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地理環境技術
① 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系統原理是什麼
最簡單地來說,GIS是以測繪測量為基礎,以資料庫作為數據儲存和使用的數據源,以計算機編程為平台的全球空間分析即使技術。這是GIS的本質,也是核心。
物質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時空的烙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和地理空間位置有關。地理信息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簡稱 GIS)作為獲取、存儲、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重要工具、技術和學科,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迅猛發展。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時代的來臨,理論上來說,GIS可以運用於現階段任何行業。 從技術和應用的角度, GIS 是解決空間問題的工具、方法和技術;
從學科的角度, GIS 是在地理學、地圖學、測量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具有獨立的學科體系;
從功能上, GIS 具有空間數據的獲取、存儲、顯示、編輯、處理、分析、輸出和應用等功能;
從系統學的角度, GIS 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簡而言之, GIS 是一個基於資料庫管理系統( DBMS )的分析和管理空間對象的信息系統,以地理空間數據為操作對象是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信息系統的根本區別。
GIS即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經過了40年的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相當成熟的技術,並且得到了極廣泛的應用。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強大的地理信息空間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徑優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GIS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體的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科學管理和綜合分析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以提供管理、決策等所需信息的技術系統。簡單的說,地理信息系統就是綜合處理和分析地理空間數據的一種技術系統。
② 什麼是gis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工具,它可以對在地球上存在的東西和發生的事件進行成圖和分析。 GIS 技術把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一般的資料庫操作(例如查詢和統計分析等)集成在一起。這種能力使 GIS與其他信息系統相區別,從而使其在廣泛的公眾和個人企事業單位中解釋事件、預測結果、規劃戰略等中具有實用價值。
我們當今面臨世界的最主要的挑戰是——人口過多,環境污染,森林破壞,自然疾病等。這些都與地理因素有關。
不論是從事一種新的職業,還是尋找生長香蕉的最合適的土壤,或是為救護車計算最佳的行車路線,這些本地問題也都有地理因素。
地圖製作和地理分析已不是新鮮事,但GIS執行這些任務比傳統的手工方法更好更快。而且,在GIS技術出現之前,只有很少的人具有利用地理信息來幫助做出決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今天,GIS 已是一個全球擁有數十萬的人員和數十億美元的產業。GIS已在全世界的中學、學院、大學里被講授。在每個領域里的專家不斷地意識到按地理的觀點來思考和工作所帶來的優越性。
③ GIS技術的簡介
地理信抄息系統(GIS)技術襲是近些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空間信息分析技術,在資源與環境應用領域中,它發揮著技術先導的作用。GIS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間屬性的各種資源環境信息,對資源環境管理和實踐模式進行快速和重復的分析測試,便於制定決策、進行科學和政策的標准評價,而且可以有效地對多時期的資源環境狀況及生產活動變化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比較,也可將數據收集、空間分析和決策過程綜合為一個共同的信息流,明顯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為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及保障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④ 急求 虛擬地理環境所涉及的硬體技術方面的資料 十分感謝!
客|首頁|大片|視頻新聞|播客|嘉賓聊天|電視台
登錄|注冊退出|觀看記錄|新浪首頁|導航新浪視頻 > 大片 > 電視劇 > 幸福來敲門 > 《幸福來敲門》第16集:婚禮風波 《幸福來敲門》第1集:相親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集:演出風波《幸福來敲門》第3集:影展風波《幸福來敲門》第4集:捉姦風波《幸福來敲門》第5集: 訂婚風波《幸福來敲門》第6集:偶遇風波《幸福來敲門》第7集:退婚風波《幸福來敲門》第8集:快餐風波《幸福來敲門》第9集:電影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0集:欠債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1集:婚照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2集:認親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3集:出走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4集:婚訊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5集:送車風波正在播放 《幸福來敲門》第16集:婚禮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7集:奪子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8集:爬樓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9集:痞子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0集:住院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1集:三角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2集:吉普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3集:回家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4集:單位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5集:妻姐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6集:電話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7集:商演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8集:病危風波《幸福來敲門》第29集:探監風波《幸福來敲門》第30集:懷孕風波《幸福來敲門》第31集:隱私風波《幸福來敲門》第32集:密信風波《幸福來敲門》第33集:車禍風波《幸福來敲門》第34集:打胎風波《幸福來敲門》第35集:離婚風波《幸福來敲門》第36集:除夕風波《幸福來敲門》第16集:婚禮風波 導演:馬進 主演:蔣雯麗 孫淳 林永健 地區:大陸 年份:2011年 類型:愛情 喜劇 劇情 家庭 標簽:幸福來敲門 蔣雯麗 孫淳 林永健 馬進 劇集介紹:婚禮舉行前,江沛偷偷的叮囑妹妹,一定要汲取過往的教訓,把「那件事兒」爛在肚子里,因為她已經和拖家帶口的宋宇生「扯平」了!看著姐姐嚴峻的表情,江路鄭重應允!江路和宋宇生招待著各方來賓,可老太太和兩個孩子卻遲遲沒有露面!萬般焦灼之際,老太太終於帶著宋雋出現了,而... 看不了片子怎麼辦? [發表評論]
網友評分
爛片 較差 一般 好看 力薦 8.9分 滑動星星評分(8716人已評) 轉貼到: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開心網 QQ、MSN等其他好友 [商訊] 這里好工作真多 拉手網吃喝玩樂1折起 月薪8000輕松拿微博熱議
關注新浪大片微博
你可能還喜歡電視劇想看更多>>34集全 雷哥老范 40集全 雪豹 31集全 內線 30集全 黎明之前
播放 詳細 播放 詳細 播放 詳細 播放 詳細
電影想看更多>> 敢死隊 80後 唐山大地震 線人
播放 播放 播放 播放
分類索引電視劇
按類型: 全部 劇情 喜劇 愛情 動作 驚悚 犯罪 恐怖 冒險 家庭 倫理 動畫 懸疑 短片 戰爭 歌舞 傳記 歷史 古裝 運動 武俠 兒童 青春 紀實 科幻魔幻 黑色幽默 按地區: 全部 大陸 香港 台灣 美國 日本 韓國 其他 按年份: 全部 2010 2009 2008 2007 更早 電影
按類型: 全部 劇情 喜劇 愛情 動作 驚悚 犯罪 恐怖 冒險 家庭 倫理 動畫 懸疑 短片 戰爭 歌舞 傳記 歷史 古裝 運動 武俠 兒童 青春 紀實 科幻魔幻 黑色幽默 按地區: 全部 大陸 香港 台灣 美國 日本 韓國 其他 按年份: 全部 2010 2009 2008 2007 更早 紀錄片
按類型: 全部 人文紀實 探索發現 熱門標簽
成 龍 周潤發 梁朝偉 葛 優 趙 薇 劉德華 周 迅 周星馳 舒 淇 李連傑 金城武 范冰冰 謝霆鋒 章子怡 孫紅雷 歡迎聯系我們,提出您的寶貴意見 E-mail:[email protected]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 會員注冊|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
⑤ 3S技術 GIS技術 GPS技術 RS技術 請寫出這些科學名詞的英文縮寫和全稱.
3S技術 GIS、GPS、RS的總稱
GIS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PS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S技術 遙感 Remote Sensing
我是專學測繪的,相信我屬沒錯的.
⑥ GIS技術的環境應用
在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GIS技術就被應用於農業領域,從國土資源決策管理、農業資源信息、區域農業規劃、糧食流通管理與糧食生產輔助決策到農業生產潛力研究、農作物估產研究、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農用土地適宜性評價、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基於GPS和GIS的精細農業信息處理系統研究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一些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農業生產,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隨著GIS理論的產生發展以及方法和技術的成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也逐步深入。從技術角度看,GIS在我國農業資源與環境領域中的應用進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 作為農業資源調查的工具,建立了農業資源地理資料庫,實現空間資料庫的瀏覽、檢索等,利用GIS繪制農業資源分布圖和產生正規的報表;
(2) 作為農業資源分析的工具,GIS技術已不限於制圖和空間資料庫的簡單查詢,而是以圖形及數據的重新處理等分析工作為特徵,用於各種目標的分析和重新導出新的信息,產生專題地圖和進行地圖數據的疊加分析等;
(3) 作為農業生產管理的工具:主要是建立了各種模型和擬訂各種決策方案,直接用於農業生產;
(4) 作為農業管理的輔助決策工具,利用了GIS的模型功能和空間動態分析以及預測能力,並與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及其它的現代技術(如RS和GPS)有機結合,便於我國農業生產的管理和輔助決策。 林業生產領域的管理決策人員面對著各種數據,如林地使用狀況、植被分布特徵、立地條件、社會經濟等許多因子的數據,這些數據既有空間數據又有屬性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並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借用傳統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利用GIS方法卻輕松自如。
社會經濟在迅速發展,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需要隨時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掌握資源動態變化,及時做出決策就顯得異常的重要。常規的森林資源監測,從資源清查到數據整理成冊,最後制定經營方案,需要的時間長,造成經營方案和現實情況不相符。這種滯後現象勢必出現管理方案的不合理,甚致無法接受。利用GIS就可以完全解決這一問題,及時掌握森林資源及有關因子的空間時序的變化特徵,從而對症下葯。
林業GIS就是將林業生產管理的方式和特點溶入GIS之中,形成一套為林業生產管理服務的信息管理系統。以減少林業信息處理的勞動強度,節省經費開支,提高管理效率。
GIS在林業上的應用過程大致分為3個階段,即:
(1) 作為森林調查的工具:主要特點是建立地理信息庫,利用GIS繪制森林分布圖及產生正規報表。GIS的應用主要限於制圖和簡單查詢。
(2) 作為資源分析的工具:已不再限於制圖和簡單查詢,而是以圖形及數據的重新處理等分析工作為特徵,用於各種目標的分析和推導出新的信息。
(3) 作為森林經營管理的工具:主要在於建立各種模型和擬定經營方案等,直接用於決策過程。
三個階段反映了林業工作者對GIS認識的逐步深入。GIS在林業上的應用主要有:
(1)環境與森林災害監測與管理方面中的應用,包括:林火、病蟲害、荒漠化等管理,如在 防火管理中,其主要內容有:林火信息管理、林火撲救指揮和時實監測、林火的預測預報、林火設施的布局分析等;
(2)在森林調查方面的應用,包括:森林資源清查和數據管理,這是GIS最初應用於林業的主要方面、制定森林經營決策方案、林業制圖;
(3)森林資源分析和評價方面,包括:林業土地利用變化監測與管理、用於分析林分、樹種、林種、蓄積等因子的空間分布、森林資源動態管理、林權;
(4)森林結構調整方面,包括:林種結構調整、齡組結構調整;
(5)森林經營方面,包括:採伐、撫育間伐、造林規劃、速生豐產林、基地培育、封山育林等
(6)野生動物植物監測與管理。
1993~1997年,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援助的「中國森林資源調查技術現代化」項目順利執行。以全國林業監測站點數據和遙感數據為主要信息源,進行全國林地生態類型資料庫的建設工作,在空間上和時間序列上完整、系統的反映林地區域不同的生態系統特點、林種、群落特徵及其林(樹)齡等。 GIS技術最初在土地資源開發與管理上的應用主要是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城鎮地籍調查圖件和屬性數據的存儲、查詢等管理工作等,基本上沒有數據的空間分析及其它決策功能。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土地科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了土地評價工作(土地的適宜性或多宜性評價、土地的生產潛力評價、土地持續利用評價、城市地價評估、耕地地價評價等);土地利用規劃(包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多目標規劃);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現狀分類與制圖;以及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動態監測。
為了查清我國的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國務院於1984年正式布置開展全國土地資源調查。此次調查歷時15年,採用以航空為主、航天為輔的遙感技術,結合大比例尺地形圖,實行全野外調查。在土地利用圖件編制、數據量算匯總與空間分析等方面,GIS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土地資源詳查,初步摸清了我國土地資源的家底,為全國土地利用規劃、土地開發與管理提供了的科學基礎。
從1996年開始,國家科委、國家土地管理局和農業部實施「全國基本農田保護與監測」工作。GIS成為全國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資料庫建設的核心支撐技術,主要用於管理與分析矢量數據(土地利用年度變化信息)、柵格數據(遙感影像、DEM等)和屬性數據。
在國土資源部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綱要和實施方案的部署和安排下,以1:1萬比例尺為主的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工作於1999年9月在數字國土工程中立項,1999年10月正式啟動。其中GIS技術在資料庫管理與數據挖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地理信息系統在生態環境研究中應用廣泛,主要有:
(1) 生態環境背景調查;
(2) 用遙感信息與地面站點監測信息相結合,對環境(水、大氣及固體廢氣物等)進行動態、連續監測;
(3)利用3S技術支持自然生態環境監測、預報與評估;
(4)面源污染的監測、分析與評價;
(5)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生態區劃與規劃;環境規劃與管理。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先後組織有關單位先後進行了我國西部和中東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第一次全國摸清了我國的生態環境現狀。為了提高我國環境信息技術的整體實力,國家環保局在27個省開展了「中國省級環境信息系統」項目,它以環境數學模型為基礎,對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大量數據分析和處理,給出決策原則上的輔助信息,該系統將先進的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技術基礎資料庫和空間資料庫綜合起來,使環境問題決策的過程更加直觀、快速、適時和有效。
2002年在科技部主持下,環保、農業、林業等部門開展了「全國環境背景資料庫建設與服務」工作,通過該項目規范了我國的環境背景元數據的標准與代碼,建設了環境背景元資料庫,並將繼續建設與完善環境背景資料庫;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分析與決策。 資源環境管理的內容包括資源環境狀況、動態變化、開發利用及保護的合理性評估、監督、治理、跟蹤等方面。由於資源環境的空間和時間的非均勻性,利用以空間信息管理及分析為主要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統(GIS)對資源環境進行管理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有效管理。
國外GIS在資源環境管理中的應用有著成功的經驗,加拿大於20世紀70年代已經開始用GIS進行土地與其他基礎設施的管理,美國、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也於20世紀80年代相繼開展了GIS在土地、林業、生物資源等方面管理業務中的應用。我國GIS在一些資源環境管理領域已得到了應用,如林業領域已經建立了森林資源地理信息系統、荒漠化監測地理信息系統、濕地保護地理信息系統等;農業領域已經建立我國土壤地理信息系統、草地生態監測地理信息系統等;水利領域的流域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各種灌區地理信息系統、全國水資源地理信息系統等;海洋領域的海洋漁業資源地理信息系統、海洋礦產地理信息系統等;土地領域建立了土地資源地理信息系統、礦產資源地理信息系統等;這些地理信息系統在資源環境管理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從國內外發展狀況看,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重大自然災害和災情評估中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從災害的類型看,它既可用於火災、洪災、泥石流、雪災和地震等突發性自然災害,又可應用於乾旱災害、土地沙漠化、森林蟲災和環境危害等非突發性事故。就其作用而言,從災害預警預報、災害監測調查到災情評估分析各個方面,綜合起來有如下幾點:
①進行災情預警預報;
②對災情進行動態監測;
③分析探討災情發生的成因與規律;
④進行災害調查;
⑤災害監測;
⑥災害評估等。
由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人居中心與國家環保總局共同支持的「長江流域洪水易損性評價」首次全面地從多因子、全方位對洪水災害進行了綜合研究與評估,改變了傳統防洪觀念,對未來洪水災害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報告明確指出了哪些區域可合理開發,哪些區域需進行嚴格保護,針對性強,對洞庭湖區產業結構調整、避洪農業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土地利用與規劃布局有現實意義,對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編制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劃,以及政策制定與措施實施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⑦ 什麼是虛擬地理環境
虛擬地理環境,是以虛擬現實理念、虛擬現實技術為核心,基於地理信息、遙感信息、以及賽博空間網路信息與移動空間信息,研究現實地理環境和賽博空間的現象與規律。通過虛擬地理環境,可以促進實驗地理學、地理遙感信息科學、信息地理學、以及虛擬地理學的研究與發展。
虛擬地理環境研究的作用與意義,具體包括:
以虛擬地理環境為基礎,可建立虛擬地理實驗室,為研究和解決區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資源開發、環境保育、大型工程建設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一個集定性與定量兩種方法為一體的、以人為核心的、人機交融的地理「研討廳」,由此促進實驗地理學的研究,推動地理科學的發展;
虛擬地理環境,把現實地理環境中的地理(遙感)信息環境、以及現代網路信息世界(賽博空間)作為客觀實在進行研究,從而突破了「虛擬地理環境」作為信息技術系統的狹義理解,為「虛擬地理學」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以虛擬地理環境為基礎,開展遙感、遙測實驗方法研究,發展遙感信息科學/遙感科學;
虛擬地理環境,是以人為核心的、面向大眾與網路社會的三維虛擬環境,可用於虛擬地理野外實習、地理遠程教育、生態環境教育、地理游戲與娛樂等;由此,並可推動「大眾地理學」以及「地理美學」的發展;
虛擬地理環境的研究,可以為我國的數字信息工程(數字地域、數字城市、數字流域)建設提供理論與方法基礎。
虛擬地理環境的具體研究,是結合科學計算可視化、信息可視化、遙感信息模型和虛擬現實技術,在城市、地質、煤礦、水文、海洋、林業等領域,開展地學可視化與虛擬地理環境系統的設計、開發和應用。在案例和原型系統的基礎上,對虛擬地理環境、地理遙感信息科學和地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展原創性的探索研究。
虛擬地理環境研究方向的子方向包括:
研究方向一:虛擬地理環境系統
1)投入式虛擬地理環境系統
該方向研究投入式虛擬現實用於地理景觀模擬,地學數據分析,地學模型計算與模擬等的理論和方法。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三維數據模型,實時三維圖形顯示和實時交互,地學模型計算演算法與可視表達的融合,面向大眾和面向地學專家的人機交互界面設計,虛擬環境空間認知,群體決策等。該虛擬環境可用於數字城市、虛擬旅遊、地學模型計算模擬等研究和應用領域。
2)分布式虛擬地理環境系統
該方向研究基於網路的分布式虛擬地理環境系統的建立方法和應用。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分布式三維數據模型,大數據量虛擬世界的網上實時顯示和瀏覽,分布式多用戶的共享空間和實時互操作,地學模型遠程計算與地學試驗,地學智能體,元胞自動機,應用程序伺服器開發等。該系統可用於建設虛擬社區,支持區域可持續發展參與式規劃、管理和決策,建設虛擬教育實習基地等。
3) 移動虛擬地理環境系統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移動式GIS、GPS和虛擬現實技術的集成和融合,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的合成理論,支持地理學野外工作與實驗的方法特徵等。
研究方向二:地學可視化與地學知識發現
該方向結合數據挖掘技術,研究圖形/圖象/地圖表達和圖形思維用於地學知識發現的理論和方法。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地學可視化與地學圖解,地學計算,(集聚) 知識表達,數據挖掘方法,多樣化圖形表達,面向地學問題求解的人機交互界面,多感知投入式問題求解方法,分布式群體合作研究方法,地圖視覺認知,地理空間認知等。
研究方向三:虛擬地理環境與虛擬地理學
該方向以網路信息空間、虛擬現實以及數字地球發展為背景,研究信息社會/知識社會下虛擬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虛擬地理環境的基本規律,以及虛擬地理環境和現實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和作用特徵。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虛擬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框架,虛擬地理學與賽博地理學、信息地理學的相互關系理論,虛擬地理環境的時間維、空間維特性,虛擬地理環境的演化驅動力機制,虛擬地理環境與數字地球等。
研究方向四:信息/虛擬地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在信息社會大背景下,從信息地理/虛擬地理角度,探索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方法與實踐,主要的研究從全球化/本土化、虛擬經濟、網路社會(虛擬社區、網路教育等)、復雜性信息系統、公眾參與、群體決策等角度開展研究。
⑧ GIS 技術
GIS技術可以為多種來源的空間信息數據採集提供地學知識與處理。空間數據是指描述「空間實體」的空間位置特徵與專題屬性的數據,通常包括不同來源和形式的遙感數據、地形圖數據、專題圖數據、野外采樣數據、統計調查數據等。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是在掌握全自治區農用地數量與分布的基礎上,藉助於地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技術,對農用地的質量進行全面、科學、綜合的評價,為提高農用地管理提供依據。工作中主要利用MapGIS軟體強大的圖形編輯功能、資料庫管理功能和空間分析功能,科學量化農用地數量、質量和分布,形成數字化的各類農用地分等工作底圖,對全自治區農用地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提高了分等結果的准確性和精確性。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採用的信息系統是以MapGIS軟體為基礎平台,結合Excel電子表格和Access資料庫等軟體,根據該自治區農用地分等的技術路線,對MapGIS軟體進行局部的二級開發,保證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的結構完整和功能齊全,建庫方便、快捷。
(一)資料整理與圖件准備
將資料整理錄入計算機,對資料數據進行綜合核實,剔除不符合實際的特殊的極值,為入庫做好准備。圖件的准備工作包括工作底圖的准備和其他專業要素圖件的准備。圖件比例尺要滿足農用地分等精度要求,圖上內容要素齊全、圖面清晰,滿足掃描矢量化要求。
(二)工作底圖的入庫(數字化)
具體工作過程中,採用各縣(市、區)1∶5萬~1∶10萬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作為工作底圖,用掃描儀將工作底圖資料進行灰度掃描,以柵格形式存貯於圖像文件中(例如TIFF格式),在MapGIS軟體編輯功能下,經過圖像黑白轉換,進行矢量化,轉換成矢量數據,把點、線分層存入,成為線文件或點文件,再進行點、線、面的編輯,然後把編輯好的圖形文件進行光柵處理,輸出圖件校對。其中,圖形編輯包括對點、線、面3種圖元的空間數據和圖形屬性進行編輯。首先,對已經矢量化好的圖形文件(線文件或點文件)進行參數設置(即分層設置、線形設置、符號設置、區顏色設置),編輯點、線屬性結構;然後,對圖形數據進行自動拓撲處理,經過建立拓撲關系的圖形,每個區域賦予屬性並自動控制為區域填色。根據圖件的用途,可以更改區域參數及屬性。
(三)分等單元圖的編制
根據分等評價單元的基本要求和單元劃分時應遵循的原則,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內地貌類型多樣、地形復雜、土壤類型異常明顯,呈垂直分帶性、農用地分布零碎等特點,採用疊置法將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工作底圖)與地形圖、土壤圖疊加,手工劃分分等評價單元,並按行政區劃編號。
在已經編制好的各縣(市、區)分等評價單元圖上,進行農用地分等單元圖數字化,即將劃分好的分等評價單元的手工圖作為作者原圖,在已經數字化的同比例尺土地利用現狀圖上,採用MapGIS在圖上進行點圖元編輯。然後,在圖形編輯菜單中打開區屬性編輯欄,根據單元編號所在的區域(即面域),輸入單元編號,編輯單元區屬性(即分等單元屬性編輯),使單元編號成為圖、表鏈接的關鍵欄位,完成分等單元圖件數字化。
(四)編制單元因素分值
以手工劃分的分等評價單元圖為工作底圖,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所確定的分等因素圖逐一套合分等評價單元,讀出該評價單元所應有的因素分值,即計算單元因素分值,對照「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將分等因素分值轉換成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再把各分等評價單元的自然質量分錄入計算機,編制分等單元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值表。
(五)分等評價單元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入庫
將分等評價單元自然質量分值表以Excel格式錄入計算機,成為電子表格文件,即分等評價單元的自然屬性入庫。分等評價單元的經濟屬性指單元的土地利用系數和土地經濟系數,是將有關資料在電子表格上按指標區進行匯總計算得出,根據規程要求劃分土地利用等值區和土地經濟等值區,將各分等評價單元所處的土地利用等值區的值與土地經濟等值區的值讀出並錄入分等評價單元自然屬性表,再在計算機上對電子表格進行分析,計算出各類等指數,完成分等評價單元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入庫,把Excel電子表轉到資料庫存為DBASE格式文件。
(六)建立農用地分等資料庫
將編輯好的分等單元圖形屬性的數據文件與資料庫中的分等單元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質量分值電子表(DBASE格式)數據文件,根據關鍵屬性欄位(分等單元編號)掛接,即把已經存在的圖形屬性信息和空間資料庫中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信息用關鍵欄位鏈接起來,使圖、表合一,成為統一的空間資料庫。這樣建立起來的農用地分等資料庫,可以把圖形屬性數據和空間屬性資料庫的採集並行,便於圖、表的修改,即對表格進行修改,就能使圖形自動完成更改,提高成圖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在計算機系統軟體屬性管理菜單中,根據屬性賦參數欄,對各種農用地分等因素值、分等指數參數值規定一定范圍域,給范圍域設置顏色參數,完成顏色參數設置後,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自動給數據圖形的值域賦予顏色,進行農用地的各種因素圖件和等別圖件的製作,並根據系統內的條件生成點文件,把區域屬性轉換成等別號,圖形上註解等級信息,由此完成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資料庫的建立。
(七)農用地等別面積的匯總統計
根據等別圖圖形屬性數據文件,在MapGIS軟體實用服務功能上,打開投影變換菜單,點擊工具欄,在屬性生成文件文本目錄下,打開圖元文件,由圖形屬性庫(各單元圖形屬性)生成文件,存為TXT格式的報表文件,再由TXT文件轉為Excel電子表格,進行分等面積匯總。由圖形屬性文件轉換成的Excel電子表格文件,保留了農用地各單元的屬性,例如,鄉(鎮)、村、地類號、單元號、等別、面積等。在此基礎上分村匯總等別面積,並結合各縣(市、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台賬數據,進行單元面積平差。經過平差的農用地單元面積,分村、鄉(鎮)、縣(市、區)、全自治區4級,在計算機上進行等別面積匯總統計。
⑨ 地理信息技術被稱為「3S」技術,即RS、GRS、GIS 這句話哪裡錯了
地理信息技術
即"3S"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數字地球技術。
⑩ 地理信息技術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80%以上的信息與地球上的空間位置有關。GIS的出現是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地理信息系統萌芽於上世紀的60年代。1962年,加拿大的Roger F. Tomlinson提出利用數字計算機處理和分析大量的土地利用地圖數據,並建議加拿大土地調查局建立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CGIS),以實現專題地圖的疊加、面積量算、自然資源的管理和規劃等;與此同時,美國的Duane F. Marble在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利用數字計算機研製數據處理軟體系統,以支持大規模城市交通研究,並提出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的思想。70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統走向實用的發展期。美國、加拿大、英國、西德、瑞典和日本等國對GIS的研究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到1972年CGIS全面投入運行與使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運行型的地理信息系統;在此期間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展了50多個地理信息系統,用於獲取和處理地質、地理、地形和水資源信息;1974年日本國土地理院開始建立數字國土信息系統,存儲、處理和檢索測量數據、航空像片信息、行政區劃、土地利用、地形地質等信息;瑞典在中央、區域和城市三級建立了許多信息系統,如土地測量信息系統、斯德哥爾摩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信息系統等。但由於當時的GIS系統多數運行在小型機上,涉及的計算機軟硬體、外部設備及GIS軟體本身的價格都相當昂貴,限制了GIS的應用范圍。
80年代是GIS的推廣應用階段,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價格迅速下降,特別是工作站和個人計算機的出現與完善,使GIS的應用領域與范圍不斷擴大。GIS與衛星遙感技術相結合,開始用於全球性問題的研究,如全球變化和全球監測、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區評價、厄爾尼諾現象及酸雨、核擴散及核廢料等(李德仁,1994);從土地利用、城市規劃等宏觀管理應用,深入到各個領域解決工程問題,如環境與資源評價、工程選址、設施管理、緊急事件響應等。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代表性的GIS軟體,如ARC/INFO、GENAMAP、SPANS、MAPINPO、ERDAS、Microstation等,其中ARC/INFO已經愈來愈多地為世界各國地質調查部門所採用,並在區域地質調查、區域礦產資源與環境評價、礦產資源與礦權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90年代為GIS的用戶時代,隨著地理信息產業的建立和數字化信息產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成為了一個產業,投入使用的GIS系統,每2~3年就翻一番,GIS市場的增長也很快。目前,GIS的應用在走向區域化和全球化的同時,己滲透到各行各業,涉及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與此同時,GIS也從單機、二維、封閉向開放、網路(包括Web GIS)、多維的方向發展。
我國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工作始於80年代初。地理信息系統進入發展階段的標志是第七個五年計劃的開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作為政府行為,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開始了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科學研究、應用實驗和工程建設工作。許多部門同時展開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工作。1994年中國GIS協會在北京成立,標志中國GIS行業已形成一定規模。九五期間,國家將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應用作為重中之重的項目予以支持,1996年,為支持國產GIS軟體的發展,原國家科委開始組織軟體評測,並組織應用示範工程。這一系列的舉措極大的促進了國產GIS軟體的發展與GIS的應用。1998年,國產軟體打破國外軟體的壟斷,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25%。同年,在抽樣調查25個省市19個行業的1000多個單位中,全部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統(秦其明、袁勝元,2001)。地理信息系統在資源調查、評價、管理和監測,在城市的管理、規劃和市政工程、行政管理與空間決策、災害的評估與預測、地籍管理及土地利用,在交通、農業、公安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
GIS的應用系統由五個主要部分構成,即硬體、軟體、數據、人員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