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煤炭地質局李金
1. 廣東省地質單位有哪些
廣東省主要地質專業單位(廣東省地質學會理事單位)一覽表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51號
廣東省物料實驗檢測中心
郵編:512026
韶關市新華南路
廣東省礦產應用研究所
郵編:516008
惠州市古塘坳鵝嶺南路101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3地質大隊
郵編:524018
湛江市椹川大道南20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4地質大隊
郵編:512023
韶關市北江路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5地質大隊
郵編:512023
韶關市工業西芙蓉二路嘉興樓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6地質大隊
郵編:526020
肇慶市端州梅庵路9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19地質大隊
郵編:515021
汕頭市護堤路30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22地質大隊
郵編:514089
梅州市環市路地質大廈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23地質大隊
郵編:516300
惠東縣平山鎮廣汕路107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56地質大隊
郵編:529000
江門市河南中沙41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57地質大隊
郵編:524033
湛江市椹川大道北88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水文工程地質一大隊
郵編:519000
珠海市香洲區梅華東路
廣東省珠海工程勘察院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秀全大道59號
廣東省地質物探工程勘察院
郵編:518023
深圳市寶港路7號
深圳市地質勘查局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建集團
郵編:528000
佛山市衛國路43號
廣東省佛山地質局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郵編:510510
廣州市廣花路石柱嶺大街34號
廣東省地質工程公司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探礦機械廠
郵編:510620
廣州市體育東路160號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郵編:510620
廣州市體育東路160號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郵編:510030
廣州市豪賢路193號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郵編:517000
河源市長安路73號
河源市國土資源局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440
廣州市白雲區新市嘉禾園壇嶺路200號
廣州市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663
廣州市天河東圃
廣東省食品葯品學校
郵編:524057
湛江市坡頭區22號信箱
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
郵編:510663
廣州市天河區燕嶺路89號燕僑大廈1404號
廣州泰峰地質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郵編:510630
廣州市天河北路鴻翔大廈B座2505室
廣州雲金地數碼科技公司
郵編:510060
廣州市環市東路348號(東)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075
廣州市環市東路477號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郵編:510440
廣州市白雲區嘉禾地質大院
廣東煤炭地質局
郵編:511515
韶關市曲江縣犁市鎮
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
郵編:512143
清遠市小市北江三路
廣東煤炭地質局202勘探隊
郵編:510034
廣州市越華路116號
廣東省煤炭工業總公司
郵編:514500
興寧市城鎮106號區
廣東省煤炭工業總公司四望嶂留守處
礦山安全技術事物有限公司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濱湖路1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
郵編:512026
韶關市63信箱
核工業290研究所
郵編:528133
佛山市三水區河口文塔西路11座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1大隊
郵編:510800
河源市18號信箱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2大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花城路48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3大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濱江大道1號
廣東省核力工程勘察院
郵編:512028
韶關市芙蓉北路64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075
廣州市環市東路477號
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廣州公司
郵編:510275
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郵編:510640
廣州市五山1131信箱地化所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郵編:510301
廣州市新港西路164號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郵編:510070
廣州市先烈南路81號
廣東省地震局
郵編:510403
廣州市機場路111號
中國建材地勘中心廣東總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雲山大道賓館新村二棟
廣東省化工地質勘察院
郵編:510170
廣州市荔灣路陳家祠道48號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東環路4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院
郵編:512026
韶關市新華北路126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2隊
郵編:526040
肇慶市明珠路26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3隊
郵編:516023
惠州市小金口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8隊
郵編:510600
廣州市東風東路846號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611
廣州市天壽路沾益直街19號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郵編:510631
廣州市石牌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
郵編:510405
廣州市番禺大學城外環西路230號
廣州大學地理學院
郵編:528000
佛山市江灣一路18號
佛山科技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系
郵編:510070
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
廣州地理研究所
郵編:510060
廣州市建設二馬路23號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230
廣州市前進路157號
廣州四航工程技術研究院
郵編:510631
廣州市五山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郵編:518026
深圳市福中路15號市勘察研究院
深圳市地質學會
郵編:518028
深圳市福田區上步中路深勘大廈410
深圳市勘察測繪院
郵編:518026
深圳市福田區福中東路15號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49號8樓
廣東省黃金公司拓展部
郵編:510030
廣州市越華路116號
廣東省重工建築設計院
郵編:511400
廣州市番禺市橋橋興路29號
番禺區城市建築設計院
郵編:515500
揭陽市北環路8號
揭陽市建築設計院
郵編:512028
韶關市曲江縣沙溪凡洞
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
郵編:512129
韶關市曲江縣沙溪
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地測分公司
郵編:512325
韶關市凡口
廣東省凡口鉛鋅礦坑口地質科
郵編:510510
廣州市天河區天源路808號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2. 李金周這名字怎麼樣
文化印象95 分。(主要參考成語、詩詞、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
五格數理91 分。(主要參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學筆畫組合的搭配關系)
用字的意義:
金:金字的本義指黃金或金屬,後也被當作五行之一,指西部的方位,認為金在西方,像金黃色的秋季一樣。作人名用時,多用本義,寓指高貴和財運興旺。(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296,270次)
《說文解字》釋雲: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從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聲。凡金之屬皆從金。
周:一指姓氏。二指全面、普通。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91,350次)
《說文解字》釋雲:密也。從用、口。
總評:
金此字能較好的與您的姓氏搭配。
周此字能較好的與起名用字金搭配。
字義金錶示富貴、貴重、金鉦;周表示忠信、周正、周密,意義優美。
音律李、金、周的讀音是lǐ、jīn、zhōu,聲調為上聲、陰平、陰平,音律優美,朗朗上口。
字型李為上下結構,姓名學筆畫7畫;金為上下結構,姓名學筆畫8畫;周為獨體字結構,姓名學筆畫8畫;字型優美,利於書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畫搭配為7-8-8,五格大吉。
意蘊成語金相玉振 孔思周情擴展了名字的意境。
文化印象:成語釋名、趣味解釋、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語釋名:
金相玉振 孔思周情金榜題名 智周萬物(解釋)
東箭南金 周情孔思金相玉質 周郎顧曲(解釋)
趣味解釋:
一曲霓裳傳玉笛四周雲錦擁金徽
富貴 · 忠信
貴重 · 忠信
金黃 · 周全
名言名句: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將進酒》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短歌行》
名言名句
名人用字:
王金琪:地質礦產部西南石油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第四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趙金科:地質學、古生物學家。河北曲陽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況周頤:(1859—1926),近代詞人。原名周儀,字夔笙,號蕙風。能詞。
劉宗周:(1578—1645),明末哲學家。字起東,號念台。因講學蕺山,築證人書院,提倡「誠敬「、」慎獨「之說,學者稱為蕺山先生,黃宗羲、陳確均為其學生。論學繼承宋儒性理之學。政治上主張統治者減輕對人民的剝削... >>詳細
傳統解析:五行八字、屬相、五格數理
五行、屬相分析:
溫馨提示:由於您沒有指定詳細的出生日期和時間,故此信息無法獲取。因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詳細的生日信息才能進行推算!
五行屬相
>>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數理解析:
結構解析外格 9
(陽水) 1李 7金 8周 8天格 8
(陰金)人格 15
(陽土)地格 16
(陰土)總格 23 (陽火)天格數是先祖留傳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
地格數又稱前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前的活動力。
人格數又稱主運,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影響人的一生命運。
外格又稱變格,影響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數理不用重點去看。
總格又稱後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後的命運。
天格8解析意志剛健的勤勉發展數。
地格16解析貴人相助興家興業的大吉數。
人格15解析福壽雙全的立身興家數。
外格9解析大成之數,或成或敗,難以把握。
總格23解析旭日東升的質實剛堅數。
三才解析
(天人地)成功運順利發展,易達到目的,名利雙收,境遇安泰,得長壽幸福。
基礎運解析
(人地)性格穩重,易親近也易離開,成功雖然較遲,但總體上是幸福的。
成功運解析
(人天)成功順利,能平安順利地達到目的。
人際關系
(人外)做事快捷,但也要關注細節。注重表達能力,給人以明朗陽光的印象。
上述分析僅供參考!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3. 黃汲清先生誕辰周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2004年6月7日9時30分,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京西賓館隆重舉行。紀念大會由國土資源部聯合全國政協辦公廳、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九三學社中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同發起,由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石油學會、中國第四紀研究會、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協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出席大會。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及其他發起單位領導,中國地震局局長宋瑞祥,國土資源部領導鹿心社、葉冬松、陳邦柱、孟憲來、王世元,原地礦部、國土資源部老領導朱訓、塞風、夏國治、方樟順、張文駒、張宏仁、陳洲其、蔣承菘、楊朝仕、董道華,有關單位領導洪紱曾、沈國舫、邱中建、宋南平、張耀倉、茹克、孫樞也出席了大會。
大會由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地質學會代理事長、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文盛同志主持。
首先,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孫樞宣讀關於頒發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決定,授予劉敬黨、余秋生、陳志勇、李金高、李丕龍、孫龍德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授予金小赤、彭平安、王京彬、郭正堂地質科技研究者獎;授予鄧軍、劉樹根、蔣少涌、武強教師獎。值此紀念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召開之際頒獎。獲獎者們隨著《勘探隊之歌》的樂曲聲走上主席台,從曾培炎、路甬祥、徐冠華和孫文盛等領導人的手中接過鮮紅的獲獎證書。全場熱烈鼓掌,表示祝賀。
接著,曾培炎副總理發表講話,他說,黃汲清先生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地質學家,是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把一生奉獻給了地質工作和科學事業,值得我們永遠尊敬和懷念。他簡略地回顧了黃汲清先生光輝的一生,高度評價了黃汲清先生的優秀品格和為地質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號召大家向黃汲清學習,弘揚愛國主義傳統、發揚求實創新精神,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努力做好新時期的地質工作。
孫文盛部長最後說,曾培炎副總理的講話對我們廣大地質工作者和國土資源系統的同志們來說,既是巨大的鼓舞和關懷,又是殷切的期望和囑托。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新的時代、新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國土資源部門新的職能和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溫家寶同志指出,地質工作在經濟建設中起著「先頭部隊」的作用,貫穿建設的全過程,並且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要求地質工作要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出席大會的還有:劉東生、楊遵儀、塗光熾、施雅風、葉連俊、王鴻禎、陳夢熊等50位兩院院士,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黃汲清先生的子女、親屬、生前友好和家鄉仁壽縣代表,第一屆和本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地質學會名譽理事、第37屆理事及秘書長、副秘書長,國土資源部所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領導和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色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地震局、武警黃金指揮部、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中化地質總局、中國建築材料地質中心、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領導和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石油大學、吉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安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工業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領導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領導和專家,已故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趙亞曾、李春昱和程裕淇先生的晚輩等,共計500餘人。
紀念大會召開之前,曾培炎副總理等領導同志親切會見了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全體獲獎者和黃汲清先生的親屬代表,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上午10時30分,按照中國地質學會的安排,繼續進行紀念活動,有350人參加。40多位院士不顧年事已高,繼續與會,體現了他們對黃汲清先生的仰慕之情。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毓川院士主持大會。
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戴進業代表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的發起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致賀詞。給本次紀念大會發來賀信和賀電的有: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古生物學會、南京大學、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等單位。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院士以個人名義發來賀信,還有劉池陽、周志武、張雲湘、王戰等個人發來賀信和賀電。
陳毓川代表會議的發起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向發來賀信和賀電的單位和個人,向參加這次會議的新聞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郭正堂代表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發言。他表示,我們14名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能夠得到以黃汲清命名的地質科學技術獎,感到非常光榮。黨和國家始終重視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為我們迅速成長創造了十分優越的條件;遼闊的國土和廣袤的海域,為我們施展才華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組織上的關懷、事業上的重託、同行們的支持是我們取得成績的前提。我們將把這次獎勵作為新的起點,再接再厲,努力攀登新的高峰,不辜負黨和政府及老一輩科學家的期望。
接著,劉東生、施雅風、葉連俊、王鴻禎、陳夢熊和肖序常六位院士相繼發言。
劉東生院士回憶說,他與趙亞曾之子是中學同學,那時他就聽說黃汲清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位十分負責的前輩;在趙亞曾先生不幸遇害後,黃先生長期為趙先生的子女提供了生活和學習費用。後來在黃先生手下工作,更感到黃先生十分注意提攜青年人。
施雅風院士說,黃先生是他最景仰的地質學大師,欽佩黃先生對冰川研究有很深的功底。
陳夢熊院士回憶了1945年起黃先生帶領他和其他8位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進行全國1∶100萬和1∶300萬地質編圖工作的經歷,他說,黃先生對年輕人要求嚴格,但作風民主;工作時嚴肅認真,工作之餘則談笑風生;還和黃夫人一起經常參加青年人的文體活動。陳夢熊說,黃先生十分重視年輕人野外地質工作能力的培訓。陳院士還批評現在有些人好像水平很高,但到野外去不認識斷層,最普通的岩石也搞不清,有的甚至連羅盤都不會用。
葉連俊院士回憶說,在重慶時期,日本鬼子的飛機天天轟炸,我在山上能看到日本的飛機扔炸彈。就在這種情況下黃汲清卻在防空洞中寫他的「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上面轟轟響,洞里什麼資料也沒有,他天天寫,出洞後由別人給他打字。我們問他您為什麼這么緊張工作,他說:我做了好多工作,現在應該把它紀錄下來,如果炸死了不是白浪費了嗎?無法向國民交代。這種情景,真是感動了我們。葉先生說到此處,十分動情,潸然淚下。
王鴻禎院士重點總結並贊揚了黃先生的高尚品格:景仰前輩,尊重同齡人,提攜後生。倡導章鴻釗、丁文江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和設立青年地質科學獎就是很好的證明。
肖序常院士說黃先生嚴謹而民主的科學學風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促進了自己成長。他還介紹了黃先生對板塊構造學說的態度:一不盲從,二不輕易否定,三要結合中國的實際。
下午進行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學術報告會,有150人參加,由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邱中建主持。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張彥英作了「發揚黃汲清先生的治學精神」報告,李星學院士講了「黃汲清先生對中國二疊系研究的重要貢獻」,任紀舜院士談了重讀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的體會,丁國瑜院士作了「新構造研究的幾點回顧」報告,李廷棟院士作了「中國地質編圖的先驅——黃汲清先生」的報告,李德生院士報告的題目則是「辛勤調查山川盆,廣描油氣發展圖」。這些報告從地質科學的不同角度緬懷了黃汲清先生對地質科學的卓越貢獻,並展示了當今地質科學幾個主要方面的重大進展。
中國地質學會十分重視這次紀念活動,除了籌劃紀念大會外,還在《地質論評》2004年第3期出版了紀念專號,組織出版了《黃汲清年譜》和《我的回憶——黃汲清回憶錄摘編》兩本書,並請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壽嘉華分別題詞。
這次紀念大會開得很成功,正如曾培炎副總理講話所說:紀念和學習黃汲清先生,繼承和發揚黃汲清先生的精神,就是為了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號召廣大地質工作者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標,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為國家的繁榮強盛作出貢獻;就是為了大力弘揚求實創新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積極探索,追求真理,與時俱進,勇攀科學高峰;就是為了大力弘揚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精神,為科技進步和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
黃汲清先生的一生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科學遺產,還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始終不渝地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忠於共產黨、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高尚情操;振興中華、造福人民的博大志氣;嚴謹篤學、求實創新的科學作風;正直誠實、剛正果斷的優良品質;關心青年、誨人不倦的師表風范;鞠躬盡瘁、奮斗不息的奉獻精神。他的精神鼓舞著獻身於我國地質事業的幾代人。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學習他。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國土資源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科學時報、證券時報、海峽之聲廣播電台、新華網、中國廣播網、中共中央統戰部網站、中國科學院網站、中國海外聯誼會網等對這次紀念大會作了報道。
4. 深圳市表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廣東省注冊資本:5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李金錶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狀態:登記登記機關: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光明局注冊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合水口社區合水口新村一排2棟407室
法定代表人:李金錶
成立時間:2014-06-24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967677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宏發上域3號樓B座1001室
5. 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評選工作總結
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候選人推薦工作於2003年5月29日開始,以[2003地會字025號]文件形式,將《關於推薦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發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學會,各專業委員會、研究會,各常務理事單位和基金會各位委員,截止到2003年9月30日共收到55名候選人的材料,他們是由36個推薦單位推薦上來的。
經初步審查,所有候選人材料都符合要求。年齡最大的是1958年1月出生,最小的是1966年10月出生;他們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及煤炭、有色、冶金、化工、鐵道、武警黃金、高校系統、省市地勘局;他們工作單位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湖北、遼寧、新疆、廣東、內蒙古、黑龍江、四川、吉林、江蘇、寧夏、雲南、廣西、山西、陝西、山東、河北、重慶、天津、北京22個省市;候選人中教授、研究員及教授級高工有21位,博士34位,碩士8位。候選人從工作單位性質分:生產部門20人,佔36.4%;科研部門21人,佔38.2%;教學部門14人,佔25.5%。
2003年12月17—18日,以孫樞院士為組長的專家評審組對候選人進行初評工作,專家組成員為:邱中建、陳毓川、張宗祜、肖序常、翟光明、張本仁、劉嘉麒院士及楊文采、王弭力、倪斌、金之鈞教授,與會專家本著嚴格把關、優中選優、推選德才兼備人才、寧缺毋濫的態度,對55名候選人的申報材料進行了分組審閱,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通過對候選人材料集中討論,並經無記名投票(按2/3票數,即超過8票當選),有14位青年地質工作者通過初評,他們是(野外地質工作者獎):劉敬黨、孫龍德、余秋生、陳志勇、李丕龍、李金高;(教師獎):鄧軍、劉樹根、蔣少涌、武強;(地質科技研究者獎):金小赤、彭平安、王京彬、郭正堂。
2003年12月31日至2004年1月31日,14名候選人名單及申報材料在中國地質學會的網站上和被推薦人單位公示一個月,徵求各方意見。沒有異議。
2004年4月8日,召開了基金管理委員會全體會議暨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終評會議,孫樞、馬福臣等21位委員出席,會議由任紀舜常務副主任主持。與會委員修改、審定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章程和獎勵條例,一致同意獎勵名額從每屆不超過10名調整到15名;通過了野外地質工作者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教師獎獎勵條件及評獎比例(8∶5∶2)。在評審程序上規定:從下屆開始對候選人申報材料由三位同行專家審查,堅持實事求是,嚴禁誇大其詞、拔高現象;對於這屆獲獎者的材料,出書時嚴格把關,杜絕拔高溢美之詞。與會委員建議:由於銀行利息太低,希望國土資源部和各委員部門在資金方面繼續給予支持。
王弭力秘書長匯報了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候選人申請及專家評選情況。與會委員認真審閱了所有候選人的材料,一致認為:專家組推薦的人選水平都很高,符合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獎勵條件,同意專家組意見;與會委員通過無記名投票,產生了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孫文盛主任宣讀了獲獎者名單及得票情況。劉敬黨、余秋生、陳志勇、李金高、李丕龍、孫龍德榮獲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金小赤、彭平安、王京彬、郭正堂榮獲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鄧軍、劉樹根、蔣少涌、武強榮獲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教師獎稱號。
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文盛部長對14位獲獎者表示祝賀,他說:我代表國土資源部和基金管理委員會,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14位獲獎的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也向參加這次評獎工作的各位院士、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地質科學和地質工作已經為人類社會作出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貢獻,如今仍是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進入21世紀,我國的地質工作正逐步從適應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從傳統地質工作向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核心的現代地質工作轉變,從資源保障為主向資源、環境保障並重轉變,從主要依靠國內資源和市場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變。通過這些轉變,使地學知識更為普及,地質工作更加緊密地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地質工作任務繁重,首先必須把地質科學研究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我國地質科學研究水平離不開大量優秀的地學人才。發展我國地質科學,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關鍵在人才。加快發展我國地質科學技術事業,需要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需要一批在關鍵領域和重點崗位的科技領軍人物,需要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在充分發揮現有院士、專家作用的基礎上,努力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創造更加良好的體制和機制。要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觀念,大膽啟用中青年拔尖人才,讓他們在關鍵的崗位上發揮關鍵作用。從這個角度說,評選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已經並正在起到促進作用。
基金管理委員會肩負著重要責任。要求我們:頭腦要清醒,思路要清晰,執政要清廉,為人要清白。一定要緊緊依靠地質工作各有關行業,繼續努力做好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評選工作,使它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用心當好伯樂,一定要樹立和堅持一個好作風,清廉、公正、求真、務實、謙虛、謹慎,一定要對得起黃老,使大批優秀青年地質科技工作人才脫穎而出。
頒獎大會定於2004年6月7日,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舉行。屆時邀請國家領導和老中青地質學家出席。
6. 李金明的藝術年表
李金明藝術年表
1942年
生於香港。走避戰亂遷居鶴山。
1946年
移居廣州。開始接受父親啟蒙。
1961年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
1966年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五年制本科。
1968年至1977年
任廣交會美術師。創作巨幅油畫30多幅。
1978年
創作油畫《無微不至》入選廣東省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展。
1980年
《汕尾之晨》入選「廣東油畫選」。
1981年
應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分會邀請,與張石培等在哈爾濱舉行「七人畫展」。
1982年
始任廣東油畫會副秘書長,積極致力於廣東油畫學術活動。
8月,與李瑞祥、楊堯、沈軍等畫家舉行「八月油畫展」。
10月,參加「廣東油畫會第三回展」。
1983年
參加「廣州十五人油畫展」及「廣東油畫會第四回展」。
1984年
大型壁畫《山河頌》入選「第四屆全國美展」。
油畫《新窗》參加「廣東油畫會第五回展」。
油畫《綠色的故鄉》入選「全國僑鄉風貌展」。
十件作品參加由中國國際書店在德國舉辦的「四人畫展」。
1985年
參加在深圳、湛江、梧州舉辦的「廣東油畫會巡迴展」。
創作油畫《晨》。
1986年
出訪歐洲多國。
在廣東畫院舉辦「李金明訪歐印象油畫展」(星河展第13回展)。
油畫《夕暉》選送「廣東省赴泰國美術作品展」。
1987年
油畫《紅與白的協奏》入選「中國油畫展」(上海)。
1988年
與歐陽、胡赤俊在深圳舉辦油畫聯展。
1989年
油畫《春雨》入選「廣東美術作品展」。
1990年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應邀參加日本東京「亞細亞國際美術展覽」。
應邀參加由《畫廊》雜志與台灣隔山畫廊合辦的美術大獎賽,作品《母與子》獲優秀獎。
廣東嶺南美術出版出版《李金明油畫選集》。
1991年
應邀參加「浙江西湖美術節」。
1992年
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廣東美術家叢書—李金明》。
1993年
參加廣州「中國藝術博覽會」。
1994年
至2004年連續參加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1995年
創作《油畫大師李鐵夫》入選「廣東省歷史畫展」。
1997年
創作油畫《百年宿願一日還》獲全國專題創作一等獎。
1998年
參加「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
參加吉隆坡「名家油畫精品巡迴展」
1999年
於美國紐約舉辦「李金明油畫展」。
參加「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
於廣州舉辦「李金明油畫展」。
油畫《科隆漫步》入選「建國五十周年廣東省美展」。
油畫《邊疆集市》入選「九屆全國美展」,獲優秀作品獎,廣東省美展銅獎。
2000年
於高雄、台北舉辦「李金明油畫展」。
於廣東順德舉辦「李金明油畫展」。
參加「廣東20世紀油畫大展」。
2001年
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李金明油畫邀請展」。
參加「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與徐堅白、郭紹綱等畫家參加廣東美術館舉辦的「南方的陽光」廣東油畫風景邀請展。
於廣東順德舉辦「李金明油畫展」。
參加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展」。
2002年
於台灣嘉義舉辦「世界風情油畫展」。
參加廣東「時代風采寫生展」。
參加「廣東美術佳作邀請展」。
參加遼寧「廣東美術作品選展」。
在廣州美院嶺南畫派紀念館舉辦「李金明油畫展」。
2003年
參加「廣東當代油畫藝術展」。
於廣東順德舉辦「台灣風采—李金明油畫展」。
2004年
參加廣東歷史畫展「黃埔軍校群英」。
2005年
參加「江門五邑籍書畫名家作品展」。
參加「廣東名家油畫七人展」。
於澳門舉辦「澳門千萬情」油畫展。
2006年
參加「廣州美術大展」油畫《海景》獲優秀獎。
參加佛山容城藝術館「廣東當代油畫家作品展」。
參加中山「油畫爭彩」藝術展。
參加佛山容城藝術館「經典之美·中國油畫名家作品展」。
參加「春日陽光·中國嶺南油畫展」(廣州·香港)
寶珍堂藏畫展」
「廣州水彩畫」邀請展。
「廣東省第二屆油畫大展」
「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受聘鶴山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2007年
參加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在江門市美術館舉辦「李金明油畫展」
「李金明油畫藝術展」(江門和易堂)
參加廣東美協50周年系列展,《沿江樂》油畫獲優秀獎。
參加「廣東水彩畫展」(特邀)
參加「中國嶺南油畫、雕塑巡迴展」,《澳門老街》油畫獲優秀獎。
參加「首屆嶺南油畫展」(穗港)
參加「小幅油畫展」
參加「第三回廣東名家油畫巡迴展」
《人民日報》8月2日海外版整版圖文刊載報道《李金明·最具特色的華人藝術家》。
廣東衛視播放「書畫名家李金明」
受聘鶴山市文聯名譽主席。
2008年
參加《油彩繪嶺南》采風
參加廣東慈善創作大獎,油畫《維多利亞港》獲銀獎。
參與廣東油畫家巨幅抗震史詩油畫《地慟·重生》和《5·12表情》集體創作,任主創人員。
參加《廣州市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美術大展》油畫《邊疆集市》獲銀獎。
《成功書畫人》第二屆油畫作品邀請展。
參加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全國美展,參展油畫《崛起的旋律》。
參加東莞嶺南美術館「海內外名家邀請展」
2009年
參加「再進鶴山,重溫鐵夫精神」油畫寫生活動。
參加增城「廣東名家邀請展」。
廣東電視台「藝術星空」播出「著名油畫家李金明」專題報道。
參與籌備李鐵夫誕辰140周年活動,受聘任藝術顧問。
參加「鐵夫藝術星火相傳」鶴山風景風情書畫展和紀念李鐵夫誕辰140周年美展。
參與《油畫大師李鐵夫》歷史紀錄片的創作拍攝,任該片藝術顧問。
隨廣東美協油畫藝委會寫生團赴河源寫生。
參加河源客家古邑寫生作品展。
《廣東美術》刊登《紀念李鐵夫誕辰140周年特刊—李金明專題》。
2010年
與邵增虎、裴建華、賴征雲、楊堯、蔡楚夫,共同舉辦「6人名家油畫展」。
2011年
與邵增虎、賴征雲、楊堯,共同舉辦「四面風流」四人油畫邀請展。
參加陳村第四屆國際藝博會「十九人藝術作品展」。
在廣州美國LC藝廊舉辦李金明「小作品大世界」油畫展。
參加廣東省第四屆油畫大展。
應邀赴深圳采風,創作為紀念深圳改革開放三十年「羅湖記憶」系列油畫三幅,並參加
「羅湖記憶」美術作品展。
參加嶺南油畫巡迴展(廣州·香港)。
赴河源采風創作油畫《花燈節》,並參加世界客屬23屆懇親大會美術作品展。
在鶴山尚世美術館舉辦「李金明、謝蘇文師徒交流展」。
在古勞中學舉辦寫生示範講座。
多件作品分別入編《中國百年油畫》(P190-199)和《中國油畫典藏》(P166-175)。
應江門市文化新聞出版局聘請,任李鐵夫美術館名譽館長。
由中國外文出版社出版畫冊《中國當代油畫家李金明》。
參加「紀念李鐵夫誕辰142周年·江門市油畫作品展」(特邀)
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畫冊《中國實力派油畫家·李金明油畫藝術》。
赴香港寫生。
油畫《周總理和廣交會》入選廣東「百年輝煌」歷史畫展,入編畫冊。
赴汕尾寫生、采風7天。
赴增城寫生、采風2天。
赴鶴山寫生、采風2天。
應邀在珠海古元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多件作品入編《中國油畫名家作品選集》。
應邀參加江門雙年展,參展作品《珠江滾滾》。
油畫《周總理和廣交會》在廣交會展出,並入編《春華秋實,翰墨芬芳——慶祝110屆廣交會名家繪畫展紀念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