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局投資管理
① 地礦部石油海洋地質局事業轉企業
地質工作體制和機制的變化,集中表現了要把一部分事業性質的地勘單位,逐步轉化為企業。這個企業包括繼續從事地質工作的地勘企業,也包括形成探采結合的礦業企業和其他多種經營的企業。其中原地礦部石油海洋地質局整體轉為石油企業,就是這次體制、機制改革最成功的實例,即中國新星石油公司的誕生,其具體的改革過程如下。
一、根據改革所確定的企業構架,實行企業財務制度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區別在於:是事業單位,一定有一個主辦單位,由這個主辦單位向它下達任務,並提供相應的經費,通過完成任務,核銷其經費;凡是企業單位,一定有一個或若干個出資者,由出資者授權經營,確保資本的保值和增值。可見,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核算制度,事業單位實行報銷制度,企業單位實行資本金制度。因此,一個單位由事業向企業轉化,首先應當改變核算制度。而新星石油公司正是這樣做的。
新星石油公司的企業構架是:將原地礦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本部,改成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將局所屬的地區局,分別改成分公司和子公司,其中西北局、東北局改成分公司,中南局、西南局、華北局、華東局、上海局、廣州局等,改成子公司。
根據企業構架,財政部於1996年以財基字[1996]3號文,批復執行企業財務制度。主要內容是:
(1)從1996年1月1日起,執行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其中對該公司承擔的國家地質勘查、油氣勘探項目,應加強財務管理,補充設置有關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和反映。
(2)該公司由地礦部授權,建立國家資本金,並按規定核實資本金,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從1996年1月1日起,由國家地質勘探費、國家基本建設撥款及使用油氣開發基金形成資產部分的,首先增加資本公積,待一定期限再增國家資本金。
(3)鑒於該公司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油氣勘探工作資金來源有一定困難,同意該公司在過渡期間內,暫按油氣銷售收入的12%,提取儲量有償使用費,計入生產成本。
(4)同意提取油田維護費,具體執行由該公司編制各油田提取計劃,報經財政部批准後,下達到所屬企業執行,在生產成本中據實列支。
(5)國家地質勘探費形成的地質成果對外有償轉讓所得收入,增加油氣勘探開發基金。
建立油氣勘探開發基金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油氣勘探開發步伐,擴大油氣地質成果,逐步形成「以油養油,以氣養氣」的良性循環。基金的來源有①按油氣銷售收入12%提取的儲量有償使用費,②以地質成果資料有償轉讓凈收入轉入,③從稅後利潤轉入,④經批准返還的稅費轉入等。基金的用途是①用於彌補地質勘探費用的不足;②用於油氣勘探項目的投入,擴大油氣地質成果;③用於油氣田試釆的技術措施、科學研究等。
上述規定的第3、第4、第5條,作為過渡辦法已經終止,財政部已經按照國際慣例修訂了石油行業的財會政策,新星石油公司從2001年開始執行。
根據當時財政部的批復,原地礦部石油局制定了「執行企業財務制度實施辦法」,其中有關內容的規定是:
(1)建立資本金制度。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接受地礦部授權,對其全部國有資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建立國家資本金,並自主經營全部財產。
(2)總公司將國有資產以法人名義投入地區子公司及直屬子公司,由各子公司建立法人資本金;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專業工程公司或多種經營企業,接受地區子公司的法人財產投入,建立法人資本金。
(3)由國家地質勘探費撥款投入,國家其他專項撥款投入、基本建設基金撥款投入,及油氣勘探開發基金形成的固定資產(含油氣井資產)增加資本公積。
(4)各級公司取得的國家地質勘探費撥款、科研三項費用撥款等,以及提取或撥入的油氣勘探開發基金,在未核銷或未形成資產前,視同長期負債。
(5)國撥地勘費對上按國家規定辦理,對下近期實行部分資本化,逐步達到實行全部資本化管理。建立勘探風險補償制度,逐步形成勘探經費良性循環的機制。
(6)勘探經費按項目經費、經常性經費和轉產經費三大類,實行項目管理或預算管理。
二、根據公司所確定的「增儲上產、加快發展」戰略,抓好資金籌集
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起步階段關鍵是抓發展,此間的發展是持續生存的條件,沒有發展就很難繼續生存下去。因為作為事業單位的終結,最主要的標志是主辦單位的撤出,代之是資本的出資者。而主辦單位和出資者的最大區別是:主辦單位提供的是經費,承受者完成既定任務之後,即可核銷,如此往復,不存在生存危機;而出資者提供的是資本,授權經營之後要承擔保值增值的責任,如果不能保值,就會出現生存危機。地勘單位由事業向企業轉化,雖然由主辦單位換成了出資者,但是主辦單位留給地勘單位可用於生產經營的資本,卻很難保證它繼續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由事業轉化為企業,必須有一個過渡期,通過過渡期,一方面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促使國有資本逐步增加;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對資本的經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過渡。
新星石油公司經過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由事業向企業的過渡。這期間,人均凈資產由6萬元,增加到14萬元。即使這樣,它與石油總公司相比還差很遠。
新星石油公司起步階段確定的「增儲上產、加快發展」的戰略,正是體現了以發展求生存的思想。首先它明確了主業,即從事油氣勘探和開發是公司主導產品,而勘探又是開發的前提,開發是勘探的目的。在油氣產品需求比較旺盛的條件下,勘探提供可供開發的油氣儲量,就成為新星石油公司求發展的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而勘探需要大量資金,如何籌措這些資金,便是新星石油公司管理工作的頭號任務。
從1996年到2000年,新星石油公司實現的投資規模如表2-3所示。
表2-3 新星石油公司投資規模(1996~2000)單位:萬元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其資金是如何籌措的呢?主要做法是:
(1)在內部改革投資機制。在勘探投資方面,改革了勘探費單純依靠國家撥款的作法,實行公司總部與地區局拼盤投入,即根據勘探項目的性質不同,實行不同的拼盤比例:
1)國家專項,由國家專項撥款統一安排專款專用。
2)區域評價項目,投資由總公司統一安排,風險由總公司承擔,成果歸總公司所有。
3)區帶工業勘探項目,經費全部按貸款方式運作,資金由總公司承擔80%、地區公司承擔20%,風險和成果按出資比例分配。
4)滾動勘探開發項目,資金全部自籌,風險自行承擔。
拼盤辦法的執行,發揮了上、下兩個積極性,增加了勘探資金來源,加大了投資力度。該公司1996年的地勘投資為5.4億元,而2000年為13.5億元,增加了1.3倍,有力地保證了「增儲上產」的需要。
在基建投資方面,停止內部無償撥款,對非生產性設備由總公司所屬單位自行解決;對生產性設備,經同意後,總公司與所屬單位五五分攤;對大型設備,由總公司統一購入,對下租賃。實行這套辦法以後,改變了基層單位盲目購置設備的情況,加快了設備更新速度,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
(2)實行多種方法籌資,鼓勵負債經營。勘探投資除了用國撥地勘費和專項撥款外,還實行了儲量使用費、油田維護費,用於勘探投入,甚至還動用了油田資產折舊。即使這樣,仍然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不得不鼓勵負債經營。但負債經營的原則必須堅持兩條:第一,必須有比較好的遠景,不能用於風險比較大的項目;第二,必須控制負債率。全公司的銀行借款,從1996年的6.8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36億元,但資產負債率僅從1996年的40%,增長到2000年的46.5%,完全在可控制的范圍內。
(3)籌集資金重點在自我積累。為了增加所屬企業的自我積累能力,公司在對下考核業績時,沒有將利潤作為主要指標,而是將企業內部積累作為考核重點。所謂內部積累,就是把公司的油氣成本劃分三大塊,一是操作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費、人工費、井下作業及測試費、其他直接費,這些是必須當期支付的,不可能形成內部積累;二是攤提成本,包括油井及油建折舊、油田維護費、遞延資產攤銷,勘探投入攤提,其他攤提等,這些資金一經形成,企業在再生產中是完全可以支配的,是企業真正的實力;三是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稅金,這些也是當期必須支付的。此外,在成本之外,還有利潤,它也是可以用於再生產的資金。上述的攤提成本加利潤,就是內部積累。新星石油公司的內部積累,從1996年的8.7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21.7億元,五年實現內部積累69.7億元,佔五年投資總額的55.3%,可見,資金來源主要在內部。
三、根據所確定的生產經營目標的需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財務預算,二是資金預算。每項預算都由一系列表格和文字說明所組成。
(一)關於財務預算
主要包括4項內容,即資產、負債和權益指標預測;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和利稅指標預測;主要產品產量、收入和成本指標預測;其他主要財務指標預測。
(1)資產、負債和權益指標預測,包括:①計劃年度:資產總量要達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實際凈增減量,其中具體列出增減的項目,如銀行借款、國家基建撥款、勘查投入轉為資產、其他增減因素等;②負債總量達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實際的增減量、增減比例,其中具體列出增減項目,如銀行借款(長期和短期)、各種應付款的增減因素等;③凈資產達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實際的增減量、增減比例,並具體列出增減的因素;④最後計算出資產負債率,確定是否可以接受。
(2)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和利稅指標預測,包括:①計劃年度生產經營總收入達到的水平,並具體列出主要收入項目;②總生產經營成本費用支出控制的水平,並具體列出生產經營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收支凈額等預測;③利潤總額達到的水平,其中列出主要產品和勞務利潤,其他產業利潤;④所得稅預計;⑤凈利潤預計;⑥利潤總額預計。
(3)主要產品產量、收入和成本指標預測,包括計劃年度預計達到的油氣總產量、商品率,以及主要承擔的單位;油氣成本的控制水平,其中操作成本、攤提成本和期間費用的控制水平以及承擔單位的落實。
(4)其他主要財務指標的預測,包括計劃年度生產增加值的預安排,經營現金凈流量的預安排,保值增值率的預安排,資本收益率的預安排,總資產報酬率的預安排,全員勞動生產率和人均工資的預安排等。
上述預算指標都要細化,並落實到所屬單位和總部有關職能部門。
(二)關於資金預算
主要分兩大類,即資金來源與支出。
(1)資金的來源預測,包括:①國家撥款。新星石油公司在由事業向企業過渡期間,仍然保有國家預算撥款,這是相對穩定的收入。但是逐年減少,其中地勘費每年減少1億元,最終停留在基數1.8億元的基礎上,不再減少,用於老職工的養老金。其他還有科技三項費用,資源補償費和基本建設撥款。②油氣收入的再投入,主要是指油氣成本中的攤提費用,如儲量使用費、油田維護費、勘探投入攤銷,遞延資產攤銷、油田資產折舊、其他資金等,都要逐項做出預安排。③除油田資產之外的其他各種資產折舊,也是再投入資金的重要來源,要逐個單位做出預安排。此外,還有動用以前年度結存貨幣資金,職工住房周轉金等,也作為資金來源,進行預安排。
(2)資金支出預測,即各項投資的預安排,如:①勘探投資,這是大頭;②開發投資,這也是大頭;③科研投資;④土建投資;⑤設備更新購置投資;⑥技術改造投資;⑦多種經營投資;⑧前期費用;⑨機動費用;⑩經常性經費;瑏瑡結轉項目投資等。
(3)上述資金的來源與支出,經過平衡以後一般都是有缺口的,而解決缺口的主要途徑是銀行借款。但對貸款總規模總公司是嚴格控制的,即控制資產負債率。在使用銀行貸款時,對地質勘查投入「盡量不給」。勘查投入主要用油再投入和國家撥款安排,這樣做比較穩妥。
四、在新的石油行業財會政策下,降低油氣綜合成本是求生存、求發展的關鍵
(1)財政部已經按照國際慣例修訂了我國石油行業的財會政策。新的財務政策主要是對油氣成本核算辦法進行了改革,取消了在成本中提取儲量使用費和油田維護費的做法,採用國際通行的「成果法」核算油氣成本,即將勘探投入中鑽井成功的有效部分資本化,形成固定資產,通過每年計提折耗的方式分攤計入成本。鑽井的無效投入部分、物探工作支出、科研費用及其他勘探費用作為期間費用全部進入當期損益。這種作法,勘探投入的效果好壞,對當期油氣生產的效益影響巨大。也就是說,勘探投資規模不再取決於能否籌集到多少資金,而是取決於油氣勘探生產綜合成本的承受能力、取決於當前目標利潤指標和中長期目標利潤。
根據這一變化,他們首先對計劃年度油氣產量、商品率和油氣市場價格進行預測,計算油氣銷售收入。其次,確定年度計劃利潤目標,再根據目標利潤,計算、確定油氣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目標。然後,將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目標進行分解:①確定需要支付的現金成本,包括操作成本、期間費用中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等;②確定攤提成本,包括油氣井資產折舊和遞延資產攤銷;③根據總成本和扣除上述現金成本和攤提成本後,剩下的是可計入損益的勘探費用的最高限額。再次,根據成功的勘探井支出轉油氣井資產和計入損益的勘探費用支出,確定總的勘探投資規模。
(2)新的制度,突出了對成本的控制。與油氣產品相關的成本有五個指標:①油氣綜合成本,即開采每噸原油發生的支出,包括操作成本、攤提成本、期間費用;②現金成本,即綜合單位成本中需要支付現金的成本,包括現金操作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等;③儲量成本,即探明每噸油氣儲量發生的勘探支出;④產能建設成本,即建成每百萬噸產能發生的油氣開發支出;⑤勘探開發成本,即發現每噸原油或每方天然氣經濟可采儲量發生的勘探支出和開發支出。這五個成本是相互牽制、互為關聯的。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是其他各個成本控制指標的落腳點,隨著其他成本指標的上升而增加、降低而減少,在產量和市場油價確定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反映油氣利潤水平。現金成本是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反映各油氣生產單位經營性的現金流出量,只有降低現金成本支出才能增加單位的現金凈流入量,增加單位自我發展的能力。儲量成本和產能建設成本直接反映油氣生產單位的勘探、開發投資效益,通過油氣井資產折舊、遞延資產攤銷和勘探費用支出來影響油氣單位綜合成本。勘探開發成本是儲量成本和產能建設成本的結合體,它要求油氣的勘探規模和開發規模有規律、成比例、協調地開展,綜合體現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平衡關系。所有這些關系要求各單位必須講成本、講投資效益,充分考慮勘探、開發投資規模對油氣成本的影響,加強對現金成本的控制,通過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來降低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們的做法是:①加強研究、精心部署。勘探是提高整體效益的關鍵,新的形勢要求他們在勘探決策中必須精心部署,加強綜合研究。部署和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浪費,在油田勘探開發中必須把好部署決策關。②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勘探開發井的命中率,提高勘探投資效益。緊跟世界石油工業科技發展水平,積極採用適合公司情況的新理論、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是他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降低綜合成本的必要條件。強調要兼顧好眼前和長遠,全局和局部利益,處理好成本控制和科技進步的關系,樹立依靠科技降低成本的管理觀念。③切實加強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質量。他們強調要重視工程施工的管理,千方百計減少工程事故,提高施工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對開發項目必須優化設計方案,嚴格技術把關,強化施工監理,降低開發成本。④加強日常管理,採取措施,切實降低生產操作成本和期間費用,通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各種原材料消耗,降低管理費用,降低財務成本,節約一滴油,節約一滴水。
五、從新星石油公司事業轉企業中得到的啟示
新星石油公司是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查和開發的,它的產品(只要成本低於價格)是銷路暢通的,從這一點說新星的經驗具有局限性。但是作為原來的事業單位,整體向企業轉化,它的許多做法又具有普遍意義。
(1)在保持原來事業單位待遇不變的前提下(注意,不是性質不變),下決心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並且從財會制度轉起,義無反顧。在他們轉制期間,國家財政原來撥給他們的地勘費、基本建設投資,科技三項費用、科學事業費、工交事業費、資源補償費、資源保護費等,照給不誤。他們深知,如果作為事業單位的既定條件已經限制後(如基數不變),再按事業的路子走,是沒有作為的。
(2)以企業為動力,立足於發展,用發展求生存,不是用「保持事業性質不變」求生存。他們懂得,作為石油天然氣的企業,事業單位留給他們的老底,即人均6萬元資產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向國家要政策(國家財政各種撥款不變),並且通過企業機制運作,用好用足這些政策,求得發展,才能取得生存條件。果然,經過5年的努力,他們的人均資產已經由6萬元增加到14萬元,基本完成了由事業向企業的過渡。
(3)抓發展,必須具體落實在產業上,即首先要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明確主導產品和關鍵環節。新星公司的主導產品就是石油天然氣,關鍵環節就是地質勘查,因此他們提出「增儲上產,加速發展」的戰略。所謂增儲上產,就是只有增加儲量,才能把產量搞上去,而增加儲量,就是加強地質勘查,而地質勘查,不僅風險大,周期也長,這就必須以總公司為單元,統一部署和指揮油氣勘查和開發,並把兩個油氣遠景比較好的地質局,直接掌握在總部手中,組建成分公司,從體制上保證發展戰略的實現。
(4)抓主業發展,必須有資金保證,因為這里所說的發展,是把經濟規模做大,而為此,必須有大量資金投放。新星公司5年籌措資金126億元,平均每年25億元,其中除四分之一是銀行貸款外,主要靠內部動員:他們的基本做法是在機制上調動公司總部和子公司、分公司兩個積極性;在核算上強調增加攤提費用,而不是單純鼓勵增加利潤,5年實現攤提費用50.1億元,實現利潤19.7億元,二者之和為69.8億元,占總投資的63%。
(5)大量的內部資金積累,是靠嚴格的管理實現的。新星公司的主要管理措施是,全面的預算管理,用財務預算保證資金預算。通過財務預算,把計劃期的總資產、總負債以及資產負債率確定下來;把主要產品產量、總收入,成本費用和利稅要達到的指標確定下來,並且落到實處,來保證內部積累的順利完成。同時又用嚴格的資金支出預算,保證重點項目的投入,保證投資效益。最後他們用生產增加值、經營現金凈流量、資產保值增值率、資本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工資水平等指標,來保證企業的綜合效益。
(6)真正的油氣企業、勘查投入是靠礦產品成本補償,並與礦產品開發構成良性循環(其他礦產也一樣),新星公司從2001年起,實行新的石油行業財會政策,已是體現探采良性循環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嚴格控制油氣綜合成本。而這個綜合成本,是倒算出來的,即首先預測銷售收入、銷售利潤,然後再算出綜合成本,對算出的綜合成本能不能實現,就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能實現,就可以在油氣市場上佔有份額;不能實現,就可能被擠出油氣市場。因此,成本和費用管理,是企業的生存線、生命線。
以上六條經驗,對所有企業化經營的地勘單位來說,都是有參考價值的,關鍵在於怎麼去落實。
② 國有企業都有哪些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1、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基礎上改組的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按照國務院關於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要求,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以經營電力產業為主,綜合發展的企業法人實體。
2、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是2002年(壬午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特大型發電企業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試點。
3、中國華電集團公司(China Huadian Corporation)簡稱中國華電(CHD),成立於2002年12月29日,注冊資本120億元人民幣,是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組建的五家國有獨資發電企業集團之一,屬於國資委監管的特大型中央企業,經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單位。
4、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英文:China Guodian Corporation)是經國務院批准,於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以發電為主的綜合性大型電力集團、副部級大型央企。
5、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簡稱中電投集團)組建於2002年12月29日,是集電力、煤炭、鋁業、鐵路、港口各產業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集團,是國家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中電投集團注冊資本金人民幣120億元,在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資產,是國家三大核電開發建設運營商之一。
(2)地質局投資管理擴展閱讀:
國有獨資公司由政府全額出資,受公司法規范。這類企業以社會公共目標為主,經濟目標居次。這類企業主要是典型的自然壟斷企業和資源類企業,如鐵路、自來水、天然氣、電力、機場等。從經濟學角度,這類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應該按邊際成本或平均成本定價,以此來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謀求從消費者那裡攫取更多的剩餘。
國有控股公司由政府出資控股,受公司法規范。這類企業兼具社會公共目標和經濟目標,以經濟目標支撐社會公共目標。這類企業主要是准自然壟斷企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如電子、汽車、醫葯、機場等。需要注意的是,這類企業不直接提供公共服務,而是通過向國家財政上交股息和紅利,間接提供公共服務。
如果由於特殊環境,這類企業不得不履行一些公共職能,則由此造成的損失,由國家財政給予補償。不過,在補償以後,股息和紅利不能免除。當然,通過約定和核算,二者可以相抵。
③ 測繪專業畢業去中建三局還是去地質隊
測繪工程專業畢業能幹什麼
測繪專業畢業主要是到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工作;或在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及地球動力學等領域從事研究、管理、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還可從事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建立、維護管理和信息處理分析工作,在相關部門為辦公自動化、重大項目的立項、論證、投資環境的評估、各種用地的評價、重大工程的選址、規劃及各種災難的損失估計和預告提供科學信賴的依據;也可在各類企業公司從事測繪產品、軟體和設備的研究開發等工作。
大地測量從業領域:該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在國土資源相關部門、海洋、航空航天部門、測繪部門、地震地質部門單位等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工程測量從業領域:該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在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鐵路與水運)、國土與房產、工業企業、海洋、建築、水利、電力、石油、冶金、國防、測繪、工程勘察、城市與企業信息管理等部門,從事測繪及相關信息工程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具有就業面廣,適應性強,社會需求量大等特點。
攝影測量從業領域:可從事數字測繪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建設、應用與開發,以及在航天航空、農業、環境、交通、軍事、國土資源管理、規劃等相關領域中測繪信息的獲取、處理和應用。
衛星應用從業領域:該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在測繪相關部門、航空航天部門、導航系統設計製造單位、衛星定位導航技術開發應用單位等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④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結構與制度框架
為了實現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目標,要具備兩個方面的基礎條件:一是設計系統的、能體現提高地質技術裝備效率的制度體系;二是要有健全的不同層次的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的機構,配備相關人員。見圖7-5。
圖7-5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基礎條件示意圖
一、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結構框架
1.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結構分析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的4個層次,即: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裝備使用者(含地質技術裝備託管單位),其管理組織機構和職責見圖7-6。
國土資源部主要負責裝備管理政策、辦法的審定,裝備規劃、計劃、預算的申報與下達等全局性的宏觀管理。中國地質調查局是組織實施裝備管理的主要機構,負責制定局地質裝備管理制度、編制計劃和預算建議、組織實施、信息管理、統計分析、監督考查,具體負責局管設備集中采購、審批報廢、調配等。局屬單位負有向上申報計劃、裝備維護管理、地質技術裝備信息管理、清查裝備、組織分散采購等主要職責;對裝備的使用情況負有直接責任,對裝備的配給提出建議。裝備使用者負有裝備合理使用、維修、保養、向上級匯報裝備情況的直接責任,接受上級單位對裝備管理情況的檢查。裝備使用者是有具體控制權的使用主體。
2.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框架建議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的組織結構,從管理主體上分為上述4個層次,其中第一個層次和第四個層次,分別是總量管理和具體操作使用管理,而第二個層次和第三個層次,則承擔了大量的過程管理,其管理內容既全面又重要,既要管理實物形態,又要管理價值形態;既要搞好靜態管理(合理配置),又要搞好動態管理(設備狀態);既要管理技術裝備本身,又要保證生產需要。所以,這兩個管理主體,必須在內部建立裝備管理組織機構體系,落實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的職責。
當前,在局機關及局屬單位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裝備管理的組織機構體系見圖7-7。局機關有專門的裝備管理部門,財務部承擔了部分價值管理的職能。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27家單位有33%建立了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52%的單位沒有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將裝備管理機構掛靠在其他機構並設立裝備管理崗位,15%的單位組成的裝備管理領導小組或管理委員會等臨時性組織,指導「野戰軍」裝備的采購和裝備全面管理工作。27個局屬單位的裝備專職管理人員共51人,兼職管理人員42人。多數單位的技術裝備專門管理人員為1~2人,全面負責裝備采購、使用和管理工作。總體上講,目前的裝備組織體系基本能夠應急性解決目前裝備管理的需要,但很多職能還沒有到位。
圖7-6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職責框架圖
圖7-7 裝備管理的組織機構體系圖
課題組研究認為,未來發展應當建立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單位所屬的全部地質技術裝備。主要依據:一是有利於落實管理責任,使地質技術裝備在公益性地質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從長期發展看,中央公益性地質隊伍的規模和核心能力還沒有到位,尚需要適度擴大規模,裝備也需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三是從發展趨勢看,未來的公益性地質工作更多地依靠科學技術而不是主要靠增加人員,地質技術裝備是科學技術的載體,在未來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四是具體從實際情況看,設置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並不需要過多地增加管理人員,而管理工作會大大加強。
裝備管理組織機構建設的核心是要建立起責任落實體系。無論專門機構還是兼職機構,無論專職兼職人員,要能夠相互配合,職責明晰,完成現階段需要的管理任務。關鍵是責任要落實,責任要全覆蓋。要樹立全員裝備責任意識,除了裝備管理的專職人員、兼職人員外,裝備的使用者、各層級組織的負責人要有管理所使用裝備的相應職責,這一點要在制度中加以明確,要強化全員裝備責任意識。
二、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框架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框架應覆蓋管理的各個方面見圖7-8。針對管理的重點環節和重要方面,要分別研究制度建設規劃,使其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重點環節主要包括:編制申請計劃和預算、裝備采購、驗收入庫及保管、登記入賬、領用發出、使用過程管理、裝備處置、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統計報告和檢查、管理和使用的培訓、維護和運行、地質技術裝備發展的長效機制等。
1.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框架體系及主要內容
針對以上重要環節,結合管理實踐,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體系一般應當包括11項管理辦法:設備前期管理辦法、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設備檢修管理辦法、設備備件管理辦法、設備事故管理辦法、設備資產處置管理辦法、設備檔案管理辦法、設備統計管理辦法、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和設備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等。以下10個管理辦法,涵蓋裝備管理的4個流程,並對每個流程作出相應的規定。
(1)設備前期管理辦法。設備前期管理是指從規劃到投產這一階段的全部工作。包括設備規劃方案的構思、調研、論證和決策;外購設備的選型和訂貨;設備安裝、調試與驗收;效果分析、評價和信息反饋等。對設備前期管理各環節有效的安排、協調和管理,為設備後期管理創造條件,使之充分發揮設備投資的效果。設備前期管理辦法包括:按照設備選購的基本原則,通過充分論證,編制企業設備規劃;根據地調工作發展的需要和資金的可能,制訂年度設備增置(更新)計劃,報請批准;根據批准計劃確定增購(更新)設備清單,並簽訂訂貨合同;實施到貨驗收,並及時組織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組織有關部門參加設備鑒定、驗收,履行轉入固定資產手續,投入生產運營;明確上述各項工作的分工與責任。
(2)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是對設備的使用、保養、維護、潤滑、點檢、故障監測和定期技術狀況檢查等項內容實行科學管理的規定。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關於設備使用的要求,關於設備維護的要求,明確上述各項工作的分工與責任等。
(3)設備檢修管理辦法。設備檢修是為了補償設備的物質磨損,恢復設備的精度與性能,保證生產活動正常進行。設備檢修包括設備小修、項修和大修,以及為修理而進行的檢查工作。設備檢修管理辦法包括以下主要內容:依據設備技術狀況和生產運營的需要,確定設備大(項)修計劃;進行設備狀況檢查,確定修理內容,並做好修前的各項准備工作;按照修理工藝和修理停歇時間、修理工時與材料消耗定額,應用網路技術,組織修理工作;依照質量標准進行檢驗與驗收;設備檢修要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要把修理與改造結合起來;設備檢修要充分依靠社會化的維修市場,修理工時與材料消耗定額,應用網路技術,組織修理工作;設備檢修的經濟核算等。
圖7-8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框架圖
(4)設備備件管理辦法。設備的備件管理包括備件的采購(生產)、保管和供應等項工作。備件管理不僅是一項技術工作,也是一項經濟活動。加強設備備件管理對保證設備修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內容包括:根據設備類型與數量,合理確定備件的品種與數量,並適時組織采購或自製加工,保證數量需要;加強備件的驗收與保管,保證備件的質量要求;做好進口設備備件供應工作;健全圖紙與技術資料,完善備件管理基礎工作;充分開發和依靠備件的社會化供應渠道,減少單位備件儲備;加強經濟分析,降低備件資金佔用,加速資金周轉等。
(5)設備事故管理辦法。設備事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和杜絕設備事故的發生,以保證生產運營的正常進行和人身的安全,減少企業經濟損失。設備事故管理辦法包括以下主要內容: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規定,明確設備事故的含義與分類;採取預防措施(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加強設備維護和按期進行設備檢查等),防止事故發生;依照設備事故發生的情況,組織原因分析,確定事故性質,採取防範措施,並對事故責任者進行教育和處分;組織設備修復,並進行事故經濟損失計算;做好事故總結,必要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6)設備資產處置管理辦法。因生產經營情況的變化和設備的磨損與老化,要對部分設備資產進行處置,其內容包括:閑置設備調出、設備外借、設備租賃和設備報廢。為了使資產不受損失,應加強相應管理工作。設備資產處置管理辦法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定期核定閑置設備清單,凡有使用價值的應積極調出和外借;處置前做好保管工作,使其完好、安全;調出或外借時,應履行相應手續,並進行財務處理。
關於設備報廢,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並按照資產保值和技術進步的原則,制訂設備報廢標准。按照規定程序,履行相應手續,必要時應作技術鑒定。報廢設備不得留用和轉讓,原則上應作廢料處理。做好報廢設備的財務核算工作。
(7)設備檔案管理辦法。設備檔案是設備一生主要技術、經濟活動的真實記錄,又是開展設備綜合管理的重要依據,而且設備檔案是不能事後彌補的珍貴材料。因此,設備檔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設備檔案管理是指對設備檔案的收集整理、登記建賬、復制保管和借閱等環節的管理,為加強設備檔案管理,應制訂相應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為:凡主要生產設備均要按單台建立檔案,檔案袋應附有目錄,並隨材料匯入時增添。檔案目錄主要包括歸檔時間、材料內容、頁數和經手人等項;新設備購建轉入固定資產時,就應建立檔案,設備原始記錄資料應隨即轉入檔案。舊設備調入時,應向原單位索取檔案資料,經核對無誤重新建檔案,繼續管理;設備調出時,檔案應隨即調走,對於因整頓而關停並轉的單位,更要注意檔案的保管移交。設備報廢但尚未拆除時,檔案應暫存。報廢拆除後,其檔案中有價值的部分轉給資料室,其他撤銷;各單位要在設備管理部門負責人領導下,建立設備檔案室(組)或設備檔案專櫃,由專人專職或兼職負責設備檔案的集中管理。管理人員要掌握科技基礎知識和具備一定工作能力,並盡量保證人員相對穩定,使其比較熟悉業務,便於服務。管理人員調動工作時,必須履行清點,交接手續。檔案管理人員要按期將匯入檔案的材料收集、匯總、登記入檔。收集、匯總時,管理人員要認真檢查材料的質量,不符合規定的應要求重寫。
(8)設備統計管理辦法。設備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准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搜集各種設備管理憑證和信息,對有關數據進行匯總和整理,完成年度和月度統計報表,為編制設備規劃和工作計劃提供依據。設備統計管理辦法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根據國家有關統計的規定和地調工作的需要,建立設備管理統計系統,確定負責部門與人員,並明確其職能與責任;確定設備統計工作的分類、內容與要求;建立設備信息傳遞渠道,確定統計工作的程序與周期;規定統計結果的確定,劃分不同內容的統計結果的發布形式與范圍;建立設備統計與信息工作的反饋制度。
(9)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為了正確使用、精心維護設備,保證設備完好和安全生產,充分發揮設備效能,應提高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的素質。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制訂設備工程各崗位人員的職責與要求;根據設備管理技術人員的水平和知識更新的需要,制訂分層次的崗位培訓計劃;培訓結束,考試及格,由有關部門頒發結業證書,作為上崗工作的條件;培訓工作可以自行組織,也應充分利用社會辦學單位;培訓考核工作要與工作調動、職稱評定和提級、提薪等相掛鉤。
(10)設備管理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對設備管理工作應當實行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以調動設備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為此,要對有關部門和相關崗位的設備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考核、評比和獎懲。設備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應包括以下內容:制訂有關部門、相關崗位設備管理的職責,以及考核標准;確定檢查、考核的方式與程序,制訂設備工作獎懲實施細則;經常性的考核情況與日常的獎勵掛鉤。年度評出的優秀班組、機台和職工應予以表彰或獎勵;由於工作失誤造成設備損壞和其他經濟損失的,應給予懲罰或處分。
2.地質技術裝備效益評價探討
為了全面、定量評價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專項的績效,根據財政部財建[2004]404號文《中央經濟建設部門項目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中對績效評價的要求和提供的參考指標體系,結合地質技術裝備的特點,研究提出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技術裝備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對該指標體系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後,將用於評價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專項的績效評價,也適用於其他資金渠道形成的地質技術裝備的績效評價。
指標體系共包括:實施內容績效、資金管理績效、裝備配置績效、裝備使用績效和裝備效益績效五大類18個具體指標(表7-3)。其中,實施內容績效、資金管理績效主要針對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專項整體的評價,裝備配置績效和裝備使用績效、裝備效益績效大多針對局屬單位的評價。
表7-3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技術裝備評價指標設置
續表
指標包括定性描述的指標和定量測算的指標。有可能定量測算的,給出了測算公式;不能定量測算的,採用定性描述。定性描述的指標,要求按照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很差5個等級描述。定量測算指標的實現取決於公式中的參數是否能夠獲得,如果參數不能獲得時,也可進行定性描述。
裝備效益指標中,裝備投資產出率是指年度單位裝備投資承擔的貨幣工作量,該指標中的裝備投資額承擔的貨幣工作量應當匹配。對工作效果的貢獻是考核由於新增裝備(技術進步)後在取得成果方面的突出貢獻,如:找礦的新突破和測試難題的解決等。由於難以定量,可考慮定性描述,最好用具體實例說明。工作效率提高程度是指由於採用了新裝備,工作效率比原來提高的程度。環保貢獻率是考核由於新增裝備(技術進步)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突出貢獻,如:測試水平提高,測試樣本廢棄物對環境污染的減輕程度等。由於難以定量,可考慮定性描述,最好用具體實例說明。
該指標體系是針對全部局屬單位設計的,具體到每個單位,不一定對18個指標全部評價,需要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酌情採用。
⑤ 央企都有哪些
截至2019年4月,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現有97家,央企名單如下:
序號 名稱
1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3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4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5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6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7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8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9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10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1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12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13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14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15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16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17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18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19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0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21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2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23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4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5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6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7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8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29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30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1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2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33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34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35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36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7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8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9 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
40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41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42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43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44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45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46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47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48 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49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50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51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52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53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54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55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56 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
57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58 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59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60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
61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62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63 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64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65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66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67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68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
69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70 中國鐵道建築有限公司
71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72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73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74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75 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
76 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77 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78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
79 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81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82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83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84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85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86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7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8 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9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90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91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92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93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94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95 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
96 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97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22]
說明:
1、序號1-49的49家中央企業為中央管理的副部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務院國資委企干一局管理,其中正職由中央組織部任命。
2、序號50-97的48家中央企業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廳局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務院國資委企干二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