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地質學女教授
『壹』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學校隸屬關系:國家教育部
學校所在地: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電話:系辦公室020-84113619,84112390,84112171系主任:020-84111068
郵政編碼:510275傳真:020-84112390
網址:http://gs.zsu.e/
一、地質類本科專業設置
地質學專業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結構、物質成分、運動和演化歷史及相關科學技術問題的學科,與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承擔著支持、維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系統的任務。
根據學科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求,現在重點培養如下方向的人才:①基礎地質、地球化學方向,面向地質地球化學理論,為國內外碩士、博士點提供優質生源;②地球科學信息化技術方向,面向信息時代,培養地球科學與計算機應用結合的人才;③岩土工程方向,面向城市建設和各類基礎工程,培養從事岩土工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地基基礎處理和施工監督管理方面的人才;④礦物材料與寶玉石方向,面向建材、冶金、化工、寶玉石(含金銀貴金屬)等行業,培養礦物材料研究與開發利用、寶玉石資質鑒定與商貿方面的人才。此外,系裡鼓勵部分優秀學生輔修其他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有科研、教育、國土資源規劃與管理、路橋規劃設計、城市建築工程、地質資源調查與管理、環境保護、寶玉石貴重金屬質檢、經濟實業等部門。一部分繼續攻讀更高學位或出國留學。
主幹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普通化學、地球科學概論、環境科學概論、古生物與地史學、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岩體力學、水文地質學、城市地質與環境地質、寶玉石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圖示化技術、資料庫、計算機網路技術等。
二、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
1.碩士研究生專業設置
(1)礦物、岩石、礦床學
方向1:寶玉石學(含礦物材料)
方向2:礦床地球化學
方向3:環境地球化學
方向4:旅遊地質資源學與生態地質
方向5:地球信息工程
方向6:珠寶市場評估與營銷
方向7:非金屬礦物材料
(2)構造地質學
方向1:大陸過程及其信息處理
方向2:活動構造與基礎工程
(3)第四紀地質學
方向1:地球表層與環境
方向2:海岸帶沉積與古環境
方向3:湖相沉積與環境演化
方向4:生態環境演化
方向5:環境考古
(4)岩土工程
方向1:岩土力學及工程應用
方向2:軟土工程
方向3:地基處理
方向4:環境岩土工程
方向5:現代岩土工程檢測與分析
方向6:建築地基基礎優化設計
2.博士研究生專業設置
礦物、岩石、礦床學
研究方向有:成礦流體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特殊地質環境與巨量成礦物;環境地質、生態地質與區域;構造與花崗岩成因學。
三、教師隊伍現狀
中大地球科學系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最早創辦的地質學教學和研究機構之一。許多院士和知名學者曾在我系執掌教鞭,為社會各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講師6人,助教2人,實驗室人員中,高工1人,工程師4人,技術工人1人,黨政人員5人。其中,45歲以下的教授5人,具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16人,許多中青年教師是由法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留學回國的博士。
本系下設5個學科組:地球信息工程學科組;地球化學學科組;寶玉石與礦物材料學科組;陸地與海岸帶環境變化學科組;岩土工程學科組。一個實驗室中心:地球科學實驗教學與測試中心。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創建於1924年。朱家驊院士、謝家榮院士、馮景蘭院士、斯行健院士、樂森院士、孫雲濤院士、楊遵儀院士、陳國達院士以及O.Jackel,A.Heim,P.Misch等許多國內外知名學者都曾在此執掌教鞭或學習,為我國地球科學事業輸送了大批人才。
系內現設有寶石礦物材料研究所、寶玉石研究鑒定中心、岩土工程研究所、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大地構造與花崗岩成因學研究所、第四紀古環境研究中心、嶺南考古研究中心及地質陳列館等機構。擁有岩礦綜合實驗室、成礦流體實驗室、高溫高壓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考古和地質年代實驗室、微體古生物實驗室、第四紀環境實驗室、工程防震實驗室、放射性環境測試等教學和研究實驗室。本系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環境的改善,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除專業實驗室外,建設有現代化水平的計算機工作室,供學生使用,並正在建設地球信息系統實驗室。在國內同行中較早建立了獨立的地球科學系網站(網址:http://gs.zsu.e/)。本系學生除了可以享受學校的各類獎學金外,本系內還設有Diffendal獎學金、謝家榮獎學金、陳其瑞獎研金和高盛獎學金。
四、「九五」以來科學研究簡況
近十年來,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級、省部級和地方委託科研項目100多項,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科技攻關、科技部973項目、國家攀登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46項。涉及礦床成因、資源與環境評價、礦產資源規劃、花崗岩成因、礦物物理、礦物材料、寶石學、環境與災害地質、水文地質、新構造分析、大型工程地殼穩定性和地基穩定性評價研究等一大批科研項目,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十餘項。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系國際科研合作與交往頻繁,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芬蘭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與美國地球科學信息中心聯合創辦的中國第一個電子學術刊物《Journal of Geoscience of China》(計算機網路版,http://www.geosciences.net),並建立了相應的專業網站《中國地學信息網》,促進了我國地球科學領域科研成果與國際間的交流。
(撰稿:鄭卓)
『貳』 中山大學的地質學怎麼樣教育質量好嗎有什麼特色嗎
回答一來:
中山大學的地質自學不能說很厲害,但是絕對也不會很差,全國高校目前就15所大學的地質學擁有一級學科博士授權,中大便是其中一所。在最新一輪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大的地質學排在12位。
回答二:
中大的地質系現在傳統地球科學的基礎上融入了信息元素,分別發展了環境地質學及地球信息技術方向,目前重點發展的領域如下:
l 經濟地質學
l 地球系統動力學與第四紀地質學
l 地質信息技術
l 環境地質與工程地質學
l 寶玉石與礦物材料工藝學
『叄』 女生讀中山大學地質學好嗎
看你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怎樣了,如果是為了中國礦產勘查貢獻自己的力量,彌補專中國無傑出女地質屬師的空白可以考慮;抑或是對此興趣頗深,喜歡鑽研世界各類礦床,對此行業此領域有原始的好感。做地質很苦,而且要短期收益很小,即便是去了有色地調中心或中礦集團之類的企業,安安穩穩可以,想達到前面提到的兩點期望不是不可能,只能說很難!
『肆』 中山大學地質學考研要考數學嗎
如果決定考研來,一定源要親自去搞清楚這些事,考哪些科目,難度如何,招生人數如何,分數線多少,建議題主最好到要報考的學校或是學校官網去認真了解這些事情,雖然耽誤了一點復習時間,但是這是對於復習來說更重要的事。自己確實聽到或看到想要報考學校的招生信息才是最可信的。
『伍』 中山大學有地質學嗎
有地質學復。
中山大學地質學專業介制紹
地質學主要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結構與動力學過程,解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資源與環境重大問題。畢業生在礦產資源勘查、評價、開發與礦權交易,寶玉石評估與貿易,減災防災,工程勘察設計及過去全球變化研究等領域大有作為。
主幹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普通化學、地球科學概論、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地史古生物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礦床學、工程力學、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岩體力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環境地質學、遙感地質學、地理信息系統、寶玉石學、地質實習等。
該系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地球科學省級實驗教學中心,在湖北三峽、安徽巢湖、湖南湘鄉和廣東等地設立了多個野外實習基地。
『陸』 中山大學的介紹太不準了吧 沒有一個院士
怎麼可能,中山大學是華南最高學府的老牌
一、1948年3月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人文組:
吳敬恆(吳稚暉)
國立廣東大學籌備處成員,1926年6月初學校政治研究班教授,籌備國立中山大學
特聘委員
胡 適
國立廣東大學籌備處成員,1944年3月聘為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歷史學
部名譽導
周 覽(周鯁生)
國立廣東大學籌備處成員,法科委員會委員國立廣東大學教授。
王世傑(王雪艇)
國立廣東大學籌備處成員,國立廣東大學教授。
馮友蘭
國立廣東大學文科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史科哲學系教授。
郭沫若
國立廣東大學文科史學系教授兼文科學長,學校東方學報社編輯部主任,校務委員
,
校評議會成員,1926年6月初學校政治研究班教授,籌備國立中山大學委員會委員
。
傅斯年
國立中山大學文科史學系教授兼文科主任,文史科主任並依次兼哲學系、史學系、
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學校政治訓育部委員,創辦語言歷史學研究所為主任並依次
聘為
教授、顧問,1935年和1944年兩次被聘為學校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歷史學部名譽導師
。
顧頡剛
國立中山大學文史科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語言歷史學研究所教授兼代主任,
1927年11月在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內成立中國第一個民俗學會並於1928年4月開辦中
國第一
個民俗學傳習班,1935年和1944年兩次被聘為學校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歷史學部名譽
導師。
個民俗學傳習班,1935年和1944年兩次被聘為學校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歷史學部名譽
導師。
趙元任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教授、顧問,1935年被聘為學校研究院文科研
究所中國語言文學部名譽導師。
董作賓
國立中山大學文史科副教授,1944年3月被聘為學校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歷史學 部名
譽導師-
?
陳 垣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顧問,1935年被聘為學校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歷 史
學部名譽?
師。
陳寅恪
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特約教授,1944年3月被聘為學校研究院文科
研究所歷史學部名譽導師,1952年至1969年為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楊樹達
1944年3月被聘為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國語言文學部名譽導師,
1948年春至1949年5月為學校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
數理組(含地學):
數理組(含地學):
姜立夫
1952年至1978年為中山大學數學系教授。
朱家驊
國立中山大學自然科學科礦物地質系教授兼系主任,創辦兩廣地質調查所為所
長,創辦全國高校理科第一個地理學系,依次擔任國立中山大學委員會委員、副校
長兼教?
主任、校長。
謝家榮
國立中山大學自然科學科礦物地質系教授,與朱家驊一起創辦兩廣地質調查所。
生物組(含心理學):
汪敬熙
1927年秋創辦心理學系、心理學研究所於國立中山大學文史科,為教授兼主任,後
轉歸理浚
袼狀鞍嘟淌凇*?
羅宗洛
國立中山大學理科生物系教授。
二、教師在1949年後陸續當選的院士
二、教師在1949年後陸續當選的院士
郭沫若(同上)。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
馮友蘭(同上)。
陳 垣(同上)。
陳寅恪(同上)。
楊樹達(同上)。
謝家榮(同上)。
羅宗洛(同上)。
羅常培國立中山大學文史科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王 力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學院中國語言文
學研究
所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學語言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望道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
吳玉章國立廣東大學兼教法語課。
李 達國立中山大學法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王亞南國立中山大學法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胡世華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數學天文系副教授。
朱物華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
盧鶴拔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
林尚安1952年至今,中山大學化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朱 洗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教授。
斯行健國立中山大學自然科學科礦物地質系講師兼兩廣地質調查所技士,國立
中山大
學理學院地質學系教授。
樂森(王尋)國立中山大學自然科學科礦物地質系講師兼兩廣地質調查所技正,
國立中山
大學理學院地質學系教授。
孫雲鑄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地質學系教授。
楊遵儀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地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
高由禧1986年至今為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王之卓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陳永齡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林為干
陳煥鏞國立中山大學自然科學科植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
林學系
教授兼植物研究室主任,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農林植物研究所主任,國立中山大學
研究院農
科研究所農林植物學部主任,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植物研究所主任。
梁伯強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兼院長,醫學院病理學研究所主任,國立中山
大學研
究院醫科研究所主任兼病理學部主任。
三、學生在1949年後陸續當選的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 穎國立廣東大學前身廣東高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校創辦後一直在農學院任
教授,
依次擔任過農學系教授兼主任,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稻作試驗場及在各地所設稻作
試驗場主
任,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院長等。
許滌新1926年考入國立中山大學。
李國平1933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數學天文系。
周立三(周祖豫)1933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
周廷儒1933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
趙善歡1933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農業專門部,長期任教於農學院
為副教 省
⒔淌凇*?
黃秉維1934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
陳國達1934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地質學系,長期在該系任教,擔
任過兩
廣地質調查所技正,地質學系副教授,地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楊 簡1934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長期在該院病理學研究所任教,
從助
教直至教授,是梁伯強教授的學生。
教直至教授,是梁伯強教授的學生。
蒲蟄龍1935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學系,並長期在該系任教。從
助教到
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後不久,調入中山大學生物系任教授,創辦昆蟲學研究所,
曾擔任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中山大學副校長、顧問等
黎尚豪1939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
張作梅1941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
葉叔華(女)1949年5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天文學系。
陸啟鏗1950年畢業於中大數學系。
席澤宗1951年7月畢業於中山大學天文學系。
龐雄飛1949年秋考入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
梁棟材1955年7月畢業於中山大學化學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
莫伯治1936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
莫伯治1936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
劉 筠1953年畢業於中大生物系。
林浩然1954年7月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並留校任教,從助教直至教授、系主
任。
梁春廣1961年7月畢業於中山大學物理學系。
四、師生被外國科研機構聘請的院士
黃尊生國立廣東大學文科教授,曾創立世界語學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
,曾任
學校訓導長。當選為世界語學院院士。
羅宗洛(同上)。前蘇聯農業科學院通訊院士。
江靜波1952年至今為中山大學生物系教授。法國自然史博物館通訊院士。
丁 穎(同上)。前東德農業科學院通訊院士、前蘇聯列寧農業科學院通訊院士
、前捷克
斯洛伐克農業科學院榮譽院士。
簡浩然1934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化系,後被聘為國立中山大學
農學院
副教授、教授、代院長,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
斯洛伐克農業科學院榮譽院士。
簡浩然1934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化系,後被聘為國立中山大學
農學院
副教授、教授、代院長,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
黃秉維(同上)。羅馬尼亞科學院通訊院士。
席澤宗(同上)。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
此外,還有台北院士:
汪厥明1939年至1945年為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學系教授。
陳(般水)1930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文科中國語言文學系。
參考:http://bbs.szu.e.cn/bbsanc.php?path=%2Fgroups%2FGROUP_9%2FSYSU%2F004%2FM.956074389.B
『柒』 中山大學的地質學怎麼樣
國內開設地質學專業的大學不多,中山大學的地質學在教育部官方最新的學科評估中排名第12名,實力還算可以的:
『捌』 中山大學地質學研究生就業怎麼樣
同學,我要告訴你的是就業不光是看大學的名氣,主要是看你自身的能力,如果回你有真答本事,沒有找不到好工作的理由,當然選擇中山大學確實對你就業有很大的幫助(在珠三角就業),因為珠三角經濟圈對中山大學學生的認可可以說與清華北大差不多,究其原因,中山大學是廣東省最好的學校,素有華南第一學府之稱,經過80幾年的辦學,現在中山校友遍布廣東的各行各業,校友就是一大優勢,相信你也明白這個道理。
再者,中山大學的地質學確實也不錯,從建校起就一直設有該專業,考中山不會讓你失望的。
『玖』 中山大學地質系在哪個校區
你好,中山大學沒有地質系,但是有地質學專業,該專業屬於地球科學系;地質學本科生前兩年在珠海校區就讀,後兩年遷回廣州南校區就讀,研究生則一直在南校區就讀。
『拾』 中山大學地質學專業是否四年均在珠海市就讀呢
是的,中山大學的地質學類(含地質學、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質工程專業)屬於其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該學院現在四年都在珠海校區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