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的地理位置
Ⅰ 蘭州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海陸位置、經緯位置、資源、人口
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之間,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在大西北處於「座中四連」的獨特位置。市 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層巒疊嶂,既體現了大西北的渾壯雄闊,又展現了江南的清奇秀麗。 蘭州,在西北地區處於「座中四聯」位置,是黃河上游經濟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和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的支撐點和輻射源,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系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樞紐。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於此,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站和新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集配箱轉運中心,也是西部地區通信樞紐和信息網路中心。 蘭州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市區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氣溫11.2℃,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蘭州市 面積132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32.18萬人(2009年)。 目前蘭州境內已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處,35個礦種.非金屬礦相對豐富,有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石英岩、硅鐵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儲量集中,運量儲量達3億噸,為硅鐵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後備資源。煤炭保有儲量為9.05億噸,主要開采地為窯街和阿干鎮兩礦,基本滿足蘭州的近期要求,水電資源,黃河上游甘肅段積石峽至黑山峽有8個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此外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也可供開發。 蘭州市域內水資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資源豐富,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達337億立方米,且水量穩定,各季不封凍,含沙量也較小,可滿足城市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測全市每年地下水9.6億立方米。 全市有林業用地182550公頃,占總面積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頃,進一步植樹造林潛力較大。天然草場面積為77萬公頃。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亦較豐富。野生植物總數約600種,有明顯經濟利用價值的種類占總數的40%,飲譽全國的甘肅特產甘草、當歸、黨參、麻黃、秦艽、鬼臼、祖師 麻等中葯材,在蘭州地區均有分布。野生動物有187種,珍稀動物有:黑鸛、藏雪雞、金錢豹、藍馬雞等。 全市土地面積為135.3公頃。其中,耕地21.9萬公頃,林地7.6萬公頃,牧草地76.5萬公頃,未利用的荒草地,鹽鹼地,沙地等近23.5萬公頃。土地資源可分3個類型,即:中低山林牧區,位於蘭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區,位於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於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正川等地帶。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5業開發潛力較大
Ⅱ 誰可以告訴我蘭州市皋蘭縣城面積多少畝縣城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3°32至104°14′,北緯36°05′至36°50′之間,總面積2556平方公里。東臨白銀市和榆中縣,南接蘭州市區,西連永登縣,北依景泰縣。縣城距蘭州、白銀兩城均為45公里。 地形地貌 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2445米,最低1441米。全縣分山地、丘陵、盆地3個類型。
----氣候: 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2℃,最高37℃,最低-25.4℃。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年蒸發量18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2768小時,無霜期144天。
----資源: 全縣耕地面積43.6萬畝,其中水澆地21.11萬畝,人均1.4畝。草地面積253萬畝,林地面積14萬畝。黃河流經南部什川鄉,年均徑流量331億立方米。境內建有西電、大砂溝兩大水利提灌工程,水庫兩座,另有小火燒溝水庫正在建設之中。有金、銀、銅、鐵、鉛、鋅等金屬礦藏和石英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等非金屬礦藏。有白蘭瓜、黑瓜籽、冬果梨、香水梨、蘋果、軟兒梨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有什川鄉"梨花會",中心鄉"天斧沙宮"以及石洞寺廟群體等旅遊資源。境內有高壓輸電線路864.9公里,變電站11站,總容量84950千伏安。縣城有11萬伏變電站一座,正在建設的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黃河大、小峽水電站在該縣什川鄉境內。三川口工業開發小區22萬伏變電站建設已經啟動。
----區劃人口: 全縣轄7鄉1鎮,71個行政村,42個居委會。總人口16.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01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93%。主要民族有漢、回、壯、藏、苗、滿等,其中漢族人佔99%,其他民族人口佔0.09%。
----歷史沿革:皋蘭縣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以前就有先民在這里生息繁衍。春秋戰國時為羌戎之地,秦統一中國後歸秦。西漢時屬金城郡,首置金城縣。西、北魏與北周時屬子城縣,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屬蘭州總管府,廢府復郡後仍屬金城郡。唐屬五泉縣,即現蘭州市區所在,亦為金城郡所治。唐後期與五代時為吐蕃所據。宋、金、元、明俱屬蘭州。至清乾隆六年,因境內有皋蘭山而更名皋蘭縣,一直沿用至今。清至民國,作為甘肅首縣,省會重鎮的皋蘭,幅員遼闊,轄今蘭州市、白銀市大部分地區。解放初,皋蘭縣隸屬蘭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轄。1956年1月劃歸定西專區。1958年12月,國務院決定撤銷皋蘭縣,行政區域劃歸白銀市。1961年12月恢復皋蘭縣,歸白銀市管轄。1963年10月白銀市撤銷,皋蘭縣復歸定西專區。1970年4月劃歸蘭州市管轄至今。
Ⅲ 蘭州市地形地貌
蘭州市地勢西部和南部高,東北低,黃河自西南流向東北,橫穿全境,切穿山嶺,形成峽谷與盆地相間的串珠形河谷。峽谷有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烏金峽等;盆地有新城盆地、蘭州盆地、泥灣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
蘭州市位於北緯36°03′,東經103°40′,依黃河而建,黃河自東西穿城而過,是唯一一個黃河穿越市區的省會。由於南北兩山夾峙地形的影響,市區東西狹長,約30千米,南北最窄處,僅5千米左右,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平均海拔1530到1580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3)皋蘭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蘭州的建置沿革: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
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截至2019年12月,蘭州市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Ⅳ 蘭州皋蘭辦事處榆中建設區具體地理位置在哪兒
蘭州市城關區復皋蘭路街制道辦事處榆中街社區
地址:蘭州市城關區鄭家台51-53號
榆中街社區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皋蘭路街道,管轄范圍包括皋蘭路以東、甘南路以北、平涼路以西、廣場南路以南,總面積為0.4平方公里。駐轄區機關、企事業、民營單位60個,有中學一所、小學一所。城區最大的農貿蔬菜食品早市在我社區內,社區屬人流、物流相對集中的區域。
轄區內東方紅廣場是文化、商貿、健身、娛樂集中地帶,有國家機關統辦一號、三號樓,有大型購物中心國芳百盛、東方紅地下商貿城。
Ⅳ 為什麼不在皋蘭縣大里發展,皋蘭歷史悠久,先有皋蘭才有蘭州,地理出於蘭州白銀中間........
蘭州市市區是在原皋蘭縣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城區——城關區就是以前皋蘭縣城(城關鎮)。建國後,蘭州市和皋蘭縣ZF分開辦公,皋蘭縣地理條件比較好的鄉鎮都被劃分到了蘭州市,皋蘭縣從此衰落。舉個例子,皋蘭縣城叫石洞鎮,就在前幾年還叫石洞鄉,就能看出皋蘭縣富裕區域被劃走後帶來的巨大影響。
新市長上任後,一直宣傳「蘭白經濟圈」,要將蘭州和白銀組成一個緊密合作的經濟帶。這當然與其履歷有關系,他曾經擔任白銀的領導嘛。但我個人並不看好這個。首先,蘭州和白銀不是一個量級的城市,蘭州是省會,對周邊縣市的輻射作用遠強於白銀,白銀只是蘭州眾多衛星城之一。其次,蘭州地理位置優越,生產、生活條件遠比白銀要好,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而白銀呢是屬於資源即將枯竭的城市,已經沒有什麼前途了。兩者合作的結果只會是讓資源更多地向蘭州轉移。再次,領導換屆等因素會極大地影響既定方針的實施。如果袁市長日後調離現在的崗位,他提出的發展思路很可能被繼任領導放在一邊。
我認為皋蘭還是有發展空間的。最主要的優勢在於離蘭州近,日後衛星城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但因為沒有什麼特別有價值的礦產資源等優勢,大發展的可能性不大,日後與市裡應該還會一直有較大的差距。
Ⅵ 蘭州皋蘭有哪些旅遊景點,有什麼好玩的介紹推薦(
什川景區
什川歷史悠久,明弘治八年(1495年),甘肅巡撫在今什川中心修築「什字川堡」而得名,亦是早期黃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什川位於蘭州東北二十公里處,黃河東流出小峽後突然向北奔泄,以虹形狀流經什川後折東後進入大峽,造就了酷似太極圖狀的什川盆地。佔地面積405平方公里,地勢平坦,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稱。
漁台:在什川鳳凰山腳下的黃河之濱,棋布著被甘肅省垂釣協會確定為垂釣基地的五百畝漁塘。
梨園:什川鎮有「世界第一古梨園」稱號。
石洞寺
石洞寺位於皋蘭縣城東南部,東倚群山,南臨溪水,北連縣城,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石洞寺元明時稱「石空虎喇」(「虎喇」蒙語意為山),始為當地楊氏家祠,明萬曆十三年(1578年)陰歷閏八月立《金城楊氏先塋記》,墓碑至今尚存。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為佛廟寺觀,一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原為兩寺院,一為上寺,一為下寺,相距約1公里。
靈峰寺
靈峰寺位於皋蘭縣水阜鄉水阜村西側如鳳山頂,始建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東距定火城(俗稱舊城子)約500米,南臨砂溝,西為水阜後砂溝,北距保定堡(俗稱堡子)約800米。靈峰寺因建在如鳳山頂,民間傳說其神求之靈驗而得名。
Ⅶ 蘭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地理、氣候
蘭州市處在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即北緯34°,東經 103°40』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區)的省會平均距離最近。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流而過,枕山帶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徵。
蘭州地處內陸,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特點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潛力大,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數為2600小時,無霜期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並集中分布在6~9月。年平均氣溫9.1℃。
區域人口
全市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土地面積為13085.6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322.2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10萬人。有漢、回、滿、東鄉、藏、蒙、土家等3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佔3.6%。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市樹:國槐;市花:玫瑰。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和黃河風情旅遊線綜合開發工程,把黃河市區段40公里兩岸道路橋梁建設、河堤修砌加固、航運河道疏浚、旅遊景點開發、城市建築風格以及綠化美化亮化融為一體,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匯集其中。
黃河不僅養育了蘭州人民,也給這里帶來豐富的特產,白蘭瓜、軟兒梨、冬果梨、白粉桃等瓜果久負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煙等土特產品蜚聲中外,使蘭州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瓜果城。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隨著新歐亞大陸橋的開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新構築起現代絲綢之路,蘭州作為我國東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正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濟北的重要作用。
Ⅷ 蘭州的地理概況
蘭州,甘肅省省會,中國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所在地,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3℃,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蘭州是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
地理氣候
蘭州市[1]位於北緯36°03′,東經 103°40′,中國大陸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被稱為中國「陸都」,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區)的省會平均距離最近。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流而過,枕山帶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徵。
蘭州地處內陸,大陸性特點明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潛力大,氣候乾燥,年平均氣溫10.3℃。年溫差、日溫差均較大,夏季稍熱,最高溫約30℃左右,冬季寒冷但並不奇冷,最低溫約-10℃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46小時,無霜期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自然資源
目前蘭州境內已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處,35個礦種.非金屬礦相對豐富,有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石英岩、硅鐵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儲量集中,運量儲量達3億噸,為硅鐵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後備資源。煤炭保有儲量為9.05億噸,主要開采地為窯街和阿干鎮兩礦,基本滿足蘭州的近期要求,水電資源,黃河上游甘肅段積石峽至黑山峽有8個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此外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也可供開發。
新落成的金城皇冠假日酒店
蘭州市域內水資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資源豐富,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達337億立方米,且水量穩定,各季不封凍,含沙量也較小,可滿足城市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測全市每年地下水9.6億立方米。
全市有林業用地182550公頃,占總面積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頃,進一步植樹造林潛力較大。天然草場面積為77萬公頃。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亦較豐富。野生植物總數約600種,有明顯經濟利用價值的種類占總數的40%,飲譽全國的甘肅特產甘草、當歸、黨參、麻黃、秦艽、鬼臼、祖師麻、玫瑰等中葯材,在蘭州地區均有布。野生動物有187種,珍稀動物有:黑鸛、藏雪雞、金錢豹、藍馬雞等。
全市土地面積為135.3萬公頃。其中,耕地21.9萬公頃,林地7.6萬公頃,牧草地76.5萬公頃,未利用的荒草地,鹽鹼地,沙地等近23.5萬公頃。土地資源可分3個類型,即:中低山林牧區,位於蘭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區,位於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於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正川等地帶。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5業開發潛力較大。
蘭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的省會,西北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之間,具有「座中連六」的獨特位置,輻射陝、甘、寧、青、新、藏等省區,區域優勢明顯,經濟腹地廣闊,交通便利條件得天獨厚。市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層巒疊嶂,體現了西北邊關的渾壯雄闊。
蘭州,是黃河上游經濟區經濟中心之一和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的支撐點和輻射源,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蘭州、徐州、鄭州、西安、烏魯木齊)。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系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是西北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科研教育中心。隴海、蘭新、青蘭、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於此,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站和新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集配箱轉運中心,也是西部地區通信樞紐和信息網路中心。
蘭州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乾燥,市區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氣溫10.3℃,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是西北比較理想的居住和投資創業之地。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隨著新歐亞大陸橋的開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新構築起現代絲綢之路,蘭州作為我國東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正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濟北的重要作用。國家對蘭州的定位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2011年,蘭州市生產總值達1360.03億元,增長15%,按當年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匯率計算,蘭州人均GDP為5989美元,2011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497.25億元,增長1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0.57億元,增長57.21%,增速位列全國所有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第一位。2011年,蘭洲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9.7億元,增長17.4%;地區性財政收入達到350.63億元,增長17.26%。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150億元,增長18%;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6.49億元,增長27.84%。
2010年,蘭州被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蘭州拉麵之鄉」稱號。中國烹飪協會於2010年6月28日~7月1日,派出專家組前往蘭州市進行了實地考察。結合專家建議,中國烹飪協會研究決定,命名甘肅省蘭州市為「蘭州拉麵之鄉」。蘭州市人民政府擁有這一稱號的使用權和管理權。
蘭州人口
據《蘭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常住人口為3616163人,2010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112369戶,家庭戶人口為3138817人, 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2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849809人,佔51.15 %;女性人口為1766354人,佔48.85%。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8.56下降為104.72 。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05月31日,蘭州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
蘭州市 面積132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61.61萬人(2010年11月六普數據)。
城關區面積 220平方千米,人口127.87萬,大部分省級和市級行政單位機關均在城關區,是全省和全市的首善之區,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七里河區面積 397平方千米,人口56.10萬。老國有企業眾多,商貿發達,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西固區面積 385平方千米,人口36.40萬。中西部最大的石化企業中石油蘭州石化所在地,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安寧區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28.85萬。是國家級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區內高校雲集,是蘭州的科教區,未來蘭州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紅古區面積 575平方千米,人口13.61萬。白銀區單獨劃出成立白銀市之後成為蘭州僅剩唯一的遠郊區。
永登縣面積6090平方千米,人口50萬。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境內的秦王川是「蘭州新區」的主戰場,發展前景巨大。
皋蘭縣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3.18萬。縣人民政府駐石洞鎮。蘭白都市圈和蘭白經濟區蘭州白銀兩城市的銜接地帶。
榆中縣面積3362平方千米,人口43.71萬。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蘭州市的東大門,國家級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未來發展的主要區域,高原夏菜是榆中的招牌和特色產業。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7年12月;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10年11月,數據來自甘肅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
區域人口
全市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土地面積為13085.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2萬,常住人口361.18萬人,其中,建成區內非農業常住人口261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0餘萬。全市有漢族、回族、蒙古族、壯族、苗族、瑤族、土家族、朝鮮族、藏族、彝族、裕固族、侗族、布依族、土族、滿族、哈尼族、等36個民族,(除回族外)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佔3.6%。
Ⅸ 蘭州所處的地理位置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
總的說來,蘭州地處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地帶,具有典型的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有溫差大、降水量少的特點。
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市樹:國槐;市花:玫瑰。
全市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土地面積為13085.6平方公里,總人口289萬,有漢、回、滿、東鄉、藏、蒙土家3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佔3.6%。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蘭州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
蘭州市 面積13271平方千米,人口309萬人(2004年)。
城關區 面積 220平方千米,人口88萬。郵政編碼730030。
七里河區 面積 397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730050。
西固區 面積 385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730060。
安寧區 面積 86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30070。
紅古區 面積 575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730080。
永登縣 面積6090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730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皋蘭縣 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730200。縣人民政府駐石洞鎮。
榆中縣 面積3362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730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至於樓主問的「為什麼要處在此位置」
我只知道「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