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萊鋼自然資源局地理位置

萊鋼自然資源局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3-02 09:51:35

㈠ 萊鋼銀山公安局 合同警察就業信息 工資待遇怎麼樣 越多越好 謝謝

其實所謂的銀山公安局,就是以前的萊鋼保衛處,後來隨著萊鋼的發展和壯大跟著沾專了光,屬保衛科成了公安局,保衛科的職工跟著轉成了國家公務員,級別還挺高,銀山公安局跟萊蕪市公安局局平級,直屬山東省公安廳管理。主要負責萊鋼生活區和廠區的治安,總體來說工作還可以,但到萊鋼上班最好做好心理准備,尤其天天在廠區轉悠的話空氣實在是不好……~

㈡ 研究生畢業去濟南鐵路局、萊鋼工資分別是多少啊

這要看你是什麼專業的,還和你背景有關。如果和鐵道工程有關的或是和客運回有關的,干幾年後答,你工資可能就3,4000,但是油水不是萊鋼這種企業能比的,干個5年以上買房買車是沒一點問題,因為鐵路部門工程很多,但是工程施工沒有外面嚴格,老闆想搛更多的錢就要找你們負責的高抬貴手。我就是工務處的工程師,哪個局就不說了。當然也要看看你的膽量。不管是進路局還是進路局下直管站段都一樣。

㈢ 萊蕪市辛庄鎮名字的變化

辛庄鎮地域屬於退海之地,根據1957、1978年中國科學院兩次對以白塘口為中,北至張貴庄,南越巨葛庄、沙井子到黃驊市的武帝台這一貝殼堤的考證,早在三千多五百年前就形成陸地。根據貝殼堤建明一帶掘出土的鐵制農具,銅箭頭。以及墓葬群等文化遺產證明:辛庄鎮在西周時期(公元前七七O年以前)就有了人煙了。
北宋時期海河成了宋國遼國的界河,為防遼入侵在海河南岸修堤建寨,(其中就有雙港寨),當時本地屬滄州府清池縣管轄。
元朝時期屬幽州管轄。
明朝屬河間府天津衛管轄。明王朝開發海河農業功臣、親兵和大批移民來此開荒種稻,建立和擴大了當地村莊。當時沿河建圍,其中就有白塘口圍和辛庄圍。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屬河間州天津衛,同年改為天津州。清雍正9年(1931)年天津州行政建制為天津府。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隸屬河北省天津縣(原天津府)。1928年轄屬河北省天津特別市。1930年--1937年轄屬天津市五區。1937年--1945年轄屬天津市第八區。1945--1949年仍轄屬天津市第八區。 天津解放後(1949年1月15日),1949年1月--1949年8月轄屬天津津南縣第四區,所在地白塘口村,後移雙港。1949年8月--1953年4月5日轄天津市津南縣第一區,所在地鹹水沽。1953年5月--1958年轄屬天津市東郊區。

㈣ 請問萊鋼的銀山公安局怎麼樣啊~好進嗎

很容易進,殺個人,放個火,搶個劫什麼的就進去了

㈤ 淺談世界經濟危機與中國鋼鐵企業的海外擴張

1,歷年鋼鐵出口量分析
2,國內相關鋼鐵出口企業分析與國際鋼鐵企業對比
3,經濟危機的影響
4,經濟危機對全球鋼企的影響
5,國內鋼企如何面對經濟危機

㈥ 資源型工業布局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覽文檔共享文檔我要上傳
               搜索高級搜索 資源型工業布局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摘要 環境因素是衡量工業布局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布局會加劇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最終喪失工業生產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合理的工業布局會不僅不會影響到環境,而且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工業區位的選擇,一要注意工業的污染類型;二有空氣污染的工業在其區位選擇時應考慮當地風向;三要協調好城市工業用地與生活居住用地之間的位里關系,從而更加合理地安排工業用地的位置,以減少對生活居住區的污染;四要考慮熱力環流、地形等因素,這樣也可以避免一定的環境污染。關鍵詞 資源型工業 資源型工業布局 工業區位選擇 地理環境1.引言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對自然的改造,而在對自然的改造過程中必定會對大自然造成一定的破壞,不同的工業對自然的破壞程度也不同。以資源利用為主的資源型工業在利用自然資源的時候對環境的影響會更大。如何盡量減少這些影響呢?選擇合適的工業區位會減少一定對環境的污染。可見,資源型工業的區位與地理環境之間有密切的關系。2. 資源型工業及其特點2.1 資源型工業 資源型工業主要是有依靠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企業所構成的,即所謂的資源型企業。 資源型企業,就是指基於地下的礦產資源和地上的動植物資源,通過對資源的壟斷性佔有或獨占,以生產的資源型產品為最終主導產品形態的,在產品價值構成中,自然資源對產品的價值貢獻占據主體地位的,盡可能利用區域內存在的自然條件,依靠資源的消耗,通過有效管理和適時創新來實現迅速成長,形成以資源佔有優勢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2.2 資源型工業的特點 1 地域集中性。 由於自然資源的質和量在任一空間范圍內分布的不均勻性,總是相對集中於某些區域,因此依託某一地區特有的自然資源興建和發展起來的資源型企業具有明顯的地域集中性。一般都會集中在自然資源的產地。 2資源獨占性。 自然資源是資源型企業生產加工的主要原材料或核心原材料,資源數量的多寡直接決定了其產能與發展,正因如此,資源型企業必然通過自然或行政的方式對所需資源進行壟斷性佔有或獨占,導致資源型企業對資源的獨占性。 3產品附加值低。 多數資源型企業依賴對資源壟斷性佔有或獨占,生產以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和粗加工以及初級原材料產品為最終形態的產品,技術含量低,所取得利潤是以廉價出賣當地自然資源為代價的。 4縱向一體化水平低,加工鏈比較短。 如生產煤炭、鋼鐵、稀土、鋁錠等產品的資源型企業主要集中於產業上游,僅僅從事原材料開采和(或)初級加工,下游活動很少,對上下游的拓展的可能性很小,很少有企業進行產業鏈的延伸。 5容易造成生態環境惡化。 資源型企業通過開發利用資源,在低技術水平上生產產品,結果濫采濫伐資源和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導致資源的流失、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惡化。3.資源型工業與地理環境的關系3.1 地理環境對資源型工業布局的影響3.1.1 自然資源對工業布局的影響 1原料 工業的主要成本之一是原料的成本,這一點決定了原料是工廠區位的一個主要區位因素。現在以鋼鐵工業為例來說明原料對工業區位的影響: 鐵礦石和煤是鋼鐵工業的主要起始原料。因而一定儲量的鐵礦石產地的地理因素,無疑會對鋼鐵工業布局有著重要的影響。 單純從鋼鐵工業本身來看,鐵礦石產地的作用隨工業技術發展相應有所變化。主要表現在鋼鐵工業發展初期,每煉一噸鐵需要 4—5 噸煤煉成的焦炭的時候,鋼鐵工業多分布在煤產地。隨著冶煉焦比下降,使煤的消耗量大大減少,加上配焦煤技術進步,使鋼鐵工業也不可能依靠單一煤種。與此同時,由於貧鐵礦的開采利用增加,以至現代鋼鐵工業每煉一噸鐵僅需要 0.5 噸焦炭,在這種情況下鋼鐵工業多趨向於鐵礦石產地。我國的馬鋼、攀鋼都是這種布局的實例。 應當指出,鋼鐵工業的最優布局,應是同時接近煤鐵資源。我國許多鋼鐵工業就是建立在煤鐵資源組合地區。例如遼寧的本鋼、河北的邯鋼、山東的萊鋼等等。在具體布置上採取以鐵為主,並能方便地取得煉焦煤的位置上。 2能源以鋼鐵工業為例 鋼鐵工業是一個耗能較大的部門。在其布局中能源因素一直有著重要作用。通過鋼鐵工業的長期建設發現,隨著鋼鐵工業中心的發展,很容易吸引機械、電力、化工等工業部門,形成一個較大的工業綜合體。而這種成組布置的格局(在國外如日本的鹿島)也已比較固定。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一個新問題,即考慮鋼鐵工業布局不僅要從其本身的經濟效益上分析,而且要注意地區工業發展的總體利益。 根據國外資料,單純的鋼鐵聯合企業消耗的原料和燃料的比例,每煉一噸鋼要消耗 1.2 噸標准燃料,而對於一個以鋼鐵工業為基礎的工業綜合體來說,每煉一噸鋼要消耗標准燃料 2.6 噸,二者所消耗的鐵精礦卻都是 1.3—1.4 噸。因之主張在建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時,一定要注意工業綜合體的總的燃料耗費,即煉焦煤、動力煤、發電站用煤。實際上這種地區是一個以鋼鐵工業為基礎的變相的動力工業綜合體。因此,近代大型鋼鐵工業基地,在能得到球團供應的條件下,布置在交通方便的大型煤炭基地,即使向外輸出部分鋼材也是有利的。事實上在國外新的鋼鐵工業布局規劃中,對燃料因素的地位已引起了極大的注意。3.1.2 社會資源對環境的影響1人口對工業布局的影響 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因此人在生產和消費兩方面和社會生產發生密切關系。一定地區的人口數量、勞動技能,人口密度和人民生活習慣等對工業布局產生重要的影響。 人作為勞動者,是社會生產力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化大規模的工業生產,首先要求要有足夠數量的生產工人,更要求有一定文化技術的生產工人,以便用同樣的勞動消耗生產出更多的產品,提高勞動生產率。關於勞動者在提高勞動生產率諸因素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早已指出:勞動的生產力,取決於多種事情,其中,有勞動者熟練的平均程度,科學及其技術應用的發展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范圍及作用能力,和諸種自然狀況。因此,特定地區的人口分布狀況,勞動力及其素養,都成為考慮工業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我國沿海人口稠密地區,勞動資源多,特別在東南沿海地區存在充分就業問題,就地發展各類工業是十分必要的;在一些新興的重工業集中區(煤炭基地,大型鋼鐵工業基地),為充分利用婦女勞動力而發展部分輕紡工業,也是按人口分布狀況布置工業的一個明顯例證。還應當指出的是,在那些擁有一定勞動技能與生產經驗的地區,例如我國景德鎮、醴陵、唐山都擁有生產陶瓷的長期歷史,在這種地區布置陶瓷工業生產將產生一定影響。 人作為消費者,每年要消費大量物資,這些物資包括生存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由於社會人口分布不平衡,各地區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不同,一定時期內各地區消費構成和消費水平的差異,引起對消費品需要量上的差別。社會主義工業生產的目的是在已有條件下,盡量滿足勞動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要,以便使人們更好地從事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因此,在發展工業時,既需要研究一般生產力條件下,平均消費水平,除了包括必要的生存資料,還應包括多少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生產,還要研究不同地區各具特點的消費需求。例如,人口集中的城市居民或不同民族的消費習慣對工業產品的品種、質量的不同需求,對各工業部門布局的影響,以及研究和預測與人口分布遠景、消費構成、消費水平變化相適應的工業生產發展與布局趨勢。2 交通運輸對工業布局的影響 在選擇最有利的工業布局方案時,全面考慮運輸條件和費用是必要的,對許多部門來說,能提供最小的運輸費用方案,通常也就保證了最小的生產費用。一般多採用產品重量系數法,衡量運輸因素對工業布局經濟效果的關系。但是,應當指出,節約運輸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手段之一。因此,一個工業企業布局合理與否,必須綜合地分析在某種工業布置方案下可能影響勞動生產率水平的一切因素。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才可能正確地確定最合理的方案。 運輸條件在很多工業部門布局中起著較大作用。首先是需用運輸工具較多,貨運量較大的采礦工業,其次是加工工業中利用大量笨重低值原料的工業部門。 采礦工業只能在埋藏有礦產資源的地區建設,然而這不能說自然資源本身決定了采礦工業布局。因為采礦工業布局首先取決於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需要,同時礦藏的儲量、質量以及開采技術可能性也是一個前提條件,但是同一性質和類型的礦藏的開發次序及其生產規模,在大多數情況下與礦藏的地理位置,特別由運輸條件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如果其他條件相同,則運輸條件較好的礦產資源就會得到優先開采,甚至有些礦藏質量稍差,但由於交通方便也可能獲得很好的開發;相反,有些地區缺乏適當運輸條件,雖礦產資源比較豐富,質量較好,一時仍不能得到全面開發。例如我國西南、西北地區許多礦產資源受交通閉塞和運輸條件落後的影響,現時還不能得到大量開發,諸如此類的實際例證,也是到處可見的。 交通運輸對加工工業再生產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聯系生產與消費,使產出的產品實現它的使用價值,而且不斷供給工業企業以所需的生產資料,保證其生產繼續進行。由於工業部門構成復雜,交通運輸對加工工業布局的影響是有很大差異的。在生產中需要大量、笨重低值原料的加工工業,例如冶金工業、建築材料工業、純鹼工業、磷肥工業、用硫鐵礦制酸工業、造紙工業……等工業部門的運輸費用平均占成本的 15—40左右,這是一個很高的比重,但就個別企業來說它的比重可能還要高出許多,因此,在研究這些工業部門布局問題時,必須對交通運輸因素予以足夠的重視。3.2 工業布局對地理環境的影響3.2.1 工業布局對經濟的影響 工業布局關繫到國家和地區經濟的興衰。廣東經濟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改革開放後,國家對不同地區的區域政策不斷地作了許多調整。所以,在當前社會中,區域政策成為企業對區位的布局與選擇時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後,廣東擁有特殊的優惠政策。主要表現在:1、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一般地區,所得稅率為 30%,而經濟特區為 15%(後來這些優惠政策擴大到了 。珠江三角洲) 而且對於經營期 10 年以上的三資企業,從開始獲利年度起兩年免稅,三年減半徵收。這一本來就有利的優惠政策在具體執行中就更加對投資者有利,實際上有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有稅收負擔。其操作十分簡單:——假報企業虧損;公司重新注冊、更名;內地企業注冊為三資企業。2、進口關稅優惠政策。政策規定三資企業應該「兩頭」在外,因此,對進口的原材料、企業所需的設備免除了關稅。但是實際上,大部分廣東產品是銷往內地,結果在同等的生產條件下,廣東企業比內地企業多賺了這個本應該屬於國家的關稅。從而導致許多企業都聚集在了廣東等沿海地區,廣東就成為了當時工業的主要布局地。廣東憑借著其區位優勢,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沿海地區在政策的傾斜之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建立了自身獨立發展的基礎,如果政策繼續向沿海傾斜,甚至全國政策一致的結果都將使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從而加劇各種矛盾。所以現階段為了縮小我國三大地帶的經濟差距,國家已經給中西部地區提供了許多的優惠政策,從而吸引更多的企業將區位選擇在中西部地區。3.2.2 工業布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現代工業生產是一個龐大的能量和物質轉換過程,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既有按人類意圖製造出有價值的物質,同時也產生負價值的非意圖的廢棄物(廢水、廢氣、廢渣等)。也就是說,人類從自然環境中取得各種物質資源,又把轉換中的廢棄物排之於環境。隨生產量的增長,取之越多,製成品越復雜,排出的廢棄物也必然相應增加,其結構與成分也更加復雜和難於處理。在現代工業技術還不能完全處理廢棄於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所造成污染的情況下,保護環境問題就成為制約工業布局的一個客觀因素。 實踐證明,合理地布置工業企業是可以防止污染的。如一個工廠雖然不斷地 ,但由於所選擇的廠址有利於「三廢」的擴散和凈化,排放未加處理的「三廢」在其生產過程中並未對環境產生污染問題。相反,工業布置得不合理,不僅會污染所在地區的大氣和水源,破壞自然環境,而且也會直接影響職工身體健康和工業生產本身的正常運行,嚴重者還可能引起破壞生產力的後果。4.總結 環境因素是衡量工業布局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布局會加劇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最終喪失工業生產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工業污染源的形成及其對資源、生態的破壞與工業布局的不合理有密切關系。我們在對污染物缺乏治理,對突發的環境污染事故缺乏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合理布局是減少損失、減輕危害的一條有效途徑。 人類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地球,其環境容量雖然巨大,但畢竟是有限的;不同的自然環境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工廠選址時,應充分考慮工廠所排放的污染物類型,根據區域的環境和特徵(地質、地貌、氣象、水文、土壤、植被等)、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等特點,選擇適宜的廠址及排污口位置,使污染物能較好地被環境凈化或避開對人類的直接危害。如有大氣污染的工廠應布置在居民區的下風地帶;有水污染的工廠應布置在河流的下游;大氣污染嚴重的工廠不宜布置在山谷或盆地中;有污染的工廠還應與城鎮和其他居民區、風景區保持必要的距離,並用綠化帶相分隔等。

㈦ 山東萊鋼,歸哪個城市

萊蕪市laiwuShi
位置:萊蕪地處東經117°19′~117°58′、北緯36°02′~36°33′之間。位於山東省中部,總面積2246平方公里,泰山東麓,北鄰濟南市所轄的章丘市,東鄰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鄰泰安市所轄的新泰市,西鄰泰安市郊區。
人口:人口125萬
區劃:轄萊城區、鋼城區、1個省級高新區和5個省級園區,2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083個行政村(居),1266個自然村。
萊蕪市萊城區轄4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1個鄉,即鳳城街道辦事處、張家窪街道辦事處、高庄街道辦事處、鵬泉街道辦事處、苗山鎮、茶業口鎮、雪野鎮、大王莊鎮、牛泉鎮、方下鎮、寨里鎮、羊里鎮、楊庄鎮、口鎮、和庄鄉。
鋼城區轄1個街道辦事,4個鎮,即艾山街道辦事處、顏庄鎮、黃庄鎮、里辛鎮、辛庄鎮。
區號: 0634
郵編:271100
代號:371200
萊蕪市地處山東省中部,轄萊城、鋼城兩個區和三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2246平方公里,人口125萬。萊蕪古稱嬴、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里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著名的「萊蕪戰役」。萊蕪境內資源富集,尤以煤、鐵儲量豐富,礦冶歷史源遠流長,曾是全國重要的冶鐵中心。目前,萊蕪已經發展成為以鋼鐵為主導的新興工業城市,是山東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去年全市鋼產量達到1400萬噸。萊蕪盛產生薑、大蒜、蜜桃等農產品,是「中國生薑之鄉」、「中國花椒之鄉」和「中國黃金蜜桃之鄉」。萊蕪自然風光優美,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萊蕪是革命老區,是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放戰爭時期,因陳毅元帥、粟裕將軍指揮的「萊蕪戰役」而名載史冊。萊蕪的解放揭開了萊蕪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萊蕪人民經過50年的艱苦奮斗,使萊蕪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萊蕪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鋼城煤都」之稱,擁有煤、鐵、銅、金、磷及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長石、燕子石等幾十種礦藏。其中煤炭儲量4億噸,是山東省重要的煤炭產區;鐵礦石儲量4.8億噸,佔山東省總儲量的1/3,在全國占重要地位。
萊蕪是山東省重要的鋼鐵、能源基地,同時也是國家科技部命名的高新技術新材料基地,境內有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魯中冶金礦山公司、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部屬、省屬企業,裝機總容量4*30萬千瓦的萊城大電廠兩台機組已相繼竣工,並投入發電。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萊蕪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加上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使其成為全國著名的糧菜果畜生產基地;萊蕪工業基礎雄厚,初步形成以鋼鐵工業為龍頭,冶金、能源、機械、輕紡、建材為支柱,輕重工業比例協調,能源、原材料工業配套的工業生產體系,是山東省重要的鋼鐵和能源生產基地。
萊蕪是山東省重要的鋼鐵、能源基地,同時也是國家科技部命名的高新技術新材料基地,境內有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魯中冶金礦山公司、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部屬、省屬企業,裝機總容量4*30萬千瓦的萊城大電廠兩台機組已相繼竣工,並投入發電。萊蕪市非常重視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利用,萊蕪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被列入山東省六大重點示範園區。
2004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93億元,比上年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1.42億元,增長24.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5.53億元,增長9.3%。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7.5:63.2:29.3。
房地投資持續升溫。2004年全市完成房地產完成投資4.44億元,同比增長57.46%。施工面積61.63萬平方米,比2003年凈增長23.1萬平方米,增長60%,空置面積2.73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93萬平方米。
旅遊業增勢強勁。2004年全市旅遊人數達到194.29萬人,旅遊收入達到5.15億元。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74億元,同比增長4.31億元。種植業結構繼續向優質、高效型轉化,市場化特點更趨明顯,農產品貯存和加工能力提高,分別新增4.3萬噸、6.88萬噸。畜牧業發展迅速,全年完成產值8.03億元,同比增長10.85%,林果業產量下降,造林面積增加,漁業生產發展平穩,水產品總量達到8236噸。
查看了很多希望可以幫到你。加分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