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河北地質局怎麼改革

河北地質局怎麼改革

發布時間: 2021-03-13 18:14:34

1. 地質行業馬上要改制了,事業編制還有用嗎

現在這種事情還是比較常見的。陝西省地礦系統的改革在全國是比較早的回。閑在的政策就是原事答業編制的人員保留事業編制,或者自願轉為企業身份。但是一朝皇帝一朝臣,還真是沒有一個定論。不過我覺得事業編制慢慢的對於地質行業這樣一個國家繼續甩開的「包袱」,其事業單位編制的保留會成為一個幌子,沒有多大的價值。和政府機關還是區別很大。不過今後發展的趨勢,可能你也會對這種徒有虛名將來還不知道什麼樣子的事業編制不感冒的。若果你是技術人員你大可不必擔心這個,將來的情形是:技術人員流動加大,人往高處走,各個地質隊進行改組,可能會走上兼並或者合並的道路,畢竟國家一甩開,地質隊為了生存,走聯合的道路是必須的。 還有就是溫總理要退休了,地質行業何去何從 還是未知數--------- 我也是地質隊的,兄弟珍重----------希望對你有用。 4

2. 事業單位地質大隊改革,是怎麼改的,原來是編制,改後是不是沒有編制

好像是,都是合同工了

3. 請問關於地質隊事業編制改革到底是怎麼改的

通通 轉企!

4. 事業單位改制,會對在編人員怎樣安置(我們是地質隊)

根據《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第九條地質隊屬於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改制之後地質隊將會獨立,仍然保留事業單位的編制,員工也擁有事業編制。但是事業單位將會實行部分企業制度,如實行工資獎金激勵制度,成立董事會、理事會等。

以江西省為例:省煤田地質局機關、地勘院劃分為一類公益事業單位;195地質隊、223地質隊、224地質隊、226地質隊、227地質隊、普查綜合大隊、測繪大隊7個地勘單位劃分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局機關後勤服務中心類別待定。全國地質隊改制與江西省基本一致。

(4)河北地質局怎麼改革擴展閱讀:

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在一些領域,某些產品或服務,不能或無法由市場來提供,如教育、衛生、基礎研究、市場管理等。

為了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就要由政府組織、管理或委託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從事社會公共產品的生產,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公眾的需求。我國的事業單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領域中,主要從事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有的雖然也從事某些物質產品的生產,但多數不屬於競爭性生產經營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

《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

三、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別

7.清理規范現有事業單位。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予以撤銷。對布局結構不合理、設置過於分散、工作任務嚴重不足或職責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8.劃分現有事業單位類別。在清理規范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

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今後,不再批准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9.細分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細分為兩類: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六、推進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改革

14.明確改革目的。強化事業單位公益屬性,進一步理順體制、完善機制、健全制度,充分調動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激發事業單位生機與活力,不斷提高公益服務水平和效率,促進公益事業大力發展,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公益服務。

15.改革管理體制。實行政事分開,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的關系。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創新管理方式,減少對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和直接管理,強化制定政策法規、行業規劃、標准規范和監督指導等職責,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

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積極探索管辦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級別。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制定機構編制標准,合理控制總量,著力優化結構,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強化監督管理。

16.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等多種形式的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提高運行效率,確保公益目標實現。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的事業單位,要繼續完善現行管理模式。

1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建立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分類人事管理,依據編制管理辦法分類設崗,實行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

18.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以完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為核心,健全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結合規范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實施績效工資,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

對其他事業單位按照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穩慎推進的原則,實施績效工資。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改革進程,探索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分步實施到位。完善事業單位工資正常調整機制。

19.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完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政策,逐步建立起獨立於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險體系。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實行省級統籌,基本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

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妥善保證其養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合理銜接,保持國家規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年金制度。統籌考慮企業、事業單位、機關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水平。

20.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監督。建立事業單位績效考評制度,考評結果作為確定預算、負責人獎懲與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據。加強審計監督和輿論監督。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項和年度報告要向社會公開,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務事項要進行社會公示和聽證。

21.全面加強事業單位黨的建設。按照黨章和有關規定,及時調整黨的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系,選好配強黨組織領導班子,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開展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促進事業發展、完成本單位中心任務中的領導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在事業單位的貫徹執行。

七、構建公益服務新格局

22.大力發展公益服務。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不斷拓展公益服務領域,增加公益服務品種,擴大公益服務供給總量。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不斷增強公益事業發展活力。通過改革,形成提供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的公益服務新格局,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廣覆蓋、多層次的公益服務。

23.強化政府責任。按照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優先發展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基本需求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公益服務,促進公益服務公平公正。加快發展農村、欠發達地區和民族地區公益事業,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公益服務水平差距,切實滿足廣大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醫療、教育、文化等公益服務需求。

優化公益服務資源配置,合理規劃布局,科學設置事業單位,打破條塊分割和行政區劃界限,推進資源共享。創新公益服務提供方式,完善購買服務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24.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完善相關政策,放寬准入領域,推進公平準入,鼓勵社會力量依法進入公益事業領域。

對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在設立條件、資質認定、職業資格與職稱評定、稅收政策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與事業單位公平對待,並切實加強監管,引導其健康發展。完善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捐贈公益事業。大力倡導和發展志願服務。

25.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完善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在公益事業領域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為社會資本投資創造良好環境,推動相關產業加快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

八、完善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的財政政策

26.加大財政對公益事業發展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系,調整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構建財政支持公益事業發展長效機制。制定和完善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財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公益事業的投入機制。對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考評,嚴格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7.改革和完善財政支持方式。按照國家政策和以事定費的原則,結合不同事業單位的具體特點和財力,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財政支持辦法,合理制定標准,實行動態調整,健全監管制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用。對公益一類,根據正常業務需要,財政給予經費保障;對公益二類,根據財務收支狀況,財政給予經費補助,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支持。

28.推進預算管理、政府采購和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標准體系,促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編制有機結合,強化事業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管理與執行,規范政府采購操作執行行為。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嚴格收費項目和標准審批。建立健全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和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加強財務監督,確保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使用規范、安全和有效。

5. 河北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要求,我廳組織對我省地勘單位的基本情況、改革發展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地勘單位118家,較2005年單位數增加13家,年末在職職工人數38263人。其中從事地質勘查25087人,從事工程勘察與施工的有5331人,從事礦產開發的有2040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有2648人,較2005年職工人數37196增加1067人。全省技術人員有10647人(具有高級職稱2774人,具有中級職稱4164人),較2005年技術人員10147人(具有高級職稱2527人,具有中級職稱4072人)增加500人。在職職工勞動報酬為76717.4萬元,較2005年66593.46萬元增加了10123.94萬元,增幅15.2%。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省離退休人員為20910人,比2005年離退休人員19817人增加了1093人;離退休費用32883.9萬元,比2005年離退休費用28242.61萬元增加了4641.29萬元,增幅16.43%。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共有118家,比2005年增加13個(圖1),資質類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選冶加工試驗等11類。其中具有地質勘查資質最高為甲級的單位的個數49個,具有地質勘查資質最高為乙級的單位的個數27個,具有地質勘查資質最高為丙級的單位的個數42個,各級別分項所佔比例分別為41.53%、22.88%、35.59%。

圖1 河北省地勘單位2005~2006年數量變化圖

二、我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共計70家。已屬地化的有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及其下屬地勘單位共22家,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及其下屬地勘單位共6家;中央直屬地勘單位有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下屬地勘單位12家;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下屬地勘單位10家;華北石油管理局下屬地勘單位4家;華北地質勘查局下屬地勘單位3家;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下屬地勘單位2家;中國地質科學院下屬地勘單位3家;武警部隊地勘單位2家;其他中央直屬地勘單位6家。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國有地勘單位共有67個,與2005年相比,增加1家(圖2)。資質類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選冶加工試驗等11類。全省國有地勘單位擁有各類單項資質總數為249個,比2005年增加6個;甲級71個,比2005年68個增加3個;乙級82個,比2005年80個增加2個;丙級96個,比2005年95個增加1個。其中具有最高資質為甲級的單位有48家,比2005年47家增加1家;最高資質為乙級的單位有16家,比2005年15家增加1家。

圖2 國有地勘單位2005~2006年資質變化圖

(二)經濟發展狀況

近幾年來,我省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趨好,效益呈較快增長勢頭。全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總資產53.42億元。其中:生產性資產20.92億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14.34億元,凈值8.88億元,總負債31.66億元,所有者權益21.76億元。以上指標比2005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總資產36.89億元增長44.81%(華北石油管理局下屬4個單位漲幅偏大,若不計在內,全省其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總資產由29.48億元增長至32.16億元,增長9.09%),生產性資產15.62億元,增長33.93%,地質設備原值11.69億元,增長22.67%,凈值7.25億元,增長22.48%,所有者權益16.37億元,增長32.92%,總負債20.52億元,增長54.29%。全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總收入49.85億元,總支出47.53億元。以上指標比2005年也有較大幅度增長,總收入增長52.82%,總支出增長32.9%。

現將省內主要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狀況簡述如下:

1.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1)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省地勘局共有所屬單位年末職工人數8643人,與2005年末相比減少152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5276人,較2005年末減少了291人,地質勘查技術人員2901人,佔地勘從業人數的54.98%,其中地學專業1982人,較上年增長7.14%,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55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920人;工勘業從業人員249人,上年末為244人;礦產開發從業人員49人,上年末為48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340人,上年末為355人;內部退休人員1529人,下崗1278人,較上年末分別下降了6%、5.7%。2006年勞動者報酬15265.38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30.42%,人年均收入1.78萬元,其中在崗人員年平均工資2.22萬元。離退休人員年末人數7112人,較去年增加233人,離退休人員費用11238.1萬元,與去年相比增加1474.18萬元,增幅為15.1%。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省地勘局從業人員仍以地質勘查業為主,工程地質基礎業、礦產開發業及其他產業從業人員較少,職工年工資收入水平偏低。在人員構成上,內退人員、下崗人員佔在職職工人數的32.48%,自身負擔較重。

(2)2006年度省地勘局總資產74868.58萬元。其中:生產性資產原值35797.69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3309萬元,同比2005年度分別增長6.12%、6.15%、12.55%。總負債41332.57萬元,同比增長4.77%;總收入(產值)52998.63萬元,同比增長20.7%,總支出54309.13萬元,同比增長21.43%。由於國家政策增資因素,收入支出增長幅度較大。

(3)公益性地質工作2006年共實現收入26448.01萬元,其中:中央撥款3048.3萬元、地方撥款23399.71萬元。由於一個項目可能包含多種工作手段,在區分資金構成時有一定困難,所以只是按照工作類別的大概統計數:1:25萬區調197萬元,1:5萬區調和礦調1566萬元,1:5萬物化探36萬元,1:5萬水文地質調查142萬元,1:5萬環境地質調查127萬元,水文長觀19.4萬元,農業化探440萬元,城市地質1423萬元,地質災害評估與治理255萬元,其他22243萬元。百分比結構為0.87:6.9:0.16:0.63:0.56:0.09:1.94:6.27:1.12:81.47。

(4)2006年省地勘局局屬各單位從事礦產勘查勞務總收入為1032.09萬元,可統計工作量主要為鑽探1598.85米、槽探2700米、磁測4平方千米。

(5)省地勘局各單位2006年共實現礦山地質基礎工程206萬元、環境地質基礎工程301.77萬元。

(6)其他產業收入主要包括房租、飯店、地質醫院、印刷等服務業收入,2006年為421.95萬元,總投資為420萬元。

2.河北省煤田地質局

(1)年末職工人數。2006年末,全局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為3081人,比2005年末的3142人減少61人;專業技術人員為1052人,比2005年末的1009人增加43人。按專業劃分:全局地學人員有588人,比2005年末的568人增加20人;按專業技術職務級別劃分:有高級技術人員173人,比2005年末的164人增加9人;有中級技術人員397人,比2005年末的387人增加10人。

(2)平均人數。到2006年底,全局平均人數為3094人,比2005年平均人數3148人減少54人。

(3)勞動者報酬。2006年全局勞動者報酬為6460萬元,勞動者人均報酬為20880元;2005年全局勞動者報酬為5272萬元,勞動者人均報酬為16748元;2006年全局勞動者人均報酬比2005年全局人均報酬增加4132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性增資和勘探工作量的增加等。

(4)離退休人員。到2006年底,全局離退休人員為1131人,比2005年的1097人增加了34人;離退休人員費用為1827萬元,比2005年1651萬元增加176萬元。

(5)總資產。到2006年底,全局總資產為47160萬元,比2005年47863萬元減少了703萬元。全局生產性資產原值13322萬元,比2005年11821萬元增加了1501萬元;全局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為9238萬元,比2005年8118萬元增加了1120萬元;2006年底全局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凈值為4312萬元,比2005年3657萬元增加655萬元。

從價值狀態看,全局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的新舊化程度2006年為46.67%,2005年為45.05%,兩年相比新舊化程度大體相當,就其價值狀態看,全局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明顯偏舊。

(6)總負債。到2006年底,全局總負債為26102萬元,資產負債率為55.35%;到2005年底全局總負債為2824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59.00%;2006年底全局總負債比2005年減少2138萬元,兩年相比總負債規模大體相當,但從總資產結構看,負債規模明顯偏大,資產負債率明顯偏高。

(7)所有者權益。到2006年底,全局所有者權益為21058萬元,比2005年19622萬元增加1436萬元,其中:2006年節余與收益為-26.36萬元,2005年節余與收益為-71.34萬元。

(8)總收入和總支出情況。到2006年底,全局總收入為25259萬元,比2005年17360萬元增加了7899萬元;到2006年底全局總支出為29682萬元,比2005年22867萬元增加了6815萬元。

① 從總收入構成分析:

財政撥款。2006年國家財政對全局的地質勘探費、地質專用撥款投入為7658萬元,2005年國家財政對全局的地質勘探費、地質專用撥款投入為6486萬元,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1172萬元。

礦產勘查勞務收入。2006年全局礦產勘查勞務收入為18860萬元,2005年礦產勘查勞務收入12830萬元,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6030萬元,得益於政府對地勘項目的投入增加和地質市場的活躍。

其他產業收入。2006年全局其他產業收入為1904萬元,2005年全局其他產業收入為50萬元,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1854萬元。

② 從總支出構成分析:

2006年底,全局總支出為29682萬元,2005年全局總支出為22867萬元,2006年比2005年支出增加了6815萬元。

三、我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3〕76號)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的相繼出台,我省各地勘單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深化改革,突出加強地質工作,加快地礦經濟發展,積極推進河北地質事業全面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省地勘局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意見》的精神,逐步建立了一支以地調院為龍頭,以地區性、專業性地勘單位為重要支撐的以局為單元的地勘主業隊伍;以人員精幹、結構合理、裝備精良為目標,建精建強我省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按照部門預算管理要求,將其經常性支出等經費列為省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切實保障了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運行和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的開展,全面推進了公益性地質工作;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財政對地質勘查的資金投入力度,發揮其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地質勘查,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質勘查的良性循環機制;發揮公益性地質調查對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先導作用,各類礦業企業新建礦山或采區,依法投資礦產資源勘查或有償取得礦業權;在我省事業單位清理整頓和財政供養人員總量控制中,省政府對省地勘局勘查單位性質進行了明確,列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地勘局機關繼續依照公務員管理,這項措施對於穩定地勘隊伍,促使地勘單位全身心投入地質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為調動廣大地質工作者的積極性,促進地質工作的開展,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內部經營機制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省煤田地質局深入開展宏觀政策及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的研究,及時分析和把握其變化動態並適時調整決策,進一步提高對地質成果商品化的認識,不斷更新觀念,拓寬商業地質勘查工作思路,加快地質基礎性勘查工作進程;充分發揮「發展主業,鞏固多經」的作用,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穩定的關系,統籌考慮職工經濟和心理兩方面的承受能力,積極而穩妥地推進,以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不斷地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工藝,提高煤炭資源勘查水平,擴大市場份額;牢固樹立「人才強局」的觀念,加強職工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待遇和地位,為其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不斷地加大科技投入,創造濃厚的科技氛圍;加快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進程,盡快建立完整、系統和科學的安全生產技術標准體系;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改革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意見》。按照省政府《意見》的要求,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關於地勘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地穩步推進國有地勘單位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革,逐步分離地勘單位辦社會的職能。加快落實有關住房改革所需經費,解決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等問題。鼓勵地勘單位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采項目收益分配的新機制。

(一)加強省級地質調查隊伍建設

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按照人員精幹、結構合理、裝備精良、能承擔重大任務的要求,以所屬地勘單位為主體,引進急需的專業技術骨幹,充實野外地質調查技術力量,加強裝備和基地建設,建實建強省級地質調查隊伍。省級地質調查隊伍經常性支出等有關經費列為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切實保障其運行和工作的開展;項目經費按實際工作量核定。

(二)深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

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推進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根據國家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規定,研究解決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屬地化管理改革進程中的問題。按照全省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統一政策,落實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離退休人員及在職職工社會保障政策、地方性補貼和住房改革政策;幫助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解決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問題;加快分離地勘單位辦社會職能的改革。

(三)完善省級地質勘查基金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和礦業(山)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質勘查的機制。加大財政對礦產資源勘查的投入力度,突出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省級地質勘查基金,主要用於重點礦種、重點成礦區帶的前期勘查及找礦綜合研究工作。逐步擴大基金規模,省級財政分成所得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礦業權價款等收益,主要用於礦產資源勘查。

(四)引導國有地勘單位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

積極培育商業性地質勘查市場主體,積極探索以公益性地質工作為先導,以商業性地質工作為主體,二者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地質勘查發展道路。鼓勵支持國有地勘單位獲取運作礦業權,承擔投資風險,享受投資權益;鼓勵國有地勘單位與社會資本及外資合資、合作組建礦業公司或地質技術服務公司,鼓勵發展多種所有制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公司和機制靈活的找礦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礦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培育壯大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市場主體。

(五)加快地質人才隊伍建設

將地質教育納入全省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大對地質類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依託我省地質院校,加強與部屬院校的合作和共建。全面實施地質職工全員教育,推進在職職工的崗位培訓和青年職工的學歷教育,有計劃地選送各類地質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地質隊伍總體素質,以重大項目為依託,加快培養高層次的地質專業技術骨乾和復合型人才。建立我省地質傑出人才、地質找礦成果、地質科技進步等獎勵制度,激勵地質科技創新,形成地質找礦不斷取得成果、地質科技水平不斷創新、地質人才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大力改善野外地質工作條件,提高野外地質工作人員待遇,完善津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地質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專家選拔機制。逐步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發項目收益分配的新機制。

(六)推動地質科技創新

編制全省地質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實施科技興地戰略,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的機制,營造良好的地質科研環境。健全地質科技多渠道投入體系,逐步加大地質科技投入,合理安排重大地質科技問題研究和新技術引進推廣的經費,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對重要地質科技項目傾斜。積極開展重大地質問題科技攻關,突出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地質問題研究;組織運用新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開展重要礦產的成礦條件、成礦規律和成礦預測研究;大力推進成礦理論、找礦方法、地質勘查與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的創新;積極開展非常規油氣資源、尾礦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技術以及礦山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地下水資源和地熱資源開發、農業地質和城市地質環境等課題的綜合研究。加強省級重點地質實驗室的建設,有計劃有重點地提升地質裝備水平,採取措施提高現有地質裝備的利用效率,加快深部探測、分析測試等高新技術及先進設備的引進、開發與應用。

(七)擴大地質領域對外開放

積極推進省外、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重點到資源勘查開發潛力大、資源互補性強、有一定投資環境的國家和地區開展我省嚴重短缺或投資收益顯著礦種的風險勘查工作。鼓勵國有地勘單位和有條件的企業以資源條件較好、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的西部省份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開展省外、國外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創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制和政策環境,積極引進國內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廣泛開展地質勘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五、對策建議

地質事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地勘單位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和基礎服務,任務光榮而艱巨。但當前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特提出具體對策及建議如下:

(1)國家應繼續為全面提高地勘單位職工待遇,穩定地勘隊伍,切實解決地勘單位的歷史欠賬等問題加強專題調研,特別是對落實住房和保險等政策問題應給予高度重視。目前,過去沒有得到落實的住房補助資金和各類保險費用,到現在仍然沒有得到落實,尤其是基層地勘單位的住房狀況亟待改善。基層地勘單位積極呼籲和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作為一個專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落實中央有關政策的措施,切實解決地勘單位職工待遇問題。

(2)推進國有地勘單位改革必須要按照「統一領導,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原則,妥善把握改革力度,充分考慮地勘單位的實際情況和職工心理承受能力,實施分類推進,差別化政策支持等,不能人為超越現實情況,更不宜搞一刀切。

(3)為適應當前地質勘查的大好形勢,應大幅度提高地勘行業裝備技術水平,國家應及時出台支持裝備國產化和支持國有地勘單位參與試制和應用推廣的政策,以扭轉目前靠拼低端設備和職工大強度勞動的狀況,對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安全舒適、人性化、智能化操控的裝備,適當給予傾斜政策和資金補貼,鼓勵國有地勘單位加快改進技術裝備步伐,提高綜合勘查能力,以及參與國際市場的能力,為地勘單位走向市場、走出國門,為國家尋找礦產資源創造條件。

(4)各級地方政府要進一步為開展地質勘查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目前,地勘單位普遍反映,地質勘查外部環境較差,比如在地質勘查項目實施過程中,當地索要佔地費、青苗和樹木賠償等費用,部分村民「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甚至無理阻撓,不讓進點施工的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地質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加快建立政府監管,市場化運作,切實維護地質工作秩序,建立良好的地質工作環境的法制建設已勢在必行。

(5)在過去50多年的地質工作中,形成了大量固體岩芯等實物地質資料,而且每年還在大量增加。利用新技術對這些固體岩芯加強綜合研究,對於實現深部和外圍找礦突破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固體岩芯的保護研究狀況卻不容樂觀,過去的岩芯庫由於年久失修,部分岩芯標本已不能很好保存,新的岩芯得不到及時入庫保存。地勘單位積極呼籲,希望國土資源部高度重視,及時出台有關加強岩芯等實物地質資料保護的政策和措施,特別是資金補貼政策。

(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6.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地質隊轉企改制沒有待遇怎麼樣通過事業單位統一考試進去是什麼職位

一般來說,省級煤田地質局系統下屬的地質隊是正處級的事業單位,改革回成行政機關即公務員答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完全改製成為企業的可能性同樣較小。我個人覺得,最有可能的是實行企業化經營,地質隊性質不變,以一家或幾家煤田地質勘探企業為龍頭,推進單一煤炭地質勘查向其他礦產資源勘查,向農業、城市、水工環地質、災害地質,向探采一體化轉變,同時加大「走出去」承攬工程的力度。以我所在的江西省為例,目前就是作為事業單位的地質隊和下屬企業並存的局面。

7. 河北煤田地質局第四地質隊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會改成什麼樣的單位啊公務員還是企業啊

生產性來事業單位,改革的方源向是企業化,單位工作人員(入編人員)在2015年之前將逐步核銷事業編制,簽訂勞動合同,不在享受財政撥款,但在改革初期,單位會有一定的貸款、稅收等優惠,所以效益的好壞就看單位自身努力程度了。需要補充的是,地質勘探行業是比較辛苦的行業,長年在野外作業,「臟、苦、累」就是這個行業的特徵,即便不是學地質、鑽探等專業的,例如文秘、管理、會計等也要到野外實習一年(女性不必野外實習),實習期間職位是鑽工,臟活兒、累活兒都要做,所以,報考地質勘探類單位的考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別辛辛苦苦考進去,適應不了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再離職就得不償失了!

8. 地質隊改革是從2020年底開始還是到2020年底結束

你說的地址對改革是從2020年底開始,還是2020年底結束?這個不是全國統一的,好像因為一個地方一樣,不可能是全國統一一個進度方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