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理小知識
㈠ 印度地理知識卡片,給一張吧!
沒有卡片。僅供參考
①海陸位置:印度地處南亞,北部與中國接壤,南臨印度洋,東側為孟加拉灣,西側為阿拉伯海。②緯度位置:大部分地處熱帶,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
2. 請說出印度主要地形區與河流怎麼分布?
北部為世界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河流域為印度河平原,恆河流域為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3. 印度氣候有何特點?對人們生產生活有何影響?
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特徵是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冬季風從北部的亞歐大陸吹來(風向為東北季風),降水少,為旱季;夏季風從南部的印度洋吹來(風向為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季分明,降水季節變化大,易發生旱澇災害。
4.印度主要農作物有哪些?
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黃麻、茶葉,產量居世界前列。
5.印度經濟發展現狀如何?
印度與我國同屬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豐富,已形成較完整的工業體系,核工業、航天工業發達,高新技術產業發達,軟體技術僅次於美國。
6.印度主要城市有哪些?分布有何特點?
首都——新德里(政治文化中心);最大棉紡織中心——孟買;最大麻紡織中心、最大城市——加爾各答;信息產業中心——班加羅爾。工業中心多分布在資源較豐富的地區。
7. 請說說印度的民族、宗教文化特點?
印度是個多民族國家,是佛教的發源地。目前80%以上居民信仰印度教。
8. 請說出印度的人口狀況?
人口超過10億,僅次於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帶來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㈡ 印度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㈢ 印度人文地理
印度經濟以傳統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依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溫飽無法滿足。印度擁有較充沛的外幣儲備,印度貨幣匯率穩定。 印度的軟體業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工業體系。核能、航天初具規模,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工業主要有化工,冶金,電力,石化,紡織,食品等。
近年來,印度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發展迅速。
工業高度集中在少數沿海大城市。僅孟買、加爾各答和阿默達巴德所在的三個邦,工業產值佔全國70%以上。近年,工業過分集中的狀況已有所改善。目前,印度可分為五個比較重要的工業區域。
(1)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這里是全國最早形成的工業區,近幾十年略有衰退。現工業產值僅佔全國的1/10。麻紡和機械是本區的兩大工業部門。
(2)以孟買—浦那為中心的工業區。工業產值佔全國1/6,已顯著領先於其他工業區。棉紡工業長期居優勢地位,佔全國30%。此外,機械、化工、煉油等部門在國內均有突出地位,已成為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工業區。周圍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產地。以傳統工業為主,棉紡織業和油脂工業在國內居首位,水泥、化工兩部門地位突出。
(4)以馬德拉斯—班加羅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發展最快的工業區,規模已接近於加爾各答區。區內集中了電力、飛機製造、造船、煉油等工業部門,以及航空、電子、電機等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
班加羅爾是一座新興的科學城市,高科技及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有「科技之都」、「南亞矽谷」和「印度信息技術業的麥加」等美稱。
(5)以那格浦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區,有印度的「魯爾區」之稱。它接近主要煤炭產地,煤和鋼鐵產量均佔全國的3/4,電力、重型機械、化工、非金屬產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內地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農業作為印度最基本的經濟部門,農業人口仍然占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二, 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強,佔全國出口總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農村人口素質不高,農業生產技術(包括農業栽培技術和農業機械化技術)相對落後。農副產品加工技術相對落後。
耕地面積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氣候多樣,地形有差異,利於多種作物種植。
如果與其它發展中國家比較,特別是考慮到印度所具備的優越自 然條件,則其農業發展速度還是較慢的,農業生產水平也是較低的。
(1)生產技術落後。目前印度農業生產基本上仍為手工勞動,挽牛是是主要動力。
(2)土地利用不合理,墾殖指數高而復種指數低。印度墾殖指數高達56.7%,超 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拋荒休閑。 以印度豐富的水熱資源論,農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長,但迄今大部分耕地僅 為春種和秋種兩種,夏種比例低,總的復種指數較低。
(3)單產水平低。主 要作物中除茶葉外,其它全部低於世界平均單產水平,其中棉花僅為世界平 均單產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產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數的四分 之一。
印度農作物種類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黃麻、 紅麻等的種植面積均居世界首位,茶、稻穀、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單 產不高,故其總產量在世界上的地位遠不如種植面積那樣突出。
水稻:分布在降水較多的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需要較多水分)。
小麥、甘蔗:恆河平原、印度西北部(耐旱能力強,有灌溉水源)。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區(起伏緩,降水較少)。
黃麻:恆河三角洲,世界首位(地勢低平)。
茶葉: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山坡(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人口次於中國,10.27億(2001年3月1日普查),本世紀中葉可能超過中國。印度迅速增長的人口將來肯定會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障礙,人口是世界第二位。印度是個民族、宗教眾多、文化各異的國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種、宗教、語言博物館」。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印地語,英語同為官方語言,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等。
交通運輸:鐵路是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貨運量的60%,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
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 孟買為全國最大港口,海運的1/5和集裝箱運輸的1/2經過這里;其他重要海港有加爾各答、馬德拉斯、科欽、果阿等。
空中運輸的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國有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和特里凡特琅五個國際機場。
新德里是印度首都,人口約1500萬,位於印度北部,東依亞穆納河,東北緊連德里舊城(沙賈漢納巴德),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也是印度鐵路與航空交通中心。還是全國的旅遊中心,名勝古跡很多,其中著名的有:聖雄甘地墓,印度門,紅堡,古特伯高塔等。
孟買頻臨阿拉伯海,是個天然良港,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全國工商、金融中心,西部鐵路、航空樞紐,面積603平方公里,人口1700萬。位於印度西部,瀕臨被稱為印度西部的門戶,也是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經濟、金融、軍事、文化各方面都佔有重要地位。還是印電影製作業中心之一,被稱之為「電影城」的外景基地頗負盛名。
加爾各答的人口1086萬,位於恆河下游支流胡格利河畔,離孟加拉灣有礙138.4公里。印度第二大城市,是印度東部最大的港口和鐵路、航空樞紐,在印度的工商業、金融、文化等方面佔有重要地位。號稱世界最大的黃麻加工中心。
欽奈(原名馬德拉斯)人口約536萬。它東頻孟加拉灣,是印度最大的人工港,海、空、鐵路和公路均很方便,被成為印度南部的門戶。又是南印度的旅遊中心。
海德拉巴——面積298.5平方千米,人口約427萬。該市實際上是由海德拉巴和塞康拉巴德兩個城市組成。它位於德干高原,是印度南北交通要道和印度空軍高級飛行訓練基地.
班加羅爾 位於印度南部,是印度第六大城市,人口520萬。城市規劃整齊,市內公園眾多,風景幽雅,有「花園城市」之稱。是一座新興的科學城市,高科技及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有「科技之都」、「南亞矽谷」和「印度信息技術業的麥加」等美稱。
㈣ 關於印度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印度共和國(The Reloublic of India)
首都:新德里
面積:298萬平方千米
人口:11.12億(2006年)
民族: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的46.3%,還有泰魯固族、孟加拉族、旁遮普族等。
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度語和英語
貨幣:印度盧比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南北長3119千米。東西寬2977千米。印度的地貌三面垂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全國大致可以分為北部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部德干高原區、中部恆河平原區、西部塔爾沙漠區和東西海域島嶼AT;個部分。喜馬拉雅山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為全國最高峰。印度河流眾多,按水源和地勢可分成三大水系,即喜馬拉雅山水系、半島高原地區水系、沿海岸地區水系。主要河流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亞穆納河、訥爾默達河等。印度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可分為冷季、熱季、雨季和季風退縮季。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被認為是全球雨水最充沛的雨都。雨季長達數月,幾乎天天有雨。
印度國名的由來
「印度」一詞來源於印度河。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羅馬人稱之為「印度斯」,英國人則稱其為「印度」。中國古稱印度為身毒、天竺、賢豆、忻都等。唐高僧玄奘取經到這個國家後。始稱該國為「印度」,意為「月」。印度自稱其為婆羅多國。
「花園城市」:新德里
新德里是印度首都。位於亞穆納河西岸,在古都德里南面,幾乎與其連成一片。由英國著名建築師勒琴斯總攬規劃,全市以兒童公園廣場為中心,城市街道呈輻射狀,密如蛛網地伸向四面八方。整個設計,布局精細,錯落有致,林蔭大道與街心花園相互輝映。新德里交通發達,有公路、鐵路和航空班機通向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大城市。
「印度的門戶」:孟買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市區背山靠海,風景優美。孟買是印度第一大工商業城市,第一大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印度的門戶」之稱。13世紀時由漁民居住的7個小島發展而成。印度獨立後,孟買仍然保持著第一大港的地位。如今孟買已成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是印度海陸空運輸的重要樞紐、重要的工商業城市、最大的金融中心。今天的孟買完全是一座國際化都市,它不僅有歐洲風格的古典式建築,而且也有一幢幢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同時還不乏融合歐洲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風格的東西合壁式建築。
泰姬陵
作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泰姬陵,坐落在印度阿格拉附近的亞穆納河畔。這是一座古老的建築,建成於1631年。是莫卧兒王國皇帝沙賈汗為去世的寵後蒙泰姬·瑪哈爾修建的一座陵墓。陵園佔地17萬平方米,四周砌有高大的紅砂石圍牆,中間有一個大水池。中心是一泓美麗的噴泉。從陵園大門到陵墓,是一條用紅石鋪成的甬道,甬道盡頭就是用白大理石砌成的富有神秘色彩的陵墓。陵墓建在一座巨大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陵墓的中心為寢宮,在其周圍四個方向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圓塔。寢宮高74米,四壁各有一座拱門,拱門的門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鑲嵌著古蘭經經文。宮內牆上。用珠寶鑲著精美的圖畫。寢宮由五間宮室組成。中央宮室里安放著泰姬和沙賈汗的大理石石棺。陵墓的東西兩側有兩座用紅砂石建成的清真寺翼殿。
泰姬陵典雅而雄渾,是印度也是世界建築中的傑作。
阿姆利則金廟
阿姆利則金廟位於旁遮普邦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市內,是15世紀由錫克教第五代宗師阿爾瓊創建,後幾經重建修復。阿姆利則金廟是錫克教的最大寺廟,因落成前塗金水於廟上,後又以金箔包裹的銅制拱頂覆在廟上,故稱金廟。金廟位於甘露池湖中心島上,這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氣勢恢弘,總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呈長方形。廟宇由聖殿、誦經堂、法師起居室、香客休息室、膳廳、儲藏室等12個區域組成。聖殿為廟宇的中心,頂部和四角各有一個小金圓頂,整體上看給人一種神聖之感。聖殿內放有錫克教聖典和各種珍貴的珠寶,走廊上還掛有各種圖片,記載著錫克族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英勇事跡。阿姆利則金廟最美的景觀要數其夜景,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觀賞。
「聖河」:恆河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山脈,全長2700多千米,中、上游有2100多千米在印度境內,下游500多千米在孟加拉國。它是南亞的第一大河,是印度文明的搖籃,印度人民尊稱它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恆河中、上游依然是印度經濟文化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恆河在瓜倫多卡德附近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印度教徒視恆河為聖河,認為以恆河聖水沐浴可以凈罪。沿河聖城,每年都舉行盛大的沐浴節。印度教信徒常以一種孩子見母親的心情來到恆河,他們稱它為恆媽。
㈤ 高中區域地理印度和非洲的知識點。要全。100分!!!
印度主要地理信息:
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處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2.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印度地形以高原為主,德干高原佔印度半島的大部分;
3.河流:恆河—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4.氣候: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的影響,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5.氣候特徵: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盛行東北風,雨季盛行西南風(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
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6.印度的農業: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棉花和黃麻。「綠色革命」是為了解決印度的糧食問題。
7.印度的工業: 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 ,班加羅爾—印度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非洲主要地理信息:
1.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有6億多人,90%以上是黑種人,所以本區被稱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歸線都穿過本區,非洲是世界上跨熱帶面積最大的洲。本區氣候分布特點: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中心,南北熱帶草原分布,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終年高溫,明顯分為干濕兩季。熱帶草原地區常常受到旱災影響。
3.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最著名的盆地剛果河盆地,有被稱為地球傷痕的東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
4.非洲由於殖民主義長期佔領和掠奪,使本區有許多國家成為單一商品經濟,即出口礦產、木材、畜產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初級產品,進口機械、汽車等工業製成品。這種過分依賴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的模式不利於經濟長期發展,因此要努力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的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水產業等其他產業。
5.非洲是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本地區更是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地區。這里農牧業生產落後,農產品產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長快,因此糧食供應不足是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對糧食和肉類的需求大,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在草原地區過度放牧,導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㈥ 印度的地理特徵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人口11.3億,居世界第二位。眾多內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容帶來很大壓力。因此,印度政府推選計劃生育政策。
2、位置:①大部分位於10ºN——30º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②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5、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主要家產品為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恆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盤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㈦ 印度知識
印度簡介
概況
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面積2974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083千米。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公元前325年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1757 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公布了「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為共和國,仍為英聯邦成員。同年4月1日同我國建交。
居民
人口居世界第二位。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泰魯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約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11%)、基督教(2%)、錫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等。
自然環境
全國分為西北部邊境高山區、恆河流域平原區和印度半島區三個大區,平原西部有印度大沙漠。西北部屬山地氣候,恆河流域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半島多屬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半島西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東北部阿薩姆邦年平均降水量在4 0 0 0 毫米以上,乞拉朋齊達1 1 4 3 0 毫米,是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自然資源
主要礦物有煤、鐵、錳、鉻、鈦、菱鎂礦、鈹、鋯、獨居石、雲母、螢石、石油等。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2 3 %。
經濟概況
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7 4 %。主要的農作物是稻子、小麥、棉花、黃麻、甘蔗和茶葉。工業以采礦和紡織為主,還有鋼鐵、電力、石油、化學、橡膠、煤、火柴、黃麻、茶葉等。主要外貿對象是美、日、英及俄羅斯,出口黃麻製品、茶葉、鐵礦砂、棉織品及皮革等。進口糧食、機器設備、車輛、石油產品、鋼鐵、金屬、化工產品等。
重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位於德里西南,是德里的新城。
德里:包括新城和舊城,人口6 2 2 萬,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有許多著名寺院和古代建築。
加爾各答:人口3 3 1 萬,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和黃麻加工中心。是東海岸最大港口。
孟買:包括郊區人口1 0 1 3 萬,是由印度最大紡織業中心。為世界良港,有國際航空站。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1 月2 6 日。燈節1 0 -1 1 月間。聖水沐浴節,每隔1 2 年舉行1 次。
與我國建交日:1 9 5 0 年4 月1 日。
貨幣:印度盧比(Rupee)。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5 小時3 0 分;比北京時間晚2 小時3 0 分。
國花:荷花。
國鳥:藍孔雀。
國徽格言:唯真理必勝。
國名釋義: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二字表示河流。羅馬人將信度讀為「印度斯」,貢國人則讀為「印度」。
世界之最:世界上使用語言最多的國家之一,僅憲法規定可使用的語言就有1 4 種。泰戈爾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家,1 9 3 1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電影業興盛,有「電影王國」之譽。
民俗:婦女額頭點有吉祥痣,表示喜慶、吉祥之意,為印度民族風格的標志。紗麗為婦女傳統服裝。
游覽勝地: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名勝古跡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泰姬陵,有人間建築奇跡之美稱,其建築宏偉壯觀,精美絕倫,全部用潔白的大理石建成。
本人再補充一點:印度還有一個重要城市班加羅爾,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位於德干高原中部,是印度信息產業的中心。(印度的IT產業可是全球領先)
㈧ 地理——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是亞洲最大的
印度有風調雨順的氣候,還得益於加大了對提版高農業生權產力的投入,以及採用更多更好的科技知識。
印度政府利用現代信息和通訊手段加快向農民傳播科學技術,並促進建立必需的基礎設施。
在印度農業研究理事會(ICAR)的領導下,印度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和最廣泛的農業研究網,它包含97個國家級機構,主要開展對農作物、牲畜、漁業和其它農業相關領域的研究;還包含82個全印協作研究項目
世界銀行一直資助開展印度國家農業技術項目(NATP)
印度政府最近還提出另外一項提議以幫助各邦拓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好地為農業發展服務。這項提議是將ICAR提供的科學信息、邦農業大學、國家管理官員和ICAR巨大的農業研究信息系統(ARIS)資料庫以網路相連,最終,網際網路將連接農業的市場、研究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眾多團體,形成一個地區性、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網路,使印度的農業真正走在領先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