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雷州地質局

雷州地質局

發布時間: 2021-01-17 21:45:43

A. 自流井的現實狀況

廣東省粵北、粵東、粵西地區正在遭受秋、冬連旱之苦,然而,地處雷州半島最南端的廣東徐聞縣南山鎮出現多口自流井復流現象。這是廣東省地質局水文一大隊地質技術人員在徐聞開展雷州半島地區地下水資源勘查時發現的,這在乾旱缺水的雷州半島來說是比較少見的。
2009年11月26日,筆者跟隨廣東省地質局劉玉明副局長、梁池生處長、廣東省水文一大隊尤永春副書記及鄭王瓊總工程師到廣東徐聞縣檢查雷州半島地區地下水資源勘查項目的野外調查進展工作,在徐聞縣中南部的南山鎮看到一口的60米深的自流井,井水正在嘩啦啦地涌冒出來,村民心疼日夜流淌的井水,給水井加上鐵蓋以阻止井水流出。地質技術人員在現場測得該井自流量日達2160立方米。從地形圖看到該自流井的標高為30米,距離瓊州海峽海岸約7公里。據廣東省地質局水文一大隊高級工程師羅樹文說,目前在雷州半島西海岸沿岸地面標高低於3米的地區才出現少量的自流井,在地面標高30米的地區出現自流井,而且有3口自流井,這是極其少見的。
雷州半島乾旱缺水,徐聞更是十年九旱。徐聞地處雷州半島火山玄武岩高台地地區,火山玄武岩裸露,玄武岩孔洞裂隙發育,風化紅土較少,致使地面雨水滲透力強,地表水奇缺,大量降雨滲入地下或流到大海。2004年至2008年春,徐聞經歷了連續4年多的乾旱,山塘水庫乾枯,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民井乾枯,自流井斷流,百姓生活生產用水困難。從2004年9月24日至2005年5月24日,徐聞縣已經連續243天沒下過「透雨」,破了1959年9月26日至1960年5月10日連續228天沒下「透雨」的歷史記錄。廣東省氣象局指出,徐聞縣遭遇了自1902年以來最嚴重的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
然而,從2008年4月19日的1號熱帶風暴「浣熊」開始,到9月23日的14號強熱帶風暴「黑格比」,當年連續有幾個強熱帶風暴給徐聞帶來暴雨。2008年8月7日,第9號熱帶風暴「北冕」導致廣東沿海各市縣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粵西地區部分水庫的水位已經超過汛限水位,乾旱缺水的雷州半島遭遇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襲擊,徐聞縣城出現460毫米的特大暴雨,徐聞縣三陽橋中型水庫主壩出險情,當日降雨量超過100年一遇量級的水文站點有:徐聞縣西連鎮西連站688毫米、雷州市英利鎮大灣站553毫米、雷州市北和鎮那澳站504.5毫米、雷州市英利鎮曾家501.5毫米、徐聞縣下橋鎮後塘481.5毫米。2009年也有多個熱帶風暴給徐聞帶來暴雨。2009年4月18日徐聞連降暴雨,12小時降水量已經達到了222毫米,超過了常年整個4月的降雨量。2009年8月7日,徐聞縣受熱帶風暴「天鵝」的影響,全縣普降暴雨,到7日上午8時止,全縣降雨量高達444.8毫米。2009年9月15日15號強熱帶風暴「巨爵」給徐聞縣城持續帶來大暴雨,徐城許多大街小巷嚴重受浸。連續兩年的強降雨,使徐聞的山塘水庫水位超過汛限水位個別甚至出現險情,使徐聞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導致自流井復流。

B. 湛江雷州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雷州市人民政府、湛江市國土資源局

(2011年11月)

為提高湛江市國土資源系統和雷州市各級人民政府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國土資電〔2011〕96號)的要求,湛江市國土資源局、雷州市政府定於2011年11月4日舉辦「湛江雷州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為保證演練工作順利進行,特製定本方案。

一、主辦、承辦及參加單位

主辦單位:雷州市人民政府、湛江市國土資源局。承辦單位: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應急辦)、雷州市國土資源局。

協辦單位:雷州市附城鎮人民政府、附城鎮第二中學。

參加觀摩單位:湛江市政府應急辦、各縣(市)國土資源局、湛江市國土資源局各分局;雷州市財政局、雷州市住建局、雷州市房產局、雷州市民政局、雷州市衛生局、雷州市氣象局、雷州市公安局、雷州市安監局、雷州市消防大隊、雷州市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各鎮(街)國土資源所。

二、演練地點

雷州市附城鎮第二中學。

三、演練場景

雷州市附城鎮韶山村由於前幾年大量抽采地下水灌溉農田導致附近地面大面積沉降地質災害,2011年11月4日,誘發附城鎮第二中學教學樓沉降,導致教學樓傾斜拉裂,嚴重危及學校教師學生189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接到災情報告後,雷州市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同時,湛江市國土資源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方案,派出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協助雷州市人民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四、演練目的及主要內容

(一)演練目的

通過本次演練,明確發生地質災害時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及應急避災場所,明確各職能部門在應急工作中的分工、責任和要求,增強協作配合意識,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二)主要內容

本次演練,重點演示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

(1)災情預警:預警信號、群眾撤離路線。

(2)災情報告:校—鎮—縣—市—省,及時准確地逐級上報災情。

(3)應急響應:雷州市人民政府啟動應急預案,市政府分管國土資源工作的領導率領雷州市應急辦、國土資源局、民政局、衛生局、公安局、教育局、消防大隊、住建局、房產局、氣象局及附城鎮的領導趕赴現場,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同時,湛江市國土資源局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方案,派出應急工作組趕赴現場。

(4)前期處置:雷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勘察現場,劃定危險區域,設置警戒標志,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安置受災群眾,調集應急救援隊伍和物資。

(5)應急調查:雷州市應急辦、市國土資源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房產局組成的工作組抵達現場,與附城鎮應急搶險指揮部會合,立即部署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和樓房安全鑒定。

(6)會商決策:會商確定地質災害性質、規模和應急搶險措施。

(7)排除險情:對危險樓房進行加固處置,撤離受影響的教師、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對不願撤離的強制撤離,發布應急處置信息。

(8)善後處理:在已控制災情的情況下,經專家組論證,市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宣布應急響應結束,撤銷危險區域,解除交通管制,組織教師和學生回撤,恢復正常秩序。

五、演練時間

演練時間:2011年11月4日15:00—17:30。

六、演練的組織領導

為加強本次演練的組織領導,湛江市國土資源局、雷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應急演練總指揮部,組成人員如下:

總指揮長:陳端雷州市市委常委、市委辦公室主任

副總指揮長:吳華文湛江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黃康保湛江市國土資源局副主任調研員

白藝夫 湛江市國土資源局地環科科長

蘇斌 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人防辦主任

李奇源 雷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梁團 雷州市教育局局長

鄧英華 雷州市民政局副局長

鄧興球 雷州市財政局副局長

麥教揚 雷州市公安局副局長

李成均 雷州市消防大隊隊長

蘇廣 雷州市衛生局副局長

林欣 雷州市氣象局副局長

曾理生 雷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

郭星 雷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趙彥海 雷州市附城鎮鎮長

梁建華 雷州市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

指揮部下設三個專責工作組:

(一)協調策劃組

(1)負責擬定應急演練方案,分別報雷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2)負責擬定應急演練腳本,組織預演,並根據預演情況對腳本進行修改、完善,使之既能檢驗應急預案的實操效果,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3)協調、指導參加演練的相關領導、工作人員及教師和學生掌握演練劇情,熟記自己的台詞,做出設定的動作,確保演練有序進行;

(4)負責擬定演練解說詞,選定演練背景音樂和影像資料;

(5)指導後勤保障組開展演練場地的設計、布置工作;

(6)統一指揮、調度演練隊伍。

(二)後勤保障組

工作任務:

(1)負責統籌、管理應急演練經費、器材和設備;

(2)負責擬定後勤保障方案,設立來賓接待小組、人員疏導小組、車輛疏導小組及設備管理小組,明確各小組的人員和具體任務;

(3)負責訂制演練紀念品,製作領導、嘉賓等人員座位牌、交通指示牌、車輛通行證、演練工作證及演練現場交通位置示意圖,提前發放給參加演練的單位和工作人員。

(4)配合專業公司做好演練場地背景板、主席台、觀摩區、演練區、演練隊伍集結區、教師、學生安置區、停車場、移動廁所等區域的規劃、搭建及布置工作;

(5)配合專業公司做好音響、影視、通訊設備的搬運、安裝、分發及調試工作;

(6)負責安排領導和嘉賓以及演練隊伍的用餐事宜。

(三)宣傳報道組

工作任務:

(1)負責聯系、協調省、市主流媒體做好演練的宣傳報道工作,提供新聞通稿;

(2)組織做好正式演練的拍照、攝影,做好記者現場采訪的准備,提前考慮各種應對措施;

(3)協助雷州市電視台錄制宣傳短片,配合提供有關的資料圖片和影像。

七、參加演練的單位和人員

(1)湛江市國土資源局5人。

(2)雷州市國土資源局共50人;

(3)省地質水文一大隊2人,湛江市礦業服務中心2人。

(4)雷州市政府領導(1人),市應急辦2人、附城鎮人民政府12人、市教育局2人、市民政局2人、市住建局9人、市房產局3人、市公安局8人、市消防大隊8人、市衛生局4人(其中醫生3人)、市氣象局2人、市新聞中心2人、市電視台4人,附城鎮第二中學296人(教師16人、4個班學生280人)。

(5)應急搶險隊:雷州市綜合應急大隊12人、附城鎮政府搶險隊12人、市國土資源局搶險隊10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搶險隊8人、醫療急救隊4人,安置組5人,醫療衛生組4人。

(6)應急調查隊7人:省地質水文一大隊2人、湛江市礦業服務中心2人、市房產局3人;

八、演練車輛

消防車、救護車各1輛

九、實施步驟

(由雷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落實)

(1)擬定應急演練方案報雷州市政府審定(由雷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落實);

(2)擬定應急演練程序、腳本,制定後勤保障方案(由雷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落實);

(3)聯系專業廣告公司擬定演練場地布置和音響視頻設備、通訊器材供應方案、會議橫幅、錄像、警示牌、警示線等(由雷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落實);

(4)開展演練場地測量、平整工作(由附城鎮第二中學、雷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落實);

(5)11月2日前審定應急演練程序、腳本和後勤保障方案,確定參演領導和相關人員名單;

(6)根據雷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復,湛江市國土資源局、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分別發出開展應急演練的通知。

十、正式演練

2011年11月4日下午15時正。

十一、經費預算

湛江市國土資源局撥給5萬元,不足部分由雷州市政府支付。

C. 雷州半島即將發生地震是真是假

流言:一旦發生抄地震,網路上就會出現不少「某地某時即將發生地震」的消息,讓當地百姓人心惶惶。
真相:根據現今地震預測的實際水平,很難做到非常精確的對地震時、空、強度的預測。所謂精準的「地震預測」是不可信的,也是多年反復在各地出現的地震謠言,只不過換成了當地的地名而已。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只有政府有權發布地震預報,其他任何部門、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發布地震預報。因此切勿相信與地震有關的一切非官方信息,更勿傳謠,不讓謠言造成二次傷害。

D. 1898年,是中國的多事之秋.試列舉在這一年發生的重大事(1)

1、《英德續垡合同》簽訂

光緒二十三年(1897),清政府開始籌借第三期對日賠款。英德集團再次壓倒俄法集團,取得了這次借款權。光緒二十四年(1898)二月九日,清總理衙門與英國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在北京簽訂了《英德續借款合同》十七款,另附《付還本利日期數》一件。

規定:借款總額為一千六百萬英鎊(合銀一億兩);以八三(83%)折扣交付,年息四點五厘;分四十五年還清,不得提前或一次還清;以海關稅和蘇州、淞滬、九江、浙東貨厘及宜昌、鄂岸、皖岸鹽厘為擔保。

以上各處厘金由海關稅稅務司派人徵收;借款償還期內,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位必須由英國人充任。

2、中德訂立《膠澳租界條約》

光緒二十四年(1898)二月十四日,清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與德使海靖在北京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亦稱《德租膠澳專條》)。共三端十款。

主要內容是:德國租借膠州灣,租期九十九年;德國軍隊可以在膠州灣沿岸百里以內自由通行;允許德國在山東修築膠濟鐵路,並享有鐵路沿線三十里內的礦產開采權;德國獲有承辦山東各項工程的優先權。通過這一條約,德國不僅得以租借膠州灣,而且把山東全省變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

3、法國強租「廣州灣」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1898年3月11日),法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廣州灣(今廣東湛江)的無理要求,並於當年閏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軍艦在廣東雷州府遂溪縣的海頭汛(今湛江市霞山區沿海)武裝登陸,強占海頭炮台。

對此,清政府卻委曲求全,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員與法軍劃定租界。法帝國主義入侵後,所到之處四齣燒殺擄掠,妄圖擴大「租借」范圍。敵人的野蠻的暴行激起了當地廣大人民的極大憤慨,進而爆發震驚中外的抗法斗爭(即湛江人民抗法斗爭)。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1898年6月19日)南柳、海頭、綠塘、洪屋等村民眾500多人在吳幫澤等的率領下首揭抗法義旗,歃血誓師,以大刀、長矛、木棍等為武器,攻打廣州灣的法巢。

爾後,抗法斗爭風起雲涌,湛江人民在代理知縣李忠珏(上海人)的支持下成立抗法團練,抱著「寸土當金與伊打」的信念,與敵戰斗十餘次,打退了裝備精良的敵人的數次進攻。

但是,清政府卻向法侵略者節節退讓,欽差大臣蘇元春於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不顧人民反對,竟與法國海軍提督高禮睿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廣州灣租借給法國,期限99年。

但懾於人民的反抗,法國不得不將租界西線從萬年橋(現遂溪縣新橋糖廠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橋(今寸金橋),租界范圍從縱深一百幾十里縮小至三十里。[7]

4、中英訂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法國強迫清政府允其強租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後,英國政府立即要求強租九龍半島作為「補償」。

四月二十一日,清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等與英駐華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位於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島嶼的中國領土,即所謂「新界」,租借給英國,租期九十九年;租期內該地區完全歸英國管轄。

5、清廷廢除八股考試

光緒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八日,光緒皇帝召見康有為,康力陳八股之弊。二十九日,康有為、宋伯魯又上疏請改八股為策論。五月初五日,光緒帝發布「上諭」:自下科始,鄉會試及生童歲科各試,一律廢八股,改試策論。

戊戌政變後,八月二十四日,清廷宣布恢復舊制,仍以四書文、試帖等項分別考試。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又下詔:自明年始,鄉會試均不準用八股文程式。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廷正式宣布徹底廢除科舉考試制度,推行新式學堂。

6、中英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

繼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之後,英國要求按照租讓旅大的同樣條件租借威海衛。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十三日,清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英駐華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規定將威海衛及其附近海面租與英國,租期二十五年,期滿經兩國相商仍可延長。

7、英德訂立瓜分津鎮鐵路協定

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中比《蘆漢鐵路借款合同》簽訂以後,英國於七月五日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築天津至鎮江等鐵路的要求,與德國在山東的利益發生矛盾。英國被迫與德國政府直接交涉,以兩國共同分割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為條件,來換取德國在津鎮鐵路上的讓步。

德國對非洲覬覦已久,願與英國妥協。雙方遂於同年七月十七日達成協定:天津到山東南境的鐵路由德國修築,由山東南境至鎮江的鐵路由英國修築,全線竣工後由雙方共同經營。

此外,還議琿:英國的鐵路投資范圍是長江以南各省和北經河南至山西;德國的鐵路投資范圍是山東省以及自黃河沿岸至南京一帶。

實際上是雙方互相承認了各自在華的勢力范圍。該協定簽訂後,兩國聯合向清政府提出了承築津鎮鐵路的要求,並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四月九日逼迫清政府簽訂了《津鎮鐵路借款合同》。

8、詔設農工商總局

光緒二十四年(1898)七月初五日。康有為奏上《請開農學堂地質局以興農殖民而富國本折》,建議於各省設立農學局、地質局,於京師設立農商局,各省設分局。

同日,光緒帝發布「上諭」:京師設立農工商總局,派直隸霸昌道端方及候補道徐建寅、吳懋鼎為督理;各省設立分局,各省府州縣皆設農務學堂,廣開農會,刊農報,購農器;其工學、商學各事宜,亦著一體舉辦,統歸農工商總局大臣隨時考察。

戊戌政變後,八月二十四日,清廷裁撤農工商總局。

9、簽訂《關內外鐵路借款合同》

英國為了減輕蘆漢鐵路的重要性,並阻擋俄、法插足長江流域,急於攬到關內外鐵路的借款權,以便向北擴展勢力。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二十五日,關內外鐵路會辦胡燏棻與英國中英公司在北京簽訂了《關內外鐵路借款合同》。

規定:借款總額二百三十萬英鎊,年息五厘,九扣實付,四十五年還清;該款用於修築奉天中後所至新民屯鐵路及營口支線;備還津渝、津蘆鐵路欠款;以北京至山海關鐵路財產、收和新築鐵路收入作擔保;鐵路總工程師英國人擔任;中國保證合同內所指鐵路永不讓與他國。

E. 廣東省地質環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典型材料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在國土資源部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中心工作,針對廣東省地質環境脆弱,汛期長台風暴雨頻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城鎮化率迅速提高,自然因素及人類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多發的實際,確立了民生優先的地質環境工作思路,不斷拓展地質環境工作服務領域,積極創新成果表達形式,及時通報和轉化應用地質環境工作成果,積極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統籌部署並組織、指導完成了一批地質災害、環境地質、農業地質、地下水資源、城市地質調查評價和重要城市活動斷裂研究等地質環境基礎工作。尤其在乾旱缺水地區開展了地下水資源勘查、經濟發達地區水土污染調查,城市地質調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為促進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民生等方面提供了地質環境支撐,得到了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好評。

一、地下水資源勘查

(1)廣東省財政出資7242萬元,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廣東地質局具體實施,經過3年多的艱苦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在廣東省粵北岩溶石山地區和雷州半島乾旱缺水地區,通過開展1:5萬~1:10萬綜合水文地質調查,採用遙感、物探、鑽探試驗等手段,發現了一批具有集中供水價值的地下水水源地,擴大了地下水資源開發潛力,利用探采結合孔和大泉,建立了一批地下水開發示範點,勘查期間解決了粵北和雷州半島嚴重乾旱區12.2萬人的飲水難和11.3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圖1和圖2)。

(2)為了應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地表水供水水源污染突發事件的發生、幫助解決應急水源問題,廣東省財政出資1200萬元,廣東省地質局具體組織實施,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地下水資源應急水源地勘查工作,通過水文地質調查、物探、鑽探等綜合手段,按水質等級計算了地下水資源量,評價了地下水開發潛力及應急供水水質等,首次在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施工建立了47口應急供水備用井,查明了11個地下水應急水源地或遠景勘查區(其中特大型水源地5個、大型3個、中型3個),地下水允許開采量7億米3/年,可解決1820萬人的應急飲用水問題,為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供水安全將發揮積極的作用,相關新聞媒體對此做了專門報道。

圖1 紅雲中學內鑽孔抽水盛況

圖2 遂溪縣黃略鎮深溝村鑽井抽水試驗

二、地質災害防治

(1)積極推進地方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支撐隊伍建設,發揮所在地地質勘查隊伍主動發揮技術支撐的作用,配合當地政府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應急調查、巡查、處置、搶險、練習等。至2011年底,已有9個地質勘查單位與14個市、縣(市、區)政府共同構建了地質災害應急的響應機制,工作覆蓋面已達20個地級以上市,完成了大量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和處置工作,為避免重大人員傷亡起到了重要作用。

(2)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地面沉降年沉降速率在5~15厘米,部分地區問題突出,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此,由廣東省財政出資3000餘萬元,2009年,啟動了珠江三角洲及周邊地區(包括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島、韓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地質災害監測項目,擬通過水準監測、GPS監測、InSAR監測系統、地下水動態監測網,建立地面沉降地質災害監控體系與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將為珠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群布局建設提供基礎地質數據。

三、城市地質調查成果轉化應用

根據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和安全的需求,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4000餘萬元,合作完成了「廣州城市地質調查」項目,在斷裂構造、地質災害、地質資源、綠色農業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對廣州市軟土地面沉降防治、地質塌陷主要風險區域防治、適合無公害蔬菜種植的基地、垃圾處理場選址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項目成果應用於廣州亞運場館建設、白雲湖規劃、南沙地質災害防範和治理、岩溶塌陷區城市規劃建設、廣州市北部水系建設西航道引水首期工程建設、廣州「十二五」擬建軌道項目的可行性論證會等方面(圖3和圖4)。為城市規劃、重大工程建設與安全防護產生了較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和安全效益。2011年11月,廣州市發展改革委認為,在廣州城市地質調查成果基礎上編制的《廣州南沙新區開發建設地質環境適宜性初步評價報告》對「科學規劃南沙新區功能布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宜居城鄉環境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即將完成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群地質環境綜合調查」項目,已編制完成地質環境基礎圖系,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梳理了重大環境地質問題,初步提出了防治對策建議,為珠三角主體功能區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提供了重要依據。

圖3 廣州亞運城應用三維地質結構基礎資料

圖4 廣州白雲湖建設採用了防範隱伏岩溶的建議

四、農業地質調查

部省合作開展的「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農業地質與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項目,首次獲得了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71項地球化學指標的高精度調查數據,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多元素系列地球化學基準值和背景值,系統查清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土壤環境質量家底。依託高精度地球化學數據進行了現代農業發展區劃,開展了四會沙糖橘、江門富硒水稻、從化荔枝等特色農業區生態地球化學、種植適宜性評價和區劃,對近海養殖區進行了系統評價,並提出了養殖規劃的新建議;首次系統計算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土壤碳儲量及其變化趨勢,為區域碳匯、碳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國內首次建立了土壤環境質量地方標准,為科學評價珠江三角洲土壤環境質量提供了依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