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范大學地質學與地貌學
㈠ 「地理學」與「地質學」的有什麼區別呢,求指教
通俗的來講,地質學和地理學都是和地球有關的科學,地理一般主要是區域性的環境系統及其與人類相關的方面,地質一般是地質歷史時期及現代整個地球的物理化學狀態。
首先說地理學,又分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按照網路包括人口、資源、經濟、政治、文化、旅遊、歷史、聚落、社會、社區地理學;自然地理按照《自然地理學》(林愛文,2008)裡面目錄的分類,研究包括地球系統、地球演化、岩石圈系統、地貌過程、地貌系統、地球大氣、氣候與環境、水循環與水運動、地球水環境系統、土壤過程、土壤環境系統、生物圈系統、地球上的生態系統、自然地域系統。其中前四個分類也是地質學的主要研究范圍,但對次研究的也更加深入。舉個例子,有一個很火的專業叫地理信息系統(GIS),主要是建立在地圖學的基礎上的,比如說mapgis\goole地圖,這些都是對於地理信息的應用,常用的網路地圖什麼的也屬於地理信息的應用。
地質學按研究內容不同可以分為構造學、岩石礦物學、古生物和地層學、礦床學、遙感地質學、第四紀地址地貌學等,主要的研究內容都以岩石學、礦物學、地史學、構造學、古生物學為基礎。按照定義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就比如會研究板塊構造的機制、洋中脊的物質組成等,會測定岩石的年代,可以找礦,這些。
第一次回答問題不知道講清楚沒,關於地質具體的研究還有疑問的可以再問,以上。
㈡ 地質學與地貌學同土地資源管理的關系
土地資源管理偏行政方面,
比如畢業後可以進入國土資源局.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情況、內部構造、外部特徵、
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
㈢ 第四紀地質學與地貌學的啟蒙和創立階段
對第四紀地質和地貌進行科學研究始於 18 世紀的歐洲,但中國很早就產生了對水文、氣候和地貌的啟蒙研究。3000 年前我國人民就已對黃河流域的降水性質、農作物品種、被狩獵動物有所記載。在西周的 《詩經·大雅·篤公流》中,已有 「崗」(丘陵)、 「塬」(平原)、「隰」(低濕地)等 3 種地貌的分類。成書於公元前四至三世紀的 《尚書》中的 《禹貢》篇描述了我國九州內的山川大勢和土壤類型。北魏的酈道元所著 《水經注》(公元六世紀)詳細記載了黃河、長江和西江等大河及其沿岸的地形、氣候等特徵。宋朝沈括根據野外觀察完成的《夢溪筆談》,提出了清晰的海陸變遷和黃土侵蝕搬運、堆積的觀點。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 ~1641)對我國南方地區地貌的類型、分布、成因等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和記載,後人把他的觀察整理成我國著名的地貌著作 《徐霞客游記》。到了清初,孫蘭對地貌的形成提出了 「變盈流謙」的觀點,即堆積會使地貌變高(變盈),侵蝕會使高地夷平(流謙),他還認為地貌的作用力是 「因時而變,因變而變,因人而變」的,從地貌形成的動力學角度論述了地貌的形成和變化。
第四紀地質學的創立始於歐洲。在 18 世紀末至 19 世紀初,歐洲的一些地質學家對分布於基岩之上的鬆散沉積物進行了研究,當時稱為漂積物(drift)。受 《聖經》的影響,19 世紀 20年代的巴克蘭(William Buckland,1784~1856)及賽德威克(Adam Sedgwick,1785~1873)提出了這些漂積物形成的洪積理論,曼特爾(Gideon Mantell,1790~1852)還把較老的部分稱為洪積層(diluvium),較新的部分稱為沖積層(alluvium)。但隨著 19 世紀初極地和高山探險工作的開展,人們直接觀察到了冰川的搬運與堆積作用,於是提出了漂積形成的冰川理論。所以,這個時期的佩羅廷(Jean-Pierre Perraudin,1767~1858)、韋內茨(Ignaz Venetz,1788~1859)、 沙 爾 龐捷(Jean de Charpentier,1786~1855 )及 阿 加 西 斯(Louis Agassiz,1807~1873)把瑞土境內漂礫解釋為冰川成因。
第四紀這個名稱出自法國的一位地質學家,德努瓦耶(J. Desnoyers,1800 ~1887)在研究法國巴黎盆地的地質時,於 1829 年將該盆地覆於第三紀地層之上的鬆散堆積物命名為第四系(Quaternary System),將形成這套堆積物的時代稱為第四紀(Quaternary Period),與當時劃分出的第一紀、第二紀、第三紀並稱,作為地球歷史的一個時代。直到 1881 年,在第二屆國際地質大會上第四紀這個名稱才被正式接納,並沿用至今。
差不多在同一個時期,英國的著名地質學家萊伊爾(Charles Lyell,1797~1875)根據含現代動物種屬的多少,把鬆散堆積物劃分為更新統和全新統。在 1839 年,進一步提出了更新世(Pleistocene)和全新世(Holocene)。這與先前由福布斯(Forbes)(1846)提出的冰川世(Glacial epoch)和 冰 後 期(Post glacial)相對 應。在 19 世 紀 後 半葉,默 奇 森(RoderickMurchisen)提出了第四紀為 「冰河期」。後來,還有些人提出了 「冰川紀」、 「人類紀」、 「靈生紀」等名稱,但一直沒有被廣泛使用。
19 世紀 50 年代開始對冰川堆積物進行地層學研究,發現過去的冰流或冰川曾不止一次地擴展。到了 19 世紀後半期,多數學者建立了多冰期的概念。1877 年蓋基(Archibald Geikie,1835~1924)在東英吉利亞(East Anglia)建 立 了 4 次 冰 期。1909 年 彭 克(Albrecht Penck,1858~1945)及布呂克納(E. Brückner)於阿爾卑斯建立了 4 次冰期。此後在世界各地也先後建立了 4 次冰期。到這個時期,第四紀地質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理論已經確立。
20 世紀 30 年代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根據廬山冰磧物的風化程度、接觸關系及地貌特徵首次劃分出中國的 3 次冰期。
地貌學的啟蒙早於第四紀地質學,但比較系統的描述或論述開始於 18 世紀中葉。在 1749 ~1788 年,法國博物學家布豐(Georges-Louis Leclerc,Comte de Buffon,1707~1788)在他的巨著 《自然史》中對地表的地形起伏和河流侵蝕進行了科學探討。後來,英國的地質學家赫頓(James Hutton,1726~1797)在 《地球的學說》(1788)中對河流的侵蝕進行了系統闡述。對地貌學的創立做出巨大貢獻的是美國的戴維斯(William Morris Davis,1850~1934)和德國的彭克父子(Albrecht Penck,1858 ~1945; Walther Penck,1888 ~1923)。戴維斯在 1899 年提出地理(地貌)循環學說,認為地貌是構造、營力和時間(侵蝕階段)的函數。構造運動造成的上升山地在外力作用下,主要是流水侵蝕下,經歷了幼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 3 個階段。在老年期,地面被夷平為 「準平原」。彭克的 《地貌分析》(1924)提出地貌是內外力同時相互作用下的產物,注意到剝蝕過程與地殼垂直運動的關系,認為山坡形態(凸形坡、凹形坡、直線坡)取決於構造(上升)運動與剝蝕作用之間的數量對比關系。
經過這段時間的探索,第四紀地質學和地貌學的基本概念已經形成,一些基本理論也已經確立,但進展十分緩慢。20 世紀 40 年代以後,隨著測年技術、古地磁、深海氧同位素分析等方面研究的突破,第四紀地質學才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㈣ 地貌學與測量學\'地質學的關系和區別是什麼
地質學是關於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版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權。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地貌學 (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徵、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又稱地形學。它是地理學的分支,亦是地質學的一部分。地貌學對工程建設、農業生產、礦產勘查、自然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等均有實際意義。
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確定地面點位的科學,是研究對地球整體及其表面和外層空間中的各種自然和人造物體上與地理空間分布有關的信息進行採集處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學和技術。
㈤ 地質學和地理學的區別是什麼
1:首先在學科分類上,地理學代碼是0705,地質學0709,
2: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版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權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形學即地貌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態特徵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的科學。研究內容包括地球表面形態和形成動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態的發生、發育規律和組成地貌的沉積物的研究。它與地質學、地球物理學、自然地理學等學科關系密切,既是一門邊緣科學,又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包括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應用地貌學、岩石地貌學和實驗地貌學等。
3:地理學應該包含地形學和地質學,屬於自然地理學范疇,這就是他們之間的聯系
㈥ 第四紀地質學和地貌學的概念
1. 第四紀地質學的概念
第四紀(Quaternary)是地球發展歷史中最新的一個紀,延續的時間比較短暫,按現今多數從事第四紀地質學研究者的觀點,是指距今 2. 60Ma 以來的歷史。如果把地球的歷史縮短為365 天的話,那麼第四紀即開始於除夕之夜的 19 點(圖 1-1)。在地球演化的歷史上,第四紀雖然時間短暫,但與人類的關系卻非常密切。在這個時期,人類得到快速進化,成為地球上迄今最為高等和最為智慧的動物,而且還發生了很多重要的地質事件,如氣候變遷、海平面波動、植被更替、火山噴發、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等,這些事件都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資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第四紀這一名稱曾在 2004 年出版的國際地層表中被取消了,但在 2008 年新出版的國際地層表中又恢復其名稱,還是把它作為新生代中一個紀來處理。
圖 1-1 地球歷史的劃分(按 365 天計算)
第四紀地質學(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在第四紀時期發生在地球表層的各種地質事件及其動力機制的一門學科。第四紀是地球歷史中一個環境很不穩定的時期,地球表層的環境發生過巨大的變化,有些地區的面貌與現今大相徑庭,如中國東部的渤海、黃海、東海等在第四紀的某些時期完全出露海面,是一片陸地景觀,而有些時期,海岸線可深入到北京,上海是一片汪洋; 在某些時期,華北和西北地區為亞熱帶氣候,曾有象群的分布,而有些時期,氣候卻非常的寒冷,在中國的東部山地可能有冰川發育,北美的大部地區被厚厚的冰川所覆蓋,北歐也是一片冰原景觀。第四紀地質學就要研究這些地質事件發生的背景、演變過程、驅動機制等,弄清這些地質事件發生的規律,以便預測地球表層未來可能發生的地質事件和環境變遷。
2. 地貌學的概念
地貌學(Geomorphology)是研究固體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徵、成因、演化和分布規律的一門學科。固體地球表面的形貌千姿百態,成因也各不相同。有海拔 8844. 43m 高的珠穆朗瑪峰,也有位於海平面以下-11034m 深的馬里納亞海溝; 在陸地上,有高低起伏的崇山峻嶺,也有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在海底,有綿延 70000 多千米的巨大山脈(大洋中脊),也有呈孤立狀的海山; 在中國,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也有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所以固體地球的表面是一幅由各種地貌鑲嵌而成的美麗 「畫卷」,同時也記錄了固體地球表面的演變過程。地貌學不僅要研究這些地貌的形態特徵和變化,而且還要研究各種地貌的分布規律和演變過程,研究地貌的形成和演變與各種動力的關系,以及地貌的未來發展。
圖 1-2 第四紀地質學與地貌學的關系
按照現今的學科分類,第四紀地質學屬於地質學的范疇,為地質學下屬的一個二級學科; 而地貌學屬於地理學的范疇,作為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盡管如此,第四紀地質學與地貌學關系密切,它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層的性質(圖1-2)。任何一種外力地質作用,在塑造地貌的同時,也形成第四紀堆積物。第四紀地質學主要是從沉積物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層的特性,如沉積物的形成和特點、構造運動、氣候變遷、環境記錄等,而地貌學是從地表形貌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層的特性,如地形的高低、起伏、分布、演化等。在實際工作中,研究地貌的同時,也必須研究相關的第四紀沉積物,它們的研究成果互為補充,互為驗證。
㈦ 簡述地質學與地貌學的關系應該從哪幾個方
地質學,主要是研究地球的理性學科,就是利用物理化學的方法定性半定專量的描述地球的現象;屬地貌學,主要是觀察地表的形態結構,以定性描述為主,不會探討地質體的成因和演化。時間尺度不同,地質學研究45.67億年以來的各種歷史時間,地貌學研究幾千年或者幾百萬年的事件。簡述地質學與地貌學的關系應該從哪幾個方
㈧ 簡述地質學與地貌學的關系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說
地質學是關抄於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
地貌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徵、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它是地質學的一部分。
他們兩門科學的交匯形成了第四系地質學。
第四紀地質學重點研究近幾百年時期環境發展演化包括地殼運動(怎麼形成的大山大河)、氣候變化、沉積環境(哪裡是坡積、沖積、洪積堆積物)、生物演替等方面。先後提出洪積理論和冰川理論。
㈨ 分析地貌學和水土保持之間的關系
地質學,主要是研究地球的理性學科,就是利用物理化學的方法定性回半定量的描述地球的現答象;地貌學,主要是觀察地表的形態結構,以定性描述為主,不會探討地質體的成因和演化。時間尺度不同,地質學研究45.67億年以來的各種歷史時間,地貌學研究幾千年或者幾百萬年的事件。簡述地質學與地貌學的關系應該從哪幾個方
㈩ 地理學,地形學和地質學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專互作用關系,屬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形學即地貌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態特徵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的科學。研究內容包括地球表面形態和形成動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態的發生、發育規律和組成地貌的沉積物的研究。它與地質學、地球物理學、自然地理學等學科關系密切,既是一門邊緣科學,又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包括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應用地貌學、岩石地貌學和實驗地貌學等。
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的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之一。地質學是一門探討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學,地質學的產生源於人類社會對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需求,由地質學所指導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源泉。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
所以,地理學應該包含地形學和地質學,屬於自然地理學范疇,這就是他們之間的聯系,區別就是各自的特點,關心的主要內容和要解決的科學問題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