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香港hkmis地理位置

香港hkmis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3-01 22:49:48

1. 香港最出名的地方

大型商場有尖沙咀海港城、圓方、銅鑼灣時代廣場、中環 IFC、置地廣場、金鍾太古廣場、旺角朗豪坊、九龍塘又一城。全部商場坐地鐵可直達。如果不喜歡逛街的話就會覺得全部商場都大同小異。各商場裡面品牌店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只選一個看看的話,我會建議你去尖沙咀海港城。位置方便,店鋪種類多。其實還有很多小時裝店。老闆親自去日本韓國歐洲買貨,貨品會比較特別,也可以去看看。一般在小型商場裡面,例如銅鑼灣金百利(Sogo對面)、東角商場(Sogo後門對面)、銅鑼灣地帶(銅鑼灣地鐵站E出囗對面)、尖沙咀利時商場(尖沙咀站 B1出囗(金馬倫道出囗),上地面轉右,一直走。第一個路口轉右就是加連威老道。一直走走到嘉蘭圍轉右。小巷裡面就見到利時商場了。)。另外,加連威老道也是購物街。買護膚品可去龍城葯房,全港最便宜的。有Cotton On,類似H&M的澳洲時裝品牌。還有一些出囗時裝店。買球鞋可以去旺角波鞋街,優錢不是十分便宜,可是款式新又多。買手信可以考慮銅鑼灣/尖沙咀G.O.D,可以買到香港特色的精品。著名景點去主題公園,即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海洋公園入場費$250。迪士尼$350。無論網上或者公園門囗買,同樣完全沒有優惠的。
海洋公園要花一整天。金鍾地鐵站B出囗(地鐵站內有指示牌是寫海洋公園巴士站的,不要擔心),坐629號巴士直達海洋公園正門。
去迪士尼如果不看晚上煙花匯演的話,早上去黃昏走也可以了。如果是迪士尼粉絲可以考慮在迪士尼樂園內度假酒店住一晚。地鐵粉紅色線(迪士尼線)可直達迪土尼。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必定要去山頂,是全球五大夜景之一。如果坐纜車的話,來回套票是比較便宜的。山頂纜車加蠟像館和凌霄閣觀光套票$200。總站在金鍾花園道。當然也可以坐巴士。中環碼頭或交易廣場15號巴士直達山頂$9.8。銅鑼灣中央圖書館或禮頓道15B巴士直達山頂巴士總站$9.6。巴士沒有套票,所以其他入場費另計。昂坪360吊車算是比較新的景點。來回車票$107。吊車站在東涌地鐵站外。星光大道就不用花費,而且可以看維多利亞港兩旁景色。「幻彩詠香江」 於每晚八時正開始。匯演的音樂和旁述採用多種語言播送:逢星期一、三、五以英文廣播;星期二、四、六以普通話廣播;而星期日以廣東話廣播。沿星光大道向文化中心方向走,盡頭是天星小輪碼頭。可乘坐天星小輪到中環或灣仔。可在船上欣賞維港景色。平日上層單程船費$2.5,假日$3。 去香港不外做三件事: 1) 去海洋公園或廸士尼: 如果你對廸士尼的卡通人物不是非常迷戀的話 , 建議你去海洋公園 , 海洋公園很大可以從上午一直玩到下午很晚, 建議當天之後就安排晚飯, 和一個晚上節目就成了. 2) 購物 : 來香港不購點物不成體統, 但現在香港也有些小店挺黑的, 建議去大的連鎖店買,除非你對那東西很熟 (懂分牌子和知道大約是那個價) , 尤其是手錶和珠寶,現在香港有些店就拿些不知名的牌子就說是瑞士名牌, 幾千上萬的賣, 我見到都想打他們. a. 化妝品, 電器, 手錶, 金, 珠寶: 去旺角或銅鑼灣的大連鎖店買 b. 葯材: 去上環, 好些老店; c. 衣服: 名牌, 最貴的(中壞IFC, 置地廣場; 尖沙咀半島酒店, 海港城) 中檔的去 銅鑼灣 (時代廣場, SOGO) 低檔的 去旺角, 有些在小商業大樓寫字樓的店挺平宜 d. 名牌的特價Outlet: 有一個商場在東涌(離市中心要坐一個小時地鐵, 適合為血拚而來的年青人) 3) 觀光: 以我個人喜好排名 1) 尖沙咀海邊加星光大道 (1.5 小時可以) 2) 天星小輪: 中環 - 尖沙嘴 維多利亞海港 大平山頂。3) 中壞 立法會大樓, 中銀大樓, 國金二期 (看看香港最好的地方) (1 小時可以) 但爭取不要在周六下午至周日去, 除非你不想看漂亮OL 而看 20 萬菲佣. 4) 山頂 (就看一個標准維港景, 但要坐車上山下山, 山道挺彎, 老人家不一定受得了) (來回車程加觀光5小時) 5) 昂平纜車加天壇大佛 (加上 2d 的outlet 是很好的一天游, 可惜, 如果只來兩天, 這個和海洋公園只能二選一). 有力氣還能上香港第二高的鳳凰山 6) 蘭桂方加SOHO 區: 很多酒吧加老外, 如果年青人, 我會建議他去 7) 淺水灣加赤柱: 漂亮的地方, 可惜有點遠 (估計加來回車程得5小時) 8) 會展中心: 沒啥, 就一個香港回歸標志的地方, 如果你對這個很感冒, 可以去, 年青人就不建議了 9) 香港公園加太古廣場血拚: 就在中壞附近, 好處是不用錢, 環境很好, 很多人在這里拍照和拍婚紗照, 不過去了海洋公園就不要看這個了 10)黃大仙: 香港最有名拜神的地方

2. 香港中英文簡介

Hong Kong i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fac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south, and bordering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north. Hong Kong is China's richest region, h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liberal economies and is a major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finance and trade.
地理: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廣東省南面、珠江口東側,南臨南中國海,北接廣東省深圳市,總面積為1070平方公里。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與離島四大部分。香港屬於典型的濱海丘陵地形,山嶺眾多,平地很少;大部分沿海平地,都是近百年填海造陸的結果。香港海岸線非常曲折,灣深港多。九龍與港島間的維多利亞港,地處台灣海峽與南海的交匯處,遙望太平洋,是亞洲及世界的重要海港

人口:香港的人口超過660萬

名稱由來:香港,意為「清香的海港」,大概與很早以前在島上製造檀香和香燭所散發出的香氣有關。

民族:華人佔97%,大部分是廣東籍;外籍佔3%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語言:英語、粵語及普通話

譽稱:東方之珠、動感之都

區花:紫荊花

歷史背景:
1842年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 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1896年 英國強迫清政府再訂條約,租借九龍半島界線街以北地區及附近島嶼,租期99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國重新佔領。
1984年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7年 香港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氣候溫度:
香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22.8攝氏度,平均降雨量為222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8%。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氣回暖潮濕,經常有霧和毛毛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 仲夏之後是台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濕,下午氣溫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間中有驟雨和雷暴,平均氣溫二十八度,濕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所以是抵港旅遊旺季。平均溫度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氣最涼爽乾燥,間中會有寒流從北面內陸吹來,屆時溫度可能會降至八度以下,至於冬季的平均溫度是十七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活動節慶: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體現在眾多的節日之中。這為香港人帶來更多的熱鬧與歡樂,也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驚喜。中國的傳統節日熱鬧、喜慶、吉利,當然不能錯過;西方的節日新潮、 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興奮。
農歷新年 (農歷正月):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除了合家團圓、 拜訪親友等必不可少的內容;
香港的春節特色項目還有:
年宵花市:農歷新年前數天在多區舉行,其中一年一度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花市最熱鬧,出售桃花、 菊花、 水仙花等各種賀歲鮮花及其他商品。
花車巡遊:大年初一,在市內舉行。每年的巡遊表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花車,以及顯示不同地區文化和風情的巡遊隊伍,組合成多姿多採的大型表演,慶賀新一年繁榮豐盛。
煙花匯演:大年初二 ,在維多利亞港海面舉行。海港兩岸和高層建築臨海的一面,都成了最好的觀賞位置。
聖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是香港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維多利亞港兩岸的高大建築,提前個多月就布置上色彩繽紛的燈飾,各商店也換上聖誕裝飾,僅是這一風景,就引得不少遊人贊嘆不已。此時的香港,展現出最輝煌的城市面貌,如果對香港的繁華有興趣,那麼,最好的游覽時間一定是聖誕。
最熱鬧的是平安夜,教堂里有神聖的平安夜彌撒,一些酒店和商場還有唱詩班獻唱聖誕歌,全港市民紛紛涌到街上,其中,尖沙咀海濱花園長廊和臨近大街更是人潮湧動。
如果能在聖誕來香港,購物也是一大樂趣。這時各大商場都會實施大減價,可低至半價, 這已經成了香港的慣例,香港居民都會選擇這個時候購買聖誕禮物,為至愛送上濃濃的暖意。
元旦(1月1日)、情人節(2月14日)、天後誕(農歷三月二十三)、佛誕(農歷四月初八)、太平清醮(農歷四月初八)、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孟蘭節(農歷七月十四)、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萬聖節(10月31日)。
如果嫌多的話,就自己選吧

3. 香港簡介

太多了,自己去http://ke..com/view/2607.html看看

香港(Hong Kong)

附圖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區旗。區旗上紅色背景代表祖國,紫荊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並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達。紫荊花的五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的五星相對應,紅白兩色象徵著香港成功的一國兩制。

香港 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另一為澳門)。它由位於珠江口、南中國海上的香港島,與中國大陸連接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地區,以及附近的235個小島組成。東北部東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對岸就是廣東省的深圳市;水域以南就是廣東省珠海市的萬山群島。香港一直都是中國領土,但於1842年至1898年間被清朝政府分批割讓或租借予英國,至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了行使主權。

根據中英兩國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諾執行「一國兩制」政策;回歸後50年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體制將不會在香港實施,香港將享受到除外交和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50年後也將不變。

人口:1840年之前,香港只是一個人口僅5000人的小漁村,時至今日,香港的人口超過660萬,每年訪問香港的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1997年回歸後有自己的香港區旗和香港區徽。
名稱由來:香港,意為「清香的海港」,大概與很早以前在島上製造檀香和香燭所散發出的香氣有關。
民族:華人佔97%,大部分是廣東籍;外籍佔3%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語言:英語、粵語及普通話
譽稱:東方之珠、動感之都、購物天堂
區花:紫荊花

歷史年表

1842年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 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1896年 英國強迫清政府再訂不平等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二百多個小島嶼(離島),租期99年。
1942年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國重新佔領。
1984年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7年 香港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氣候溫度:

香港屬於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清涼且乾燥,春季則和暖多雨,夏季炎熱潮濕,而秋季涼爽,陽光充沛。香港每年6月至10月或會被熱帶氣旋(台風)侵襲。全年平均氣溫為22.8攝氏度,平均降雨量為222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8%。

〈杭?3月至5月中旬): 天氣回暖潮濕,經常有霧和毛毛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 仲夏之後是台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濕,下午氣溫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間中有驟雨和雷暴,平均氣溫二十八度,濕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所以是抵港旅遊旺季。平均溫度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氣最涼爽乾燥,間中會有寒流從北面內陸吹來,屆時溫度可能會降至八度以下,至於冬季的平均溫度是十七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活動節慶: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體現在眾多的節日之中。這為香港人帶來更多的熱鬧與歡樂,也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驚喜。中國的傳統節日熱鬧、喜慶、吉利,當然不能錯過;西方的節日新潮、 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興奮。
農歷新年 (農歷正月):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除了合家團圓、 拜訪親友等必不可少的內容;
香港的春節特色項目還有:
年宵花市:農歷新年前數天在多區舉行,其中一年一度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花市最熱鬧,出售桃花、菊花、 水仙花等各種賀歲鮮花及其他商品。
花車巡遊:大年初一,在市內舉行。每年的巡遊表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花車,以及顯示不同地區文化和風情的巡遊隊伍,組合成多姿多採的大型表演,慶賀新一年繁榮豐盛。
煙花匯演:大年初二 ,在維多利亞港海面舉行。海港兩岸和高層建築臨海的一面,都成了最好的觀賞位置。
聖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是香港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維多利亞港兩岸的高大建築,提前個多月就布置上色彩繽紛的燈飾,各商店也換上聖誕裝飾,僅是這一風景,就引得不少遊人贊嘆不已。此時的香港,展現出最輝煌的城市面貌。
最熱鬧的是平安夜,教堂里有神聖的平安夜彌撒,一些酒店和商場還有唱詩班獻唱聖誕歌,全港市民紛紛涌到街上,其中,尖沙咀海濱花園長廊和臨近大街更是人潮湧動。
如果能在聖誕來香港,購物也是一大樂趣。這時各大商場都會實施大減價,可低至半價,這已經成了香港的慣例,香港居民都會選擇這個時候購買聖誕禮物,為至愛送上濃濃的暖意。
元旦(1月1日)、情人節(2月14日)、天後誕(農歷三月二十三)、佛誕(農歷四月初八)、太平清醮(農歷四月初八)、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乞巧節(又稱七姐節)(農歷七月初七)、盂蘭節(農歷七月十四)、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萬聖節(10月31日)。

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在香港居住。在新界和大嶼山不少地方曾經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聚居的遺址。唐朝開元廿四年,香港屬於循州。設立屯門軍鎮[1],派員2000駐守來保護海上貿易。當時軍隊屯駐在今天的屯門,該區因而得名。及由於大步一帶海面盛產珍珠,南漢劉氏遂於公元963年設官辦珠場,稱為媚川都,宋太祖趙匡胤滅南漢後明令禁止官方採珠。至元朝曾復采官珠,但受到士紳反對,不久又再次停辦。明清兩朝採珠事業時禁時馳,但仍不能回復至五代十國時的昌盛。

香港自唐朝至清朝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止,香港的瀝源,大奚山沙螺灣的土壤適合牙香樹生長,所以種香及產香也慢慢發展起來,據考證明朝時由東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所有香樹製品皆用木箱裝好,經陸路運至尖沙頭的香埗頭(運香樹製品碼頭)用小艇到石排灣,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至廣州,再用陸路經南雄,越大庾嶺,過贛江至九江市,再沿長江輸往蘇杭銷售。公元1662年清朝為防犯沿海居民接濟及明朝遺臣鄭成功反攻,遂下遷海令,使種香及產香大受打擊,即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復界,亦難復舊觀。

香港海岸線漫長,故香港多處皆適宜興建鹽場公元971年北宋開寶四年於今日的九龍灣一帶設立官富場並派鹽官駐守,負責產鹽及統籌各小型鹽場。公元1183年(南宋孝宗淳熙10年5月29日)大奚山的私鹽被禁引起公元1197年(南宋寧宗慶元三年)大奚山發生騷亂。南宋末年,兩位小皇帝宋端宗趙是和宋帝昺趙昺被元朝軍隊逼迫逃到香港,據說曾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人稱該處為宋王台。後來宋帝昺在梅蔚登基,因元軍追趕,遂經淺灣循海路西渡前往新會。但當船隻駛至今日廣東新會崖門時,被元軍趕到,陸秀夫於是背負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

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達並攻佔屯門,遂於1521年(正德十六年)中葡戰爭爆發,戰役持續了四十天,葡軍陷入苦戰,但仍未肯撤退更於6月27日增派兩艘軍艦從馬六甲趕來增援,仍無法挽回敗局。最後,他們決定把剩下的士兵集中到三艘軍艦上,准備突圍。9月8日早上,三艦試圖天黑突圍,不幸遇上中國的戰船,雙方又發生了激戰,葡軍寡不敵眾,陷入了絕境。不久,海上颳起了風暴,敵艦因船體大,乘風逃脫,狼狽返回馬六甲。但葡軍不甘心失敗,翌年四月,再派出由四艘軍艦組成的艦隊,路上又增加了兩艘,企圖重新佔領屯門,於7月10日進犯中國海區。8月,兩軍在大奚山茜草灣附近對峙。由於中國海防實力已大大加強,此戰從茜草灣海面一直打到了哨州[2]海面,中國海軍繳獲敵艦兩艘,生擒艦長於都盧等官兵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人,明軍大獲全勝。

清代香港屬新安縣管轄。清廷為防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遂於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下令遷海,沿海居民須向內陸遷徙五十里,使居民家園盡失。加上實施海禁,香港本區受嚴重影響。遷海後漁鹽業廢置、田園荒蕪,沿海居民深受遷海之苦,廣東巡撫王來任、廣東總督周有德請求復界。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朝廷終允復界,本區居民陸續遷回。因此新界五族[3]於上水設立報德祠[4]恭奉兩公該祠及鄧族於岑田設立周王二公祠內設周王二公書院並每十年打醮一次以作答謝。

英治時期

早期統治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打敗,並於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鄰近的鴨脷洲割讓與英國。1860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經常對香港島擾亂治安的地區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砦城除外,租期99年。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讓,形成了今日香港的邊界。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國民政府有意取消不平等條約。無奈國力不繼,北伐的事情使國家政府無閑考慮取回香港的主權。但是,當時香港政府仍然開放中港邊境,兩地市民依然可以自由來往。當時不少香港人為了建設國家,除了捐錢回國以外,更身體力行的加入國民政府里工作。前國民政府外長伍廷芳就是當時香港的名流。

抗日期間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在1938年登陸廣東,並迅速佔領與香港為鄰的廣州及附近地區並派間諜潛入香港調查英軍的布防位置。香港的華人支持抗戰,出錢出力,日本軍政府為此表現不滿,曾多次向英國的領事抗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數小時後,同時進攻馬來亞及越過深圳河侵佔香港。其間日本和加拿大及英印軍發生多場激烈戰事。最後由於駐港英軍戰力不足,1941年12月25日,當時的港督楊慕琦宣布向日本投降,開始了香港3年零8個月的日治時期。期間,日本人為方便統治,多次將港人遷回中國大陸。

抗戰勝利及國共內戰

香港殖民地最後的一面旗幟,由英國藍旗和代表香港的殖民地徽所組成。
1945年香港重光(重見光明的意思)後,在中環和平紀念碑前升起中華民國及英國國旗抗戰勝利以後,米字旗同時在香港港督府前升起。當時因國共內戰開始,中華民國政府無力向英國政府取回公道。當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後,中、英雙方就香港問題達成協議:中方無意收回香港主權,也不幹預前國民政府軍民在香港的活動,用以換取英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1950年,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而後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朝鮮戰爭與西方世界交惡,被西方國家禁運,使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轉運物資、徵集資金、收集情況的唯一窗口。

1956年10月,九龍深水埗區發生右派工會暴亂,中華民國政府的情報人員從此被禁止進入香港。

繼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陸及受到同年11月於澳門的騷亂,迫使澳葡當局妥協的剌激,1967年,中國國內的紅衛兵多次意圖越過中港邊境。後來左派公然響應國內造反派的號召,在香港多處策動暴亂。當時在香港街頭放滿寫上「同胞勿近」的真假菠蘿(炸彈或詐彈),使香港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以「長期利用、充分打算」的方針,堅持不打算收回香港,使這一件事情得以平息。

經濟起飛
經歷過1960年代末的暴動,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初調整了政策方針,開始咨詢華人的意見,逐步吸納華人進入決策機制。1973年由於受石油危機的影響,香港經歷了一次經濟大衰退,但自1974年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高速增長。1970年代中香港地鐵開始動工,廉政公署成立,開始實施九年免費教育,並進一步擴展公共房屋計劃,皆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奇跡」奠定基礎,使香港於1980年代初成為世界著名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1970年代初期,由於新界土地契約的問題,使香港政府不得不考慮香港前途的問題。英國政府曾經多次要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延續新界的租約,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不過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問題」已成為中英兩國正式議題,但誰先提出轉移香港政權,外界一直眾說紛紜;但不論誰先提出,香港前途問題為中英兩國,揭開了近20年爭拗的序幕。

香港在1970年代末至1997年20年來的經濟起飛,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11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戰略決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這個決策的成效之一便是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香港繼續發揮中介人本領而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中英談判
主條目:香港聯系匯率制度, 1981年香港股災, 和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在1980年代初,英國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權」及「治權」,前者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但英國仍保留治權。不少香港傳統上流社會的政治及商界精英,開始時亦支持有關建議。傳統的英資公司,如匯豐銀行、怡和洋行,亦曾參與游說工作。期間,1981年由當時的商界年青領袖李鵬飛率領當時香港的工商界精英組成「年青才俊團」前往北京交流,並得到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接見。當他們向鄧小平提出有關建議時,被鄧小平嚴辭指責,這種強烈反對及絕不讓步的態度,令游說工作失敗。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乘福克蘭群島戰爭大勝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繼續「以主權換治權」作為方針,企圖延續對香港的管治,但結果與之前「年青才俊團」一樣,但中國悄為讓步讓香港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這亦成了中英兩國談判時的唯一方針,亦因中方對收回香港立場強硬,其間香港的樓價、股票及港元匯價持續急挫,更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由1982年約6港元兌1美元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聯系匯率制度[7],港元再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而作為英資首席財團—怡和,於1984年3月28日宣布遷冊百慕大,這舉動被政經人士視為英國資金撤走先兆及對中國收回香港的舉動投不信任票。

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中英聯合聲明》。根據這份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上述協定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會依照鄧小平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政策,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實行,並保證香港除外交及國防外,各方面都擁有高度自治。

回歸後的香港

過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結束,香港正式結束英國的殖民管治,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董建華為首任行政長官。然而,就在3個月後,東南亞及日、韓、台貨幣受外來沖擊。香港亦不能倖免於難,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失業率由2%升至6%、經濟增長率亦由正變負、恆生指數由1997年8月所創的16820點歷史新高,下跌至翌年8月的6700點、銀行同業拆息由被狙擊前的數釐升至數十厘,當中隔夜利率更於1997年10月23日高見300厘。1998年8月中,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會同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鄺其志宣布動用外匯基金入市,試圖扭轉一年多恆生指數跌勢,最後動用了1180億港元成功擊退以量子基金為首的炒家。隨著1999年因當年因香港政府於1998年入市購入的「官股」而衍生出來的盈富基金加上美國的科網熱吹至,香港股票市場再一次進入瘋狂狀態。恆生指數亦約12000點,上升至18300點歷史新高,失業率由6%下降至4.5%,經濟增長率上升10%,但隨著美國的科網熱減退,香港的科網泡沫亦隨即破滅,及後於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香港交易所繼87股災停市四天後,宣布停巿一天。香港無可避免持續衰退,加上以往香港扮演中國轉口港的優勢受到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挑戰,而且面對經濟轉型和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令製造業北移,失業、通縮問題隨之而來。政府連串政策失誤和不擅建立良好的公關形象,令政府處於弱勢,社會不滿氣氛與日俱增,這股衰退潮一直持續至2003年尾仍未竭止。

2003年春,由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爆發,香港各方面都大受打擊;直至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香港從「發生本地傳染地區」的名單中剔除。是次疫症中,香港有1755人感染,共299人死亡,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失業率升上至8.7%的歷史新高。政府處理抗疫過程備受批評,市民由從前只著眼經濟發展、轉而開始關心本土政治。同年年中,政府就《香港基本法》第23條關於國家安全問題強行立法時,成為市民對政府施政不滿的導火線,引發同年7月1日的50萬人大遊行及視為親政府一方的自由黨於此時突然宣布反對,政府才只好暫時擱置立法。遊行過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對港政策,再次變成著重經濟方面,如落實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推行「個人游」,容許中國大陸部分省市居民來港作短暫旅遊,並落實興建港珠澳大橋,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物流中心的地位。

2004年5、6月、香港成為「泛珠三角9+2」經濟整合的成員,繼續發揮原有的優勢。另外,民企自由行令香港繼續成為大陸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外國和香港企業進軍大陸市場的「窗口」。人民幣可在香港兌換令香港成為人民幣最大的離岸中心。特區政府亦開始和中央、各級政府商討香港和內地的公路、鐵路規劃,加強兩地的陸路交通聯系,確保香港繼續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同年7、8月,香港開始出現輕微通脹,正式走出持續了68個月的通縮期。

2005年3月12日,行政長官董建華突然以健康為由辭職,同時獲中央委任為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辭職的原因,社會普遍認為他是面對各種壓力,尤其面對七年來施政效果不理想的指摘,身心俱疲。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宣布參選行政長官以替代董建華辭職的空缺,最後成為唯一獲得有效提名的候選人,於6月21日獲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出任新的行政長官,並於6月24日赴京宣誓就職。曾蔭權繼任之後,給香港政壇帶來新氣象,市民對香港政府的信心和評價普遍回升。

2005年9月12日,亞洲第二個迪士尼樂園於在香港大嶼山竹篙灣開幕,為香港的旅遊和經濟注入了活力。

地理及授時

香港在中國及亞太地區的位置
地形
香港這名稱是來自位於珠江口外、南中國海的香港島。亦包括四周小島、九龍半島及新界,合共235個小島組成。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

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授時
香港的授時服務自1885年1月1日下午一時起在尖沙咀警署1907年後遷訊號山[8]的鐵球作為授時之用,並由香港天文台負責。1904年正式確定為格林威治標准時間快八小時(GMT+8)。但自1941年起至1979年香港是實施夏令時間,但除了日本淪陷期間,名義上實施夏令時間,實則以日本當地時間為准(GMT+9)、1973年12月30日至1974年10月20日因能源危機曾於冬天期間,以冬行夏令方式實施夏令時間,1977年及1978年沒有實施夏令時間外,每年皆有實施夏令時間。1972年1月1日,香港時間則改用協調世界時作為法定時間標准。現時,香港天文台以銫原子鍾報時系統作為香港時間的標准,誤差僅為每日1微秒之內,只要每隔數年在格林威治標准時間午夜十二時,把時間較慢一秒作為閏秒便可。

土地利用
香港自1841年6月14日起直至現在,香港的土地由香港政府租出或以其他方式批出[1]。早年,香港土地契約的年期計有75 年、99年或999年三種,但有例外[9]。其後,香港島及九龍市區的土地契約年期劃一為75年,並容許該等契約續期,惟承租人每年須根據舊有的《官契條例》繳付重新評估的地稅。至於新界及新九龍的土地契約則由1898年7月1日起計,年期一般為99年減三天或75年加24年減三天。

在1985年5月27日(《中英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當局按照《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三的規定,制定有關批出或出租土地的政策。本港一般的批租土地的契約年期,不得超逾2047年6月30日,有關契約的承租人須繳付地價和名義租金至1997年6月30日,該日以後則須每年繳納租金,款額相當於有關土地應課差餉租值的百分之三。至於在1997年6月30日前期滿的契約,亦可根據《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續期至2047年,惟短期租約和特殊用途契約則除外。

開埠至二十世紀早期的開拓

香港島
自1841年6月7日公報可公開發售的土地並於同月14日由義律的主持下成功售出合共404幅土地,當中39幅為海旁地段、75幅為市區地段、22幅為郊區地段118幅為上市場段,150幅為下市場段[10]。1843年香港政府設立年薪1000鎊的總量地官一職,1844年5月9日A.T哥頓委任為總量地官負責基建及維修工程,包括港口建設、土地平整及填海工程,兼管土地買賣等。

當中上、下市場段[11]被列為華人區,其後香港政府為收取更多地稅,以水坑口以東,皇後大道中以南的太平山區一帶,換取原上市場段的1.5英畝土地。1843年田土廳廳長哥頓(即總量地官A.T哥頓)把文鹹海旁至歌賦街及上市場一帶,並限華人於1844年7月前遷出。華商在沒有議價能力下被遷至水坑口以東城皇街以西一帶,但從事不道德行業的不能獲40元賠償及不準予1849年1月才需繳付為新地稅。1851年12月28日晚上10時至翌日5時半由東起皇後大道中、乍畏街及威靈頓街,南至皇後大道中、西至乍畏街與摩利臣街接壤,北至乍畏街以北海旁,火場面積達189792平方呎,1852年事後豁免共700鎊地稅,並把大火出現的瓦爍及附近山坡的泥土,放在自皇後大道中、乍畏街及威靈頓街至摩利臣街的文鹹海旁及築一條闊50呎道路並再次進行拍賣,香港自開埠以來第一次官方填海完成。由於上述土地大多數業主皆為華人及土地約滿,業主不多作投資,故填海阻力較小,但政府仍未意識到原擁有海旁土地業權的業主對新填土地業權看法是填海最大的阻力。

雖然自1842年3月22日刊憲訂明新所有海旁新填的土地歸英皇所有作為賣地條款,但1841年6月14日售出的土地不受影向,但寶靈計劃推出後,旋即受到擁有3號及4號海旁地段的寶順洋行強烈反對,並申明於1841年6月14日購買的土地面績及范圍,不希增加地段面積及堅持擁有海旁業權,最後寶靈計劃在軍方及英商的反對下失敗告終。雖然擴展都市不成,但亦見規模,可分為四環九約,並繼續向東西發展。

繼1850年代,香港政府於1868年在文咸東街以西與摩利臣街37號A交匯點向西發展,建造文咸西街並於同年完工,是次填海還披露的早期的技術和建築特色如強調防禦台風的能力,建造的海堤用了堆石法,靠海一面斜度為2:1;陸地為1:1,提基用每塊不少於2立方米的大石,再用碎石填隙,提壁則用方石加三合土及黏土黏合劑築固提壁,而建造方法成為日後填海楷模。1870年至1875年填海工程伸延至西灣卑路乍街以北,海岸線向北推至德輔道西。但1875年東邊街及西邊街的填海計劃及一條由山道至掃桿埔的海堤因1874年的甲戌風災無法推行。

由寶靈計劃起至1880年代香港政府仍未能統籌各方利益,直至1887年7月13日九龍倉大班保羅遮打提出由西環的煤氣公司至中環美利碼頭填出一幅長10200呎,闊250呎,面積達58.7英畝,當中5.5英畝為政府土地、27英畝為道路,其餘可建1320幢樓房,供39000人居住,足夠紓緩人口壓力及改善衛生,最後幾經波拆及圖積修改,最後工程於1889年開始至1903年完成。同期,香港政府透過招標讓私人公司承辦西環堅尼地城的填海工程。及由19世紀末開始至20世紀早期長達二十年磋商由軒尼詩道與庄士敦道交界起填海至波斯富街,把位於灣仔醫院山及摩利臣山移平,騰出一幅廣闊空地,最後工程隨著軍部同意把醫院山的海軍醫院遷至昂船州及業主協調,相關法例通過於1921年動工,但工程較預期艱辛,要到1931年才完成。較原先的1927年完工日期遲及要374.4萬超支167.7萬。

自從1841年香港開埠至上世紀初,華人雖於在政治上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但在財政上已可與英人匹敵,如商人李升逝世時,其後人所繳的遺產稅是李升逝世前一年香港政府的歲入三倍。故很多富裕華人不斷遷往原有的歐借人士區域居住,亦使原先居於上址的歐借人士不斷向山上遷居,直至1904年,立法局通過《保留山頂住宅區條例》,禁止華人居住山頂[12],該法例直至1947年才取消。由1904年至1947年間華人想遷居至山頂,需得到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首肯,才能遷居至山頂。

九龍半島
政府於九龍半島與香港島的賣地條款合約,按土地劃分為海旁地段、內陸地段、郊區建築地段,花園地段,年期為一般是75年,而海旁地段亦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臨海及潮漲能接觸海水;一種是接近海旁地段,土地與海濱中間受公路所阻。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政府曾把填海計劃加入賣地條款,進行小規模填海。1876年政府拍賣東起廟街、南至甘肅街、西至新填地街,北至永星里一帶的海床出售,買家需按政府規格進行填海。後於1899年再次透過拍賣差館里以西一帶土地,與1876年那次一樣,買家需按政府規格進行填海並年繳地稅10022元,但自新填地街於1900年擴闊五十呎後

Hong Kong i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on the southeastern

4. 香港英文介紹

Hong Kong i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fac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south, and bordering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north. Hong Kong is China's richest region, h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liberal economies and is a major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finance and trade. 地理: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廣東省南面、珠江口東側,南臨南中國海,北接廣東省深圳市,總面積為1070平方公里。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與離島四大部分。香港屬於典型的濱海丘陵地形,山嶺眾多,平地很少;大部分沿海平地,都是近百年填海造陸的結果。香港海岸線非常曲折,灣深港多。九龍與港島間的維多利亞港,地處台灣海峽與南海的交匯處,遙望太平洋,是亞洲及世界的重要海港 人口:香港的人口超過660萬 名稱由來:香港,意為「清香的海港」,大概與很早以前在島上製造檀香和香燭所散發出的香氣有關。 民族:華人佔97%,大部分是廣東籍;外籍佔3%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語言:英語、粵語及普通話 譽稱:東方之珠、動感之都 區花:紫荊花 歷史背景: 1842年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 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1896年 英國強迫清政府再訂條約,租借九龍半島界線街以北地區及附近島嶼,租期99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國重新佔領。 1984年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7年 香港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氣候溫度: 香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22.8攝氏度,平均降雨量為222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8%。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氣回暖潮濕,經常有霧和毛毛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 仲夏之後是台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濕,下午氣溫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間中有驟雨和雷暴,平均氣溫二十八度,濕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所以是抵港旅遊旺季。平均溫度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氣最涼爽乾燥,間中會有寒流從北面內陸吹來,屆時溫度可能會降至八度以下,至於冬季的平均溫度是十七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活動節慶: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體現在眾多的節日之中。這為香港人帶來更多的熱鬧與歡樂,也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驚喜。中國的傳統節日熱鬧、喜慶、吉利,當然不能錯過;西方的節日新潮、 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興奮。 農歷新年 (農歷正月):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除了合家團圓、 拜訪親友等必不可少的內容; 香港的春節特色項目還有: 年宵花市:農歷新年前數天在多區舉行,其中一年一度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花市最熱鬧,出售桃花、 菊花、 水仙花等各種賀歲鮮花及其他商品。 花車巡遊:大年初一,在市內舉行。每年的巡遊表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花車,以及顯示不同地區文化和風情的巡遊隊伍,組合成多姿多採的大型表演,慶賀新一年繁榮豐盛。 煙花匯演:大年初二 ,在維多利亞港海面舉行。海港兩岸和高層建築臨海的一面,都成了最好的觀賞位置。 聖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是香港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維多利亞港兩岸的高大建築,提前個多月就布置上色彩繽紛的燈飾,各商店也換上聖誕裝飾,僅是這一風景,就引得不少遊人贊嘆不已。此時的香港,展現出最輝煌的城市面貌,如果對香港的繁華有興趣,那麼,最好的游覽時間一定是聖誕。 最熱鬧的是平安夜,教堂里有神聖的平安夜彌撒,一些酒店和商場還有唱詩班獻唱聖誕歌,全港市民紛紛涌到街上,其中,尖沙咀海濱花園長廊和臨近大街更是人潮湧動。 如果能在聖誕來香港,購物也是一大樂趣。這時各大商場都會實施大減價,可低至半價, 這已經成了香港的慣例,香港居民都會選擇這個時候購買聖誕禮物,為至愛送上濃濃的暖意。 元旦(1月1日)、情人節(2月14日)、天後誕(農歷三月二十三)、佛誕(農歷四月初八)、太平清醮(農歷四月初八)、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孟蘭節(農歷七月十四)、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萬聖節(10月31日)。 如果嫌多的話,就自己選吧

5. 香港有什麼特別的景點嗎

香港十大旅遊景點簡介:

<1>中環及太平山頂

中環是香港歷史最悠久、最富傳統特色的地區之一,在香港的發展歷程中,享有獨特的地位。

中環可說是港島區的中心地帶。為香港的商業、旅遊及金融中心,也是特區政府決策及權力中心,特區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均座落於此。
中環也是一個最著名的旅遊及購物中心,多間中外名牌旗艦店林立在德輔道中及皇後大道中,還有大型商場如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置地廣場及太子大廈等。雲咸街及安蘭街一帶開設了一些新興而又富有特色的時裝商店,而售賣古董的荷李活道更被選為世界十大購物街之一。

太平山俗稱山頂,雄居香港島的西部,海拔554米,是港島最高的山峰。游覽太平山,可以乘車從公路盤旋而上太平山頂。不過,更多的遊客喜歡選擇登山纜車,因為它是前往山頂既快捷又極富游覽價值的交通工具。

香港夜景

當夜幕降臨之際,站在太平山上放眼四望,只見在萬千燈火的映照下,港島和九龍宛如鑲嵌在維多利亞港灣的兩顆明珠,互相輝映。香港的心臟中環地區,更是高樓林立,顯示著香港的繁華興旺。太平山也因此成為觀賞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美妙夜景的最佳去處,跟日本函館和義大利那不勒斯(拿坡里)並列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太平山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成為人們到香港的必游之景點。

世界三大夜景 - 香港夜景

建議旅客於下午前往山頂,參觀各展覽館後已是黃昏,便可欣賞香港夜景。
雖然乘坐登山纜車是最快捷的方法,建議乘坐巴士登山,沿途可欣賞山下的景緻,過後乘坐纜車下山。

前往方法:從中環天星碼頭巴士總站乘15C專線巴士到花園道的登山纜車站(15C車資$3.2)或乘15路巴士沿山頂路登太平山。

<2>會議展覽中心(灣仔)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位於灣仔海旁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外貌雄偉,由兩座建築物組成。舊翼於1988年落成,新翼則於1997年擴建而成。新翼外形以流線形上蓋為設計重心,猶如大鵬展翅,成了灣仔海旁的標記。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國際大型會議及展覽會的首選場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中英兩國移交主權儀式的地點。

前往方法:從灣仔地鐵站沿指示步行前往或從尖沙咀天星碼頭乘渡海輪前往灣仔碼頭。

金紫荊廣場(Golden Bauhinia Square)

灣仔

灣仔由於它位於中環較低的位置昔日又稱為「下環」,在150年前,灣仔是港島北岸的一個細小的海灣。隨著時間的過去,灣仔由一個小漁村,逐漸變成一個繁盛的商住中心。

灣仔保存了很多獨特的歷史建築物,著名的歷史古跡和文物包括香港最古老的郵政局 -- 灣仔舊郵政局,一個半世紀前見證海旁發展的洪聖古廟。同時,灣仔擁有多座世界級的摩天大樓與現代建築物,其中具代表性的有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中環廣場。此外,位於灣仔海旁的金紫荊廣場已成為香港自助游的重要景點。

<3>銅鑼灣
很多人會將銅鑼灣比擬作日本的新宿,因為這里是香港著名購物,娛樂,美食中心,也是白領儷人的逛街熱點,如困有興趣了解香港OL的潮流喜好,便應到此一游(尤其是崇光百貨公司或時代廣場一帶)。銅鑼灣海旁有一個避風塘,內有特別的「舢舨餐廳」。
<4>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Ocean Park)
海洋公園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洋主題消閑中心,它依山傍海,佔地二百一十五畝,集海洋奇觀與游樂設施於一體,是香港居民最佳消閑去處,更是大陸及國外遊客旅遊香港的必到之地。每年接待超過320萬遊客。

遊人可利用登山纜車和室內扶手電筒梯往來公園各個景點,登上海洋摩天培更可欣賞南中國海的怡人景色。海洋劇場有海豚及海獅的天才表演,會令遊客贊不絕口。此外,可觀看海豹和企鵝,走訪百鳥居、金魚大觀園、鯊魚館和蝴蝶屋。刺激有趣的玩意有瘋狂過山車、摩天巨輪及滑浪飛船。小孩可到兒童游樂場玩耍。

以印度太平洋珊瑚礁為主題的海洋館,是旅客必到之熱點。館內飼養超過2,600條分屬200多種類的熱帶魚。海洋館共分四層,以玻璃作屏帳,令遊客仿如置身海底。

查詢電話:(852) 2552 0291
網址:www.oceanpark.com.hk
開放時間:早上10時至下午6時。
前往方法:從金鍾巴士總站乘629專線巴士。從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乘6A或6X路巴士於海洋公園下車。

<5>淺水灣沙灘

淺水灣(Repulse Bay)

香港島南部海岸線蜿蜒曲折,自然擁有很多美麗的海灘。淺水灣位於港島南部,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泳灘。淺水灣水清沙細,海灘綿長,灘床寬闊,而且波平浪靜。夏季是淺水灣最熱鬧的時候,大批泳客蜂擁而至作日光浴或暢泳,沙灘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樣的泳裝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

淺水灣東端的林蔭下,是富有宗教色彩的鎮海樓公園。園內面海矗立著兩尊巨大塑像「天後娘娘」和「觀音菩薩」,其旁則放置海龍王、河伯和福綠壽等吉祥人物塑像,栩栩如生。附近建有七色慈航燈塔,氣勢雄偉,吸引著眾多遊客在此留影。在沙灘周圍有一些酒家、快餐店和超級市場。臨海的茶座,則是欣賞日落及濤聲拍岸的好地方。

淺水灣的秀麗景色,使它成為港島著名的高尚住宅區之一,區內遍布豪華住宅。 這些依山傍水的建築,構成了淺水灣獨特的景區,令人流連忘返。

淺水灣 觀音菩薩塑像

前往方法:於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乘6、6A或61路巴士於淺水灣下車。

<6>尖沙嘴--旺角

尖沙咀位於九龍半島南端,是九龍區內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旅遊區和購物天堂。除此之外,區內設有多個文化和教育中心,例如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藝術館、太空館、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科學館......等。

尖沙咀最著名的景點包括星光大道和尖沙咀海濱。在尖沙咀文化中心一帶海濱欣賞維多利亞港夜景及幻彩詠香江多媒體燈光音樂匯演是游香港不可缺少的香港觀光項目。此外,尖沙咀是國際名店最集中的一區,也是遊客必定到訪的購物區。喜歡購賣美容化妝品的遊客一定不能錯過位於海港城和加連威老道的化妝品專門店。

◆星光大道(Avenue of Stars)
◆星光大道表揚名單(Honoured Stars of Hong Kong)
◆維港夜景幻彩詠香江(A Symphony of Lights)
◆尖沙咀前九廣鐵路鍾樓(Clock Tower)
◆香港文化中心(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香港太空館(Hong Kong Space Museum)
◆香港藝術館(Hong Kong Museum of Art)
◆九龍清真寺(Kowloon Masjid & Islamic Centre)
◆尖沙咀區購物熱點
◆尖沙咀彌敦道(Nathan Road)
◆海港城(Harbour City)
◆柏麗購物大道(Park Lane Shopper's Boulevard)
旺角位於九龍中部,是香港最繁華的地區之一。旺角得名於「芒角」村,在30年代「芒角」被改稱為「旺角」,取其「興旺」之意,並沿用至今。由於區內有多條著名的購物街,例如西洋菜街、女人街、波鞋街、花園街等,是遊客來香港購物消費必到的地方。
◆女人街(Ladies' Street)
◆金魚街(Goldfish Market)
◆園圃街雀鳥花園(Bird Garden)
◆旺角彌敦道(Nathan Road)
◆花園街(Fa Yuen Street)
◆運動街波鞋街
◆西洋菜街(Sai Yeung Choi Street)

<7>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Wong Tai Sin Temple)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

據祠內的《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於公元328年於浙江省金華縣蘭溪市出生。他十五歲得仙翁指示開始學道,並在赤松山一石室中修煉,潛心修道,40年不吃人間煙火,最後修得法道。他得道後,在民間懲惡除奸,贈醫施葯。因為他隱居於赤松山,故又稱為赤松仙子。

黃大仙祠佔地18,000多坪,除主殿大雄寶殿外、祠旁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以及供善信們購買香火及平安符等的小攤位。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仙祠的中國傳統特色。

到黃大仙祠祀,據說「有求必應」,簽文尤其靈驗,但是求得來的簽果,都只是解當年的運勢。因此在農歷過年前後,是黃大仙廟香火最鼎盛的時候,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求問一整年的運勢及還神。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7時至下午5時30分
票價:免費
前往方法:地鐵黃大仙站B2出口,沿指示步行約數分鍾即達。

<8>天壇大佛(大嶼山寶蓮寺)

天壇大佛(Big Buddha)

寶蓮禪寺前廣場附近有一座庄嚴雄偉的佛像,為「天壇大佛」。大佛由200塊青銅鑄件組成,高26公尺,重達220公噸,是全球最大的戶外青銅坐佛。天壇大佛面相參照龍門石窟的昆廬庶那佛,衣服的紋理和頭飾則參照敦煌石窟第36窟的釋迦牟尼佛像。天壇大佛坐在蓮花上,取其出污泥而不染之意。在象徵北京天壇的三層基座之內,設有展覽廳,布置了各佛教藝術品如壁畫、書畫及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子等陳列。天壇大佛現已成為香港著名的宗教建築物。

由於往來寶蓮寺需時,建議旅客早上前往。而從東涌或梅窩乘巴士前往寶蓮寺車程亦需50分鍾。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前往方法:乘地鐵至東涌站轉乘23路巴士前往或從中環7號碼頭乘搭往梅窩的渡輪,於梅窩巴士總站轉乘2路巴士前往。
<9>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Tsing Ma Bridge)

連接青衣島與馬灣的青馬大橋,是配合香港國際機場發展而興建的世界級建築。青馬大橋不單是香港一個主要的建築標志,更是現時全世界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吊橋。

青馬大橋於1992年5月開始興建,當時造價達71.44億港元,歷時五年竣工。青馬大橋橫跨青衣島及馬灣,橋身總長度為2,200公尺,主跨長度1,377公尺,離海面高62公尺。青馬大橋的橋塔高206公尺,採用的吊纜鋼線總長度達160,000公里,單是結構用的鋼材重量便高達50,000公噸。

青馬大橋除創造世界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吊橋紀錄外,包括青馬大橋在內的「機場核心計劃」還於1999年榮獲美國建築界權威及編輯選為「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

Top 10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20th

Century」得主之一,並與英法海峽隧道、三藩市金門大橋、艾森豪威爾州際和國防公路系統、紐約帝國大廈、科羅拉多胡佛水壩、巴拿馬運河、悉尼歌劇院、埃及阿斯旺水壩工程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同享殊榮。

青嶼干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Lantau Link Visitors Centre)

要欣賞、觀看雄偉的青馬大橋的最佳觀賞點在青衣島西北端的青嶼干線訪客中心及附近的觀景台。青嶼干線訪客中心內介紹有關建築青嶼干線及青馬大橋的資料,並展出關於干線的模型、資料影片。中心外面擺放青馬大橋的一段主纜橫切面。從觀景台上遠眺青馬大橋,可見識它的恢宏氣勢,象徵著人類建築工程的偉大。

青嶼干線
查詢:青嶼干線訪客中心 (852) 2495 5825 / (852) 2495 7583
開放時間:
青嶼干線訪客中心
周一至周五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6時30分
周三休息,但列為公眾假期的
周三則照常開放
聖誕假期、新歷元旦及農歷新年休息

觀景台開放時間
周日至周五上午7時至下午10時30分
周六及公眾假期上午7時至翌日凌晨1時30分
票價:免費
前往方法:
乘坐地下鐵路經東涌線或機場快線往青衣站,於A1出口乘308M綠色小巴往訪客中心。
308M綠色小巴班次
服務時段班次尾班回程
周一至周五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每小時一班下午4時30分
由訪客中心開出
周六、周日
及公眾假期上午9時30分至
下午6時30分下午6時40分
由訪客中心開出
若同行人數較多,可考慮在地下鐵路青衣站乘搭計程車前往。

<10>迪斯尼樂園

香港迪士尼樂園(Hong Kong Disneyland)

位於大嶼山竹篙灣的香港迪士尼樂園於2005年9月開幕。香港迪士尼樂園佔地126公頃,背靠北大嶼山、面向竹篙灣,是全球第五個以迪士尼樂園模式興建、迪士尼全球的第十一個主題樂園,中國第一個迪斯尼主題樂園。

香港迪士尼樂園由華特·迪士尼公司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合作發展,發展項目包括迪士尼樂園式的主題樂園,兩間酒店及樂園內各式各樣的購物、飲食娛樂設施。香港迪士尼樂園里包括有:美國小鎮大街、明日世界、探險世界和幻想世界。園內將興建兩間酒店:維多利亞式的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和迪士尼好萊塢酒店共擁有1,000間房間供遊客入住。

遊客可以在這個奇幻國度共享歡笑:在樂園里找到他們最心愛的迪斯尼人物;在探險世界裡親身感受亞洲及非洲地區的原始森林旅程;在明日世界裡嘗試充滿科幻奇談及現實穿梭的太空幻想,還可以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舉辦真正迪士尼特色的婚禮;在迪士尼好萊塢酒店裡感受30-40年代荷里活黃金時期的魅力。遊客在樂園內亦可享用到亞洲各地的菜式。樂園內除了有中西式餐廳外,更有其它亞洲特色美食,包括點心、明爐燒味以及多種中國地道美食等。

香港旅遊之最

▓世界最古老的纜車——中環登山纜車
▓世界最古老的有軌電車——香港島電車
▓亞洲最大的海洋主題公園——海洋公園
▓世界最長的行人電梯——中環半山行人自動梯
▓世界最大露天銅像——大嶼山天壇大佛

6. 介紹香港地理位置

1.Hong Kong i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China, bordering Shenzhen City in the north.,and facing the Aomen City in the east,is made up of 3 major islands and more than 200 small surrounding islands , for 1,092 square miles and more than 5,000,000's population.2. Hong Kong was ceded from China about 150 years ago, but it's people still love China.3.China took back Hong Kong on July 1st, 1997, would take a good management and Hongkong will has a better future.

7. 香港迪士尼樂園簡介 英文加中文翻譯

去 維基網路wikipedia

中英都有,我試著幫你找過,只是維基網路wikipedia版權所有,不給提交回答.

8. 寫一篇不少於80個單詞的英語作文,題目是香港,要求寫出人口,地理位置,最受歡迎的地方和特色食物。

Hongkong is a international big city.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Zhujiang River ,near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There are 7,110,000 people in Hongkong.The famous scenic spots include:Victoria Seaport,Disney Park,Ocean Park etc.It's very famous for its nice seafood.Welcome to Hongkong.

9. 英語作文 關於香港的地理位置

Hongkong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of China. The north of Hongkong is near Shenzhen, and the west side of Hongkong is opposite to Macao. It contains three main islands, and more than two hundred small islands around. The total area of Hongkong reachs 1092 square kilometres, and its population is more than 5 million. About 15 decades years ago, China was forced to alienate Hongkong to England. However, all people of Hongkong love motherland very much. Start from 1st, July, 1997, China reunified the sovereignty rights of Hongkong. It is believed that our Chinese people could manage the administration of Hongkong very well, and Hongkong has brighter prospect in the future.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