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東煤地質局政研會成員

東煤地質局政研會成員

發布時間: 2021-03-10 10:22:43

❶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的獲獎成果

國家科學技術獎 序號 項目名稱 完成單位 主要獲獎人員 獲獎情況 1 陝北侏羅紀煤田榆神府區找煤成煤規律研究與勘探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勞炎明,林文英,王覺藝,白宗鏞,王緒住 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
(1)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序號 項目名稱 完成單位 一八五隊主要完成人員 獲獎情況 1陝北侏羅紀煤田榆神礦區錦界,榆樹灣井田綜合勘探技術及開采技術條件研究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 蘇時才,雷少毅,高立強,牛建國,關汝青,蔣澤泉,侯飛龍 2003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2煤田綜合勘探技術及陝北榆神礦區詳查與勘探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范立民,姚建明,劉清泉,王永岩,蔣澤泉,雷少毅 2005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3陝北煤炭基地採煤過程中的地下水滲漏及對策研究(系列論文)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 蔣澤泉 2006年陝西省自然科學學術論文三等獎 4神南大型礦區煤炭開采水資源動態及保水開采技術研究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
中國礦業大學 姚建明、蔣澤泉2011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5榆林地方煤礦安安全高效開采關鍵技術及應用 榆林市楊伙盤煤礦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
西安科技大學 蔣澤泉2013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6生態脆弱礦區礦井水資源及利用研究 陝西省地質調查院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 2014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7礦產資源高強度開采區地質災害與防治關鍵技術 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陝西省煤田地質有限公司、山東大學、陝西天地地質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范立民、寧建民、蔣澤泉、李成、陳建平、劉輝(山東大學)、張廷會、杜江麗、郝業、鄭苗苗、滕宏泉2015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 序號 項目名稱 完成單位 一八五隊主要完成人員 獲獎情況 1 陝北侏羅紀煤田榆神府區找煤成煤規律研究與勘探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勞炎明,林文英,王覺藝,白宗鏞,王緒柱,陳全福,李寶珠 1989年能源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TSP-185型配電櫃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季成豹,夏高柱,王玉森 1990年煤炭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3 中國西部侏羅紀煤田(榆神府礦區)保水採煤與地質環境綜合研究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煤水文地質局,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中國礦業大學 段中會,楊宏科,范立民,趙洪林,夏 婓 2000年國家煤炭工業局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4 神南大型礦區煤炭開采水資源動態及保水技術研究 神南礦業公司、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中國礦業大學 姚建明,蔣澤泉 2011年度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3)礦產勘探報告質量獎 序號 項目名稱 完成單位 主要完成人員 獲獎情況 1 陝北侏羅紀煤田榆(林)神(木)府(谷)區找煤地質報告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白宗鏞,王覺藝,勞炎明,王緒住,林文英,劉子勛,陳全福,趙洪林,王汝墀,潘繼光,韓樹青,延 偉,陳其祥,李 季,趙文勤,周宗余,趙雲祥,田西平,王建華,華春生 1983年煤炭工業部優秀地質報告獎 2 神木北部礦區詳查地質報告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林文英,劉子勛,陳全福,勞炎明,王覺藝,王緒住,趙洪林,韓樹青,劉世昉,趙文沛,高世賢,等 1988年能源部優秀地質報告獎 3 神木北部礦區擰條塔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葛管社,魯文宇,趙洪林,勞炎明,王覺藝,郭守營,梁佩君,等 1991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礦產勘探報告質量一等獎 4 神木北部礦區檸條塔露天區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陳全福,段中會,牛建國,勞炎明,王緒住,劉子勛,韓樹青,王覺藝,侯飛龍,趙文沛 1992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礦產勘探報告質量二等獎 5 神木北部礦區前石畔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段中會,姚建明,范立民,侯飛龍,時亞民,王彥利,蔣澤泉,許開倉,等 1995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礦產勘探報告質量一等獎,1995年中國煤田地質總局第八屆優秀地質報告一等獎 6 神木北部礦區大柳塔井田(擴大)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質勘探隊 姚建明,田曉營,魏秉亮,侯飛龍,鄧 巍,段中會,范立民,等 1998年國土資源部優秀地質報告二等獎

❷ 我的專業是煤田地質與勘查技術,請問我可以從事什麼單位

北京市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北京長地友好制圖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鐵道部專業設計院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國家測繪資料檔案館)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建設部遙感制圖中心)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北京勘察技術工程公司
北京城市空間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四維圖新導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華星勘查新技術公司
北京航天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
高德軟體有限公司
易圖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靈圖軟體技術有限公司
地質出版社
北京蒼穹數碼測繪有限公司

天津市
鐵道第三勘測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海事局海測大隊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勘察院
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
天津港灣水運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天津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測繪院
天津金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河北省
河北地礦建設工程集團冀東公司
河北省建設勘察研究院
河北省第二測繪院
石家莊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一局測繪大隊
河北省第一測繪院
河北省欣航測繪院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
廊坊開發區中油四維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國化學工程第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勘察設計院
河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冶金工業部勘察研究總院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北煤田地質局物測地質隊
河北省制圖院
保定地質圖制印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測繪工程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測繪中心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河北總隊
秦皇島市測繪大隊
地質礦產部河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
河北省水利水電第二勘測設計研究院
保定九華地質勘查測繪總院(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
保定金迪地下管線探測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
山西省基礎地理信息院
山西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隊
山西省工程測繪院
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西省第六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地圖集編篡委員會編輯部
西山煤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煤田地質綜合普查隊
山西華晉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
陽泉新宇岩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省第五地質工程勘察院

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航空遙感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內蒙古自治區電力勘測設計院
包鋼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隆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地圖制印院
包頭市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測繪院
核工業二○八大隊

遼寧省
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沈陽市地理信息中心)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遼寧省第二測繪院
中冶沈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遼寧有色勘察研究院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第一測繪院
遼寧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遼寧地礦測繪院
遼寧省第三測繪院
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
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冶金地質勘察局地質勘察研究院
大連九成測繪信息有限公司
遼寧經緯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沈陽市公路規劃設計院
遼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吉林省

❸ 河南省地質找礦新機制及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運行情況調研報告

摘要 本文在實地調研基礎上,綜合分析了河南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和找礦新機制的落實情況,總結了特點與規律;歸納了河南省國有地勘單位對於改革發展的設想;最後重點對政府投入、科技進步、礦產勘查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礦業權退出機制、地勘單位改革等現實問題,提出了思考與建議。

2012年9月5—12日,「地質找礦新機制實施情況調查研究」課題組組織有關專家,赴河南省調研地質找礦新機制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運行情況,調研組還就河南省處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關系、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研討,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建議。

一、基本情況

(一)找礦新機制實施情況

河南省從2009年初「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開始,確立了符合本省實際的「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合作搭橋、整裝勘查突破」的總體思路,積極推進構建地質找礦新機制的實踐探索。

制定政策,構建多個主體「找礦聯盟」。省國土資源廳通過不斷深化「嵩縣模式」合作互利共贏的內涵,出台《關於印發省地質勘查基金合作勘查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豫國土資發〔2011〕17號)、《關於規范與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合作勘查的通知》(豫國土資發〔2011〕56號)等相關文件,搭建地質找礦新機制的制度平台,引導社會資金積極投入礦產勘查領域,構建多種形式多個主體的找礦聯盟。

政府「投入」與社會資金合作勘查新形式。按照這種新機制,河南省礦產勘查資金投入穩步增長,政府出資成倍拉動社會資金。2011年,該省在5 片國家級整裝勘查區內總共安排重點勘查項目39 項,累計投入勘查資金約10.1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300萬元,佔1.28%,省財政投入3億元,佔29.62%,社會資金投入約7億元,佔69.10%,資金渠道來源呈多元化態勢,總的情況是「政府主導、公益和基金銜接、企業跟進」。政府主導解決了礦業權協調、不同主體利益分配、勘查成果及時轉化等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發揮了國有地勘單位主力軍作用,調動了礦山企業的找礦積極性,實現了中央、地方、地勘單位和社會各方力量的相互聯動。

(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展情況

河南省高度重視地質找礦工作,成立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領導小組,由主管副省長任組長,省發改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省國土資源廳設立辦公室,廳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承擔起地質找礦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制定規劃,統一部署地質勘查工作、統一安排礦產資源勘查項目、統一管理勘查隊伍,加大勘查資金和技術力量的投入,組織實施了財政資金、社會資金、「走出去」三個層面的地質找礦工作,成效顯著,其中在伊川盆地非常規資源、通許含煤層、小秦嶺深部金礦、欒川鉛鋅多金屬礦及駐馬店新蔡鐵礦等勘查項目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整裝勘查區設置情況

河南省在2009年就實施了「嵩縣礦集區整合勘查」,它是根據礦床形成規律,對位於同一成礦帶、同一成礦系統或處於一個礦集區一定范圍物化探異常區內的若干個探礦權的勘探項目,進行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工作部署、統一組織實施的一種勘查形式,做到各種要素有效整合(礦業權整合、勘查資金整合、工作項目整合、勘查技術力量整合、勘查成果整合、成果按股份分配),以期實現大項目、大投入、新機制、大突破。

河南省在2010年初確定了全省88個非煤炭礦產重點勘查區,總面積達22263km2,佔全省成礦區總面積26%。此後,按國土資源部部署,設立了5個國家級整裝勘查區,將原設重點勘查區中的44個涵蓋其中,總面積31718km2,占該省成礦區總面積70%~90%,包括了該省鐵、鉬、鉛鋅、金、銀、鋁土礦等重要成礦帶。

(四)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河南省在處理好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方面認識統一,政策到位,投入增加,取得明顯效果。

河南省永城市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生態建設環境保護「雙贏」樹立了樣板。目前河南省在推廣宣傳永城經驗,對全國具有積極的示範意義。

二、地質找礦新機制運行特點

在地質找礦大討論中,河南省將認識和實踐相結合,創造了整合勘查的「嵩縣模式」。近年來,在貫徹落實地質找礦新機制中,又有新的發展。

(一)政府投入與社會資金合作勘查

河南省近年在「嵩縣模式」基礎上,創造了省地勘基金和社會資金合作勘查的新形式。近幾年政府出資從事地質找礦的力度很大,投入財政資金16億元,採用合作勘查的方式,拉動社會資金30億元。主要做法是:在同一個地質項目中,政府與企業、地勘單位聯合出資,按出資比例,形成股權結構。

1.合作勘查

(1)合作勘查項目的起步,主要限制在礦業權空白區,必須從預查開始。

(2)對已有礦業權區的礦業權人提出申請,要求與省地勘基金合作勘查,可以不受勘查階段的限制,但是原有礦業權在合作之前,必須進行價值評估確認。

(3)合作勘查的終止階段,可以進行到普查、詳查,必要的可以做到勘探。

2.合作勘查單位的資格

對於不同礦業權的空白區(地面上的礦業權空白區、采礦權證平面范圍下同礦種的礦業權空白區、采礦證平面范圍下不同礦種的礦業權空白區),有區別地選擇不同類型的企業、單位進行投資合作、聯合勘查。

3.合作勘查項目的股權比例及辦證主體

(1)合作勘查各方經協商確定各自出資比例,依照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原則,簽訂合作勘查合同(協議)。其中,省地勘基金投入原則上不低於30%。

(2)合作勘查區設置的探礦權,按投資比例將股權固化到合作各方,地面的礦業權空白區初期探礦權,由省國土資源廳委託省屬國有地勘單位申請辦理。省屬國有地勘單位及其全資公司對所有新立預查項目均可參股,其比例暫定為不低於10%,不高於40%。

4.合作勘查項目的管理

(1)合作勘查項目承擔單位,由省國土資源廳通過招標形式確定。同一整裝勘查區原則上只能由一個國有地勘單位承擔,勘查工程施工除外。

(2)合作勘查項目要進行總體設計,經合作各方共同審定,確定投資額度後分年度實施。優化設計方案須經專家論證後,徵得合作各方同意。

(3)合作勘查的出資方式原則上應為現金,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

(4)項目承擔單位和勘查施工單位,要加強對項目資金和技術的管理,嚴格遵守財務會計制度和技術規范,並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和出資方的檢查監督。

5.合作勘查項目的成果處置

(1)合作勘查的各方必須簽訂勘查合同。勘查合同要按照國家和省政府有關礦業權出讓管理規定,約定未來礦業權處置方式。

(2)合作勘查成果可以部分或全部出讓。出讓時,同等條件下,合作方有優先購買權,各優勢企業有優先受讓權。

(3)對於已設采礦權深部的勘查成果,原則上應有償配置給符合整合主體資格、參與合作勘查的在上部開採的礦業企業。

(4)對沒有查明礦產資源儲量、沒有進一步勘查意義的合作勘查項目,經專家及合作各方共同審定後可予以終止。所余資金,按投資比例退回。放棄勘查的區域為社會公有。

這種合作勘查,較好地解決了政府基金獨立運作所出現的諸多矛盾和難題。比如:①它解決了政府基金獨立找礦對商業跟進所產生的「擠出效應」,如今是多種資金並進,不存在誰擠出誰的問題;②它解決了政府基金獨立找礦對承擔技術勞務的地勘單位,所產生的「打工仔」效應,如今是地勘單位也有了自己的股份,為自己找礦;③它解決了政府基金獨立找礦,在獲取找礦區塊上,在礦業權的核算上的不公平競爭。如今是一個精英主體,享受相同待遇,執行相同制度;④它解決了政府基金獨立找礦在一些領域(比如已設礦業權深部)難以進入的障礙,如今通過合作勘查都可以順利進入。

(二)「訂單找礦」與「風險定投」

「訂單找礦」就是地勘單位以自己所擁有的礦業權為目標,吸引對礦業權有需求的礦山企業投資,實現優勢互補。被吸引的企業,一旦看中這個礦業權,並願意先支付一定的投資,讓地勘單位自主地去繼續開展勘查,便通過訂單的形式,認購了這個礦業權,勘查完成之後,如果找到了預定者所需要的礦產資源,預付的投資者即可按評估價優先獲得這個礦業權。

「風險定投」是在「訂單找礦」的基礎上,把供給和需求雙方都做大,構建堅固的信用基礎。供給方是以地礦局為單元,不僅有雄厚的技術力量,而且有經濟實力,特別是有很多礦業權(他們叫「綜合礦權包」);需求方則是有實力的礦山企業組建的投資公司,他們對可供開發利用的礦業權有廣泛的需求,一旦達到詳查,即可收購,他們所需要的是地勘單位成果迅速轉化。

這種「風險定投」,實際上是一種融資形式。出資方給地勘單位的投資,相當於「預付款」或無息貸款。地勘單位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雙方是債權和債務的關系。但是這種預付款,進入地勘單位之後,就是該單位的法人財產權,完全可以自主使用,不受提供資金一方的干預。所以地勘單位可以自己決定找礦目標礦種、找礦計劃,有完整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形成了「用自己的錢,給自己找礦」的機制,徹底擺脫了「打工仔」的處境。

「風險定投」這種融資形式有其獨特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它的使用周期比較長(5年),使用的范圍和探求的目標沒有嚴格的限制。這完全適應於礦產資源勘查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的特點。地勘單位在利用這些資金找礦過程中,可以有一個總體的、長期的、全面的謀劃,有廣泛的活動餘地,有利於提高找礦效果。

(2)它是以借貸的形式出現的,是債權主體,不是股權主體。而且這個債主,所要償還的不是現金,而是可供他們開發利用的礦業權。這就使傳統的地勘單位在經營思想上必須轉型,由只注重提供地質成果的數量,轉到提供有現實利用價值的礦產資源,以便償還債務。如果取得的地質成果債權人不要,那將陷入破產的邊緣。這是巨大壓力,也是最有效的機制。

(3)它主要是以擁有較多的礦業權、地質信息和找礦技能為信用基礎。這就必然要求地勘單位要重視礦業權的獲得,重視找礦技能的提高。

三、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與整裝勘查的幾個特點

(一)地質調查成果為地質找礦突破科學部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該省在「九五」末已完成了1:20萬、1:25萬的區域地質調查、區域物探、區域化探、區域水文與地質環境調查,實現全覆蓋;1:5萬區域地質調查及物化遙調查已覆蓋了重要成礦帶和重要經濟區;對東秦嶺—大別山構造帶的基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十五」後期又啟動了農業地質、城市地質調查;「十一五」期間,新領域地質服務工作得到迅速發展,同時,礦產勘查工作向新礦種、新領域延伸;持續的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和科學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地質資料信息,為該省找礦突破方案制定和科學部署提供了堅實的依據和支撐。

(二)遵循地質工作規律部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該省找礦突破工作部署比較全面、協調,主要表現:一是部署既考慮突出礦產勘查,又考慮加強基礎地質調查,把地質調查真正視為前期性、基礎性工作,以保障礦產勘查的可持續發展。二是既考慮重要礦產,也考慮一般礦產勘查;既考慮金屬礦產勘查,也考慮非金屬礦產勘查,從保障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市場需求平衡,來考慮礦種勘查的平衡部署。三是既考慮加強礦產勘查,提高增量補給,也重視礦產的綜合利用,集約節約利用,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障供給。四是既充分發揮現實地質找礦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工作,又針對當前部署重大基礎地質理論與科學研究、關鍵技術突破及應用等;地質工作部署總體上反映了既滿足當前地質工作及找礦突破,又考慮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既考慮局部突破,也考慮整體協調發展的思路。

(三)整裝勘查是礦產勘查找礦突破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平台

該省重要礦產勘查是按固體礦產勘查和老礦山找礦兩大部分部署展開,而固體礦產勘查又分為「整裝勘查」區、重點勘查區、一般勘查區三個層次進行的。

整裝勘查組織合作形式多樣。根據針對老礦山深部外圍的整裝勘查、煤下鋁土礦勘查、重要成礦有利區域礦權空白區整裝勘查、同一礦區(帶)礦業權密集區整裝勘查、優勢礦業企業資源需求情況和特點,合理組織並採取多種形式合作勘查和利益配置,以調動各方面參與整裝勘查的積極性。

(四)地質找礦突破實踐推動了地質工作的發展與轉變

根據該省地質工作研究程度較高而又大面積第四系掩蓋區及深部地質研究不足的情況,該省有些地勘單位提出了地質工作逐步實施以地面工作為主向三維調查發展,以基岩區為主工作向覆蓋區發展,以生產型為主向生產服務型發展,以隨生產項目研究向前瞻性研究發展等推動了地質工作發展。

四、國有地勘單位現狀及改革發展設想

(一)基本情況

河南省國有地勘單位主要分屬河南省地勘局、河南省有色地礦局、河南煤田地質局及河南省核工業地質局等。截至2011年底,省屬國有地勘單位有35個,人員28993名,其中在職職工14331名,離退休14662名。省屬地勘單位在找礦突破行動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他們不僅承擔了該省絕大多數財政出資和社會資金的礦產勘查項目,而且積極拓展省外市場,在新疆、西藏、內蒙古等10多個資源豐富省(區)建立了資源勘查基地,部分地區已取得找礦突破。此外他們還積極走向非洲、美洲、澳洲、中亞及東南亞等地區進行礦產勘查,其中多個國家找礦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為我國資源戰略做出積極貢獻。與此同時,該省地勘單位還利用自己專業優勢,積極服務,投身社會公益事業。

(二)改革發展設想

河南省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思路是:貫徹中發5號文件精神,遵循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步驟和要求,按照「精幹過渡、以建促改」的基本思路和堅持「分類指導、分業推進、分級組織、分步實施」的工作方針,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

(1)建設好精乾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即公益一類)。理清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關系,健全省級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為地方政府決策、國土資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綜合服務。

(2)建設好精乾的商業性地質勘查隊伍(做好地勘企業)。按照「一局一集團、一隊一公司」的架構,引導地勘單位建設壯大各種類型的國有地勘企業、合資合作企業等,適時組建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和開發的匡有地勘集團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作。

(3)過渡好國有地勘單位(公益二類)。通過「精幹」隊伍,使地勘單位逐漸分離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過渡期國有地勘單位職能定位:繼續作為財政投資地質找礦的主力軍,保證財政撥款渠道不變,對取得突出找礦成果的地勘單位予以獎勵;負責離退休職工管理、基地管理、授權監管國有企業資產。在過渡期內嚴格控制地勘單位隊伍規模,基本上不再新增事業編制人員。同時,剝離其社會職能,將所屬學校、醫院等,按在編人員、佔有資產狀況整建移交地方。

五、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幾個問題

(一)關於規范政府投入完善地質找礦新機制的問題

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新機制,使地質找礦投入保持持續增加,需要研究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的關系,重點是研究政府投入的問題。

要健全完善地質找礦新機制,規范政府投入,明確功能定位:①「公益先行」做的是礦產資源調查和資源潛力評價等公益性地質工作,政府財政投入,費用核銷;②「基金」的設立是為行使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當前我國尚未形成)的功能。對於找礦風險大的社會資金不願投入的地區(區塊),通過「基金」投入工作,降低找礦風險,使社會資金有意投入,而對於社會投資意願進行商業性勘查的工作地區(區塊),「基金」不該去投入工作。「基金」作為周轉金要有保值的機制。需要進一步界定「基金」的功能定位;③政府投入找礦的資金是政府作為出資人投入的資本(國有資本),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政府不能直接投資找礦,政府投資作為國有資本可投入到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國有資本股份)以及企業化的地勘單位。承擔商業性礦產勘查的主體是企業,承擔礦產資源勘查的企業要擁有礦業權;④目前收取的「價款」已不是原來文件的內涵,發生了異化,實際是炒賣資源,不少省(區)甚至出現空白地也收探礦權「價款」的現象,更是沒有道理,因此要進一步明確價款的內涵及其功能定位。

(二)關於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地質找礦突破的問題

依靠科技進步,實現找礦突破,才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真正意義上發展方式的轉變。調研中相關單位反映了依靠科技進步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制度和政策層面的建議,他們認為國土資源部頒布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方案》中,對依靠科技進步推動找礦突破的政策不明確、措施不具體,基層反映強烈,建議部在總結推廣河南等省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依靠科技進步推進找礦的有關政策措施,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資金無處投放、項目低水平重復的問題,解決目前一些傳統地質理論指導效果不明顯,一些傳統的、過時的技術方法造成地質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

(三)關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問題

河南省近年來持續探索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新突破,獲得了新啟示。建議國土資源部總結推廣河南省經驗,處理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關系。對於形成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基地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的補償主體是政府;礦區勘查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補償主體是企業。

建議國土資源部盡快研究綜合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辦證問題,制定相關政策和技術規程,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勘查、綜合開發。

(四)關於建立完善探礦權退出機制的問題

河南省反映,部分縣、市礦業權面積占其國土面積70%以上。但多數探礦權是由經濟實力差、以運作礦業權為目的的小型企業登記,相當部分探礦權人沒有開展地質勘查工作。而剩餘的空白區,找礦潛力小,且難以整裝勘查。在進行探礦權整合或開展深部找礦時,這些探礦權人不是漫天要價,就是不願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很難協調。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完善礦業權管理促進整裝勘查的通知》規定,「不參加整合又達不到整裝勘查要求的探礦權人,由整合主體給予合理的補償後退出。」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無法律政策依據而無法推進。因此,必須建立退出機制,有法律法規依據,有合理的補償標准。這樣既能解決「圈而不探」的問題,又能解決整裝勘查中的相關問題。

(五)關於解決地勘隊伍屬地化改革的遺留問題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河南地質勘查院反映,由於該院未屬地化,在省財政廳沒有單位賬號,不能承擔河南省「兩權」價款項目,由於缺少地方配套資金,申請「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地勘基金項目」和國土資源部「國外風險勘查項目」也受限制,當前地質找礦任務繁重,項目很多,該院由於體制的原因,接不到任務,技術力量和裝備處於半閑置狀態。

河南省核工業地質局屬地化後,隸屬於省國防科技工業局,而現在該局不僅從事鈾礦地質找礦,已經形成了地質礦產勘查、工程建設、地質產品生產為主的三大產業,而且在金、銀、鉛鋅等找礦上取得重要成果。但他們感到目前管理體制不順,不利於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希望歸口管理。

以上問題的存在,影響地質找礦事業,也影響地勘隊伍的發展和地質職工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建議在這次貫徹落實中央5號文件中,理順管理體制,解決1999年改革中遺留的問題。

(原載《地質工作戰略研究參考》2012年12月25日,作者與余養力、王希凱、陳元旭、張興合作撰文)

❹ 山西煤炭地質局局長是誰

8月25日下午,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召開全局幹部大會。省委組織部副部回長張葆、組織部企答事業幹部處處長張培良、省煤炭地質局新任局長王學軍、新任黨委書記潘增武出席了會議,張葆副部長作了重要講話。會議由省煤炭地質局黨委書記白秀平主持。
會議宣布了省委省政府關於省煤炭地質局主要領導幹部的任免事項,決定王學軍同志任省煤炭地質局局長,潘增武同志任省煤炭地質局黨委書記。

❺ 我國煤炭勘查的幾個前沿問題

針對煤炭地質勘查研究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我國煤炭地質勘查雖然研究成果較多,但是由於手段多樣化、技術的差異性、區域地質條件不均性以及實際操作的差別造成了以上存在的幾個問題,綜合分析來看,我國煤炭地質勘查技術與方法仍需加強以下幾個研究方向:

1.煤炭地質勘查階段劃分研究需要重新釐定

我國現行的勘查階段劃分仍然沿襲前蘇聯的四分法。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勘探階段對礦井地質條件的查明程度與安全高效礦井建設的需求依然有很大差距,難以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煤炭工業建設規劃需要。實際上,煤炭地質勘查是為礦井建設和生產服務的,勘查技術主要進展、礦井開采地質條件綜合勘探效果更多的體現在礦井生產實踐驗證中。因此,包括建井和生產階段的補充勘探是勘查工作的繼續,無疑屬於煤炭地質勘查范疇。建議將煤炭地質勘查工作劃分為5個階段,制定補充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技術標准,並將其納入重新修訂的煤炭地質勘查規范中去。

《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中,要求煤炭地質勘查遵循以煤為主、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的原則。但是,在煤炭資源地質勘查手段、工程量布置和控製程度等方面上,均是以鑽探手段為主要依據,按照幾類(針對構造復雜程度)幾型(指煤層穩定程度)確定勘探類型,對最終階段即勘探(精查)階段的要求也僅是「詳細查明先期開采地段內落差等於和大於30m的斷層、詳細查明初期采區內落差等於和大於20m(地層傾角平緩、構造簡單、地震地質條件好的地區為15~10m)的斷層」。

深部煤炭資源的賦存條件,一般情況下要比淺部復雜;新建礦井多為高產、高效礦井,綜合機械化生產對煤礦地質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查明斷距3~5m的斷層、幅度5m左右的褶曲、陷落柱和采空區的空間分布等。因此,現行規范對於深部煤炭資源地質勘查的手段比較單一、勘查精度要求整體偏低。

如何提高勘查精度,從規范上提高精度要求,成為當代煤炭勘查工作解決的前沿問題。

2.加快煤炭空白區勘查,滿足優質煤炭基地建設和礦井生產接替需要

我國西部煤炭地質勘查空白區相對於東部較多,其勘查程度低,開發工作滯後,經濟可采儲量嚴重不足,具有重要的勘查潛力。因此,煤炭地質勘查要以新的成礦理論為指導,採用先進的勘查技術手段和設備,對該類型地區進行研究,及時准確地發現新的煤炭資源,為國家經濟安全發展提供新型能源基地。

3.加大深部煤礦床精細勘探技術研究

由於勘查程度低,對深部煤炭資源賦存狀況和地質條件掌握程度差。從已進入深部生產的礦井看,隨著採煤深度增加,高水壓、高地溫、高地壓、高瓦斯問題日趨嚴重,地質構造愈來愈復雜。未來深部礦井均是高產高效礦井,為開發利用深部煤炭資源,將開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必須掌握煤礦區、礦井、尤其是采區、工作面的地質條件。為此,以物探方法為先導,配合基礎地質勘查手段,結合其他勘探手段,提高深部煤岩層精細構造和災害源探測能力與精度。

4.加快資源勘查、礦井建設、煤氣安全開采一體化和環境保護四位一體化研究步伐

煤炭地質勘查是煤氣共採的基礎。煤田勘查堅持統籌規劃、協調開發的原則,從普查階段開始就將煤層氣勘查評價與煤勘查有機結合起來,統一部署、同時設計、同時組織施工,進行一體化勘探、綜合評價。對煤層氣有利區塊開展試井和小井網勘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研究院研發的地面鑽孔煤層繩索取心裝備和煤層氣含量快速測定技術,大大降低了逸散氣的體積,通過實驗室適當加溫和連續解吸,以提高煤層氣解吸速率,在幾小時至幾天內可以獲得煤層氣含量。與自然解吸法相比,其結果准確率超過90%。同時,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研究院根據我國煤田地質條件和儲層物性特徵,對從美國引進的煤層氣注入/降壓試井設備進行改進,配合無污染鑽井液,減少了試井工程對儲層的傷害,提高了煤層原位瓦斯含量、成分、儲層壓力、滲透率和原地應力的測試精度。藉助自主研發的開放式煤層氣試井軟體,實現了煤層氣工程設計、數據處理、結果分析、報告生成的自動化。

5.與煤伴生的微量元素勘查研究

20世紀50~70年代,煤地質工作者對與煤伴生的U、Ge、Ga等有用元素進行過調查。8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資源開發中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重視,查明煤中有害元素種類、含量及分布特點,研究它們的地球化學特性等成為煤炭地質勘查的重要任務之一。趙峰華根據環境質量標准確定了22種與環境密切相關的、需要特別關注的元素,並通過燃煤產物淋濾實驗研究了它們的賦存機制。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化工研究院對我國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441個煤礦1018個煤樣進行了31種微量元素抽樣調查,全面地展示了大中型煤礦高硫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的基本特徵。竇廷煥等研究了東勝-神府煤田16個精查礦井中有害微量元素時空分布,並評價了其環境意義。中國煤田地質總局、原地礦部等一些單位相繼完成了全國主要煤礦區煤的物質組成、元素組成、微量元素時空分布規律、賦存狀態、富集因素和成因類型調研工作。2000~2003年,中國煤田地質總局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將煤岩學、煤化學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理論與潔凈煤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開展了中國潔凈煤地質研究。通過煤礦開采和煤加工、洗選、燃燒試驗,篩分出煤中11種潛在有毒有害元素作為環境評價指標,得出了它們在煤中的危險豐度;研究了潛在有害元素,特別是As和Hg在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中的遷移、富集、轉化、再分配,及其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影響,為優化潔凈煤技術,改善環境質量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與煤伴生的有益元素成因與成礦機理研究取得較大進展。代世峰等總結了華北和黔西若干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研究了鉑族元素豐度、配分模式及來源。代世峰還研究了內蒙古烏干達煤礦9煤層黃鐵礦桿狀菌落,指出菌藻類等低等生物對Cu、Ni、Zn元素富集有重要貢獻。李宏濤等採用多種分析方法,發現東勝煤田砂岩型鈾礦床中磁鐵礦-黃鐵礦-方解石間具有成因聯系,認為球狀次生磁鐵礦是烴類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本區鈾礦和油氣勘探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樊愛萍等將煤盆地演化與成礦作用結合起來,指出東勝煤田砂岩物性受成岩過程和成岩環境控制,氧化-還原、酸性-鹼性過渡帶有利於鈾元素在直羅組砂岩中富集成礦,這與周巧生等、楊殿忠等對吐哈盆地與侏羅紀煤有關的砂岩型鈾礦床成礦作用的研究結論相似。

6.物探手段探測能力和精度急待提高

高產高效礦井建設是以豐富的資源優勢、可靠的開采地質條件和先進的採煤設備為前提。隨著煤礦生產機械化、集中化水平的提高,生產能力與規模的不斷擴大,礦井生產對地質條件的查明程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無論是深部資源勘查還是淺部生產礦井補充勘探,精細查明影響礦井生產的主要地質因素是解決採掘方式與地質條件之間彼此適應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淺部勘探即使地震地質條件適合,三維地震勘探解釋H(落差)>10m脆性斷層的驗證准確率達90%以上,H=5~10m脆性斷層的驗證准確率為75%~80%,H=3~5m斷層的驗證准確率僅30%~40%。對於地震條件復雜的地區,探采對比准確率更低。層滑斷層和H≤3m的脆性斷層基本上屬於三維地震勘探的盲區。因此,三維地震技術對構造的探測精度和可靠性不能完全滿足現代化礦井生產的要求。

❻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的領導成員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的領導成員如下:

武國強
副巡視員

武國強,男,漢族, 1968年8月出生,山西夏縣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巡視員、耕地保護處處長。

主要任職經歷:山西省地質礦產廳資源處(礦產儲量委員會辦公室)科員、副主任科員,工程師;山西省國土資源廳規劃處主任科員、督察處副處長、廳辦公室副主任、調控處長、耕地保護處處長;副巡視員。

❼ 馬杏垣的學術貢獻

創建解析立學派
馬杏垣院士對前寒武紀古老地殼和變質岩區構造研究的持續研究時間最長、研究成果最為豐富,培養出的人才也最多的方面。他深知,研究前寒武紀古老變質岩石的構造,不僅是解決國民經濟對礦產資源要求的地學基礎,也是認識岩石圈結構構造、探索地球早期歷史和起源的關鍵。從他在蘇格蘭北部做博士論文搜集資料開始,50年來他從未間斷過,「求太古之奧秘,窺元古之真諦」成為他不倦的執著追求。他以重點深入、點面結合的研究方法,帶領他領導的科研集體,以五台起家,嵩山為續,東至膠遼,西抵太華,北涉冀蒙,南進康滇,中國絕大多數前寒武紀變質岩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特別是在那動盪的歲月,他雖身處逆境,仍矢志不渝,十上嵩山,斷斷續續22載,終於克服了重重的自然和人為的困難,在1981年出版了《嵩山構造變形——重力構造、構造解析》專著和發表了其他相關論文,受到地質界一致好評,被譽為研究之範本,並獲得了地質礦產部首批科技成果二等獎。於1983年,又在那裡召開了「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現場會」。同年,國際前寒武紀構造演化學術會專門組織中外專家赴嵩山考察。中國地學前輩黃汲清院士讀了這部著作後,興奮地寫信向他祝賀,說該書「闡述令人信服,確是中國地質界之重大貢獻」。國際地科聯構造委員會主席Zwart教授也同樣予以高度贊揚。
在研究中國前寒武紀地質方面,眾多學者側重從研究變質岩石學入手,但他的研究則以研究變形構造為其特色。他強調變質岩石的形成,是當時構造熱事件的必然結果,是地殼深層流動的產物;變質地體的形成,前寒武紀大陸克拉通的演化是一個不斷發展和不斷組合的過程。早在60年代,他就從華北地台上變質岩區構造研究出發,深透地洞察到,華北地台原先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大陸克拉通,而是由若干變質地塊和變質褶皺帶組合而成的。他曾用「萌地台」、「萌地槽」,「原地台」、「原地槽」等概念,形象地描述中國東部前寒武紀不同構造單元的性質和演化。並指出:正是由於中國古老變質基底的構造復雜性,才導致中國大陸構造呈現出「台中有槽、槽中有台」的復雜圖像。這創造性的認識,在他的《中國東部前寒武紀大地構造發展的樣式》等一系列論著中得到反映,並在1978年全國第一屆科學大會上獲獎。到今天,有些提法雖已有所不同,但他的這些從實際出發而得出的認識,仍然在影響著中國前寒武紀大陸地殼的研究。為前寒武紀變質構造研究而奮斗終生的他,卻從未固其所得、定其所識,又以他敏銳的目光,注意到板塊學說對前寒武紀大陸地殼研究的重大影響,並不斷用更為鮮明的活動地球觀深化這門學科的研究。他撰寫的《中國前寒武紀構造格架及研究方法》等專著,重點闡明了他對變質構造成因機制的認識。在他古稀之年,仍在為他的《中國前寒武紀》(英文,國外出版)巨著不倦地工作,為中國前寒武紀變質構造研究走向國際而奮力拚搏。
馬杏垣院士長期在中國區域地質、構造地質和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的研究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在他從事構造地質學研究的生涯中,早期受施蒂勒「比較構造學」影響,但他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注意到,傳統的比較構造方法有很大局限性。雖然人們區分各種構造和構造類型就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去鑒別,去進行分類;然而,只有應用辯證法,才能對構造現象的內在矛盾運動作出科學的解析。為了探索和建立構造地質學新體系,早已離開教學崗位的他,仍然以很大精力致力於構造方法學的研究。在這一過程中,他十分關注國外先進方法學的進展,從早期蘇格蘭地質學家創立的幾何分析,到以後的Ramsay為代表的應變分析,Hansen為代表的應變相分析,以及Hobbs、Davis等對構造地質學的系統論述,他都以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的態度去研讀,並以銳敏的洞察力從中發現其精華。通過自己的著述,結合中國構造實際,他把創建的構造解析方法介紹給國人,以《嵩山構造變形》、《變質岩構造工作方法》、《解析構造學芻議》等專著系統論述了構造置換、疊加和構造序列等一系列重要的地質概念。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構造方法學。他指出:「提出解析構造學是為了探索地質構造教學的一種新體系。」建立起一個能把辯證唯物主義應用於地質構造研究的、以分析地殼內在矛盾為核心的、運用當代最新構造解析方法研究所得的構造學。他倡導:「需要在高度活動的動力地球構造觀的指引下,用新的構造方法學,去進行新一代的地質構造實踐。」系統地提出:尺度,層次,構造變形場,岩性介質,疊加,置換,序列……等解析構造的八項基本原則。他強調,全面的構造解析應該做到分解與綜合的統一,把地球構造當作一個系統來研究;應當把國外將復雜事物分解為簡單要素來研究的方法與李四光先生有關構造體系的思想結合起來;從而把中國的地質構造研究帶進了一個以辯證唯物構造觀為指導的、以現代系統科學方法為特點的多尺度、多因素、多體制和多世代構造的全方位動態分析的新領域。河南嵩山、北京西山、大別山、中條山、康滇和贛北等地的實踐,使他的這一學術思想得到進一步充實與發展。
花甲之年作貢獻
1978年馬杏垣教授參加了首次「全國科學大會」並獲得獎勵;這一年他被推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因此,這一年不僅是中國前途命運的轉折,對馬杏垣院士來說也是一生中的重大轉折。從武漢地質學院(原北京地質學院)奉調國家地震局,擔任國家地震局副局長,兼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已是近花甲之年的馬杏垣教授,追溯數十年走過的革命、教育和科研的坎坷道路,內心感慨萬分。雖然從學術地位上看,數十年的辛勤耕耘和追求,他已是譽滿全球的著名地質學家,他自己或與同事一起先後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其中有六部論著。他擔任了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兼任《地質論評》、《地震地質》等雜志副主編、主編,全國政協委員,同時擔任過「國際地震危險咨詢委員會」委員。在當年的國家地震局春節座談會上,他激情滿懷,賦詩一首:
年近花甲逢轉變,地震戰線獻余年。
重視實際求實是,四化建設做貢獻。
以詩銘志,表達了他在夕陽歲月中的壯志豪情。他又開始在新的地震學術領域中辛勤耕耘。
經過了反復深入的調查研究,馬杏垣院士抓住了中國地震活動與第四紀以來的盆地構造有著密切的時空聯系這一特點,把開展對大陸的裂陷作用和伸展構造與地震關系的研究作為主攻方向,開始了地震地質領域中新的探索。過去,他精於前寒武系的構造地質研究,包括燕山、五台山、中條山、嵩山、太行山、秦嶺、大別山乃至整個中國東部的前寒武紀的構造演化的研究。從地層層序的對比和劃分,構造形跡和構造要素的組合和解析,尤其是對重力滑動構造的構造體制、運動方式、形成機制和動力來源的精闢研究,這些地質構造學領域中獨樹一幟的重要學術思想,很快就在石油、煤田和工程地質等領域中引起極度的重視,並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由前寒武紀到第四紀,對時隔幾十億年的漫長地質年代,他以頑強的毅力和艱辛的探索,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在短短的幾年裡,他又陸續發表了《中國的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英)、《華北新生代地塹系》、《論滑覆與岩石圈多層次滑脫構造》等論文。以深部重力均衡調整和熱對流作用產生的垂直運動,導致表殼不同層次的水平擴展和橫向位移為理論基礎,結合中國具體的裂陷和伸展構造實例,深入討論分析了不同的構造特徵、形成機制、發育歷史,以及它們和地震活動的聯系,此外,他還積極指導和鼓勵他的研究生們在變質岩構造和岩石學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對「多震層」、深蝕斷層帶和「古震源實體」構造的深入研究,開辟了地震成因研究的新途徑。
當時,馬杏垣院士又指出了塊體構造的研究方向,通過亞板塊和塊體去闡述中國的岩石圈動力學。他認為塊體轉動在中國整體構造變形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對地震預報和減輕地震災害來說,運用塊體模型和均勻彈性模型截然不同。因為在塊體模型中變形和應力的格式受相對強的塊體與較弱的斷裂帶控制。這個模型預測的應力應變表現與均勻彈性模型不同。塊體模型可以得到構造、地震及古地磁數據的驗證。為此他為研究生選擇了滇西、阿爾金、華北三個地區開展了塊體轉動方面的深入研究。
岩石圈動力學樹豐碑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馬杏垣院士在地質科學上的許多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和組織領導才能,尤其是他一直站在地學研究的前沿,贏得了國內外地質界同行的尊敬和贊譽。在擔任國際岩石圈計劃委員會執行局委員,國際地質科學聯合委員會構造委員會委員,岩石圈計劃喜馬拉雅委員會主席期間,在促進和組織國內及國際間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方面作出了許多積極的貢獻。
1982年為配合「80年代國際岩石圈計劃」,馬杏垣院士作為國際岩石圈計劃委員會執行局委員向國家地震局建議編制中國岩石圈動力學圖集,並出任主編,他以滿腔的熱情,決心為此作出貢獻。作為當時的重點項目,組織了國內31個科研教學單位近200名科學家協同努力,共同完成各類序圖、地質基礎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專題圖,以及新構造變動、地震活動、各省(區)地震構造及分區岩石圈動力學特徵圖共68幅。1∶400萬中國及鄰近海域岩石圈動力學掛圖一幅,以及作為說明書的中英文專著。在完成如此浩繁的編圖工作中,馬杏垣院士不僅在圖集的整體設計和總的指導思想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並努力使之體現到每一幅圖件的資料選取、內容表示和表現方式上,而且在組織領導工作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為了使圖集能更好地表達岩石圈動力學的研究主題,並且盡可能多地反映實際資料和有關參數,他採用了多手段、多層次組合和綜合的表現形式,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在1985年召開的評審會上,數十名國內著名專家一致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圖集是「目前國內岩石圈動力學研究方面編成的第一部大型地區性綜合圖集,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及重要的科學價值」。這一成果已被授予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圖書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並被國際岩石圈計劃委員會列為經典出版物,被美國國家科學院圖書館收藏,體現了中國對國際岩石圈計劃所作的貢獻。
「全球地學大斷面的編輯和綜合研究」是80年代國際岩石圈計劃後五年的又一全球性的綜合研究項目。馬杏垣院士率先組織各方面人員編制出中國響水—滿都拉地學大斷面的草圖,在前蘇聯伊爾庫茨克的國際地學大斷面協調會上展示,受到各國科學家的重視。雖然當時他已臨近古稀之年,身體條件已明顯不如從前,但是為提高中國地學研究水平,共享國際研究的成果,他又擔任了「國家地震局地學大斷面的編制和綜合研究」主編,成為地震局系統6條斷面的編制和研究的總帶頭人。他不僅從整體學術思想和組織領導方面花費了大量精力,而且兼做其中1條地學斷面的編制和研究工作,以作表率,引導大家從新的學術思路和新的理論加以認識和研究,以便趕上或接近國際地學的研究水平。鑒於他的嚴謹的學風和科學態度,他作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家和實幹家而受到了同行的尊敬和擁護。這6條斷面均獲國際地學斷面委員會評審通過和統一的國際編號,在國際上已出版的二十餘條斷面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並獲國內外著名學者的高度贊賞,被授予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國際地學界著名科學家對馬杏垣院士這兩項成果給予的高度贊譽,國際岩石圈委員會主席K.福格斯(Fucks)1989年8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28屆國際地質大會期間說:「馬杏垣教授主編的《中國岩石圈動力學圖集》對國際岩石圈計劃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為其他國家編制這類圖件建立了範例。……為所有研究岩石圈動力學的科學家提供了很實用的參考資料」。
國際地學斷面計劃委員會兩任主席J.W.H.蒙格(Monger)和H.J.格茨(Gotze),對馬杏垣院士主編6條總長八千餘公里的地學斷面的評價:「以馬杏垣教授為首的科學家為全球地學斷面計劃(GGT)做出了最出色的成果,你們的斷面顯示了科學上的高水平,並為岩石圈的結構演化和動力學提供了重要輪廓,全世界的GGT工作組都將從你們雄偉的工作和經驗中獲益。」
「全球變化」是90年代國際全球性的地學界、生物學界的聯合研究項目,馬杏垣院士作為該項目創始的規劃組成員之一,一方面積極介紹和促進,另一方面又在醞釀組織相應的課題,促進這一國際間的聯合研究項目在中國的執行和發展 。

❽ 中煤政研會究竟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組織啊

社會團體,類似學會、協會。屬所掛靠的單位及民政部門雙重管理。

❾ 煤田地質局面試會不會是個坑

煤田
煤田地質局
面試,應該是不錯的
雖然辛苦,累,
但待遇是上上的

❿ 甘肅煤田地質局真的會潛規則啊,好多人被潛了

你還嫩啊,見怪不怪的。去地質局有什麼好的,待遇也不怎麼好。去考公務員吧。什麼年代都有走後門的,哈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