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與地理知識
A. 讓地理知識在古詩體
—— 精彩導讀 ————————————
第四屆第五屆課堂教學大賽光碟3折特價……教師社區注冊可獲得點卷
加入名師資源庫獲得50元點券
《走進餘映潮》期刊第二期
提供課件,贏點券,得光碟
2010各學段暑假作文專題
古詩詞中的地理知識
周志恩
1、「八月秋高風怒號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表現的是一種由氣團和鋒面造成的天氣變化,展現的是快行冷鋒來勢之猛,勢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慄,過境之前,先出現大風。
2、「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說明冷風雲層加厚,讓人有「墨雲壓頂城欲摧」之感。
3、「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寫的是大雨天氣,鋒面過境。
4、「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此詩表現的是地方性陣雨天氣:夏日的晴空,突然烏雲翻騰,大雨傾盆,一會兒又風吹雲散,雨過天晴。
5、「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6、「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此兩詩表現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我國江南梅子黃熟時節(六月),夏季風北進,雨帶隨之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陰雨連綿、有時多半月不見太陽的梅雨天氣。
7、「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
此詩點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的入梅日期,大約在6月上旬開始。
8、「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棹風。」(蘇軾《船棹風》)
此詩點明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的出梅日期。「三時」指夏至後半月,「舶棹風」指東南季風,意指七月上旬後半期東南季風盛行時,梅雨期結束。
9、「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寫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入冬早的氣候狀況。
10、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慘莫懲?(《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此詩最早記載了我國的地震狀況。
11、「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
此詩涉及到地球自轉現象,赤道自轉線速度,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km。
1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已亥雜詩》)
此詩涉及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3、「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傅雲《歌》)
此詩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此詩涉及暖風帶來的春雨特點。
15、「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此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大戈壁灘飛沙走石的場面。
16、「海潮隨月大,江水應春生。」(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
此詩生動簡要地刻畫了南方海潮及河流漲落的規律。
1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此詩涉及到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春風」指的是來自太平洋上的東南季風。
1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此詞中的「陰晴圓缺」指的是月相的變化規律。
19、「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此詞涉及到月球與地球的關系。
20、「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些詩詞都說明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正因為我國地形總體上西高東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東流。
2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此詩描述了我國河套平原過去的生態景觀。
2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此詩表現了桃花訊的特點。
2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繪的是天氣特徵。
24、「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李煜《臨江仙》)
此詩描繪了晚春初夏特有的「櫻桃落盡」「蝶翻輕粉」的景象。
25、「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劉禹錫《浪淘沙》)
此詩表現的是錢塘江涌潮的壯觀場面:一條白練從海天相接處滾滾而來,急速推進,潮水猛漲,巨浪滔天,掀起一堵高聳的水牆,氣勢磅礴。
2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此詩涉及到長江三峽的急流、險灘、山重水繞等自然奇景。詩的前兩句是說:早晨才乘船離開彩雲繚繞的白帝城,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回來了。後兩句是說:舟在江上駛,猿在岸上啼,只覺得猿聲仍在身旁不停地啼著,所坐的小船,卻早已飛快地穿過萬重山了。
27、「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此詩涉及到「巴山夜雨」的成因。巴山位於四川與陝西交界處,是四川盆地的邊緣。一般來說,盆地處於周圍山坡的環繞之中,氣流不通暢,對流交換弱。白天在強烈陽光照射下,地溫急劇增高,影響下層氣溫;夜間地面散熱快,又因冷空氣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別寒冷;隨著溫度的降低,飽和水汽壓減小,暖而輕的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水汽發生凝結而下雨,故「巴山夜雨」會時有發生。
28、「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李之儀《卜運算元》)
此詩說明中南半島同我國山水相連的山河形勢。江頭指上游,江尾指下游。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湖北宜昌以上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間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詩人借共飲長江水來慰藉相思之情。
2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此詩形象地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水熱狀況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變化的規律,即地勢每升高1千米,氣溫就降低6攝氏度左右。因此才會有詩中所說的登山前時屆盛夏,屬桃花落盡之時,登上高山古寺後不期遇到了桃花開得正盛的春景。
30、「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此詩反映了廬山地形地貌的特點。廬山是斷塊體上升的山地,周圍多斷層、陡壁和狹谷,出現了眾多的瀑布。廬山地貌形成與岩層和地質構造有關,砂岸中常夾有松軟的頁岩和千枚岩,同時岩層平展,垂直節理發育,經風化侵蝕,軟的岩層形成了岩洞。仙人洞就是屬於這種類型,而且岩洞地處斷崖峭壁之上。廬山夏季涼爽,降水量較大,在春夏之交,山上經常是雲霧彌漫,山中看不到廬山全貌。夏季太陽輻射強烈,廬山北面和南面分別有長江、九江和鄱陽湖,水汽蒸發旺盛,水汽分子比空氣分子輕,暖而濕的空氣上升,當空中水汽含量過飽和時,加上凝結核存在,較多的水汽就會形成為雲霧。
31、「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里。」(范大成《曉發飛鳥晨露滿天,少傾大雨》)
此詩表現的是朝雨晚晴的天氣特點。日出日落的太陽光是紅色的,照到雲上,就形成紅霞(紅雲)。「朝霞」是指早上太陽在東方天頂或西方,即東方天頂或西方有低雲出現。且這種低雲慢慢向本地移動,則預示著將有大雨天到來。所以這個時候不能出遠門,即使出門也要帶上雨傘。反之,晚上西方天頂或東方有紅霞,這種低度沉的紅霞向東移動,離本地越來越遠,即使有雨下,也下不到本地,所以天氣是晴朗的。
3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此詩涉及到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此詩原來是說黃河從西方遙遠的天邊奔騰而來,又滾滾東流入海。現在常用以形容黃河下游的「懸河」現象。「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流,又稱「地上河」。懸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開闊、水流平緩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防止水害,兩岸大堤不斷加高,天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下遊河道每年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河床逐年升高,黃河下游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現在黃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了」。
B. 古詩文中的地理知識:
地點:江淮下游地區
時間 :春末夏初梅子黃熟的時節
原因:山頂的氣溫比同時間的山腳下的氣溫低。
C. 古詩詞中的地理知識課題研究自我總結
地理詩句諺語例析
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諺語蘊涵著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加深對詩句、諺語的理解,能激發我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擴展地理知識面。
1.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
此詩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東自轉。適用於赤道地區,由此可計算出赤道地區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和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赤道地區自轉的線速度為:40000千米÷24小時≈1670千米/小時(八萬里即四萬千米)。地球自轉的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個大圓,因此地球上的大圓每1弧線的長度約為111千米(球的大圓是指通過球心的截面與球面的相交線)。
2.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由此可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盤」(樂鈞《一翦梅》)
該詩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離差異。月球雖然比較小,但由於月球離地球比較近,所以仍「似金盤」。詩中描寫的月相應為滿月,因為「月似金盤」。
4. 「月形如白盤,完完上天東。忽然有物來啖之,不知是何蟲。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狽凶。」(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此詩句描述了月食的情況。完完,月圓的樣子。農歷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線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擋著太陽光,產生月食現象。農歷初一,則可能產生日食現象。
5.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繆氏子《賦新月》)「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戴叔倫《蘭溪棹歌》)
這一組詩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農歷初三、四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45°,當「一道殘陽鋪水中」後,即日落時,月亮出現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後2~3小時就落到地平線以下,月亮的亮面為月球正面西部邊緣,形狀為一反「C」字形。將以上各詩描寫的月相判定為上蛾眉月的依據分別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涼月如眉」、「三日」(指農歷三月初三日)。
6.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這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農歷初七、八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90°,日落時出現於南方天空,升落時間分別是中午和半夜,可見部位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狀為一大寫的「D」形。將以上兩首詩中的月相判定為上弦月的主要依據分別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們「正堪眠」,即睡意正濃,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應是上弦月,此乃用時間點月相)。
7.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鶘啼。」(劉禹錫《踏歌行》)「白日淪河西,素月出東嶺」(陶淵明《雜詩•其二》)「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這一組詩描述的都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象個玉盤。第一首詩中的「元夜時」點出了日期為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滿月發生的日期;「黃昏後」月已升上「柳梢頭」,正是滿月時月亮升起後的情況。第二首詩中「紅霞」說明此時日落,日落時「月出」,顯然月相為滿月。同樣,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淪河西」即日落)時月出,正是滿月月出的時間。其他三首詩中的「明月」即滿月。
8.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孤光照還沒,轉益傷離別。妾若是嫦娥,長圓不教缺。」(陸龜蒙《月成弦》)
這是一組描寫下弦月的詩詞。下弦月是農歷廿二、三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90°,日出時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時間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見部分為月球正面東半部,形狀像個反「D」字形。第一首詩中「夜靜」(夜深人靜)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時。民間常將月圓比團圓、月缺比離別。第二首詩即寫思婦見缺月而感傷、恨夫妻不能常團圓,想像自己若是嫦娥,將讓月亮長圓不缺即夫妻永不分離。詩中弦月當是下弦月,體現出思婦感傷而徹夜難寐的情景。
9.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水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李貿《南園》)「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馬踏清秋。」(李貿《馬詩》)
這一組詩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於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詩中「曉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後的殘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鉤」是「一彎殘月」,表明作者壯志未酬,徹夜難眠,於黎明前看到殘月東升,見景生情寫下此詩,這與整首詩的基調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經歷,矛盾的心情以及「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的創作精神等都可以作為是殘月的旁證。所以,「月似鉤」暗示作者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在秋天農歷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還向我們展示了沙漠景觀。
10.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岑參《磧中作》)
這一組詩寫出了月相的月變化情況。詩中的「陰晴圓缺」指的是月相變化。在農歷一個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變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滿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從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漸變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為滿月;從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漸變小,月球的亮面朝東。第二首詩中的「滿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減清輝」指滿月以後,月相依次變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見部分越來越瘦小;後兩句是說「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滿月後的月亮日漸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詩中的「見月」即看到月亮,「兩回圓」即圓過兩次亦即兩次滿月,故第二句是告訴讀者:作者離家已有一、兩個月了。
11.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升春又來」(杜甫《冬至》)
「冬至陽升」這個純科學結論通過藝術家天才的轉換,巧妙地寫進詩中。這句詩意境美麗、觀點科學,非常難得。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了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北半球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線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最大,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後,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直射點以北各地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逐漸變小,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即「冬至陽升」。
12. 「過了冬,長一蔥」
此諺語的意思是:過了冬至日,白晝就長一點點了,即冬至日後,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後,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
13. 「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傅玄《歌》)
這句詩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影子長短與太陽高度有密切關系。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太陽高度小,影子長;隨著太陽高度的逐漸變大,影子逐漸變小,正午即「日中」時,太陽高度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長度為一天中的最小值,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來說,此時太陽在正南方,影子則在正北方,即「日中萬影正」;以後太陽高度逐漸變小,影子逐漸變長,影子偏離了正北方向。
14.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詩意在說明四季運轉是一種必然趨勢,萬物興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任何人也不能揮鞭命令停止。由於地球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地軸指向不變,使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15. 「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徐璣《夏日懷友》)
「月生林欲曉」,即月出的時候天要亮了,這是下蛾眉月出的時間。該地此時的降水是受冷鋒影響形成的。冷鋒過境時產生陰雨天氣,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故「雨過夜如秋」。
16. 「不知天多高,地多厚」
此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淺薄、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其實,「天多高」可以理解為大氣層的高度,為2000~3000千米;「地多厚」可理解為地球的半徑,平均為6371千米。
17.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詩具體描繪當時的天氣特徵,而不是氣候特徵。天氣和氣候的主要區別是: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具體狀況,包括陰晴、風雨、冷熱、風力等,一般有較大的變化。氣候是對一個地方長期的、有規律性的天氣特徵加以概括總結,得到的大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此句詩具體說明了夜間的風雨等大氣狀況及其變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氣特徵。
18.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陰不散」的多雲天氣,因夜間雲層愈厚,大氣逆輻射愈強,地面就能獲得較多的熱量補償。故夜間降溫較晴天慢得多,地面溫度不易降到0℃以下。這就是秋季多雲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凍的科學道理。而連續的陰天除使霜凍來得晚外,還會導致降水天氣。詩人有聲有色地描寫了「秋陰不散」的兩種結果。
19.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劉禹錫《秋詞》)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雲少,大氣逆輻射弱,地面得到大氣補償的能量少,地面溫度下降快,當地面溫度降到0℃以下,就會出現霜,即「山明水凈夜來霜」。
20.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黃土高坡》)
這首歌唱出了我國東部地區一年中的主要風向。亞洲東部是典型季風氣候分布區。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海陸上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換,這就形成了季風。夏季北太平洋上高壓的勢力大大增強,亞歐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太平洋暖濕氣流便沿著北太平洋西部邊緣吹向亞洲東部,形成東南風。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風,這就是歌詞中所說的一年中的風向,「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
21.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毛澤東《登廬山》)
此詩句說明夏季來自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給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廬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迎面吹來,帶來了豐沛的降水(即「熱風吹雨」)。
22.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清明》)「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曾幾《三衢道中》)
我國東部地區降水類型主要為鋒面雨。一般情況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風開始影響我國,來自大洋的暖氣團和北方冷氣團形成的鋒面在南嶺一帶,故這里降水較多,即「清明時節雨紛紛」。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隨著夏季風增強,鋒面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這時北方的冷空氣勢力雖已減弱,但仍可影響到江淮地區,兩種氣流在這里交鋒,由於它們勢均力敵,相持不下,形成准靜止鋒而產生連續性降水,雨帶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徘徊在長江中下游一帶,這時正是梅子成熟的時節,故稱為梅雨天氣,即詩中的「黃梅時節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後,隨著夏季風的進一步增強,鋒面雨帶移到華北、東北。
有的年份夏季風特別強,鋒面雨帶在江淮地區停留的時間很短,很快移到華北、東北,江淮地區基本無梅雨期,成為「空梅」,造成乾旱災害,即「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而華北、東北地區雨季比正常年份來得早,雨季時間也長。這樣,在我國就形成南旱北澇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區形成「澇梅」,產生南澇北旱的格局。
23.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白居易《采地黃者》)
本組詩句說明華北地區春旱嚴重及秋季早來的寒潮帶來的危害。春季和夏初,華北地區氣溫回升快,加之多風,蒸發較強,而南方夏季風前緣雨帶尚未移到本區,降水少,因而這里春旱相當嚴重,「春雨貴如油」。春旱對華北地區的農業生產十分不利,正如詩中所說的「麥苗不秀多黃死」、「麥死春不雨」。七、八月份,當鋒面雨帶移到華北時(此時為快行冷鋒),華北地區降水較多,即「夏雨滿地流」。有的年份,北方寒潮來得早,對華北地區農業生產危害很大,即「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禾損秋早霜」。由此可說明寒潮對農作物危害最嚴重的季節不是冬季,而是春秋兩季。
24. 「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
此句說明隨海拔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降低。一般情況下,在對流層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在高空,由於距離地面遠,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氣溫低。在海拔高的地區(如青藏高原),由於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弱,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小,氣溫低。
25.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這句詩描繪的是春雨,反映的是暖鋒天氣。依據是受該天氣系統影響,沒有明顯的降溫過程,而是「潤物細無聲」。暖鋒是指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暖氣團沿冷氣團徐徐爬升,多產生連續性降水。暖鋒過境後,由於受單一的暖氣團控制,因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晴朗。「隨風潛入夜」、「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還描述了降水過程
26.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這句歌詞,不僅揭示了雨、雪出現的地區差異與季節差異,也揭示了台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處低緯度,是冬季西北季風的迎風坡,形成了地形雨。
27.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請到天涯海角來》)「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柳公權《應制聯句》)
以上兩句直觀地說明了海洋對氣候的調節作用。由於海水的熱容量大,因而升溫慢,降溫也慢,氣溫的年變化小,即「四季春常在」。夏季,風從海洋吹來,即「熏風自南來」,由於海洋上空氣溫低,因而海風涼爽,即「殿閣生微涼」。
28. 「亭亭柏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日本民歌《北國之春》)
東亞的冬季風比夏季風強;南亞的夏季風比冬季風強,這是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不同點之一。日本的春天到了,夏季風就來了,夏季風是偏南風,這是肯定的,關鍵是作者對夏季風勢力比冬季風弱小的特點把握得非常准確,用「微微」二字刻畫得入木三分。
29.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雲、貴、川三省夜雨頻率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盆地內空氣潮濕,天空多雲。白天由於雲層反射太陽輻射,雲下不易增溫,對流不易發展。夜間雲層上部冷卻快,而雲層下部大氣逆輻射強,故溫度較高。雲層上下溫差較大,使大氣產生對流運動,容易形成降水,所以這里夜雨比較多。
30. 「淮海多夏雨」(劉禹錫《五排•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
此詩表現了淮河流域,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降水季節類型為夏雨型。從全球范圍來看,還有冬雨型和年雨型。屬夏雨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等。屬冬雨型的氣候類型主要是地中海氣候。屬年雨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1.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白毛女》)「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雪》)
由「北風那個吹」可知,我國北方冬季主要吹偏北風(西北風)。當強冷空氣南下時,與鋒前的暖氣團相遇,形成冷鋒。除引起大風和強烈的降溫外,還會產生雨雪天氣,即「雪花那個飄」。第二首詩告訴我們北方由於緯度與海拔較高,臨近冬季風的源地,冬季風影響早,且降溫幅度大。反映了「胡天」冬季長而嚴寒的氣候特徵。農歷八月即公歷的九月份左右,此時我國南方還是秋高氣爽的季節,而長城以北已「飛雪」,形成「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說明亞洲高壓在九月開始建立,並影響長城以北。詩人比喻它猶如一夜春風,吹開了千萬棵梨樹的花。
32.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前句說明水汽凝結使雲層加厚是降水的必要條件,後句說明水面蒸發的水汽在空中冷卻凝結成雲和霧這一原理。
33. 「山陽薄霧散,山陰白雪密」(陳毅《過太行山書懷》)「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劉元載《早梅》)
本組詩句反映了坡向和氣溫的關系。我國位於北半球,山地的南坡為陽坡,北坡對陰坡。陽坡的太陽光線與坡面的夾角比平地大,比陰坡更大,故陽坡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比陰坡的多,氣溫比陰坡高。由於山地陽坡的氣溫比同一高度的陰坡高,因此,山地同一自然帶的高度,應該是陽坡比陰坡高。一般情況下,雪線也是陽坡比陰坡高。關於雪線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珠穆朗瑪峰等少數山地除外,因為珠峰北坡為雨影區,降雪少,冰川的類型為大陸性冰川,穩定性強,雪線高。珠峰南坡面向印度洋,為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雪量大,冰川的類型為海洋性冰川,滑動性強,雪線低。
34. 「山前桃花山後雪」
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對氣溫的影響,同時又能說明秦嶺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以南為亞熱帶,以北為暖溫帶。因而秦嶺南北兩側的自然景觀截然不同。
35.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這兩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氣候、植被的垂直變化和自然帶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廬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間,它比「人間(九江市的平地)氣溫要低 6℃左右,因此桃花開放的時間要落後二三十天。類似的詩句還有:「山中歲月無甲子,四月才開二月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橫斷山區氣候、植被垂直變化的真實寫照。
36.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這句話描述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大的特點。每到夏天,這里烈日炎炎,白天氣溫上升快,有時高達攝氏四、五十度,當地人說:「沙窩煮雞蛋,石頭好烙餅」。但夜晚氣溫又急劇下降,辛勤的農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爐取暖,圍著火爐,品嘗剛摘下來的西瓜。
37. 「孔明借東風」。
赤壁地處長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風為主,但由於氣旋、反氣旋及鋒面活動的影響,局部地區也會出現其他風向。如果當時赤壁的北部或西部有低氣壓團,東南部有高氣壓團,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會形成東南風。從哲學上講,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共存的道理。整個冬季我國盛行偏北風,這是共性,但各個地區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條件下有時會出現東南風。這說明我們要善於在普遍性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決問題的特殊方法。
38.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這句話說明了鋒面能帶來降水以及暖鋒和冷鋒過境後的不同天氣。鋒面是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因為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鋒面附近常伴有雲、雨、大風等天氣。春季來臨,氣溫開始回升,南方暖氣流活動逐漸加強,這時的鋒面多為暖鋒。暖鋒過境時產生降水,過境後受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因此「一場春雨一場暖」。深秋季節,來自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冷氣團活動逐漸增強,當它南下時,與前面的暖氣團相遇,形成冷鋒。冷鋒過境時產生降水,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下降,因而「一場秋雨一場寒」。
39. 「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
這是昆明四季如春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氣溫高將近3℃;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是19.9℃,與北京晚春五月大體相當。昆明在我國的南部,加上雲貴高原等地形的阻擋,冬季來自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偏北風一般不能影響到這里,這里主要受來自孟加拉灣一帶的暖氣團的影響,因而冬季還是溫暖如春。夏季,由於昆明在雲貴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區高,氣溫垂直遞減,故夏季不熱。」
40. 「三大火爐」。
長江沿岸的南京、重慶、武漢夏季特別炎熱,號稱我國的「三大火爐」。這三個地方7月份的平均氣溫都在30℃以上,極端最高氣溫都在40℃以上。為什麼「三大火爐」夏季氣溫特別高呢?
每年七月中旬以後,鋒面雨帶北移到華北、東北一帶,長江流域的梅雨結束。這時,長江流域完全為副熱帶高壓所控制,氣流下沉增溫,常常出現乾旱,這就是伏旱。伏旱期間,天空晴朗少雲,風力微弱,日照強烈,似火的驕陽把大地曬得滾燙。七八月間白天的最高地面溫度為50℃~55℃。曬得發燙的地面,源源不斷地把熱量傳給大氣,因而氣溫不斷升高。這是「三大火爐」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這些高溫中心的形成與盆地或谷地的地形有密切關系。「三大火爐」都位於長江河谷中,海拔較低。河谷地形猶如鍋底一般,地面散熱困難。四川和兩湖都是盆地形勢,夏季風自東南吹來,越過東南丘陵和貴州高原到達盆地時,由於下沉增溫產生乾熱風,使「火爐」熱上加熱,特別是重慶,白天溫度最高,暑熱日和酷熱天數也最長。長江下游一帶的南京,因地勢開闊,又臨近海洋,所以,與武漢、重慶相比,酷熱的程度稍低,時間稍短。第三,長江流域水田遍布,河網密布。尤其是武漢地處江漢平原,四周湖泊星羅棋布。伏旱期間,因蒸發旺盛,廣闊的水面使大氣中水汽增多,空氣濕度增大。空氣濕度大的另一個原因是這時受單一的來自海洋的暖氣團控制。但此時盛行下沉氣流,風力微弱,空氣中的水汽不易消散,地面向空中輻射的熱量多被空氣中水汽吸收,又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射向地面,使地面氣溫不易降低。另外,空氣濕度大,人體的汗水不易蒸發,排汗散熱的功能大大降低,又熱又濕的空氣,使人感到悶熱難受。影響人的體感溫度,除溫度和濕度外,風速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特別悶熱的天氣,當清風吹來,人們會感到炎暑頓消。可是,這三個城市在酷熱的日子裡,風力也很微弱,更增加了人的悶熱感覺。
41. 「一年有四季,全年備寒裝。」
此民謠生動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氣候特徵。
D. 有關於地理的古詩詞,並附作者、朝代、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至少十首)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帶性。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指暖鋒天氣。
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於赤道地區。
4、「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長江的中游。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6、「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描寫的是我國春未夏初的梅雨天氣。
7、「青蓮出水,碧蓮玉筍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描述過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橫斷山的氣候和植被的垂直變化。
1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反映的地區是江淮地區。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廬山。
1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四川盆地。
1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廬山瀑布。
16、「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於江蘇省的蘇州市內。
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是陝西黃河大拐彎處地理景色的寫照。
20、「綠樹林邊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對環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間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里的白日依山盡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黃河入海流是指黃河注入渤海。
23、《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
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
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
首詞所描寫的河段位於長江中游的長沙市,詞中所指的高峽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
24、「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描寫的是長江三峽兩岸的風光。
25、「巍巍蒼蒼,冰峰百尺,懸河千丈,山川相間。」描寫的是青藏高原
E. 關於地理的詩詞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溫帶大陸性氣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快行冷鋒的影響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垂直地帶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准靜止鋒的影響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地球公轉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殼變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季節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相變化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水循環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之成為現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從長江三峽逆流而上,怎麼能到得了襄陽,然後到洛陽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地域性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地域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水循環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 ——地殼變動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通過水循環,使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蝕作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雲致雨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迎風坡易形成降水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在當時的條件下,東吳的船是怎麼樣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生物循環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風的影響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在此地附近
向陽石榴紅似火,背陰李子酸透心。 ——光照對植物的影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沙漠景觀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梅雨天氣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交通運輸條件對商業的影響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地球自轉
F. 有哪些詩詞中的地理知識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夜月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裡來了。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陳與義)
襄邑道中
宋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
百里榆堤半日風。
卧看滿天雲不動,
不知雲與我俱東。
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連船帆也彷彿也染上了淡淡的紅色,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雲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雲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
G. 含有地理知識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它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
天氣變化特徵。
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此詩描寫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入冬早的氣候狀
況,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氣候特徵。
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
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此詞出自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它反映了新疆地區的氣候特徵:
新疆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以西,屬於非季風
區,夏季風影響不到這里,因而這里雨水稀少,沙漠廣布、山麓礫石到處可見。
但這里臨近冬季風的源地,受冬季風影響很大。九月的輪台,狂風在夜間呼嘯著,
飛沙走石,風力作用十分強烈。
4、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一-唐.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一南唐●李煜《虞美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一北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三組詞都出自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這些詞都說明我國西高東低的地
形。正因為我國地形總體.上西高東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東流。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一唐●李白《將進酒》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它既說明了黃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
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
H. 古詩中蘊含的地理知識
古詩中蘊含的地理知識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里的春風指的就是夏季風。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由於海陸熱力性質不同,海洋、陸地上氣壓中心就會發生季節變化,從而引起一年中盛行風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夏季,亞洲大陸升溫快,形成低壓。北太平洋升溫慢,形成高壓。太平洋上的暖濕氣流以東南風吹向亞洲東南地區,形成東南季風,也就是夏季風。隨著離海洋的距離不斷增加,夏季風的勢力就會變弱,夏季風影響不到內陸地區。我國把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劃分為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劃分為非季風區。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就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這條線以東以南地區為季風區,季風區降水較多;這條線以西以北地區為非季風區,非季風區降水較少。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里的「胡」指的是中國對北方游牧民族的稱呼。胡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不教胡馬度陰山」說的是不讓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越過陰山。陰山是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西走向的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即北方少數民族和我國古代中原地區的分界線)。陰山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陰山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是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的分界線。
3.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該句詩描述了平原和山地的氣候差異,蘊含了山地垂直分異規律知識。四月的平原已經芳菲落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開放,這主要是由於山地海拔高導致氣溫的垂直變化造成的。對流層中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離地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因此,同一時間,平原地區氣溫高,百花開放的時間早,高山上氣溫低,百花開放的時間晚。
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該句詩反映了一個地方同一時刻不同的天氣狀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城市的一邊天氣晴朗,另一邊下雨。該句詩反映了對流雨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的特點。對流雨是大氣對流運動引起的降水現象。降水的形式主要有四種:對流雨、鋒面雨、地形雨和台風雨。對流雨是冷暖氣流呈上下對流運動而成雲致雨。
I. 請大家幫忙找找與地理知識有關的古詩文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
A、緯度地帶性B、經度地帶性
C、垂直地帶性D、非地帶性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
A、冷鋒天氣B、曖鋒天氣C、地形雨D、對流雨
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於()
A、極地地區B、赤道地區C、回歸線D、極圈附近
4、「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長江的()
A、源頭B、上游C、中游D、下游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生態系統的()
A、食物鏈關系B、金字塔形的營養級關系
C、物質循環D、能量流動
6、「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個時節是我國的春末夏初。這種鋒面雨屬於()
A、冷鋒B、曖鋒C、准靜止鋒D、對流雨
7、「青蓮出水,碧蓮玉筍世界」是形容()
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D、雲南滇池
8、「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氣候是()
A、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氣候
C、三江平原的溫帶季風氣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帶性氣候
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描述過去的()
A、寧夏平原B、河套平原C、江漢平原D、黃淮平原
1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是()
A、東風B、西風C、冬季風D、夏季風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橫斷山的()
A、降水垂直變化B、熱量垂直變化
C、光照垂直變化D、氣候和植被的垂直變化
1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1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反映的地區是()
A、長江中下游地區B、江淮地區
C、南嶺一帶D、華北平原
14、「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
A、黃山B、廬山C、泰山D、華山
1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
A、塔里木盆地B、柴達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葛爾盆地
16、「山嶺高,山路長,樣樣東西用肩扛,半世光陰路上忙」是反映何處過去交通的困難()
A、四川B、青藏高原C、福建D、雲貴高原
1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
A、黃果樹瀑布B、廬山瀑布C、壺口瀑布D、流沙瀑布
18、「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於()
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蘇省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個城市的氣候特徵()
A、台北B、南寧C、貴陽D、昆明
2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描述()
A、黃山B、廬山C、泰山D、華山
21、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應當指
A、地球的大氣圈B、地球的對流層
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
參考答案:
1、C2、B3、B4、C5、C6、C7、B8、A9、B10、D11、D12、D13、C14、B15、C16、C17、B18、C19、D20、C21、D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中的「春風」指的是(A)
A.夏季風B.冬季風
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述的是哪裡的自然景觀。
3.下列詩歌和諺語哪些是描述天氣的,哪些是描述氣候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東邊日出西邊雨。()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雨火對愁眠。()
4.「會當嶺絕頂,一覽眾山小」形容的是()
A泰山B黃山C廬山D峨眉山
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形容的是()
A泰山B黃山C廬山D峨眉山
6.「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形容的是()
A恆山B泰山C黃山D廬山
7.「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的「天上」指的是()
「海」指的是()
8.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從東到西是「風吹草低見牛羊」
「淺草才能沒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風沙
莽莽黃如天」那麼植被的變化從東到西是()它是隨著
什麼變化而變化()
9.「我家住在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
歌——」中的歌詞為什麼不是「不管是東北風,還是西南風」?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其原因是受什麼因素的影響
A.洋流B.地形C.海陸D.緯度
參考答案:1.A,2.長江三峽船下行時的景觀,3.天氣、氣候、天氣、天氣、天氣、天氣,4.A,5.C,6.D,7.巴彥喀拉山、渤海,8.草原草原荒漠荒漠,9.因為我國主要受來自夏季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冬季來自亞歐大陸的西北季風的影響,10.B
一、描寫地形的詩句如:
李白的《蜀道難》:
「......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渲,崖轉石萬壑雷。
......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此詩生動地描寫了四川省西部崎嶇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崍山等山脈屬於橫斷山脈的部分,山巒起伏,連峰接天,削壁深壑,連山聳立,地形非常復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從另一方面反映了該地區的地形特徵。地勢高低起伏,導致道路只能圍繞山峰盤旋,所以歷來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
二、描寫氣候的詩句如:
1、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後兩句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玉門關外的楊柳不青的原因是由於春風不度造成的,這里的春風當指夏季風。季風是由於海陸的熱力差異導致海陸上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變換而形成季風。夏季北太平洋高壓勢力大大增強,亞洲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太平洋曖濕氣流便沿著北太平洋西部邊緣,以東南風吹到亞洲東南岸,形成東南季風,即夏季風。在我國把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劃分為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為非季風區。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這條線以東以南為季風區,以西以北為非季風區。因為玉門關正好位於這條界線以西,關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風的滋潤了。
2、描寫平原與山地氣候差異的詩句如: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全詩短短四句,寫出了平原與山地氣候的差異。人間四月正是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開。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導致氣候的垂直變化造成的。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地面,因此離地面愈高的大氣受熱愈少,氣溫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度,由於平原和山地的相對高度較大,所以山頂的氣溫是山腳氣溫減去相對溫差,故山頂氣溫要遠低於山腳的氣溫。
三、描寫河湖的詩句:
1、李白的《將進酒》詩中前二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二句描寫的是黃河源源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上句寫大河之水天上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頭面顏喀拉山,黃河從這里發源,曲折東流,沿途接納了許多支流,經過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由於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它與第二級階梯高出2000-3000米,與平原地區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們來看,黃河好似從天而來。這種落差之大,使黃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目前,已在幹流上相繼建立了多個水電站和水利樞紐。
2、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青山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中以「輕舟」沿江下行,來形容長江流速之快。而「彩雲間」三個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以體現長江上下游之間的斜度差距,突出長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說明長江蘊有極其豐富的水能資源。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長江流到四川盆地以東,深切巫山,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由於兩岸青山的約束,水流湍急,形成了豐富的水能資源。
四、描寫自然景觀的:
1、蘇東坡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而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人從橫看、側看,從遠視、近視一觀察廬山,所見的廬山雄姿各不相同,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只因為人在廬山之中。廬山飛峙於長江南岸,鄱陽湖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呈東北—–西南走向,山體不大,但平地而起,顯得特別挺拔。主峰漢陽峰1473米,常隱沒在雲霧之中,時隱時現,變幻莫測。從地質構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所以「橫看成嶺側成峰」。
2、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此詩描寫的是我國著名的東岳泰山。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座落在山東丘陵之中,周圍山地高低起伏,低山連綿,唯泰山突穎面出,海拔1532米,為山東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號稱五嶽之首。泰山歷受各朝帝王重視,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進行封禪,表示改制應天,以告太平。歷代文人學士亦慕名而來,留下不少贊美泰山的詩篇和題字或游記。以致泰山成為聞名中外的五嶽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