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從地理位置看武漢手抄報

從地理位置看武漢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1-03-03 20:26:02

⑴ 手抄報武漢加油內容三年級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⑵ 重啟武漢後最美模樣手抄報

重慶武漢後的最美手抄報是需要自己去發揮你的一個想像,還有去參考一些資料都是可以的。

⑶ 介紹武漢的手抄報內容

我也是剛到,木耳山村如此多

⑷ 地理手抄報怎麼做要圖!!

http://eblog.cersp.com/UploadFiles/2007-11/112178082.jpg



⑸ 我看<<武漢的新變化>>的手抄報

我來為民服務啦...`!
人口:杭州市區人口原來只有70多萬,現在已發展到200多萬。

面積:30年前,杭州的市中心在解放路一帶,武林門地區算是偏僻的地方了。現在呢,武林門成了杭州市的中心地區。杭州市區向東、南、西、北四面擴展,蕭山、餘杭劃入市區以後,杭州市區的佔地面積在全國大城市中已排在第四。

風景區:杭州越來越美了,這是隨處可見的變化。西湖風景區被重新打扮了一番。西湖南線重新改造以後,遊人可以悠然自得地漫步西子湖畔。雷鋒塔的重建,再現了杭州悠久的文化底蘊。西湖西擴,使景區的游覽范圍更大。西湖的山更青,水更秀,西湖更美了。

經濟:經濟上,調整政區後的杭州的GDP等多項經濟指標都擠身全國前列,近幾年更是得到了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生活品質之城等金名片。現在杭州的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結構的變化也很大。杭州原來是以輕工紡織為特色的城市,現在發展到電子、通信等高科技產業和輕紡工業、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城市。杭州人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用電器早已普及,家用轎車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了。

城市建設:近年來,杭州開展了三口五路,五縱六路,背街小巷,繞城高速,杭新景高速,杭浦高速,杭徽高速,杭甬運河等項目建設。接下來主要圍繞城區東擴的指導思想開展城建,計劃和正在建設的交通大動脈有:地鐵一期工程,三縱五橫城市快速主幹道,第二繞城高速公路,京杭運河二通道,錢江隧道(蕭山通道)。
參考資料:整理滴...

⑹ 我愛武漢我的家手抄報內容

武漢是一個九省通衢的城市,也是魚米之鄉。它的歷史文化、江河湖泊、特色小吃都非常著名。
說起歷史文化那是千言萬語都說不清。古琴台是鍾子期和俞伯牙交朋友的地方,這里山高水長,參天大樹隨處可見,這里的桂花,真是國色天香,迎面而來的花味,無法抵抗。東湖,它的面積是西湖的好多倍,水很清澈,一點兒也不渾濁。這里的菊花是極品,沒開時像一個害羞的少女,開放時像個自信的模特,喜歡表現自我。還有湖北省博物館里的標本在上萬種,被人們稱為世界奇觀,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贊美。
如果要吃武漢的小吃,那我的小嘴可能就要說崩了,有蔡林記的熱乾麵、五芳齋的湯圓、老通地的豆皮、精武路的鴨脖子,堤角的牛骨頭…熱乾麵是武漢獨有的哦,其他地方的朋友可能全沒吃過。在蔡林記那兒有鮮魚海蝦味的快餐,也有蔬菜味的。蔬菜味的有營養,吃上去滑滑的、香香的,吃完,嘴會贊不絕口,閉都閉不上。那個味兒,好上再好,無法比喻。豆皮,哦,我流口水了。去年,我去老通城,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流入了我的鼻子,那味道,頂頂的,我彷彿看上了癮,吵著要吃十二元的最好的美味,上等的豆皮。有的朋友可能說我誇張了點兒。不可能一點兒也不。當叫到我領豆皮的時候,我是疾步如飛、興致勃勃、精神煥發、興高采烈的沖了上去。我嗅了嗅,這比山珍海味還香。我趕忙嘗了一口,這不是人吃的,是神吃的。我一句句贊嘆,全是發自於自己內心的思想。我吃完了,也被這美味迷著了。
好美的武漢,它的景色、文化、美味,真是令人贊不絕口。

⑺ 小眼睛看武漢,紅領巾在行動的手抄報怎麼辦

小眼睛看家鄉..紅領巾在行動的手抄報怎麼寫

⑻ 關於中國地理的手抄報資料

1.位置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2.遼闊的疆域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3.疆界和鄰國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六個國家。4.行政區劃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 (二)人口和民族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約有13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2.華僑與華人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向以僑鄉著稱。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三)地形1、我國的地形特徵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2.主要山脈分布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台灣山脈。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⑼ 中國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的手抄報

中國各省、市、自復治區制的簡稱,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同歷史上的名稱有關。

如山東省的簡稱是「魯」,就是因為該省的大部分地區春秋時期隸屬於魯國;

山西省,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的領地,故簡稱晉;

雲南東部地區屬滇國疆域,故簡稱滇;

貴州東北部秦朝時屬黔中郡,故簡稱黔;

廣東曾屬南粵管轄,故簡稱粵;

河南位於古時豫州一帶,故簡稱豫;

河北因大部地區屬於古代冀州,故簡稱冀;

甘肅大部分地區古代歸隴西郡統轄,故簡稱隴;

廣西,秦時為桂林郡轄地,故簡稱桂;

四川,北宋時,在東部地區設川陝四路,後稱四川,簡稱川,又因部分地區為古代蜀國轄地,又簡稱蜀;
湖北省由於漢、隋先後置鄂州,故簡稱「鄂」。

第二種,是直接從全稱中選取一個或兩個字而得名的。如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青(海)、台(灣)、西(藏)、新(疆)、內蒙(古)、浙(江)、寧(夏)等。

第三種,是由境內較為有名的河流、山脈而來的。
例如,安徽境內西南部有霍山,亦名皖山,這就是安徽省簡稱「皖」的原因;

江西境內,以贛江為本省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

福建簡稱「閩」,是因為閩江為本省最大的河...

⑽ 某地區地理概況的手抄報急需吖!!!

廣州地理概況: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廣州市地處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圍是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區,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

由於珠江口島嶼眾多,水道密布,有虎門、蕉門、洪奇門等水道出海,使廣州成為中國遠洋航運的優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進出口岸。廣州又是京廣、廣深、廣茂和廣梅汕鐵路的交匯點和華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與全國各地的聯系極為密切。因此,廣州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二)土地面積和土地資源特徵

2005年,廣州市總面積為7434.40平方千米。其中,市轄10區面積為3843.43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51.7%;2個縣級市面積為3590.97平方千米,佔48.3%。

廣州市耕地面積為13.01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5.7萬公頃。廣州市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地形復雜。地勢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地;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由於受各種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樣的土地類型。根據土地垂直地帶可劃分為以下幾種:(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廣州市的東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質以花崗岩和砂頁岩為主。這類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宜發展生態林和水電。(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帶內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間,在增城市、從化市、花都區以及市區東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質主要由砂頁岩、花崗岩和變質岩構成。這類土地可作為用材林和經濟林生長基地。(3)崗台地。是相對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於15度的緩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從化市和白雲、黃埔兩區,番禺區、花都區、天河區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質以堆積紅土、紅色岩系和砂頁岩為主。這類土地可開發利用為農用地,也很適宜種水果、經濟林或牧草。(4)沖積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沖積的廣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帶的沖積、海積平原,土層深厚,土地肥沃,是廣州市糧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產基地。(5)灘塗。主要分布在南沙區南沙、萬頃沙、新墾鎮沿海一帶。

(三)氣候特徵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其氣候屬南亞熱帶典型的季風海洋氣候。由於背山面海,海洋性氣候特徵特別顯著,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溫差較小、夏季長、霜期短等氣候特徵。由於水熱同期,極利於作物的生長,但自然災害威脅也較大,台風、暴雨、寒潮、雷電、霧霾等災害性天氣,常給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帶來不利的影響。

光熱資源充足。2005年,廣州各地的年日照時數在1288.5~1780.0小時之間,年平均氣溫在21.9℃~22.8℃之間,年極端最高氣溫在38.6℃~39.3℃之間,年極端最低氣溫在0.0℃~2.3℃之間。本年度夏季各區(縣級市)均出現高溫酷熱天氣,冬季除從化市和增城市出現霜凍和冰凍外,其餘地區基本無寒害。

雨量充沛。是年廣州各區的總降水量在1384.4~2278.3毫米之間,除番禺區比歷年平均偏少15.0%外,其他各區分別偏多5.0%~18.8%,增城市總降水量為2278.3毫米,居全市首位,比歷年平均偏多18.8%。雨季(4~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80%~83%。因受地形影響,降水量山區多於平原,北部多於南部。是年的降水時間分布極不均勻,4~6月各區降水明顯偏多。6月,由於本地暴雨和上游來水的影響,增城市出現洪澇災害。同時,雨季與強光和高熱同期,形成相當高的氣候生物潛力,達77865~97950千克/公頃。

季風氣候突出。冬夏季風的交替是廣州季風氣候突出的特徵。冬季的偏北風因極地大陸冷氣團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氣較乾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風因熱帶海洋暖氣團向北擴張所形成,天氣多溫熱潮濕。夏季風轉換為冬季風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風轉換為夏季風一般在每年4月。

(四)水源特徵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條,老八區有河涌231條,總長約913公里。不僅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也對改善城市景觀、維持城市生態環境的穩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廣州市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本地水資源較少,過境水資源相對豐富。全市水域面積7.44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東江北幹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北江、東江流經廣州市匯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資源總量79.7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億立方米;地下水14.87億立方米。以本地水資源量計,每平方公里有106.01萬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二分之一。過境客水資源量1886.15億立方米,為本地水資源總量的23倍。客水資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網河區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進入廣州市區的客水資源量達1591.5億立方米,由東江分流進入東江北幹流的客水資源量為142.03億立方米,增江上游來水量28.28億立方米。南部河網區處於潮汐影響區域,徑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強。珠江的虎門、蕉門、洪奇瀝三大口門在廣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漲潮量2710億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億立方米,與三大口門的年徑流量1377億立方米比較,每年潮流可帶來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資源。

(五)生物資源

廣州市的自然條件為多種生物棲息繁衍和作物種植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物種類繁多,生長快速。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但天然林已極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鮮明特徵,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大類、40科、77屬、132種和變種共500餘個品種,更是荔枝、橙、龍眼、烏(白)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向以優質、多品種著稱,共有14類400多個品種。花卉包括觀葉植物、鮮切花、盆花、盆景、盆桔、觀賞苗木、工業用花等,傳統品種和近年引進、開發利用的新品種共300多個。糧食、經濟作物、畜禽、水產和野生動物種類也很多,且不乏名優特品種。

(六)礦產資源

廣州市的地質構造相當復雜,有較好的成礦條件。已發現礦產46種,礦產地794處,其中進行過地質調查工作的43種,探明有儲量的29種。在探明有儲量的礦產中,規模大、中型以上的15種,礦區111處。主要礦產有建築用花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鉀、鈉長石、耐火粘土、石英砂、芒硝、霞石、正長石、大理石、礦泉水和地下熱水等,其中,建築用花崗岩儲量210816萬噸,水泥灰岩儲量37604.97萬噸,陶瓷土儲量2449.53萬噸。區內燃料礦產和金屬礦產十分短缺,規模均屬小型且零星分散。

Ps:

廣州位於東經113°17',北緯23°8',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中心穿流而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