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地理信息年度計劃
Ⅰ 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確立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發展定位,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總體發展思路。
發展基礎更為堅實。統籌建成2200多個站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形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實現我國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全部覆蓋和重點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全球有效覆蓋達7112萬平方千米,後續星研建進展順利。「天地圖」實現30個省級節點、205個市(縣)級節點與國家級主節點服務聚合,形成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合力。333個地級城市和476個縣級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能力。測繪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等方面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研製的30米解析度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
全面改革扎實推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政企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積極引導地理信息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平台。修訂印發《地圖管理條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不斷深化,地圖市場特別是互聯網地圖市場更加規范。
服務成效日益彰顯。形成1000多個基於「天地圖」的業務化應用。累計開發數字城市應用系統超過5600個。為APEC會議、第三次經濟普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不動產登記等重大事項和各級政府決策、環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與產品服務。地理信息產業形成千億級的產業規模。
(二)「十三五」發展形勢
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為創新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測繪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多規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落實「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等行動計劃,為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總體國家安全觀賦予測繪地理信息新使命。地理信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一個時期,為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
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為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各種地理信息新應用、新產品和新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載雷達、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新型技術裝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總體發展思路。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
——堅持法治建設。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體制機制和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地理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新格局。
——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的地理信息資源。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信息、應急測繪保障信息等資源實現有效融合。
——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基礎測繪成果供給更加有效。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國情監測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監測業務常態化。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天地圖」具備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體制改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協同創新,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自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
——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法律規范體系更加完備,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測繪地理信息市場體系基本形成。
——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地理信息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三、重點任務
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
(一)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按照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構建以北斗衛星以及自主技術裝備為主要支撐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1、加快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實現我國地心坐標框架的動態維持與更新,形成覆蓋全國的分米級實時位置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準和位置服務水平。統籌開展全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國統一的厘米級似大地水準面。完善國家重力基準,開展重力空白區航空重力測量,構建新一代高階重力場模型。建立國家測繪基準資料庫,提升測繪基準成果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強化國家、行業及地方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統籌管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加強測繪基準服務機構建設,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形成一體化管理和協同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拓展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業務范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
2、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
擴大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實現省級基礎地理信息對陸地國土必要覆蓋,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對全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全面覆蓋。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聯動更新機制,持續做好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重點要素年度更新,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點區域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強邊疆地區、農村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基礎測繪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海島(礁)測繪工作。組織開展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沿海地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沿海灘塗、近海海域等測繪工作。持續開展極地測繪工作,提升服務極地考察活動能力。繼續推進內陸水體水下地形測繪。加快開展地下管線測繪,構建地下管線信息系統。
3、開展新型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
優化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模型與結構,豐富數據內容,拓展社會、經濟、人文、資源、環境等要素,建成綜合性強、應用面廣、標准化程度高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體系,形成全國基礎測繪成果「一個庫」。選擇合適地區開展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探索建立基於地理實體的成果採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動現有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向地理實體資料庫的轉型,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集成應用和聯動更新。
(二)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
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監測成果。
1、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監測
對我國陸地國土范圍的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路、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開展基礎性監測。適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國家級新區建設格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狀況等專題性監測。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推進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評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領域。
2、形成常態化監測支撐體系
充分利用各種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體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網路。構建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建立地理國情信息在線服務平台。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開發應用,形成多樣化的監測成果。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指標、技術規范、工藝流程,形成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組織實施、部門協作及信息發布等機制。推動各地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計劃和部門預算管理。
(三)加強應急測繪建設
1、建立應急測繪業務體系
根據國家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完善應急測繪體制機制,重點加強聯動響應、資源統籌、數據服務以及日常運維等機制建設。按照上下協同、部門協作、軍民融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保障區域,明確保障職責,布局國家應急測繪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標准。加強應急測繪業務機構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增強國家和省級應急測繪專業力量。
2、強化應急測繪綜合保障
加強國家航空應急測繪能力,建設12個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區,重點裝備高性能無人機航空測繪應急系統。增強國家應急測繪現場勘測能力,建設3支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分隊,重點裝備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採集與處理設備。提升國家應急測繪數據處理能力,重點加強數據快速處理、制圖、存儲和服務等系統建設。提高國家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建成國家應急測繪資源數據共享網路及平台,豐富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各地針對當地特點和需求,開展區域性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加強協作,實現軍地、部門、區域應急測繪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協同服務。
(四)統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
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航空航天測繪遙感影像資料獲取的統籌協調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種類、多解析度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對重點區域的及時覆蓋,對陸地國土的全面覆蓋,以及對境外區域的有序覆蓋。
1、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和管理
實現優於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每年全面覆蓋陸地國土一次。獲取我國500萬平方千米優於1米解析度影像。加大城市地區優於0.2米解析度的航空影像獲取力度。推進機載激光雷達、傾斜攝影、航空重力等新技術生產應用。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的統籌規劃,建立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定期分區更新機制、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分級分區獲取機制。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資料信息定期發布制度。
2、強化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應用服務
建立和完善系列測繪衛星應用系統,提升衛星測繪數據獲取、處理、提供的業務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體系,加大立體測繪影像產品、專題應用產品及增值產品的開發力度。推進多感測器、多視角、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基於傾斜航空攝影測量、衛星立體測繪等技術,建設高識別度、高容量、高現勢性的三維實景中國影像資料庫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生產和分發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測繪衛星用戶委員會機制,理順衛星用戶與衛星運營單位之間的關系,促進衛星測繪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五)推進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
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在線服務一體化的生產技術支持體系。
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
加強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確定建設重點、細化建設內容、明確技術路線。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快速採集與處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的覆蓋和更新范圍。完成「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約4500萬平方千米多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數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稱等數據生產,開展中巴經濟走廊、東盟非盟等重要區域的數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時相地表覆蓋等數據生產。加快建立多解析度、多時相的全球地理信息資料庫,形成多尺度、多類型、多樣式的全球地理信息產品。
2、強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務應用
依託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境外分布式數據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強化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集成,完善邊境地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構建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提高全球衛星資源接收處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數據產品、生產工藝及應用服務標准規范。構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快速處理、高效管理、動態更新與實時服務的技術裝備體系。
四、能力建設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協調融合發展能力。
(一)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構建以「五大業務」為支撐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起保證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強按需定製服務相協調的服務架構。
1、加強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面向全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新型基礎測繪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等普惠性服務的有效供給。擴展基礎測繪成果內容,發展以地理實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公共產品。推出標准化的三維實景影像產品,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應用頻次。加強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簡化成果提供審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開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區域性地圖產品、反映國家輝煌成就地圖產品、國家大地圖集、城市地圖集等系列專題地圖編制工作。
2、拓寬公共服務的發展空間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拓展定製化專題服務的領域。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開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項的落實。強化城市地下、水體水下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做好基於地理空間的孕災環境分析和監測服務。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領域。在繼續做好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基礎上,健全數字城市維護更新和管理應用的長效機制,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試點示範應用,提升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強政府與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開發服務中的合作。
3、提升網路化綜合服務水平
強化「天地圖」公益性服務的戰略性地位。建設「天地圖」國家數據中心、區域數據中心,融合集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等信息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權威信息和全球熱點地區重要信息,加強地理信息大數據開放共享和深化應用。加強涉密版、政務版「天地圖」的統籌建設,發揮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門數據、促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公眾版「天地圖」建設,惠及群眾生產生活。推出覆蓋全行業、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
(二)提升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
以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的網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滿足「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迫切需要。
1、加快裝備現代化
積極推動「資源三號」後續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的立項、研製和發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遙感數據獲取體系。加快建設多解析度、多感測器、全天候綜合航空遙感體系,大力發展長航時航空遙感平台,促進無人飛機、輕型飛機、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和機載激光雷達、重力儀、傾斜攝影儀等新型感測器的推廣應用,配套建設數據傳輸和通信指揮系統。加快推進地理信息地面獲取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水下、地下測量裝備水平。
加強數據規模化快速處理系統建設,提高多源海量數據綜合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測繪產品質量檢驗和測繪儀器計量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衛星測繪應用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2、推進生產服務體系信息化
加快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產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術、重大裝備、資料數據等方面資源,建設生產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生產原始資料數據集中管理、分布式處理、生產質量統一監管和生產成果集中入庫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生產布局。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構建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測繪地理信息傳輸網路。
3、增強安全防護能力
建設國家互聯網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平台,形成由國家級互聯網地圖監管中心和省級互聯網監管分節點組成、上下聯動的監控網路。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相關安全基礎設施。加快開展網路基礎設施核查分類,完成網路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大力推進行業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加強關鍵網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術測繪成果公開使用政策,加強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處理技術研究,促進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地理信息安全維護的意識和能力。
(三)提升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
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
1、發展地理信息產業重點領域
大力發展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開展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商業化獲取和增值服務,建成較為完整的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處理、服務產業鏈,培育3-5 家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地理信息系統通用軟體開發應用,推進高性能遙感數據處理軟體以及行業領域應用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軟體開發和集成為核心業務的龍頭企業。引導和推進現代高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業的資源整合,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遙感技術裝備和高端地面測繪裝備生產製造企業。推進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類企業兼並重組,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支持面向中亞-西亞、俄蒙日朝韓、東盟的北斗產業化應用。
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的融合,支持發展以移動通信網路、互聯網和車聯網為支撐,融合實時交通信息、移動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綜合導航定位動態服務。積極發展測繪基準服務業。繁榮地圖出版業,發展地圖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地圖文化產業集群。
2、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
適度放寬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許可和增值開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展社會化應用和增值服務。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以及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國產測繪遙感衛星數據有關政策研究制定,推進遙感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繼續推進地理信息產業分類標准、產業單位名錄庫和統計指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相關學會、協會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產業基金、產業基地等支持企業創新創業。
(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公示、成果轉移轉化統計和報告等制度,健全科學研究、信用評價、創新團隊認定、科技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布局,加強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研基地(平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聯盟、協同中心、創客或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參與制定科技規劃、政策和標准,支持申報國家和地方人才計劃、牽頭實施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業。支持野外觀測台站、檢校場、大型科研儀器設施等科研條件平台的建設與共享。加強地理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
2、加強科技攻關和標准化
以支撐重大工程和成果廣泛應用為重點,統籌優勢科技力量,著力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地下空間測繪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對大地測量基準、位置智能感知、遙感機理、數據挖掘與地理信息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新型智庫建設,加強發展戰略研究。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建立跨部門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協調機制。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修訂程序,重點研製地理國情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方面的標准,促進標准制定與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轉化,發揮標準的技術考核作用。加強科技標准宣傳貫徹。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綜合試點。
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推動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標准、服務「走出去」,積極接納發達國家的地理信息產業外包業務,開拓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產業鏈、價值鏈。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訂,爭取主導編制4項國際標准,參與制修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211)主導的30%以上國際標准。根據受援國意願和我對外戰略需要,研究推動向相關國家提供測繪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援助。
(五)提升協調融合發展能力
促進各地區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打破軍民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准和行業壁壘,加強軍民測繪融合發展。鼓勵各有關領域、行業根據需要加強測繪能力建設與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協調融合發展水平。
1、推進區域測繪協調發展
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推動形成西部、東北、中部、東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協調發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聯盟。加大跨行政區域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統籌力度,通過建立跨行政區域測繪地理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等方面合作,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鼓勵發達地區對相對落後地區進行幫扶,為貧困地區提供精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援助力度,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
2、深化軍民融合發展
加強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頂層設計,做好規劃銜接和項目、需求對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軍民力量整合、資源聚合、信息融合。推進國家空間基準、航天遙感測繪、海洋測繪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統籌共建,加強測繪基礎設施、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共享應用,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通報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以及應急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平戰結合機制,形成軍民兼容的測繪技術標准體系。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示範要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試點示範工作,引導多種力量參與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地方立足實際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五、實施保障
(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
全力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不動產測繪、地下管線測繪、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職責職能的落實。
(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
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共享應用、應急測繪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資質、市場監管和信用管理的掛鉤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和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承接主體多元化。健全衛星測繪應用政策,推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強化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與國土資源等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力量和效能。
(三)優化生產服務組織結構(略)
(四)強化人才隊伍支撐(略)
(五)抓好規劃組織實施(略)
Ⅱ 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按照規劃,我國到2020年將實現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地理信息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等。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生產服務的「五大業務」:一是新型基礎測繪,重點推進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基礎地理信息獲取與更新以及資料庫建設等;二是地理國情監測,重點開展基礎性監測和專題性監測,建立常態化的監測能力和業務支撐體系;三是應急測繪,主要任務是建立反應迅速、運轉高效、協調有序的應急測繪保障體系;四是航空航天遙感測繪,著力推進測繪衛星應用系統以及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生產服務體系建設;五是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重點獲取「一帶一路」沿線和全球重點地區的地理信息資源。
Ⅲ 如何促進測繪地理信息科技事業快速發展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日前印發了《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目標是到2015年,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和信息化測繪體系。規劃還提出,爭取把地理信息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
統計顯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值突破1000億元;而到「十二五」末,這一數字有望突破2000億元。倍增的規模將給地理信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推進地理信息資源整合
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資源整合和數字城市建設。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數字城市建設試點和推廣城市已達130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王春峰表示,「十二五」期間將在全國全面推進數字城市建設,力爭完成全部333個地級市和部分有條件的縣級市的數字城市建設。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日前發布的2011年測繪工作要點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快數字城市建設步伐,力爭在2011年完成100個以上、啟動100個以上數字城市建設,使數字城市覆蓋全國2/3以上的地級城市。業內人士指出,基於這樣的建設速度,未來3-5年,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市場容量將超過1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末,公眾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天地圖」開通並產生重要影響。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天地圖」服務功能延伸到省級和市級,並加大「天地圖」推廣應用工作力度,將其打造成為互聯網內容服務的中國自主品牌。
爭取納入新興產業規劃
規劃還表示將繼續完善產業發展政策,爭取把地理信息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鼓勵地理信息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產品在政府投資項目中的應用,努力實現重大測繪工程中國產裝備使用比例超過50%。
規劃還提出,要深入挖掘基於位置的地理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市場潛力,大幅度提高地理信息服務業務覆蓋范圍和市場盈利水平。其中包括加大地理信息技術與有關技術的集成應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地理信息技術和位置服務產品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智能交通、現代物流等方面的應用;開發基於地理信息的電子游戲產品、地理信息電視頻道以及基於物聯網的位置服務產品等。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多項引導性政策的出台,地理信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Ⅳ 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是做什麼的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測繪與地理信息專門人才,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回線,堅持「工學結合,產學答合作、工學交替」,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測繪基礎理論知識和扎實的空間信息技術知識,同時具備熟練應用地理信息軟體、解決具體問題的應用能力。
培養從事測繪、地質、礦山、水利水電、建築、鐵路和公路建設、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相關企事業的工程測量、地理信息應用與維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4)測繪地理信息年度計劃擴展閱讀
就業方向
在地理信息系統企業從事地理空間數據的採集、處理、分析、制圖與建庫工作;在國土資源、房地產部門從事地籍測量與地籍資料庫建設、管理及房地產信息管理工作;
在測繪部門從事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管理階段的各項常規測繪工作;在城鄉規劃、城市建設部門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在農田水利部門從事工程測量和環境監測、土地資源調查與利用等工作;在政府機關從事與空間位置信息有關的信息交流、環境信息管理等工作。
Ⅳ 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如何發展
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趨勢向好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
地理信息產業,是以現代測繪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既包括
GIS(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衛星定位與導航產業、航空航天遙感產業,也包括傳統測繪產業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應用,還包括LBS(基於位置服務)、地理信息服務和各類相關技術及其應用。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地理信息軟體也應推動地理信息獲取、處理、管理和網路化分發服務軟體產品的集成,重點發展基於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適應雲計算技術、時空技術、三維技術等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產品。
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行業內企業達2萬多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年產值近2,600億元。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
到2020年,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形成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2016
年4360億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到2020年地理信息產業的總產值規模將達到9040.90億人民幣,未來10年,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將保持穩定高速的年均增長率,到2021年形成萬億元的年產值。
地理信息服務業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將達1,736億元
地理信息服務業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核心部分,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提出,不動產統一登記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的啟動,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速度的加快,數字城市及智慧城市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地理信息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
同時,隨著地理信息的不斷發展,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參與主體的多樣化結合商業模式的創新,地理信息產業正逐步走向應用多元化、深度化的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積極進軍地理信息產業,給傳統的中小地理信息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導致了企業競爭的加劇,但同時也為加快產業提質增效和地理信息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外力。今後,產業的發展應是「互聯網+
」驅動下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創新發展。
地理信息服務業未來發展趨勢
產業鏈將進一步延伸
在大數據時代,基於物聯網、雲計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數據技術將對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引起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結構的調整。
產業鏈結構的調整主要表現為產業鏈變長的趨勢。在大數據時代,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可以直接創造價值,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需要掌握專門的技術,可能還需要一定的行業背景,因此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增值的產業鏈環節。此外,地理數據與其他大數據的集成,地理大數據的存儲、管理與運營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和技術,在大數據時代,也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鏈環節。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刻變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對測繪科學不斷滲透,地理信息服務業的產業結構、產品內容及服務范圍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測繪」將成為地理信息服務業新常態。
行業內企業向綜合性和個性化方向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以需求為導向的地理信息服務企業主要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綜合性,即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從單一內容的服務向多類型服務發展,從滿足單一需求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發展,從提供某一種產業活動向提供多種產業活動發展。地理信息服務企業的綜合化發展趨勢同時也順應和體現了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3S技術趨於融合發展,地理信息服務領域的內外業一體化、軟硬體一體化也更加明顯,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也使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成為可能。二是個性化,在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發現需求、挖掘各類信息、解決各類問題的需求將迅速增長,公眾用戶的個性化產品發展空間廣闊。
Ⅵ 淺談如何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檔案工作
您只做房地產的檔案管理工作,那麼收集勘察、測繪、設計文件這方面的文件資版料的收集就行。1.工程地質勘權察報告,2.水文地質勘察報告、自然條件、地震調查;3 .建設用地釘樁通知單(書)4.地形測量和撥地測量成果報告5.申報的規劃設計條件和規劃設計條件通知書.6.初步設計圖紙和說明。7.技術設計圖紙和說明。8.審定設計方案通知書及審查意見:9.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人防,環保、消防、交通、園林、市政、文物、通讀、保密、河湖、教育、白蟻防治、衛生等)批准文件或取得的有關協議。10.施工圖及其說明。11.設計計算書。12.政府有關部門對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審批意見。以上是檔案員在勘察測繪方面的文件的收集部分,供您參考,具體的規章制度請查閱國家基建檔案的管理規章制度吧。
Ⅶ 測繪地理信息局和建設局有什麼區別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是國土資源部管理的主管全國測繪事業的行政機構。前身是國家測繪局,2011年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文,國家測繪局更名為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調整後,其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不變」。
其機構職責為:
(一)起草測繪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草案,擬定測繪事業發展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國基礎測繪規劃,擬訂測繪行業管理政策、技術標准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基礎測繪、國界線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籍測繪和其他全國性或重大測繪項目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和管理國家測繪基準和測量控制系統。
(三)擬訂地籍測繪規劃、技術標准和規范,確認地籍測繪成果。
(四)承擔規范測繪市場秩序的責任。負責測繪資質資格管理工作,監督管理測繪成果質量和地理信息獲取與應用等測繪活動,組織協調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工作,審批對外提供測繪成果和外國組織、個人來華測繪。組織查處全國性或重大測繪違法案件。
(五)承擔組織提供測繪公共服務和應急保障的責任。組織、指導基礎地理信息社會化服務,審核並根據授權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數據。
(六)負責管理國家基礎測繪成果,指導、監督各類測繪成果的管理和全國測量標志的保護,擬訂測繪成果匯交制度並監督實施。
(七)承擔地圖管理的責任。監督管理地圖市場,管理地圖編制工作,審查向社會公開的地圖,管理並核准地名在地圖上的表示,與有關部門共同擬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國界線標准樣圖。
(八)負責測繪科技創新相關工作,指導測繪基礎研究、重大測繪科技攻關以及科技推廣和成果轉化,開展測繪對外合作與交流。
(九)承辦國務院及國土資源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建設局:縣(或設區)一級主管建設行業的行政部門。建設局與住建局是一個概念,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決定於當地政府編辦的機構命名。
其主要職能為: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省關於建設事業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全市城市規劃、村鎮規劃、工程建設、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建築業、住宅與房地產業、勘察設計咨詢業、市政公用事業的政策、規章實施辦法以及相關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改革方案,並指導實施,進行行業管理;
指導全市建設行業行政監察工作。
(二)指導全市城市規劃、村鎮規劃、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測量工作;研究擬定加快全市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戰略;指導全市城市規劃、村鎮規劃的編制與實施;
負責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查和市域城鎮體系的編制、報批工作;參與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查;承擔對歷史文化名城相關的審查、報批和保護監督工作;參與重點建設項目的選址,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負責市區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項目用地許可證及建設項目規劃許可證的核發工作;
指導全市城市建設檔案管理工作。
(三)綜合管理全市建築活動;規范建築市場;指導和監督建築市場准入、工程招標投標、工程監理、工程質量與安全;
擬定勘察設計、施工、建設監理和相關社會中介組織管理法規實施辦法並監督實施;
管理全市裝飾(含室內裝飾)行業;
組織協調建設企業參與市外工程承包的建築勞務合作;
負責核發市城市規劃區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
(四)指導全市城市建設和村鎮建設工作;指導全市城市供水、燃氣、市政工程、城市照明、城市廣告及設施、城市公共客運、園林、市容環境衛生、城建監察工作以及城鎮規劃區的綠化工作;
負責全市名勝區及其規劃的審查報批和保護監督工作;負責市城市規劃區供水、燃氣、市政工程及設施、公共客運、園林、城建監察工作。
(五)指導全市住宅建設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負責全市房地產業行業管理;
規范房地產市場;管理房產總量;指導城鎮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和開發利用工作;
負責市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各項配套政策的擬定並監督實施;
指導住房公積金及其他房改資金的歸集、使用、管理;負責市城市規劃區范圍的房地產發證、交易等工作;
指導全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
(六)負責全市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咨詢行業管理,規范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咨詢市場;
指導建築智能化工作;監督管理城鎮及工業與民用建築的抗震設計,規范實施抗震設計和施工;
指導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負責一切工業建築、民用建築的工程造價、工程定額和費用標准管理。
(七)制定全市建設行業科技發展規劃和技術經濟政策;組織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和新技術、新產品的引進,制定行業教育發展規劃,指導行業教育培訓工作;負責建設行業執業資格管理。
(八)管理全市建設行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指導建設企業開拓省外、國(境)外建築市場和房地產市場。
(九)負責局機關和下屬單位的人事管理、勞動工資、機構編制管理工作;
負責局機關和下屬單位的黨群、紀律檢查工作及工、青、婦、老幹部工作。
(十)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Ⅷ 如何完善和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管理
一、進一步提高對質量工作的認識
(一)新的歷史時期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四化」建設同步發展。新的歷史使命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也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各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一定要圍繞目標,積極作為,履行職責,勇於擔當,從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按照「當質量的堅守者,作消費者的保護者」的要求,不斷加強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努力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質量水平,為總體目標的實現做出新的貢獻。
(二)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發展需要質量作保障。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為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創造了巨大的機遇,三大平台建設得到有力推進,地理國情普查、927測繪工程、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的實施,產業發展進入快速軌道,對成果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不斷提高成果准確可靠程度,測繪地理信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發揮,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才能更加健康穩定發展。
(三)質量監管是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質量監督管理是測繪地理信息統一監管的重要內容,是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地理信息市場、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質量水平的有力抓手,是《測繪法》賦予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履行質量監督管理職責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測繪地理信息整體質量的提升。
(四)轉變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監管的觀念和方式。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監管涉及全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各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要逐步實現從注重部門管理向行業監管轉變;從注重結果監管向全過程監管轉變,特別是加強生產初期和生產過程的監管;從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以質量監督管理為核心,對測繪地理信息單位的質量管理進行綜合性的監督檢查。
二、加快完善質量管理制度
(五)加快質量管理辦法的制定。根據當前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管理工作的實際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快《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管理辦法》制定,重點明確質量管理職責、質量責任,對測繪地理信息單位質量保證體系建設、項目全過程質量控制、監督檢查、質檢能力建設等提出規范要求。各省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實際,做好相關制度辦法的制定與完善,特別注重建立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單位質量管理體系考核辦法,為質量管理提供基礎依據。
(六)健全測繪地理信息單位內部質量管理制度。各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測繪地理信息單位建立覆蓋本單位全部業務范圍的質量保證體系;按照單位具體情況,成立並加強質量管理機構、配備質量管理和檢驗人員;建立嚴格的項目成果「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建立與經濟效益相掛鉤的質量管理責任制以及質量獎懲工作機制等;加強對質量保證體系以及相關制度落實情況的考核。
三、加強全過程質量控制
(七)加強對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強化關鍵環節質量管理,確保整體質量受控。項目實施中使用的儀器設備及軟體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檢定、校準和檢測。加強對項目設計和設計審批的管理,堅持先設計後生產的原則,嚴格設計審批程序。做好項目實施前的生產培訓及實施過程中的技術交流,必要時應實施首件成果的質量檢查,對設計文件進行驗證。根據項目實際,可選擇監理方式,加強對過程質量的控制。
(八)落實成果質量檢查驗收制度。嚴格落實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質量「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特別重視兩級檢查對質量的控製作用,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財政投資的測繪地理信息項目成果,應當經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質檢單位檢查驗收。測繪地理信息工程項目評獎評優要以成果質量為基礎依據,參評獎勵的項目,必須通過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質檢單位的檢驗、測試。
四、加強成果質量監督檢查
(九)加大國家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加強對涉及國家主權和安全、關系人身和財產安全、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廣的測繪地理信息項目質量的監督檢查。國家級監督檢查每年覆蓋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資質單位,並不斷擴大監督檢查的覆蓋面,全面、系統地掌握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狀況,促進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
(十)加強省級監督檢查工作。各省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支持和配合全國監督檢查工作,並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監督檢查計劃,監督檢查覆蓋周期達到《關於加強測繪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的要求,范圍逐步擴大。要切實保證監督檢查經費的足額投入,保障監督檢查工作的有效開展。
(十一)加強對重大項目的質量監控和評估工作。對國家或省級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列入國家重大工程的測繪地理信息項目必須加強管理,有計劃地實施過程質量監管、成果質量監督檢查及總體質量評估等質量控制工作,有效保證重大項目成果質量。
(十二)提升監督檢查公信力。監督檢查要本著公開、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實施。監督檢查項目的抽取方法和過程要透明,檢驗標准和規范要科學、統一,評判依據要充分、合理,監督檢查結果依法向社會公布,並納入測繪地理信息單位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五、強化質量檢驗基礎工作
(十三)營造良好的質量工作環境。各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測繪地理信息單位落實質量工作經費,用於內部質量管理以及過程質量控制等;完善對質檢單位的投入機制,加大其基礎設施建設和檢驗裝備的投入力度;維護質檢工作的正常秩序,確保質量管理、質量檢驗的獨立性工作原則,保證質檢單位對其檢驗結論的獨立判定,切實維護質檢工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注重對管理人員、生產人員、質檢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逐步形成人人重視質量、關心質量、維護質量的良好風氣。
(十四)推進質量管理和技術創新工作。積極探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質量的新方法、新模式。推動質檢專家庫建設,並切實發揮其在質檢技術推廣、提升方面的帶動作用;鼓勵將質量管理與項目管理、資質管理以及成果管理等相互統籌協調的管理工作實踐;支持地市級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加強質量管理能力建設,逐步加大對其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鼓勵成果質量檢驗的技術創新,努力提升檢驗工作水平和效率;有效利用質量管理網站、期刊等平台,暢通質量信息發布渠道,強化宣傳、技術交流與服務,使之真正成為提升測繪地理信質量工作的有力助手。
(十五)促進質檢單位自身能力建設。質檢單位要不斷進取,提高新技術、新裝備、新成果的檢驗與測試水平,創新測繪地理信息質量控制與質量監督檢查的手段和方式,加快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履職能力。著力引進、培養高素質人才,不斷加強質檢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全面提升質檢人員的職業素質與技術水平。
(十六)推進質量信息公開。逐步建立並完善質量信息公開披露制度。明確測繪地理信息單位需對外公布的質量信息,包括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執行情況,承擔工程及其質量情況以及接受質量監督檢查及其結果情況等。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市場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作用,發布測繪地理信息單位質量信息,並作為對其進行資質管理、質量認可、業績考核、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
Ⅸ 湖北省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沒有word版的嗎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一)「十二五」主要成就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確立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發展定位,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總體發展思路。發展基礎更為堅實。統籌建成2200多個站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形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實現我國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全部覆蓋和重點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全球有效覆蓋達7112萬平方千米,後續星研建進展順利。「天地圖」實現30個省級節點、205個市(縣)級節點與國家級主節點服務聚合,形成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合力。333個地級城市和476個縣級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能力。測繪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等方面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研製的30米解析度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全面改革扎實推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政企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積極引導地理信息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平台。修訂印發《地圖管理條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不斷深化,地圖市場特別是互聯網地圖市場更加規范。服務成效日益彰顯。形成1000多個基於「天地圖」的業務化應用。累計開發數字城市應用系統超過5600個。為APEC會議、第三次經濟普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不動產登記等重大事項和各級政府決策、環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與產品服務。地理信息產業形成千億級的產業規模。(二)「十三五」發展形勢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為創新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測繪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多規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落實「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等行動計劃,為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總體國家安全觀賦予測繪地理信息新使命。地理信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一個時期,為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為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各種地理信息新應用、新產品和新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載雷達、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新型技術裝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總體發展思路。(二)基本原則——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法治建設。(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體制機制和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地理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新格局。——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的地理信息資源。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信息、應急測繪保障信息等資源實現有效融合。——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基礎測繪成果供給更加有效。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國情監測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監測業務常態化。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天地圖」具備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體制改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協同創新,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自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法律規范體系更加完備,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測繪地理信息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地理信息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三、重點任務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一)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按照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構建以北斗衛星以及自主技術裝備為主要支撐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1、加快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實現我國地心坐標框架的動態維持與更新,形成覆蓋全國的分米級實時位置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準和位置服務水平。統籌開展全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國統一的厘米級似大地水準面。完善國家重力基準,開展重力空白區航空重力測量,構建新一代高階重力場模型。建立國家測繪基準資料庫,提升測繪基準成果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強化國家、行業及地方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統籌管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加強測繪基準服務機構建設,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形成一體化管理和協同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拓展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業務范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2、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擴大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實現省級基礎地理信息對陸地國土必要覆蓋,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對全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全面覆蓋。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聯動更新機制,持續做好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重點要素年度更新,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點區域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強邊疆地區、農村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基礎測繪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海島(礁)測繪工作。組織開展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沿海地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沿海灘塗、近海海域等測繪工作。持續開展極地測繪工作,提升服務極地考察活動能力。繼續推進內陸水體水下地形測繪。加快開展地下管線測繪,構建地下管線信息系統。3、開展新型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優化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模型與結構,豐富數據內容,拓展社會、經濟、人文、資源、環境等要素,建成綜合性強、應用面廣、標准化程度高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體系,形成全國基礎測繪成果「一個庫」。選擇合適地區開展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探索建立基於地理實體的成果採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動現有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向地理實體資料庫的轉型,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集成應用和聯動更新。(二)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監測成果。1、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監測對我國陸地國土范圍的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路、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開展基礎性監測。適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國家級新區建設格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狀況等專題性監測。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推進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評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領域。2、形成常態化監測支撐體系充分利用各種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體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網路。構建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建立地理國情信息在線服務平台。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開發應用,形成多樣化的監測成果。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指標、技術規范、工藝流程,形成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組織實施、部門協作及信息發布等機制。推動各地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計劃和部門預算管理。(三)加強應急測繪建設1、建立應急測繪業務體系根據國家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完善應急測繪體制機制,重點加強聯動響應、資源統籌、數據服務以及日常運維等機制建設。按照上下協同、部門協作、軍民融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保障區域,明確保障職責,布局國家應急測繪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標准。加強應急測繪業務機構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增強國家和省級應急測繪專業力量。2、強化應急測繪綜合保障加強國家航空應急測繪能力,建設12個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區,重點裝備高性能無人機航空測繪應急系統。增強國家應急測繪現場勘測能力,建設3支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分隊,重點裝備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採集與處理設備。提升國家應急測繪數據處理能力,重點加強數據快速處理、制圖、存儲和服務等系統建設。提高國家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建成國家應急測繪資源數據共享網路及平台,豐富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各地針對當地特點和需求,開展區域性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加強協作,實現軍地、部門、區域應急測繪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協同服務。(四)統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航空航天測繪遙感影像資料獲取的統籌協調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種類、多解析度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對重點區域的及時覆蓋,對陸地國土的全面覆蓋,以及對境外區域的有序覆蓋。1、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和管理實現優於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每年全面覆蓋陸地國土一次。獲取我國500萬平方千米優於1米解析度影像。加大城市地區優於0.2米解析度的航空影像獲取力度。推進機載激光雷達、傾斜攝影、航空重力等新技術生產應用。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的統籌規劃,建立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定期分區更新機制、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分級分區獲取機制。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資料信息定期發布制度。2、強化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應用服務建立和完善系列測繪衛星應用系統,提升衛星測繪數據獲取、處理、提供的業務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體系,加大立體測繪影像產品、專題應用產品及增值產品的開發力度。推進多感測器、多視角、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基於傾斜航空攝影測量、衛星立體測繪等技術,建設高識別度、高容量、高現勢性的三維實景中國影像資料庫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生產和分發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測繪衛星用戶委員會機制,理順衛星用戶與衛星運營單位之間的關系,促進衛星測繪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五)推進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在線服務一體化的生產技術支持體系。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加強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確定建設重點、細化建設內容、明確技術路線。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快速採集與處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的覆蓋和更新范圍。完成「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約4500萬平方千米多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數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稱等數據生產,開展中巴經濟走廊、東盟非盟等重要區域的數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時相地表覆蓋等數據生產。加快建立多解析度、多時相的全球地理信息資料庫,形成多尺度、多類型、多樣式的全球地理信息產品。2、強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務應用依託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境外分布式數據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強化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集成,完善邊境地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構建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提高全球衛星資源接收處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數據產品、生產工藝及應用服務標准規范。構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快速處理、高效管理、動態更新與實時服務的技術裝備體系。四、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協調融合發展能力。(一)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構建以「五大業務」為支撐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起保證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強按需定製服務相協調的服務架構。1、加強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面向全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新型基礎測繪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等普惠性服務的有效供給。擴展基礎測繪成果內容,發展以地理實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公共產品。推出標准化的三維實景影像產品,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應用頻次。加強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簡化成果提供審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開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區域性地圖產品、反映國家輝煌成就地圖產品、國家大地圖集、城市地圖集等系列專題地圖編制工作。2、拓寬公共服務的發展空間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拓展定製化專題服務的領域。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開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項的落實。強化城市地下、水體水下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做好基於地理空間的孕災環境分析和監測服務。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領域。在繼續做好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基礎上,健全數字城市維護更新和管理應用的長效機制,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試點示範應用,提升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強政府與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開發服務中的合作。3、提升網路化綜合服務水平強化「天地圖」公益性服務的戰略性地位。建設「天地圖」國家數據中心、區域數據中心,融合集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等信息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權威信息和全球熱點地區重要信息,加強地理信息大數據開放共享和深化應用。加強涉密版、政務版「天地圖」的統籌建設,發揮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門數據、促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公眾版「天地圖」建設,惠及群眾生產生活。推出覆蓋全行業、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二)提升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以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的網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滿足「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迫切需要。1、加快裝備現代化積極推動「資源三號」後續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的立項、研製和發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遙感數據獲取體系。加快建設多解析度、多感測器、全天候綜合航空遙感體系,大力發展長航時航空遙感平台,促進無人飛機、輕型飛機、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和機載激光雷達、重力儀、傾斜攝影儀等新型感測器的推廣應用,配套建設數據傳輸和通信指揮系統。加快推進地理信息地面獲取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水下、地下測量裝備水平。加強數據規模化快速處理系統建設,提高多源海量數據綜合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測繪產品質量檢驗和測繪儀器計量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衛星測繪應用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2、推進生產服務體系信息化加快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產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術、重大裝備、資料數據等方面資源,建設生產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生產原始資料數據集中管理、分布式處理、生產質量統一監管和生產成果集中入庫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生產布局。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構建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測繪地理信息傳輸網路。3、增強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國家互聯網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平台,形成由國家級互聯網地圖監管中心和省級互聯網監管分節點組成、上下聯動的監控網路。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相關安全基礎設施。加快開展網路基礎設施核查分類,完成網路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大力推進行業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加強關鍵網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術測繪成果公開使用政策,加強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處理技術研究,促進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地理信息安全維護的意識和能力。(三)提升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1、發展地理信息產業重點領域大力發展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開展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商業化獲取和增值服務,建成較為完整的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處理、服務產業鏈,培育3-5 家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地理信息系統通用軟體開發應用,推進高性能遙感數據處理軟體以及行業領域應用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軟體開發和集成為核心業務的龍頭企業。引導和推進現代高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業的資源整合,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遙感技術裝備和高端地面測繪裝備生產製造企業。推進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類企業兼並重組,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支持面向中亞-西亞、俄蒙日朝韓、東盟的北斗產業化應用。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的融合,支持發展以移動通信網路、互聯網和車聯網為支撐,融合實時交通信息、移動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綜合導航定位動態服務。積極發展測繪基準服務業。繁榮地圖出版業,發展地圖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地圖文化產業集群。2、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適度放寬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許可和增值開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展社會化應用和增值服務。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以及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國產測繪遙感衛星數據有關政策研究制定,推進遙感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繼續推進地理信息產業分類標准、產業單位名錄庫和統計指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相關學會、協會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產業基金、產業基地等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公示、成果轉移轉化統計和報告等制度,健全科學研究、信用評價、創新團隊認定、科技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布局,加強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研基地(平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聯盟、協同中心、創客或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參與制定科技規劃、政策和標准,支持申報國家和地方人才計劃、牽頭實施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業。支持野外觀測台站、檢校場、大型科研儀器設施等科研條件平台的建設與共享。加強地理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2、加強科技攻關和標准化以支撐重大工程和成果廣泛應用為重點,統籌優勢科技力量,著力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地下空間測繪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對大地測量基準、位置智能感知、遙感機理、數據挖掘與地理信息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新型智庫建設,加強發展戰略研究。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建立跨部門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協調機制。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修訂程序,重點研製地理國情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方面的標准,促進標准制定與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轉化,發揮標準的技術考核作用。加強科技標准宣傳貫徹。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綜合試點。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標准、服務「走出去」,積極接納發達國家的地理信息產業外包業務,開拓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產業鏈、價值鏈。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訂,爭取主導編制4項國際標准,參與制修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211)主導的30%以上國際標准。根據受援國意願和我對外戰略需要,研究推動向相關國家提供測繪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援助。(五)提升協調融合發展能力促進各地區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打破軍民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准和行業壁壘,加強軍民測繪融合發展。鼓勵各有關領域、行業根據需要加強測繪能力建設與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協調融合發展水平。1、推進區域測繪協調發展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推動形成西部、東北、中部、東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協調發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聯盟。加大跨行政區域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統籌力度,通過建立跨行政區域測繪地理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等方面合作,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鼓勵發達地區對相對落後地區進行幫扶,為貧困地區提供精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援助力度,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2、深化軍民融合發展加強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頂層設計,做好規劃銜接和項目、需求對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軍民力量整合、資源聚合、信息融合。推進國家空間基準、航天遙感測繪、海洋測繪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統籌共建,加強測繪基礎設施、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共享應用,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通報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以及應急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平戰結合機制,形成軍民兼容的測繪技術標准體系。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示範要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試點示範工作,引導多種力量參與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地方立足實際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五、實施保障(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全力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不動產測繪、地下管線測繪、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職責職能的落實。(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共享應用、應急測繪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資質、市場監管和信用管理的掛鉤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和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承接主體多元化。健全衛星測繪應用政策,推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強化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與國土資源等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力量和效能。(三)優化生產服務組織結構(略)(四)強化人才隊伍支撐(略)(五)抓好規劃組織實施(略)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