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環境保護共有幾張
Ⅰ 高中地理環境保護問題
由於水源地水質差容易增加污染;輸水方向和我國河流走向垂直,增加主幹河流發生洪災的幾率
土壤鹽鹼化. 重點流域的水土保持規劃、工程、退耕還林、天保工程、自然保護區...
Ⅱ 高中地理一共有幾個必修和選修
我是課改區。一共三本必修,選修一本。必修一主要內容是自然地理,也就是太陽的版直射,運動,地方時的權計算。冷鋒暖風的移動,影響。氣旋的運動和影響。寒暖流的分布等。必修二開始是人文地理,就只是講一些日常的知識。比如地形,人口分別,什麼是城市化。產業分布,轉移。交通運輸工具,比較等。選修看你老師怎麼選。有旅遊,環境等
Ⅲ 高中教材地理選修共幾本分別是什麼
高中選修教材根據每個學校選擇而定,一般有海洋地理,旅遊地理,環境保護,城鄉規劃。
Ⅳ 高中地理《環境與保護》的知識總結
命題趨向:(1)從內容上,主要考查了我國的重大環境問題,如:大氣污染、海洋污染、沙塵暴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如:全球變暖及其影響。側重於考查問題的成因、危害以及預防治理措施。(2)從形式上,多以統計圖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現信息,結合問題所在區域圖,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題型大多以綜合題形式出現,新課標區多以選做題出現,難度一般不大,內容、材料比較貼近生活。(3)從能力上,側重考查學生讀圖提取有效信息、運用相關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人與環境的夥伴關系思想。可能會繼續關注熱點、重大環境問題,仍以圖、文資料形式,考查某區域的環境問題的表現、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要多注意我國的突出環境問題以及重大工程、人類活動所帶來的後續影響。 測試要點一:環境與人類關系的發展 1.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依賴自然環境;2.農業社會:利用自然環境,主要從事種植和養殖活動;3.工業社會:對資源掠奪式開發,排放大量廢物,人地對抗強烈;4.當代社會:多種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謀求人地協調。測試要點二: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實質 :1.原因——①巨大的人口壓力;②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經濟增長;2.實質:環境問題就是資源問題、發展問題;3.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全球變暖;臭氧層遭破壞;酸雨蔓延;森林銳減;水體污染;土地荒漠化面積擴大;生物多樣性遭破壞。測試要點三:人類面臨的主要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水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世界淡水資源短缺原因是(數量有限、分布不均、不合理開發與管理、總需求量增長快)2.土地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①世界耕地資源嚴重不足;②土地退化嚴重(過度放牧、植被破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土地污染);③中國土地資源面臨的壓力(耕地比重不大、分布不均勻、非農用地增長迅速、耕地質量差)。3.礦產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需求量的不斷增大,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測試要點四:非可再生資源(煤炭和石油)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1.主要措施:科學開采、環保並行、保護土地、能源結構改革。2.利用: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熱能等)。測試要點五: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1.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淡水短缺解決措施:(世界:開源,節流。中國:開發水源;節約用水;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污水處理和利用。)2.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耕地利用與保護: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質量;科學開發和整治土地。土地退化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農牧業措施)測試要點六:生態環境問題 1.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危害:(森林資源銳減;草地退化;濕地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2.我國不同區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如:西北地區的土地荒漠化;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測試要點七:環境污染問題1.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雜訊污染等)2.環境污染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危害:(環境污染主要是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無節制地向環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破壞自然環境,危害人體健康)3.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環境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趁勢測試要點八:環境污染的防治 防治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實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垃圾分類回收或作無害處理。 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特點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1.水土流失嚴重 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7%。我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主要有: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橫斷山脈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區。2.沙漠化迅速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北方地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達149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面積的15.5%。20世紀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2100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3.草原退化加劇 20世紀70年代,草場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21世紀初,我國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嚴重退化草原近1.8億公頃,並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在擴大。由於草原退化,牲畜過載,牧草產量持續下降。4.森林資源銳減 中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昔日鬱郁蔥蔥的林海已一去不復返。全國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絕大多數國有森林企業將面臨無成熟林可採的局面。5.生物物種加速滅絕據估計,我國的植物物種中約15%~20%處於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植物就高達4000~5000種。近30多年來資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鰭豚、野象、熊貓、東北虎等珍貴野生動物分布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銳減。屬於我國特有的物種和國家規定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312個種和種類.正式列入國家瀕危植物名錄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種。
Ⅳ 高中地理求《環境保護》的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環境與環境問題
作為開篇,首先要從總體上認識人類生存的環境,以及日趨嚴重並難以擺脫的各種環境問題,並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正確的人地觀,從而形成正確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本章學習的目的在於轉變觀念。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我們周圍的環境」,地理環境的范疇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於地理環境的范疇,在不同的書上有不同的定義,本教材選用的是我國環境法中的環境概念,同學們也可參照其他的資料以便對地理環境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節「當代環境問題的產生及特點」,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教材列舉了4項基本成因,闡述了四對基本矛盾,其中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性原因,成因2是直接原因,並與成因1具有關聯性,成因3和4是包含社會道德倫理問題,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環境問題的表現在以後的章節要具體講述,至於特點則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自己總結完善。
·第三節「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新環境觀的表述是:人類只有同環境保持協調與平衡,才能實現生存與發展的雙贏,並稱之為「天人合一」或「人地歸一」的環境觀。新的發展觀即可持續發展觀,在高中地理必修課和政治課中均出現,此處就內涵和本質作進一步強調。
第二章 環境污染與防治
本章需要了解各類污染及其對污染的防與治。本章的目的在於學習某幾類環境問題發生的機制、危害和人類目前採取的種種措施。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凈作用是重點也是難點,自凈作用是環境遭受污染之後的一種本能反應,人類社會早期沒有發生嚴重的污染危害事件,得益於環境的自凈能力,這種能力也是環境容量的一種標志,也是環境污染發生的底線。自然界的凈化作用發生的范圍很廣,但限於篇幅,本單元只側重於水的自凈作用,至於大氣、固體廢棄物的自凈作用教材中沒有出現,但並不是不存在。本節的第二個重點是水體污染物,三則案例講述了三類污染物:重金屬、植物營養素、石油。
·第二節「固體廢棄物污染及其危害」,其重點在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途徑及危害,固體廢棄物污染途徑廣,危害具有隱蔽性、長
期性的特點,一經發現,污染早已擴散,治理難度大,尤其要關注有害垃圾的收集與處理引發的社會道德問題。
·第三節「大氣污染及其防治」,重點在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上,尤其要認識能源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意義。
第三章 自然資源地利用與保護
資源地有限性和人類需求地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矛盾的突出表現在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它直接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又進一步加快了資源的短缺,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是改善環境問題的核心。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資源問題」,重點學習資源枯竭的危害和原因,不同資源側重點不同。水資源短缺的危害是重點之一,耕地問題重點在中國耕地面臨的壓力,分析我國人口、土地分布、城市建設、耕地質量與耕地問題之間的關系。礦產資源的枯竭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重點內容在化石燃料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採取的相應措施上。
·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重點依然在人類面對資源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與措施。關於水資源的對策,主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人手,並把水資源利用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結合起來。對土地資源的保護是從兩方面展開,一是總體上說明中國保護耕地的具體措施,注意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或者以本縣、本鄉的耕地保護措施為案例,進行分析和歸納。二是對土壤侵蝕的具體保護措施,主要側重水土流失區。荒漠化問題出現在下一章。
第四章 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與地理環境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在地球表層系統中,對生物生命活動起直接影響和作用的要素或因子的總合,稱為生態環境。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森林及其保護」,森林強大的生態功能是教材的重點之一,只有理解森林的生態功能,才能通過各種案例和數據體會濫伐森林帶來的生態災難。
·第二節「草原退化及其防治」,產生草原退化的原因是重點
·第三節「濕地乾涸及其恢復」,要強調對濕地概念的理解,濕地消失的人為原因是本節的重點,濕地的保護措施是另一個重點,有些是具體的工程措施,可以通過討論來明晰其中的原理。
·第四節「生物多樣性保護」。關於生物多樣性問題,生物必修教材中已有詳細講解。作為地理學科,此處著重明確前三節的內容與本節內容的因果關系,即生態系統破壞會引發物種的滅絕,並加速其滅絕。
·第五節「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重點是在中國生態環境脆弱區圖上明確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方式的差異,是形成不同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在講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防治措施時,主要掌握我國的幾個大的舉措,例如生態工程、重點保護區、重點防治工程等,並充分聯系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和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
作為結尾,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把觀念、認識落實在行動上。環境管理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早在1972年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就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解決環境問題首先要研究人類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經濟活動)與環境相互影響的原理。運用這些原理在發展過程的每一階段(制定規劃、執行規劃、評價、調整規劃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重視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不僅考慮經濟效果,也重視環境效果,通過全面規劃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認識環境管理」,其重點是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明確環境保護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教育手段。
·第二節「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重點是掌握全球對環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明確我國的立場、態度與採取的行動。
·第三節「公眾參與」,重點在於落實每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即知與行的統一,建議要在「知」的基礎上,開展一次關於「行」的活動。
Ⅵ 誰有高中地理環境保護知識點概括
第一章 環境與環境問題
作為開篇,首先要從總體上認識人類生存的環境,以及日趨嚴重並難以擺脫的各種環境問題,並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正確的人地觀,從而形成正確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本章學習的目的在於轉變觀念。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我們周圍的環境」,地理環境的范疇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於地理環境的范疇,在不同的書上有不同的定義,本教材選用的是我國環境法中的環境概念,同學們也可參照其他的資料以便對地理環境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節「當代環境問題的產生及特點」,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教材列舉了4項基本成因,闡述了四對基本矛盾,其中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性原因,成因2是直接原因,並與成因1具有關聯性,成因3和4是包含社會道德倫理問題,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環境問題的表現在以後的章節要具體講述,至於特點則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自己總結完善。
·第三節「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環境觀和發展觀。新環境觀的表述是:人類只有同環境保持協調與平衡,才能實現生存與發展的雙贏,並稱之為「天人合一」或「人地歸一」的環境觀。新的發展觀即可持續發展觀,在高中地理必修課和政治課中均出現,此處就內涵和本質作進一步強調。
第二章 環境污染與防治
本章需要了解各類污染及其對污染的防與治。本章的目的在於學習某幾類環境問題發生的機制、危害和人類目前採取的種種措施。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凈作用是重點也是難點,自凈作用是環境遭受污染之後的一種本能反應,人類社會早期沒有發生嚴重的污染危害事件,得益於環境的自凈能力,這種能力也是環境容量的一種標志,也是環境污染發生的底線。自然界的凈化作用發生的范圍很廣,但限於篇幅,本單元只側重於水的自凈作用,至於大氣、固體廢棄物的自凈作用教材中沒有出現,但並不是不存在。本節的第二個重點是水體污染物,三則案例講述了三類污染物:重金屬、植物營養素、石油。
·第二節「固體廢棄物污染及其危害」,其重點在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途徑及危害,固體廢棄物污染途徑廣,危害具有隱蔽性、長
期性的特點,一經發現,污染早已擴散,治理難度大,尤其要關注有害垃圾的收集與處理引發的社會道德問題。
·第三節「大氣污染及其防治」,重點在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上,尤其要認識能源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意義。
第三章 自然資源地利用與保護
資源地有限性和人類需求地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矛盾的突出表現在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它直接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又進一步加快了資源的短缺,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是改善環境問題的核心。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資源問題」,重點學習資源枯竭的危害和原因,不同資源側重點不同。水資源短缺的危害是重點之一,耕地問題重點在中國耕地面臨的壓力,分析我國人口、土地分布、城市建設、耕地質量與耕地問題之間的關系。礦產資源的枯竭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重點內容在化石燃料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採取的相應措施上。
·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重點依然在人類面對資源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與措施。關於水資源的對策,主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人手,並把水資源利用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結合起來。對土地資源的保護是從兩方面展開,一是總體上說明中國保護耕地的具體措施,注意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或者以本縣、本鄉的耕地保護措施為案例,進行分析和歸納。二是對土壤侵蝕的具體保護措施,主要側重水土流失區。荒漠化問題出現在下一章。
第四章 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與地理環境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在地球表層系統中,對生物生命活動起直接影響和作用的要素或因子的總合,稱為生態環境。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森林及其保護」,森林強大的生態功能是教材的重點之一,只有理解森林的生態功能,才能通過各種案例和數據體會濫伐森林帶來的生態災難。
·第二節「草原退化及其防治」,產生草原退化的原因是重點
·第三節「濕地乾涸及其恢復」,要強調對濕地概念的理解,濕地消失的人為原因是本節的重點,濕地的保護措施是另一個重點,有些是具體的工程措施,可以通過討論來明晰其中的原理。
·第四節「生物多樣性保護」。關於生物多樣性問題,生物必修教材中已有詳細講解。作為地理學科,此處著重明確前三節的內容與本節內容的因果關系,即生態系統破壞會引發物種的滅絕,並加速其滅絕。
·第五節「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重點是在中國生態環境脆弱區圖上明確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方式的差異,是形成不同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在講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防治措施時,主要掌握我國的幾個大的舉措,例如生態工程、重點保護區、重點防治工程等,並充分聯系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和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
作為結尾,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把觀念、認識落實在行動上。環境管理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早在1972年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就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解決環境問題首先要研究人類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經濟活動)與環境相互影響的原理。運用這些原理在發展過程的每一階段(制定規劃、執行規劃、評價、調整規劃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重視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不僅考慮經濟效果,也重視環境效果,通過全面規劃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第一節「認識環境管理」,其重點是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明確環境保護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教育手段。
·第二節「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重點是掌握全球對環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明確我國的立場、態度與採取的行動。
·第三節「公眾參與」,重點在於落實每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即知與行的統一,建議要在「知」的基礎上,開展一次關於「行」的活動。
Ⅶ 高中地理一共有幾個必修和選修每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是課改區。一共三本必修,選修一本。必修一主要內容是自然地理,也就內是太陽的直射,運動,地容方時的計算。冷鋒暖風的移動,影響。氣旋的運動和影響。寒暖流的分布等。必修二開始是人文地理,就只是講一些日常的知識。比如地形,人口分別,什麼是城市化。產業分布,轉移。交通運輸工具,比較等。選修看你老師怎麼選。有旅遊,環境等
Ⅷ 高中地理環境保護復習提綱
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
環境的概念及分類
▲環境問題的表現: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環境變化
▲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環境問題,主要指火山爆發,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風,海嘯,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災害(2)人為原因 1.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需求的無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經濟利益與長遠環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矛盾4.個人行為和大眾利益的矛盾
解決當代環境問題的關鍵是在盡可能短的時期內,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長,使世界人口穩定在適度的規模
當代環境問題的特點:
1、兩種不同的環境觀: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內涵:(1)概念: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自然環境的綜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勵經濟增長;②要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③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
(3)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中國21世紀議程》
危害的不可預見性:舉例2、過程的不可逆性:舉例3、規模的全球性
第二章:環境污染與防治
地理環境的自凈能力的概念:指環境對外來物質具有一定的消納、同化能力。
▲環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環境的自凈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過其環境其自凈能力,就會產生環境污染
自凈機理:物理凈化,化學凈化,生物凈化
重金屬污染:
污染物:各種重金屬 污染過程及危害:通過水體或食物鏈造成人或動物中毒
▲水體富營養化:水體富營養化發生在淡水水體,稱為「水華」;發生在海洋,稱為「赤潮」
1、形成條件:較為封閉的海灣、湖泊等水體中,由於水體的流動性差,自凈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營養元素
3、污染源: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廢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魚類死亡②水質變壞③湖泊變沼澤
5、湖泊沼澤化本身是一種自然現象,進程緩慢。人類活動(水體富營養化與圍湖造田)加快了這一進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開采、加工和運輸,海上油輪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導致海鳥、海獸的毛、皮喪失防水和保溫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覺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並阻礙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棲動物則還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響。
間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過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會間接地對生物造成危害
5、怎樣清除石油①分散:噴灑強效洗滌劑,不宜在近岸或漁場使用②沉降:撒粉狀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麥稈等吸收石油, 靜水環境④圍欄:小面積油污, 靜水環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燒:油層達2mm,造成大氣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體健康②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③影響漁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④制約工業的發展⑤加速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⑥造成經濟損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一.工業水污染防治對策:1)宏觀性控制對策:優化產業結構與工業結構2)技術性控制對策。如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促進工業廢水與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3)管理性控制對策,如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健全環境監測網路。二.城市水污染防治對策1)將水污染防治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2).城市廢水的防治的防治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3).在缺水地區應積極將城市水污染的防治與城市廢水資源化相結合4).加強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護5).大力開發低耗高效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三.農村水污染防治對策:1.發展節水型農業2.合理利用化肥和農葯3.加強對畜禽排泄物,鄉鎮企業廢水及村鎮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
固體廢棄物(通常稱為垃圾)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
當代垃圾產生的環境問題:1、自然環境對固體廢棄物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2、傳統方式:用垃圾和糞便堆肥,使有機質回歸土壤,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注意:上述兩種方式,不能處理所有的固體廢棄物。3、固體廢棄物的危害:①大氣②污染水體③污染土壤④佔用耕地⑤影響環境衛生⑥危害人體健康
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與綜合利用:(一)固體廢物減量化1.對城市固體廢物2、對工業固體廢物(二)固體廢物資源化與綜合利用1.物質回收利用2.物質轉換利用3.能量轉換利用(三)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理處置
影響大氣污染擴散和自凈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則易擴散⑵氣象條件:風速、風向、氣溫、濕度、雲況、輻射等凡是有利於增大風速、增強湍流的氣象條件,都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出現逆溫天氣,大氣層異常穩定時,不利於大氣污染物的擴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大氣污染物及其來源與危害: 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 50%來自汽車尾氣, 有毒.氮氧化合物,NO和NO2, 汽車尾氣, 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碳氫化合物, 汽車尾氣, 與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學煙霧.氯氟烴化合物, 製冷劑,發泡劑, 破壞臭氧層,形成臭氧空洞.顆粒物, 礦物燃料的燃燒,汽車尾氣,采礦,建材,冶金等工業企業和人類的農耕活動, 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SO2), 含硫煤的燃燒, 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
可吸入顆粒物污染
1、可吸入顆粒物——直徑小於10微米2、空氣污染指數(API):空氣質量的好壞取決於各種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例如北方絕大多數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為可吸入顆粒物3、可吸入顆粒物的利弊:(見課本P 26頁)
利:刺激並鍛煉人的免疫機能. 弊:①如果顆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時,出現免疫功能障礙,危害健康 ②顆粒物中如果含有較多病菌和病毒時,可能引發傳染病 ③長期過量顆粒物,積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塵肺病」 ④有些顆粒物沉積在肺部,還可能引起惡性病變
▲為什麼北方城市的大氣污染物以可吸入顆粒物為主(以北京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氣乾燥,多大風,有些地區荒漠化嚴重,導致自然降塵多②燃煤③機動車尾氣④建築工地揚塵
▲怎樣治理可吸入顆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車尾氣排放標准,達標排放③擴大綠化面積。建築工地控制揚塵④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治理力度,減少污染物排放,達標排放。
酸雨:
1、酸雨――PH值小於5.6的降水;PH值小於4.5的為重酸雨2、形成酸雨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別形成 型酸雨和 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現象放出大量酸性氣體 人為污染源;工礦企業、交通工具、家庭爐灶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向大氣中排放酸性氣體,有色冶金工業排放酸性氣體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態,農作物減產③腐蝕樹葉,毀壞森林④腐蝕石材,鋼材,造成建築物,鐵軌,橋梁和文物古跡損壞
我國酸雨類型以硫酸型酸雨為主(原因是燃燒高硫煤),汽車尾氣造成硝酸型酸雨
南方比北方酸雨嚴重的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業發達,排放大量酸性氣體②南方土壤為酸性,大氣中塵埃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燒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風速小,酸性氣體不易擴散⑤南方陰雨天氣多
我國怎樣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區和SO2污染控制區②限制高硫煤的開采③發展潔凈煤燃燒技術和煤炭脫硫技術④調整能源結構,開發利用新能源、清潔能源⑤加強廢氣中SO2的回收與利用
臭氧層破壞原因:①自然:太陽活動的自然因素②人為:人類向大氣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質(例如:氯氟烴類化合物)
全球氣候變暖原因:①自然:全球氣溫處於波動上升期。②人為:人類活動(礦物燃料的燃燒、森林的破壞尤其是熱帶雨林的破壞)導致大氣中CO2等溫室氣體增多,CO2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氣溫升高
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能源生產和消費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調整能源戰略是大氣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
▲2、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節能②開發潔凈煤技術③開發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調整產業結構,合理生產布局,植樹造林,控制地面揚塵
第三章 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淡水資源短缺:1、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水資源的多少的指標----------多年平均徑流量 2、淡水資源短缺的實質---------供與需的不平衡問題
淡水資源短缺地區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東與非洲。我國主要是分布在華北與西北地區
一世界淡水資源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資源總量有限。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湖泊,淺層地下水 ②淡水資源的時間、空間分布不均。國家多年平均徑流量排名: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尼、中國
人為原因:③淡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嚴重④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長快
淡水資源短缺帶來的危害:①制約經濟發展②影響糧食生產安全③損害生態環境④損害人體健康⑤引發國際沖突
二中國淡水供應與需求
▲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總量豐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區分布不均③降水季節、年際變化大 人為原因:④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⑤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嚴重
⑴我國淡水資源的時空分布規律:時間: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 空間: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⑵我國不同地區差異:南方地區:(以上海為例)水資源總量豐富,多水帶――水質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嚴重. 華北地區:(黃河,淮河,海河)總量不豐富,過渡帶,缺水最嚴重――資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節、年際變化大②流經本地區的河流徑流量小,季節、年際變化大 人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④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 西北地區:總量不豐富,缺水帶——經濟用水擠占生態用水。帶來生態問題,如土地荒漠化加劇
地下水超採的後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惡化
三、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1、世界淡水緊缺解決對策:開源:①修築水庫②開渠引水③合理開發與提取地下水④廢水處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節流:農業:①改進灌溉技術,降低灌水定額②發展節水農業。工業: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⑤實行污水資源化⑥發展清潔生產
▲2、中國水資源供需平衡對策
開源:①修築水庫――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問題②開渠引水――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問題③合理開發與提取地下水④廢水處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節流:農業:①改進灌溉技術,降低灌水定額②發展節水農業。工業: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⑤實行污水資源化⑥發展清潔生產。 生態:因地制宜地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植樹造林 。 其他:提高水價,增強公民節水意識,制定水法,調整產業結構
二、耕地日漸減少
世界耕地需求趨勢:耕地資源供不應求,耕地資源不足
世界可耕地資源面臨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導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積減少②人口急劇增加,所需耕地越來越多③非農業用地不斷增加
二、中國耕地資源面臨的壓力
▲1、我國耕地資源面臨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異大③非農業建設用地增長迅速④中低產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導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嚴重,加劇耕地不足
2、我國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積小,乾旱面積大
3、我國近年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災毀耕地 人為原因:生態退耕;建設佔用;農業結構調整
4、我國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線以東的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平原、盆地和低緩的丘陵地區. 黑龍江、內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5、注意三點:①人口不斷增長,人均耕地面積逐步下降②人口數目多的時期,人均耕地少③人口增長快的時期,人均耕地減少快
6、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 世界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美國
耕地供需矛盾實質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長是解決此矛盾的關鍵
三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耕地的利用與保護:1、我國土地基本國策: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2、我國土地利用核心問題:護有限的土地資源▲3、我國在解決土地現狀與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時,採取的措施
①實行耕地總量不減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質量
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定義:地資源的質量的降低,自農耕地上通常表現為農作物產量的下降或農產品品質的降低▲2、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氣候異常;全球變暖 人為原因: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樵採;亂砍亂伐;水資源的不合利用;工礦城鎮建設造成植被破壞;污染3、土地退化的表現-------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鹽漬化,土壤質量下降4、土壤侵蝕是一種分布較廣,危害嚴重的土地退化現象5、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地退化現象:地區, 土地退化現象:西北地區, 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北方地區,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鹽漬化,土壤侵蝕 南方地區, 土壤侵蝕,污染造成的土地質量下降為主 青藏地區, 寒漠化 6、我國三大生態問題: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發生地:我國的雲貴高原,兩廣丘陵地區(亞熱帶濕潤,喀斯特地區)外力作用:流水侵蝕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層淺薄③降水豐富,夏季降水強度大 人為:①過度砍伐②毀林開荒③陡坡開荒
水土流失:黃土高原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蝕作用 原因:自然:①黃土土質疏鬆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蓋率低 人為:①破壞植被-----農牧業方式的改易,營造宮殿,樵採,戰爭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③開礦中不注意環保④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紅色荒漠;作用:流水侵蝕作用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穩定③河流水系發育,侵蝕能力強 人為:①毀林開荒②濫砍濫伐,過度樵採③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西北地區為例:外力作用:風蝕作用 原因:自然:①氣候乾旱,降水少②地表覆蓋深厚的沙質沉積物③大風日數多且集中④生態環境脆弱 人為:①過度樵採②過度放牧③過度農墾④水資源的利用不當⑤工礦交通建設中不注意環保⑥人地矛盾突
7、土壤侵蝕的防治原則:①建立「防、治、 用」相結合的體系②將防治工作與消除貧困、土地的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貫徹預防為主,使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8、土壤侵蝕的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退耕還林還草,植樹種草,營造經濟林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庫,修梯田,淤地壩③農牧業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機肥,適時耕作,舍飼養畜
復習9.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1.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2.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土地生產力地區差異顯著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4.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相對數量少
三、一些礦產資源頻臨耗竭
中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的原因:①總量雖豐富,而人均佔有量低②富礦少,貧礦多,加之開采中采富棄貧,使礦產品品位下降③礦產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平衡,與生產力的布局不匹配
化石燃料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能源分類:
產生的方式: 可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從自然界直接獲取的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千百萬年前理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又稱為化石能源,它們是當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構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結構的基本框架。一次能源中還包括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以及核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無法從自然界直接獲取,必須經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電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電能是從其它形式的一次能源轉化而來的。焦炭、汽油、煤氣、沼氣等。
按形成和來源:與太陽有關的能源:太陽能、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岩、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 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地熱能、溫泉 球一月球一太陽相互聯系有關的能源:潮汐
按利用時間長短:常規能源:已大規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等 新能源:正在研究開發和利用的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生物質能(沼氣)等
按性質: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1、煤的分布:北半球多於南半球▲2、煤帶:世界:歐亞大陸煤帶:從我國的華北向西經新疆,橫貫哈薩克,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德國,法國直到英國 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 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南非 中國:主要分布在華北,其中山西、陝西、內蒙古三省區的儲量最多,南方除貴州外,均嚴重缺煤。▲3、石油和天然氣的分布 主要油田分布區:世界, 東半球, 從地中海地區經中東到印尼, 中東,北非蘊藏量最豐富。中東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區, 西半球, 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美國西部 墨西哥和委內瑞拉,到哥倫比亞 中國, 東部, 大慶、遼河、大港、中原、勝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陸架 西部, 塔里木、柴達木、准噶爾三大盆地及吐魯番----哈密盆地
二化石燃料的消耗與前景:1、發達國家能源消耗普遍較高;發展中國家能源消耗普遍較低 2、中國能源消耗總量僅次於美國(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
三化石燃料開發與利用中的環境問題:以煤炭為例:開采, 破壞地表,如露天開采會引發滑坡、崩塌,井下採煤會導致采空區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佔地,廢渣可能會自燃;礦山排水造成水土環境污染;等等。運輸過程可能會污染空氣、水與土壤;煤炭的堆放要佔地,可能破壞景觀,造成污染。 會產生大量的CO、粉塵以及多種芳烴化合物,污染空氣;釋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溫;釋放SO2和氮氧化物,導致酸雨的形成,進而破壞水生生態系統。並可能改變土壤性狀,危害農作物與森林生態系統。
▲四化石燃料合理開發與利用的主要措施:1.採用科學方法開采化石燃料資源,提高資源的回收率,改變亂采濫挖、采富棄貧、破壞礦產資源的現象,減少生產過程中對資源的嚴重耗損。2.在能源資源開發與使用中,環境保護措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種有機、無機污染物在資源開發過程中進入大氣、水體、土壤,引起環境污染問題。3.在礦區生產中應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開采能源而擾動、破壞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時,由采礦者負責進行復墾,恢復到可利用狀態。4.對化石燃料進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實現脫硫,推廣潔凈煤技術等,減少在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不良影響。5.實行能源結構改革,在化石燃料中盡可能使用天然氣,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資源
二、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
1、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能源結構已經由石油時代逐漸過渡到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核能、水電等多種能源互相補充、競相發展的時代。
2、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的必要性: ①從全球發展趨勢看,由於人口數量增長,人均能源消費量增長,人類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持續增長。②化石燃料的使用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引發的全球環境問題日益顯著。
所以,今後世界能源的總趨勢是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和高效、清潔的能源技術。
3、能源消費結構:是指消費的各類能源分別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目前,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佔70%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費以石油、天然氣為主,佔60%左右,煤炭只佔30%左右。
一太陽能:最重要的一種可再生能源 1、太陽能的優缺點: 優點:①能量巨大②清潔無污染③可再生,用之不盡 缺點: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難②受天氣影響大,只能在晴天使用
2、太陽能的利用方式:①光熱轉換②光電轉換
3. 青藏高原太陽能豐富, 四川盆地太陽能貧乏(原因?)
3、影響太陽能分布的因素: ①緯度:緯度低,太陽輻射強;緯度高,太陽輻射弱 ②天氣:晴天多,獲得的太陽輻射多;陰天多,則少 ③地勢:地勢高,大氣稀薄;地勢低,大氣層厚 ④大氣透明度:透明度好,太陽輻射強;透明度差,則弱
4、青藏高原太陽能豐富的原因:①地勢高,大氣稀薄,大氣潔凈,透明度好,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②晴天多,日照時間長③緯度低,太陽輻射強 四川盆地太陽能貧乏的原因:雨多,霧多,晴天少 台灣、海南島西南部太陽能豐富的原因:地處夏季風的背風坡,晴天多
二風能:1、風能的優缺點:優點: ①可再生②清潔無污染③風力發電,成本較低 缺點:①能量密度低②受季節限制,風速不穩定③儲存、輸送困難
2、我國風能分布規律:空間:北方>南方 ;從海邊向內地迅速減弱,內陸又增強 時間:冬春>夏秋
3、風力發電站選址:年平均風速高,風力較穩定地區
三水能:使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 1、水電的優缺點:優點:①可再生②清潔,無污染③發電成本低④水電站建成後,兼有多種效益 缺點:①建站周期長②搬遷居民③發電量受水量季節變化影響④可能給庫區及周圍地區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2、圖3.14,水壩建設對環境的有利不利影響
3、水能資源前五位國家:中國、俄羅斯、巴西、美國、加拿大 水電比重最大國家:挪威,巴西
4、圖3.15,我國水能分布(影響因素:河流徑流量,河流落差) 西南:水量大;一二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中南:水量大;二三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西北:水量大;一二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華東:水量大;落差小 東北、華北:水量小;落差小
四潮汐能: 1、分布:狹窄的海灣,淺海,江河入海口2、優缺點:干凈、無污染,阻礙船隻和魚類進出
五生物能:1、生物能傳統利用方式:柴草,一方面造成環境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浪費
2、新的利用方式: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為新能源,製取受溫度限制 南方利用時間長,北方利用時間短
3、沼氣是農村比較理想的能源的原因:①原料豐富,可分散製取,就地使用②解決農村生活用能不足問題③緩解燃料同飼料、肥料間的矛盾④實現秸稈還田,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農業增產⑤促進封山育林,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4、怎樣解決我國農村能源不足問題:①營造薪炭林②發展沼氣③開發小水電④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⑤推廣省柴灶
六地熱能:1、優缺點: 優點:①成本低廉②可再生 缺點:①開發技術難度較大,所需費用較高②可供開發的地點不多③更新速度慢④含有有毒物質,注意環保
2、分布:板塊交界處地熱能豐富
生態環境保護
1、森林是陸地上最強大、最復雜、最能長久存在的生態系統。2、保護森林,植樹造林是生態系統保護的核心。
▲一、森林的生態價值:①調節氣候②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③吸收雜訊,吸煙除塵,釋放氧氣,凈化空氣④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⑤保護農田⑥美化環境 森林的經濟價值:①製作傢具②造紙工業的重要原料 ③森林中還有多種葯材④重要的建築材料等 森林的生態價值比經濟價值更大,人們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總調度室」。首要價值:改善生態環境
明確不同地區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三北防護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沿海防護林:防禦台風、海嘯侵襲,改善沿海生態環境 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區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綠地的作用:吸煙除塵,過濾空氣,吸收雜訊,美化環境,調節氣候 紅樹林:保護海岸,維護生物多樣性
▲二、森林破壞的後果:生態失調,環境惡化,洪水頻發,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化,全球氣溫升高,物種滅絕
▲三、林破壞的原因:①過度的焚耕開墾②大規模的農場和牧場開發③商業性採伐④采礦、水利、公路建設,城鎮建設⑤農業時代的毀林開荒,濫砍濫伐⑥戰爭,森林火災
8、長江流域洪澇災害頻繁的原因:自然:①流經濕潤區,雨季長,降水量大,集中於夏季且多暴雨②流域面積廣,支流多③有些年份季風活動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與川江洪水疊加④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別是荊江段,地勢低窪,河道彎曲,水流不暢⑤中游無足夠的調洪和滯洪場所 人為:①中上游山區植被破壞,涵養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②中上游山區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③中下游,由於泥沙淤積和圍湖造田,湖泊萎縮,調蓄洪水能力減弱
▲我國森林保護有哪些措施:①加強法治,嚴禁濫砍濫伐②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建自然保護區③計劃採伐,采育結合④植樹造林,積極營造人工林⑤鼓勵保護性開發,改變山區經濟結構⑥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 天然草地的分布:降水不夠豐沛的地帶。經濟價值:發展畜牧業的基地
▲生態價值: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維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
▲草地退化人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產品需求增加->超載過牧->草場退化 草地退化表現:草群變得稀疏低矮,產草量減少,草質變劣
▲我國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氣候乾旱,生態環境脆弱②全球變暖,蒸發加劇,降水減少③鼠害,蟲害嚴重。人為原因:①過度放牧②過度開墾③亂采濫挖④濫捕濫獵野生動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資源不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實行禁牧、輪牧制度②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為牲畜舍飼、半舍飼方式③加強牧場的基本建設④建立飼草料基地,建設「草庫倫」⑤優化畜群結構,合理放牧⑥退耕還草,嚴禁濫牧,濫墾,濫挖
濕地的。
Ⅸ 高中地理人教版總共有幾本
三本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1)必修 目錄
版權頁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問題研究 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第三節 常見天氣系統
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
問題研究 為什麼市區氣溫比郊區高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第二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問題研究 是否可以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烏地阿拉伯的缺水問題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第二節 山嶽的形成
第三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
問題研究 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城市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
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2)必修 目錄
版權頁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
第二節 人口的空間變化
第三節 人口的合理容量
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第一節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第二節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第三節 城市化
問題研究 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裡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農業的區位選擇
第二節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第三節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問題研究 家鄉的農業園區會是什麼樣
第四章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第二節 工業地域的形成
第三節 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
問題研究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第五章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
第一節 交通運輸方式的布局
第二節 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影響
問題研究 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
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第二節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問題研究 綠色食品知多少
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3) 目錄
版權頁
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一節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問題研究 地理環境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第二節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林為例
問題研究 為什麼停止開發「北大荒」
第三章 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第一節 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第二節 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問題研究 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
第四章 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節 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第二節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
問題研究 我的家鄉怎樣發展
第五章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第一節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第二節 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
問題研究 南水北調怎麼調
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