消防、園區、社區、校園、旅遊等多個領域信息資源的可視化管理,實現圖上採集、圖上共享、圖像監測、圖上分析、圖上調度、圖上會商等功能於一體,為城市管理及應急處置提供科學化、智能化、精確化的決策支持,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

F. 日華科技可視化安全應急管理平台可以應用在什麼領域中

日華科技可視化安全應急管理平台以安全大數據為支撐,基於GIS二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引擎內,結合物聯網、大數據、容雲計算和超融合等技術,可實現城市人防、消防、園區、社區、校園、旅遊等多個領域信息資源的可視化管理,實現圖上採集、圖上共享、圖像監測、圖上分析、圖上調度、圖上會商等功能於一體,為城市管理及應急處置提供科學化、智能化、精確化的決策支持,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

G. 智慧公安大數據平台風險管控系統建設方案

一、健全預防控制運行機制 (一)定期組織形勢分析研判。各地要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研判機制。市每半年、縣區每季度對本行政區域安全生產形勢和生產安全事故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根據安全生產實際,加強對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單位安全生產和職業病危害風險的管控,確保可防可控。加強對安全生產輿情和熱點、敏感問題的分析預測,完善應對機制,提升應對能力。 (二)構建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充分利用「智慧安監」系統,建立統一規范的安全監管信息平台,實現安全生產信息數據的共享,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監管格局,提高安全監管效能。加快建立政府與各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互聯互通信息系統,健全配套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完善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建立重大危險源和職業病危害嚴重生產經營單位管理檔案,落實各層級風險防控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對重大隱患實行掛牌督辦。建立以「雙隨機」抽查為重點的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制,加大對高風險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抽查權重。 (四)健全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加強生產經營單位應急救援隊與屬地政府救援力量聯動,有針對性地開展聯合演練,實施科學救援,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加快應急救援平台建設,逐步實現互聯互通。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和聯合處置機制,加強國土資源、安全監管、氣象、地震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嚴防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 二、提升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預防控制能力 (一)強化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要監督生產經營單位依法履行主體責任,把風險管控落實到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健全涵蓋風險辨識評估、風險預警預控、隱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應急管理等工作的閉環管理模式,構建系統規范、管控有效的安全預防長效工作機制。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符合實際科學規范的風險辨識和評估標准,實現一企一標准。科學辨識作業場所、設備設施、生產系統、操作行為、環境條件、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風險,對辨識出的風險分類梳理,確定防控重點。 (二)落實安全風險防控措施。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要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制定安全風險防控措施,按照風險等級實施分級管控,最大限度避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風險點、風險類別、重大危險源及管控措施。對可能導致事故的工作場所、工作崗位,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應急設備設施和撤離通道。加強重大危險源管控,落實動態全程監控和風險預控管理。加強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定期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切實保障職工安全健康權益。 (三)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要指導、監督生產經營單位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編制應急救援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非煤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交通、客運索道運營等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依法建立應急救援組織,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並定期演練。規模較小的單位,應與鄰近的應急救援組織簽訂應急救援協議。經常性開展從業人員崗位應急知識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險逃生技能培訓,並定期組織考核。 三、強化城鎮運行安全風險管控 (一)加快城鎮運行防控網建設。健全風險管控制度運行規范,構建覆蓋城鎮生產、生活、運營等各方面,貫穿城鎮規劃、建設、運行、發展等各環節的城鎮運行安全預防控制網路。加強車站、碼頭、地下空間、公園景區、商場超市、人員集聚場所等地點的安全風險管控,明確責任,完善制度。強化輸水、輸電、供氣、供熱管線和危險物品輸送管道等風險管控,完善基礎數據,落實分類監管。加強城鄉結合部、開發區等區域的安全風險管控,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 (二)加強城鎮運行風險評估預警工作。建立健全高危行業、重點工程及重點行業(領域)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風險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聯動機制,定期開展城鎮運行安全風險評估,明確相應管控措施及應急處置措施,提高預警和防控能力。完善城鎮運行安全監測站網或監測體系,健全安全風險信息報送、應急響應、現場指揮、協調聯動、信息發布、社會動員和統籌協作等工作機制,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三)強化城鎮運行風險源頭管控。加強城鄉發展規劃與城鎮地下公用基礎設施規劃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管道、城鎮燃氣管線等規劃的銜接。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存量中高危險、高污染、高耗能生產經營單位的轉移或退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得在城鎮人口密集區批准新建、改建、擴建生產和儲存危險化學品的工廠、倉庫。 (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依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智能感測、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創新安全風險防控手段,強化監測監控、預報預警,提升風險管理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引導各類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有序發展,

H. 誰能介紹一下政府應急指揮平台建設系統

應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為核心,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軟硬體相結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技術系統,是實施應急預案的工具;具備日常管理、風險分析、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估等功能。它由基礎支撐系統和綜合應用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即硬體支撐和核心應用。支撐系統包括: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圖像接入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移動應急平台、安全支撐系統和容災備份系統等;應用系統包括:綜合業務管理系統、風險隱患監測防控系統、預測預警系統、智能方案系統(即數字預案系統)、指揮調度系統、應急資源管理和保障系統、應急評估系統、模擬演練系統和資料庫系統。

總體結構由基礎支持系統、綜合應用系統、資料庫系統、移動指揮平台、前端展示系統組成,如圖2所示,還包括法律法規等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其中:移動指揮平台集軟硬體與一體,通過無線網路與應急平台連為一體,實現事故現場應急指揮;重大危險源視頻監控是基礎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遠程現場指揮的重要手段。
1)基礎支持系統:包括有線無線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圖像接人系統、視頻會議系統、重大危險源視頻監控系統、存儲備份系統、數據交換與共享系統等。
2)綜合應用系統:包括應急值守(接處警)系統、重點防範單位視頻監控系統、事故態勢監控系統、事故預測預警系統、應急救援決策支持系統、聯合指揮調度系統、現場應急指揮系統、應急資源保障系統、應急模擬演練系統以及地理信息服務和系統配置管理等11個應用系統。
3)應急資料庫系統:指揮中心的基礎數據和省級安全關鍵數據存儲於中心資料庫中。中心資料庫包括基礎信息資料庫、空間信息資料庫、預案庫、工作網資料庫、救援隊伍資料庫、應急資源資料庫、應急救援裝備資料庫、專家庫、法規庫、案例庫、事件信息資料庫、模型庫、知識庫、文檔庫等。
4)安全保障系統:根據國家安全保障的要求,實現應急平台通信、網路、應用等多層次的整體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場所安全、通信安全、網路安全、應用安全、狀態監控、容災備份、安全管理等。
5)移動應急平台:移動應急平台應滿足現場應急通信、現場會商、指揮調度、移動辦公、現場圖像採集等功能。它包括:移動基礎支持系統、移動應用系統、移動資料庫系統以及業務承載系統等。

應急指揮系統就是針對突發緊急事件如地震、火災、洪水、流行性疾病爆發等事件發生,為政府進行應急對策、應急指揮提供相關信息獲取、應對措施查詢、決策支持的信息應用系統,具有災情信息獲取、信息共享查詢、快速評估、輔助決策、命令發布、現場指揮、動態顯示、信息公告等功能,並為實現應急指揮系統的「通信暢通、現場及時、數據完備、指揮到位」提供技術保障。它為城市構建一張全面的應急預警和處理「安全網」。
應急指揮系統需要集城市空間地理信息、災害信息、預案、現場視頻、GPS,輔助決策、網路會議、應急通訊為一體,能夠快速的將各種需要的信息展現在領導面前,並以此作為應急預案管理分析決策提供依據。 因此,應急指揮系統對信息的事實顯示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平戰結合
市級安監部門大多數業務都是圍繞「平」 來展開,因此必須要「以平為主」,要確保常態下的系統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快捷性。「平」時採集和存檔的企業、重大危險源、應急資源等資料庫信息,將成為「戰」時輔助決策的重要依據,要實現「平」為「戰」用,「平戰結合」。
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平台作為一個平戰結合的專項應急系統,是集突發事件動態監測、突發事件預警、公共衛生資源機動調配和應急指令下達, 突發事件輔助評估與應急演練於一身的信息平台,承擔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處理、分析、發布和應急處置工作。用戶可以在該平台上,根據突發事件的信息來源和影響范圍,迅速明確各應急處置單位的分工與信息處理步驟,並接人相關業務信息,建立信息報送體系。在處置方案定製後,可以得到一個專門用於當前事件戰事部署與指揮調度業務環境.該環境既能向決策者實時反映事件的進展狀態與現場狀況,又可以跟蹤各單位的詳細工作情況。決策者還可以隨著事態的進展對系統的組織結構進行動態調整[31。因此,其系統建設目標應包括平時與戰時2個部分。
(1)戰時:系統應能迅速獲取現場信息,並結合各類基礎數據,科學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趨勢,評估危險級別,快速調出相關預案,綜合專家救援意見,協助制定現場作戰方案,滿足指揮調度的需要。
(2)平時:系統能監測、分析潛在的風險隱患,模擬疫情發生場景並進行預案演練,對應急相關部門進行培訓,對歷史事件進行總結分析,定期與各部門交換應急資源,通過信息門戶對外發布疫情通告與預防傳染病等知識性信息。

應急平台從系統的構成來看主要包括以下3大方面1)信息支撐平台:採集、傳輸、會議、通信。
2)決策支持平台:會議、風險分析、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庫、GIS、案例庫、專家庫、應急預案庫。
3)應急指揮平台:調度、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估。這其中的多數子平台都可以從已經初具規模的電子政務平台中進行擴充和完善。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依託電子政務系統,尤其是電子政務系統的網路,進行國家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是理性的必然選擇。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各領域都開發了很多業務系統,有很多與應急直接相關,可以整合應用,節約資源;另一方面,電子政務的網路已比較健全,應急管理更注重信息共享和協同應對,應急平台需要互聯互通。
通過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系統,現有的公安、衛生、安全生產等專業應急系統的經驗、軟硬體平台、資料庫等資源,不僅可以大大節省國家開發平台的建設成本,提高建設速度,更可以很好地解決相關系
統的整合問題,大大提高應急管理的綜合效率。
市級平台主要功能。按照核心功能劃分,應急平台也可以看作由信息獲取系統、應急智能系統和決策指揮系統三個部分組成。主要功能包括:日常公共安全數據信息的匯集與報送、數字化應急預案的管理與完善隱患分析和風險評估、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接報與現場信息的實時獲取與分析、災害事故的發展預測和影響分析、預警分級與信息發布、應急方案的優化確定與啟動、動態的應急決策指揮和資源、力量調度、事故過程的再現與分析、應急行動的總體功效評估和應急能力評價等。
市級應急平台應該理解為信息平台(包括信息採集、處 理、上報)、指揮平台(包括通信、調度、可視化指揮)和決策平台(包括優化處置方案、輔助資源調配、動態評估、提供專家支持)的集成。

其次,從技術支撐的角度看,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一是基於監控及會議視頻系統建設,充分整合視頻圖像資源,對關鍵場所及事發現場進行監控,並通過視頻會議
進行會商和異地指揮。
二是基於通訊指揮系統建設,利用有線通訊、無線通訊、衛星通訊等系統,實現集中指揮和無線指揮調度功能,指揮調度方便快捷。有的城市重點進行了數字集群系統建設。
三是基於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主要是以應急事件信息處理流程為核心,側重於信息報送、分類、統計等功能,強調資料庫建設,以事件為中心收集組織信息,或以服務為中心提供信息。
四是基於GIS系統建設,基於GIS技術開發城市應急管理系統,主要是利用GIS強大的空間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為應急救援工作的迅捷、高效開展構建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
基於GfS系統建設應急平台,有利於進行事故態勢分析。根據態勢分析可以對事故救援所需的救援力量進行定性和定量估計,為部署指揮救援提供決策參考。也有利於空間定位分析。對於災害事故發生地的空間定位,如尋找最近合適救援機構和人員,查找受災人員疏散地點,統計災害影響范圍和破壞程度,為災後重建提供決策依據。還有利於救援與疏散路徑分析。路徑分析以網路圖為基礎,用於搜尋最短路徑,用於疏散系統的優化,形成應急救援最佳路徑方案。

河南應急平台主要由基礎支撐系統、綜合應用系統、資料庫系統、信息接報與發布系統、移動應急平台、應急指揮場所、安全保障體系和標准規范體系等組成。
2.1 基礎支撐系統
基礎支撐系統主要由應急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數據交換與共享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和圖像接人系統組成,用於支持各相關部門應急管理日常工作聯絡、突發應急處置時話音、數據、視頻等業務的傳送需要。基礎支撐系統建設應充分利用各相關部門已有資源,實現與各級應急平台問以及與應急現場間的信息傳送,確保應急平台運轉的安全、可靠、通暢。
2.2 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系統包括基礎信息資料庫、地理信息資料庫、事件信息資料庫、模型庫、知識庫、案例庫和文檔庫等。河南應急平台通過數據共享與交換系統獲取分布在各地級市和重點防災區應急平台中的有關數據,為應急平台功能的實現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信息支持。
2.3 綜合應用系統
綜合應用系統主要包括應急值守、預報預警、綜合業務管理、遠程會商、輔助決策、模擬模擬等系統。各地級市和重點防災區應急平台的綜合應用系統要按照河南應急平台的數據格式要求提供相應數據,以達到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效果。
2.4 應急指揮場所
在現有應急指揮場所的基礎上建設完善應急指揮廳、值班室、會商室等,應具有顯示系統、智能控制和安全保障系統等。滿足日常管理和至少同時處置兩起突發河南應急事件的需求,提供7×24小時值守應急和在惡劣天氣下進行指揮會商的基本條件。在應急指揮廳、值班室和會商室等應急指揮場所設置顯示系統,應能接人和顯示計算機、圖像、視頻會議和電視等多種來源的信號,應能支持IP視頻流的接人和顯示,滿足日常值班、應急處置、指揮調度等業務的需要。野外應急指揮應配置所需車輛、防雨帳篷以及保障應急系統運行的發電機組及應急光源等設備。
2。5 移動應急平台
移動應急平台應滿足野外現場音視頻採集、現場通信和指揮調度等應急處置需要,包括移動資料庫、移動應用軟體以及通信設備,能夠與各地級市和重點防災區應急平台互聯互通。移動應急平台應採用必要的安全措施接入河南應急平台和重點防災區應急平台。應急現場的無線區域網採用安全措施,保障移動終端安全接人移動應急平台中的現場指揮系統。移動應急平台的計算機區域網入I21,應配置防火牆等安全防護設施。對移動應急平台中的計算機終端行為進行安全監控,對移動存儲介質進行安全管理。
2.6 安全保障體系
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和信息安全有關規定,依託河南政府主幹網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採用專用加密設備等技術手段,嚴格用戶許可權控制,確保涉密信息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等安全。加強應急平台的供配電、空調、防火、防雷、防災等安全保護措施,及時進行網路、機房等的安全檢測以及關鍵系統和數據的備份,逐步
完善應急平台安全管理體制。
2_7 信息化標准規范體系
主要是定義規范的信息採集、處理與更新流程、各部門專題信息集成的格式和標准、明確操作規范和責任以及各系統內部和系統之間的介面協議網。(摘自河南省災害應急平台研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