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質局怎麼坐車
Ⅰ 泉州灣地區生態地質環境狀況及保護開發
劉百靈
(福建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福州350002)
摘要:在對泉州灣地區生態地質環境現狀評述的基礎上,論述各種生態地質環境問題的危害性,分析其形成主要因素,預測其發展趨勢,進而提出保護與合理開發的對策。
關鍵詞:泉州灣;生態地質環境;生物資源;發展趨勢;保護與開發
泉州灣位於福建東南部,地處晉江和洛陽江入海口交匯處,屬溺谷型港灣。港灣周邊分布有泉州市、晉江市、石獅市、惠安縣,區域經濟比較發達。查清泉州灣地區生態環境、地質環境的歷史與現狀,結合城鄉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劃,預測該地區生態環境地質狀況的演化趨勢,對於建設生態型港灣以及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社會經濟狀況
泉州灣周邊地區人類工程、經濟活動極為強烈,海灣周邊分布有泉州市、晉江市、石獅市等新興工業城市,為「閩南金三角經濟開發區」的一部分,並逐步發展成「大泉州-半小時城市群」。據有關資料,泉州市的城市戰略定位為「工貿旅遊的港口城市」。其發展目標為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達43%,實現寬裕型小康;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達50%,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5000美元,基本實現現代化。
2 地質環境條件
泉州灣為溺谷型海灣,其周邊地貌形態主要為海積平原和紅土台地,海岸多為土質岸、泥岸,並且多有防洪防潮工程保護。泉州平原大部分高程3~5m。海灣地區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更新統地層,岩性特徵如下:
(1)第四系全新統長樂組沖積層(Q4cal),岩性主要為粘土、中粗砂。
(2)第四系全新統長樂組海積層(Q4cm),岩性主要為淤泥、淤泥質土。
(3)第四系更新統龍海組沖積層(Q3lal),岩性主要為粘土、中粗砂、含泥砂礫卵石等。
(4)第四系更新統(未分)殘坡積層 ,岩性為殘坡積粘性土、砂(礫)質粘性土。
區內主要有北東向的長樂—詔安斷裂帶和北西向的永安—晉江斷裂帶通過,為活動性斷裂,泉州灣周邊多次發生地震,與上述活動斷裂有密切的聯系。
3 生態環境地質狀況
3.1 海灣淤積
3.1.1 淤積歷史與現狀
宋、元朝時期,泉州港為世界「四大港口」之一,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當時,泉州灣為一深水良港。其後,由於人類工程經濟活動逐漸增強,水土流失現象隨之增大,加上其他自然因素的作用,泉州灣逐漸出現淤積現象。
20世紀60年代以來,泉州灣的淤積更為顯著。20世紀70年代未到21世紀初,晉江出海口到金雞水閘段的河床,每年平均淤高約0.2m。到目前為止,河床已平均淤高4~5m。現在該河段僅在高潮位時才能乘潮通航。處於洛陽江口的原後渚港區,1996年的遙感解譯與20世紀70年代的地形圖相比較,原來10m等深線已消失,現在的2m等深線取代了原來的5m等深線位置,零米線每年向主航道延伸近20m,淤高速率約6cm/a,原後渚港已報廢。新後渚港目前也是僅能靠疏竣維持運行,瀕臨報廢;據1998年遙感解譯和近期實測,蚶江—水頭的河道大片潮灘已連成一片(圖1);白奇渡口西側潮灘,30年來淤高約2~3m,淤高速率達10cm/a,向江心淤寬約100m,淤寬速率約3~4m/a,該處淤積面積達11.7km2,淤積趨勢極為顯著。
圖3 廢水排放量圖
(2)周邊大規模工程經濟建設,產生的廢棄物直接排入泉州灣,也使水環境受到影響。
(3)圍墾造地,使泉州灣納潮量減少,對污染物的稀釋、擴散能力減弱,造成污染物聚集。
(4)海域養殖的不科學、不合理性,如高密度養殖飼料投放殘余等,均影響水環境質量。
3.3 生物資源
3.3.1 生物資源現狀
泉州灣地區地理條件優越,氣候宜人,給生物資源的生存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泉州灣現有生物種群豐富,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泉州灣目前的生物種群數量約有2200餘種[2]。沿岸高等植物有5l科143屬191種,還有浮游生物186種、底棲生物169種、潮間帶生物177種、水產物種339種[3]。
近年來,由於受水環境條件惡化等影響,部分生物數量有所下降,較明顯的是紅樹林的衰減,潮間帶紅樹林原在洛陽江口一帶廣泛分布,但20世紀80~90年代以來,其分布面積銳減,現在僅小范圍分布於洛陽橋東側。紅樹林能為海岸帶生態系統供應充足養分,對海區具有「解毒」功能,其衰減的結果對區內水產養殖和野生水生動物生存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而另一種外來生物——互花米草,由於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適生性,其繁殖能力極強,已侵佔了大片灘塗資源。在造成其生長區水環境缺氧的同時也產生促淤現象,已對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起到極大的破壞作用,致使大量海洋生物窒息死亡,影響了泉州灣的捕撈和海水養殖業的發展。
泉州灣為泉州市梭子蟹的養殖基地和福建省的縊苗的重要產地,隨著海灣淤積擴大,水環境質量下降等,將給養殖業帶來嚴重危害。
3.3.2 影響生物資源分布的主要因素
(1)水環境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生物物種生存和分布,是影響生物資源最主要因素。優良的水環境質量,為生物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惡化的水環境,使生物生存環境受到破壞。生物受環境污染,又通過食物鏈,使其他生物也受到污染,形成惡性循環。
(2)人類工程活動也是影響生物資源的一個主要因素。人類工程活動造成水污染、噪音和生存空間的減小等,直接影響生物資源的生存和分布。
(3)其他因素,如外來物種的不當引進,造成生態系統的改變(區內主要表現為互花米草的泛濫成災),生物物種和分布也隨之改變。
3.4 濕地生態環境
泉州灣河口濕地位於晉江和洛陽江的入海口地區,是晉江和洛陽江與海域攜帶來的泥沙沉積形成的,濕地底質類型以泥沙質、泥質為主,屬於典型的河口灘塗濕地,為我國亞熱帶河口灘塗的典型代表。濕地內水域開闊,灘塗集中,面積10萬公頃以上,又屬於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良好自然地理、氣候條件,滋養了豐富的水生動植物,這里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潮間帶生物等種類繁多,生物多樣性豐富和有利的環境氣候條件,也吸引了許多鳥禽類在此棲息繁衍[3],由此構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一方面基於優越的自然條件,同時也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期以來,該區人類活動頻繁,特別是近年來,大規模生產建設如鐵路、高速公路等修建在近河口區穿越晉江和洛陽江,加上灘塗海產養殖業的發展,以及近岸生產生活廢水、廢物的納入,已經對該河口濕地生態環境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造成濕地生物種群減少,如前所述紅樹林分布面積銳減等。鑒於現狀及成因,應及時採取有效保護措施。雖目前泉州市在泉州灣河口濕地部分區域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但因缺乏有效管理,濕地環境惡化威脅仍然存在。因此,應加大保護力度,如逐步減少近岸污染物納入,加強沿岸紅樹林的保護和恢復工作,規范灘塗海產養殖作業,使整個泉州灣河口濕地的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恢復良好的生態功能。
3.5 海平面相對升降
3.5.1 泉州灣海平面相對升降狀況
福建沿海海平面總體以上升為主,但局部區域又有所區別,泉州灣周邊以大面積的紅土台地分布為特徵,顯示出地殼長期處於間歇性穩定性抬升,根據福建省地震局地殼形變觀測資料(1972~1980年),泉州灣地區地殼抬升速率約4mm/a,根據有關資料,泉州灣鄰近的廈門驗潮站經均衡基準訂正後海平面變化速率為3.4mm/a[4],可見泉州灣地區海平面變化表現為相對下降(即地殼相對抬升),其速率約0.6mm/a。隨著全球氣候逐漸氣候變暖,海平面絕對上升速率增大,泉州灣地區地殼相對抬升將速率逐漸減小。
3.5.2 海平面相對下降的危害
泉州灣地區海平面相對下降,則地殼表現為相對上升,海平面相對下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平時難以覺察,但長期的積累,足以對泉州灣地區經濟建設、城市市政建設、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多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海平面相對下降直接表現近岸潮灘逐漸出露,海域水深變淺;另一方面由於海平面相對下降使侵蝕基準面下降、外延,造成淤積范圍的外延擴大,又使口門淤積區出現侵蝕沖刷,形成錯綜復雜的海灣沖刷和淤積現象。泉州灣航道水深逐漸變淺,從而影響港口工程的使用以及防洪工程基礎遭受沖刷破壞,影響工程的抗災能力等現象與海平面相對下降有一定關系。
3.5.3 影響泉州灣海平面相對下降的主要因素
區域地殼變形是相對海平面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影響海平面上升降的因素如地球溫室效應、氣候變暖、海水溫度增高、南極、北極及高山冰川、冰蓋的消融等現象將繼續存在,但泉州灣地區地殼抬升速率較大,大於其海平面上升速率,從而形成區域海平面相對下降。
4 生態環境地質變化趨勢
(1)由於晉江、洛陽江流域水土流失還較嚴重以及港口工程的建設、水閘攔水、海平面相對下降等影響因素的存在,泉州灣的淤積還將繼續,若影響因素得到改善,淤積速率將減小,直至達到沖淤平衡。
(2)隨著晉江、洛陽江流域經濟活動的日益加劇,廢水等排放持續增加,將使其水環境惡化。但如確實採取嚴格的環保措施,對廢物、廢水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則水環境將好轉。
(3)生物資源的生存直接與水環境和人類工程活動相關,隨著水環境的好轉,人類工程活動得到規范控制以及濕地資源的保護,生物資源的生存環境將得到改善,生物種群將逐漸擴大。
(4)泉州灣地區的地殼還將持續上升,但由於全球溫室效應的增強,海平面上升速率也將增大,相對海平面下降趨勢將漸趨緩,甚至達相對海平面上升趨勢。
5 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
針對泉州灣地區生態環境地質問題現狀、發展趨勢及主要影響因素,結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應遵循「治根治本,保護性開發利用」的原則。
(1)採取減少淤積物來源的措施,加大晉江、洛陽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特別是晉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是當務之急,對流域內礦山開采、農業生產活動以及城鎮建設進行有效監管,防止水土流失危害的加劇。同時加強綠化工作,提高森林覆蓋率,蓄水保土,改善流域生態環境。
(2)圍墾造地、堤防建設應進行合理規劃、科學論證,以利改善泉州灣水動力條件。
(3)加強環保工作,加快、加大工業和生活廢棄物處理力度,提高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理率。
(4)控制人類活動區域,規劃人類活動的范圍,設立自然保護區,規劃養殖區等。
(5)加強農業用農葯、化肥的施放管理,禁止施用有劇毒、難降解的農葯化肥。
(6)加強水上作業中船舶的油類滲漏、排放等有效管理。
(7)引進外來生物物種時應進行科學論證,預測利弊。
(8)建立泉州灣自然保護區,特別是加強對河口濕地的保護工作。對泉州灣進行功能區劃,如在洛陽橋至後渚港區設為核心保護區,後渚港至蟶江區設為建設、生產區,環泉州灣地區為禁獵外圍保護區。同時在區內進行生產建設時,特別是臨海建設項目應進行必要的環境評價及必要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工作。
6 結束語
泉州灣目前主要的生態環境地質問題有海灣淤積、水環境質量下降、生物資源系統的破壞等。針對其主要影響因素,應進行相應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王人駿.晉江河口水域中COD自凈特徵及其成因.台灣海峽,1996(1):48~53
[2]馬敬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綜述.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3]黃國勇等.泉州灣河口濕地鳥類的種類組成與分布.台灣海峽,2002(2):228~233
[4]陳宗鏞,周天華等.中國沿海平均海平面變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y and Protection Development in Quanzhouwan Region
Liu Baili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Faculty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on on the current statement of eco-environment geology in Quanzhou Gulf ,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tatement of eco-environment geology , analyses the main formation factor, forecasts the trends of its development,then put forwards the reasonable policy 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Quanzhou Gulf; Eco-environment geology; Biomass; Develop trend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Ⅱ 想知道: 泉州市 洛江區197地質大隊 在哪
高速橋旁邊就看得到哈。就是東辰商廈,淺紫色的樓層,省東南197地質大隊。旁邊是洛江交警大隊。
Ⅲ 泉州地區地質災害有哪些類型主要發生在哪些區域
地震,滑坡
滑坡在山區,地界交接處等地形比較復雜處。地震在地界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易產生地震。
地震.因為在沿海地區屬於地震帶.
Ⅳ 泉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編制初探
陳向陽1戴全福2
(1福建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研究院,漳州,363000;2泉州市國土資源局,泉州,362000)
摘要編制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是《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明確要求,也是地方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編制《泉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過程中對應急預案的特性進行了探索,並初步提出一個較為完善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具有全面性和預見性、統一性和程序性、協調性和靈活性、權威性和強制性、開放性和可擴展性的特點。
關鍵詞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特性
前言
目前,各地都在針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緊急狀態訂計劃、做預案,以期能在突發事件發生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在事件中協調、有序地採取應對行動,在事件後盡快恢復秩序。
所謂的應急,是指需要立即採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以避免事故發生或者減輕事故後果的狀態,有時也稱為緊急狀態。而應急預案則是經一定程序事先制定的應對突發性災害的行動方案。
泉州市是福建省地質災害的高發區,據統計,1990~2002年平均每年發生129.1處地質災害,共造成117人死亡,占本市因自然災害死亡的22.33%,由於泉州市地質災害的群發性、突發性特點表現十分明顯。對泉州市特別是山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如2000年6月18日,惠安縣輞川鎮後任村居民屋後發生突發性滑坡,造成了9死1傷的嚴重傷亡事故。2000年6月17日~19日安溪縣發生地質災害187處,8月23~26日發生地質災害286處,兩次災害數量占該縣災害點調查總數的79.76%。針對泉州市地質災害的這種群發性、突發性的發災特點及其造成的嚴重災情,泉州市今年發布了《泉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希望能在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時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盡力降低災害損失。
1應急預案的特性
在編制過程中,我們認為一個較為完善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性:
1.1全面性和預見性
泉州市地質災害大都具有突發的特點,事件的發生往往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全年的各個時期都可能出現突發性的地質災害,因此在對本地區所面臨的地質災害威脅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後,《應急預案》將全年地質災害的應急准備分為四種狀態,見表1。
表1地質災害應急准備一覽表
在應急准備時,既要注重那些已經出現災害前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通過「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及「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的發放達到預警目的),又應該對那些不曾發生但卻可能發生的事件(如地質災害次生災害),盡可能地考慮意外的情況,設想各種復雜的可能。如我市地質災害多發生在山區農村,這些地方多數交通、通訊條件較為不便,搶險救援力量、裝備等較為薄弱,因此《應急預案》規定當地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應首先在第一時間組織、動員基幹民兵組織及受災地村民搶險、自救,並根據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通過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請求當地駐軍、武警部隊等力量參與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點),應開展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的基本知識培訓,並進行訓練演習。在臨災應急狀態時,應組織有關人員值班管理,保證救援力量可隨時投入搶險救災應急工作。
1.2統一性和程序性
應急反應統一指揮和應急處置的程序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指揮的混亂、失當,反應延誤都可能造成災情的擴大,所以首先應保證突發事件發生時的統一指揮權。《應急預案》制定時首先明確了泉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機構為泉州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並成立了搶險、評估、治安、通訊、宣傳、物質保障等10個專業小組,這些小組在地質災害應急時都具有其獨立的應急任務,每個小組由特定機構領導,並指定若干輔助機構。同時《應急預案》還制定了事件發生時的調查、報告與應急處置的基本程序,並根據地質災害可能的危害程度、災情等因素建立統一的地質災害分級標准,詳見表2。
表2地質災害危害程度、災情分級表
註:1.危害程度採用受威脅人數和可能的經濟損失兩個指標評價;
2.災情分級採用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兩個指標評價;
3.表中只要兩個指標達到一項,即可作相應的災情和危害程度判定。
1.3協調性和靈活性
協調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預案要與上一級政府乃至國家的應急反應計劃相協調,落實上一級政府和國家對應急反應的總體要求以及各項有關的措施。其次要與同級各部門的應急反應計劃相協調,以便在事件范圍涉及不同轄區時聯合行動。與協調性相關的是要有統一的預警信號並保障各有關單位通訊、聯絡的暢通。
靈活性是指由於泉州市突發地質災害在發生時其規模、影響范圍、災害損失的方式等各有不同,因此,應急預案的制定應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應急預案》強調對緊急事件既要作出統一的、協調的反應,同時也根據應急工作的實際情況在遇到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地質災害緊急事件時,可視情況啟動全部或部分專業組的職能。這種組織結構方式使執行各職能的專業小組專長得到發揮,同時能保證這樣一種應急體系在組織結構上具有最大限度的靈活性。
1.4權威性和強制性
應急反應關繫到公眾的安全和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在落實預案的過程中應樹立預案的權威性,應急預案應由同級政府發布,在預案的編制過程就應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依據,正因為如此才可保證預案的執行具有強制性的屬性。如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強行組織避災疏散,就是預案強制性的最好體現。
1.5開放性和可擴展性
開放性是指預案的制定應當吸收社會各個方面的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我市對地質災害的防治還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特別是那些需要有關部門、機構、組織(如交通、建設、水利、旅遊等部門)配合才能加以實施的措施,一定要充分溝通和交流。第一,開展經常性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公眾認識到地質災害的嚴重威脅,了解地質災害應急反應機構的職能、責任、工作程序,爭取公眾的支持和監督,為公眾在事件發生時尋求相應的幫助提供方便。第二,要建立公共的地質災害信息發布機制,用及時、准確、權威的信息穩定公眾的情緒,消除他們的恐懼,引導他們配合應急行動,傳遞正確的自我防護知識,切斷謠言的傳播,維護社會的穩定。同時,密切關注媒體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的反應,發現偏差及時糾正。第三,要有對預案進行事後評估的機制,發現問題及時修訂,使其不斷完善。
擴展性是指應急行動應當特別注意與上一級政府和國家的應急反應計劃、與各類非政府組織如,紅十字會、志願者組織、慈善機構等相關計劃相互銜接。一方面可以利用上述單位的技術優勢彌補本地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2結語
綜上所述,一個完善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不是獨立的,它和其他部門的應急計劃(或預案)是應對社會經濟生活突發性事件的有力保障,是地方統一的災害綜合管理框架的一部分,它能使我們在遇到各種突發的緊急情況時迅速啟動預案,按程序執行對策,使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及時、有序、高效地進行。
Ⅳ 泉州市大地岩土地質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泉州市大地岩土地質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09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丙級:工回程測量答:控制測量等。
法定代表人:林培貞
成立時間:2003-09-08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5001000394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泉州市豐澤區閩東南地質大隊院內
Ⅵ 泉州城的地理地質
泉州市復地處低緯度制,有瀕太平洋,形成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年平均氣溫19.5℃~21℃。但自然災害較為頻繁,主要為旱、澇、風害等。
泉州依山面海, 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1000多萬畝,耕地217萬畝,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其中陸域面積11014.78平方公里(包括金門島),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9.08%;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541公里;大小港灣14個,島嶼208個。
Ⅶ 從泉州到漳州市龍海市九湖鎮林下村地質大隊該從漳州哪個高速出口出近
漳州金日蛋糕速遞提示您,你說的是第七地址大隊吧。單純要最近的高速專出口的話,漳州南屬最近,但可能需要在高速上多跑幾十公里!如果您是從瀋海高速過來的話,最好的辦法是從漳州出口出,然後沿著迎賓路--江濱路--西環城路--207省道就可以了!若需生日蛋糕可以淘寶搜索「漳州金日蛋糕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