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長清大學城地質結構
❶ 誰有濟南市長清區的社會環境簡況和環境質量狀況
濟南市長清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
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為全面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意見》(濟政發〔2006〕35號)精神,推動我區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根據我區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多年來,我區高度重視環保工作,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落實「三個轉變」、促進科學發展、建設和諧新區的重要措施,圍繞創建「山水長清、泉城新區」的總體目標,充分利用法律、經濟、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綜合治理環境問題,總體環境質量躍上了一個新台階。由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區環境保護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投入不足、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環保機制不夠完善,環境監管能力還不適應環境保護需要,農業和農村環境面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等。對此各級要高度重視,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的原則,把環境保護放在加快經濟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位置加以推進,全面提高環保工作水平。
二、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按照「三個轉變」的要求,以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為總抓手,大力推進生態區建設;緊緊圍繞提高環境質量,重點解決大氣、水、垃圾污染和生態破壞等環境突出問題;依靠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抓好資源節約,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努力把我區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新區。
(二)工作原則
1、環境優先原則。堅持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把經濟增長建立在節約、安全、清潔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中促進經濟發展;堅持節約發展、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把環境保護放在更加優先的戰略位置,在建設的源頭抓好環保工作;逐步建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
2、責任追究原則。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履行環境保護職責,在對環保責任進一步細化的基礎上,建立完善保護環境責任追究制度,並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
3、機制創新原則。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進一步完善環保工作制度,健全統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以技術創新促進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大力發展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適合市場化運作的環境保護產業,集聚各方面的力量解決環境問題。
(三)主要目標
到2010年,全區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比2005年降低22%、14.5%;二氧化硫、COD排放總量分別比2005年削減19%和20%。城區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轄區地表水達到功能區標准,無劣五類水體;濟平乾渠水質滿足三類水質標准;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大於90%,回用率達到30%以上;劃定並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100%;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的天數佔全年的90%以上,危險廢物和廢棄放射源安全收貯處置率分別達到98%和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以上;雜訊控制區覆蓋率達到80%;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30.1%;重要生態功能區得到有效保護。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善的環境執法及監督體系,環境監管能力適應工作需要。
三、突出重點,切實改善城鄉環境綜合質量
(一)強化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城鄉環境質量。環衛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城區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和處置。建設、城管執法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揚塵污染防治。衛生、環保、安監部門要加強全區工業危險廢物和醫療危險廢物管理,確保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100%。城管執法、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城區內餐飲店鋪(攤點)、賓館等服務業煙塵污染防治監督管理,推廣清潔能源,依法取締散煤爐灶,治理餐館油煙。文體、建設、公安、環保、城管執法等部門要強化對城區文化娛樂業和建築業等雜訊污染源的管理,防治雜訊污染。依法關閉城區內設在住宅樓內的污染擾民嚴重又無治理條件的餐飲單位,控制和減輕污染擾民狀況,保護和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質量。
(二)切實搞好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按照全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加快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強化區域內水污染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清理整頓和限期治理,對嚴重污染環境的排污單位實行掛牌督辦,對逾期不能完成治理任務的排污企業依法實行關、停、並、轉、遷;堅決取締「十五小」、「新五小」等污染嚴重企業和無治污能力的超標排污企業;對不能穩定達標和沒有治理設施的排污單位一律實行停產治理,對治理無望和非法排污企業一律依法關閉,對達標後仍超過排污總量要求的,實行限產、限排,堅決削減排污量。按照《北大沙河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規劃》確定的目標,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北大沙河上游的水環境保護工作,防止上游生態遭到破壞。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工業企業要不斷改進生產工藝、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行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成一批清潔生產示範企業。
(四)加強生態區建設,推進生態建設與保護。加快生態區建設步伐。完成並組織實施《濟南市長清區生態建設與保護規劃》,全面推進生態區創建工作。加強風景名勝區環境保護。在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的同時,十分注意環境保護工作。靈岩寺、五峰山、蓮台山、大峰山、武庄片區要充分考慮本區域內的環境承載能力,認真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穩步推進饅頭山地質公園建設。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開發環境監管力度。嚴格規范礦山開采建設的審批程序。依法加大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治理監管力度,保障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著力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對澱粉行業的監管,依法取締非法澱粉加工廠(點);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合理使用農葯、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污染,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快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從農業生產環節減少和消除農產品污染。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農作物秸桿的資源化利用。選擇、發展適合本區資源優勢和環境容量的特色產業,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深入開展環保下鄉活動,引導農民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到2010年,全區100%的鄉鎮建成省級環境優美鄉鎮,4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態村。
四、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一)嚴格執行環境法律法規。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轉,以及超標排污、不遵守排污許可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行為予以重點查處,堅決糾正「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二)完善環境管理體制。強化基層環境執法機構建設。環保部門要完善環境犯罪案件移送程序,配合司法機關辦理各類環境案件。
(三)強化環境監管制度。加強環境執法體系建設,構建責權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力、運轉有效的環保、計劃、監察、工商、安監、城管執法、國土資源、公安、環衛等部門協同工作的執法機制,依法嚴肅查處不利於環境的違法行為。建設項目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序即擅自開工建設或者擅自投產的,依法責令其停建或者停產,補辦環評手續;對屢查屢犯、惡意排污企業,依法堅決關閉並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生態治理工程實行充分論證和評估。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強制淘汰制度,完善環境監察制度,強化現場執法檢查。
(四)完善環境保護投入機制。區財政將環保投入列入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並逐年增加,環保部門的行政、事業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保監管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加強環境監理、環境監測、環保110的標准化建設,強化環保執法能力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城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
(五)全面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制定污染物排放總量計劃,落實到基層和重點排污單位,任何單位不得突破。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強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控,嚴禁無證或違章排污。嚴格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六)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發展環保產業。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環境科學技術研究,將環境科研開發和科技攻關納入發展規劃,加大投入,提高全區環保科研水平。研製開發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的引進、推廣、轉化和產業化進程,增強環境科技對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環保產業優勢,盡快建立「環保產業協會」,努力把環保產業做大、做強。
(七)嚴格執行排污收費制度。所有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個體工商戶,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都必須依法、及時、足額繳納排污費。環保部門要根據排污者的污染物種類、數量和徵收標准,嚴格核定排污費,做到應收盡收,徵收的排污費全部用於環境污染防治。財政、環保、物價部門要加強對排污費徵收、使用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嚴肅查處拒繳、拖欠排污費和瞞報、謊報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違法行為。
(八)加強環保隊伍自身建設。加大投入,建立環境事故應急監控和重大環境突發事件預警體系。健全環境監察、監測和應急體系。加強環保隊伍建設,強化培訓,提高素質,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堅持原則、忠於職守、敢於碰硬的環保隊伍。
(九)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加大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環境法制的宣傳力度,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廣播、電視等部門要大力宣傳普及環保科學知識,加強環保公益宣傳,及時曝光典型環保違法案件。繼續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作為重點,深入開展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積極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努力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良好輿論氛圍。
(十)健全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委員會的作用,加快制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人事、財政、價格、科技等政策。建設、國土資源、水務、農業、林業等部門要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環保工作協調機制。
五、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把環保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和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改善轄區內的環境質量。實行環境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各鄉鎮(街道)、區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和本系統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和本系統的環境保護工作負總責,並明確一名負責同志分管環保工作,具體組織實施和檢查落實環保工作任務。區政府將定期檢查並通報各鄉鎮(街道)、區直有關部門環保工作開展情況。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並將考核結果作為鄉鎮(街道)、部門政績的考核依據。落實責任追究制,在評優創先等方面實行環保「一票否決」。環保、監察等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對監管不力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❷ 濟南土地是什麼地質
濟南市土壤類型依地形、水文、氣候、植被、母岩、母質等自然條件的差異及人為生產活動的影響,在全市范圍內由南到北、從高到底,依次分布著顯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隱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13個亞類,27個土屬,72個土種。
一、棕 壤 又稱棕色森林土,是在暖溫帶濕潤半濕潤,落葉闊葉林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全市共有399.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土壤面積的9.1%。集中分布於長清、歷城、章丘三縣南部砂石低山丘陵區,海拔一般在200~988.8米之間。此土體通體無石灰反應或表層有微石灰反應,PH值為6.5~7,一般呈微酸性,有明顯的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生物積累作用。在酸性岩山區,從上到下分布著兩個亞類:(一)棕壤性土是棕壤發育處於最年幼階段的亞類。分布於濟南市南部由酸性花崗岩、片麻岩等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母質為酸性岩的殘、坡積物。土壤的主要特點是層薄質粗,一般厚度僅10~30厘米,下部為半風化的母岩。土壤呈微酸性,無石灰反應,顏色隨岩性不同而異,質粗礫多,孔隙大,疏鬆,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養分貧瘠,是山地丘陵區最瘠薄的土壤。土壤無剖面發育,只有在荒草坡或林地有厚約5~10厘米的草根層(A層),其下即為母岩的半風化物(C層),故剖面構型多為A-C型。因山高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是一種侵蝕類型的土壤。現狀一般是林地與荒草地,其中一部分已辟為農田,是地瓜、花生的重要產區。(二)普通棕壤是棕壤土類中面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亞類。它集中分布於章丘、歷城、長清三縣南部砂石山緩坡或丘陵中下部及山麓地帶,所處地形較平緩,土層比較深厚,除部分土壤土層厚60厘米左右外,多在1.5米以上。成土母質多為花崗岩或花崗片麻岩風化物的殘坡積與厚層洪積物,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表層質地多為砂壤土或輕壤土,並有較多的石礫和石英、長石風化碎屑。剖面通體無石灰反應,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土壤層次明顯,剖面構型為A-B-C型。淋溶層(A層)之下有較明顯的沉積層(B層),淀積層質地較上層粘重,粘粒膠膜明顯;也常見黑色的鐵錳膠膜;母質層(C層)為明顯的半風化母岩。普通棕壤絕大部分已經墾為農田,林地和果園面積不大。土壤肥力水平較好,保水保肥能力中等,但因地形起伏,地塊小而不平,受侵蝕威脅,又因灌溉條件差,作物產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褐 土 褐土又名褐色森林土。這類土壤是在暖溫帶、半乾旱及高溫高濕同時發生的生物氣候條件下,發育在石灰岩(青石山)山地和丘陵地區的地帶性土壤。濟南市是山東典型褐土集中的分布區。褐土面積3252.0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74.1%,是全市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此土壤,通體較強的石灰反應,PH值7~7.5,呈微鹼性。此外,土壤具有明顯的粘化作用、鈣化作用以及微弱的生物積累作用,還有潮化作用和旱耕熟化作用。在寬廣的褐土帶中,從上而下,從南到北,分布著褐土性土、普通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5個亞類。(一)褐土性土俗稱石渣子土、粗砂土、石皮土等。廣泛分布於石灰岩或砂頁岩以及基性岩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多為荒草坡或嶺坡梯田,是褐土中受侵蝕影響最重的亞類。成土母質為岩石風化的殘、坡積物,土層厚度均小於30厘米,並含有大量的母岩碎石,薄層礫多特徵明顯。剖面構型為A-C型,表層質地多為礫質壤土,一般剖面無發育,薄層土壤之下即為母岩硬石底。土壤肥力水平低,水土流失嚴重。(二)普通褐土是褐土中面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亞類。廣泛分布於石灰岩山地丘陵和山前傾斜緩平地上。成土母質為坡洪積、洪積、洪沖積物。該土壤剖面構型屬A-B-C型,層次發育完全,粘化作用和鈣化作用都較明顯。表層質地多為中壤,呈褐色;心土(B層)質地較粘重,棕褐色。全剖面均含有游離的碳酸鈣,耕作層下常見假菌絲或碳酸鹽的新生體。石灰反應較強,PH值7.5左右,呈微鹼性。此土壤土層深厚,質地適中,養分含量較豐富,是濟南市糧食的主要生產基地。部分土壤由於多次洪積的結果,土體較淺的部位出現礫石、砂層或砂姜及厚層粘土等障礙層次,影響作物根系下扎,對作物生長不利。(三)石灰性褐土分布於石灰岩山地丘陵山體的中部及下部的近山階地上。成土母質是鈣質岩坡洪積物及黃土母質,區別於普通褐土的主要性狀是土壤剖面通體石灰反應強烈,耕作層下的土壤中都有大量的假菌絲體,土壤通體碳酸鈣含量較高。因土壤所處地形部位較高,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部分土壤體僅厚60厘米左右,而分布於近山階地上的土壤,雖土體深厚,質地適中,但土壤含有較多的礫石,對耕種管理不便。(四)淋溶褐土零星分布於石灰岩低緩丘陵及山前傾斜平地上,與普通褐土鑲嵌。成土母質為坡洪積物和紅土母質。在性狀上屬普通褐土與普通棕壤的過渡類型。區別於其他褐土亞類在於淋溶作用較強,土壤通體無石灰反應,碳酸鈣含量甚微,一般在1%以下,無鈣積層。但PH值高於棕壤為中性至微鹼性。此外,在底土層中粘粒膠膜也較明顯。該土壤土層深厚,質地中壤,下部稍緊,保水保肥,無障礙因素。(五)潮褐土俗稱「夜潮土」。分布於山前緩平地褐土與潮土交接地帶上。成土母質為沖積物。土壤地下水位淺,平均4~6米,有時毛管水可達地表,土壤表現潮性,土壤剖面下部常出現銹紋銹斑,其他性狀與普通褐土相同。土壤土層深厚,質地適中,耕性良好,灌排設施較完善,基本無乾旱威脅,加之耕作比較精細,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濟南市最好的土壤類型。
三、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是一種具有「黑土層」和「砂姜層」的暗色土壤。濟南市僅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一個亞類,主要分布於章丘、歷城兩縣白雲湖周圍,在平陰縣東部孝直鎮和店子鄉亦有少量的分布。土壤面積47.3平方公里,佔全市總土壤面積的1.1%。此類土壤所處地形平坦低窪,地下水排泄不暢,地表常有積水現象。成土母質為湖積物,分為「黑土裸露」和「黃土覆蓋」兩個土屬。土體下部有灰白色的土層或黑土層及砂姜,通體石灰反應強烈。濟南市砂姜黑土多為黃土覆蓋類型,表層質地適中,易於耕作。通常在100厘米左右出現砂姜,下部有黑土層;砂姜多為面砂姜,不成層,一般不影響耕作。因受人為耕作影響,部分土壤較肥沃,產量較高。局部土壤質地粘重並有內澇危害。
四、潮 土 分布於沿黃地區,為黃河沖積母質所形成的潮土。土壤面積586.1平方公里,佔全市總土壤面積的13.4%。此類土壤是受地下水潮化作用影響,經過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類型。土體深厚,沉積層理明顯,中下層有銹紋銹斑,表層質地則因沉積過程水流快慢影響而有砂,輕、中、重壤之別。通體有石灰反應。共有普通潮土、濕潮土、鹽化潮土3個亞類。(一)普通潮土廣泛分布於黃泛平原,是濟南市潮土中面積最大的土壤亞類。其土壤通體有石灰反應,呈鹼性反應,PH值高於7.5。中下層有大量銹紋銹斑。因受黃河多次泛濫影響,質地多變,依土壤質地分為砂、壤、粘及爐渣菜園土4個土屬,土體構型多為砂粘相間的多種多樣的土壤層次。該土壤分布區是濟南市小麥、玉米、棉花、花生、西瓜的主要產區。局部引黃改種水稻、小麥,一年二作,土壤復種指數較高。但局部地區的60厘米土層質地粘重,耕作管理都較困難,對作物生長不利。(二)濕潮土分布於黃泛平原靠近黃河的封閉窪地上,地下水埋深僅0.5米左右,是在較長期積水或較高位潛水條件下形成的土壤。土色較暗,土質粘重,潛育化明顯,氧化過程較差,有較多的銹紋銹斑,通體石灰反應強烈。濕潮土開墾利用晚,土壤熟化程度低,存在著濕、涼、粘、緊等不利因素,多種植蘆葦、蓮藕等濕生植物。(三)鹽化潮土分布於黃泛平原上,是潮土中附加鹽化過程的土壤。因地下水位淺,多在1.5~2米之間,加之地下水礦化度高,在1~3克/升之間,地下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作用下,沿土體上升到地表蒸發,水去鹽留,使鹽分積累在土壤的表層,地面常見鹽霜或鹽斑,尤以乾旱季節最為顯著。土壤20厘米土層含鹽量高達0.1~1.0%以上,危害了農作物的生長,缺苗斷壟現象嚴重。鹽化較重的地段,尚有檉柳、鹽蓬等耐鹽作物種植。耕作層下有銹紋銹斑。通體石灰反應強烈,土壤呈鹼性,是障礙因素較大的低產土壤 。由於實行稻改,灌排設施的改進和增施有機肥料,加強耕作管理,鹽化現象有減弱趨勢。
五、水稻土 分布在濟南市郊區北園、東郊和章丘縣明水鎮,是經過泉水灌溉、人為生產活動而形成的土壤,是我國北方典型的水稻土。土壤面積8.9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0
❸ 濟南長清大學城有哪幾所大學
11所大學。
長清大學城規范稱呼為:濟南大學科技園。位於濟南長清區崮雲湖街道(原崮山鎮回),是濟答南最大的大學城,以本科層次學校為主,目前有11所大學入駐,分別是: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中醫葯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齊魯工業大學(長清校區,原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交通學院、山東女子學院、山東管理學院(原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聖翰財貿職業學院、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3)濟南市長清大學城地質結構擴展閱讀:
濟南大學科技園,又稱長清大學城,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崮雲湖街道,是濟南市西部的一處大學城和科技園。截止到2016年,濟南大學科技園共有11所大學入駐,以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層次學校為主。
長清在泰山隆起邊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的傾斜地勢,由東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區、丘陵、山前平原和黃河窪區,有「八山一窪一平原」之稱。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南北大沙河水系,還有玉符河、清水溝等河流。區內土質主要為棕壤土、褐土和沙風土。
❹ 關於濟南長清大學城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氛圍的描述
長清區大學城自然環境優美、一年四季馬路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文化氛圍濃厚,而且各項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❺ 濟南長清大學城地圖
濟南長清大學城地圖如下:
❻ 請問濟南市一共有幾個區
截至2019年2月,濟南市下轄10個市轄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鋼城區。具體介紹以下幾個區:
1、歷下區
歷下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 位於濟南市城區東部,東與歷城區接壤,西與天橋區、市中區接壤,南與濟南市歷城區接壤,北與歷城區接壤。介於北緯36°39′45″,東經117°1′37″之間,總面積100.89平方千米。
2、天橋區
天橋區是山東省濟南市轄區,位於濟南市區北部,因境內有橫跨津浦、膠濟鐵路的天橋而得名。天橋區地處泰山山脈北麓,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以平原為主,散布有鵲山、葯山、鳳凰山、標山、北馬鞍山、粟山等山丘。
3、槐蔭區
槐蔭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位於濟南西部,北與德州市齊河縣隔黃河相望,南與市中區相鄰,東與天橋區、市中區接壤,西鄰長清區,是省會濟南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
4、長清區
長清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西南部,東與歷城區、市中區接壤,西與德州市齊河縣隔黃河相望,南與平陰縣相鄰,北鄰槐蔭區,是山東省會濟南西部新城區。
5、萊蕪區
萊蕪區,為山東省濟南市轄區,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地質構造受魯中緯向構造及魯西旋卷構造控制,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萊蕪區位於汶河兩岸,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發源地之一,是嬴姓發源地。
❼ 濟南大學城位置在那裡
濟南現在有三個大學城:
1、濟南大學科技園,又稱長清大學城,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崮雲湖街道,是濟南市西部的一處大學城和科技園。截止到2016年,濟南大學科技園共有12所大學入駐,以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層次學校為主。
2、章丘大學城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境內,是濟南市東部地區的一處大學城,地處齊魯腹地,南依泰山,北臨黃河,西距省會濟南市區35公里。大學城擁有15所院校,分別是6所本科院校,9所高職院校。主要包含了章丘和歷城區的一部分高校。
3、濟南東部歷城區的彩石大學城,是發展中的大學城。現在主要有商職學院和濟南職業學院。從洪家樓坐歷成公交可以直達,票價三元。
(7)濟南市長清大學城地質結構擴展閱讀:
一、長清大學城
1、山東師范大學
2、山東女子學院
3、山東中醫葯大學
4、齊魯工業大學
5、山東交通學院
6、山東管理學院(原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
7、山東藝術學院
8、山東工藝美院
9、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二、章丘大學城
1、山東財經大學(由原山東經濟學院、山東財政學院合並而成,聖井校區、明水校區)
2、濟南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3、齊魯師范學院
4、曲阜師范大學杏壇學院(曲阜師范大學獨立學院,有曲阜校區和濟南校區。本科層次)
5、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與山東財經大學明水校區同一校園、山東財經大學獨立二級學院,三本)
6、山東旅遊職業學院
7、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8、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9、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0、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11、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民辦)
12、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民辦)
13、山東技師學院(沒有頒發專科學歷資格,屬於技校)
14、山東海天軟體工程專修學院(民辦培訓學校、沒有頒發專科學歷資格)
15、山東英才學院 (民辦)
16、山東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山東行政學院)
❽ 長清大學城地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3%A4%C7%E5%B4%F3%D1%A7%B3%C7&in=8&cl=2&cm=1&sc=0&lm=-1&pn=7&rn=1
❾ 濟南市長清區大學城都有那些大學
長清大學城規范稱呼為:濟南大學科技園。位於濟南長清區崮雲湖街道(原崮山鎮),是濟南最大的大學城,以本科層次學校為主,目前有12所大學入駐,分別是:
1、山東師范大學,簡稱山師,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師范大學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教育部國培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入選院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山東省首批重點建設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山東省屬重點大學。
2、山東中醫葯大學,山東中醫葯大學創建於1958年,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1981年成為山東省重點高校,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山東中醫葯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山東省首批五所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之一。
3、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簡稱山工藝或山工美,是全國32所獨立設置的公辦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工藝美術學院,為首批山東特色名校工程建設單位。
4、山東藝術學院,簡稱山藝,始建於1958年8月,是一所山東省屬綜合性藝術高校,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中國六大藝術學院之一,面向全國招收和培養各類藝術人才,是教育部規定的三十一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之一。
5、齊魯工業大學(長清校區,原山東輕工業學院),齊魯工業大學位於泉城濟南,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研究型大學、山東省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全國首批學士學位授權單位,為首批山東特色名校工程學校和「山東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是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
6、山東交通學院,山東交通學院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為「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高校,教育部「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項目首批試點院校。
7、山東女子學院,山東女子學院是由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教育廳和山東省婦聯共同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山東省濟南市,
8、山東管理學院(原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山東管理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
9、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是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直屬的國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始建於1955年,是全國第一所高級技工學校,辦學底蘊深厚,具有培養「專科學歷+技師職業資格」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獨特優勢。
10、聖翰財貿職業學院,山東聖翰財貿職業學院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民辦全日制高等學校。學校下設財貿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五年制高職學院8個二級學院,48個國家統招專業。學校地處濟南市長清大學科技園,
11、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濟南師范學校和濟南幼兒師范學校、濟南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的一所專科層次的普通高校學校。
12、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加掛「山東中華文化學院」牌子),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是中共山東省委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學院,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是黨和國家幹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統一戰線人才教育培養主陣地。
❿ 山東濟南長清區的大學城規劃的合理嗎大學城就應該建在偏離市區的郊區嗎
移萬頃良田,造失地農民數萬。打造假期空城一處,圍校圈地貴賣賺錢為主。