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伊利湖南岸地理環境

伊利湖南岸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04 13:47:04

Ⅰ 美國五大湖的地理位置

在加拿大和美國交界處,有五個大湖,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五大淡水湖。它們按大小分別為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五大湖總面積約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五大湖流域約為766100平方公里,南北延伸近1110公里,從蘇必利爾湖西端至安大略湖東端長約1400公里。湖水大致從西向東流,注入大西洋。除密歇根湖和休倫湖外水平面相等外,各湖水面高度依次下降。
五大湖是始於約100萬年前的冰川活動的最終產物。現在的五大湖位於當年被冰川活動反復擴大的河谷中。地面大量的冰也曾將河谷壓低。現在的五大湖是更新世後期該地區陸續形成許多湖泊的最後階段。
蘇必利爾湖(Lake Superior)是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個,也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是世界僅次於裏海的第二大湖。湖東北面為加拿大,西南面為美國。湖面東西長616公里,南北最寬處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積8210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萬立方公里。有近200條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貢和聖路易斯河為最大。湖中主要島嶼有羅亞爾島(美國國家公園之一)、阿波斯特爾群島、米奇皮科滕島和聖伊尼亞斯島。沿湖多林地,風景秀麗,人口稀少。蘇必利爾湖水質清澈,湖面多風浪,湖區冬寒夏涼。季節性漁獵和旅遊為當地娛樂業主要項目。蘊藏有多種礦物。有很多天然港灣和人工港口。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貝和美國的塔科尼特等。全年通航期為8個月。該湖1622年為法國探險家發現,湖名取自法語,意為「上湖」。
休倫湖(Lake Huron)為北美五大湖中第二大湖。它由西北向東南延伸,長331公里,最寬處163公里。湖面積59570平方公里。有蘇必利爾、密歇根湖和眾多河流注入。湖水從南端排入伊利湖。湖面海拔176米,最大深度229米。東北部多島嶼。湖區主要經濟活動有伐木業和漁業。沿湖多游覽區。4月初至12月末為通航季節,主要港口有羅克波特、羅傑期城等。休倫湖是第一個為歐洲人所發現的湖泊,名源出休倫族印第安人。
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也叫密執安湖,是北美五大湖中面積居第三位,唯一全部屬於美國的湖泊。湖北部與休倫湖相通,南北長517公里,最寬處190公里,湖盆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775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77米,最深處281米,平均水深84米,湖水蓄積量4875立方公里,湖岸線長2100公里。有約100條小河注入其中,北端多島嶼,以比弗島為最大。沿湖岸邊有湖波沖蝕而成的懸崖,東南岸多有沙丘,尤以印第安納國家湖濱區和州立公園的沙丘最為著名。湖區氣候溫和,大部分湖岸為避暑地。東岸水果產區頗有名,北岸曲折多港灣,湖中多鱒魚、鮭魚,垂釣業興旺。南端的芝加哥為重要的工業城市,並有很多港口。12月中至來年4月中港灣結冰,航行受阻,但湖面很少全部封凍,幾個港口之間全年都有輪渡往來。
伊利湖(Lake Erie)是北美五大湖的第四大湖,東、西、南面為美國,北面為加拿大。湖水面積25667平方公里。呈東北——西南走向,長388公里,最寬處92公里,湖面海拔174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是五大湖中最淺的一個,湖岸線總長1200公里。底特律河、休倫河、格蘭德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由東端經尼亞加拉河排出。島嶼集中在湖的西端,以加拿大的皮利島為最大。西北岸有皮利角國家公園(加拿大)。主要港口有美國的克利夫蘭、阿什塔比拉等。沿湖工業區曾導致許多湖濱游覽區關閉,上個世紀70年代末環境破壞得到控制。
安大略湖(Lake Ontario)是北美洲五大湖最東和最小的一個,北為加拿大,南是美國,大致成橢圓形,主軸線東西長311公里,最寬處85公里。水面約19554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蓄水量1688立方公里。有尼亞加拉、傑納西、奧斯威戈、布萊克和特倫特河注入,經韋蘭運河和尼亞加拉河與伊利湖連接。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上接伊利湖,下灌安大略湖,兩湖落差99米。湖水由東端流入聖勞倫斯河。安大略湖北面為農業平原,工業集中在港口城市多倫多、羅切斯特等。港灣每年12月至來年4月不通航。

Ⅱ 五大湖的伊利湖

伊利湖(Lake Erie)是北美五大湖的第四大湖,東、西、南面為美國,北面專為加拿大。湖水面積25667平方千屬米。呈西南——東北走向,長388千米,最寬處92千米,湖面海拔174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是五大湖中最淺的一個,蓄水量455立方千米,湖岸線總長1200千米。底特律河、休倫河、格蘭德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由東端經尼亞加拉河排出。島嶼集中在湖的西端,以加拿大的皮利島為最大,島上有加拿大皮利角國家公園。北岸多農業平原,周圍人口密集,城市眾多。主要港口有美國的布法羅、伊利、克利夫蘭、阿什塔比拉、托萊多等。沿湖工業區曾導致許多湖濱游覽區關閉,上個世紀70年代末環境破壞得到控制。

Ⅲ a forest city指哪個城市

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

它的別稱就是森林之市,Forest City

Ⅳ 如何詳細的介紹伊利湖

伊利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在五大湖中居第四位,僅大於安大略湖。湖面海拔174米,比安大略湖高99米。平均水深18米,最大深度64米,在五大湖中最淺。蓄水量455立方千米。湖岸線總長1200千米,較平直,少湖灣。湖中有島嶼,集中在湖的西端,以加拿大的皮利島為最大。湖岸工業發達,湖水污染較嚴重,曾導致許多湖濱游覽區關閉,上個世紀70年代末環境破壞得到控制。主要港口有:托利多、布法羅、克利夫蘭、底特律等。

伊利湖有美國的底特律、休倫、萊辛和加拿大的格蘭德河注入。湖水從東端經尼加拉河排出。島嶼集中在湖西端,以皮利島最大。伊利湖所在地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南部與美國接壤,國境線長達8892千米。由於北部的嚴寒氣候,只有12%的土地適合耕種。因此,加拿大的三千萬人口大多居住在氣候溫和,距離南部邊界幾百千米以內的狹長領土內,尤其是與美國接壤的湖群和聖勞倫斯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加拿大人口最稠密、工農業最集中的地區。這里湖泊眾多。如果在夏天飛過曼尼托巴或北安大略,你將看到水面多於陸地,大大小小的湖泊不計其數。據估測,加拿大擁有全世界七分之一的淡水量。除了與美國相連的五大湖,加拿大還有眾多的河流。加拿大是一個雨雪量都非常豐富的國家,林木和農作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水量,因而生長得茂密繁盛。而變化多端,光彩奪目的雪峰景色,更是舉世聞名。

Ⅳ 伊利湖位於哪裡

伊利湖,北美洲五大湖之一,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東、西、南面為美國,北面為加拿大。其呈西西南—東北向。東西長388千米,最寬92千米。面積2.57萬平方千米,在五大湖中居第四位,僅大於安大略湖。湖面海拔174米,比安大略湖高99米。平均水深18米,最大深度64米,在五大湖中最淺。蓄水量455立方千米。湖岸線總長1200千米,較平商,少湖灣。湖中有島嶼。集中在湖的西端,以加拿大的皮利島為最大。

伊利湖多風景,西北岸有皮利角國家公園(加拿大)。12月初至次年4月初湖面封冰,全年航行期為8個月。接納休倫、雷辛、莫米等河流,西經底特律河聖克萊爾湖—聖克萊爾河;接納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的湖水,東經尼啞加拉河注入安大略湖,通過韋蘭運河和紐約州巴吉運河分別與安大略湖和哈得孫河相通。主要港口有托利多、布法羅、克利夫蘭、底特律等。

伊利湖東、南、西面為美國的紐約、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和街西根等州,北為加拿大安大略省。湖流域面積58770平方千米(不包括湖面水域25667平方千米。有美國的底特律、休倫、萊辛(Raisin)和加拿大的格蘭德河注入。湖水從東端經尼加拉河排出。沿湖地區工業主要依賴水上運輸(鐵礦石、石灰石、煙煤、穀物)。1960年代,環境污染導致許多湖濱游覽區關閉,到20世紀70年代末環境破壞得到控制。

Ⅵ 伊利湖戰役的起因,經過,結果和影響急....

伊利湖戰役是1813年9月10日在俄亥俄附近的伊利湖,是1812年戰爭中的海上戰役。九艘美國海軍軍艦果斷地擊敗了英國六艘軍艦。這場戰役奠定了美國在伊利湖的控制權,讓美國人收復了底特律和贏取泰晤士戰爭,並擊敗了特庫姆塞的印第安聯邦。
1812年戰爭
1812年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

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但是英國軍隊的50%兵員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時,美洲印地安部落由於種種原因也捲入了戰爭。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1812至1813年,美國攻擊英國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國在歐洲擊敗拿破崙帝國,將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戰場。英國佔領美國的緬因州,並且一度攻佔美國首都華盛頓。但是英國陸軍在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娜州戰場,和恰普蘭湖戰役 ,巴爾地摩戰役,新奧爾良戰役中多次遭到挫敗,並且海軍也遭受敗局。1815年雙方停戰,邊界恢復原狀。

【起因】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並未停止。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禦鬆懈。美國欲向北擴張,並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將美國軍隊視為解放者。

1812年,美國卸任總統托瑪斯·傑弗遜說:「今年將加拿大地區兼並,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美國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後來被稱為美國的昭昭天命。但是英國也有戰略優勢。在聖勞倫斯河邊界地區,北岸的加拿大一側人口密度和基礎設施比南岸的美國高出兩倍。

美國聲稱大英帝國在以下三個方面侵犯其主權:

①英國不遵守美國獨立戰爭後雙方1783年達成的巴黎條約:拒絕移交西部地區軍事要塞,並且武裝印地安人,威脅美國的西部邊陲。

②皇家海軍攔截美國商船追捕逃兵,強征美國海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出生於英國,但已歸化為美國公民。

③英法之間的拿破崙戰爭導致的貿易禁運,使上百艘美國商船被皇家海軍扣押,美國的中立國地位未被尊重。

1811年,美國眾議院的鷹派議員鼓動戰爭。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麥迪遜總統向國會發表演講後,國會投票宣戰。有趣的是,英國為了避免對美戰爭而解除貿易禁運的消息在開戰以後才姍姍來遲。

【進程】

麥克亨利要塞戰斗,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為此寫下的 星條旗歌成為美國國歌
雖然戰前雙方之間已經有長期的外交紛爭,一旦戰事爆發,均未充分備戰。英國被拿破崙戰爭拖住,不得不將大部分精銳海陸武裝力量部署在歐洲。英國在北美的最高軍事長官得到的指示是,剋制進犯行動,以避免從歐洲和英國其他殖民地調兵增援。1812年,英國在加拿大的正規軍只有5,004人,輔以加拿大民兵。戰爭期間,英國對拿破崙的戰爭結束後才將大批戰艦調往美國海域。

美國方面也未做好戰爭准備。1812年,陸軍正規部隊只有不到12,000兵員。開戰後,雖然美國國會批准擴軍至35,000人,但是士兵多為志願兵而且民眾不熱衷行伍,極度缺乏受過正規訓練的軍官,部隊戰鬥力不足。

戰爭在四條戰線上展開:

大西洋
大湖地區和加拿大邊境
美國海岸
美國南部州

大西洋上的戰斗

英國擁有當時世界最強的海軍力量。1812年,皇家海軍在美洲水域部署了97艘戰艦。其中有11艘戰列艦和34艘護衛艦。相形見拙,成立後不到二十年的美國海軍僅有22艘戰艦,大部分為護衛艦,而且比皇家海軍的同類戰艦笨重。英國人的策略是保護來往於加拿大的商船,同時封鎖美國港口,限制其貿易活動。鑒於總體數量處於劣勢,美國海軍的策略是打完就撤,繳獲戰利品,只有在數量占相對優勢的前提下才與皇家海軍交戰。英國報紙譏諷年輕的美國海軍只是街頭流氓組成的烏合之眾。

然而在戰爭初期,美國海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俘獲大量英國船隻,甚至包括三艘皇家海軍戰艦。美國海軍的戰果令皇家海軍對其刮目相看。於是英國派遣大量艦艇,對美國港口進行更為嚴厲的封鎖,使英國可以從容地將大量陸軍部隊運送到美國海岸,一個重要戰果是英國陸軍於1814年8月24日攻佔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並且焚燒了總統官邸。

大湖地區和加拿大邊境的軍事行動

進犯加拿大, 1812

西部戰場集中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的尼亞加拉河一線,以及聖勞倫斯河和尚普蘭湖地區,是1812年美軍進攻的重點。如果美軍直撲聖勞倫斯河防線,佔領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那麼英軍的補給線就被切斷,加拿大西部地區無法堅守。美軍把軍事行動集中在西線,可謂失策。

在休倫湖聖約瑟島的英國駐軍比附近的美軍更早得到戰爭爆發的消息,並且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行動。1812年7月17日,英軍對密歇根州的一個重要的貿易要塞發動突然襲擊—底特律圍城戰,迫使美國守軍投降。

1812年7月12日,美國陸軍中將威廉·胡爾率領民兵為主的部隊,從底特律向加拿大發動進攻。英國陸軍少將艾薩克·布洛克爵士率兵反擊。8月16日,胡爾將軍在底特律投降。布洛克迅速揮師伊利湖東岸,擊敗了美軍的進犯。但是布洛克卻在10月13日的昆士頓高地戰斗中陣亡。

美國人在1812年最後一次對加拿大的進攻發生在尚普蘭湖地區。由於參戰的美國民兵拒絕離開美國本土作戰,進攻遭到失敗。相形之下,加拿大民兵表現相當優秀。英裔加拿大居民多數是美國獨立戰爭後流亡加拿大的保皇黨,傳統上忠誠英國王室;法裔加拿大居民是天主教徒,對美國的反天主教情緒一向厭惡;二者共同反對美國佔領加拿大的企圖。

美國西北部, 1813

伊利湖戰斗
胡爾將軍投降後,威廉·亨利·哈利森將軍負責指揮西北地區美軍,並試圖奪回底特律。英國守軍指揮官是亨利·普羅克特上校。1813年1月22日,哈利森的部隊在法蘭西鎮戰斗中受挫,普羅克特將戰俘移交給印地安部落的盟友,其中60名戰俘遭到殺害。美軍收復底特律的行動宣告失敗。

俄亥俄戰役
1813年5月,普羅克特率軍包圍俄亥俄州梅格斯要塞。美國援軍被印地安部落擊敗,但是要塞並未失陷。印地安人隨後撤退,普羅克特也被迫回撤加拿大。同年7月,普羅克特再次包圍梅格斯要塞,仍然遭受了失敗。為了鼓舞印地安盟友計程車氣,普羅克特襲擊了史蒂文森要塞,然而進攻部隊遭到巨大殺傷,被迫撤退。俄亥俄戰役就此結束。

1813年9月10日,奧利佛·佩里上尉率美軍發動伊利湖戰斗並取得決定性勝利,美軍完全控制了該湖。經歷數次失敗的美軍因此士氣大振,英軍被迫撤出底特律。10月5日,哈利森在托馬斯戰斗中獲勝,擊斃印地安酋長,這一勝利徹底終結了英國與印地安部落的聯盟。美國人重新控制底特律直到戰爭結束。

尼亞加拉前線, 1813因為陸地交通不便,大湖和聖勞倫斯河走廊地區的控制權變得至關重要。雙方在1812-1813年都在忙於造軍艦。

1813年4月27日,美軍進攻上加拿大首府約克(今多倫多),放火燒毀了議會和眾多民房,導致很多平民在寒冬中露宿街頭。在指揮官的縱容下,美軍士兵還搶劫了大量平民和公共的財物。然而金斯敦的戰略位置更加重要,她控制著聖勞倫斯河以及英軍的補給。英軍牢牢地控制住了金斯敦。

1813年5月27日,美軍兩棲部隊從安大略湖攻擊尼亞加拉河北部的喬治要塞,用很小的代價將其佔領。6月5日英軍反攻,收復失地。

在安大略湖,雙方海軍有三次交手,均未取得決定性戰果。1814年,英國建成裝備有102門炮的戰艦聖勞倫斯號,憑借裝備上的壓倒優勢,完全取得了安大略湖的控制權。

聖勞倫斯河及下加拿大地區
美國人幾乎沒有對聖勞倫斯河上的英軍補給運輸交通進行阻撓,所以英國人可以源源不斷地將援兵河物資運送到上加拿大地區。

1813年早期,雙方在安大略的Prescott和紐約州的Ogdensburg之間互有幾次攻防。

1813年末期,美軍策劃了幾次進攻蒙特利爾的行動。因為指揮官之間不睦,缺乏互相支援,進攻在邊界即受阻,計劃最終破產。

尼亞加拉戰役, 尚普蘭湖戰斗, 1814

1814年,傑克·布朗和斯科特·溫斯菲爾德將軍大幅提高了美軍的紀律和戰鬥力。他們重新發動了對尼亞加拉半島的進攻,並迅速奪取了伊利湖要塞。7月5日,斯科特·溫斯菲爾德將軍在奇珀瓦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美軍的進一步軍事行動受挫。英軍反擊,並保衛了伊利湖要塞。由於補給困難,美軍被迫撤離尼亞加拉半島。

隨著拿破崙皇帝被廢黜,英國把部署在歐洲的兵力轉移到美洲戰場,並向美國大舉進攻。但是英國已經改變了策略,試圖與美國謀和。英國人的進攻遭受挫折,特別是1814年9月11日在尚普蘭湖戰斗遭到慘重打擊,令美國人完全控制了尚普蘭湖地區。

西部, 1814

1814年,美國人從底特律派遣六艘戰艦,試圖奪取麥基諾要塞。由正規軍人和義勇軍混編的部隊於7月4日登陸。他們沒有達到奇襲的效果,在前進途中被印地安人伏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8月13日,美國人在諾特瓦索加灣發現敵人新建的基地,他們立即摧毀了那裡的一切建築物和正在建造的船隻。留下兩艘戰艦繼續封鎖密其里麥克依諾後,返回底特律。9月4日,英國人駕小獨木舟悄悄靠近這兩艘艦艇,並將其俘獲。這一勝利使英軍的諾特瓦索加灣補給線得到恢復。

由於得到當地印地安部落的有力支持,英國人在西部牢牢地控制住防線,直到戰爭結束。

美國海岸
戰爭初期,英國海軍很難封鎖整個美國海岸,況且他們還忙於追捕美國的私掠船。英國政府同時也需要從美國為在西班牙的駐軍采購食品,因此保持了與新英格蘭地區的貿易。1812年12月26日,英國宣布對德拉瓦河及奇薩比克灣進行封鎖。1813年11月,封鎖范圍擴大到羅得島以南海岸。1814年5月31日,封鎖全部美國海岸。同時,英國軍官與美國商人之間保持不少非法交易。美國政府開始向非法交易者發放許可證,這樣有益於國家的商業活動。英國海軍的壓倒優勢使他們能夠佔領奇薩比克灣,摧毀美國的港口設施。

美國海岸戰場上被遺忘的戰斗是攻佔緬因州,這是英國人取得的重要戰果。在緬因取得的勝利意味著英國人在新不倫瑞克省取得巨大的領土利益。這場戰爭沒有解決緬因與新不倫瑞克的邊界爭端,緬因在1820年加入美國聯邦後,新的爭端再次被挑起。直到1842年,雙方才徹底解決領土分歧。

1814年英軍佔領緬因東部。英國國王向被佔領土派遣了大量地方官員。根特條約後,英國歸還了這部分領土。英國人在1815年4月才完全撤出,但是英國官員搜括了大量稅金。這筆錢用來在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建立達爾豪西大學。

奇薩比克戰役,星條旗歌

英國人在此次戰爭中最出名的行動是縱火焚燒華盛頓特區(包括白宮)。這一軍事行動發生於1814年8月19至29日。8月24日,缺乏戰斗經驗的美國民兵在首都保衛戰中被英軍徹底擊敗,使通向首都的門戶洞開。詹姆斯·麥迪遜總統被迫逃亡到弗吉尼亞,美國人士氣大挫。英國人認為自己的縱火行動是對美國人焚燒約克(今多倫多)的報復。

摧毀了華盛頓的公共建築後,英軍繼續進攻,下一個目標是奪取巴爾的摩。9月13日,英軍向巴爾的摩港口的麥克亨利要塞進攻,受到了堅決的抵抗。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對此次戰役有感而發,寫下了後來成為美國國歌的著名詩篇星條旗歌。

美國南部
1814年3月,安德魯·傑克遜將軍率領田納西州民兵,切諾基戰士和正規軍進攻了南部的克里克部落。雖然克里克人曾經與英國結盟,但是戰斗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控制克里克人在阿拉巴馬州的土地。1,000名克里克人中有800人在3月26日的戰斗中陣亡,餘部逃到阿拉巴馬的蒙哥馬利後投降。

根特條約和新奧爾良戰斗

"新奧爾良" 1815
1814年11月,安得魯·傑克遜將軍轉移到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奧爾良。1814年12月至1815年1月,他率領部隊保衛了這座城市,並擊斃了英軍的指揮官愛德華·白金漢少將。美軍新奧爾良戰斗中取得的重大勝利,令傑克遜成為聞名全國的英雄,且在日後將他推上總統寶座。

1814年12月24日,兩國外交官員在比利時城市根特簽署和約,正式停戰。但是和約的消息沒有及時到達新奧爾良,因為當年交通不便。1815年2月17日,麥迪遜總統簽署了根特和約,使之於次日生效。

根據和約條款,雙方歸還了占據的對方島嶼,美國人獲得聖勞倫斯河的捕魚權,所有的債務和財產糾紛都得到處理。次年,約翰·昆西·亞當斯指控英國違反和約,沒有歸還戰爭中俘虜的美國奴隸,但是英國人不承認奴隸為財產。

【結果】

根特條約使邊界恢復到戰前狀態,雙方均未做領土讓步。此後整個十九世紀中,英美兩國基本上能夠和平共處,1818年條約略微調整了東部邊界。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皇家海軍就已經停止強征美國海員服役。

這場戰爭是第一次、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使美國首都曾經被外國軍隊佔領。

戰爭對美國的影響

這場逼和大英帝國的戰爭為美國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望,使美國民眾愛國熱情高漲,因此亦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這場戰爭導致了反戰的聯邦黨從美國政治舞台徹底消失。

戰後在溫斯菲爾德·斯科特將軍的倡導下,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開始大力為美國軍隊培養職業軍官。

此次戰爭對美國的製造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戰時英國對美國港口的封鎖導致了紡織品短缺,卻因此催生了美國紡織工業。

西南地區的戰斗令美國與當地印地安部落沖突加劇,美國隨後於1819年兼並了佛羅里達。

戰爭對加拿大的影響

這是一場關繫到加拿大生死存亡的戰爭,促使加拿大的英語和法語兩大殖民地居民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抵抗入侵之敵加強了殖民地的內在凝聚,和對大英帝國的忠誠。戰爭的最重要結果是使英屬北美殖民地於1867年聯合為加拿大聯邦。

在戰爭中,加拿大民兵表現傑出,而英軍指揮官卻很一般。這個出乎意料的事實被加拿大軍事歷史學家傑克·格拉納斯坦稱為民兵之謎,對未來加拿大軍隊的建軍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重視民兵建設,而非依賴職業軍人。美軍得到的是恰恰相反的經驗,鬆散的民兵組織難以對付紀律嚴明的英國陸軍。戰爭後期美國陸軍取得的大部分勝利要歸功於學習了英國和歐洲軍隊有紀律的戰斗隊形。

戰爭期間,英軍指揮官一直擔心美國人封鎖聖勞倫斯河。這條河流經美加邊境,河面狹窄。一旦航運受阻,部署在加拿大西部的英軍就無法獲得正常補給,而那裡又恰恰是陸戰的主要戰場,那麼英國人很可能在開戰後短短的幾個月內被迫將加拿大西部領土拱手相讓。戰後,英國人驚奇地發現,美國人沒動過這個念頭。但是,英國人不指望對手會再次犯下如此簡單低級的錯誤,於是著手開拓麗都運河。這個耗費巨大的工程將安大略湖畔的京士頓與渥太華河連接起來,作為繞開聖勞倫斯河邊境的備用水道,並且使渥太華這個腹地小城變成加拿大的第四大城市、加拿大首都。麗都運河於1832年竣工,但沒有機會發揮預期的作用。

戰爭對英國的影響

與加拿大不同的是,今天的英國已經無人紀念這場戰爭。主要是同期的拿破崙戰爭更加重要且富有戲劇性,另外在結束戰爭的條約里,英國沒有得失。

皇家海軍注意到,美國海軍贏得了大多數一對一戰斗,比分差距之大令他們感受到了羞辱。美國海軍俘虜了大量英國商船,使當時的海運保險居高不下。但是皇家海軍憑借總體優勢,成功地封鎖了美國的海上貿易信道。皇家海軍戰後對造艦和火炮技術進行了改進。

英國陸軍將這場戰爭視為小規模沖突,對自身的失敗沒有深入研討。這些失敗被惠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戰役戰勝拿破崙的空前成就所掩蓋。

Ⅶ 俄亥俄州有什麼好的高中克利夫蘭市

  • 克利夫蘭市

  • (美國俄亥俄州城市)


  • 位於美國的中內部,俄亥俄州的東北部。城市靠近伊利容湖南岸,並橫跨庫亞霍加河口。庫亞霍加河從市中心穿過,分城市為東西二城。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是美國中部地區的交通要道。市區伸展在向北緩傾的濱湖階地上,地理海拔為206米。城市屬於熱帶氣候,市區內的綠地十分多,公園面積約7500公頃,占城市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這里的地理環境被人們成為「森林之市」。此外,在英國也有同名的城市。

Ⅷ 如何簡潔的介紹伊利湖

影響世界航運的湖泊——伊利湖

地理位置: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東、西、南專面為美國,北面為加屬拿大

面積:2.57萬平方千米

水深:18米

特點:五大湖中水最淺的湖

形成原因:第四紀冰川挖蝕而成

伊利湖東、南、西面為美國的紐約、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和密西根等州,北為加拿大安大略省。

Ⅸ 伊利湖的地理環境

(Superior,lake)
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個,也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是世界僅次於裏海的第二大湖。湖東北面為加拿大,西南面為美國。湖面東西長616千米,南北最寬處257千米,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積82103平方千米,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萬立方千米。有近200條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貢和聖路易斯河為最大。湖中主要島嶼有羅亞爾島(美國國家公園之一)、阿波斯特爾群島、米奇皮科滕島和聖伊尼亞斯島。沿湖多林地,風景秀麗,人口稀少。蘇必利爾湖水質清澈,湖面多風浪,湖區冬寒夏涼。季節性漁獵和旅遊為當地娛樂業主要項目。蘊藏有多種礦物。有很多天然港灣和人工港口。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貝和美國的塔科尼特等。全年通航期為8個月。該湖1622年為法國探險家發現,湖名取自法語,意為「上湖」。 (Huron,lake)
為北美五大湖中第二大湖。它由西北向東南延伸,長331千米,最寬處163千米。湖面積59570平方千米。有蘇必利爾、密歇根湖和眾多河流注入。湖水從南端排入伊利湖。湖面海拔176米,最大深度229米。東北部多島嶼。湖區主要經濟活動有伐木業和漁業。沿湖多游覽區。4月初至12月末為通航季節,主要港口有羅克波特、羅傑期城等。休倫湖是第一個為歐洲人所發現的湖泊,名源出休倫族印第安人。 (Michigan,lake)
也叫密執安湖,是北美五大湖中面積居第三位,唯一全部屬於美國的湖泊。湖北部與休倫湖相通,南北長517千米,最寬處190千米,湖盆面積近12萬平方千米,水域面積57757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77米,最深處281米,平均水深84米,湖水蓄積量4875立方千米,湖岸線長2100千米。有約100條小河注入其中,北端多島嶼,以比弗島為最大。沿湖岸邊有湖波沖蝕而成的懸崖,東南岸多有沙丘,尤以印第安納國家湖濱區和州立公園的沙丘最為著名。湖區氣候溫和,大部分湖岸為避暑地。東岸水果產區頗有名,北岸曲折多港灣,湖中多鱒魚、鮭魚,垂釣業興旺。南端的芝加哥為重要的工業城市,並有很多港口。12月中至來年4月中港灣結冰,航行受阻,但湖面很少全部封凍,幾個港口之間全年都有輪渡往來。

Ⅹ 五大淡水湖的資料

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時,湖長170.0公里,平均寬度17.3公里,面積為293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149.6×108立方米。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積在枯水期約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湖區總面積達18000平方公里。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在岳陽樓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景色。
太湖
太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湖區屬江蘇省。是中國東部近海地區最大的湖泊,是中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區總面積約為3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為2420平方公里。流入太湖的河流主要有東茹溪等,在無錫市太湖邊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
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面積為2069平方公里。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巢湖位於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總面積為753平方公里。其源頭起自英、霍二山,主要入湖河流有豐樂河、杭埠河、兆河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