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地質局謝華裕
『壹』 華豫之門收費嗎古董鑒定之後如何處理拍賣還是什麼謝謝
華豫之門,一件藏品100塊錢鑒定費,其餘不收費。
古董鑒定之後,由古董持有人(所有人)自行決定處置方式,繼續持有,還是進行拍賣,或進入其他流通渠道,取決於持寶人自己。
「展現收藏百態體現人文關懷」,《華豫之門》不是翻故紙堆,崇古,媚古,而是在傳承文明的回首中,尋求古典文化的現代表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化談話節目,而是以鑒寶為載體,尋求抽象文化的形象表達;用大眾參與的方式、故事化和情感化的處理,實現厚重文化的輕松表達。
看《華豫之門》節目,盡管沒有講座式的長篇大論,沒有吸引眼球的獵奇,但在面對一件件積聚了一個時代精華的藏品時,在專家娓娓道來的點評中,觀眾透過文物看到歷史,為祖國優秀傳統文化而自豪,為祖先的精湛技藝而贊嘆。同時在持寶人起伏跌宕的故事中,讓觀眾領略《華豫之門》倡導的「收藏財富收藏歷史 收藏文化 收藏豐滿大寫人生」的收藏真諦。
(1)東莞地質局謝華裕擴展閱讀
古玩拍賣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把您的藏品帶到拍賣公司,請專家老師鑒定評估,老師會給您一個國際市場的起拍價建議。
第二步,就是簽訂合同,正規的合作必須有一個正規的合同來保障合作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合同是工商部門審核後由拍賣協會統一派發的,所以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第三步,委託拍賣。
第四步,拍賣公告與展示。
第五步,拍賣實施階段,包括審查競買人資格,交付競買保證金,召開拍賣會,簽署拍賣成交確認書等。
『貳』 溫馨的回憶 永恆的緬懷——紀念黃汲清院士誕辰周年及逝世周年
潘雲唐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卓越的地質科學大師黃汲清院士離開我們已整整15年了,但他的偉業豐功,永垂科學史冊,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汲清先生出身在一個世代書香的小地主家庭。少幼聰穎好學,成績名列前茅。而且,他思想先進,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他在成都四川省立聯合中學、天津北洋大學預科和北京大學地質系讀書時,都積極參加了學生愛國進步活動。他在學習上極其刻苦努力。在天津和北京的7年大學生活中,他從未回過一次家,一方面由於他家遠在四川,當時交通條件差,另一方面,他也全力以赴地投身到學習中去。
黃汲清在北京大學地質系學習期間,成績特別優異,1927年,他上三年級時即在《中國地質學會志》(英文刊)上發表了《北京西山寒武奧陶紀層》一文,被授予「優秀論文獎金」(140塊大洋)。1928年,他畢業前夕,與同班同學隨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去熱河省北票等地調查地質,他野外記錄簿文圖俱佳,顯露基本功的絕活,深得翁的青睞。同年夏,他畢業後即考入農礦部地質調查所(當年夏,國民革命軍北伐攻佔北平後,該所歸南京國民政府農礦部管轄)。翁文灝竟安排他這樣一位還沒轉正的「練習生」在他的大辦公室里與他的秘書並排辦公。這簡直是破天荒的禮遇。說明翁真是相中黃汲清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伯樂」他實在是當得太好了。黃汲清入地質調查所一兩年間調查了東北煤田地質,特別是隨丁文江從事了西南地質大調查,又在兩年內撰寫出版了6部關於古生物學、地層學、區域地質學的專著。他初出茅廬,鋒芒畢露、業績輝煌,深為丁文江、翁文灝所青睞和器重,並物色為接班人。1931年5月,翁文顥去南京出席中國地質學會第8屆年會,特意帶上黃汲清去經風雨、見世面。1932年翁又授意並推薦他去瑞士留學。1933年,丁文江去美國出席第16屆國際地質學大會後到歐洲游歷,特別在日內瓦約見黃汲清,告訴他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二疊紀古生物地層學權威查爾斯·舒克特在16屆國際地質學大會上講述世界二疊系地層對比時,採用了黃的中國二疊系劃分方案,使他也感到很光彩。臨別時,丁更是語重心長地對黃說:「你還年輕,前程無量,我們對你的希望無窮,我的這架布朗屯羅盤,用了幾十年,已經舊了,送給你作紀念吧!」令黃十分感動。
黃汲清1935年在瑞士濃霞台大學獲地質學博士,又游學歐美列國,於1936年1月滿載收獲和榮譽回到祖國,才知丁文江先生於月初病逝於長沙,不禁失聲痛哭。他向當時任實業部地質調查所所長的翁文灝匯報情況後,翁滿心歡喜,當年即任命他為該所地質主任,一兩年內就晉升為副所長、代所長、所長。翁1937年3月22日致胡適的信上說:「適之我兄……地質所事交黃汲清君代理,此即在君(即丁文江)與弟共同選定為繼任所長者」道出了個中底細。當時翁文灝身邊能人如雲,不但有黃汲清在北大地質系的三四十歲的老學長,更有農商部地質研究所畢業的40多歲的「元老」,而翁卻按照與丁久已內定的方案,逐步交班給剛留學回國,才三十二三歲年齡的黃汲清,這一驚人之舉自然使整個地質界同仁衷心仰慕黃的天才,當然也許免不了有少數人忌妒。然而丁文江、翁文灝任人唯賢、不搞論資排輩、大膽提拔青年精銳的舉措被歷史證明是完全正確的,而且是無比英明的。
黃汲清沒有辜負恩師的信任、器重和全體同仁的期望,他尊老愛幼,上下一心,把地質調查所辦得欣欣向榮,成為中國地質科學事業傑出的第二代領導人。後來,他辭去所長職務,潛心野外調查和科學研究,在基礎地質、應用地質若干領域都有輝煌的建樹。在古生物學、地層學、地史學方面,他建立了中國二疊系生物地層學劃分對比的基礎,有「黃二疊」的美譽。在區域地質學與構造地質學方面,他開拓了中國地質圖類的編繪事業,20世紀40年代他主持編了14幅《1/100萬國際分幅的中國地質圖》及整幅《1/300萬中國地質圖》,60年代初他又領導編繪了國際分幅的1/100萬全國整套地質圖件(地質圖、大地構造圖、成礦規律圖),他又是我國歷史大地構造學的奠基人,創立和發展了「多旋迴構造運動學說」,成為我國大地構造學五大學派之一的代表。在應用地質學如礦床地質學方面,他發展並運用了「陸相生油學說」及「多旋迴成礦學說」指導了石油天然氣及其他重要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此外,他在第四紀地質學、地貌學、冰川學以及地質科學史等方面都有若干貢獻。他在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西南地質調查所所長、西南地質局局長,全國礦產普查委員會常委、地質部石油地質局總工程師、地質部地質礦產研究所副所長兼大地構造研究室主任、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
1948年,黃汲清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是地質學界6位院士中最年輕的(44歲)。195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並長期擔任中科院地學部副主任。他早年即擔任過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他當選為該學會第32屆理事長,再一次擔當起全面領導中國地質科學事業的重任。他曾率團出席了在巴黎舉行的第26屆國際地質學大會,又出席了在莫斯科、華盛頓、東京舉行的第27~29屆國際地質學大會。
他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陳嘉庚地球科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獎優秀獎。在國際上,他曾獲美洲地質學會名譽會員、蘇黎世瑞士聯邦高等理工大學榮譽博士、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等光榮稱號。
我從中學時代就聽說過黃汲清先生的大名,他當時作為西南地質局局長、也兼任重慶地質學校校長。我所在重慶市一中初中的高班同學有考到重慶地校的,回母校談起他們的黃汲清校長是著名的大地質學家。我也聽我第二位母親(也是我的大姨)劉尊一(西南師范學院教授)所生的弟弟則信說,黃汲清先生和母親是北京大學同學,還倡議過北大同學會的活動,而他與汲清先生的長子浩生還是儒英小學的同班同學和好友,他們一起玩時,浩生突發急性闌尾炎,還是則信背他回家,然後送醫院治療的。他還說姐姐則智在儒英小學與浩生的姐姐潔生也是同班同學、好友。
1957年我考入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就經常聽說黃汲清先生了,最初的印象主要有兩點:有人說他驕傲自大、趾高氣揚,很不好接近;又有人說他差點被打成右派,後被保護過了關,但也受過批判和沖擊,在那「政治掛帥」的年代,他雖是大科學家,也根本吃不開。而我本人在「紅專辯論」中又被批判為「白專典型」,很受壓抑。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想到去找黃汲清先生。
1963年,大學畢業前夕,我報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楊鍾健院士(學部委員)的研究生,雖然考出了優異的成績,但楊老卻從北大組織上和群眾中聽到關於我「白專典型」的很多微詞,因而公開放出話來:「潘雲唐盡管成績考得最好,可惜我就是不要」。這對我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留北京工作的希望不免要落空了。我想作最後一搏,從其他地方尋找慰藉和補償。我就在當年夏天一個下午。不揣冒昧,到百萬庄卯區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宿捨去登門拜訪黃汲清先生,自我介紹之後的由頭是代表則智姐姐、則信弟弟問候潔生姐姐和浩生弟弟,並告知聯系方式。汲清先生和夫人陳傳駿女士明白我的身份和關系後,對我十分熱情親切。並且留我一起吃晚飯,慢慢敘談幾十年兩家的友誼,真是一見如故。
汲清先生深情地對我回憶與父母親的友誼:「我和你媽媽20年代在北京大學同學,雖然不在一個系,但常常一起參加進步集會,又一起上街去示威遊行,你媽媽不畏強暴,敢與軍警搏鬥,堪稱女中豪傑……你爸爸抗日戰爭時期是我的老上司,他是經濟部常務次長,我是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他雖然位高權重,但很平易近人,體恤下屬。我按規定每兩個星期一次去部機關匯報工作(述職)。你的爸爸見了我總是熱情招呼,親切握手,坐下來仔細聽我陳述,然後認真研究工作,有時也輕松愉快地『擺龍門陣』,拉家常。我偶爾遇到所里有急事,去到部機關,翁文灝部長不在時,找到你爸爸,他對地質業務不熟悉,完全尊重我們的意見,我們提出一些要求時,他也不跟我們斤斤計較,看我們說得頭頭是道,八九不離十,就大筆一揮,為我們簽字,然後蓋章,辦各種手續,使我們能及時領到錢和東西,解決我們所里的問題……」陳傳駿夫人說她也認識我的兩位媽媽,並多次去過我們家。後來,他們又問了我個人的若干情況,特別是政治表現、業務功課,外文工具的掌握等,十分親切周到,從那時起,我就稱呼他們為「黃伯伯」、「黃伯母」。
這次突然造訪的意外成功,對在極「左」形勢下懷才不遇、窮愁潦倒、落魄失意的我真是極大的撫慰。我懊悔自己不了解地質科學事業發展歷史的掌故,以至選錯了專業,投錯了人,在楊鍾健先生那裡遭到冷遇和厄運,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在汲清老伯伯這里卻是「柳暗花明」,使我受寵若驚,實在有「相見恨晚」之感。我回到學校後,立即給汲清老伯伯寫了一封語重心長的信。信上搬用了德國革命家威廉·李卜克內西「回憶馬克思」一文中的話:「我以一個毫無閱歷的、並且滿懷知識飢渴的年輕人,能夠有緣認識馬克思並得到他的教誨這種好運,更是使我感到萬分慶幸的,只不過把『馬克思』和『他』改成『先生』。」不幾天就收到了他的回信,對我勉勵有加,特別是提到最近與我的老師樂森
在「四清」和「文革」初期,我都是「黑五類」挨整對象,與汲清老伯伯一家就中斷了聯系,我也聽說汲清老伯伯在「文革」初期受到嚴重沖擊,很為他擔心。1971年林彪自我爆炸以後,形勢有了好轉,我們開始恢復業務工作。我也聽說汲清老伯伯夫婦都從江西「五七」幹校回到了北京,也很為他們高興。
1974年,我為編撰《西南區古生物圖冊·四川分冊》而出差北京地質科學研究院,去汲清老伯伯家中拜望,他們家從原來的一個套間被壓縮到一個單間,十分擁擠。但他們仍十分坦然,隨遇而安,汲清老伯伯剛恢復工作又一心撲在科學事業上。1975年,我出差南京,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聽了汲清老伯伯給青年科技人員的報告,又特別到汲清老伯伯所住的賓館去拜望,傳駿老伯母也在。
「文革」結束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中華大地。1978年研究生制度恢復,我投考了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尹贊勛先生的研究生,並取得了初試第一名的好成績,到北京來復試,復試結束後又在北京出差,為公家辦一些事,並且與則智姐姐一同在友誼醫院侍候患膀胱癌手術成功後康復過程中的母親。聽姐姐說,母親剛住進友誼醫院時,汲清老伯伯夫婦都到醫院探視。汲清老伯伯還特別托他的老朋友、該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鍾惠瀾教授多多關照,再加上母親的老友鄧媽媽(鄧穎超)又請曾任總理醫療組長的吳階平教授(後為兩院院士,曾任人大副委員長)參加會診,所以母親的手術和康復治療才很順利。過了一段時間,我又和則智姐姐、則仁哥哥去三里河南沙溝6幢1門2號汲清老伯伯新居拜望,見他們從局促的一間小屋遷到了一個豪華的大套間,還帶後花園,深深為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而由衷高興。
後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嚴濟慈先生,在召開全院招生工作會議時說研究生院要成立師資班,把成績合格者培養成為研究生院未來的教師,於是中科院地質所招辦就高姿態將我劃撥給研究生院師資班。1978年10月來京報到後,去汲清老伯伯家中拜望。從那時起直至他逝世,成了他們家的常客,過從甚密。
1979年初,汲清老伯伯對我說,他大半生發表了很多著作,「文革」中抄家都散失了,希望我有空到圖書館查文獻時,逐漸把他的著作目錄編出來。我欣然接受這個任務,我結合研究生課題運作,在圖書館、資料館查文獻時,也把汲清老伯伯的著作卡片作了三四百張,一篇著作一張,包括公開發表的和內部印刷的,我另抄了一套,連同一個卡片盒一起送到他家,他很高興,審閱之後又提供新的線索,我再去查找,如此反復多次,終於編成了他的著作目錄,以後在很多刊物、專著上發表。
當年有一天,汲清老伯伯打電話約我去他家,並告訴我,當時很多單位部門在爭著出科學家的傳記,讓我抽時間聽他口述,進行筆錄然後整理,我們就在星期日花一整天做了這件事,我整理完了他的傳稿後交他審閱修改,後來,最先發表在北京語言學院教授徐志春主編而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科學家辭典·第一分冊》上。我從給他編傳記中深深體會到他的優秀品質,高風亮節,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不久我送給他們一首舊體詩,全文如下:
七律:感事呈汲清公老世伯
偉矣高哉夫子黃,學壇薄海頌聲揚。
煊煊大業如徐士,赫赫豐功比四光。
追念先君前共事,感懷家母舊同窗。
余儕晚進承霖雨,銘謝栽培恩義長。
落款是「卑職、不肖世侄、愚私淑弟子雲唐拜奉」。
汲清老伯伯接過去反復吟誦,並說:「你的古典文學功底真是深厚,精通舊體詩詞格律,寫得很好。不過,你太客氣了!你太客氣了!」
當時我在家書中向母親匯報了為汲清老伯伯做了一些事的情況,母親很高興,在回信中勉勵我繼續努力,多為黃伯伯服務,也在黃伯伯領導下多作出些成績來。1979年,母親在重慶因膀胱癌復發第二次手術失敗而逝世,我得知噩耗後,請假回重慶奔喪,臨行去到汲清老伯伯家中,他們二老及其他親人也對母親的逝世感到悲傷和惋惜,二老表示立即發唁電並囑我轉達對家鄉親人們的慰問,望我們節哀順變。我從重慶回來後,又去汲清老伯伯家,向他們二老表達兄弟姐妹親人們的感激和問候。我又對他們二老說:「我從小是爸爸和媽媽們最喜歡的兒子,黃伯伯、黃伯母是爸爸和媽媽們最好的朋友,我一定按他們生前的囑咐,忠心耿耿、踏踏實實為黃伯伯效勞」。
1980年初,汲清老伯伯說他原來在中央大學地質系兼課時的高足許靖華教授是美籍華裔學者,當時在蘇黎世瑞士聯邦高等理工大學任教,為該校100周年校慶,打算授予世界著名科學家名譽博士學位,許先生特推薦了他的老恩師汲清老伯伯,因此,要他把有關材料寄過去。汲清老伯伯和我約好時間,去他家整理他的材料。到了約好的那天傍晚,朔風怒吼,大雪飛揚。我騎著自行車,到他家,在門外脫掉大衣,抖掉滿身雪花,然後才進到屋內。汲清老伯伯夫婦和其他親人很驚訝很感動地說:「下這么大的雪你還來了?」我懇切地回答:「有約在先,誠信為重。信者人之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
1982年10月7~9日,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研究會首屆學術年會——「第一屆全國地質學通史討論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汲清老伯伯和另外幾位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春昱、高振西、張文佑及美籍華裔著名地質學家吳景楨等出席了開幕式。汲清老伯伯作為學會 理事長在會上致了賀詞,開始就說:「近幾年,地質學史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績,參加的同志越來越多。據我初步了解,夏湘蓉、吳鳳鳴、孫榮圭、王根元、李鄂榮、王仰之、聞廣、潘雲唐等同志都做了研究工作……」這是我第一次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被地質科學大師點名表彰。兩年後,我進了該 研究會第二屆10人幹事會班子,想來與汲清老伯伯及諸位師友的提攜也是不無關系的。20多年來,我一直在這個班子里執行領導意圖,與同仁們親密共事,在我的諸多社會兼職中,這無疑是最令我無比執著和全身心投入的。
汲清老伯伯在很多地質學史研究與著述工作中都約我參加,1985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擬編輯出版《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系列中的《中國現代地質學家傳》,由中南工業大學教授何紹勛等具體運作,何先生特請汲清老伯伯和他並列全書主編,汲清老伯伯向編委會推薦我寫章鴻釗、丁文江、譚錫疇、田奇
1987年,汲清老伯伯又約我編《翁文灝選集》,他運籌全局,負責選題,我做具體編輯工作,此書趕在翁文灝老伯伯誕辰100周年之前,由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署名「黃汲清選、潘雲唐編」。他在「序言」中說:「汲清應翁先生親屬和冶金工業出版社的請求,在潘雲唐同志和其他同志幫助下,從事翁先生學術遺產整理工作……編成此書」。
1989年9月1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舉行了「翁文灝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座談會」,該書作為大會文件之一,發給了每一位與會者,受到大家一致好評和翁老伯伯親屬的誠摯感謝。翁老伯伯的三女婿——幼娟三姐的夫君徐永盛兄(台灣「中國葯學會」秘書長)特代表海外親屬來參加大會,見到我時說:「我在台北已經知道,我岳父的這次紀念活動中,很多世交友人都出了大力,其中有潘宜之先生的公子,原來就是您啊!」緊接著,汲清老伯伯又指導我和他的秘書謝廣連編纂了《丁文江選集》,署名為黃汲清、潘雲唐、謝廣連編,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93年出版。
我先後為汲清老伯伯寫了很多宣傳報道文章,他看了以後都高興,不過,他也常提醒我,一定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所以我每次寫完初稿都請他過目,反復修改,後來我把發表這些文章的報紙、刊物給他送去時,他很滿意,特別是1994年我在大型人物半月刊《中華英才》總101期上發表了《黃汲清——數著地球的脈搏走》一文,他看後特用英文批上「Very good!T.K.Huang」。
1995年3月22日,汲清老伯伯不幸病逝。3月31日,我參加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上千人的隊列中,向這位卓越的地質科學大師告別。
20世紀末,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親任主編,策劃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創新輝煌:科學大師的青年時代》一書,我是編委會成員,也寫了其中的《傑出的地質科學大師——黃汲清》一文,該書於2001年出版,讀者從中外大科學家們青年時代的努力奮斗中能夠汲取不少開拓創新、鑄造輝煌的動力。
2004年是汲清老伯伯百年誕辰,中國地質學會等單位事前籌劃舉行紀念活動,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要編撰《黃汲清年譜》一書,2003年我即在汲清老伯伯早年高足——任紀舜院士等領導下,具體運作此事,此書趕在2004年汲清老伯伯百年誕辰之前出版。當年6月7日,在京西賓館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會。路甬祥副委員長、曾培炎副總理兩位國家領導人、數十名院士及數百名專家學者等出席,此書也發給了每一位與會者,署名是「中國地質學會編,執筆人潘雲唐」。當年的3月30日,是汲清老伯伯的百歲生日,他的家鄉——四川仁壽縣的領導特別邀請我去他的母校——仁壽縣第一中學作報告,講述他的生平業績,受到師生員工熱烈歡迎,副縣長王利清、縣政協主席李德全、副主席伍小魯出席了大會,大會上我和他們還為「黃汲清獎學金」得獎者頒了獎。
回想我們兩家三代人大半個世紀的情誼,不禁感慨萬分。我有時想,如果我選對了專業,投對了人,也許我的人生、事業又是另一番情景。具體說,我如果早些利用上這個寶貴的世交關系,分專業時選學構造地質,做汲清老伯伯的研究生,以後做他的秘書、助手,加入他領導的科研團隊,那就極有可能是院士了。因為他是翁文顥老伯伯和先君宜之先生的愛將,我如果到了他身邊,他一定會把我帶出來,尤其是他對我本人學識才華又是那麼青睞,那麼贊賞,那麼器重。可惜我在極「左」形勢的壓抑之下耽誤了寶貴的二三十歲的青春年華。「百年風水輪流轉,三十河東四十西」。等我熬到了雲開霧散的改革開放太平極樂盛世,重新考回北京,再到汲清老伯伯身邊時,已是「不惑」之中年,跟他也只是橫向的關系,只能幫他做做編寫傳記、年譜、著作目錄這類打雜的事了。當然,歷史是無情的,生活沒有「假設」、「也許」,走過的路不能回去重走,只能面對現實,從零開始,向前看,不向後看,人永遠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以要知足常樂。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我也算滿意了。
再過四年,將是汲清老伯伯110年的誕辰,我想,學術界也許會醞釀新的紀念活動,他的《年譜》可否擴編、再版?可否為他寫出一本長傳?這些問題都可以考慮考慮,讓汲清老伯伯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更多地惠及國家民族和社會。
參考文獻
[1]潘雲唐.黃汲清在地層古生物學上的卓越貢獻.化石,1983(1,總35):8~10
[2]黃汲清選,潘雲唐編.翁文灝選集.見:中國現代自然科學家選集叢書.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9,1~359
[3]姜江.大地構造學家、古生物地層學家、石油地質學家黃汲清(1904-),見:黃汲清,何紹勛主編.中國現代地質學家傳.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74~288
[4]姜春發,黃汲清.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第一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342~362
[5]黃汲清,潘雲唐,謝廣連編.丁文江選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1~247
[6]潘雲唐,黃汲清.數著地球的脈搏走.中華英才.1994(17,總101):42~43
[7]姜春發.黃汲清(1904~1995).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劉東生本卷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理學編·地學卷·1.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444~460
[8]潘雲唐.誠摯的悼念深情的緬懷——黃汲清老世伯逝世三周年祭.見:中國地質科學院編.黃汲清紀念文集.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115~118
[9]潘雲唐.傑出的地質科學大師——黃汲清,創新輝煌:科學大師的青年時代(路甬祥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783~803
[10]何起祥.黃汲清先生榮膺ETH榮譽博士學位.中國地質學會8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地質出版社,2002,634
[11]禹啟仁.設立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前前後後,見:中國地質學會8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地質出版社,2002,634
[12]潘雲唐.黃汲清與二疊紀——紀念著名地質科學大師黃汲清院士百年華誕,化石,2004(3):32~34
[13]潘雲唐.黃汲清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球,2004(2,總136):7~8
[14]潘雲唐.參政議政的楷模——紀念黃汲清院士百年華誕.民主與科學,2004(3,總58):51~52
[15]單卿(潘雲唐).四川仁壽縣隆重紀念黃汲清百年華誕.中國地質學會會訊,2004(1,總94):57~58
[16]中國地質學會編.黃汲清年譜,北京:地質出版社,2004,1~341
[17]黃潔生.黃汲清(1904~1995).見:錢偉長總主編,孫鴻烈本卷主編.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地學卷·地質學分冊(一),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387~396
『叄』 大慶油田的發現奠定了「中國陸相生油」的理論基礎
20世紀初,一些外國地質學家來到中國陝北延長:美孚公司的富勒(M.L.Fuller)和克拉普(F.G.Clapp)在延長鑽探失敗後,便認定那裡不能聚集成油藏。192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克威爾德來中國進行地質調查,回去後寫了《中國和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發表在《美國礦冶工程師學會報》上。其文章歸納了三個原因大意是:中國的中、新生代缺乏海相沉積;古生界又不是含油類型;除西藏、西北某些地區外,各時代地層都遭受了較強的褶皺、斷裂以及火成岩的侵入。於是他斷言:中國東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遙遠;西北部不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油田;東北地區不會有大量的石油。」從此,這篇無視中國地質實際的論文就變成「中國貧油論」,像瘟疫一樣向世界流傳開來。
早在1928年,李四光就在《燃料的問題》一文中指出:「美孚的失敗,並不能證明中國沒有油田可辦。」
1932~1935年間,潘仲祥從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後,就先後到過陝北延長地區和四川巴縣等進行石油調查,多次見到油氣苗、油頁岩和採集到豐富的植物化石標本,經他確認這些地層是屬於晚三疊紀和侏羅紀,都是陸相地層。1940年夏,潘仲祥去美國留學,先後在堪薩斯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學石油地質。當時許多教科書上寫的和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都是說海相才能生油,陸相不能生油。潘仲祥回想他在國內時勘查過的幾個油田,四川自流井層石油,陝北三疊統及侏羅系石油,都是在陸相地層中,而且又不可能是從下面海相地層中運移上來的。於是,他就在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會志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上,發表題為《中國陝北和四川白堊系地層的陸相生油》的論文,大膽地提出了陸相生油說,向傳統的唯海相生油說進行挑戰。他回國後,看到中國西部很多中生代和新生代油田都是陸相油田,於是又寫了《中國西北部陸相生油問題》,對「陸相生油說」作進一步的闡述。
1940年,黃汲清辭去地質調查所所長職務後,於次年和楊鍾健、程裕淇、周宗浚、卞美年和翁文波等率地質隊去新疆進行石油資源地質考察,曾先後調查了北疆烏蘇獨山子油田、南疆庫車銅廠油田、溫宿塔克拉克油田等。於1943年,黃汲清寫出《新疆油田地質調查報告》,並於1947年地質調查所第21號《地質專報》發表。報告中提出了「多期多層含油論」(後來演變成多旋迴成礦論),認為陸相地層也可以形成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生油層,竭力主張陸相侏羅紀地層,是新疆的重要生油層之一。
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石油史研究室王仰之同志,對我國早期陸相生油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對「陸相生油說」,作過客觀而公證的評論。他說:「從時間上說,潘鍾祥是在1941年,黃汲清是在1943年;而提出這一學說的地點,黃汲清是在中國,潘仲祥則是在美國,而且處於當時的戰爭環境。在發表這一學說之前,據說兩位學者彼此並沒有聯系,更談不上研究討論和互相影響。只是由於中國陸相油田幾乎到處都有,他們在進行地質調查時,都曾多次地接觸過,才使他們幾乎在同時產生了同一的認識,因此兩位學者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陸相生油說」。黃汲清在晚年時又提起此事,那是1977年7月18日,國家地質總局在北京召開「找大慶」座談會,張同鈺副局長主持,塞風同志和黃汲清、潘仲祥、孫殿卿、關士聰等領導和老地質學家應邀參加,呂華同志和我對座談會都作了詳細記錄。
黃汲清在座談會上,高度評價了大慶油田的發現。他說:「舊中國從光緒末年到國民黨撤出大陸幾十年時間里,請來了日本技師在延長打鑽;美國學者來中國說:中國的石油地質儲量只有幾百萬噸,而中國的地質工作者的才志卻得不到發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來年就發現了大慶油田,這真是奇跡。雖然過去日本人也在東北打過鑽,但始終沒有找到油。我衷心感謝毛主席、中國共產黨。我們建立起來的陸相生油論,大慶油田的發現就得到證實。」
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從實踐上升到理論。中國陸相生油理論的建立,還得追朔到潘仲祥以前。我國老一輩的許多著名地質學家,如嚴爽、孫健初、翁文灝、謝家榮和張人鑒等,他們先後都到玉門一帶進行地質調查,觀察到的陸相地層常見含油。其工作實踐和成果積累,為陸相生油說打下了基礎。
玉門油田是世界上開發最早的陸相油田之一。
從陸相生油說到理論的形成,是經過石油工業部、地質部、中國科學院、地質、石油院校以及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通過反復實踐和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終以大慶油田的發現才奠定了陸相生油理論基礎。
大慶油田的發現和中國陸相生油理論的建立,是中國油氣勘查史上的偉大創舉和里程碑,這在世界石油勘探史上也是罕見的,無疑是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根據李四光的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理論,松遼與華北盆地同處在第二沉降帶上,大慶油田的發現,對正在開展的華北油氣勘探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肆』 華豫之門古玩鑒寶專家出場費具體數字是多少
華豫之門專家出場費是相當貴的,普通人根本請不起。
華豫之門,是一檔鑒寶類大型文化綜藝節目,以知識,趣味,娛樂,時尚為構成元素,用游戲娛樂的形式展示華夏文明;目的就是在文化解析中了解中原文化。
(一)華豫之門書畫類專家及出場費:
1.李晨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李晨,1965年出生於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碩士,從事中國古代繪畫及近現代書畫鑒定、研究近三十年。
2.金煜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金煜1941年11月出生,當代中國山水畫家。現任中國教育學會美術研究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品鑒定室研究員、陳半丁紀念館顧問、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理事、中國民間國寶專家委員會評審委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等職務。
3.黃鼎 出場費:9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黃鼎,福建省福州市人, 1987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藝術品市場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畫家、書畫鑒定專家。
(二)華豫之門瓷器類專家及出場費:
1.徐鴻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徐鴻,《華豫之門》專家團成員,實力派陶瓷鑒賞家,尤擅明清瓷器鑒定。鑒定類項:瓷器。
2.何建武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何建武,陝西省文物鑒定組國家文物責任鑒定員、陝西省文化藝術品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委員、西安市文物鑒定組鑒定委員、西安市收藏協會顧問委員會主任、中華工商聯古玩商會文物顧問、西安市文物市場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3.毛曉滬出場費:1萬元一場鑒寶活動
毛曉滬, 男,1951年生於中國上海,古董投資專業顧問,現任北京華夏物證陶瓷鑒定研究所所長。擅長瓷器鑒定、古陶瓷修復。早年受到故宮博物院馮先銘先生、劉九庵先生等老前輩的真諦親傳,在古陶瓷鑒定、古陶瓷修復和古陶瓷復制三大領域均有高深造詣。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曾擔任中央電視台《尋寶》、《藝術品投資》以及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等節目的特約鑒寶專家。[1]毛曉滬從小就接觸古代陶瓷。他算是故宮博物院的「子弟兵」。
4.翟健民出場費:20萬元一場鑒寶活動
翟健民,男,出生於1961年,香港永寶齋齋主。著名瓷器鑒賞家,古董經紀人。
5.馬俊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6.馬俊 ,西安市人現擔任西安文博古陶瓷研究所所長 多家鑒寶欄目特邀瓷器鑒定專家陝西民間藝術收藏品司法鑒定中心瓷器鑒定組成員、 河南衛視《華豫之門》鑒寶欄目專家組成員遼寧廣播電視台《北方鑒寶》欄目瓷器鑒定組成員 陝西電視台《奪寶》鑒寶欄目瓷器鑒定專家 福建省文化收藏協會榮譽會長。
6.胡智勇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央視《尋寶》、北京衛視《收藏秀》、河南衛視《華豫之門》專家,元、明、清瓷器鑒定專家 ,收藏家。
7.餘光仁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餘光仁,養心齋主。《東方藏》、《藏快報》總編輯、《東方藏網》總監;市場發展藝術品評估;山東大學美術考古所特聘研究員;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古陶瓷學會會員;青銅器研究會副會長;央視藝術品投資《藝術品投資》欄目專家組成員;兩岸鎏金銅佛學術研討大會組委會主任。先後12次引進電視台《藝術品投資》欄目走進福建,與《藏快報》聯合主「民間尋寶記——走進福建」和「尋找國寶」大型電視系列活動泉州專場•台胞專場,央視重播七次。
2009年出席故宮博物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主的第五屆國際古陶瓷研討會,《平和窯研究》論文入大會論文集;2009年與人合作的《宋元時期福建絲綢紡織業發展的研究》一文被刊於中文核心期刊《絲綢》雜志;2010年參加首都博物館主的「清代外銷瓷學術報告會」,主講《論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工藝特點及外銷》;在美國、香港、台灣等和地區藏刊上發表了《日本「茶湯之祖」鍾愛的珠光青瓷》、《珍貴的克拉克大盤》、《粟特人東漸華夏的信物》等研究論文。
8.牛道國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牛道國,男,出生於1968年9月30日,籍貫河南鄭州,從事古陶瓷研究、鑒定20餘年。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廣東電視台《嶺南鑒寶》欄目特邀專家,河南電視台《華豫之門》欄目鑒定專家成員,香港牛津文物鑒定研究中心鑒定部文物部組長,西安懷珍坊藝術品投資公司副總經理。擅長中國古陶瓷鑒定,高古瓷與明清瓷標本交流,可推薦有收藏潛力的古陶瓷藏品,為民間有志之士策劃、創辦民間博物館,解析市場風雲並有豐富的藏品和許多獨到的收藏經驗。
9.崔凱出場費:8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崔凱,以古陶瓷鑒賞為主要研究方向。被多家電視媒體聘為專家,現為河南省電視台《華豫之門》瓷器組鑒定專家、陝西衛視《華山論鑒》欄目瓷器組鑒定專家、廣東廣播電視台《嶺南鑒寶-九州尋珍》欄目組瓷器專家。
10.楊實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楊實,生於1935年,河南衛視鑒寶欄目《華豫之門》專家組成員。有30多年的收藏歷史,專門收藏和研究高古瓷。目前是天雅古玩城顧問、文物投資收藏資深評論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理事。楊實先生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收藏家,本身是音樂家出身,離休前曾經擔任過中央樂團的第一提琴。祖籍廣東陽春,現居深圳。曾獲2007年深圳十大攝影師榮譽稱號。
11.馬未都 出場費:50萬元一場鑒寶活動
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市,祖籍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1981年,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小說《今夜月兒圓》。《馬說陶瓷》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啟蒙讀物,小說發表後,被調為《青年文學》的編輯。1996年,馬未都創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開始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傢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2008年,馬未都登上「2008第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發廣泛關注。同年獲得中國收藏界十大人物稱號
12.李鑒宸出場費:35萬元一場鑒寶活動
李鑒宸,曾名李健,祖籍南京,國際藝術品金融資本運作操盤手,2018年8月正式任上海藝術品金融商會常務秘書長,獲得亞洲優秀藝術品鑒定評估師金獎以及全球藝術品鑒定評估師「伍德曼」金獎。現任香港鑒宸藝術學院院長,香港鑒宸文物鑒定評估銷售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李鑒宸藝術品鑒定評估全球連鎖工作室董事長,擁有12家分站,香港鑒宸古陶瓷標本展覽館館長,新加坡星展文化慈善基金會董事,印度尼西亞BEST遊艇俱樂部董事。從事藝術品行業已10餘年,發表藝術品相關文章200餘篇,參加過包括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義大利、德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在內的30餘場藝術品展覽交易的鑒定評估及推薦工作。個人已出版著作:《明代建文瓷器初探》、《汝窯為魁》、《宣德爐點評估價與交易寶典》第1版、《宣德爐點評估價與交易寶典》第2版、《李鑒宸談元代青花瓷器》、《中國書畫鑒定與市場價值評估大全》、《中國古陶瓷史脈絡圖》、《中國銀幣版別與市場價值評估大全》、《中國銀幣精品圖錄》、《茅台酒真偽鑒定估價與交易實戰寶典》、《中國古代銅鏡》、《竹木牙雕》、《紅木傢具》、《中國玉器鑒賞與收藏》、《中國古錢幣圖說》,其個人多部著作已成為國內外藝術品投資者重點參考教材。
(三)華豫之門玉器類專家及出場費:
1.岳珂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岳珂,男 ,1971年10月生,字嶢嶷,號伍德齋人 宋武穆王岳飛之後,第28世幫字輩,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保管委員會會員,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人文藝術項目組主任,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關村品牌協會副會長兼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鄭州市漢石雕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河南衛視經典鑒寶欄目《華豫之門》文物鑒定專家,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學系 碩士研究生,主攻專業:中國古代玉器、中國古代石雕。
2.古方出場費:1萬元一場鑒寶活動
古方,男,1962年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198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畢業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考古發掘與中國古代玉器的研究工作,專著有《中國出土玉器全集》、《中國傳世玉器全集》、《天地之錄——中國古玉漫談》、《中國古代文物典玉器》、《冰清玉潔》、《中國古玉器圖典》、《古玉之美》、《盛世玉潤》、《古方講古玉》、《玉器時代》、《亘古溫潤》、《海派玉雕大師精品集》、《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等。
3.張廣文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張廣文,男,1949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78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從事文物管理及古代工藝品研究工作。曾先後任保管部工藝組組長、古器物部工藝組組長。
4.歐陽朝霞 出場費:1萬元一場鑒寶活動
歐陽朝霞,央視《尋寶》欄目特邀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寶石學碩士學位,持有國家注冊拍賣師證書、文物拍賣單位專家證書。她現任北京越王珠寶會所總經理。CCTV—1《尋寶》節目珠寶玉石鑒定專家,《私人財富》等多家媒體珠寶鑒賞、收藏欄目專欄作家,珠寶鑒賞收藏與拍賣方向資深講師。
5.丁釤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丁釤,1971年生,山東省淄博市人。中國收藏家協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中國航班》雜志專家委員、中央電視台CCTV2《一槌定音》節目玉器鑒定專家、河南衛視《華豫之門》鑒寶欄目組特約玉器鑒定專家、 資深玉器收藏及鑒賞專家,畢業於同濟大學,多年從事玉器收藏研究工作。
(四)華豫之門雜項類專家及出場費:
1.王育成出場費:8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王育成,生於北京,籍貫山東淄博,1975年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史專業畢業,現為博寶藝術網銅器鑒定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單位從事教學、研究工作,歷任助教、講師、館員、副研究館員。2016年1月16日,中國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育成和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在京舉行了婚禮。
2.楊寶傑出場費:8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楊寶傑,首都博物館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鑒寶網特邀專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青銅器、玉器、雜項鑒定專家。從事文物工作20餘年。先後參加編寫《首都博物館藏古璽印》《首都博物館藏印選》《玉器之美》《首都博物館藏硯選》《北京文物大系青銅卷》《首都博物館藏銅佛》《中華古硯》等書。從事首都博物館文物徵集工作。
3.蔡國聲 出場費:3萬元一場鑒寶活動
蔡國聲,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書法家,文物鑒定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這是一個中國文物鑒定界內響當當的名字,他從事文物、古玩鑒定40餘載,出版《珍寶鑒別指南》、《古玩與收藏》、《蔡國聲隸書阿房宮賦》、《過眼雲煙錄——蔡國聲談古玩鑒賞》等書二十餘本,在文物鑒定界被譽為「高產專家」。
4.王立軍 出場費:1萬元一場鑒寶活動
王立軍,收藏家、青銅器、佛造像、陶瓷鑒定專家,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鑒定評估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兼綜合藝術委員會主任。
5.蘇振高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蘇振高老師,著名青銅器鑒定專家,河南電視台《華豫之門》專家組成員。
6.曹宏志出場費:6000元一場鑒寶活動
曹宏志,天津人,1957年10月01日出生,從74年開始參加文博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五年之餘,擁有近30年的古玩市場實戰經驗。
僅為轉載,侵權可聯系刪除
本文來源:中國藝術品市場信息網編輯:劉錦晟
『伍』 華豫之門知名鑒寶專家上門鑒寶出場費是多少
我說幾個人社會影響力,你看看是不是搶他們百倍,馬未都,翟建民,李鑒宸,王剛,葉喆民。你看他們去這種節目么
『陸』 黃汲清先生誕辰周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2004年6月7日9時30分,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京西賓館隆重舉行。紀念大會由國土資源部聯合全國政協辦公廳、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九三學社中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同發起,由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石油學會、中國第四紀研究會、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協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出席大會。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及其他發起單位領導,中國地震局局長宋瑞祥,國土資源部領導鹿心社、葉冬松、陳邦柱、孟憲來、王世元,原地礦部、國土資源部老領導朱訓、塞風、夏國治、方樟順、張文駒、張宏仁、陳洲其、蔣承菘、楊朝仕、董道華,有關單位領導洪紱曾、沈國舫、邱中建、宋南平、張耀倉、茹克、孫樞也出席了大會。
大會由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地質學會代理事長、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文盛同志主持。
首先,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孫樞宣讀關於頒發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決定,授予劉敬黨、余秋生、陳志勇、李金高、李丕龍、孫龍德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授予金小赤、彭平安、王京彬、郭正堂地質科技研究者獎;授予鄧軍、劉樹根、蔣少涌、武強教師獎。值此紀念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召開之際頒獎。獲獎者們隨著《勘探隊之歌》的樂曲聲走上主席台,從曾培炎、路甬祥、徐冠華和孫文盛等領導人的手中接過鮮紅的獲獎證書。全場熱烈鼓掌,表示祝賀。
接著,曾培炎副總理發表講話,他說,黃汲清先生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地質學家,是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把一生奉獻給了地質工作和科學事業,值得我們永遠尊敬和懷念。他簡略地回顧了黃汲清先生光輝的一生,高度評價了黃汲清先生的優秀品格和為地質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號召大家向黃汲清學習,弘揚愛國主義傳統、發揚求實創新精神,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努力做好新時期的地質工作。
孫文盛部長最後說,曾培炎副總理的講話對我們廣大地質工作者和國土資源系統的同志們來說,既是巨大的鼓舞和關懷,又是殷切的期望和囑托。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新的時代、新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國土資源部門新的職能和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溫家寶同志指出,地質工作在經濟建設中起著「先頭部隊」的作用,貫穿建設的全過程,並且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要求地質工作要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出席大會的還有:劉東生、楊遵儀、塗光熾、施雅風、葉連俊、王鴻禎、陳夢熊等50位兩院院士,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黃汲清先生的子女、親屬、生前友好和家鄉仁壽縣代表,第一屆和本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地質學會名譽理事、第37屆理事及秘書長、副秘書長,國土資源部所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領導和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色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地震局、武警黃金指揮部、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中化地質總局、中國建築材料地質中心、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領導和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石油大學、吉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安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工業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領導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領導和專家,已故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趙亞曾、李春昱和程裕淇先生的晚輩等,共計500餘人。
紀念大會召開之前,曾培炎副總理等領導同志親切會見了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全體獲獎者和黃汲清先生的親屬代表,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上午10時30分,按照中國地質學會的安排,繼續進行紀念活動,有350人參加。40多位院士不顧年事已高,繼續與會,體現了他們對黃汲清先生的仰慕之情。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毓川院士主持大會。
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戴進業代表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的發起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致賀詞。給本次紀念大會發來賀信和賀電的有: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古生物學會、南京大學、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等單位。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院士以個人名義發來賀信,還有劉池陽、周志武、張雲湘、王戰等個人發來賀信和賀電。
陳毓川代表會議的發起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向發來賀信和賀電的單位和個人,向參加這次會議的新聞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郭正堂代表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發言。他表示,我們14名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能夠得到以黃汲清命名的地質科學技術獎,感到非常光榮。黨和國家始終重視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為我們迅速成長創造了十分優越的條件;遼闊的國土和廣袤的海域,為我們施展才華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組織上的關懷、事業上的重託、同行們的支持是我們取得成績的前提。我們將把這次獎勵作為新的起點,再接再厲,努力攀登新的高峰,不辜負黨和政府及老一輩科學家的期望。
接著,劉東生、施雅風、葉連俊、王鴻禎、陳夢熊和肖序常六位院士相繼發言。
劉東生院士回憶說,他與趙亞曾之子是中學同學,那時他就聽說黃汲清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位十分負責的前輩;在趙亞曾先生不幸遇害後,黃先生長期為趙先生的子女提供了生活和學習費用。後來在黃先生手下工作,更感到黃先生十分注意提攜青年人。
施雅風院士說,黃先生是他最景仰的地質學大師,欽佩黃先生對冰川研究有很深的功底。
陳夢熊院士回憶了1945年起黃先生帶領他和其他8位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進行全國1∶100萬和1∶300萬地質編圖工作的經歷,他說,黃先生對年輕人要求嚴格,但作風民主;工作時嚴肅認真,工作之餘則談笑風生;還和黃夫人一起經常參加青年人的文體活動。陳夢熊說,黃先生十分重視年輕人野外地質工作能力的培訓。陳院士還批評現在有些人好像水平很高,但到野外去不認識斷層,最普通的岩石也搞不清,有的甚至連羅盤都不會用。
葉連俊院士回憶說,在重慶時期,日本鬼子的飛機天天轟炸,我在山上能看到日本的飛機扔炸彈。就在這種情況下黃汲清卻在防空洞中寫他的「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上面轟轟響,洞里什麼資料也沒有,他天天寫,出洞後由別人給他打字。我們問他您為什麼這么緊張工作,他說:我做了好多工作,現在應該把它紀錄下來,如果炸死了不是白浪費了嗎?無法向國民交代。這種情景,真是感動了我們。葉先生說到此處,十分動情,潸然淚下。
王鴻禎院士重點總結並贊揚了黃先生的高尚品格:景仰前輩,尊重同齡人,提攜後生。倡導章鴻釗、丁文江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和設立青年地質科學獎就是很好的證明。
肖序常院士說黃先生嚴謹而民主的科學學風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促進了自己成長。他還介紹了黃先生對板塊構造學說的態度:一不盲從,二不輕易否定,三要結合中國的實際。
下午進行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學術報告會,有150人參加,由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邱中建主持。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張彥英作了「發揚黃汲清先生的治學精神」報告,李星學院士講了「黃汲清先生對中國二疊系研究的重要貢獻」,任紀舜院士談了重讀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的體會,丁國瑜院士作了「新構造研究的幾點回顧」報告,李廷棟院士作了「中國地質編圖的先驅——黃汲清先生」的報告,李德生院士報告的題目則是「辛勤調查山川盆,廣描油氣發展圖」。這些報告從地質科學的不同角度緬懷了黃汲清先生對地質科學的卓越貢獻,並展示了當今地質科學幾個主要方面的重大進展。
中國地質學會十分重視這次紀念活動,除了籌劃紀念大會外,還在《地質論評》2004年第3期出版了紀念專號,組織出版了《黃汲清年譜》和《我的回憶——黃汲清回憶錄摘編》兩本書,並請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壽嘉華分別題詞。
這次紀念大會開得很成功,正如曾培炎副總理講話所說:紀念和學習黃汲清先生,繼承和發揚黃汲清先生的精神,就是為了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號召廣大地質工作者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標,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為國家的繁榮強盛作出貢獻;就是為了大力弘揚求實創新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積極探索,追求真理,與時俱進,勇攀科學高峰;就是為了大力弘揚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精神,為科技進步和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
黃汲清先生的一生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科學遺產,還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始終不渝地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忠於共產黨、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高尚情操;振興中華、造福人民的博大志氣;嚴謹篤學、求實創新的科學作風;正直誠實、剛正果斷的優良品質;關心青年、誨人不倦的師表風范;鞠躬盡瘁、奮斗不息的奉獻精神。他的精神鼓舞著獻身於我國地質事業的幾代人。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學習他。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國土資源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科學時報、證券時報、海峽之聲廣播電台、新華網、中國廣播網、中共中央統戰部網站、中國科學院網站、中國海外聯誼會網等對這次紀念大會作了報道。
『柒』 中央地質調查所抗戰內遷北碚史實
歐陽輝 侯江 張鋒
(重慶自然博物館)
一、引言(歷史契機)
抗戰時期,中央地質調查所為避戰亂,向西撤遷。1937年11月從南京撤退,12月到長沙,1938年7月從長沙內遷重慶,1938年秋到渝,並在滇、桂兩省設辦事處,1939年春在北碚建成辦公樓,開始了戰時相對穩定的科學工作,調查礦產、土壤、古生物,傾注全力於西南資源的研究,成為戰時國內礦產資源調查研究中心。地質調查所能在紛亂的戰時安定下來,直接得益於中國西部科學院。在此,「中國第一個名副其實的科研機構」繼續研究工作,使地質學這門中國近代率先興起、成就最大的自然科學的科研血脈得以傳承,並與其他內遷北碚的科研單位一道,形成科學事業中心,共同構成戰時內地科學之大觀。
北碚位於重慶市北部,地處江北、巴縣、璧山、合川4縣(民國時期行政區劃)交界,水陸通達,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地理條件優良。1937年7月,抗戰發生,北碚劃為遷建區,戰區機關相繼西遷,紛至沓來,遍及八鎮。有學校、研究機關、工廠和其他機關,以學校和學術機關尤為眾多。僅在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惠宇及其附近地區,就有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等多家單位。
1937年11月中旬,國民政府命令各機關遷移。地質調查所倉促奉令,全部動員,於16~18日3天內,將圖書館、陳列館、各辦公室、化學試驗室及土壤室的重要物件,晝夜趕工裝箱,於18日將202個已裝箱件運赴南京下關。南京旋告緊急,代所長黃汲清組織地質調查所內遷武漢。長江航運吃緊,地質調查所緊急裝箱的202箱重要書刊積壓下關碼頭難以啟運。黃汲清求助於當時兼任行政院秘書長的翁文灝,翁文灝找到民生輪船公司總經理、中國西部科學院院長盧作孚商洽,使其迅速裝船,12月全部運抵長沙。1938年7月,武漢告急,地質調查所再次搬遷,先落腳在重慶市內,後因避免空襲,再度搬遷,最後落腳北碚,書刊、儀器暫時存放在中國西部科學院和其下屬機構兼善中學內。
地質調查所的內遷是奉1937年國民政府各機關遷移命令行事,而黃汲清選擇北碚,則完全出於盧作孚與其胞弟——北碚行政長官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區長盧子英的熱情邀請。「回憶兩年前各機關感先生及子英先生盛意,欣然遷來北碚,並蒙假惠宇房舍以辦公,復借予地皮使建新屋。」1940年5月18日黃汲清致盧作孚的信函中談及此事。
對於地質調查所,盧作孚早有所見識和佩服,並一直保持密切聯系。1930年為籌建中國西部科學院而進行的華東、華北以及東北的組團考察活動中,在參觀了地質調查所後他對丁文江說:「我們覺得南北走了一圈,難得看出極有成績的事業,地質調查所總算有成績了」。1931年1月2日中國西部科學院在兼善中學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就把中央研究院、靜生生物調查所、中國科學社、地質調查所、美國芝加哥博物院、瑞典博物院等學術研究機關列為其聯絡事業。
鑒於多年的交往與支持,地質調查所遷入之後盧作孚對他所敬重的地質調查所傾力相助,借出西部科學院辦公樓作地質調查所辦公場所,同時又在西部科學院院內借予地皮新建辦公大樓,1939年初速建辦公樓,同年春建成。磨片車間在靠江邊的一排平房內。圖書館則建在距北碚1km的魚塘灣。建築新圖書館,是為圖書儀器安全起見,並因新建大廈(指辦公樓)不敷應用,特於北碚近郊青崗坡地方建一新樓,下層為圖書陳列及閱覽室,上層為土壤研究室及古生物研究室,1939年開建,1940年建成。1938年成立的昆明辦事處因滇越邊界時局日緊,1940年10月起取消並入北碚總所,重要標本、圖書、儀器和大部分工作人員遷碚,在天生橋租一小樓,為第三辦公室,計房屋六大間,樓上為新生代研究室和宿舍,樓下為化學試驗室。
關於遷址,在秦馨菱的回憶中是這樣敘述的:「1938年又遷往重慶復興觀巷與四川省地質調查所合署辦公。1939年春又從重慶城內遷往北碚在惠宇旁自建的新大樓內」。遷渝辦公時間是8月18日,詳細地址重慶小A子復興觀巷5號。
此時雖遠不及北京時期、南京時期那種良好的、國內一流的辦公環境,然而,從所設置的第一辦公處(惠宇)、第二辦公處(魚塘灣)和第三辦公處(天生橋)來看,在戰時的狀況下,還是達到了相當的規模,為科研工作的展開提供了硬體保障。
對於此次內遷,代所長尹贊勛在1941年12月14日地質調查所25周年紀念會上的工作近況報告中這樣提到:「黃汲清先生受命於抗戰之初,於艱苦之中,領導同人繼續工作,迄無間斷,又將大批圖書標本儀器材料,一再遷運,而達後方較為安全之地帶,厥功甚偉。」的確,因之地質調查所才得以在國難嚴重時期安身立命,不但老的機關還能維持,而且有不少新的機關相繼成立,20年來地質界的心血得以保存,科研工作的延續性得以保持,並繼續發揮其在地質科學上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調查科研合作 交往聯系密切
1.盧作孚對地質調查所的幫助
中國西部科學院院長盧作孚對於抗戰內遷北碚的地質調查所以及其他一些科研機構,給予了許多實際的幫助。除遷來之初的提供房舍安頓、提供地皮建房,到遷來後保證正常運轉的具體事項,可從1940年黃汲清與盧作孚的往來信函中略見一斑。
1940年5月18日黃汲清就大明染織廠停供惠宇各機關電力一事向盧作孚致函,懇請盧作孚勸告大明廠主持人繼續供電,設法維持惠宇各機關用電:
作孚先生大鑒:
在渝兩次趨謁,未獲晤面,至悵惘。
茲有一事欲為先生陳述者:爰北碚敝所辦公室及惠宇各機關所用電力,一向由大明染織廠供給,至為便利。乃自本月一日起,該廠即實行停止供電,所持理由為奉命增加生產,電力不足,該廠並囑惠宇各機關及敝所向北碚公共電廠接洽用電,以為補救之計。各機關聞訊之下,深同詫異,乃由工業試驗所顧所長毓瑔及清向該廠交涉,請其繼續供電。當與該廠主持人查、謝二君商討良久,卒不得要領。清等以北碚各種建設事業或由先生所提倡,或為先生所主持,而大明染織廠之組織亦由先生擔任董事長,故謹代表敝所及惠宇各機關呼籲於先生之前。
查惠宇各機關所需電力每月不過一百二十度,為量甚微,而需用則甚迫切。除夜間電燈外,西部科學院及中央工業實驗所均需要電力以供化學分析之用,今若停止供電,其影響所及必甚重大。回憶兩年前各機關感先生及子英先生盛意,欣然遷來北碚,並蒙假惠宇房舍以辦公,復借予地皮使建新屋,時至今日惠宇一帶已形成科學事業中心,外人且有北碚為中國戰時科學中心之說。今者吾人所需之自來水既被大明廠停供於前,必需之少數電力又被停供於後,科學中心勢必將瓦解。先生向來熱心科學事業,自不忍此種現象之發生,況西部科學院為先生所手創,更不忍使其正常工作有停頓之虞。
至大明廠方面所持理由為電力不足,而按之實際則並不如是。查該廠內裝安電燈不下數百,工人宿舍內電燈亦不下數十,均徹夜照耀,輝煌燦爛不關閉,若電力果感不足,何以不節省浪費。近聞該廠與江蘇醫學院定約,自本月份起供給該院制葯用電每月二百餘度,而以該廠員工赴該院免費診病為交換條件,此益證該廠電力充裕,乃厚於江蘇醫學院而薄於惠宇各機關,其故殊不解也。至北碚公共電力廠電力甚微,供給北碚市面已感不敷,且近來北碚新興事業甚多,如兼善公寓,如亞洲飯店等,均賴公共電力廠供電,是其供給市面用電已應接不暇,自無餘力供給惠宇各機關,而惠宇各機關之用電除仰給予大明染織廠外,別無辦法。
為此敬懇先生設法維持,勸告大明廠主持人繼續供電,則公私感激無涯矣。專此。
敬頌
勛祺!
黃汲清 頓首
五月十八日
對於5月18日黃汲清信中所反映的事情,盧作孚及時作了調查並作建議找盧子英幫助。1940年5月27日盧作孚復黃汲清函:
汲清先生:
五月十八日惠書奉悉。「大明」奉令增加生產,收回廠外供電,以致無法再供惠宇用電,殊為遺憾。科學研究與增加生產極應同時並重,以應抗戰需要。惠宇所需電力已另商北碚區署設法停一部分市場用電,挪以救濟惠宇之各事業,請先生就近洽商子英幫助。至該廠內部用燈,亦應節省,已提起廠中注意。至與江蘇醫學院定約供電一節,據廠中負責人言,系該院少數用電設備供裝廠中,而以優待職工診病為答謝,對該院內部用燈並未供給,等語。特並復聞。
敬祝
健康!
弟 盧作孚
五月廿七日
黃汲清為開展科研工作,曾向時任交通部常務次長盧作孚函索資料,如川滇、滇緬兩路路線圖等,盧作孚皆及時安排搜集,盡力幫助查找,在交通部重慶的案卷表冊中沒有的,又電告昆明敘昆及滇緬兩鐵路工程局代為查找。
1940年2月23日,盧作孚致黃汲清函:
汲清先生:
頃接本部路政司吳紹曾君函稱「昨經濟部地質調查所金耀華君來司交下鈞座介紹函一件,敬悉一是。地質調查所函索之資料,前已著手搜集,唯以需要者甚為廣泛復雜,而本部在渝所有之案卷表冊等項亦不完備,搜集頗感困難,是以迄未完竣,已將此情面告金君,俟搜齊後,當即送達」等語。特此函達,請煩察照。
並頌
時祺!
弟 盧作孚
二月廿三日
1940年10月3日,盧作孚致黃汲清函:
汲清仁兄惠鑒:
頃展九月二十二日手書,敬悉一是。矚寄川滇、滇緬兩路路線圖一節,查該項路線圖部中現無餘存,經已電昆明敘昆及滇緬兩鐵路工程局徑行檢寄,希屆時查收為荷。專復。
即頌
公綏!
弟 盧作孚 拜啟
十月三日
2.地質調查所對西部科學院的支持
我國西部幅員廣大,四川及其鄰近地區,如雲、貴、陝、甘、西康各省,在西部佔有重要地位,而富含礦藏。中國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對於該區域的考察與研究,責任重大,且必須依賴先進的學術機關的指導與援助。
地質調查所對西部科學院多有支持。1930年夏在上海成立中國西部科學院籌備處,實業部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與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人黃炎培、南京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中國科學社社長任鴻雋、科學家丁文江、秉志(農三)等都表示大力支持,為籌備中的西部科學院交換標本、介紹人才。地質調查所在西部科學院建立初期及以後亦進行過經濟援助。西部科學院下屬的地質研究所,從1932年成立開始就與地質調查所合作,接受其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援。
1930年入地質調查所的常隆慶1932年離所,任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主任。
根據1950年4月22日的中國西部科學院、中國西部博物館人員名冊和同年北碚行政管理處制重慶市人民政府原政權人員簡明登記表記載,時任西南地質調查所所長的黃汲清於1949年受聘為中國西部科學院特約研究員。
3.調查科研合作與協作
地質調查所與中國西部科學院的合作,在內遷之前,多是由地質調查所主持、西部科學院派員參與,以四川及其周邊省區為主的西部地區的地質、石油等自然狀況和自然資源調查以及地質圖的編制等科研活動。內遷之後,則由西部科學院發起,邀請地質調查所共同完成。
1931年中國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尚未成立之前,西部科學院即派員同北平地質調查所特派調查員,在四川西部及西康東部調查地質。1931年地質調查所到松潘等地調查地質的是譚錫疇、李春昱。
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頗注意四川建設,曾幾度派專員來川考察。1935年實業部地質調查所又派人來川調查石油,西部科學院特派地質研究所主任常隆慶(兆麟)一同前往資中、自流井等處,作詳細觀察,每處至少須逗留一兩個月。
在由地質調查所承擔的中國本部地質圖編制工作中,中國西部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參與其中。成立於1936年、由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兼任主任、黃汲清任副主任的中國地質圖編纂委員會,計劃在3年內完成懷寧南昌幅、上海杭縣幅、長安洛陽幅、長沙萬縣幅、桂林湘潭幅、貴陽昆明幅和西寧酒泉幅等7幅1:100萬地質圖幅,並命名29幅以待將來編制。其中的長沙萬縣幅由田奇
1939年和1940年,西部科學院理化研究所接受地質調查所委託,進行四川各地的鹽水化驗。
1942年2月,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常隆慶等與中央地質調查所李善邦、秦馨菱等,再次探測攀枝花鐵礦。後由常隆慶主筆完成《攀枝花磁鐵礦探測調查》。
中國西部科學院在四川的早期地質調查研究成果,為後來該地區的地質科研工作打下基礎。無疑,文章被引用可以證明其學術價值,地質調查所研究人員的論著中引用到了這些成果。例如,1933年4月中國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印行的常隆慶著,中國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叢刊,第一號《重慶南川間地質志》被地質調查所章鴻釗所著《中國中生代晚期以後地殼運動之動向與動期之檢討並震旦方向之新認識》一文引用,並被王鈺著《關於半河系》參考。常隆慶1937年著《寧屬七縣(現西昌地區)地質礦產》(四川省建設廳出版的四川資源調查報告之一)被地質調查所李春昱的《四川運動及其在中國之分布》一文引用。1933年8月中國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印行的常隆慶、羅正遠著,中國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叢刊,第一卷第二號《四川嘉陵江三峽地質志》被地質調查所王朝鈞、關佐蜀、靳毓貴、李耀曾執筆的《北碚地質志》引用,並被李春昱《雅安期與江北期礫石層之生成》參考。
地質調查所內遷北碚以後,在西部科學院的協作下繼續其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豐碩,出版事業不斷。出版品有《地質匯報》、《地質專報》(甲、乙、丙三種)、《中國古生物志》(甲、乙、丙、丁四種)、《中國地質史》、《中國地質圖》、《特刊——中國地層史》、《燃料研究專刊》、《制圖匯刊》、《地球物理專刊》、《地震專報》、《土壤》(分〈土壤季刊›、〈土壤專報›、〈土壤特刊〉甲、乙兩種)以及雜項等共12類19種,非常成系列。1941年只出版了1~3號的《地球物理專刊》,刊載《湖南水口山鉛鋅礦區試用扭秤方法探測結果》(李善邦、秦馨菱)、《單極電力剖析》(翁文波)、《霓式地震儀原理計製造經過》(李善邦),記錄了20世紀40年代物理探礦、地震記錄方面的早期成果,為中國地球物理學開創了基業。
據《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所載,地質所在抗戰其間已完成、發表科學論文、報告120篇。其中,《江西南部鎢礦地質志》(徐克勤、丁毅,1943)、《四川鹽礦志》(李悅言,1944)、《甘肅中南部地質志》(葉連俊、關士聰,1944)、《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黃汲清,1945,本書是經過長期大量的野外調查之後,總結國內外資料完成的一部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使黃汲清成為中國歷史大地構造學無可爭辯的創始人和奠基人)等為開拓性重要調查、研究成果,今天仍具指導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地質調查所(後1941年被定名為中央地質調查所)在抗戰時期,為了探測抗戰和軍工所需要的礦產資源,在西部科學院的協助與合作下,地質調查所地質與礦產調查工作區域轉向大後方的西南、西北諸省,除找到了上述的攀枝花鐵礦外,還發現了諸如貴州鋁土礦、雲南磷礦、廣西鈾礦等一批重要礦產地。為抗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4.遷入後的一些活動
1938年1月,實業部改為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改隸經濟部,更名「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後來,為與河南、湖南、兩廣等省相繼成立的地質調查所區別,1941年夏開始使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名稱。
地質調查所有正副所長各一人,分地質調查室、礦物岩石研究室、古生物研究室、地質采礦研究室、測繪室、土壤研究室、化驗室、陳列館、圖書館以及文書、會計、庶務、人事等室[見楊家駱主編《北碚志稿》(二)(1945年)「遷建志」,北碚,1980年油印本]。
1940年秋,中央地質調查所昆明辦事處撤銷,遷至重慶北碚。為防日軍空襲,地質調查所在北碚安置得比較分散。總所設在文星灣現重慶自然博物館北碚陳列館內,圖書館建在2km外的魚塘灣,在遠離鎮子4km的天生橋建造了一些簡易辦公室。
1941年1月5日,中國地質學會在文星灣地質調查所舉行丁文江逝世5周年紀念會,會後楊鍾健作「許氏祿豐龍之采修研裝」的講演,並引導與會者參觀許氏祿豐龍化石骨架。6~8日,許氏祿豐龍在地質調查所對外公開展覽。這是許氏祿豐龍在重慶的首次公開亮相,每天觀眾不下四五百人。1946年,中央地質調查所遷回南京,許氏祿豐龍也被轉運到了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北京成立,許氏祿豐龍又被轉運到了北京。
1943年,中國西部科學院聯絡中央地質調查所等10餘家科研機構在北碚文星灣惠宇籌建中國西部科學博物館(即中國西部博物館)。1944年12月,中國西部博物館在北碚文星灣正式成立。中央地質調查所作為籌備單位之一,負責其地質館的布置。在此期間,亦完成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例如上述的安裝許氏祿豐龍化石骨架活動。此外還有在黃汲清先生的指導下,中國西部博物館的十餘名工作人員完成了我國第一件地形浮雕——「中國地形浮雕」,此浮雕至今未作任何改動,足見其科學性,現陳列於館內發揮教育大眾的作用。還有抗戰勝利日益臨近,中國西部博物館將許氏祿豐龍翻制一套模型繼續陳列在展廳內,將正型標本替換下來。
三、內遷西部腹地,意義作用巨大
在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到1937年抗戰爆發前的近10年時間里,中國出現了一個科學文化繁榮時期。而在抗戰時期,全國科研普遍受挫,西部內地卻因禍得福,獨樹一幟。中央地質調查所等科研院所的內遷,是一次「科學內遷」,是地質學等學科研究事業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發展階段。科研機構、科技人員、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紛紛轉移至大後方,使戰爭的損失盡量減少,為在大後方繼續科研工作,以及為戰後科研工作的開展,保存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民族科學的血脈得到保存。
1.改變了中國地質學等科技的空間分布
科學發展的時空分布受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自然等等因素影響。抗戰即是一個顯著的因政治原因而改變了近現代中國地質等科技的時空分布的典型案例。抗戰時期,中國的地質等科技格局發生變化,地質等科技中心發生了轉移。重慶、昆明、成都等地成為中國地質科技的戰時主要分布區,而重慶作為戰時中國的陪都,政府各部門、中央各主要科研機關、重點大專院校等紛紛聚集於此,從而使重慶成為戰時中國科技力量最密集的城市和科技中心。在中央地質調查所遷碚期間,一批中央研究機關因同地質調查所一樣,在中國西部科學院的直接幫助下先後內遷北碚。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外,分布在中國西部科學院惠宇的其他研究機構有,國立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動植物研究所1944年分開,植物所在金剛碑)、中國科學社及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等,與惠宇緊鄰的杜家街分布有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經濟部中央工業試驗所等,其他院所如在水井灣的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狀元碑的中國地理研究所、後峰岩的經濟部礦冶研究所等,北碚成為當時中國戰時科學中心之說——可謂學術諾亞方舟。抗戰勝利後,雖然大部分科研機關、高等院校回遷原地,但對我國地質學等科學技術的空間分布的影響卻永久地保留了下來,仍然在發揮作用。
2.又一次地質學等科學的本土化過程
盧作孚早年主動走出去、請進來,有意識地推行科學本土化,是一種文化自覺,其最終目標是為當地建設發展服務。抗戰時期,科研機構避禍而來,為適應當時所處環境的變化而把研究對象集中在西部地區,並從純粹理論研究轉向更多地服務於當地的實用研究,自然而然進行科學的本土化。這些科研院所內遷後不但傾力於本職工作,並積極參與到地方經濟文化的建設中,如受北碚管理局委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等家單位就參與了編修北碚志的重要工作。
作為國家級的學術研究機構,地質調查所在人才儲備、科研力量、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方面在國內堪稱一流。地質調查所到碚研究人員,使內地擁有一批寶貴的高級研究人才。科學家群體在憂思國家民族的命運之時,以一種務實的姿態,堅守書齋,積極作為,除進行本身的研究工作以外,一些還直接加入到當地的研究機關、高校以及工廠等,領銜或參與當地地質等研究工作。例如,王炳章20世紀40年代曾在四川地質調查所工作;俞建章1936年回國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中央大學、重慶大學;侯德封1937~1945年在四川地質調查所工作,後任所長,兼重慶大學地質系教授;楊鍾健曾在重慶大學兼職任教;李春昱曾兼職於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1938年離開地質調查所,出任四川地質調查所所長;黃汲清兼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教授;方俊1943年在中國地理研究所工作;金開英1938年隨同沁園燃料研究室一同轉到重慶動力油料廠。202箱圖書館、陳列館、各辦公室、化學試驗室及土壤室的重要物件運往北碚,充實了基礎設施和研究材料。即使抗戰勝利後回遷原地,但移贈房舍、部分標本等仍然繼續發揮作用。中央地質調查所第一辦公樓(現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內的地質大樓)1946年移交給中國西部博物館。
3.形成西部內地科研文化高潮
盧作孚1930年創辦的中國西部科學院,在開創之初,即為西部內地一面科學的領軍旗幟。後因經費等原因,地質研究所等相繼停辦。然而,盧作孚對科學的熱情並未削減。盧作孚「向來熱心科學事業」(黃汲清),在紛亂的時局裡,為知識群體安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用中國西部科學院這塊物質平台,搭建起內遷科研機構的避風港,使內遷機構研究工作的連貫性得到保障,傳承了科學文化的精、氣、神。在國土淪陷的危難之時,中央地質調查所等研究機構,在大後方堅持科研工作,進行「科學救國」。意雖不在改造當地相對落後的科學文化狀況,而實際上先進的科學思維、方法、人才、體制等,帶動和提升了西部地區科學文化的進步,出現空前的繁榮。以中央地質調查所為代表的中國大部分頂級科研機構內遷重慶、北碚,地質、生物、農林、工礦、醫葯、地理、物理、心理等形成較為完整的科研體系。內遷給遷入區的科研活動補充了新鮮血液,改善了遷入地區的科研條件,加強了科研力量,改變了科學技術在全國分布不均衡的局面,相對平衡了中國的科技分布。內遷科研機構的學術進程,與盧作孚一直以來在當地所探尋的現代化、科學化的過程相一致,成為抗戰時期以北碚為代表的西部內地近現代科學文化發展的主線,所從事的工作實踐、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使得內地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的知識體系變得豐富起來。外來的先進文化繁榮了當地科研文化狀況,呈現出全新的局面,形成西部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科研文化高潮。
四、結語
地質調查所在北碚的時間為1938年7月~1946年1月。經歷了整個八年抗戰時期。期間在中國西部科學院的無私援助和物質保障下,地質調查研究所等各個研究單位的共同努力,地質等科研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既改善了地質等科研基礎條件,又促進了區域內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開放共享。全國各科研機構雲集大後方,形成內地較為完整的科研體系,地質調查所與其他研究所間更為密切地合作交流,並且與當地社會經濟建設等各個方面的交流合作更為廣泛,在內地形成互為補充、相互結合的科技平台,改善了中國地質等科學資源分布的格局。內遷院所在原有的科研基礎上,根據戰時需要,調整研究重心於應用科學,注重實地科學調查,獲得大量西部地區第一手資料和標本,充實了該地區的學科研究。內遷給內地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帶動了內地地質等學科科研實力的提升,推動了戰時大後方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元培.中國的中央研究院與科學研究事業.見:蔡元培全集.第八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黃立人.盧作孚書信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程裕淇,陳夢熊.前地質調查所(1916~1950)的歷史回顧——歷史評述與主要貢獻[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
[4]中國地質學會.黃汲清年譜[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4
[5]張黎.中國西部科學院理化研究所始末[J].中國科技史料,1995,16(2):33
[6]章鴻釗.中國中生代晚期以後地殼運動之動向與動期之檢討並震旦方向之新認識[J].地質論評,1936,1(1):20
[7]王鈺.關於半河系[J].地質論評,1945,10(1~2):7~8
[8]李春昱.四川運動及其在中國之分布[J].地質論評,1950,15(4~6)合刊:143
[9]李春昱.雅安期與江北期礫石層之生成[J].地質論評,1947,12(1~2):125
[10]趙曉鈴.盧作孚的夢想與實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1]陳新,薛運丹.盧氏昆仲與北碚實驗區.重慶文史資料.(第六輯)[C].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
[12]張九辰.地質學與民國社會: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13]張祖林,王永,丁春旭.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空間分布的形成與發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32(1):118~124
[14]孫承烈.北碚聚落志[J].地理,1948,5(3~4)
『捌』 原遼寧煤炭管理局第一地質勘探局遼陽154大隊第一電法大隊現在叫什麼
61 新賓滿族自治縣城鄉建設勘察… 新賓滿族自治縣城鄉建設勘察… 黃紹華 0413-5022145 --
62 西豐縣建築設計院 西豐鎮大通街縣建築設計院 孫宏 0410-7843276 --
63 瓦房店軸承集團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瓦房店軸承集團基建設… 王路順 0411-5509888 --
64 瓦房店市水文工程地質隊 瓦市德林街二段二號 白雲森 0411-5612390 --
65 瓦房店市勘察測繪院 遼寧省瓦房店市"五一"路一段… 關多庫 0411-5668353 --
66 瓦房店市規劃設計院 遼寧省瓦房店市九三路129號 張中貴 0411-5612239 --
67 鐵嶺縣建築設計院 鐵嶺市惠源11號小區20號樓 王雲輝 0410-2206189 --
68 鐵嶺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所 鐵嶺市銀州區市府路10號 辛寶廷 0410-4845581 --
69 鐵嶺市煤氣勘察設計室 鐵嶺市銀州區工人街4號 崔學文 0410-4842349 --
70 鐵嶺市規劃設計院 鐵嶺市銀州區銀州路21號 王長生 0410-2851950 --
71 鐵嶺市公路設計院 鐵嶺市銀州區市府路17號 王子峰 0410-2813037 --
72 鐵嶺市風華建築設計研究所 鐵嶺市廣裕街市風華建築設計… 段保良 0410-4851590 --
73 鐵嶺市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61號 沙金亮 0410-2842123 --
74 鐵法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鐵法市建築設計院 董曉光 0410-6875610 --
75 鐵法煤業集團設計有限責任公… 鐵法市站前路 王佳才 0410-6821713 --
76 太平灣發電廠實業總公司勘察… 遼寧省丹東市太平灣發電廠 邵俊 0415-2102404 --
77 台安縣建築設計院 台安縣台安鎮光明街46號 王義平 0412-4824922 --
78 綏中縣水利勘測設計隊 綏中縣和平街東段九號 劉文生 0429-6125722 --
79 沈陽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創新… 沈陽市和平區十四緯路十四號… 溫明 024-23237604 --
80 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設計處 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設計處 白常厚 024-89152521 --
81 沈陽新天地建築設計所 沈陽市大東區凌雲街24號 陶建國 024-24830386 --
82 沈陽萬達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於洪區長江北街51號 錢元培 024-23228963 --
83 沈陽駝峰自動化研究所 沈陽市和平區和平南大街60號… 高宏 024-62035574 --
84 沈陽鐵路分局通達設計所 沈陽市鐵西區建設東路12號 王晶 024-25612944 --
85 沈陽鐵路分局丹東勘測設計所… 丹東市振興區五經街2號 宋世檢 0415-2148039 --
86 沈陽市住宅設計研究所 沈陽市瀋河區小南街六合里4號… 楊明倫 024-22911245 --
87 沈陽市政工程設計中心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南京南街… 董亞軍 024-23388737 --
88 沈陽市於洪區科教建築設計所… 沈陽市於洪區太湖街18號 賀寶軍 024-25836123 --
89 沈陽市新城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新城區飛馬街41號 徐慶德 024-89862666 --
90 沈陽市蘇家屯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蘇家屯區玫瑰街14號 王忠錄 024-89812910 --
91 沈陽市瀋河民用建築設計所 沈陽市瀋河區南通天街24號 孟慶克 024-88500958 --
92 沈陽市渾南新區規劃設計研究… 沈陽市東陵區長青街68號 張力群 024-24829822 --
93 沈陽市宏廣建築設計事務所 沈陽市大東區珠林路79號 高憲民 024-88710615 --
94 沈陽和平建築設計院 和平區南五經街雲集西一巷32… 王新利 024-23856009 --
95 沈陽市房屋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皇姑區華山路71-1號 曾榮澤 024-86412267 --
96 沈陽市法庫縣建築設計室 法庫縣法庫鎮石橋街 張宏傑 024-87125103 --
97 沈陽市東陵區建築設計室 沈陽市東陵區文萃路76號 王寶生 024-24531559 --
98 沈陽沈鐵勘測設計實業總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北站路110甲2號… 宿中泉 024-62041385 --
99 沈陽南科建築設計公司 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52號… 曾彩雲 024-86116354 --
100 沈陽礦務局設計院 沈陽市虎石台鎮沈陽礦務局設… 姚景堂 024-89872535 --
101 沈陽科通建築設計所 沈陽市和平區砂陽路926號 張淑清 024-23852701 --
102 沈陽巨亞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彩塔街11號 賈晶 024-23940467 --
103 沈陽金晨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南通天街23號 劉英 024-24133885 --
104 沈陽機車車輛廠建築設計室 沈陽市皇姑區崑山西路75號 陳仲義 024-86408607 --
105 沈陽匯龍建築設計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東濱河路128號 王寧 024-22908627 --
106 沈陽華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和平區和平北大街156號… 閆冰峰 024-23283436 --
107 沈陽電力工程設計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南經街87-89號 馬仲先 024-22840911 --
108 沈陽大學建築設計部 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21號 趙柏冬 024-62268535 --
109 清原滿族自治縣森林資源調查… 清原滿族自治縣清原鎮石花街… 楊萬生 0413-3022461 --
110 普蘭店市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普蘭店市古城子415號 姜蔚 0411-3118247 --
111 普蘭店市工程地質勘察隊 普蘭店市工程地質勘察隊 谷文廣 0411-3112245 --
112 盤錦市建築科技發展公司設計… 盤錦市雙檯子區紅旗大街17號… 孫俊成 0427-3831737 --
113 盤錦市公路橋梁勘察設計所 盤錦市市府大街28號 李煒 0427-2818729 --
114 盤錦明星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 遼寧省盤錦市鶴舞路東 劉明顯 0427-2820699 --
115 盤錦遼河化工規劃設計有限責… 盤錦遼河化工規劃設計有限責… 賀奇 0427-5855287 --
116 盤錦建築工程設計科研所 盤錦市興隆台區鶴立路8號 朱亞文 0427-2812801 --
117 盤錦電力設計研究所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台供電局院… 郝洪偉 0427-2893336 --
118 旅順民用建築設計室 旅順和平街37號 張維 0411-6612523 --
119 凌源市水利勘測設計室 凌源市紅山路西段136號 張任 0421-6822681 --
120 凌海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凌海市建築設計院 李樹生 0416-8123410 --
121 遼中縣勘察設計研究所 遼寧省遼中縣遼中鎮中心街75… 孫開興 024-87883772 --
122 遼陽縣建築設計研究所 遼陽縣首山鎮人民街33號 劉偉 0419-71713336 --
123 遼陽市冶金化學工業局設計研… 遼陽武聖路西三道街20號樓49… 楊春光 0419-2125683 --
124 遼陽市農電局設計室 遼陽市青年街5號 李曉軍 0419-2112165 --
125 遼陽市民用建築設計院 遼陽市中華大街149號 何采禮 0419-3235753 --
126 遼陽市林業勘測設計室 白塔區暗渠街52號 王昌明 0419-2131105 --
127 遼陽市公路設計所 遼寧省遼陽市新運大街38號 陳東 0419-2127220 --
128 遼陽市馮繼建築設計事務所 遼寧省遼陽市文澤區中心路17… 劉志剛 0419-4222220 --
129 遼陽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陽市勝利路51號 李德金 0419-2112247 --
130 遼寧銀珠建築設計所 營口市站前區大慶路178號 劉建軍 0417-2637407 --
131 遼寧省醫葯工程設計研究所 沈陽市瀋河區文化路103號甲9… 吳琦 024-23919209 --
132 遼寧向東化工工廠設計所 遼寧省凌源市楊杖子鎮 李福金 0421-6336266 --
133 遼寧師范大學岩土環境工程研… 遼寧師范大學岩土環境工程研… 劉國海 0411-4201439 --
134 遼寧省營口鹽業(集團)公司… 營口市站前區農貿里23號 楊玉磐 0417-3836439 --
遼寧(三):序號 院所名稱 企業地址 聯系人 電話號碼 更新時間
135 遼寧省義縣建築工程勘察設計…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建設街路北… 靳小平 0416-7722757 --
136 遼寧省醫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 沈陽市和平區五里河街8號甲2… 庄宇洋 024-23885480 --
137 遼寧省食品製冷研究設計院 遼寧省岐山中路26號 李建華 024-86860405 --
138 遼寧省石油總公司設計室 沈陽市皇姑區崑山中路1號 陳世雲 024-86211151 --
139 遼寧省清河水庫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鐵嶺市清河區 佟德本 0410-2183301 --
140 遼寧省盤錦市市政工程設計室… 遼寧省盤錦市市政工程設計室… 張繼承 0427-8220151 --
141 遼寧省凌源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凌源市凌河大街 王坤 0421-6824096 --
142 遼寧省遼陽市煤氣公司設計室… 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勞動街35… 方重 0419-2124901 --
143 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 沈陽市皇姑區寧山東路29-1號… 崔國華 024-86846840 --
144 遼寧省糧食工程設計院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寧山東路… 李本正 024-86850893 --
145 遼寧省交通科學研究院 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文萃路81… 楊雨清 024-24526750 --
146 遼寧省監獄管理局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市府大路37號 王峰 024-62100909 --
147 遼寧省機械研究院工程設計室…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 胡克明 024-86906273 --
148 遼寧省化工研究院(設計室) 大連市甘井子區七賢路一號 管連春 0411-4791701 --
149 遼寧省海城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海城市北關街田水委 岳征強 0412-3231293 --
150 遼寧省蓋州市水利勘測設計隊… 遼寧省蓋州市水利局樓內 雷希柱 0413-2637407 --
151 遼寧省撫順市水利勘測設計研… 撫順市新撫區渾河南路46號 桂武南 0413-2423764 --
152 遼寧省撫順市建築材料科學研… 撫順市順城區臨江路中段8-2號… 那萍 0413-7890509 --
153 遼寧省撫順市弘昌市政勘察設… 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禮泉路35… 楊華 0413-2425349 --
154 遼寧省燈塔市水利勘測設計隊… 遼寧省燈塔衛國路19號 劉志發 0419-8182259 --
155 遼寧省丹東市萬隆建築設計有… 遼寧省丹東市振八街22-3 宋繼斌 0415-3457619 --
156 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大連灣… 吳國棟 0411-7125116 --
157 遼寧省本溪市自來水總公司設…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解放北路… 呂洪章 0414-3845264 --
158 遼寧省北票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北票市南山街中華路3號… 尚大峰 0421-5822560 --
159 遼寧省鞍山市鞍山鋼鐵集團公…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鞍劉路10… 安殿庫 0412-6724514 --
160 遼寧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設… 遼寧省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朱峰 0410-2112784 --
161 遼寧京都建築設計研究院 和平區新華路135號甲3 戴奎 024-83380229 --
162 遼寧節能熱電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大東區東站街51號甲-7… 盧新 024-88902013 --
163 遼寧江河水利水電新技術設計… 沈陽市和平區十四緯路一號 楊萬志 024-23191227 --
164 遼寧建築標准勘察設計院 沈陽市於洪區銀山路1-10號樓… 李紹琴 024-86690342 --
165 遼寧黃埔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鐵西區保工南街108號 楊奎 024-25414483 --
166 遼寧工學院建築設計室 錦州市古塔區土英街169號 賈艷東 0416-4142720 --
16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建築設計研…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建築設計研… 殷志祥 0418-3350649 --
168 遼寧地方水電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光榮街十四緯路… 周林紅 024-23227816 --
169 遼寧渤海水泥(集團)有限責…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興工大… 魏仁田 0429-2608471 --
170 遼鎂公司設計研究所 海城市永安街40號 胡建仁 0412-3225325 --
171 遼河油田天達設計工程公司 遼河油田熱電廠 李山 0427-7859591 --
172 遼河石油勘探局水文地質研究… 遼寧省盤錦市遼河石油勘探局… 劉瑞恩 0427-7863211 --
173 遼河石油勘探局供電公司設計… 遼河石油勘探局水文地質研究… 夏長生 0427-7530893 --
174 兩錦電力工程設計處 錦州市解放路三段十八號 趙麗麗 0416-2130897 --
175 寬甸縣林業勘測設計隊 寬甸縣寬甸鎮城西 季長龍 0415-5123473 --
176 寬甸滿族自治縣佳廈工程地質… 寬甸滿族自治縣城鄉建設局 劉學龍 0415-5122797 --
177 康平縣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康平縣建委四樓 朱敬東 024-87342221 --
178 開原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開原市前進大街125號 申立家 0410-3616307 --
179 開原市工程地質勘察隊 遼寧省開原市石台街138號 趙文啟 0410-3610734 --
180 喀左縣建築設計室 喀左縣青年街建設局四樓 李東輝 0421-4823593 --
181 九三撫順市勘測設計事務所 順城區輝南路十四號 楊薇 0413-7802993 --
182 錦州鐵路分局勘測設計所 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延安路五… 吳廷俊 0416-2553563 --
183 錦州天元集團工程設計有限公… 錦州市錦朝路2號 李傑 0416-4159460 --
184 錦州市自來水公司設計室 錦州市凌河區上海路四段16號… 馬雲峰 0416-2129343 --
185 錦州市石油化工設計研究院 錦州市中央大街2段146號 徐光 0416-3155869 --
186 錦州市遼錦建築工程設計所 錦州市古塔區錦華街73號 何輝 0416-2337317 --
187 錦州市兩錦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錦州市解放路三段9號 王路平 0416-2544318 --
188 錦州市建築工程設計所 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市場里71… 文崇武 0416-3121857 --
189 錦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錦州市凌河區解放路5段14號 李林昌 0416-2127231 --
190 錦州市遼西土木建築設計院 錦州市凌河白日南里22-1號 樊福增 0416-2129105 --
191 錦州錦羽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錦州市古塔區錦華街75 王太仲 0416-2149930 --
192 錦州發電廠設計室 錦州市太和區興隆街道 趙長泉 0416-2523130 --
193 錦州城鄉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 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市場里76… 韓學廉 0416-3122958 --
194 錦西化工研究院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化工街… 王志平 0429-2709264 --
195 錦西化工機械廠土建設計室 葫蘆島連山區化機街25號 門玉良 0429-2980740 --
196 桓仁滿族自治縣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建築設… 藺惠遠 0414-8823531 --
197 葫蘆島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葫蘆島市水利勘察設計… 李丙偉 0429-3113035 --
198 葫蘆島市規劃設計院 葫蘆島市規劃設計院 鄧愛平 0429-3113840 --
199 葫蘆島市公路勘測設計所 遼寧省葫蘆島市龍灣大街21號… 陳會中 0429-3115640 --
『玖』 河南華豫之門如何參加
怎麼報名參加華豫之門的海選活動?
『拾』 蕪湖的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物探隊怎麼樣啊
哦,不好意思沒看到你的留言,物探隊離市中心約14公里,在四褐山與龍山之間回(城北),答乘3路至電廠新奧文體中心下,做大野雞(三輪車)3元可到,工作量不大,收入2000左右。在當地算中等偏上,生活無憂,但想買住房的話,難度較大,如果經濟不寬裕可以考慮在單位附近購買回遷安置房,價格較低(集體產權證,2200左右每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