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地理知識
A. 廊橋的內容簡介
《麥迪遜之橋抄》講的是一位人到中年的農夫之妻(劉雅麗飾)送走了丈夫和一對兒女,將有4天的時間完全屬於她自己……一輛從遠方開過來的舊卡車停在了農場庄園的籬笆外,《地理雜志》的特約攝影師(歐錦棠飾)走下卡車,向農婦問路,他要去拍攝位於麥迪森縣的羅斯曼橋,也叫廊橋。她主動提出為他帶路,兩人就此相識,並最終擦出愛的火花。4天的相處很快過去了,她考慮到家庭和責任,不願追隨攝影師出走,兩人痛苦地分了手……在以後的漫長日子裡,兩人把所有的相思都深深地埋在心裡,直到兩人去世,他們的骨灰都被撒到了廊橋橋畔…… 最新動向
「春天舞台」已率先將粵語版的舞台劇《麥迪遜之橋》搬上了香港舞台,該劇的普通話版本將在2008年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在內地演出。
B. 可以增長地理知識的課外書
可以買一些地復理大網路看看,我以前看制過的,忘記名字了,呵呵,還有《national geography》看看吧,挺有意思的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以精美的攝影作品介紹世界各地的文化與風土民情,在各國眾多的國家地理雜志之 中它的歷史最悠久、最成形而且具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是全球性的視角,這得益於它強大的財政支持,所謂編采人員全世界任何角落行走。此雜志 還貫穿了很多浪漫故事,比如廊橋遺夢浪漫的愛情故事,還有悲慘的泰坦尼克號。
此雜志不僅是學習英語的上好材料,更能通過雜志的專業角度了解全世界。全書的信息量很大,詞彙及句法都比較嚴謹,更適合英語水平中、高級的讀者閱讀。全書為色彩銅版紙印刷。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此書更不容錯過,絕美的圖片和構圖值得讓你留戀。
C. 關於橋的知識有那些
1、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基礎三部分組成。上部結構包括橋身和橋面;下部結構包括橋墩、橋台;基礎有明挖基礎、樁基礎、沉井基礎、沉箱基礎、管柱基礎和承台等構成。
2、主要作用:即為了解決跨水或產生與發展者越谷的交通,以便於運輸工具或行人在橋上暢通無阻。若從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來說,橋應該是專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3、橋梁的產生:在人為橋梁之前,自然界由於地殼運動或其他自然現象的影響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橋梁形式。
如浙江天台山橫跨瀑布上的石樑橋,江西貴溪因自然侵蝕而成的石拱橋(仙人橋)以及小河邊因自然倒下的樹干而形成的 「獨木橋」,或兩岸藤蘿糾結在一起而構成的天生「懸索橋」等等。
(3)廊橋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橋梁按照受力特點劃分,有梁式橋、拱式橋、剛架橋、懸索橋、組合體系橋(斜拉橋)五種基本類型。
梁橋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較淺處,由橋柱和橋板組成,物體重量從橋板傳向橋柱。
拱橋一般建在跨度較小的水域之上,橋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幾個橋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橋中間的重量傳向橋兩端,而兩端的則傳向中間。
懸橋是如今最實用的一種橋,橋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橋柱、鐵索與橋面組成,早期的懸橋就已經可以經住風吹雨打,不會斷掉,吊橋基本上可以在暴風來臨時巋然不動。
D. 寶雞廊橋介紹
1寶雞的廊橋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負。」在新中國 63歲華誕即將來臨之際,寶雞新的地標式建築——東嶺石鼓山廊橋,將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東嶺石鼓山廊橋橫跨渭河,位於寶雞市中心位置,南接石鼓山,北銜東嶺,在長達684米的主體建築上,古典建築與現代技術完美融合。這座匯聚著城市文明、未來理想等元素的廊橋,還未面世,就已經成為我市的一大風景。
一座承載寶雞獨特文化符號之橋
無疑,這座橋在我市諸多橋梁中是獨一無二的。這座橋,不僅是一座地理意義上的橋梁,更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是寶雞文化最鮮明的載體,這已經超越了橋梁本身的意義。
說到巴黎,人們自然會想起埃菲爾鐵塔,提到北京,我們不能不說「鳥巢」(國家體育場),這些最具特色的地標式建築幾乎成為一個城市的「符號」。而寶雞作為關天規劃確定的關天副中心城市,如何在建設中彰顯我們的特色文化同樣成為城市建設者的課題。
寶雞是姜炎文化與周秦文明的發祥地,而古絲綢之路與現代十字形鐵路樞紐也提示著我們寶雞在「神接上古、溝通東西」中的獨特地位。市文物旅遊局局長任周芳說,基於此,我市在設計之初,就突出了這座橋梁「厚重」與「溝通」的特性。「在廊橋設計之初,我們就首先確立了兩個理念。第一,不追求流行,不『求高貪大』,畢竟,高度不能代表歷史,龐大不能代表博愛,『求高貪大』的建築理念必將被時間『風化』。恰恰相反,廊橋作為地標性建築,追求的是內涵表現力,建築的特色與地方文化渾然一體,才能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第二個理念是橋梁的設計,必須具有實際交通功效,讓本地百姓和外地遊客在對這座建築產生親切感的同時,能夠移步換景,流連忘返。因此,廊橋最終選址於石鼓山腳下,既能讓她與中華石鼓園融為一體,產生更大的輻射效應,又能彌補寶雞城市交通的短板。」「也許東嶺石鼓山廊橋不會像其他城市的地標式建築那樣擁有諸多的『中國第一』或『世界第一』,但從表現力而言,這座廊橋一定是寶雞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符號,它將讓每一個從廊橋上走過的人都能記住寶雞這座城市,而這份記憶不會隨著時間褪色!」任周芳說。
一座神接寶雞數千年文明歷史之橋
作為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十大文化精品工程之一,東嶺石鼓山廊橋在「文化」上下足了工夫。
廊橋南北兩端上下樓梯以中國歷史吉祥迎賓圖案雕刻為主,寓意歡迎賓客光臨;廊橋北引橋部分,橋面陳設 10面石鼓和 28個寶雞青銅器石雕;兩側護欄以寶雞詩詞、歌賦和歷史典籍為主;文化長廊上的 6個廊亭接點,將其劃分為 5個歷史階段:橋面地雕東半邊以中國歷史為主線,西半邊以寶雞歷史為主線,紀年體和記事體相結合,並行順推,第一部分「文明濫觴」,第二部分「周秦曙光」,第三部分「漢唐盛世」,第四部分「宋元明清」,第五部分「涅槃新生」。同時, 1156幅精美絕倫的中國古典銅版畫鑲嵌廊橋始末,更平添無數美景。
「廊橋上展示的文化從三皇五帝為始,以新中國誕生為末,時間跨度長達8000年,全橋文字整理超過 30萬字,修訂超過 10次……我從事文化產業近 20年,也算跑遍大江南北,這座廊橋是當之無愧的『文化精品』。」一位建設廊橋的工作人員這樣評價東嶺石鼓山廊橋。的確,漫步橋上,彷彿穿越時空隧道,你會在不知不
覺之中,被眼前的一幕幕圖案帶回到寶雞千年歷史烽煙之中。
一座秉承寶雞智慧創新精神之橋
東嶺石鼓山廊橋遠觀氣勢雄偉,近看精雕細琢。然而,您可曾想到,這樣一座地標式建築,在寶雞乃至全國的建築史上都無先例可循,這座廊橋同樣凝結著寶雞人的智慧和創新精神。「如果沒有創造力,這座廊橋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完美。」市河道委負責人張軍讓告訴記者。為了建好這座廊橋,他們曾經查閱大量資料,希望能夠從全國各地的廊橋建設上找到一些借鑒,但他們失望了。這座廊橋的設計圖與眾不同,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在施工當中摸索並解決一系列難題。
東嶺石鼓山廊橋以五個大跨度橋體跨越渭河,每一個分橋體之間跨度達78.64米,這種「五大跨」在全省都沒有先例可循。目前,陝西省僅在西安火車站前廣場城牆修復工程中採用過一次類似的大跨度施工,但那僅僅是「一跨」,在施工難度上與寶雞廊橋無法相提並論。然而,通過精密設計和大膽創新,建設者們解決了諸多難題,「五大跨」一次成功,開創了我市橋梁建設的新篇章。
古詩有雲:「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欄桿在仿古建築中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設計之初,廊橋欄桿被設計成石砌欄桿,但在施工過程中,由於石材太重,很可能會威脅到橋梁安全,這一度讓建設者犯了愁。東嶺石鼓山廊橋主體工程師閻健康說:「經過現場會商,我們決定採用鋼結構欄桿,外噴真石漆來解決這一問題。欄桿工程竣工後,外觀與石材欄桿一致,但總重量卻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這就是一個創新。」
鑲嵌於廊橋上的 1156幅中國古典銅版畫是廊橋重要的亮點,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銅版畫耗費了施工人員多少心血。設計之初,為了能夠再現這些古典名畫「古色古香」的韻味,施工人員絞盡了腦汁,紙質畫冊經不得風雨侵襲、石質雕刻顯不出古畫風格、塑料畫冊更是與仿古風格背道而馳……經過大量甄選,施工人員最終確定,以蝕刻工藝來製作銅版畫,既保留古色古香的韻味,又經得起風吹雨打。
類似這樣的創新故事還有很多,而正是這些創新,成就了東嶺石鼓山廊橋之美。
一座彰顯東嶺文化無私奉獻之橋
東嶺石鼓山廊橋承載著寶雞百姓的熱情,更將北岸與石鼓山公園連接成一個渾然天成的整體。在這項利市利民的工程中,東嶺集團無私奉獻,斥巨資完成了橋梁的設計和建設,給全市人民奉獻了一個文化精品。這不僅彰顯了東嶺人的大氣與智慧,更讓一個企業的文化在無形中連同這座橋梁一起成為這個城市的永久記憶,而這份彰顯奉獻精神的城市記憶彌足珍貴。
東嶺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淑蘭告訴記者,東嶺之所以願意無償為寶雞基礎設施建設「輸血」,實際上有著自己的考慮。是寶雞孕育了東嶺集團,盡管集團這些年一年一個台階穩步發展,但東嶺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生長的「土壤」,因此,投資廊橋建設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這是由東嶺文化所決定的。同時,藉助這座廊橋,東嶺將成為這座城市一個永久的文化符號,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人們踏上廊橋,就會想到東嶺集團為家鄉父老所做的一些實事,這無疑是東嶺之福。
東嶺石鼓山廊橋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一部弘揚寶雞文化精神的大書,她帶給寶雞的絕不僅僅是一座地標性建築,更重要的是,她融匯著寶雞千年的歷史積淀,凝聚著寶雞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帶給我們便捷與美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每一位寶雞人一份思考和啟示。
閱讀全文
今日爆文推薦
▪ 碧水寺明清石雕遭破壞長「斑」9
▪ 成都機場發現118處文物點 全國最大石雕獅子13
▪ 嘉祥市民售賣5噸重麒麟石雕 捐助重病女孩歐陽艷麗4
▪ 彭雪楓將軍雕像落成 33噸整塊漢白玉石雕成5
▪ 浙江青田石雕成「花」 傳承人盼互聯網+藝術6
03-15 作者:陽光明媚
最早聽說廊橋一詞是來自一本書名——《廊橋遺夢》,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部美國暢銷小說。那本書讓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種橋,叫廊橋。為了進一步了解廊橋,我查看了《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竟然沒有查到廊橋一詞。 故此,孤陋寡聞的我一直以為廊橋大概是外國才有的橋。後來還是從網上了解到,廊橋在我國古代就有,不過都是在南方的浙江、福建一帶。廊橋為有頂的橋,可保護橋梁,同時亦可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會等作用。不曾想,在2012年,寶雞,一個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中等城市,在渭河上也建起了一座叫石鼓文化廊橋的橋梁。
廊橋在建時,就聽說這是一座觀光橋,所以想著也就是一座可以在橋上看風景的橋。人們可以消遣地在橋上散步,可以看橋下滔滔的渭水,看兩岸的綠化,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橋南邊的石鼓山,看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流,看林立的高樓大廈,怎麼也沒想到它能是一座承載歷史文化的長廊。
寶雞廊橋南接名勝古跡石鼓山,北銜東嶺地產林立的高樓,氣勢雄偉,建築古樸大方,融合了古代建築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白天看,以青灰色為主色調的橋身,古樸得象是從遠古走來,;然而,夜晚它卻輝煌得如同銀河一般,璀璨奪目。
一踏上橋,立刻感到眼睛和腦子都不夠用了,橋上展現了太豐富、太厚重的內容。
廊橋南北兩端上下樓梯以中國歷史吉祥迎賓圖案雕刻為主,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圖案和雕刻精湛的技藝,讓人心曠神怡。如:歲歲平安、蟠桃祝壽、彩鳳祥雲、三陽開泰壽山福海……。廊橋北引橋部分,刻在護欄上的「石鼓文化廊橋」幾個字點出了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橋面陳設 10面石鼓和 28個寶雞青銅器石雕;引橋東邊有38幅歷史典籍中關於周秦文化的文字記載,西邊38幅詩詞歌賦贊頌陳倉故地的優美篇章。1156幅精美絕倫的中國古典銅版畫鑲嵌廊橋始末,更平添無數美景。地雕貫穿廊橋南北,以三皇五帝為始,以新中國誕生為末,時間跨度長達數千年。橋面地雕東半邊以中國歷史為主線,西半邊以寶雞歷史為主線,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相結合,並行順推,字字珠璣。漫步橋上,彷彿穿越時空隧道,讓人在不知不覺之中,被眼前的一幕幕圖案帶回到寶雞千年歷史烽煙之中。每一位行走於廊橋上的遊人,無不為之稱奇、贊嘆!
說起這寶雞的廊橋,不得不說說投資8000萬元建橋的寶雞東嶺集團。如此氣魄,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不行,有經濟實力,沒有造福於民愛國愛民愛家鄉的思想也是不行的。
二十多年前,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貧窮落後的村民小組,經過20多年艱苦創業,一躍成為了經濟發展、村民富裕、環境優美的中國經濟十強村、陝西第一村。
一個只有七、八個人,幾千元固定資產的小作坊,20多年櫛風沐雨,一路拼搏成為了擁有員工一萬八千名、總資產220多億、總收入過300億的中國500強企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如同神話般的故事,真實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有人說這是一座秉承寶雞智慧創新精神之橋,我以為,這更是一座愛家、愛國、愛民的大愛精神之橋。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它。
這是東嶺集團的輝煌,是寶雞人民的幸事,是寶雞這一方水土的榮耀。是有益於千秋萬代的大好事。
東嶺——廊橋,廊橋——東嶺,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永遠分不開的。
E. 廊橋四季的地理位置
位於裕華區位於方興路以南,翟營大街以東
F. 泰順廊橋的地理位置
泰順是浙江省南部一個山區縣,東北接文成,西北接景寧,南與福建省為鄰,總面積回1700平方公里,素有答「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廊橋主要分布在泰順縣的三魁鎮、羅陽鎮、泗溪鎮、筱村鎮以及洲嶺鄉,各鄉鎮之間均有班車相通,交通十分方便,適合自駕或者自助出遊。主要廊橋的分布如下:
羅陽鎮:仙居橋;
洲嶺鄉:三條橋,毓文橋;
三魁鎮:薛宅橋,劉宅橋,永慶橋;
筱村鎮:文興橋,東洋橋;
泗溪鎮:溪東橋,北澗橋,南陽橋。
除廊橋之外,仕陽鎮的仕水碇步、雪溪鄉的胡氏大院、泗溪鎮的包氏宗祠、筱村鎮的徐嶴底古村都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與泰順廊橋相映成輝。
G. 廊橋座落在什麼地方
「廊橋」顧名思義,就是有屋檐的橋。歷史上的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們出外行走十幾里都難以見到人煙。按照泰順先祖們的「交通規劃」,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邊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腳的風雨亭。而橋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襲,而且起到風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橋還有供人暫居的房間。
然而,「廊橋」這一稱謂泰順還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採用的。幾百年來,泰順人一直稱木拱廊橋為「蜈蚣橋」,實際上木拱橋並沒有「蜈蚣腳」。上海交大講師劉傑認為「蜈蚣橋」在結構上與蜈蚣相似。其實普通百姓對"蜈蚣橋"的稱呼代代相襲,至於木拱橋的力學原理不太可能深入探究。在地理偏僻,交通閉塞的山區縣,很少有人知道「蜈蚣橋」在中國橋梁發展史上的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泰順這個廊橋王國偶然被有識之士所發現。1996年11月12日,《中國攝影報》用三分之一的板面頭條刊登了蕭雲集「浙南廊橋有遺篇」的圖文報道,首次採用「廊橋」名稱。從此,中央、省、市級新聞單位和國內外學者紛紛到泰順來采訪、考察、研究。泰順廊橋這一國之瑰寶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重視。泰順民間橋梁數量眾多,結構類型多種多樣。
據《泰順交通志》記載,到1987年底,全縣現存橋累共計958座,總長16829延長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長米。包括木拱廊橋、木平廊橋和石拱廊橋在內的明清廊橋30多座。其中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橋6座。即泗溪姐妹橋、三魁薛宅橋、仙居橋、筱村文興橋、三條橋。木拱橋以較短的木材,通過縱橫相貫,猶如彩虹飛架寬闊水面,其巧妙的結構,令人驚嘆!20世紀70年代,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組織科學家對浙南疊梁木拱橋進行實地考察與比較研究,確定大量留存於浙南山區的疊梁木拱橋就是北宋時期盛行於中原的虹橋結構,在由茅以升主編的《中國古橋技術史》一書記載泰順木拱橋4座。泰順廊橋聞名於世,因其結構與北宋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極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形似彩虹,故名虹橋。[3]
在中國橋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與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即趙州橋)、泉州萬安橋、潮洲海陽縣的廣濟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其中三座橋仍保存於世,而汴水虹橋卻只留在畫中,在泰順發現以虹橋類似結構的廊橋,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廊橋聞名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電影《廊橋遺夢》,浪漫的愛情故事感動無數人,也讓人們記住了「廊橋」。
截止目前,泰順共有46座各個時期的廊橋,其中19座廊橋在200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座廊橋於200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澗橋,溪東橋,三條橋,仙居橋,文興橋,薛宅橋,文重橋,南陽橋,霞光橋,池源橋,普賓橋,城水橋,劉宅橋,永慶橋,毓文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上15座以及南溪橋,登雲橋,霞庄橋,墩頭橋。
H. 關於廊橋的知識
說起廊橋,人們不由自主地就會聯想到美國電影《廊橋遺夢》和電影里那座麥迪遜郡的著名廊橋「豬背橋」。
的確,這部電影呼喚起了人們對於「廊橋」這種橋梁建築藝術的關注和喜愛。
自古至今,「廊橋」在中外建築和園林景觀設計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廣泛應用。
尤其是在我國,它已有2000年的歷史,早在漢代,史書上就有關於「廊橋」的記載。
四川省雅安市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曾為西康省省會,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
青衣江畔的雅安,因雅雨、雅女、雅魚三雅而美名遠揚。
雅安以雅雨展示其城市特色;因為有了雅雨的滋養,雅安女子個個成了雅女;還有青衣江的魚,味道特別新奇,當地人稱之為雅魚。
因為雅安獨特的氣候條件———一年四季雨水豐潤,所以修建幾座風雨廊橋也在情理之中。
廊橋不僅給城市增添了景觀,同時給市民出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橫跨青衣江的風雨橋,是雅安城市的標志性建築,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廊橋,橋全長243米,寬22米,高3層,廊橋上的通道很寬敞,來往的行人在這里可以毫無顧忌地行走,通道的兩旁設很多商鋪,商鋪的兩邊分別有兩條更寬的非機動車道。
在廊橋上,人車各行其道,各得所樂。
雅安還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發源地,這一特點也在青衣江的廊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這座被稱為風雨橋的廊橋,古色古香、高貴典雅。
整體為木結構建築,無論是牆體還是圓柱,用的全是雕花木刻,這些木刻圖案精美,雕工精細。
在這里,古典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人在畫中走,景在水中移。
穿行在廊橋上,總會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廊橋有兩層,一樓的商鋪以小百貨、生活用品為主,顧客與遊客穿梭而過,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比起一樓的喧囂,二樓就寧靜得多了,設在二樓的基本是一些畫廊與茶室,有閑情去二樓坐坐的大多為一些文人雅客。
每天,這里有慕名來看廊橋的外地遊客數以千計。
入夜,廊橋的霓虹燈映照在青衣江上,蒙蒙雨霧中如同一幅亦真亦幻的油畫,伴著細細綿綿的雨夜遊廊橋,沉醉這樣的夜色中,令人不忍歸去。
夜遊雅安廊橋回來,耳畔仍有雅女熱情的叫賣聲在回盪,廊橋的夜景如電影鏡頭在腦海中一幕幕回放,如果可以,我多麼希望能在雅安停留三天五天,或者更久,看看雅安美麗的女子,嘗嘗雅安名貴的雅魚,感受雅安綠色的雅雨。
風生水起,樹動魚躍,初秋的雅安在我的眼裡,是周庄之外的另一個水鄉江南。
無論掌酒把茶,還是吟詩作畫,抑或雨中踏步,雅安的午夜都如那琴弦的音樂在水中蔓延。
廊橋項目總投資3885萬元,2004年11月開工建設。
雅州廊橋和雅安啤酒一條街、紅牆客棧、西門茶廊、青衣江等城區景點融為一體,共同構築雅安古色古香的浪漫景緻,吸引眾多的遊客到來。
如果來到雅安,這依偎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中的廊橋,一定會讓遊人感受到一種視覺的沖擊,勾起 "長橋卧波,不霽何虹"的感念,走在橋上更有一股懷古的幽思油然而生,讓遊人充分感受浪漫雅安古典的詩情畫意。
I. 雅安廊橋的所有知識.
說起廊橋,人們不由自主地就會聯想到美國電影《廊橋遺夢》和電影里那座麥迪遜郡的著名廊橋「豬背橋」。的確,這部電影呼喚起了人們對於「廊橋」這種橋梁建築藝術的關注和喜愛。自古至今,「廊橋」在中外建築和園林景觀設計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我國,它已有2000年的歷史,早在漢代,史書上就有關於「廊橋」的記載。
四川省雅安市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曾為西康省省會,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青衣江畔的雅安,因雅雨、雅女、雅魚三雅而美名遠揚。雅安以雅雨展示其城市特色;因為有了雅雨的滋養,雅安女子個個成了雅女;還有青衣江的魚,味道特別新奇,當地人稱之為雅魚。
因為雅安獨特的氣候條件———一年四季雨水豐潤,所以修建幾座風雨廊橋也在情理之中。廊橋不僅給城市增添了景觀,同時給市民出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橫跨青衣江的風雨橋,是雅安城市的標志性建築,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廊橋,橋全長243米,寬22米,高3層,廊橋上的通道很寬敞,來往的行人在這里可以毫無顧忌地行走,通道的兩旁設很多商鋪,商鋪的兩邊分別有兩條更寬的非機動車道。在廊橋上,人車各行其道,各得所樂。
雅安還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發源地,這一特點也在青衣江的廊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座被稱為風雨橋的廊橋,古色古香、高貴典雅。整體為木結構建築,無論是牆體還是圓柱,用的全是雕花木刻,這些木刻圖案精美,雕工精細。在這里,古典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人在畫中走,景在水中移。穿行在廊橋上,總會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廊橋有兩層,一樓的商鋪以小百貨、生活用品為主,顧客與遊客穿梭而過,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比起一樓的喧囂,二樓就寧靜得多了,設在二樓的基本是一些畫廊與茶室,有閑情去二樓坐坐的大多為一些文人雅客。每天,這里有慕名來看廊橋的外地遊客數以千計。入夜,廊橋的霓虹燈映照在青衣江上,蒙蒙雨霧中如同一幅亦真亦幻的油畫,伴著細細綿綿的雨夜遊廊橋,沉醉這樣的夜色中,令人不忍歸去。
夜遊雅安廊橋回來,耳畔仍有雅女熱情的叫賣聲在回盪,廊橋的夜景如電影鏡頭在腦海中一幕幕回放,如果可以,我多麼希望能在雅安停留三天五天,或者更久,看看雅安美麗的女子,嘗嘗雅安名貴的雅魚,感受雅安綠色的雅雨。
風生水起,樹動魚躍,初秋的雅安在我的眼裡,是周庄之外的另一個水鄉江南。無論掌酒把茶,還是吟詩作畫,抑或雨中踏步,雅安的午夜都如那琴弦的音樂在水中蔓延。
廊橋項目總投資3885萬元,2004年11月開工建設。雅州廊橋和雅安啤酒一條街、紅牆客棧、西門茶廊、青衣江等城區景點融為一體,共同構築雅安古色古香的浪漫景緻,吸引眾多的遊客到來。如果來到雅安,這依偎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中的廊橋,一定會讓遊人感受到一種視覺的沖擊,勾起 "長橋卧波,不霽何虹"的感念,走在橋上更有一股懷古的幽思油然而生,讓遊人充分感受浪漫雅安古典的詩情畫意。
J. 風雨廊橋的基本介紹
風雨廊橋位於重慶市黔江區濯水古鎮,橫跨於阿蓬江上,長303米,寬5米,分為橋、塔、亭三部分,號稱亞洲第一廊橋。2013年11月28日,因火災導致其主體木製結構燒毀。
濯水古鎮風雨廊橋橋身為純木製結構,建築材料之間以榫頭卯眼互相穿插銜接,直套斜穿,結構牢固精密。橋建有三層塔亭,兩側有約百扇可自由開合的雕花木窗,橋內擺放有紅漆長凳。
濯水古鎮四面環山,是武陵山區少有的土家水鄉,是一個集土家吊腳樓群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於一體的千年古鎮。歷史為濯水古鎮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和鄉土文化遺產,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華夏文明在這里相互交織,形成了濯水古鎮獨特的民俗、民族文化風情,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濯水古鎮位於黔江區東南角,地處烏江主要支流「塘岩河」(阿蓬江)畔,主要居民為土家族和苗族。濯水古鎮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公路都從這里交匯穿過,交通極為便利。
據了解,濯水古鎮初稱「白鶴壩」,元明時期屬酉陽土司轄地,重要的商業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成為重要的驛站和商埠。清代後期起,便成為川東南驛道、商道、鹽道的必經之路。民國二十四年,人稱濯水為「濯河壩」,已成為商賈雲集、店鋪鱗次櫛比的重要集鎮。商貿的日益發達,迅速促進了當地與外界的物資交流,創造了最為繁榮昌盛的歷史,甚至已居於同時期的黔江縣城之上,與酉陽龍潭、龔灘合稱「酉陽三大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