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東亞的知識點
『壹』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這是我班主任高考前給我資料~本人是讀地理的剛高考完~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 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單元 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捨五入) 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准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 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 雪線上升 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 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台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 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 滑坡、泥石流較多 較少
第三單元 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並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12、水準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14、風向:(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準運動並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後,出現雨雪、降溫天氣。 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18、氣壓系統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9、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流迴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2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風環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梅雨(准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 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24、氣候形成因數: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2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º——40º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º--60º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º--55º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27、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台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台風 旱澇災害 寒潮
發生的時間 夏秋季節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發源地 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 蒙古、西伯利亞
影響地區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 除青藏、雲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
天氣變化 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風、雨雪、凍雨
28、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29、溫室效應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②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30、綠化的環境效益: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②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第四單元 水環境
1、水迴圈: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秘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 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第五單元 陸地環境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岩石成因分類:岩漿岩(噴出岩和侵入岩)、沉積岩(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岩。
4、地殼物質迴圈:岩漿冷卻凝固→岩漿岩-外力→沉積岩-變質→變質岩-熔化→岩漿
5、地質作用: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岩塊-地壘、下沉岩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10.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③風力侵蝕——風蝕溝谷、風蝕窪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
④風力沉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
1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1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1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緯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背風坡。
14、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1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禦:提高建築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單元 季節知識專題
學習好季節知識的關鍵:①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相反,即北半球與南半球在同一時間處於不同的季節。
②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方向;晨昏線與經線和晝夜的位置關系;晝夜長短的變化;
③北半球的四個重要節氣: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貳』 東亞地理區域怎樣學習
東亞地理很復雜,學習的時候建議分國家學習。
東亞國家主要是中國、日本,回以中國地理為主。答你把中國地理學習好了,東亞地理就完成了百分之八十。
日本是島國,凡是和海洋相關的問題,日本很難跑掉。高中的區域地理教材中,日本都是單獨拿出來講的,學好了也就可以了。
蒙古國的地理不復雜,而且很多都是和中國一起講的,不必在意。
朝鮮、韓國是近幾年熱點,請多關注。考試的概率異常的大!
學習時,首先要明白經緯度,這個可以幫助你降低難度的哦!然後就是主要城市、河流、湖泊、山脈。經濟上主要看農業、工業。
有問題繼續追問。
『叄』 高中地理知識點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 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單元 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捨五入) 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准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 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 雪線上升 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 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台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 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 滑坡、泥石流較多 較少
第三單元 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並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12、水準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14、風向:(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準運動並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後,出現雨雪、降溫天氣。 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18、氣壓系統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9、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流迴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2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風環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梅雨(准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 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24、氣候形成因數: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2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º——40º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º--60º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º--55º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27、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台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台風 旱澇災害 寒潮
發生的時間 夏秋季節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發源地 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 蒙古、西伯利亞
影響地區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 除青藏、雲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
天氣變化 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風、雨雪、凍雨
28、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29、溫室效應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②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30、綠化的環境效益: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②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第四單元 水環境
1、水迴圈: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秘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 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第五單元 陸地環境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岩石成因分類:岩漿岩(噴出岩和侵入岩)、沉積岩(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岩。
4、地殼物質迴圈:岩漿冷卻凝固→岩漿岩-外力→沉積岩-變質→變質岩-熔化→岩漿
5、地質作用: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岩塊-地壘、下沉岩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10.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③風力侵蝕——風蝕溝谷、風蝕窪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
④風力沉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
1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1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1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緯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背風坡。
14、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1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禦:提高建築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單元 季節知識專題
學習好季節知識的關鍵:
①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相反,即北半球與南半球在同一時間處於不同的季節。
②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方向;晨昏線與經線和晝夜的位置關系;晝夜長短的變化;
③北半球的四個重要節氣: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肆』 高中地理,中亞,西亞,非洲的知識點!!
亞洲
亞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
東北以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為界,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極洲1400歐洲1000大洋洲900
亞洲地理分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3)
亞洲的地形(4)
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
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形成眾多長河,如長江(6300千米),葉尼塞河(千米)印度河(2900千米)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大的山脈,
珠穆拉馬峰: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面積260萬平方千米
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面積約37萬平方千米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處達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千米死死海:世界陸地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415米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群島,總有島嶼二萬多個,面積243萬平方千米
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西面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
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水汽多,降水也多
亞洲的氣候類型:(7)非洲氣候:(9)
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地區,亞洲人口佔世界人口百分之六十一,
世界上超過人口一億的國家(10)世界各大洲或地區人口數和平均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
人口增長對土地的壓力(12)
亞洲共有民族10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
文化:華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恆河文化;阿拉伯文化
亞洲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亞洲人類文明的發祥地(12)
亞洲不同地區住房服飾等的差異(13)
三類產業:農業;工業和建築業;流動部門和服務部門
『伍』 求高二地理重要知識點:東亞與日本 東南亞 南亞與印度 中亞 西亞 非洲與埃及 歐洲西部與德國 東歐北亞俄羅
寫在前面:給你的都是從我老師課件里整理的一些常考的,並不是全部知識點。。。有大量的思考題
亞洲總論:
思考:為什麼亞洲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分布最 廣?
(亞洲面積廣大,且有大面積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且有高大山
地阻擋水汽深入內陸)
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顯著(三種)
東亞——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亞、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思考:為什麼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典型?
(面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海陸
熱力性質差異最顯著)
河湖總體特徵:多大江大河,發源於中部山地,向四周流入海洋
//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
思考:東亞、東南亞、南亞為什麼成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①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類在此聚居的歷史悠久,②發展農業
的自然條件優越:地形平坦開闊,多沿海平原/沖積平原土壤肥沃/
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多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
經濟發展差異大
日本——高度發達
韓國、新加坡等——發展中富裕國
沙特等——西亞石油輸出富裕國
大部分國家——經濟基礎薄弱,工業不發達
東亞及日本:
東亞五國: 臨海國——中國 內陸國——蒙古 島國——日本
半島國——朝鮮 韓國
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成因:面臨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亞歐大陸,海陸熱力差異大。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或低溫少雨
受緯度位置影響:分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 受海陸位置影響:分海洋性季風(日本)和大陸性季風(我國),朝鮮半島有過渡性
西部內陸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氣候特徵: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
成因:海陸位置——深居內陸,受不到海洋氣流的調節
地形——山脈的層層阻擋
經濟特徵: 地區條件優越,人口稠密,農業、工業發達.
地區條件較差,人口稀少,畜牧業為主。
農業特徵
東部沿海——季風水田農業為主,還有種植小麥
西部地區——草原廣闊,畜牧業為主
工業特徵:東部形成許多新興工業區,西部以礦業、畜產品加工業
為主
日本:
島國,山地丘陵多(3/4),平原狹小,多火山、地震
思考: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思考:日本的降水在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有什麼差異?(太平洋沿岸地區夏季多雨——東南季風,日本海沿岸是冬季多雪——西北季風)
河流短小流急
大部分工業資源貧乏:
礦產資源貧乏,森林、水力、水資源豐富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1.形成加工貿易型經濟的原因
(1)國內資源貧乏,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
(2)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
(3)科技水平高,勞動力資源充足
工業分布: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思考:日本工業為什麼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區?
(國內資源貧乏,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港口條件優越,便於
原料和產品的運輸/城市和人口集中,勞動力充足,市場廣大)
工業區:京濱、阪神、北九州、名古屋、瀨戶內海
對外貿易
主要貿易對象:美國、亞洲和西歐
思考:日本水稻單產高的主要原因?
(農業科技水平高/精耕細作/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
思考:日本缺乏棉花,為什麼紡織工業卻十分發達?
(①紡織工業歷史悠久,技術精良②人口眾多,紡織品的消費量大
③石油化學工業發達,化纖紡織占重要地位)
東南亞:
地形特徵:1。中南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下游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馬來群島地形崎嶇,山嶺眾多,多火山、地震
思考:馬來群島為什麼多火山、地震?
(位於三大板塊碰撞的消亡邊界,多火山地震,其中印尼稱「 火山國」)
1.熱帶雨林氣候 成因——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赤道附近海域廣闊,水汽充沛
2.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糧食作物——水稻(季風水田農業)
熱帶經濟作物——橡膠(泰國)、油棕(馬來西亞)、椰子、蕉麻(菲律賓)
水系水文特徵:
半島上的河流上游特徵:各大河自北向南流,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這些河流上遊河谷成V字型,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半島上的河流下游特徵:河谷展寬,泥沙沉積,形成沖積平原。其中,湄公河平原是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
群島上的河流短促,流量豐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1)記住幾條主要的河流,以及在中國境內的名稱
(2)湄公河所流經的國家及對應的氣候
(3)不同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徵
(4)根據河流流向判地形地勢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徵:
(1)從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
(2)上游V形谷,侵蝕作用為主,水能豐富
(3)下游U形谷,沉積作用為主,重要的農耕區(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東方的多瑙河)
源地——青藏高原
注入海域——南海
流經的國家——中國、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
思考:為什麼近年來有眾多中國人到東南亞的旅遊?
(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既有豐富的熱帶自然景觀,又有許多名勝
古跡和風土人情//中國到此旅遊的市場距離短//中國經濟的發展,生
活水平的提高)
思考:泛亞鐵路首選修建東線的原因是什麼?
東線的優勢區位條件:
運營里程、
人口和經濟水平、
地形、
投資費用
思考:自然環境對泛亞鐵路修建帶來哪些不利條件?
(地形崎嶇,地勢起伏大/地處板塊交界處,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經過喀斯特地貌區)
南亞與印度
南亞:
三大地形區 : 北部山地:喜馬拉雅山地南坡 中部平原: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西高東低,起伏和緩
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1)氣候特徵:全年高溫,有明顯的雨.旱兩季
雨季:6——9月,西南季風
旱季:10月——次年5月,東北季風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高山氣候:南亞北部的山地
熱帶沙漠氣候
氣候特徵:全年高溫乾旱
分布:南亞西北部地區
西南季風對農業的影響
正常年份---收成好 異常年份---收成不好
西南季風較強得年份:
來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災
西南季風較弱的年份:
來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災
思考:1.南亞西北部為什麼會成為熱帶沙漠?
(①冬季受高壓控制,夏季西南季風影響不到,降水稀少
②人為植被破壞嚴重)
2.孟加拉國為什麼多洪澇災害?
(①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 / ②位於恆河三角洲,水網密集/
③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3.為什麼印度多水旱災害?
(西南季風的不穩定性造成的,當西南季風強時澇災,西南季風弱
時旱災)
4.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為什麼成為世界上年降水最多的地區?
(西南季風從海洋上帶來了充沛的水汽/該地位於西南季風的迎風
坡,受地形抬升產生大量的地形雨)
以孟買為例熱帶季風氣候氣溫最高值為什麼出現在4—5月,而
不是在6—8月?
(東北季風減弱,難以越過青藏高原和喜山山脈//太陽直射點北移,氣
溫升高//4、5月份西南季風未到多晴燥天氣,6月份已進入雨季,陰雨
天氣多,氣溫低)
思考:兩條河流水量的補給方式?
1.農業發展的有利與不利自然條件
(1)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2)各地地形、氣候條件不同,農作物種類多樣
(3)土壤肥沃(德干高原上的黑土及沖積土壤)
(4)灌溉水源充足(恆河)
(5)常有水旱災害發生
農作物種類、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水稻——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
小麥——恆河上游地區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東北部低山坡上(多雨及排水良好的坡地)
黃麻—— 恆河三角洲(低平的地形和潮濕的氣候)
工業分布——靠近原料產地為主
①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鋼鐵、麻紡織工業
②以孟買為中心的棉紡織工業區
③以班加羅爾為中心的新興工業區
城市
1.新德里:首都,全國鐵路交通中心
2.加爾各答:最大工業城市,麻紡織工業中心
3.孟買:最大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
中亞:
范圍 :哈薩克. 吉爾吉斯. 塔吉克. 土庫曼. 烏茲別克(斯坦)
地形 地勢:地勢西北低東南高
地形類型和地形區:以丘陵、平原為主;圖蘭平原、裏海沿岸
平原、哈薩克丘陵
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夏季,乾旱和半乾旱氣候為主
地表徑流貧乏,多內流河、內流湖
內流河——阿姆河、錫爾河
內流湖——裏海(全球最大)、鹹海、巴爾喀什湖
外流河——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
思考:巴爾喀什湖東西側水域鹽度差異及原因.
(①西部有伊犁河補給,東部沒有河流補給 ②蒸發量強烈
③東西聯接處水域狹窄,兩側湖水交換不暢)
灌溉農業 小麥——北部
棉花——阿姆河、錫爾河流域(世界第三大產棉區)
水稻——阿姆河、錫爾河下游地區
畜牧業: 東部山地畜牧業//荒漠畜牧業
(養羊為主,細毛羊、羔皮羊)
思考:分析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種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
(氣候乾旱,光熱資源充足/河流流經,灌溉水源充足/河流沿岸土
壤肥沃/平原地形,平坦開闊)
為什麼近年來鹹海的面積不斷縮小?
(氣候變化造成氣候乾旱//無節制地引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水發展灌溉
農業,使得入湖水量驟減//周圍地區植被的破壞,使得涵養水源、
調節氣候的功能下降)
中東: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
中東的范圍:西亞(不含阿富汗)+埃及
海陸位置: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包圍之中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
蘇伊士運河——紅海、地中海(173千米,法—英—埃及)
土耳其海峽——黑海、地中海
曼德海峽——阿拉伯海、紅海
高原為主的地形
1.三大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阿拉伯高原
2.平原分布較少:尼羅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兩河流域平原
3.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400米)——斷裂陷落形成
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常年炎熱乾燥
世界最大的油庫
1.特點: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
2.分布:以波斯灣為中心的地區
3.主要產油國: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埃及
運輸路線
A.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日本和中國為主
B.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好望角——西歐或北美
or 蘇伊士運河——西歐或北美
C.油田(油管)——地中海、紅海沿岸——西歐或北美
區域熱點問題——阿以沖突、巴以沖突
核心問題:巴勒斯坦問題、 耶路撒冷問題、被佔領土問題、
非洲
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H>1000米)
赤道橫穿東非高原,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死火山)——
山頂終年積雪
衣索比亞高原有「非洲屋脊」之稱
思考: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原先為一內陸湖泊,後來地殼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形成陸地)
東非大裂谷
特點:裂谷帶兩側多火山、湖泊(維多利
亞湖/坦噶尼喀湖)
成因:板塊張裂地區積水則形成湖泊,
並還在擴大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特點、成因)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及西南部非洲
思考:為什麼撒哈拉沙漠會形成全球最大的沙漠?
①北回歸線穿過,在副高的控制下——炎熱乾燥
②從亞洲內陸吹來的東北信風,不易產生降水
③西部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響
④海岸線平直,不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
熱帶雨林氣候(分布、特點、成因)
——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地區
熱帶草原氣候(分布、特點、成因)
——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以及東非高原的赤道地區和馬島的西部
思考:為什麼東非高原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海拔較高氣溫下降,缺乏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思考: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為什麼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大氣環流——東南信風由海洋吹向陸地
地形——迎濕潤氣流的山坡
洋流——沿岸馬達加斯加暖流的影響
剛果河:①發源於東非高原,自南向北、從東向西注入大西洋
②流經地形區 南非高原、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區
剛果盆地——熱帶雨林氣候區(為主)
③流量第二大,季節變化小,水能資源最豐富
思考:剛果河成為全球水能資源
最豐富的原因?
(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河流水量 大/河流落差大)
石油——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
黃金——南非、剛果 金剛石---剛果
銅——尚比亞 鋁土礦——幾內亞
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的單一商品經濟
——礦產、木材、畜產品和熱帶經濟作物等原料或半成品
北非經濟相對發達
北非因石油的開采和出口使各國收入較高
北非地區主要的礦產資源,並分析礦產資源開發的有利與不
利區位因素
石油和磷礦
有利因素:礦產資源豐富/靠近世界主要航線/國際市場需求量大/與世
界主要市場聯系方便
不利因素:技術落後/勞動力素質低/氣候乾旱,自然條件惡劣
埃及:
地理位置
1.位置:地跨亞非兩洲,瀕臨紅海和地中海、扼守蘇伊士運河
2.范圍:非洲部分+亞洲的西奈半島
尼羅河
第一長河
從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經過地形區——東非高原、撒哈拉沙漠為主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每年6——10月定期泛濫:
上游的熱帶草原氣候區此時氣壓帶和
風帶北移,受赤低控制,降水多,
形成雨季
(1)形成尼羅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
(2)兩岸形成肥沃的土壤
(3)便利的灌溉水源
思考:埃及種植長絨棉的優勢條件有哪些?
①光熱資源充足 ②便利的灌溉水源
③肥沃、平坦的沖積平原
④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阿斯旺大壩
利: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魚、旅遊
弊:庫區周圍生態破壞/庫區以下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口漁業資源
減產/三角洲遭侵蝕
主要經濟支柱:
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業
西歐和德國
輪廓特點: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
冰川地形廣布
北部——挪威峽灣,芬蘭的「千湖之國」
中部——中歐平原波狀起伏
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湖光山色及許多角峰
思考:為什麼歐洲多冰川地貌? (緯度高)
氣候——
深受大西洋影響
1.氣候類型
溫帶海洋性氣候:成因分析(
(1)緯度位置:多位於350N——600N之間的溫帶地區
(2)大氣環流: 受西風影響
(3)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輪廓破碎,海岸曲折
(4)地形:中部為平原,南部為東西走向山脈有利於海洋氣流
深入內陸
(5)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濕作用
地中海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山氣候
極地氣候
1)東西差異:
從西向東降水量減少,溫差增大
海洋性減弱,大陸性增強
2)南北差異:
北部極地氣候.中部溫帶氣候.
南部地中海氣候(亞熱帶)
3)山地:
阿爾卑斯山地為高山氣候
河網密布,水量大,航運便利
多瑙河和萊茵河(源地、流向、入海處)
萊茵河——
發源於瑞士,南向北注入北海
多瑙河——
發源於德國,自西向東注入黑海
思考:為什麼萊茵河成為全球貨運最繁忙的內河航道?
(①河流水量大且季節變化小 ②地形平坦,水流平穩 ③該地區
經濟發達,貨運量大)
思考:為什麼歐洲西部成為世界人口
稠密區之一?
①自然條件優越(地形.氣候.河流.水源
等) ②工業化最早,經濟發達
思考:為什麼歐洲的乳畜業特別發達?
(①溫帶海洋性氣候日照少,不適於農作物生長,有利於多汁牧草
的生長 ②以平原為主的地形,使本區草場廣布 ③人口多,城市
密集,對乳畜產品需求量大)
4.發達的旅遊業
(1)主要景點和國家:
(2)旅遊業發達的原因:
①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多種多樣,人文景觀豐富)
②經濟水平高,市場距離短
③交通便利
英國
乳畜業(西部):氣候濕潤,光照較少,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但適宜多
汁牧草的生長
小麥種植業(東南部):相對光熱條件較好,更適宜小麥生長
思考:比較英國和日本的位置特點、氣候特徵、工農業分布狀況.
法國
面積最大的歐洲西部國家
農業很發達:
西南部和南部是地中海園藝業
巴黎盆地及以北混合農業區為主
思考:分析法國有哪些葡萄酒生產的有利條件。
(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盛產葡萄,原料豐富/
生產歷史悠久,工藝水平高/
靠近歐洲大陸,市場廣闊/
交通便利)
核能利用比例全球最大,
佔70%
德國
位置:歐洲大陸的「十字路口」,連接東歐.西歐.北歐.南歐,鄰國 特徵:
①現代工業高度發達
②工業分布較為平衡
③新興工業逐步向南發展
④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發展的有利條件
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
豐富的煤炭資源
雄厚的科技力量
歐洲大陸十字路口,市場廣闊
工業區分布
萊茵—魯爾區(傳統):機械製造、化學、採煤、鋼鐵、紡織
慕尼黑周圍:飛機、電子、宇航
城市
柏林——首都,最大城市
漢堡——最大港口和造船中心
法蘭克福——最大航空港、鐵路樞紐和化學工業城市
歐洲東部
國家 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
東歐平原上三國: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克蘭
跨亞歐的俄羅斯
北亞: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部分
俄羅斯
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包括歐洲東部的大部分和北亞的全部
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總體較平坦,以平原、高原為主
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主要是平原,東部為高原山地
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冷夏溫
各地差異較大: 東西差異(西部海洋性更強)
南北差異
東歐平原:受大西洋影響,較為溫和(西暖東寒)
北冰洋沿岸:終年是極地氣候
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的影響,寒冷又漫長
分析奧伊米亞康成為北半球一月份寒冷中心的原因。
緯度:較高且白晝較短,獲得太陽輻射少
海陸:位於較高緯度的大陸內部,冬季降溫強烈
地形:南高北低成U形,北冰洋南下冷空氣聚集在此,不易擴散,
形成寒冷中心。
(1)伏爾加河:歐洲第一長河,發源於東歐平原,注入裏海,水能豐富,
航運價值高
(2)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從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有凌汛現象,結冰期長
思考: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三大河流為何向北流?
(西伯利亞地區地勢南高北低)
貝加爾湖:全球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斷裂構造湖)
自然資源:
森林——全球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區
水能——世界第二,開發主要在伏爾加河上
礦產——石油、煤、天然氣、鐵礦、有色金屬等
思考:為什麼俄羅斯亞洲的三大河流沿岸平原農業不發達?
(三大河流沿岸平原地區緯度位置高,熱量條件差,不適宜農作物
生長//河流沿岸沼澤廣布,無法進行農耕)
思考:二戰後,原蘇聯人口向亞洲部分遷移的原因是什麼?
(開發亞洲部分的國土)
與日本相比,俄羅斯工業分布的特點是什麼?簡述其原因.
(特點:分布在內陸.
原因:接近原料.燃料產地,礦產資源豐富)
以鐵路為主,管道運輸.公路.航空.海洋.運輸均很發達
歐洲部分——鐵路網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
亞洲部分——比較稀疏,有亞歐大陸橋
思考:俄羅斯亞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亞大鐵路就沿南部
山區修建,這是為什麼?
①南部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②北部氣候寒冷,凍土沼澤廣布,建設難度大/人口稀少
③距離周邊鄰國較近,更便於發展經濟。
摩爾曼斯克,它具有北極圈內特有的長夜和長晝現象。摩爾曼斯克是北極圈內罕見的不凍良港,這得惠於北大西洋暖流。
思考:俄羅斯為什麼形成以鐵路運輸為主,河運不佔主要地位的交通?
領土東西長,工業重心在歐洲,礦產.能源等主要在亞洲,國內運輸主要
貨運流向為東西向,河流雖多,但結冰期長,且多為南北向,與東西貨
運流向不一致
『陸』 尋一份高中地理東亞分區的詳細知識點,謝謝
1、位置和范圍
東亞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等國家( 見下圖)。其中朝鮮、蒙古同我國接壤,日本、韓國與我國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徵
(1)多半和島嶼,海岸曲折( 多港灣)
東亞海岸線比較曲折( 圖7.2),沿海有許多半島( 朝鮮半島、山東半島)、島嶼( 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南海諸島、台灣島、海南島)和邊緣海( 日本海、黃海、東海、南海)。
(2)地勢西高東低
東亞的西部內陸多高原和山地,東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從西往東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與山地丘陵,平原少
東部的半島和島嶼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積狹小,河流短促。
3、季風氣候顯著
(1)東亞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東亞東部從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熱帶、亞熱帶、溫帶三種季風氣候類型,中國西北部和蒙古境內受夏季偏南風的影響較小,降水很少,屬於乾旱、半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2)東亞的氣候顯著成因
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 圖),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水汽( 圖)。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
東亞地形對環境的影響
(1)影響氣候: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利於( 夏季風)來自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豐富降水;
(2)影響河流( 水系): 地勢西高東低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系。
(3)影響河流( 水文): 地形呈階梯狀使河流在流經階梯之間的河段,由於具有較大的地形落差,蘊藏極為豐富的的水能資源。
(4)影響河流( 水系水文): 半島和島嶼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豐富。
(5)影響植被與含沙量( 水文): 半島和島嶼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氣候濕潤,有利林木生長,森林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山區優點:
山區其他資源豐富,在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采礦業等方面,往往具有優勢。
①森林多,山區是我國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地區: 最大林區是東北原始林區包括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第二大林區是西南原始林區包括喜馬拉雅山南坡和雅魯藏布江大拐變處以及橫斷山區,第三是東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區包括台閩贛等;
②丘陵可發展林果,丘陵多己開辟為梯田、果園、或栽培經濟林木;
③名山成旅遊資源,少數挺拔峻峭的山峰成為名山和重要旅遊資源: 如五嶽( 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四大佛山( 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或旅遊名勝( 黃山、廬山、武夷山、巫山三峽、台灣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長白山白頭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莊、湖南張家界、北京八達嶺、四川九寨溝、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江西井岡山等;
④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場資源( 如阿爾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國發展牧業的重要草場資源)。
⑤發展多樣化的農業,山區起伏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提供多樣化的作物生長條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種的地方,也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建立生態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
東亞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民族: 漢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鮮族等
(1)東部沿海地區人口稠密及成因: 氣候溫暖濕潤,平原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工農業發達,所以人口稠密。
(2)西部內陸人口密度小及成因: 高原、山地較多,氣候乾燥,人口較少,畜牧業占重要地位。
經濟活躍-各國經濟特點
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這里一向是水稻、茶葉、蠶絲等農產品的主要產區。
(1)朝鮮: 朝鮮半島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朝鮮的森林、礦產資源豐富。
(2)韓國: 較發達的國家,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經濟以汽車、電子、服裝等為主,進出口貿易發達。
(3)日本: 是本區現代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4)蒙古: 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5)中國: 香港、台灣和東部沿海的一些地區是經濟發達和新興的工業區。
『柒』 高中地理亞洲知識點
亞洲除去中國之外最重要的是東亞日本,南亞和東南亞,還有西亞和中亞了解就ok
『捌』 高中世界地理亞洲的重要知識點
亞 洲:
1.亞洲概況. 亞洲是世界第一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
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臨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島嶼環列,自北而南有千島群島、庫頁島、日本群島、台灣島和菲律賓群島。南部有三大半島,自東而西是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東南和南部海面還有許多島嶼如馬來群島。亞洲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約佔全洲面積3/4,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於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著名的大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外圍。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亞洲地勢起伏很大,有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和世界最低的死海窪地,整個地勢為中部高,逐步向四周傾斜的形勢。
亞洲的大河主要發源於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注入北冰洋的大河在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注人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和循公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恆河、印度河等。著名的湖泊有: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死海是世界上最鹹的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
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十分顯著。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中部和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侯;西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北部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極地氣候。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區為高寒氣候及垂直氣候帶.
亞洲有48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和西亞、中亞和北亞。
2.東亞:東亞指亞洲東部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和蒙古五個國家.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側的一個群島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統稱日本群島。北方四島為前蘇聯佔領,現仍被俄羅斯佔領。人口1.2億多,是個地狹人稠的國家。日本屬多山地形,山地、丘陵占國土總面積3/4。關東平原為最大平原。海岸線曲折、多優良,著名的海港有神戶和橫濱。多火山、地震,富士山為活火山。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礦藏資源貧乏。屬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等
日本經濟有以下三方面特點:①資源貧乏,對外依賴性大。②生產力分布極不平衡,工業大部分集中在本州南部太平洋沿岩地區,京濱區(東京一橫濱)、販神區(大皈一神戶)、名古屋區、九州島州北部和懶戶內海沿岸是日本主要工業區。③農業生產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但現代化水平較高。
朝鮮:為多山的半島國家,四臨黃海,東瀕日本海,北面隔鴨綠江和圖門江與我國接壤,東北部與俄羅斯相鄰,南部與韓國接壤。面積12.3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2100萬季風氣候顯著,有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朝鮮北部重工業較發達,主要工業部有電力、機械、化學、紡織等,還有棉花、煙草等經濟作物。高麗人參是著名特產。此外還盛產蘋果。首都平壤人口約200萬是朝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韓國:為多山的半島國家,西臨黃海,東瀕日本海,北部與朝鮮接壤。面積99000平方千米,人口4300多萬。全稱大韓民國,於1948年成立。海洋性氣候特點顯著。森林資源、水力資源、沿海水產及海鹽資源豐富。近二十年來經濟發展很快,工業部門主要有石油化工、電工、機械。化學、造船、電子等部門;農業以種植水稻、大麥為主。首都漢城,人口837萬,為韓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仁川、釜山是主要海港。
蒙古:介於中國、俄羅斯兩國間,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1500米,氣候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多戈壁沙漠,經濟以畜牧業為主,首都烏蘭巴托,是畜產品加工中心。
3.東南亞: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有11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是: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和東帝漢。
東南亞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十字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東南亞是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有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胡椒等經濟作物。礦產主要有錫和石油。中南半島的平原地區是稻十的重要產地。此外,東南亞還是華僑和華裔最多的地區,佛教盛行的地區。
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棕油、錫居世界首位;菲律賓的椰子、蕉麻佔世界首位,泰國的稻米大量出口,天然橡膠、錫和抽木為泰國四大物產。稻米、袖木、紫檀都是緬甸的重要出口物資。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有「千島之國」之稱。印尼是世界金雞納霜和木棉的最大產地。
新加坡:是一個著名的花園城市國家。經濟以轉口貿易和航運為基礎,發展了煉油、造船、電子、紡織、食品等工業。旅遊業收人是新加坡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於1967建立,簡稱東盟。汶萊在1984年加人,越南在1995年加人,寮國和緬甸在1997年加人,柬埔寨在1999年加人。在成立初期,東盟強調用和平手段解決區域內部爭端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探索經濟合作途徑。在80年代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
4 南亞:是指從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共8個國家:北部有尼泊爾、錫金、不丹三個內陸山國,中部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臨海國;南部印度洋上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兩個島國。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他地區隔開,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所以也稱南亞次大陸。南亞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南亞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東北部,地處西南季風的迎風面,降水豐沛,乞拉朋齊降水量達11000毫米,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印度:大部分在印度半島上面,東北部和西北部與我國為鄰,印度洋三面環繞,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10億,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是世界上的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國之一。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是最大的城市和麻紡工業中心,盂買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印度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
巴基斯坦:為灌溉農業發達的國家,首都是伊斯蘭堡,卡拉奇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海港和工業中心;也是重要的國際航空站,位於南部沿海。
5.中亞: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五國。
中亞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D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湖,位於中亞的西部。
中亞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有煤、鐵和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等。
早在古代,中亞就是亞歐大陸東西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著名的古代「絲綢之路』就是從中亞南部穿過。現在,鐵路交通東起中國太平洋沿岸,西達歐洲大西洋沿岸,中亞位於聯系太平洋和大西洋、橫貫亞歐大陸的由鐵路構成的「亞歐大陸橋」的中心環節。
哈薩克:是中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首都是阿拉木圖。
烏茲別克斯:首都是塔什干。盛產棉花有「白金之國」之稱。
吉爾吉斯坦:首都是比什凱克。
土庫曼:首都是阿什哈巴德。
塔吉克:首都是杜尚別。
6.西亞: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十亞平原和小亞細亞半島,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是:伊朗、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塞普勒斯、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西亞地處亞、非、歐三洲交界處,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之間,所以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
西亞有重要的海峽和運河,蘇伊士運河溝通廠地中海和紅海,連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土耳其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峽、達達尼爾海峽)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門戶。曼德海峽是印度洋進人紅海的要道。霍爾木茲海峽是石油運輸的要道。
西亞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居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世界上的阿拉伯人主要聚集在西亞和北非。
西亞還是世界石油寶庫,以波斯灣為中心的巨大石油帶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區,波斯灣沿岸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重要石油生產國,西亞生產的石油90%以上供輸出,石油輸出量約佔世界石油總輸出量的60%,主要輸往西歐、日本和美國。
灌溉農業和畜牧業:農業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綠洲上。椰棗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是伊拉克等國的出口特產。西亞畜牧業較發達,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產品都很著名。用羊毛織成的地毯,是伊朗等國的出口商品.
『玖』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轉抄;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 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單元 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捨五入) 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准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 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 雪線上升 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 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台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 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 滑坡、泥石流較多 較少
第三單元 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並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12、水準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14、風向:(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準運動並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後,出現雨雪、降溫天氣。 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18、氣壓系統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9、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流迴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2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風環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梅雨(准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 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24、氣候形成因數: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2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º——40º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º--60º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º--55º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27、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台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台風 旱澇災害 寒潮
發生的時間 夏秋季節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發源地 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 蒙古、西伯利亞
影響地區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 除青藏、雲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
天氣變化 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風、雨雪、凍雨
28、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29、溫室效應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②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30、綠化的環境效益: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②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第四單元 水環境
1、水迴圈: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秘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 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第五單元 陸地環境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岩石成因分類:岩漿岩(噴出岩和侵入岩)、沉積岩(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岩。
4、地殼物質迴圈:岩漿冷卻凝固→岩漿岩-外力→沉積岩-變質→變質岩-熔化→岩漿
5、地質作用: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岩塊-地壘、下沉岩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10.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③風力侵蝕——風蝕溝谷、風蝕窪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
④風力沉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
1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1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1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緯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背風坡。
14、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1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禦:提高建築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單元 季節知識專題
學習好季節知識的關鍵:①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相反,即北半球與南半球在同一時間處於不同的季節。
②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方向;晨昏線與經線和晝夜的位置關系;晝夜長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