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資源勘探處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資源勘探處

發布時間: 2021-01-19 20:12:14

⑴ 汝州煤田()

汝州煤田,主要分布於汝州市境內,部分跨越汝陽、寶豐、陝縣、禹州和登封縣,面積約320平方公里。該煤田屬石炭二疊紀煤田,可采和局部可採煤11層,主要為焦煤和貧煤,其次為肥煤。

1870年,德國人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記載了來汝州調查地質礦產之事。

1915年,新常富、丁格蘭來臨汝調查煤礦業。1916年,新常富著《河南之煤田及煤礦礦業》,記述臨汝、寶豐、魯山煤田面積小而不完整,具有大面積的岩漿岩侵入,煤中常有黃鐵礦結核、估算煙煤1.6億噸。伊陽煤田,距臨汝縣魯口40公里,與魯山煤田相毗連。

1932年,鍾作黃對臨汝縣地質礦產進行調查。在他寫的《河南臨汝縣地質礦產調查報告》內稱:臨汝煤礦,產地頗多,悉位於山谷中,無巨大煤田,煤質佳者少劣者多。(註:1913—1989年汝州稱為臨汝縣)。

1936年,曹世祿調查臨汝煤田,將該煤田分為南部的寄料街、唐溝、朝川3個煤區和北部的梁窯,大峪店、庇山、鰲頭(現今劃入登封煤田)4個無煙煤區,估計儲量3.2億噸。

1950年8月,閻廉泉編寫了《臨汝寄料街區煤田》,記述寄料街煤區的斷層錯綜復雜,斷層分為兩組,把煤切成斜方體,產煤甚為零散,有安溝、廬溝、紙坊及寄料街等處。煤種為有煙煤,末多塊少,頗能煉焦,煤儲量微小,很難作大規模開采。同年,還有曹世祿所編《臨汝縣朝川區煤田》,記述煤田構造是寄料街式構造的東延部分,但為斷層所限的地塊大些。煤種為有煙煤,末多塊少,頗能煉焦,煤儲量約2400萬噸。

河南省地質局朝川地質隊(技術負責張輔民)於1957年3月編寫了《臨汝縣朝川煤田三里寨礦區地質勘探報告》;5月又編寫了《朝川煤礦張村礦區地質勘探報告》。同時,中南煤田地質勘探局一四九地質勘探隊(技術負責張天立)編《伊川—臨汝煤田地質調查簡報》,記述伊陽區估計儲量9000萬噸,臨汝焦村區估計儲量1000多萬噸。

1958年12月,河南省煤田地質局踏勘組黃聲求、孫寶華、李逢德等編寫了《臨汝—伊陽縣踏勘簡報》,記述庇山飲虎溝、胡同口煤產地,估計儲量1億噸。神德宮金溝砦—沙山莊煤產地估計儲量2.43億噸。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三隊(技術負責張文域)於1959年先後編寫了《伊陽普查區汝河北地質勘探總結》;《臨汝煤田趙庄井田勘探區地質勘探最終精查報告》(1962年復審降為詳查);《伊陽勘探區古城東井田最終地質普查報告》(1963年復審認為報告不能批准)。同時,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理探礦隊(技術負責劉瑞平)編寫了《臨汝—陝縣電法勘探說明》與《趙庄鎮地區電法勘探成果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三隊在1960年2月編寫了《寄料街附近小井田找礦報告》中分安庄、程灣、郭庄、高廟、黃連樹、太山廟、料江坡—梨園河7個區計算了儲量,合計遠景儲量4438萬噸。以後又編寫了《臨汝煤田寄料街附近小井地質勘探最終報告》(1962年復審降為普查性質);《臨汝縣大刺灣普查報告》;《伊川縣葛寨找礦總結》,該區找礦鑽孔,最深者達502米,沒有一個鑽孔穿過第三系。

1961年6月,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一隊閻步唐等編寫了《臨汝縣焦谷山煤礦任村礦區地質勘探最終報告》(1963年復審降為普查報告)。

中南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技術負責李德明)在1965年5月編寫的《臨汝—寶豐煤田大營—朝川地區電法勘探報告》中,預測三里砦礦區以東中含煤希望區有大店北、大營、大劉、釣官區。並在1966年6月編寫的《臨汝內埠—庇山地區電法勘探總結》中,記述了電法圈定的古城東北為含煤有希望區。

1967年12月,中南煤田地質局一二六勘探隊(技術負責陳義方)編寫了《臨汝煤田外圍普查找礦總結》。

河南省建委地質勘探公司地質五隊(技術負責人張天立)1971年編寫了《臨寶煤田梨園礦區郭庄、黃連樹井田及外圍找礦地質勘探總結》和《臨寶煤田朝川張村、牛店、黑龍廟井田地質勘探總結》。1973年12月又編寫了《臨寶煤田庇山礦區庇山井田精查、郭庄井田詳查及其外圍找礦地質勘探報告》。

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二隊(技術負責張天立)於1975年12月編寫了《臨寶煤田朝川礦區張村井田精查地質報告》。

1979年8月10日,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二隊(技術負責梁惠庭)編寫了《朝川礦區張村井田補鑽總結》。

1981年8月,河南煤田地質公司物探測量隊(隊主任工程師張鎮)編寫了《臨汝鎮地區水源電法勘探總結》。

1985年,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二隊(總工程師張文域)編寫了《城東井田補鑽勘探報告》。

截至1991年底,這里共探明煤儲量6.83億噸,保有儲量6.43億噸。已利用建井的井田11處,建成了李灣,蜈蚣窩,三里寨一、二號,胡溝,梨園,趙庄,郭庄,太山廟,程灣,紙坊,汝陽城東煤礦。年產原煤200萬噸以上。

⑵ 新安煤田()

新安煤田,跨新安、孟津、洛陽、宣陽、澠池等市、縣境,面積約560平方公里。屬石炭二疊紀煤田。可採煤層1層,局部可採煤層4層。主要為貧煤,有少量焦煤。

據《明一統志》記載《……孟津……等縣俱出石炭》,可資證明新安煤田在明朝以前已有煤窯採煤。

1916年,新常富著《河南之煤田及煤礦礦業》記述了新安西北煤田、新安東北煤田和新安南煤田,估算儲量分別為:1920萬噸、27500萬噸、1700萬噸。

1922年,李四光研究了新安煤田煤系地層中之蝸化石,著有《蝸鑒定法》。同年,張世忠著《中國礦業志》記述新安煤田分布於新安縣西北境,煤區西端由新安縣西北16公里邱溝一帶起,東北經上孤燈村、石寺鎮、北冶鎮、馬信溝、潘家坡至黃河岸東沃村(狂口鎮),逾黃河而達濟源縣境,沿畛河成一東北西南長帶形,儲量約2.7億噸。

1931年,王猷對新安煤礦公司進行了調查,寫有調查報告。

1932年,郭玉景在《河南礦產》上介紹了新安煤田的地質概況。

1935年,曹世祿對新安煤田進行了調查,寫有調查報告,仍估計新安煤田煤炭儲量為2.7億噸。

1947年,張永躍對新安縣礦產進行了調查,寫有調查簡報。

1954年,李濟民調查生產小窯,編寫了《新安生產小窯情況調查資料》。

1955年7月,中南煤田地質勘探局與東北地質學院、西安和武漢地質學校師生共71人組成普查隊,利用1∶5萬地形圖填澠池、新安、孟津三縣地質圖1000平方公里,並寫有文字報告。同年12月,中南煤田地質勘探局和一二六地質勘探隊組成普查隊(何剛毅負責),選擇構造簡單的北冶區測繪240平方公里的地質圖,並寫有文字報告,認為北冶區儲量豐富,僅大煤一層就有4.6億噸儲量。大煤為瘦煤。

1956年2月,組建中南煤田地質勘探局二四九地質勘探隊(技術負責張天立)進行新安煤田的勘探,從1957年至1960年先後編寫了《北冶—狂口區遠景評價報告》,分孤燈、石寺、梁庄、寺村、渠里、狂口井田,計算儲量共計44828萬噸;《新安煤田石寺、勝利礦、梁庄井田精查地質報告》(1962年復審認為報告達不到精查程度);《孤燈、李村、馬河、狂口精查地質報告,眷庄、北冶深部普查地質報告》(復審認為孤燈、李村、馬河、狂口達不到精查程度,均需補充勘探);《鐵門東南區建設礦普查報告》;《北冶—狂口煙煤普查報告》;《許庄井田普查地質報告》;《鐵門東南區普士井田精查地質報告》(1962年復審降為普查報告);《鐵門東南區郁山、蕨山井田地質勘探最終精查地質報告》(1963年復審降為普查報告);《鐵門東南區江村小井煤礦地質勘探最終精查報告》(1962年復審降為普查報告)。

1966年3月,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二七勘探隊(技術負責張天立)編寫了《新安煤田北冶礦區精查地質報告》。

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二隊(總工程師王兆信)進行北冶礦區補充勘探,並於1982年8月編寫了《新安井田精查補充地質報告》(主編楊修傑、劉龍雲)。該報告獲煤炭工業部地質局優質報告獎。

截至1991年底,新安煤田探明煤炭儲量11.61億噸,保有儲量11.43億噸。已利用建井的井田有郁山、孟津五一礦、新安渠里礦、新安大井4處。年產原煤230餘萬噸。

⑶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勘探測量隊 工資待遇怎麼樣

不怎麼樣!

⑷ 陝澠煤田()

陝澠煤田,地跨陝縣、澠池、新安、宜陽、洛寧、靈寶縣境,含煤面積約386平方公里,屬石炭二疊紀煤田。有可采和局部可採煤4層。煤種主要為瘦煤、焦煤、弱粘結煤。

金元之際,大文學家元好問(1190—1257)在其《續夷堅志》中,有《河南澠池縣炭穴顯露,隨取而足,用者積累成堆,下以薪熱之,烈焰熾燃》的記述,可見在元朝以前,當地居民已建小窯開采。

據《明一統志》記載,《…永寧…澠池…陝縣…等縣出石炭》,亦證明在明朝以前已開采陝澠煤田的煤了。

1916年,瑞典人新常富著《河南之煤田及煤礦礦業》,記述陝縣及澠池北煤田和澠池東南煤田時代為早石炭世。

1931—1935年,陝縣民生公司在楊樹凹鑽探4孔,總進尺561米。

1941年,劉國昌對河南省澠池英豪煤礦區進行地質調查,著《隴海鐵路英豪煤田礦區地質調查報告》。

1948年,河南地質調查所編《河南省煤礦志》,記述了陝縣觀音堂煤礦區經開采所知有煤兩層。民生煤礦一號、二號、四號及五號鑽孔資料中記錄到,煤多而薄,可採煤只有大煤及石灰岩之下的底煤層。均屬有煙煤,末多塊少,多數能煉焦,儲量約1億噸。陝縣澠池煤區為有煙煤,多末,似不能煉焦,儲量約7200萬噸。

1950年,馮景蘭、張伯聲與河南地質調查所人員一起調查了陝澠煤田,測制了觀音堂煤礦—觀音堂車站剖面,對觀音堂煤礦斷層作了說明。同時,顧知微、楚旭春進行過觀音堂、英豪的地質調查,並與宜洛煤田進行了比較。

1952年2月,韓影山編寫了《陝縣觀音堂英豪煤礦臨時地質報告》,記述該區煙煤可采儲量為9000萬噸。推論鹿台山以東大有含煤希望。同年,西北大學張伯聲教授帶領學生對觀音堂煤礦至鐵門的石炭二疊系露頭分布進行追索。

1953年9月,閻秀璋帶領觀音堂勘測工作組在觀音堂礦區進行調查,填1∶1萬地質圖,並打淺鑽,提出「觀音堂煤礦普查報告」。

1954年,觀音堂煤礦鑽探4孔進尺399米。

1957年,河南省工業廳鑽探隊,在焦地鑽探3孔進尺664米。同年,中南煤田地質勘探局一四九地質勘探隊進入陝澠煤田進行地質勘探。

1958年,河南省工業廳鑽探隊在甘豪、謝村找礦勘探,在英豪硤石普查勘探,於6月編寫了《陝縣甘豪、謝村礦區調查簡報》。同年7月,觀音堂礦務局根據鑽探資料整理編寫了《觀音堂煤礦地質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四隊(隊技術負責張天立),於1958年至1960年間先後編寫了《仁村—杜家普查地質報告》;《雷溝井田地質報告》;《仁村—杜家區陳村、曹窯、小龍廟井田精查地質報告》(1962年復審屬中間性報告,要進行補充勘探);《菜凹、鹿馬、清水河普查報告》;《甘豪普查地質報告》;《曹窯普查地質報告》;《硤石普查地質報告》;《龍王莊井田煤礦勘探精查地質報告》(1962年復審認為屬詳查性質);《陝縣謝村井田煤礦地質勘探最終報告》(1962年復審認為只能作普查報告);《觀音堂八號井詳查地質報告》;《焦地一礦勘探精查地質報告》(1962年復審降為普查報告);《張村井田普查地質報告》;《焦地二礦(扣門山)勘探最終地質報告》(1962年復審認為屬一般中間性普查報告);《甘家井田精查地質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理探礦隊(技術負責劉瑞平),於1960年12月19日編寫了《澠池煤田電法勘探成果報告》,認為《楊光溝和天壇以北是含煤最大希望區,觀音堂以北一帶是含煤希望地區之一,其他地區奧陶系灰岩埋深1000米以上》。

1960年12月,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四隊編《澠池煤田小石井田1960年普查勘探年終報告》、《洛陽至潼關煤田預測報告》。

1962年3月,中南煤田地質局一四九勘探隊(隊技術負責張天立)編寫了《甘豪井田煤礦地質普查補充勘探報告》和《三門峽東部煤田清水河勘探區地質勘探普查報告》。

中南煤田地質局一二七勘探隊,在1963年和1964年先後編寫了《陝縣煤田觀音堂八號井田煤礦地質精補報告》;《澠池煤田硤石井田精查補充勘探最終地質報告》;《陳村井田煤礦地質重新勘探精查報告》;《曹窯井田煤礦地質勘探精補報告》。

1966年9月,中南煤田地質局一二七勘探隊編寫了《河南省紅衛礦區永紅、代代紅井田精查地質報告》。(永紅即指謝村,代代紅即指龍王莊)。

1985年5月,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二隊(總工程師張文域)編《河南省澠池縣天壇煤礦改擴建補充地質勘探報告》。

1982年為加快河南煤炭勘查,江蘇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四隊(總工程師孫進恆)奉命到該煤田工作,先後提交了《梁家窪精查地質報告》、《鹿馬井田普查最終地質報告》、澠池縣英豪藕池—宜陽縣鹽鎮電法重力找煤資料(江蘇煤田地質物測隊)、《支建礦區延深勘探地質報告》和《龍王莊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截至1991年底,陝澠煤田共探明煤炭儲量5.76億噸,保有儲量5.19億噸。已利用可供建井的井田建成觀音堂一礦(五號井)、觀音堂二礦(八號井)、觀音堂三礦(甘豪井田)、張村煤礦、曹窯井、龍王莊、扣門山二井、侯村小井、清水河、小龍廟等11處煤礦。全煤田年產原煤300萬噸以上。

⑸ 焦作煤田()

焦作煤田分布於焦作、輝縣、博愛、修武、獲嘉、新鄉等市、縣境內,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6—24公里,總面積888平方公里。共有井田及礦井23處:王封井田、李封井、民有井、塔掌井、朱村礦、焦西礦、焦東礦、小馬村礦、中馬村礦、田門井、韓王礦、演馬庄礦、馮營礦、九里山礦、古漢山井田、輝縣吳村礦、焦南井田、恩村井田、牆南井田、趙固勘探區、方庄礦、白庄礦、馬坊泉井田。還有一些民采小井。焦作煤田為石炭二疊紀煤田,含煤7組,主要可採煤層為石炭系太原組一1、一5和山西組二1層煤,均為優質無煙煤。

焦作煤田的發現和開采歷史十分久遠,據《山海經》記載:「……賁聞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賁聞之山」,即在今太行山東南麓焦作一帶,「涅石」即煤,可見戰國時期已發現焦作地區有煤。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8年(1281年)思想家許衡告老還鄉時,見到李封附近煤窯生產情況說;「卧牛之地,月進斗金,」說明該處採煤在當時已有一定規模。

焦作煤田機械化採煤始於英商成立的福公司。1886年,義大利人羅柴的至豫、晉等省考察,探悉豫晉太行山兩側煤炭資源豐富,遂夥同英國商人在倫敦組織福公司(The Peking Syndicate Ltd)在天津設辦事處,准備予以開發。福公司於1898年6月,取得了焦作一帶部分地區的開采權,1899年2月派英國人葛拉斯率勘探隊勘查了焦作煤田。1903年,福公司進行了機械岩心鑽探,是為河南省最早的煤礦鑽探工作。

1904年,福公司鑿井5口,開采大煤(二1煤),深度50—100米,並修建道清鐵路運煤。1913年當地幾家用土窯開採的民營公司合並成立中原煤礦公司,後中原煤礦公司與福公司聯合組成福中總公司。中原煤礦公司成立初仍用土法採煤,至1922年在盤龍河村開鑿機械化大井4座,是我國民營煤礦在河南省最早採用機械化採煤的公司。1924年,福中總公司共產原煤160萬噸,成為當時我國著名的大煤礦之一。

1927年,閻增才發表了《福中公司煤田地質研究》。1930年,侯德封著有《修武縣煤田地質》、《太行山東麓煤田地質構造研究》等。1933年6月,福中總公司改為中福公司。我國著名學者翁文灝、孫越崎等都在中福公司工作過,翁文灝曾任中福聯合辦事處專員。

中福公司為勘查開采焦作煤田一直從事鑽探工作。僅在中福公司聯合辦事處編制的「焦作炭礦礦區平面圖及地面剖面位置圖」上統計的鑽孔數即達97個。1936年曹世祿、孟昭彝到修武、博愛進行了地質礦產調查。日本帝國主義侵佔焦作時,也打了少量鑽孔。至1948年,在焦作礦區打的鑽孔已超過100個。這些鑽孔,雖然對當時焦作煤礦的開采發揮了作用,但卻沒有提出過較精確的儲量報告。1948年,河南地質調查所編印的《河南省煤礦志》中,估算修武、博愛、輝縣煤區共有煤炭儲量9.7億噸。

焦作煤田正規的勘探和較大規模的開發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戰爭,焦作礦井遭到很大破壞。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即著手恢復王封、李封等7對井,並成立了焦作礦務局。1950年冬,王化誠、李思利進行了煤田西部地層及構造的研究。1951年,焦作礦務局成立鑽探工程隊,1952年擴建改稱焦作鑽探隊。1952年,焦作煤田年產原煤達到170萬噸,超過新中國成立歷史最好水平。1949年10月至1953年底,完成的鑽探進尺達1.6萬米,超過新中國成立焦作歷年鑽探工作量總和。基於這些鑽探資料,順利地完成了王封、李封等井恢復和擴建工作。1954年元月,焦作礦務局編制的《中馬村井田地質精查報告》,記述了小馬村井田儲量1182萬噸,中馬村井田儲量4027萬噸。這是焦作煤田最早的經過精查的儲量報告。

1954年8月,焦作鑽探隊擴建,改為中南煤田地質局第一地質勘探隊,首任技術負責為朱仲春,人員由200人增至600人,技術力量也大為增強。1955年,又改名為一二五地質勘探隊。該隊1954—1956年期間,提交李封、塔掌、焦西、萬斛等礦地質報告和一些水文地質、水源地勘探報告,共探明煤工業儲量近2.8億噸。

1956年焦作設市。在此以前,焦作為修武縣的一個鎮。焦作市是河南省第一個因礦業發展而設立的省轄市。

1957—1965年期間,一二五隊繼續在焦作作了大量勘探(在1958年元月—1962年3月曾改稱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一隊),提交了演馬庄、田門—小馬村、九里山、牆南、白庄、方庄、馬坊泉等井田或找礦區的精查、普查報告,共計提交煤工業儲量6億余噸。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勘探工作一度中斷。1968年10月,一二五隊調往湖北。一二五隊包括其前身焦作鑽探隊十幾年間為焦作煤田探明工業儲量近10億噸,為焦作煤田的擴大與開發作出了貢獻。

1974年,焦作煤田的勘探開始恢復。勘探工作主要由河南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後改為河南煤田地質公司、河南煤田地質局)地質三隊承擔(首任技術負責郭熙年)。1975年提交方庄井田儲量近0.4億噸。

1975—1977年,河南煤田物探測量隊(技術負責張鎮)對牆南至輝縣地區進行地震勘探。由於煤系地層與圍岩存在明顯的地震波傳播速度差異,地震效果十分明顯。地震勘探探明牆南、趙固、五里源3個含煤區段,估算儲量達12億噸,為進一步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據。

1978—1988年期間,煤田地質三隊先後提交了恩村井田、古漢山井田、吳村煤礦和趙固勘探區的精查或補勘報告。1979—1988年期間,焦作礦務局編制了朱村井田精查地質報告和中馬村礦與方庄井田的補勘報告。至1991年底止,焦作煤田累計探明儲量34.4億噸(其中工業儲量18.8億噸),保有儲量31.6億噸。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焦作煤田的年開采量日益上升。1986年起,年產原煤達500萬噸以上。

⑹ 煤田地質局是干什麼的

以貴州省為例,煤田地質局主要從事煤炭資源勘探、水資源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形地質測量、化驗測試、地質災害治理、煤礦地質咨詢、礦山安全評價、制圖印刷、機械加工和煤層氣、頁岩氣檢測等業務。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三隊工作范圍涉及大、中、小型固體礦產勘查及其鑽探施工,測繪,儲量核實,水文地質補勘,礦山擴建論證,壓覆評估,恢復治理,礦山儲量動態監測,環境工程設計和污染治理,工程監理,煤層氣、頁岩氣勘查研究和開發利用;

煤層氣注入/壓降試驗,鑽孔瓦斯壓力測試,地質找水,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和施工,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監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各類土地規劃編制,樁基基礎施工。

(6)河南省煤田地質局資源勘探處擴展閱讀

煤田地質局的內設機構職責:

1、地質科技處

加強國家相關的行業法律、法規等政策研究,負責地質勘查規程、規范及相關技術政策的貫徹工作;參與編制本系統煤田地質及科技工作長遠規劃;負責地質勘查項目的技術管理工作。

2、工程安全處(質量管理處)

負責鑽探技術的管理和技術創新推廣工作;抓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負責各類責任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負責各項資質管理工作;負責大型設備的調研、采購、驗收、轉移和報廢、使用管理工作;協調各單位的市場信息工作,提供相關的技術和信息服務;負責質量管理和評審工作。

⑺ 安陽煤田(6)

安陽煤田,分布於安陽、林縣境內,部分跨入河北省磁縣境。北至漳河,南與鶴壁煤田以王家嶺煤礦分界。為石炭二疊紀煤田。

《後漢書·黨錮傳》有《……夏馥剪須變形,入林慮山中……親突煙炭……》的記述。據考證《林慮山》在今安陽一帶,說明東漢時在安陽一帶已有採煤業。

公元210年,曹操在舊屬安陽的鄴都(今河北臨漳)建築銅雀台。公元213年又在台北建冰井台,在台南建金虎台。冰井台上有冰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炭。見東晉陸翩明的《鄴中記》。晉初文學家陸雲告其兄陸機書曾談及曹操築三台藏石炭數十萬斤。當時,曹操為了以備不虞,能夠儲存數十萬斤石炭,可見安陽臨漳一帶的煤窯已採煤甚盛。

明代崔銑,在其所修之《彰德府志》中有《安陽縣龍山出石炭,入穴取之無窮……》,可見安陽在明前已有採煤業和富有煤儲量。

1916年,瑞典人新常富在《河南之煤田及煤礦礦業》的緒論中,述及依諾依至安陽做過地質調查。新常富亦來安陽煤田進行了調查,並估算了儲量。

1925年,中央地質調查所王竹泉對豫北安陽、林縣一帶煤田進行了調查,著有《河南武安、涉縣、林縣、安陽一帶地質礦產報告》。(註:武安、涉縣今屬河北省)。

1936年9月,曹世祿、孟昭彝調查並編著《武安、涉縣、林縣、安陽、湯陰、汲縣、輝縣、修武、博愛、濟源等縣地質礦產》,記述了安陽銅冶煤田在觀台鎮東南螞蟻溝鑽探兩孔,孔深分別為314米和155米,均見煤層。

1944年,日本人山根次寫有《河南省安陽水冶鎮附近之炭產地》。1950年,崔鳳高編寫了《林縣、安陽等五縣地質礦產初步調查報告》。

1952年,平原省工業廳曾在復興井東及修理廠打鑽3孔,孔深皆在350米左右,未打到煤層。

1954年,地質部華北地質局二二三隊組成漳南地質隊,由王水領隊,自北起漳河南至湯陰鶴壁一帶做地質調查。填制了1∶5萬地質圖,並對該區地質構造、岩漿岩、水文、煤質做了初步研究。最後編寫了《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漳南地區六河溝鶴壁集地質調查報告》。

1956年,峰峰辦事處一三九隊對復興井田進行檢查勘探。同年8月,安林煤礦籌備處(工程師梁學純)編寫了《安林煤礦地質報告》。

中南煤田地質勘探局一二七勘探隊(技術負責路平)於1957年11月編寫了《天喜鎮勘探區地質精查報告》(包括天喜鎮、馮家洞、小方山三個井田,1963年,復審天喜鎮井田降為詳查,馮家洞井田降為找礦,小方山井田儲量予以注銷)。同年還編寫了《螞蟻溝普查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三勘探隊(技術負責張文域)於1958年寫了《馮家洞精查地質勘探報告》(1963年復審銅冶井田降為詳查,果園井田降為找礦),和《林縣達連池井田地質報告》、《安陽縣積善勘探區地質精查報告》(1962年復審認為勘探程度嚴重不足,報告編制不合格,應重新勘探)。同年,12月物理探礦隊(技術負責劉瑞平)編寫了《安陽地區電法普查資料》,認為由英烈、五里澗、焦家墳、劉家店、東段庄以西為有煤地層賦存地區,以東蔣村—西彪溝一帶三角形地帶尚屬有希望區,其他地區第三系、第四系巨厚。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三勘探隊於1959年5月編寫了《積善勘探區地質精查報告補充資料》。於1960年2月編寫了《崗子窯井田煤礦地質勘探最終報告》(1962年復審認為,需進行補充勘探)。

1962年1月,中南煤田地質局一二七勘探隊(技術負責張文域)編寫了《螞蟻溝區勘探總結》。

河南省建委地質勘探公司地質一隊,於1971年7月編寫了《紅嶺(觀台)精查地質報告》。於1972年又編寫了《蔡村(銅冶)精查地質報告》。

1980年11月,河南煤田地質公司物探測量隊(隊主任工程師張鎮)編寫了《安陽—鶴壁礦區深部地震勘探報告》。通過地震工作清楚地反映了白壁鉅橋斷層為一低緩傾角的勺形大型滑動斷層,煤層埋藏較深,約在1200米以上。

1981年3月,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三隊(隊主任工程師朱世其)編寫了《河北省磁縣安陽礦區紅嶺井田地質勘探精查補充總結》。

安陽煤田已勘探井田10處,現全部利用。安陽礦務局建成崗子窯、積善、銅冶、王家嶺、龍山、紅嶺、果園7個礦,另有浚縣安林煤礦、澗西礦、安陽地區縣辦煤礦。截至1991年底,共探明煤炭儲量3.98億噸,保有儲量3.33億噸。年產原煤300萬噸以上。

⑻ 平頂山煤田()

平頂山煤田位於河南省中部,分布在平頂山市的市區及所轄葉縣、襄城縣、郟縣、寶豐縣境內。北接禹州煤田,西連韓梁煤田,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40公里,是我國重要的優質煙煤基地之一。

煤田內現有井田及煤礦18處,即平頂山一礦、二礦、三礦、四礦、五礦、六礦、七礦、八礦、九礦、十礦、十一礦、十二礦、十三礦、寺溝小井、平龍普勘區、首山普勘區、十三礦外圍、香山煤礦。此外,還有一些小煤窯。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二疊系,共含煤9組,43—53層,最多可達88層。其中,可采和局部可採煤13層。山西組二1煤、二2煤為普遍可採煤層,上石盒子組四2煤、四3煤、五2煤為大部可採煤層。煤種以肥煤、氣煤、焦煤為主,其次為瘦煤。

平頂山古時即有小窯採煤,所採煤層為上石盒子組薄層煤,始於何時無據可查。據新編河南省志煤炭工業志載:「雍正年間,平頂山腰有關家、陳家、山西李家3處煤窯。嘉慶年間,平頂山吳寨村任宗義開豎井一對,深各約100米,煤炭產量多、質量好,日收銅錢數斗。」同治年間,葉縣志載「平頂山採煤,東南郡邑多賴此而炊。」上述記載說明,平頂山的煤在清代屢有開采。但平頂山位於寶葉襄郟四縣交界地帶,採煤業僅可供附近農民燒飯,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前,該地一直比較荒涼。

1938年9月,河南地質調查所派技士曹世祿調查魯山、寶豐、臨汝、郟縣等處煤田地質,調查范圍涉及今平頂山煤田,著有《葉縣平頂山煤礦地質》。但是,此次調查時間甚短,范圍也小。根據民采小窯情況認為,該地只有煤礦儲量12.5萬噸,無大規模開采價值。

1946年,平漢鐵路(今京廣鐵路)急需機車燃煤,鐵路局與郟縣民生煤礦公司籌備合組寶葉煤礦公司,特邀河南地質調查所進行調查,曹世祿於11月再次前往。這次,調查較第一次細致,認識也大不相同,其編寫的《河南寶豐縣煤田地質簡報》刊登於《河南省地質調查所三十五年度工作簡報》中,認為東部產煤區在擂鼓台、平頂山一帶,西部產煤區在張八橋及大營等處,煤層已知開采者9層,有煙煤、半煙煤、無煙煤,估計儲量為6250萬噸。擂鼓台、平頂山一帶為今平頂山煤田范圍,張八橋、大營屬今韓梁煤田。

在初步認識到平頂山一帶的煤有希望後,河南地質調查所所長張人鑒與曹世祿一起於1947年在寶豐縣姚孟鄉東姚家嶺和黃山寨間定下第一批鑽孔,並於7月14日安裝好第一台鑽機正式開工。使用的鑽機是河南地質調查機構擁有的第一部以柴油機為動力的鑽機。該鑽孔於當年12月份鑽至117.04米後,因鑽桿用盡而停鑽。共見煤2層,厚度分別為1.95米和0.42米,在1948年出的《河南省煤礦志》中估計該煤田儲量為1億噸左右。1949至1950年上半年,又打鑽孔2個,深度分別為177.64米和188.37米,共見煤13層。其中,便於開採的煤2層,厚1.98米和1.77米。深部煤層限於當時鑽機條件無法探到。1947—1950年,共打鑽孔3個,總進尺483.05米,為以後對該煤田遠景的評估和大規模勘探提供了有用的資料。

1950年,為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需要,河南省人民政府特邀河南藉地質學家馮景蘭、張伯聲來豫調查地質礦產。馮、張兩教授與河南地質調查所全體技術人員共同組成豫西礦產調查隊,於6月19日至30日對平頂山煤田進行了12天調查。由馮景蘭執筆編寫了《河南寶葉襄郟平頂山煤田》報告,報告中地形地質圖由韓影山、閻廉泉等測制,鑽孔柱狀圖由曹世祿等編繪。這個報告在進行地層與煤層對比和構造研究的基礎上,估算埋深500米以內煤儲量達7億噸,500—1000米煤儲量4億噸。馮景蘭的報告中,設計鑽孔60多處。建議「應速深鑽詳測,以為大規模開采之依據。」並著重指出:「平頂山煤田可能證明是黃河以南最大的煤田,並可能發展成為我國黃河以南數一數二的大煤礦。……本區煤質佳、儲量多、距武漢近,可能發展成華中鋼鐵廠最重要的燃料庫。」這次調查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195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吳芝圃、副主席牛佩琮特為調查報告寫了緣起,稱這次調查「測成1;1萬寶葉襄郟煤田地形地質圖,明示地質構造,詳估儲煤總量,肯定其經濟價值,是這次工作者和政府的一大收獲」。

1951年,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令中南地質調查所派人前往核實,由開封分所的韓影山和長沙分所的劉元鎮共同前往調查,編著了《寶葉襄郟平頂山煤田地質》,結論與1950年的調查結果無大出入,但認為儲量可能還大,估計為13億噸。

1953年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剛開始執行,中南地質局四○一隊就於9月在平頂山成立了,王先鋒、李汝生先後任隊長,韓影山任技術負責人。為確保找到急需的煉焦煤煤田,10月又成立了四○三隊對禹縣煤田開展普查,後因工作證實不適於煉焦而暫時作罷。1954年11月,大連中國科學院煤炭研究室編出《葉縣平頂山礦區煤質分析資料》,證實平頂山的煤適於煉焦,因而加速對其勘探。1955年初四○三隊撤銷,其技術負責劉元鎮調到四○一隊與韓影山共同負責技術工作。同年6月,由劉元鎮、韓影山執筆編寫出河南省第一份資料齊全的正規的煤礦勘探報告,即《寶葉襄郟煤田平頂山礦區地質勘探報告書》,提交工業儲量2.5億噸。當年8月,即為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批准。平頂山礦區是河南省第一個系統地打了大量鑽孔的礦區,鑽孔80個,總進尺24000米左右,取樣、化驗、水文地質工作都很詳細,並初步開展了測井工作。1954年,地質部地球物理勘探管理處組織了地質部第一個測井隊,與四○一隊配合進行煤田電測井,或為河南省物探工作的開端。

1956年,四○一隊改名為平頂山煤礦勘探隊,繼續提交了平落礦區精查地質報告、龍山廟和郝堂礦區勘探報告。到1957年元月,又提交了馬棚山、高皇廟礦區勘探報告。這些勘探報告為平頂山建設成中原煤炭基地提供了資源依據。1957年3月26日平頂山市正式宣告成立。

1957年7月,平頂山煤礦勘探隊又改稱河南省地質局平頂山地質隊,到1958年3月再更名為豫西地質隊,在繼續提交了香山寺和紅石山礦區勘探報告後撤離了平頂山,那時平頂山市已初具雛形了。該隊從1953年9月成立起至1958年撤離止,共提交平頂山煤田工業儲量9億噸以上,為平頂山一礦、二礦、三礦、四礦、五礦、七礦、十礦、十二礦、香山礦等井田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1959—1967年期間,平頂山煤田先後由河南省(中南)煤田地質局一二五(一○一)隊、一二六隊及物測隊進行勘查。一二五(一○一)隊(技術負責李志堅)對平頂山—龍門口、辛店、九宮山等區進行普查找煤。物測隊配合礦區勘查開展了地震和電法勘探,推測辛店斷層以東、首山以南有隱伏煤系地層。一二五(一○一)隊劉乃壩依據物探資料在辛店斷層以東、首山以南隱伏區發現了辛店含煤區(現平八礦),獲新增儲量2億多噸,並初步查明煤田北翼九宮山含煤區(現平十三礦),提交了4億噸普查儲量,為煤田東延北擴做出了貢獻。一二六隊(技術負責陳義方)對八礦、九礦進行了勘探,對香山寺礦進一步做了工作。此外,平頂山礦務局對六礦進行了補充勘探。這期間,共提交工業儲量約7億噸。

1975年,河南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地質一隊(技術負責景金城)編寫了十三礦(原九礦東部)精查補充勘探報告,提交儲量2.62億噸。1978年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四隊(主任工程師劉乃壩)編寫了十三礦(西部)精查勘探報告,計算儲量總計達5.37億噸。1984年,因設計首採的七4煤只達詳查程度,需再做工作,就由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四隊(總工程師朱澤恩)對十三礦進行了二次補充勘探,探獲設計首採的七4煤精查儲量4479萬噸。1987年,平頂山礦務局提交十一礦勘探報告。1988年,煤炭部一二九隊提交一、四、六礦深部擴勘地質報告。

截至1991年底,平頂山煤田累計探明煤炭儲量52.35億噸,保有儲量48.18億噸。平頂山煤田原煤產量達2000萬噸以上,居河南省各煤田首位。

平頂山煤田的發現和大規模開發與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緊密相連。當地古時雖有小煤窯,但只採淺部,產量又少,不引人注意。1947—1950年的調查和普查鑽施工,為煤田的發現提供了線索。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急需找到合適的煤炭資源以作工業發展的能源,遂促成馮景蘭、張伯聲兩教授的豫西之行。以馮、張兩教授和河南地質調查所技術人員組成的豫西礦產調查隊詳測剖面,致力於地層和煤層的對比及地質構造的研究,特別注意從總體上把握煤田的規模。馮景蘭教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淵博的學識深入分析調查所獲得的資料,肯定了煤田的遠景,並命名為平頂山煤田,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他們和豫西礦產調查隊的工作成為大規模組織地質隊伍進行煤田勘探的先聲。至1953年,國民經濟初步得到恢復,大規模經濟建設提到了日程上,煤質好、交通便利、距華中鋼鐵基地武漢較近的平頂山煤田理所當然地成為首批勘探的重點目標之一。1953—1958年,四○一隊的勘探工作提供了第一批進行大規模煤炭開采所需的工業儲量,平頂山煤田的價值被肯定,使長期以來荒涼貧瘠的寶葉襄郟四縣接壤的平頂山一帶迅速改變了面貌。一座座礦井相繼建起,大量的煤炭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一個以煤炭資源為依託的新興城市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今天的平頂山市已經發展成為有數十萬人口、年產2000多萬噸原煤,擁有煉焦、電力、紡織、化肥、化纖等許多行業的欣欣向榮的工業新城。

地質勘探工作者在平頂山市的建立與發展中,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鑒於地質工作者對平頂山市的卓越貢獻,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地質礦產部決定在平頂山市建立紀念碑。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於1991年元月17日欣然命筆,為紀念碑寫了「獻身地質事業無尚光榮」的題詞。這紀念碑是紀念、是表彰,也是歷史的見證。它不僅是對從事平頂山煤田勘查的地質工作者的鼓勵,也是對全國廣大地質工作者所從事的事業和成績的肯定。平頂山煤田這個中原中部大地的能源寶庫的發現史和平頂山市這個新興城市的蓬勃發展史就是獻身地質事業無尚光榮的最好的例證。

⑼ 河南省能源研究所的待遇怎麼樣

關於公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的通知

--------------------------------------------------------------------------------

時間:2007-9-5 14:09:00 閱讀1031次

各煤炭地質會員單位、各獲獎單位和個人: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評選工作已於2007年5月經評審委員會最終評審通過,共評選出優質地質報告32件,優質專業報告64件,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19項。評選結果已經在《中煤地質報》(6月4日)公示,在規定的公示期內沒有人提出異議。現予以正式公布。

一、綜合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特 胡紹龍、朱文偉、周士榮、孫貴、徐其林、隨峰堂、邵軍戰
2 陝西省陝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特 岳正喜、郭維森、馮國富、何青、馬瑞平、侯宏奇、常宇飛
3 貴州省盤縣雨谷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特 任文林、洪願進、陳建平、王健、熊孟輝、王樹華、陳康
4 遼寧省鐵法煤田大興井田煤層氣普查勘探地質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101勘探隊 特 於在春、王生輝、崔玉環、黃貴、李希彥、劉淑霞、練貴先
5 河南省焦作煤田趙固一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三隊 特 刁良勛、徐連利、孫錦屏、牛志剛、劉全民、劉傳喜、李元建、王海泉
6 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礦區東露天礦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第一勘探局一一九勘探隊 特 嚴建新、袁同星、李春蘭、張新發、張聚法、田秀榮、武建全
7 山東省巨野煤田鄆城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 一 王付山 寧凡順、范士彥 姜明麗、郭劍萍 王克敏
8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9 甘肅省民勤縣紅沙崗礦區北井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查院 一 李曉軍、馬國林、趙西蓉、張成功、張亞玲、劉繼東
10 江西省豐城市石上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江西省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姚嘉、鄭在邦、徐小明、王濤、江中樂、李文成、劉效賢
11 四川省攀枝花煤礦區大箐河煤礦區向鈄東翼深部地質普查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四一地質隊 一 陳述明、李正武、劉明富、梁紅勉、馮東、余傑
12 河南省永夏煤田薛湖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貟三強、孫少平、徐連利、劉全民、李元建、郭海英
13 山東省金鄉煤田霄雲寺井田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孟運平、周峰岩、馮建強、羊玉武、何黃生、郭滿嬌
14 陝西省黃隴侏紀煤田彬長礦區小庄井田勘測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 一 申小龍、成永康、呂廣羅、任秀娟、韋文奎、南武校
15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積家井勘查區(中南部)煤炭詳查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5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雷少毅、姚建明、關汝青、侯飛龍、鄧魏、劉智昌
16 貴州省大方縣綠塘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陳建平、舒萬柏、熊孟輝、吳慶柄、易同生、劉崇義
17 貴州省普安縣糯東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任文林、洪願進、曹志德、曹細如、王樹華、熊煒
18 山東省巨野煤田正邦井田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黃尊靈 張正修 路慶海 盧忠良 鍾 明 栗 潔
19 山西省沁水煤田潞安礦區高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查院 一 黃廣林、朱增良、蔡晉、石玲、郭天福、趙萬福
20 黑龍江省寶清縣朝陽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110勘探隊 一 張桐華、姚淑榮、孟慶發、徐旭英、王力、程予廣
21 安徽省濉溪縣楊柳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一 張文永、張家禮、蔡學斌、雲曉鳴、卜軍、左傳明
22 山西省寧武煤田朔南礦區麻家梁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一七三勘探隊 一 薛少波、張玉峰、楊崗、宋博輦、馬繼勇、張春沛
23 新疆托克遜縣克爾鹼潘吉塔格煤礦詳查地質報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56隊 一 黃健民、王正華、尹寶強、典陸波、毛明、雍曉艱
24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勘探報告 寧夏煤田地質局 一 李新安、崔建忠、梁永平、郭天輝、張明、韓克喜
25 四川省古藺縣川南煤田古敘礦區岔角灘井田(南段)勘探地質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五地質隊 二 蔣忠芳、高原、馬金龍、何國祥、胡春林
26 河南省禹州煤田泉店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貟三強、孫少平、孫寶山、劉全民、李元建
2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白生海、王雲合、田貴發、張勇祥、康耀芳、
28 安徽省淮北煤田臨渙礦區袁店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徐勝平、劉玉昌、呂凡家、黃芳友、趙智勇
29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四勘探隊 二 范慶武 鮑懷偉、魯孟勝 黃春慧、姜明麗
30 陝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黃陵礦區二號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 二 何進軍、郭維森、趙岩、王艷麗、康永煥、梁秋利、楊占盈
31 福建省永定縣昌福山煤礦區中井田詳查(最終)地質報告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二 鮑繼坤、陳泉霖、何仲秋、劉東輝、陳國美
32 貴州省普安縣泥堡勘探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二 舒萬柏、陳康、吳慶炳、楊有龍、劉崇義
二、物探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潘三礦西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張興平、王宏進、汪洋、陳加林、李正越
2 寧夏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張奮軒、馮西會、王中鋒、朱芳香、楊永群、許德才、郭志斌
3 山東省岱庄生建煤礦湖西礦井一、五、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李麗萍、徐衍合、王松傑、范慶榮、周霄鵬、王真
4 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吳守華、徐永清、周國興、徐小連、欒國廷、張艷娟
5 淮北礦業(集團)公司孫疃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徐奭、趙顯宗、武磊彬、趙智勇、郭龍芳、史春玲
6 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S5采區三維地震勘探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一 高俊良、段建華、宋長願、石君華、黃明恢、藺國華
7 淄博礦業集團公司濟(寧)北礦區唐口井田C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一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牛小軍、李廣善、徐芳
8 晉城金駒實業有限公司趙庄2號井西一盤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盒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劉衛、李樹東、陳雙華、張寧茹、蔡軍、鄧國成
9 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礦S6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張胤彬、楊雙安、李連英、張淑婷、賈建平、楊曉東
10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水庫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牛鵬程、馬國東、斐文春、汪洋、王瑞傑、郭浩
11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紅柳井田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一 劉俊友、郭良紅、江德花、王利強、周新潮、張少恆
12 山西沁水盆地馬必區塊煤層氣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山地物探技術有限公司 一 常鎖亮、索重輝、陳強、郝治國、王潤福、賈智鵬
13 陝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林井田磁法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劉江、王星明、郭棟、寇中平、馬福生、杜建輝、鍾建宇
14 南山集團柳海井田北部海域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侯慎建、孫升林、武喜尊、王玉海、王宏進、冷廣升
15 淮南礦業集團謝橋煤礦東二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陳昌武、劉海忠、王樹敏、王雲紅、王瑞芳
16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汶小剛、馮西會、楊永群、李倩秀、朱芳香
17 上海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姚橋煤礦西九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程增慶、王瑞傑、王宏進、汪洋、王秀榮
18 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朝川礦戊一、四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孫衛東 王 真、孫立新 張 莉、朱金華
19 晉城藍焰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庄礦井四盤區北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韓少明、張胤彬、張淑婷、王建青、鄭民剛、亢紅霞
20 內蒙古自治區鄂克自治旗伊敏煤田五牧場勘探區西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張群、辛思華、孔慶和、張文德、盧君實
21 扎賚諾爾煤業公司鐵北礦新一采區右三片、新二采區右一片地震、電法、水文地質綜合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楊永波、王玉文、劉吉才、李又臣、於衛東、
22 大慶市東風地區地熱資源地震勘查成果報告 吉林省煤田地質物探公司 二 於雲舟、張作偉、李朝林、任日春、屈學賢、王文瑞
23 寧夏寧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任家莊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綜合普查隊 二 劉克軍、尹俊青、王永奎、陳昌禮、邵同梅
24 陽煤(集團)一礦南條帶楊坡堰分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二 倪新輝、段建華、吳成遠、陳洪恩、趙廣玲
2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大南湖煤田一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物探隊 二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徐芳、吳淑媛
26 江蘇省無錫市石塘灣果岸地裂縫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物測隊 二 吳加和、潘樹仁、沈驥千、陳紅萍、曹茂春
27 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泉店井田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紹偉、馬學明、賈運巧、劉衛、蔡軍
28 安徽恆源煤電有限公司深部(II63、II61采區)瞬變電磁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周韜、周建雄、張運霞、張開元、滿立新
29 山東省寧汶煤田義能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李麗萍 范慶榮、田思清 劉永川、栗 潔
30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公司屯蘭礦南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劉海平、張胤彬、楊雙安、張淑婷、楊曉東
31 老虎頭煤礦南留庄井四采區水文電法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方含珍、鄧朱根、趙雪峰、梁太木、曹峰
32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明煤礦—410水平東翼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田雪豐、李正越、王玉海、郭浩、婁建
33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煤礦中深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蔣賢東 徐海榮、栗 潔 許崇寶、王寶貴
34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元礦二水平東翼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二 徐愛軍、武學明、周新潮、陳貴紅、楊崇斌
35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二號煤礦十一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耿麗娟、郭彥民、劉丕哲、丁華、劉曉紅
36 濟寧二號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二 程怡、李德華、岳洪波、張玉良、邱蘇
37 陝西彬長礦區大佛寺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馮西會、李米田、王中鋒、朱芳香、王偉、張奮軒、楊永群
38 河南省正龍煤業有限公司城郊礦南三、南五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衛、朱英麗、侯懿、賈運巧、張新紅
39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先期開采塊段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王雲、郭磊、徐亞兵、桂杉、張安徽
40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范慶榮 王書軍、田思清 張 宏、王 真
41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景礦蘆南二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物測隊 二 戚廣龍、於衛東、曲延林、屈紹忠
三、水文、工程、環境、測量及其它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兗濟滕礦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 一 魯孟勝 姜明麗、張心彬 范士彥、郝啟勇、隋建紅
2 甘肅省大通河鐵城水電站工程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一 張子祥、馬國哲、劉繼東、馬國林、張成功、沈樹龍
3 二連浩特—廣州國家高速公路湖南境永州至藍山(湘粵界)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西安煤航遙感信息有限責任公司 一 王飛躍、趙小峰、劉春華、王濤、王喜英、劉江
4 天津市寧河北水源地應急開發工程岩溶地下水開發利用對周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水文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一 孫玉臣、沈智慧、白喜慶、張立才、李連娟、李曦濱
5 邯鄲市主城區總體規劃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及用地評定分析 水文地質局第一水文地質隊 一 翟立娟、盧世威、許霞、吳愛新、馬秀芬、唐燕波
6 山西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高層住宅樓土岩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階段)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趙學兵、郭振全、劉志成、任斗金、楊伍喜、趙振江
7 四川省達州市達縣橋灣鄉倒虹村滑坡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地質隊 一 陳照雄、張顯偉、王澤均、劉尚武、李小君、馮秩群
8 山西省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鄭庄礦區航空地質填圖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任斗金、文紅偉、劉建軍、鄭啟孝、陳慧林、吳揚雲
9 山東省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唐口煤礦建井地質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王淑霞 聶文志、許崇寶 林 寧、劉正風 劉冬梅
10 邯鄲市煤層氣資源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一 袁同星、陳春琳、劉占勇、龔漢紅、劉向陽、郭岩
11 華亭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甲醇廠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甘肅隴原地質勘察工程公司平涼分公司 二 李奇峰、王育正、王祖德、王月強、王志鴻
12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應急搶險緊急實施II類項目開縣豐樂鎮井泉滑坡可行性研究階段勘查報告 重慶煤田地質研究所 二 李大華、楊明顯、廖雲平、向曉軍、李德萬
13 河南省伊川縣奮進煤礦黃村分礦注漿堵水工程竣工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 二 劉鐵林、邱增果、曹增法、唐岳明、施立虎
14 河北省邯鄲市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二 袁同星、龔漢宏、劉向陽、劉占勇、郭岩
15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II類應急搶險項目開縣豐樂鎮李家坪滑坡下滑體可研階段工程地質勘查 華盛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公司 二 傅耀軍、楊光輝、王學峰、萬雪林、王春明
16 禹州至登封高速公路采空區工程地質勘察綜合報告 豫中地質勘察工程公司鄭州基礎分公司 二 康文獻、張先哲、汪源典、劉紹偉、康鴻文
17 京滬高速鐵路韓台煤田段采空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 二 范士彥 林樹傑、於付國 謝 波、姜明麗
18 襄垣縣古韓鎮大黃庄村房屋裂縫與周邊煤礦採煤沉陷關系勘查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水文勘查研究院 二 李敬宇、田衛東、劉君、李樹林、王志康
19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趙官礦井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湯振清 孫文潔、劉松良 吳紹清、賈繼旺
20 羅家寨氣田內部集輸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肖建新、周建中、劉忠敏、黎冬林、白紹羅
21 國道318線川藏公路拉納山隧道、拉納山出口左側不穩定鈄坡及地希弄中橋工程地質詳勘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冉茂雲、徐德明、謝尚斌、賈建超、李茂竹
22 青(島)紅(其拉甫)國家重點干線公路魯冀到邯鄲高速公路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二 孫佔起、白喜慶、石少州、張立才、李本軍
23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分布圖 黑龍江省煤炭工業管理局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尹德順、顧嬌楊、曲延林、熊雲飛、倪萍

四、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儲量(萬噸) 提 交 單 位 主要完成 人員
1 陝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麟游北部勘查區詳查地質報告 135000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王雙明、王國柱、李智學、崔忠省、王興、田善學、王中鋒、申小龍、劉瑞安
2 貴州省清鎮市新店西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2660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趙福平、楊淑萍、張傑、吳亞榮、梁建庄
3 貴州省大方縣小屯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62929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趙福平、楊通保、舒萬柏、吳亞榮、雷正均、唐顯貴、梁建庄
4 貴州省畢節市岔河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92677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陳名學、趙福平、吳亞榮、楊淑萍、梁建庄
5 貴州省金沙縣龍鳳井田煤炭勘探 67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劉繼東 單松煒 謝 波、顏丙宏、韓緒山、滕子君、魯 楠
6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 28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李獻水 李海元、鄭良村 吳欽寶、范慶武、鮑懷偉、劉振亭
7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煤田東大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880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王國龍、琚海鷗、孫際青、蔡晉、郭天福、張江平、李延輝
8 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公司鄭庄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368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李廣宏、劉國生、蔡晉、孫際青、黃廣林、李延輝、琚海鷗
9 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老高泉北露天煤礦外圍勘探報告 4777 青海煤炭地質局105隊 劉天績、文懷軍、趙國德、蔡玉良、毛曉勇、李永紅、翁彥良
10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廟地區煤炭資源預查地質報告 726646 寧夏煤田地質局 顧建寧、李萬壽、盧建國、於新芳、鄭國敏、孫志鵬、李志興
11 內蒙古自治區大雁煤田西區預查地質報告 81116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大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孟憲民、戚廣龍、許文軍、陳殿海、屈紹忠、劉迪新、朱彥武
12 安徽省蒙城縣趙集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1500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張文永、程勇國、徐勝平、馮春平、卜軍、唐成光、呂凡家
13 安徽省蒙城縣邵於庄井田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12187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王頂立、葛靈生、劉春、張錚、蔡學斌、程勇國、黃芳友
14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34563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黃維清、王遂正、王興華、劉向陽、李洪、吳守華、張新生
15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煤田朱家街礦區詳查報告 8142 吉林省煤田地質203勘探公司 李亞文、俞青山、陳金平、王洪力、王敏吉、魏喜文、毛寶安
16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64316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1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32290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郭晉寧、王青平、白生海、王雲和、田貴發、張勇祥、陳玉香
18 青海省魚卡煤田尕秀西段煤炭詳查報告 28692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白生海、王雲和、潘語錄、鞠崎、張占賢、餘存蓮、方萬武
19 山東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勘探 28035.2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武旭仁 趙廣金、牛連雨 王懷洪黃春慧 范慶榮、江明根

⑽ 韓梁煤田()

韓梁煤田,分布於平頂山煤田以西魯山縣與寶豐縣的交界處,面積約60平方公里。為石炭二疊紀煤田。有6層煤可采,主要為肥、氣煤。

據《明一統志》記載「……魯山縣出石炭」,當在明朝以前已有小窯採煤。

1916年,新常富所著《河南之煤田及煤礦礦業》記述丁格蘭在魯山、寶豐進行過地質礦產調查。

1932年,王猷調查魯山、寶豐一帶礦產,寫有《魯山縣地質礦產調查報告》。

1947年,河南地質調查所曹世祿、張人鑒調查了張壩橋及大營等處,測有魯山、寶豐地質略圖,並在寶豐姚孟鄉布置了三個鑽孔。

1950年7月,馮景蘭、張伯聲編寫了《豫西地質礦產簡報》,記述了寶豐馬道區及梁窪區合成一個廣闊的軸傾向斜層,儲量可達2億噸,但煤田邊緣多已開采。

1952年2月,張伯聲著有《寶豐縣大營梁窪區煤田地質》,估算大營煤田低炭煙煤6240萬噸,梁窪煤田無煙煤6500萬噸,煙煤7800萬噸。

1958年,河南省地質局朝川地質隊編寫了《韓庄井田精查地質報告》。

1959年4月,河南省地質局豫○六地質隊(技術負責王槐堂)編寫了《魯山韓梁煤田梁窪礦區地質勘探報告》。

1960年11月,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技術負責劉瑞平)編寫《魯山—舞陽地區地震普查報告》。

1964年5月,中南煤田地質局一二六勘探隊(技術負責劉義方)編寫《寶豐韓庄礦區高庄井田最終報告補充資料說明》。同年12月,中南煤田地質局二二一隊編寫《臨寶煤田韓梁礦區大庄、石古泉井田地質勘探最終報告》。

1965年3月,河南省冶金煤炭廳地質勘探隊第三分隊編寫《魯山縣梁窪礦區許坊井田地質勘探精查報告》。

1967年3月,中南煤田地質局物探普查隊(技術負責李忠利)編寫《魯山—葉縣地區綜合普查找礦報告》。

1972年,河南省建委地質勘探公司地質五隊,在韓梁靳家門進行補充勘探。

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四隊(總工程師米澤恩)承包段店補鑽任務,並於1985年9月編《魯山縣韓梁礦區段店井田詳查最終地質報告》。

截至1991年底韓梁煤田共探明煤炭儲量3.57億噸,保有儲量2.45億噸。已利用建成一礦、二礦、趙庄、馬道、高庄、大庄、劉庄小井、青草嶺、許坊、軍營溝、靳家門、苗李12處煤礦,年產原煤400萬噸以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