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街道的地理位置
Ⅰ 一般所說的江南,地理范圍是怎樣界定的
廣義的江南,指宜昌以東,長江中下游以南,南嶺以北的廣大地區。專包括狹義的江南、江西以北屬、湖北長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區,福建有些地區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在古代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寫在長沙的事。廣義的江南在現代也使用,比如天氣預報中的江南就指廣義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樓(武漢的黃鶴樓,岳陽的岳陽樓和南昌的滕王閣)中所說的江南即為廣義上的江南。
狹義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江東地區,即除去福建省與浙江南部的南京至蘇州、杭州一帶為核心的地區,包括長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區,即江蘇南部和浙北、皖南、贛東北地區。長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區,如揚州地區等,雖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經濟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義上的江南地域的組成;而並非長江流域卻被認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及錢塘江以東部分地區,如紹興、寧波地區等。
文化意義的江南,文化意義上特指的「江南」,即狹義的江南,地域相當於江東地區,包括江蘇南部(及揚州)、上海地區、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地區。自東晉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中華政權定都金陵起,江南地區便取代中原地區成為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核心地帶。
Ⅱ 江南的地理位置是在哪裡
江南所涵蓋的區域,可抄從多個角度來看。從字面上看,長江以南就是江南。但傳統意義上的江南並非如此。從地理上講,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就是南方,但並不就是江南。江南除去地理上的區域所指外,更兼有文化上的內涵。綜合起來說,狹義的江南指的是現在的長江三角洲一帶,包括蘇南、浙北、浙東、上海,以及江北的揚州、南通;再擴大一點,可以包括皖南、贛東北、浙南;廣義上的江南則北起淮河,南到南嶺,西到巫山,東到大海,即長江中下游區域。但採用最多的一半是狹義的江南。皖南和贛東北同長江三角洲一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湖南、湖北一般稱為兩湖、湖廣,很少有人稱之為江南。在往南,南嶺以南叫做嶺南,福建則相對獨立,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
Ⅲ 江南的地理位置(哪個省)代表特點
說起江南,大家都自然想到蘇錫常,杭嘉湖,明州紹興一代,其實所謂江南:一般回泛指「長江以南」答。春秋、戰國、秦漢、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帶,近代專指蘇南和浙江一帶。另:唐貞觀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蘇的鎮江以東南和安徽的長江以南地區。 其實我們大家說的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區。主要是以蘇、杭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的長江以南的地區。因為被概括化了所以也沒有具體的明文記載。 圖:枕水人家,桃紅柳綠圖片搜索「江南」即可
Ⅳ 江南的地理位置和常識
江南,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在東周時期是以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為背景所指的長江中下游今浙江、安徽、江蘇、贛東北等地的長江以南部分。東周春秋時吳王曾建「姑蘇台」,以後「姑蘇」一詞經常出現在歷代文人歌詠江南的詩詞作品中,如唐詩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姑蘇台枕吳江水,層級鱗差向天倚」,詩仙李白的「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等。詩神蘇東坡家喻戶曉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將江南西湖美景比喻為西施之美,更是強化了這種文化內涵 。唐代歐陽炯《江城子》一詞中「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的名句,無疑體現了脫胎於春秋吳越爭霸歷史背景的純美文化,淡去俠骨,盡顯柔情。因此,在歷史上,江南一度被中原稱為吳越,後來隨著中原漢人大量南遷,江南成為一個文教發達、美麗富庶的地區,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從古至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景象。
「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狹義江南多指浙江的湖州、杭州、紹興、嘉興等地區、江蘇南部的南京,蘇州,鎮江,常州,無錫等地區、以及上海共同組成的長三角。地理位置上的江南范圍還包括安徽的蕪湖、馬鞍山、徽州等皖南地區,湖南、江西滬昆線北部南昌、九江、上饒、景德鎮、岳陽、長沙、益陽、常德等地,以及湖北長江南部地區。明清時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蘇和安徽合稱)以及浙江北部地區。
「江南」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是變化多樣的。它常是一個與「江北」、「中原」等區域概念相並立的詞,且含糊不清。從歷史上看,江南既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區域。
廣義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蘇、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長江以南地區。與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貴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區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面積博大,地貌多樣,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這與氣象學中的江南范圍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樓都處在大江南的范圍。該區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黃山錢塘江與太湖、廬山贛江與鄱陽湖、衡山湘江與洞庭湖,這三處山江湖流域分別是吳文化、贛鄱文化、湖湘文化的發祥地。 大江南的定義始於古代的區劃(江南道),也常有文學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寫在長沙的事。天氣預報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為廣義江南地帶。
從元代開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詞還有被用於行政區劃,清初時期江南省,即今江蘇、安徽和上海市的統稱江南,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江寧、杭州、嘉興、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時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明清時期江西省境內的饒州府、九江府、南昌府 和安徽省境內的池州府、太平府、寧國府、徽州府等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江南地區。
地貌
相對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丘陵;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中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和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泰伯開泊瀆、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
在這樣的氣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著和北方顯著的不同。古人是這樣去描繪的: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最傑出的寫景小品之一,其對自富陽至桐廬的自然風光的描寫,頗能反映出江南自然風光的秀美: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陶宏景《答謝中書書》更是將江南地區譽為「欲界之仙都」,其文字同樣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世說新語·言語篇》亦載:「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而到了唐代,隨著江南經濟文化的發展,文人游歷江南者進一步增多,詩歌中對江南山水風物發表現就更為充分了:
楊柳閶門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江天詩境好,回日莫令賒。(張籍《送從弟戴玄往蘇州》)
顧渚山邊郡,溪將罨畫通。遠看城郭里,全在水雲中。(鄭谷《寄獻湖州從叔員外》)
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杜牧《潤州二首》之一)
而近代汪辟疆先生則認為:「江浙皆《禹貢》揚州之域,所謂天下財富奧區也。其地形,蘇則有南北之殊,而皆瀕海貫江,山水平遠,湖沼縈回;浙則山水清幽,鄰贛閩者,亦復深秀。」 以上所引文字充分展示出了江南山水特有的清曠靈秀之美。
江南丘陵
長江以南、南嶺以北、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東,包括中國湘、贛兩省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區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總稱江南丘陵。介於北緯25°~31°,東經110°~120°,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
中生代以來南部抬升,北部斷裂沉陷,形成向北傾斜的地勢。主要部分可視為湘贛兩省毗連的大窪地,東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盤踞,地表徑流分別通過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撫河、贛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陽湖,然後北入長江。東北部浙皖邊區的山地丘陵與浙贛交界的山地丘陵相連,成為長江和浙閩獨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嶺。區內許多中山和低山均為東北—南西向排列,新華夏構造體系清晰。山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局部可達1500~2000米。主要山脈有:湘贛交界的幕阜山脈、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和諸廣山,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嶺,閩贛界上的武夷山脈和皖南的黃山等。其中廬山、衡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和井岡山等均為著名旅遊勝地。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是浙江省為數不多的盆地、平原地形,包括金華、衢州兩大地級市,自古以來為富庶之地,擁有「浙江聚寶盆」之美譽。為錢塘江發源地,河水清澈,為浙江人民的母親河。
Ⅳ 江南地理位置及風景名勝介紹
江南即長江以南,杭州西湖,蘇州園林,四川都江宴
Ⅵ 江南地理位置在哪裡
江南,意為長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狹義上指太湖流域。
Ⅶ 江南具體的地理位置
江南所涵蓋的區域,可從多個角度來看。從字面上看,長江以南就是江南。但傳統內意義上的容江南並非如此。從地理上講,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就是南方,但並不就是江南。江南除去地理上的區域所指外,更兼有文化上的內涵。綜合起來說,狹義的江南指的是現在的長江三角洲一帶,包括蘇南、浙北、浙東、上海,以及江北的揚州、南通;再擴大一點,可以包括皖南、贛東北、浙南;廣義上的江南則北起淮河,南到南嶺,西到巫山,東到大海,即長江中下游區域。但採用最多的一半是狹義的江南。皖南和贛東北同長江三角洲一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湖南、湖北一般稱為兩湖、湖廣,很少有人稱之為江南。在往南,南嶺以南叫做嶺南,福建則相對獨立,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
Ⅷ 江南的地理環境
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江南地域廣闊,狹義多指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等地區。其中包括江蘇長江以南地區,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上海市,浙江省錢塘江以北地區。
廣義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蘇、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長江以南地區。與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貴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區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面積博大,地貌多樣,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這與氣象學中的江南范圍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樓都處在大江南的范圍。該區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黃山錢塘江與太湖、廬山贛江與鄱陽湖、衡山湘江與洞庭湖,這三處山江湖流域分別是吳文化、贛鄱文化、湖湘文化的發祥地。 大江南的定義始於古代的區劃(江南道),也常有文學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寫在長沙的事。天氣預報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為廣義江南地帶。
從元代開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詞還有被用於行政區劃,清初時期江南省,即今江蘇、安徽和上海市的統稱江南,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江寧、杭州、嘉興、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時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明清時期江西省境內的饒州府、九江府、南昌府 和安徽省境內的池州府、太平府、寧國府、徽州府等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江南地區。 相對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丘陵;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中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和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泰伯開泊瀆、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
在這樣的氣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著和北方顯著的不同。古人是這樣去描繪的: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最傑出的寫景小品之一,其對自富陽至桐廬的自然風光的描寫,頗能反映出江南自然風光的秀美: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陶宏景《答謝中書書》更是將江南地區譽為「欲界之仙都」,其文字同樣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世說新語·言語篇》亦載:「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而到了唐代,隨著江南經濟文化的發展,文人游歷江南者進一步增多,詩歌中對江南山水風物發表現就更為充分了:
楊柳閶門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江天詩境好,回日莫令賒。(張籍《送從弟戴玄往蘇州》)
顧渚山邊郡,溪將罨畫通。遠看城郭里,全在水雲中。(鄭谷《寄獻湖州從叔員外》)
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杜牧《潤州二首》之一)
而近代汪辟疆先生則認為:「江浙皆《禹貢》揚州之域,所謂天下財富奧區也。其地形,蘇則有南北之殊,而皆瀕海貫江,山水平遠,湖沼縈回;浙則山水清幽,鄰贛閩者,亦復深秀。」 以上所引文字充分展示出了江南山水特有的清曠靈秀之美。
江南丘陵
長江以南、南嶺以北、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東,包括中國湘、贛兩省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區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總稱江南丘陵。介於北緯25°~31°,東經110°~120°,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
中生代以來南部抬升,北部斷裂沉陷,形成向北傾斜的地勢。主要部分可視為湘贛兩省毗連的大窪地,東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盤踞,地表徑流分別通過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撫河、贛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陽湖,然後北入長江。東北部浙皖邊區的山地丘陵與浙贛交界的山地丘陵相連,成為長江和浙閩獨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嶺。區內許多中山和低山均為東北—南西向排列,新華夏構造體系清晰。山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局部可達1500~2000米。主要山脈有:湘贛交界的幕阜山脈、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和諸廣山,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嶺,閩贛界上的武夷山脈和皖南的黃山等。其中廬山、衡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和井岡山等均為著名旅遊勝地。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是浙江省為數不多的盆地、平原地形,包括金華、衢州兩大地級市,自古以來為富庶之地,擁有「浙江聚寶盆」之美譽。為錢塘江發源地,河水清澈,為浙江人民的母親河。 全國一級氣象地理區劃分說明:
江南地區:長江至南嶺間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南部)、江蘇、上海、和福建北部(從南嶺向東延伸)等地。
全國二級氣象地理區劃分說明:
江南地區:南北向基本浙贛和湘黔兩條鐵路線為界分為南部和北部,東西向基本以江西省東北部與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線和江西與湖南交界線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樣,江南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是個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生存的區域。雖然歷史上江南區域的氣候也並非一成不變,如有資料顯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發展的突然中斷,實際上是與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發的特大自然洪災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不少良渚文化遺址如吳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層上都普遍覆蓋著一層泥炭層,說明此地曾被洪水覆蓋過。另外,據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書,中國的氣候也有著從暖濕逐步變得冷乾的總趨勢。但總體上,江南區域的氣候變化幅度要較其他區域小。黃今言主編的《秦漢江南經濟述略》一書認為秦漢時期江南的氣候條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氣溫高,日平均溫度大於0℃的農耕期、大於5℃的生長期、大於10℃的植物活躍生長期、大於15℃的喜溫作物水稻的適宜生長期長;二是降水豐富,長江、錢塘江以北的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1600毫米,長江丘陵地區大於1600毫米,為各種作物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且雨熱同季。秦漢之後的江南地區,雖然在具體的氣候指數上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的特點變化並不大。相比北方的乾冷,嶺南的濕熱,人體在江南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是非常舒適度的。
Ⅸ 江南的具體位置在那
江南,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
字回面意義為江之南面,江南地域答廣闊,狹義多指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等地區。其中包括江蘇長江以南地區,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上海市,浙江省錢塘江以北地區。
廣義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蘇、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長江以南地區。與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貴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區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面積博大,地貌多樣,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這與氣象學中的江南范圍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樓都處在大江南的范圍。該區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黃山錢塘江與太湖、廬山贛江與鄱陽湖、衡山湘江與洞庭湖,這三處山江湖流域分別是吳文化、贛鄱文化、湖湘文化的發祥地。 大江南的定義始於古代的區劃(江南道),也常有文學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寫在長沙的事。天氣預報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為廣義江南地帶。
Ⅹ 江南小鎮具體在什麼位置
江南十大水鄉古鎮
十大水鄉古鎮之:周庄------神州第一水鄉(江蘇·蘇州) 毋庸置疑的首推周莊周庄名片 1 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 2 聯合國迪拜估計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3 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 4 世界最佳魅力水鄉 5 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6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之一 7 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 8 全國環境優美鎮 9 中國旅遊知名品牌 10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十大水鄉古鎮之:西塘-夢里的水鄉古鎮(浙江·嘉興) 西塘古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位於江,浙,滬,二省一市交界處,這里離上海、蘇州、杭州都在100公里以內,交通方便,高速公路,320國道,滬杭鐵路穿境而過,乘坐汽車,火車均能到達。西塘在嘉善城區北10公里處,乘坐公交前往20分鍾就能到達。 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於,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
十大水鄉古鎮之:同里-東方威尼斯(江蘇·蘇州) 同里鎮隸屬於江蘇省吳江市,位於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鎮區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數百處,「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歷來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素有「東方威尼斯」之譽,具有濃厚的自然和人文氣息。
十大水鄉古鎮之:烏鎮—最具文化氣息的水鄉古鎮(浙江·嘉興) 烏鎮地處江南六大古鎮的中心位置,位於桐鄉市(縣)北部,距市區17公里,地理坐標居於東經120度29分,北緯30度44分,海拔在3.5-7.0米之間,現境縱橫達7.4公里,總面積為32.8平方公里。東與民合、新生鄉相接,南與民興鄉、龍翔街道(爐頭鎮)毗連,西鄰湖州市郊區洪塘、三長鄉,北界江蘇省吳江縣桃源鎮,東南與濮院、龍翔街道等毗連,東北接嘉興市秀洲區
十大水鄉古鎮之:角(lu)直—----難記的名字,難忘的古鎮(江蘇·蘇州) 角直的特點是水多橋多,橋多而密,有一些橋是建於宋代、明代的橋梁,這里同周庄一樣也是很有江南水鄉特色的。
為了保護古角直鎮,鎮里規劃了四平方公里的保護區,保護古鎮的面貌,並在鎮外建了新鎮。
據《甫里志》載:角直原名為甫里,因鎮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酷如「角」字,故改名為「角直」。又傳古代獨角神獸「角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角直,見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角直,故而角直有史以來,沒有戰荒,沒有旱澇災害,人們年年豐衣足食。鎮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獨角怪獸「角端」的雕塑。傳說中,此獸可避邪鎮風,佑一方百姓。角直鎮為多水之鄉,北有陽澄湖,南有澱山湖、澄湖,西有金雞湖、獨墅湖,因而又有「五湖之?鋇拿爛??
十大水鄉古鎮之:南潯-曾經最富庶的江南古鎮(浙江·湖州) 南潯位於湖州市南潯區城區以東,與江蘇省蘇州吳江市交界,北濱太湖,南望杭州,東達上海,在明清時代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名鎮和旅遊勝地。明萬曆年至清代中葉,蠶絲業和手工業、繅絲業的興起及商業的發展,為南潯經濟繁榮鼎盛時期。鎮上的巨富豪紳,幾乎都靠經營蠶絲業發跡,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隻金黃狗」。民間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之說。南潯歷史上園林眾多,自南宋至清代鎮上大小園林達27處。以一鎮之地,而擁有五園,實江南所僅見。至今倖存的有嘉業堂藏書樓、劉氏小蓮庄、陳氏穎園和張氏適園。
十大水鄉古鎮之:木瀆-吳文化的聚寶盆(江蘇·蘇州) 木瀆是最洋氣的還有官網 http://www.mu.com.cn/乾隆曾經6次到達該處
十大水鄉古鎮之:朱家角-掩映在現代都市下的古鎮(上海) 朱家角古鎮旅遊區位於上海西郊澱山湖畔,自古以來萬商雲集,百業興旺,素有「江南明珠」之稱,是上海四大文化名鎮之一。
十大水鄉古鎮之:光福—香雪海的故鄉(江蘇·蘇州) 光福鎮位於蘇州城西28公里的太湖之濱的鄧尉山麓,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島,是一個體驗太湖風情與農家生活的好去處。太湖的一個島嶼,自然風光不錯,屬於原生態。主要從事漁業,農業。
十大水鄉古鎮之:安昌-感受紹興民俗的最佳場所(浙江·紹興)這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水鄉古鎮,更是紹興師爺的薈萃之地,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傳統的店鋪作坊,姿態各異的拱橋,石樑,古老凝重的石門以及幽深僻靜的弄堂,使安昌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安昌古鎮是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位於浙江省紹興縣境內西北端,與杭州的蕭山相接,南靠柯橋,北鄰杭甬高速公路。始建於北宋時期,後因戰亂,多次焚毀,又於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依帶水,古樸典雅,其特產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具有水鄉風情的水上婚禮也是別具特色。是紹興師爺的故鄉。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橋。每年的臘月風情節吸引了大量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